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共39页文档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13~15
圆形
不清
粗大、整齐、均匀充满胞浆、橘黄色
多分 2叶,眼镜形
粗糙,深紫红色
嗜碱粒细胞
10~12
圆形
不清
量少、排列零乱、大小不均、紫黑色,可盖核上,水溶性
核形不清,颗粒遮盖而不明显
粗糙,深紫红色
淋巴细胞
6~15
圆或椭园
透明、淡蓝色
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紫红色颗粒
圆形、椭圆性、肾形
核象右移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在治疗肿瘤时使用抗代谢药物也会出现。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的核象右移是正常现象,但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3 .中性粒细胞胞核形态的异常
( 1 )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常为 5 ~ 9 叶,甚至 10 叶以上,各叶大小差别很大,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在一些恶性血液病中偶尔可见。
深紫红色,粗紧成块,核外缘光滑
单核细胞
12~20
圆、椭园或不规则
半透明、灰蓝色或灰红色
细小、尘土样紫红色
不规则形、肾形、山字形、马蹄形,扭曲折叠
疏松网状,淡紫红色,有膨胀感和立体起伏感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核形界定
凡胞核完全分离或核间以一丝相连者为分叶核粒细胞。具体划分的 标准是细胞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 1/3者为分叶核粒细胞,大于1/3者为杆状核粒细胞;若两丝相连为杆状核粒细胞。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1.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名称
直径 ( μ m )
胞体形态
胞浆着色
浆内颗粒
细胞核形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一项基础临床检查项目,它是对我们身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常规检查。
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包括许多种类型的白细胞。
这些细胞分为五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会分步骤的了解这些细胞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
第一步: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白细胞之一,一般占所有白血球的百分之五十到七十。
中性粒细胞主要起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特别是对细菌有很强的作用。
当我们身体受到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例如,当你感染细菌性肺炎时,你的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
第二步: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人体内另一个重要的白细胞群。
淋巴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百分之二十到四十。
淋巴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免疫监测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三步: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也称巨噬细胞,它占所有白细胞的百分之三到八。
单核细胞主要通过吞噬细胞作用清除机体内的垃圾或外来物质。
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单核细胞还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处理和递呈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步: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最小成员之一。
嗜酸性粒细胞孵化于骨髓中,它们具有控制炎症反应和对抗寄生虫作用的能力。
而嗜碱性粒细胞常常在过敏反应等瘙痒性疾病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白细胞功能及数量的测量,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正在进行的肿瘤、病毒感染和其他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等,还可以监测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因此,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从而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为毒性指数。
毒性指数愈大,感染、中毒情况愈严重。
(3) 空泡(vacuole)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也可在核上出现。
一般认为空泡是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
(4) 杜勒小体(D0hle body) :中性粒细胞胞浆因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1 ~2 μm ,与正常染色区域界限模糊,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
D0hle 小体也可在单核细胞中出现。
(5) 细胞(degeneration )和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 :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
核变性是细胞核发生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现象。
核固缩即细胞核固缩为均匀深紫色的块状;核溶解即细胞核膨胀、着色浅淡和核轮廓不清;核碎裂即细胞核碎成若干小块,当体外实验或治疗药物诱发细胞凋亡(apoptosis )时易出现核碎裂的凋亡小体(apotpotic body )。
2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中性粒细胞的核形反映了它的发育阶段。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分叶核的占绝大多数,常分2 ~5 叶,杆状多,常为5 ~9 叶,甚至10 叶以上,各叶大小差别很大,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在一些恶性血液病中偶尔可见。
(2 )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过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前者胞体可大至30 μm,核染色质略细致,着色变浅,胞核呈肥大杆状或特长带状。
后者核分叶超过5叶。
这两种细胞易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白血病血象中出现。
(3 )Pelger-Huet 畸形: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核常呈杆状、肾形、眼镜形、哑铃形或少分叶(两大叶),但染色质致密、深染,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状,其间有空白间隙。
外周血采集白细胞标准
外周血采集白细胞标准外周血采集白细胞标准是指在医学诊断过程中,通过针对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集一定数量并检测其中的白细胞数量,从而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对于诊断疾病、评估免疫状态及监测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外周血采集白细胞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集方法:外周血采集一般采用负压采集法或抽血法。
负压采集法是通过使用带有鞘管的采血针,将血液通过真空管吸入,以保持血液细胞完整和纯净。
抽血法则是通过使用注射器和连续抽吸来采集血液。
2. 采样时间: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在一天中会有波动,通常在早上较高,下午稍低。
因此,一般建议在早晨空腹时进行采样。
3. 采集部位:外周血的采集部位通常选择在前臂的静脉区,如肘窝部位的腕静脉。
这个部位相对容易触及,而且较为安全。
4. 采集前准备:在采集外周血前,务必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消毒采血点、准备采血器具、确保采血针锐利等。
同时,也需要告知患者采血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5. 采集量:为了保证准确性和稳定性,建议收集一定数量的外周血。
一般约2-5ml的血液足够进行常规白细胞计数。
通过采集外周血并检测白细胞数量,医生可以根据结果来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表明存在炎症或感染,而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则可能表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等问题。
此外,白细胞亚群的检测还可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免疫细胞类型和比例,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总之,外周血采集白细胞标准对于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采集和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量,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采集外周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学专题最新白细胞分析参数PPT文档
28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一页。
4.结构(jiégòu)异常
成人周围血中RBC凡有结构者,均属异常红细胞。
(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2)卡-波环(Cabot ring) (3)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 cell)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0~5 50~70 0.5~5
0~1 20~40
3~8
0.04~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2024/7/21
2
第二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 WBC、DC的临床意义】
2024/7/21
3
第三页,共六十一页。
②相对增多:再障、粒缺
2024/7/2211
9
第九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2)L减少(lymphocytopenia)
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quēxiàn);
N↑可导致L↓(相对)。
2024/7/21
10
第十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3.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p77
机理:缺氧、细菌内毒素、肿瘤坏死(huài sǐ)产物等 边缘池
骨髓产生、释放增加
2024/7/21
7
第七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3)N减少(neutropenia)
①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liú ɡǎn) ②某些血液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WBC<1×109/L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分析
检验科
1
完整版课件
常见异常形态 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3.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4.中性粒细胞空泡形成 5.中性粒细胞杜勒小体
2
完整版课件
6.中性粒细胞核变性 7.假性佩-赫畸形 8.异型淋巴细胞 9.淋巴细胞增高 10.嗜酸粒细胞增高
3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3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完整版课件 16
完整版课件 17
完整版课件
6. 中性粒细胞核变性 中性粒细胞核变性 核变性主要包括核固缩、
核溶解和核破碎等改变。 核固缩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发生浓聚、固缩为
均匀而深紫色块状。 核溶解时则可见胞核肿胀,核染色质结构不清,
着色浅淡。伴有核破碎时,细胞核轮廓模糊。 中性粒细胞核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等。
18
完整版课件 19
完整版课件
7. 假性派-赫异常 派-赫异常是中性粒细胞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疾病,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核分叶障碍, 细胞核呈单个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花生形、 眼镜形 或肾形等改变,称为获得性或假性派赫异常。
20
完整版课件
核染色质高度浓聚。派-赫异常为少见类型血 液病。杂合子患者血片中异常粒细胞可达 70~90%,纯合子者可达100%。临床上 患有某 些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接受某些药 物治疗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可出现类似派赫异常的形态
8
完整版课件 9
完整版课件
3.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 出现的粗大且分布不均的黑蓝色颗粒,称为中 毒颗粒。中毒颗粒是细胞在生成特殊颗粒过程 中受到某种阻力或发生颗粒变性所致。常见于 严重的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患者中。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外周血白细胞是人体中起着重要免疫和炎症反应调节作用的一类细胞。
它们有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和比例的变化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线索。
下面将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外周血白细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细菌和真菌。
中性粒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急性细菌感染中。
正常人的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约占50-70%,其中包括分为带形核和分叶核的细胞。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识别和杀死病原体的功能。
淋巴细胞在感染和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比约占20-40%。
它们又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不同亚群。
三、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起着监视和吞噬剩余物质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在感染和炎症等条件下会被激活。
单核细胞还可以向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等其他类型细胞分化。
在正常情况下,单核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比约占2-8%。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等免疫反应。
它们能够通过释放细胞外颗粒物质来杀死病原体,这些颗粒物质中含有抗菌肽和酶等活性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比约占1-5%。
五、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等免疫反应。
它们与嗜酸性粒细胞类似,能够通过释放细胞外颗粒物质来杀死病原体。
在正常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比约占0-1%。
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类是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来进行的。
这些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在不同疾病和病理状态下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通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检测,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状况、感染程度以及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非常关键。
外周血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临床检验课件)
显微镜下依次计 数四角大方格共4 个方格内的白细 胞数目。对压线 细胞按"数上不数 下、数左不数右" 的原则进行计数
。
计数原则
计算
参考区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 ~ 20×109/L
注意事项
1
2
玻片
推 片
3
4
5
玻片
推 片
推 片
采血时不能 稀释液要过滤, 挤压过甚, 试管、计数板 因此针刺深 均须清洁,以 度必须适当。 免杂质、微粒
等被误认为白
细胞
有核红细胞 计数误差和固 影响:校正 有误差的影响。
后=X ×100/100+Y
充池要均匀, 不能有气泡混 入、溢出或不
满
思考题
请认真书写实 验报告
临床检验基础
第五讲 白细胞计数
手工法
目录
CONTENTS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试剂 操作步骤
计算 参考值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按一定倍 数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再充 入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范围 内白细胞数,换算求出每升血液 中白细胞的数量
试验器材、试剂
试验器材
显微镜、改良 Neubauer血细胞计
数板等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2% 冰乙酸溶液
改良牛鲍氏计数板
操作步骤
01
02
03
04Βιβλιοθήκη 取试管1支,加 白细胞稀释液
0.38ml。
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 取末梢血20μl ,擦去 管外余血后加至白细 胞稀释液底部,再轻 吸上层清洗吸管2-3次
立即混匀。
混匀后,用干净 微量吸管将白细 胞悬液充入计数 池,不得有空泡 或外溢,充池后 静置2-3 min后计
第二节白细胞分类计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 .各类细胞所占百分率乘以白细胞总数 /L.即得每升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浓度数 (习惯称绝对值)。
某种白细胞数/L=某种白细胞%×白细 总数/L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2 .血片中如有幼红细胞.也应逐个计数, 不列入白细胞总数,而是报告分类计数100 个白细胞的过程中见到的幼红细胞数,并应 注明其所属阶段。
大淋巴细胞:
体积较大直径 10μm ~ 15μm ,胞 核染色质比小淋巴细胞 疏松,胞质量丰富,呈 透明的淡蓝色,常有少 量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 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淋巴细胞 (血涂片)
小淋巴细胞 Giemsa染色
大淋巴细胞 Giemsa染色
5.单核细胞(M)
形态: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直径1525um。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镜检中,对细胞形态力求掌握最根本点, 如核形、核染质结构、胞质色泽、颗粒等反 复对比。由于染色条件不可能使每一张涂片 完全一致,因此细胞大小,染色深浅,色调 等变化不是绝对不变的,要学会“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
在注意细胞比例关系变化的同时,更要注 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改变。发现特殊变化要 及时报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分类法 2.血细胞分析仪分类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步骤 1.制备血涂片 2.血涂片染色 3.白细胞分类 4.计算百分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羽 状 尾 部
良好血涂片外观
-羽(子弹头)状尾部 -周边有空白 -无划痕
外周血采集白细胞标准
外周血采集白细胞标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维护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中起到关键作用。
外周血采集白细胞标准为不少于1200,是用来评估个体免疫系统的一项指标。
那么,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白细胞的数量会对我们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持白细胞数量符合标准。
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白细胞是什么以及它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白细胞数量重要至关重要。
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的血细胞,它们扮演着身体的免疫系统中的“守卫者”角色。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白细胞会迅速增加,与病原体发起抗衡,并释放各种免疫分子来帮助清除病原体。
因此,白细胞数量是评估一个人免疫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为什么白细胞的标准数量被设置为不少于1200?这是因为1200是一个相对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较高水平。
如果白细胞计数低于1200,意味着个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可能存在问题,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白细胞计数低的人可能会感到疲倦、虚弱,易患感染并难以治愈。
因此,保持白细胞数量符合标准非常重要,这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适当的饮食来实现。
保持白细胞数量符合标准的第一步是遵循健康生活方式。
这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及减少压力。
均衡饮食是指摄入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健康蛋白质和好的脂肪,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感染风险。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并提高白细胞数量。
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因此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如冥想、放松技巧等,可以有助于减轻压力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
另外,饮食也是影响白细胞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食物被认为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
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红辣椒、草莓等,可以提高白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39例血液病
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39例血液病发表时间:2013-09-12T17:42:30.0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田洪艳[导读] 感染:人体正常的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防御功能降低所致。
田洪艳(吉林省敦化市官地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133722)【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血液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 39例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等资料,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9例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结果与骨髓涂片等检查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
结论外周血涂片采制容易、结果准确、便于患者接受,其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结果符合率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血液病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03-01 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特别是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的感染和出血会大致患者死亡[1]。
虽然大多血液病的病因尚未清楚,但多数研究称血液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多数是因为患者本身存在先天的易感疾病基因或免疫应答基因存在缺陷,再加上外界因素的作用坏导致患者易感疾病[2]。
血液病的临床初诊至关重要,本文针对39例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的39例血液病患者中男21倒,女18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6.7岁。
1.2 检验方法:39例患者全部同时采取外周静脉血和骨髓并分别涂片,部分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先行瑞氏染色,然后在油镜下对200个有核细胞进行计数(对于个别的有核细胞极少的患者,计数100个即可),并进行分类。
参考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将血片作初步诊断和分类,然后将结果与骨髓涂片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