中国古代明前茶的符号性消费考略

合集下载

茶叶品鉴艺术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茶叶品鉴艺术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茶叶品鉴艺术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我国云南的哪个少数民族至今仍有食用茶树青叶的习惯?答案:基诺族2.《广陵耆qi老传》载,什么时期,市场上已有煮好的茶汤出售?答案:东晋3.茶叶香气的审评过程中,热嗅的目的是为了辨别答案:香气的纯异4.康熙皇帝游览太湖,巡抚宋荦进献“吓煞人香”茶是什么茶答案:碧螺春5.下面属于烘青绿茶的是哪种茶答案:黄山毛峰6.“三金一乌”所产的品质最佳的黄茶是答案:霍山黄芽7.在中国饮茶史上,关于饮茶器具的最早记载在答案:王褒《僮约》8.世界上第一部专论茶汤与水质关系的专著是答案:张又新《煎茶水记》9.茶里面有很多种功能成分,是人体的抗氧化剂,人体的保鲜剂,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答案:茶多酚10.中国茶文化史上《七碗茶歌》的作者是答案:卢仝11.明代张岱的散文中,关于茶的有答案:《斗茶檄》《兰雪茶》《闵老子茶》《礼泉》12.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其毫色可分答案:淡黄菊黄金黄13.《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均由纳兰性德著答案:正确14.“慕诗客,爱僧家”说出的是茶种植的地理位置答案:错误15.古代人们从水质和水味两个方面对泡茶用水提出要求,水质要求“清、甘、冽”答案:错误16.紫砂陶器是一种经过高温烧制成型的介于陶和瓷之间的精细茶器答案:正确17.福鼎生产的银针称为“北路银针”,制法中采用烘干方式答案:正确18.制作黄茶的工艺中,渥堆工序是其特有的工序答案:错误19.乌龙茶兼具红、绿茶的品质优点答案:正确20.评茶室是用感官进行审评茶叶的地方,要求干燥清洁、空气新鲜、背北朝南、光线充足答案:错误21.茶叶的汤色是茶叶中色素溶解于水中反映出来的色泽答案:正确22.茶叶香气的审评过程中,温嗅是为了判断香气的持久性答案:错误23.湘西《苗族古歌》中有关于苗人创世纪的回忆,古歌里里提到了什么?答案:茶园24.我国许多传统名茶最初均为由哪些人所创制答案:寺院僧人##%_YZPRLFH_%##和尚25.评定茶叶品质高低的方法主要有感官审评和两种方法答案:理化检验26.评茶用水的浑浊度不超过每升毫克答案:527.元代,团饼茶逐渐没落,散茶得到较快的发展,根据鲜叶嫩度不同将散茶分为“芽茶”和两类答案:“叶茶”28.我国红茶主要有,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答案:小种红茶29.南宋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中用白描画法画了备茶和饮茶用的12种茶具,取名,并冠以名号答案:十二先生30.唐代有很多著名诗人,其中有名的“元白双子座”,即就是元稹和答案:白居易31.纳兰性德《浣溪沙》中描写茶的诗句是答案:“赌书消得泼茶香”32.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答案:兔毫盏。

中国茶叶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中国茶叶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中国茶叶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通过对中国茶叶的历史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一、茶叶的起源和发展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传说中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这成为茶叶起源的传说故事之一。

然而,茶叶的确切历史始于公元前3世纪,那时候人们开始将茶树栽植在园林中,并开始饮用茶叶。

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茶叶的消费逐渐普及,茶叶也从一种药用植物转变为一种饮品。

到了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茶叶的种植与制作技艺更加成熟。

唐代的茶文化达到了顶峰,茶馆、茶楼等传统文化场所开始兴起,形成了茶道的一部分。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茶叶的重要发展时期。

茶叶种植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茶的品种也开始日趋丰富。

与此同时,自此开始流行煮茶之法,茶具的制作更加精细,这进一步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二、茶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 礼仪之美: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茶具与茶艺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

茶席成为人们交流沟通和社交的场所,大量茶道礼仪被创造出来,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礼仪的重视。

2. 文人墨客的追求:茶叶在中国文人墨客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自唐代开始,茶叶成为文人雅士的日常饮品,他们将“品茗”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将茶叶与诗词、书画等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3. 医药价值:中国自古以来就将茶叶视为药物,茶叶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茶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对身体有益,有助于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效。

4. 文化传承:茶叶的种植、收割和制作等工艺流程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对茶叶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茶叶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茶叶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叶文化也在不断演变与创新。

中国古代明前茶的符号性消费考略

中国古代明前茶的符号性消费考略
美食 研 究
2 0 1 4 ( 1 ) : 2 O一2 4
J o u r n a l o f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D i e t e t i c S c i e n c e a n d Cu l t u r e
中 国古 代 明前 茶 的符 号 性 消 费 考 略
的消 费 , 而是对 于符 号 的消 费 。
1 汉晋 时期 茶 的基 本 文化 符 号
顾炎 武 认 为 “ 秦 人取 蜀, 始 知 有 茗 饮 之 事” … 。直 到 汉 末 , 人 们 对 茶 的认 识 基 本 上 还 停
留在 解渴 与 养生 两 个 方 面 。这 两 个 方 面 , 其 实都
这 个毛人 就是 山 中的 一 个 精 灵 。干 宝 的 《 搜 神 记》 记 载 了一个 贵族 的饮 茶奇 事 : “ 夏 侯恺 字 万 仁, 因病 死 , 宗 人儿 苟 奴 素 见 鬼 。见 恺 数 归 , 欲 取 马, 并病 其妻 。著平 上 帻 , 单衣 , 入 座 生 时西 壁 大 床, 就人 觅 茶饮 。 ” 这 是 一 个茶 鬼 。茶 与所 有 神
再 次是 茶 的养廉 符号 。东 晋谢 安去 拜访 吴 兴
太守陆 纳 , 陆纳未 做任 何接 待 准备 , 其侄 陆傲 觉得
不妥 , 于是 偷备 下酒 菜 。谢 安 来 了 , 陆 纳 只以茶 和
作者简介 : 周爱 东( 1 9 6 9一) , 男, 江 苏淮安人 , 扬州大学旅 游烹饪 学院讲 师, 硕 士, 从事饮食人类 学、 茶文化研究。
老, 而这 一点 正 是 古 人 追求 的终 极 目标 。关 于 茶
的医药功 能 的论述 已经 很多 , 此处 不 赘述 。

最新时事政治—价格变动对互替商品需求影响的真题汇编附答案(2)

最新时事政治—价格变动对互替商品需求影响的真题汇编附答案(2)

一、选择题1.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这给冰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冰雪产业主要包括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五大板块。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对冰雪装备企业减税降费,会提高冰雪装备产品的价值B.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会增加冰雪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C.冰雪赛事发展会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D.冰雪产业链的延伸使五大冰雪产业的替代性增加2.在不同行业之间,要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调节会出现()A.①商品供过于求②缩小生产,社会资源退出B.①商品供过于求②扩大生产,社会资源进入C.①商品供不应求②缩小生产,社会资源退出D.①商品供不应求②扩大生产,社会资源进入3.自201 6年12月1日起,超豪华小汽车加征消费税。

受此影响,超豪华小汽车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

不考虑其它因素(P为不含税价格),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明前茶”专指清明节前所采摘、制作的茶叶。

清明节前采制的春茶积蓄了数月的营养成分,芽叶细嫩,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这说明()A.优质优价,商品质量决定其价格B.“明前茶”需求弹性大,价格影响需求C.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商品价格D.人们偏好“明前茶”,价格影响消费心理5.下图为甲商品的价格走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价格,单位为元/公斤)。

下列说法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的有①从A点到B点,甲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②从A点到B点,甲商品的供给量会减少③从B点到D点,甲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持续下降④从B点到C点,消费者会增加对甲商品的购买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6.“十八大”以来中央严禁公款吃喝。

在这一背景下,某高档白酒的均衡价格由点E移到E’。

(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4中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B.C.D.7.价格变动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明前茶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明前茶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明前茶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明前茶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明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的一种。

我国古老的农业生产向来以节气为农事安排的指导,茶叶也是一样,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和“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所以“明前茶”简而言之就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

茶文化专家表示,明前茶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的积累,所以芽叶香气物质、滋味物质以及营养成分(如氨基酸)含量丰富,而焗油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

初春的低气温又使得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所以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很少,就更显得珍贵了。

再者明前茶较少受到农药污染,特别是早起的春茶,因此诸多明前茶采制的高档茶叶特别受到茶友的青睐。

一般说来,是清明前的茶叶就肯定是明前茶了,只是会有质量高低之别,以龙井茶为例,上等的龙井明前茶特点为,外观:碧绿新鲜,带油光,白毫多,形状扁直,尖端不弯曲,干茶香气清纯;叶底:茶香呈天然清香,幽雅飘逸。

全叶淡绿青翠,形状整齐;冲泡:汤色碧绿或呈清黄色,滋味清新刺激,有清新爽口之感。

次级品为,外观:绿而无油光,老叶多,或稍呈黄色。

白毫少,形状稍弯或扁而不结,干茶的香味低;叶底:叶底断碎,呈暗绿色;或稍呈黄褐色,有点发酵的状况;冲泡:汤色带黄或暗黄,滋味刺激苦涩,有菁嗅味。

西湖龙井茶的“身份”转变之谜探究———从消费需求弹性角度分析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如何从必需品转变为奢侈

西湖龙井茶的“身份”转变之谜探究———从消费需求弹性角度分析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如何从必需品转变为奢侈

茶 叶 JournalofTea 2023,49(1):1~8 西湖龙井茶的“身份”转变之谜探究———从消费需求弹性角度分析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如何从必需品转变为奢侈品的许咏梅(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18) 摘 要 西湖龙井被誉为中国的“绿茶皇后”,自2009年以来,西湖龙井茶的价格一直飙升且居高不下,本文根据三次实地调查,采用1980—2016年间的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的价格数据,运用经济学原理,对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近年来,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的“身份”已由生活必需品转变成奢侈品了。

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产量极少、供需缺口的日益增大,特(顶)级西湖龙井茶的人均消费量微乎其微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其它因素如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西湖龙井茶的拍卖价格、2012年后开始实施的反腐败抑价政策、西湖区独特的气候环境等都是辅助影响因素,本文也为“武夷大红袍”、“信阳毛尖”等的名茶价格研究提供案例佐证。

关键词 明前西湖龙井茶;价格;需求收入弹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72.5+1;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 8921(2023)01 001 08Themysteryof“Identity”changeofWestLakeLongjingtea—Fromtheperspectiveofconsumerdemandelasticity,howdidthetopgradeMingqianWestLakeLongjingteatransformfromnecessitiestoluxuriesXUYongmei(SchoolofEconomics,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8)Abstract WestLakeLongjingteaisknownas“thequeenofChinesegreentea”.Since2009,thepriceofWestLakeLongjingteahasbeensoaringandstayinghigh.Basedondataofpracticalinvestigations,thispapercalculatestheelasticitycoefficientofdemandandincomeofMingqian(beforeQingmingfestival)WestLakeLongjingteausingthepricedataofWestLakeLongjingteabetween1980and2016andtheeconomicprinciples.Theresultsshowthatoverthepastfewyears,the“identity”ofthetopMingqianWestLakeLongjingTeahaschangedfromnecessitiesoflifetoluxuries.Onthisbasis,empiricalanalysiswasmadeusingeconometricmodel.Theempiricalresultsshowthattheproductionvolumeoftop levelMingqianWestLakeLongjingTeawasverysmall,thegapbetweensupplyanddemandwasincreasinglygrown,andthepercapitaconsumptionoftop levelWestLakeLongjingTeawasverylow.OtherinfluencingcofactorsincludedthepercapitaincomelevelofChina,theauctionpriceofWestLakeLongjingTea,anti corruptionpolicysince2012anduniqueclimate.Thispaperalsoprovidesreferenceforcaseevidencestudyonotherfamousteassuchas“WuyiDahongpao”and“XinyangMaojian”.Keywords MingqianWestLakeLongjingtea;price;elasticityofdemandandincome;influencingfactors;empiricalanalysis收稿日期:2022-12-05基金项目:本研究受2021国家社科后期资助“新形势下中国茶产业发展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及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号:21FGLB085)。

中国贡茶与符号消费

中国贡茶与符号消费

奇 招、 专心致志、 势在必夺的精神。 其次,体现在 这一时期 基本事 实,这使得 中国贡 茶不仅成为物质的 同时也成 为人文
贡 茶 制 造 的 质 量 水 准 上 。 花 样 翻 新 、 频 出 绝 品 , 这 是 宋 代 贡 的 宝贵 资 源 。 贡 茶 消 费 上 的 符 号 消 费 ,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经 济
到 了明代 ,中国贡茶发展史上 出现 了一个 插曲。即洪武 市场 的多元化、个性化发 展,尤其唤醒了人们 的符号 消费 意 二十四年 ( 公元1 9 年),鉴于历代 沿袭下来的团饼茶作为 识 并逐 步强 化 了这种 意识 ,这 为贡 茶的符 号 消费创 造 了条 1 3
贡茶愈 演愈烈,且 多劳命伤财,给老 百姓带来沉重 的负担,
件。在 一些地方,人们通过挖掘 ,恢复了贡茶的历史原貌,
出身贫 寒 的明 太祖 朱元璋 为 取悦 于 民, 以减轻 茶 户劳役 为 贡 茶 的 生产 为 该 地 带 来 了 良好 的 经 济 效 益 :一 些 历 史 上 没 有 由,下诏令 : 岁贡 上供茶,罢造龙 团,听茶户惟 采芽茶以 贡 茶 生 产 的 地 方 , 通 过 茶 叶 的 制 作 竞 赛 活 动 , 生产 出 茶 叶
从 符 号 消 费 的 角 度 , 宋 代 因贡 茶 的发 展而 骄傲 。 首 先 , 文 化 研 究机 构 或 贡 茶 产 业 建设 组 织 , 采 取 得 力 措 施 , 打 造 贡
茶 品牌 ,进一步推动或发 展了贡茶的符号消费。近年来 ,湖
体 现在对贡茶 生产的重视 以及氛 围的营造上。范仲 淹 《 和章 北 宣恩县通过 伍家 台贡 茶”产业发展和 品牌整合 ,以 伍 岷从事斗茶歌》 中,描述 了当时福 建北苑 民间通过 斗茶,选 家 台贡 茶”作为打开 国际市场的国家名片,吸 引了大量 的海 拔 贡茶的壮观、 激烈场景,诗 中有 北苑采期献天 子,林下 外客 户,如今年全县来 自欧盟、北美、德国、英 国等地 区和 雄 豪先斗美。”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 薄兰芷。其间 国家的订单达5 5 0 吨, 比上年增长2 35 4 .%。_ 8 品第胡能欺, 十 目视而十手指。胜 若登仙不可 攀,输同降将 3发挥中国贡茶符号消费的引导作用 无 穷耻。 由此见出,贡茶产生过程,人们费尽心机、 出尽 历史地看,发 生在 中国贡茶 消费 上的符号 消费 ,是 一个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2课多变的价格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2课多变的价格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多变的价格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前茶”专指清明节前所采摘、制作的茶叶。

清明节前采制的春茶积蓄了数月的营养成分,芽叶细嫩,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这说明( )A.优质优价,商品质量决定其价格B.“明前茶”需求弹性大,价格影响需求C.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商品价格D.人们偏好“明前茶”,价格影响消费心理【答案】C 【解析】材料中“明前茶,贵如金”的原因是供应量少,说明物以稀为贵,供给影响价格,C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A错误;材料未体现价格影响需求,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偏好和消费心理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国家采取系列措施,着力打通原材料供应不上、物流不畅、资金和工人短缺等“堵点”“断点”“痛点”,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措施符合上述内容并能引起供给曲线S到S′变化(见下图)的有( )①28个省市发放总额超过190亿元的消费券②增加小麦稻谷投放促进粮食市场价格降温③收费公路实行阶段性免费促进快递业发展④央行发放5 000亿元贷款重点支持春耕生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 【解析】图示显示,需求曲线未发生变化,需求未变,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28个省市发放总额超过190亿元的消费券,以券代币,会增加需求,而不是增加供给,①不符合题意;增加小麦稻谷投放促进粮食市场价格降温,进而会引起粮食需求增加,②不符合题意;收费公路实行阶段性免费促进快递业发展,这意味着快递业供给增加,③符合题意;央行发放5 000亿元贷款重点支持春耕生产会促进粮食供给增加,④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通知发布后,全国各地电动车头盔价格暴涨。

茶叶的文化符号茶道在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的表达

茶叶的文化符号茶道在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的表达

茶叶的文化符号茶道在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的表达茶叶的文化符号:茶道在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的表达茶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茶道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茶叶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的文化符号以及茶道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叶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相传,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魔力,并将其带到人间。

从此,茶叶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在古代,茶叶被视为一种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茶叶的保健功效,并将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二、茶叶的文化符号1. 心灵与宁静的象征茶叶被视为心灵与宁静的象征,因为泡茶的过程需要专注和耐心。

当人们泡茶时,他们会沉浸在其中,享受宁静的时光。

茶香和茶味可以带给人们独特的感受,让他们摆脱繁忙的生活,放松身心。

2. 礼仪与人情的表达喝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表达人情的方式。

人们常常邀请朋友、亲人或客人来家中品茶,以此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尊重。

在茶道中,泡茶和倒茶的过程被视为一种仪式,要求严谨而细致。

茶道注重的是礼仪和纪律,这种礼仪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3. 和谐与平衡的象征茶叶是天然的,茶的生长与发展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

茶树的成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者需要精心的管理和呵护。

而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追求的是口感的平衡与和谐,泡茶时适度地控制水温和冲泡时间,以保持茶的原有风味。

三、茶道的象征意义茶道作为茶文化的体现,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1. 知行合一与修身养性茶道注重的是知行合一,通过茶道的修习,人们能够培养品味、自控和自律的能力。

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要求自己端庄、谦和,并注重礼仪和仪式的细节。

茶道提倡修身养性,使人们追求内外的和谐。

2. 团结与和谐的象征在茶道中,泡茶、斟茶和品茶是由参与者共同完成的。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一、选择题1.茶的故乡在(B)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2.《茶经》的作者是(A)A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A槚B裴C茗D萍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A深度发酵B萎凋C揉捻、D干燥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A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

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

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品质最好的产于(A)A福建安溪县B福建福鼎C福建崇安D福建政和18.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芽茶和黄大芽茶。

黄茶属于部分发酵类,制作方法与绿茶相似,具有绿茶的特点。

茶艺师初级模拟试题与答案

茶艺师初级模拟试题与答案

茶艺师初级模拟试题与答案1、我国发现和利用茶的最早文字记载是()A)西汉儒生编纂的《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B)周公时代的《尔雅》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D)陆羽的《茶经》2、茶单中一定要体现的是()A)茶馆的品位B)供应的品种与价格((正确答案)C)茶的文化内涵D)茶馆的服务质量3、职业道德是随着()的出现、发展并出现相对稳定的职业集团时产生的。

A)市场经济B)社会分工(正确答案)C)工业时代D)商品社会4、在国内茶艺馆中,茶单中开列的价格相对平实的是()。

A)京沪粤的新潮茶艺馆B)南方与北京早些年开的中档茶艺馆C)以花茶为主的京味茶楼D)江浙与四川的诸多茶楼(正确答案)5、()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A)爱岗敬业(正确答案)B)诚实守信C)服务群众D)团结协作6、对于没有特殊嗜好的顾客而言,冬季宜向其推荐()。

A)红茶(正确答案)B)绿茶C)黄茶D)苦丁茶7、从茶单的外形包装美术设计,可以反映出()。

A)茶馆的品位与人文氛围(正确答案)B)茶馆的经营观念C)茶馆的实惠程度D)茶馆的诚信程度8、古时候,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我国名泉是()。

A)浙江杭州的虎跑泉B)江苏苏州虎丘观音泉C)江苏无锡惠山泉D)江苏镇江中冷泉(又名南零水)(正确答案)9、利用顾客求廉心理,暂时将少数商品减价出售,属()。

A)新产品定价策略B)心理定价法C)折扣定价策略D)招客定价策略(正确答案)10、夏季酷暑炎热,饮()茶更令人有一个清淡解暑的感觉。

A)冰红茶B)冰绿茶(正确答案)C)乌龙茶D)普洱茶11、下列因子中,非茶叶贮存保管要求的是()。

A)避光B)干燥C)通风(正确答案)D)低温12、从绝对数量而言,世界贸易的主要茶类是()。

A)工夫红茶B)炒青绿茶C)切细红茶(正确答案)D)乌龙茶13、据统计,每年世界上人均消费茶叶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中国D)利比亚(正确答案)14、在推销新产品,价格较高产品和具体特殊效用的茶叶商品时,应采用()策略。

乾隆的错误认识致使明前茶意外走红

乾隆的错误认识致使明前茶意外走红

138公元十六世纪末的某个春天,广西布政使许应元的公子、杭州富二代圈子里著名的文艺人许次纾,在他的新书《茶疏》里对绿茶采茶时节写下了这样的描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这种节令选择,与今天老茶客们所青睐的好茶一模一样:明前味道太淡,谷雨前后,才是绿茶最好的采摘时节。

若干年后,许公子因为这本《茶疏》名声大噪,成为继“茶圣”陆羽之后最受人们尊重的茶学理论大师之一。

但奇怪的是,他提出的“清明太早”,却被后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最晚从十八世纪起,茶必明前、越早越贵的风气弥漫在这个国家。

淡薄无味的明前茶成了送礼佳品,而爱茶人自己喝的却是谷雨茶。

究竟是谁把明前茶捧上了德不配位的神坛?茶叶滋味的高低好坏依赖于茶氨酸和茶多酚的平衡在烟、酒、茶、咖啡四大嗜好品中,茶的滋味是相对单纯的。

解构茶叶的滋味,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植物氨基酸带来鲜味、多酚类物质带来苦涩味、咖啡因和茶碱带来“上头”的兴奋和愉悦感。

其中,咖啡因和茶碱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茶叶发酵度的深浅以及茶水萃取方式,与节令相关度不大。

真正与季节高度相关的是茶多酚和氨基酸。

氨基酸主要来源于茶叶在越冬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积累。

植物的生长主要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部分,营养生长在前,是植物从空气、土乾隆的错误认识致使明前茶意外走红139壤、水中汲取各类养分,并将之变成自身可利用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生殖生长在后,在适宜的环境下,植物利用营养生长所需的物质,完成发芽、成长、繁殖等植物生命的一系列变化。

一般说来,茶树会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优先完成营养生长过程,大量氨基酸被积累在叶片中;而到了天气暖和之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会齐头并进,叶片生长速度快,纤维多、叶片薄,养分积淀不足,此外还有一部分营养被花果吸收,氨基酸含量当然不如开春时丰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与生长周期长、籽粒在冬天充分灌浆的冬小麦,一定比生长快速的春小麦好吃是一样的道理。

而多酚类物质恰恰相反,是茶树生殖生长的副产品。

论茶叶消费领域符号消费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现代经济学上的意义

论茶叶消费领域符号消费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现代经济学上的意义

形 ,包 装 很 细 致 , 也 很 奢 华 ,说 明 当 时 包 装 上 也 有 这 样 一 种 报告 :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 闷, 三碗搜枯肠,惟 有文字 符 号 消 费 的倾 向。
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 向毛孔散。五碗肌 骨 清,六碗通 仙灵。七碗 吃不得也,唯 觉两腋 习习清风 生。 ”
23饮茶器具 .
位 于陕西 省扶风 县法 门镇 的法 门寺,距 今 已有1 0 多 显然,对于他们,消费过程中的茶成了 神奇”的符号。 0 7 年历史 ,始建于东 汉末年,盛于 唐代,属于皇 家寺院,著 名 宋代,社会上 时兴一种 “ 斗茶 活动,斗茶也是茶 的消
古 刹 。 1 8 年4 7 9 月3日, 在 重 建 塌 毁 的 佛 祖 真 身 宝 塔 时 , 人 们 费过程, 具有符号消费 的性质。宋唐庚 《 斗茶记》、宋徽 宗
早 在2 O 1 多年 前,人们 将茶 装在 一种 叫 笥 ” ( 茶 的千叟宴,预定入宴者竟达5 0 人。规格、规模、耗费巨大。 0 即 00 箱) 的里面。南唐 时期,人们 不仅对并不 美观 的饼茶, 附以 乾清宫、 宁寿宫、皇极殿等都是符号消费发生的场所。 腊面 .使之光泽悦 目,而且开始 实施华丽 的包 装。周密 《 乾 淳 岁时记》记述 : 仲春上旬, 福建漕 司进 第一纲茶, 名北
3茶叶符号消费的历史发展
今天 ,无论 是 在 国内, 抑或 是在 国外, 茶 叶消 费领域
子、 鎏金团花银硐 轴、 鎏金飞天 仙鹤纹银茶 罗子、鎏金飞鸿
纹银茶 则、 鎏金蔓草纹 长柄银茶匙 等。还有素 面淡黄色琉璃 的符号消费每 时每刻都发 生着。这样 的符号 消费 已成 为人们 茶托 、茶 碗 ,壶 门 圈足座 银 风炉 ,丝 座葵 口素面 小银 盐台 生 活 的 组 成 部 分 成 为 丰 富 人们 生 活 的重 要 途 径 , 这 是 一 个

茶 的文化符号学诠释

茶 的文化符号学诠释

茶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茶的文化符号学诠释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茶的象征意义、茶的仪式和礼仪、茶的艺术表达等方面。

一、茶的象征意义茶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和、淡泊、自然、和谐等价值观念。

茶的生长环境多是高山、溪谷、田园乡间,这种自然的环境赋予了茶清雅淡泊的品性,人们通过品茶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茶叶在冲泡过程中逐渐展开,茶香四溢,象征着美好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人生内涵。

茶还是团圆和友谊的象征,家庭、朋友常常通过喝茶聚会,展现着亲情和友情。

二、茶的仪式和礼仪茶道作为茶的仪式和礼仪的一种表达方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喝茶文化。

在茶道中,茶艺师会用心准备茶具,冲泡出优质的茶水,并以精致的动作和礼仪呈现给客人。

茶道注重礼仪、尊重和平衡,倡导人们对茶的崇敬和对他人的关怀。

茶道中还有种茶、斟茶、饮茶等独特的仪式,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美妙和文化的内涵。

三、茶的艺术表达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茶艺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通过不同的冲泡方法、不同的茶具和不同的茶叶品种,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点。

一壶好茶需要经过人们的精心选取、研磨、烘焙等工艺,茶艺师通过具体的过程和动作来展现茶的艺术美感。

同时,茶艺还常常与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多重艺术的融合与表达。

茶的文化符号学诠释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它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茶文化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历史和传统,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茶的象征意义、仪式和礼仪、艺术表达等方面的文化符号,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

喝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

通过茶的文化符号学诠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茶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

茶的文化符号注重内涵和外在形式的统一,通过这种形式的传达,使茶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

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

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除此之外,茶还蕴含了很多文化知识!下面店铺整理了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大家一起来做做吧!茶文化知识趣味问答试题及答案1、都匀毛尖茶原名什么?答:鱼钩茶。

2、都匀毛尖茶的茶青要求是什么?答:茶青要求为独芽或一芽一叶。

3、都匀毛尖茶的炒制分几道工序?答:分杀青、揉捻、做形、提香、干燥五道工序。

4、都匀毛尖茶的特色是?答:“三绿三黄”。

5、都匀毛尖茶的“三绿三黄”是指?答: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6、什么叫茶文化?答: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想、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它包含了有关茶领域物质的精神两个方面,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7、茶文化的六大功能是什么?答:记录功能、认知功能、传播功能、教化功能、凝聚功能、调控功能。

8、茶与文艺结合有哪些表现形式?答:茶联、茶诗、茶画、茶艺、茶歌、茶舞。

9、古人说茶通六艺,品茶时讲究六艺助茶兴,六艺是指哪六艺?答:琴、棋、书、画、诗、金石。

10、中国古代文人所谓的“七件宝”是指哪七件?答:琴、棋、书、画、诗、酒、茶。

11、茶艺与茶道的关系是什么?答:茶艺与茶道互为表里。

茶艺主技,载茶道而成艺;茶道主理,因茶艺而彰显。

茶道是茶艺的灵魂,在修习时必须“以道驭艺”;茶艺是茶道的表现,在茶事实践中“以艺示道”。

12、中国茶道的四大理念是指什么?答:①天人合一,物我玄会;②智者乐山,仁者乐水;③涤除玄鉴,澄怀味象;④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13、茶道精神融合了中国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的精髓,请说出《论语》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中哪家的精点著作?答:儒家文化。

14、盖碗茶的盖、碗、托分别代表道家的哪一种思想?答:“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代表了道家“天地人和”的思想。

最新-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精品

最新-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精品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酒和茶是人类发现、发明后加以制造利用,又反过来对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种饮品,它们都是人类的物质消费品,但人却因为消费而对它们产生了精神、生理上的依赖。

在中国古代,酒和茶都与社会文化发生了程度和范围不等的关联,成了中国文化中两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能力。

并且酒与茶也在人们的社会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中发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探明这两种文化符号的独特意义,将有助我们去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一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在其兴起之日起,就各具其特色,人们所食用的物产也因其所处地域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是酒却是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不同民族所共同拥有的。

一般而言,酒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因为酒是用农作物尤其是粮食制作的。

凡酒,稻为上,黍次之,粟次之。

五齐三酒,俱用秫、稻、麴蘖、鬯酒用黑黍。

传说中国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文字有《太平御览》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

实物则有如龙山遗址中尊、斝、盉等陶制酒器;大汶口遗址中的灰陶尊、白陶豆、黑陶杯等酒器;以及甲骨文、金文中便有酒字等等。

可见,酒在中国的出现肯定相当久远。

就象古代许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一样,第一个造酒或发现酒的人已经湮不可考。

东晋时江统在《酒诰》中论述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

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认为酒是吃剩的饭久放之下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不需要什么神妙奇方。

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酒的源起,因为酒总要在粮食略有节余。

“明前茶,贵如金”的真正的含义

“明前茶,贵如金”的真正的含义

“明前茶,贵如金”的真正的含义每年春天,新上市的春茶,总是全国各地爱茶人们萦绕心头的牵挂。

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因为很多茶友都知道的“明前茶,贵如金”一说,春茶市场愈发火热。

“明前茶”的好,在于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并且由于采摘时气温较低发芽数量有限,所以更显物以稀为贵。

但“明前茶”的真正含义,可绝不是只与清明节相关。

一、“明前茶”热的由来古老的农业生产一向来以节气为农事安排的指导,茶叶生产也是一样,特别是古时贡茶求早求珍。

俗话说,“早一天是宝,晚一天是草”,古代贡茶如紫笋贡茶、西湖龙井等往往在“惊蛰”(阳历3月5日左右)和“春分”(阳历3月20日左右)时开始萌芽,“清明”(阳历4月5日左右)前就可采茶。

于是古人将春茶氛围“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这里的“社前”是指春社日前,一般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之间,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火前”指的就是清明前,“雨前”则是指的谷雨前。

由于古时各朝代皇室对于“明前茶”的重视,造成了民间对于“明前茶”的热捧,出现了“明前茶,贵如金”的现象。

但什么样的茶才是“明前茶”?二、“明前茶”的真正含义在很多人看来,“明前茶”就是指3月中旬到清明前所采制的春茶,其实不然。

茶叶品质并不能简单地用某一个采摘的时间来衡量。

由于我国茶区分布很广,各地新茶上市的时间并不一样。

事实上,只要是茶树上的第一轮新茶,都是品质优异的好茶。

据研究,一般都认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左右,茶芽开始萌发。

日平均温度在15-25℃之间最适宜茶树生长,在这个温度内,茶树不仅生长快,而且品质也好。

我国南方的茶区由于开春气温回升早,往往春节前后就已经开始采制新茶了。

最早的是海南省,在1月份中下旬新茶就已经上市了;云南在2月份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山头茶芽开始萌发。

这些地方第一拨春茶上市的时间,远远早于“清明”节气,春分前、惊蛰前乃至雨水前可能就开始采制了。

也即,这些地方的第一拨茶,实际是春分前的茶,惊蛰前的茶乃至雨水前的茶。

茶标志介绍

茶标志介绍

茶标志介绍茶文化源远流长,喝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茶标志作为茶企业产品的一个代表性标志,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茶标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设计。

一、茶标志发展历程茶标志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的古代。

在唐代,茶被称作“茶花”,其花语是“清新素洁、高洁美好”。

唐代诗人陆龟蒙留下了著名的“茶韵”,在其中描述了茶文化的美妙。

到了明清时期,茶的消费者种类更加多样化,同时期出现了多家的茶商。

由此可见茶商在此时期已经开始意识到茶标志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期,各地茶商的标志除了图案外,还有使用茶名、地名、店名等等。

这些茶标志在传统的时代,就已经成为代表茶品的标志。

进入20世纪,茶标志设计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1922年,全国只有17家现代茶厂,而到了1929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379家。

随着茶厂数量的上升,茶标志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茶标志设计趋向于现代化和简单化,以便于让人们更好地识别。

在1956年,中国茶叶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标志,其中著名的“中国茶叶”标志一直沿用至今。

二、茶标志的代表性设计1. 中国茶叶“中国茶叶”标志被誉为中国茶叶行业的标志,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喜爱。

该标志以“茶”字为核心,两个“叶”字在其旁边,寓意着一片树叶隐含在茶中。

2. 大益茶大益茶是茶叶行业的老字号之一,该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二十年。

大益茶的标志以茶壶为主,将茶的主题表现地十分明显。

3. 祁门红茶祁门红茶的标志主要以祁门红茶的产区为设计核心,标志上写有“魂韵祁门”字样。

魂韵意味着茶魂,是祁门红茶普遍认为的极品,味道浓郁,香气扑鼻。

4. 龙井茶龙井茶在茶叶行业中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老字号之一。

在龙井茶的标志设计上,采用了大茶叶作为图案主体,因饱含生命力和茶的生长和发展有关。

而其流线型图案则寓意着龙井茶的优美和高贵。

总之,茶标志无论是在图案设计上还是传递的文化符号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内涵和价值。

无论是功能性、美学性,还是代表文化性,茶标志在茶文化的传承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明前茶的符号性消费考略收稿日期:2014-08-03作者简介:周爱东(1969-),男,江苏淮安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饮食人类学、茶文化研究。

周爱东(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摘要:明前茶是绿茶中最受追捧的一类,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当中,起作用的不仅是明前茶的质量,更主要的是从汉晋至明清,历朝历代逐渐附着在明前茶上的各种符号。

这些符号包括保健、神异、风雅、养廉、敬神、尊上、奢华等。

直至明朝,朱元璋罢贡团茶,茶叶生产工艺与饮茶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江浙一带开始推崇风味更好一些的雨前茶。

由此,明前茶的地位有所下降,茶叶消费观开始变得更多元。

关键词:明前茶;茶文化;消费;符号中图分类号:Ts 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717(2014)01-0020-05传说中饮茶是神农氏的发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中国人饮茶的历史从西汉开始,若从史家推测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中国人大约周秦时期开始饮茶。

茶中最受推崇的明前茶,其历史大约始于魏晋时期,自出现后,逐渐聚集了茶文化中多种符号,成为宗教、政治、经济、道德、养生、趣味休闲等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从其出现伊始以至今日,明前茶的消费就不是一个完全基于茶叶品质的消费,而是对于符号的消费。

1汉晋时期茶的基本文化符号顾炎武认为“秦人取蜀,始知有茗饮之事”[1]。

直到汉末,人们对茶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解渴与养生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基于茶的药用价值来谈的,对此,前人讨论的非常详细了。

汉晋之际,饮茶已经从巴蜀地处传至中原及江南地区,并且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在民间与上流社会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关于茶叶的消费,既有民间集市上的茶摊,也有贵族雅集时的茶会,虽然参与者高下贵贱不同,但人们赋予茶的象征意义却很相似。

这些象征意义后来也是明前茶的基本符号。

首先是茶的养生符号。

西汉时的《神农食经》说:“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2]198这是人们对于茶叶功效最早的理解。

后来逐渐发现了茶叶在醒酒、增强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等到了南梁陶弘景的《杂录》中,“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2]201,茶不止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功能,更有“轻身换骨”这种道士修炼时追求的目标,成为仙家的饮品。

医药功能的极点是长生不老,而这一点正是古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于茶的医药功能的论述已经很多,此处不赘述。

其次是茶的神异符号。

傅咸在《司隶教》中记载了一件事,说南方有个卖茶粥的老太太,官府的管理人员禁止她在集市卖茶,并且毁了她的器具[2]199。

后来《搜神后记》中的“广陵奢老传”可与此参照了来看,“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

自旦之夕,其器不减。

所得钱散路旁孤贫乞人。

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

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牗中飞出。

”[2]199除了卖茶老姥的身份外,两则故事相似度极高。

《搜神后记》中还有个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中采茶,被一个毛人带到深山中采茶的故事,这个毛人就是山中的一个精灵[2]200。

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了一个贵族的饮茶奇事:“夏侯恺字万仁,因病死,宗人儿苟奴素见鬼。

见恺数归,欲取马,并病其妻。

著平上帻,单衣,入座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3]这是一个茶鬼。

茶与所有神异的人物完全关联起来了。

再次是茶的养廉符号。

东晋谢安去拜访吴兴太守陆纳,陆纳未做任何接待准备,其侄陆俶觉得不妥,于是偷备下酒菜。

谢安来了,陆纳只以茶和美食研究2014(1):20 24Journal of Researches on Dietetic Science and Culture一些果品相待,这时陆俶奉上预备好的精美酒菜。

待客人走后,陆纳让人把陆俶杖责四十,理由是:“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我素业!”[2]198很显然,在陆纳看来,饮茶是君子廉洁自守的象征。

东晋权臣桓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2]198,也是以饮茶为美德的。

东晋时的名士崇尚节俭,虽可能有作秀的成分,但客观上带动了饮茶在文化圈中的流行。

最后茶成为风雅的符号。

名士推崇是茶饮雅化的原因。

除了前面提过的谢安、桓温,还有很多有影响的名士也喜爱饮茶。

西晋左思在《娇女诗》中写他女儿“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镉”[4]。

左思因《三都赋》而名动一时,他的妹妹又是晋武帝的妃子,其影响力显而易见。

有些名士爱茶到了强人所难的程度。

晋司徒长史王濛不仅自己喜欢饮茶,而且推己及人,只要有客人来访就让人家饮茶,“士大夫皆患之”,以至将拜访王濛称为“今日有水厄”。

(《太平御览》卷八六七)2茶叶品质的细分与明前茶的概念除了以芽与叶来区分茶叶的品质,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已经可以见到:“荼,苦荼也。

”[5]26“茗,荼芽也。

”[5]27以采制时间作为鉴别茶叶品质的标准,始见于《尔雅》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6]按郭璞所说,早春的称为“荼”(即后来的茶字),“茗”也叫“荈”,是晚采的茶。

《魏王花木志》的说法与郭璞不同:“老叶谓之荈,叶谓之茗。

”(《太平御鉴》卷八六七)。

这个说法后来被人们普遍接受,茶成为通称,荈指粗老的茶叶,茗则成为细嫩茶叶的专有名词,品茗成为优雅的说法,而喝茶则显得很随意。

关于采茶的时间,《茶经》中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2]69这三个月中,对于茶叶生产来说,有四个重要的节气———立春、春分、清明、谷雨。

不同用途、不同地区采茶的时间不一样。

唐代,人们普遍认为采制时间越早,茶的质量越好。

毛文锡《茶谱》中记载了一个有神奇功效的早春茶:“蜀之雅州有蒙山……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

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却宿疾。

二两,当眼前无疾。

三两,固以换骨。

四两即为地仙矣。

”[7]29春雷发声当在二月仲春之时。

《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七年春正月……吴蜀贡新茶,皆于冬中作法为之,上务恭俭,不欲逆其物性,诏所供新茶,宜于立春后造。

”[8]正常情况下,吴蜀地区的茶树在春天时还没芽,但为了讨好皇帝,地方官通过园艺技术的改进,居然在正月里就把新茶放到了皇帝的面前,结果被唐文宗以逆物性的理由给否定了。

可见二月开始采茶制茶是惯例。

苏敬、李勣在《新修本草》说:“苦荼,三月三日采,阴干。

”[7]48三月三日在唐代是一个合并了上巳、寒食的节日,大约在清明前不远。

宋后,上巳、寒食与清明节三合为一,大多数地方只过清明。

由于是皇帝说贡茶“宜于立春后造”,所以,立春就成为明前茶采制时间的上限,而下限当然就是三月三了。

但在这段时间里,立春后春分前采制的茶称为社前茶,春分至清明之间生产的才是真正的明前茶。

《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自过江,便失志。

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侍,一见便觉有异。

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9]。

任育长是西晋名士,遭中原动乱变得精神恍惚,以至于不辨“荼”与“茗”。

据张揖《广雅》所记,汉末三国时的茶叶是压成饼状的,饮用时须炙烤后碾碎,放上葱姜,再用开水冲调后饮用。

所以,判断煮好的茶汤是早采的“荼”还是晚采的“茗”只能靠味道与颜色。

由这则故事来看,在西晋时期,人们对于早春的茶已经有认识,并且把辨别不同时期的茶看做是名士的常识。

3寒食祭祀与明前茶地位的上升明前茶在汉晋时期,只是有质量上的地位。

由于东晋时士人以茶养廉的风气,这种质量上的地位并没有在明前茶的消费中增加高贵、奢华的符号。

前面提到过的陆纳、桓温的故事正是当时这种风气的表现。

但到了唐朝,明前茶的地位迅速上升。

中唐时期,唐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写道:“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10]4379孟谏议给卢仝寄来的是先春的2014No.1Journal ofResearches on Dietetic Science and Culture Vol.31Sum No.115贡茶,“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是说在皇帝尝到贡茶之前,新茶是不可以上市的。

这样的好茶只有皇帝与王公大臣享用,现在居然到到了隐士卢仝家里,诗人受宠若惊的心情溢于言表。

但是,明前贡茶的制度对茶的影响只限于向皇帝贡茶的那些地区、那些茶叶,并不能整体上提升明前茶的地位。

因为,向皇家进贡的食品很多,都没有因进贡而使那些食品有特别的珍贵意义。

明前茶地位的上升主要应是受祭祀的影响。

茶用于祭祀的历史比较早,但对茶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的应是南齐武帝的那道诏书。

《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荼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11]51齐武帝是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他的本意不是出于对茶的推崇,但客观上提升了茶在生活中的地位。

从此以后,茶就成为宗庙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祭品。

茶传至朝鲜半岛之后,朝鲜人直接就把各种祭祀活动称为“茶礼”。

除了宗庙祭祀,古代王朝每年还有很多祭祀,祭天、祭社稷、祭山川江河,在这些活动中也要用到茶叶。

在这些祭祀中,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是寒食节的祭祀。

《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於高禖,天子亲往”[12]132。

以太牢祠高禖,是非常重要的典礼,孟春与季春都没有用太牢,可见这个祭祀活动的规格是相当高的,而这个祭祀的时间就在寒食前后,后来合并到了清明节当中。

唐代清明贡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宜兴,从路程上看,立春后采茶、制茶,一路舟车送到长安,正好可以赶上清明的祭祀活动。

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极清明宴”[10]4846,很明确地说春贡是为了赶上清明宴,而这清明宴与清明祭祀是直接相关的。

史书中,唐宋之际的春贡大多在清明之前就要送到京城。

如《唐书·明宗本纪》载:天成二年,五月乙丑,伪杨溥贡新茶[13]364。

《周书·世宗本纪》载:三年二月,壬午,江南李景贡茶[13]1106。

五年春三月丙申,李景贡茶,乳茶三千斤[13]1124。

南唐保大四年,二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命建州制的乳茶[14]210。

在这样的氛围中,清明成为茶叶生产中一个带有特异功能的日子,五代毛文锡的《茶谱》中还记载了一款专门在寒食清明时生产的骑火茶:“龙安有骑火茶,最上,言不在火前,不在火后作也。

清明改火,故曰骑火。

”[7]29因为祭祀与贡茶的关系,明前茶比普通的茶叶多了一个奢华的符号。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说唐代“湖州紫笋入贡,每岁以清明日贡到,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