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以下学段推进创新素养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初中以下学段推进创新素养教育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市区学校创新素养教育水平,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在初中以下学段推进创新素养教育试点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x教基﹝x﹞x号)文件精神,结合市区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届x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创新发展理念及目标任务,深化素质教育,改变教育模式,改善评价机制,用现代教育方式指导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提高全民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工作原则

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对某一些群体。

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段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差异性原则。即创新素养教育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激励性原则。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

三、工作目标

探索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改变教育模式,树立现代创新性教育观念,提升师资队伍创新教育能力,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原则,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工作步骤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开,分阶段实施的方法,通过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一)安排部署(x年x月—x月)。制定试点方案,确定试点学校,明确工作目标方向、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工作方法和工作职责。试点幼儿园、学校依据《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在初中以下学段推进创新素养教育试点指导意见(试点)>的通知》(x教基[x]x 号)文件精神和本方案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分工,研究制定本校创新素养教育实施方案。

(二)首批试点(x年1月—x年x月)。市区学校首批选择x所幼儿园、x所小学、x所初中开展创新素养教育试点工作。

学前段:市幼儿园、x区幼儿园、x(民办);

小学段:x一小、x二小、开元小学、x小学;

中学段:x中、x中、x中、x中学。

市教育局组织试点学校及相关科室部门人员进行创新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初步认识。试点学校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资源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素养教育。

(三)扩大试点(x年x月—x年x月)。总结首批试点学校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选定市区城区(城郊)小学、初中、幼儿园(含部分民办幼儿园)为第二批试点单位开展创新素养教育。

(四)全面推开(x年x月—x年x月)。总结试点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比较成熟的创新素养教育特色课堂;形成比较成熟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并在实际中应用。在市区范围内所有幼儿园(含部分民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面推进创新素质教育。

五、工作方法

(一)分学段有针对性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三:一是天赋,二是知识量,三是创新素养,创新素养又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基础教育段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基础性品质。要针对学前段、小学低端、小学高段、初中段的学生不同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定具体化、可执行的步骤和阶段性目标。结合师生每日的生活和各类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操作,关注学生迷你创造力的培养,以小创造力①引起学生广泛共鸣和深入的理解与建构,应用“最近发展区”使专业创造力的培养和熏陶对接中小学教育的既有内容和目标,用杰出创造力为学生树立一个相对远大、宏伟的目标。关注个体思维层面的变化,尤其是在思想观念、知识联合、匹配、对比以及理解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素养教育。立足课堂。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研究表明,运动让头脑更灵活,能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更新。睡眠对记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后睡眠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联接的形成。保证课间操、体育课的次数,摒弃“题海战术”,适当减轻课后作业量,避免重复机械性的复习,以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来促进知识的确认和记忆的巩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开放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设“疑”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布“动”景,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置“议”境,促进学生认知深化;创“竞”境,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关

注学生发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置,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指导下,注重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迁移、比较、归纳、推理、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发现;鼓励所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支持学生学会合作,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创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判断,鼓励学生要有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观点。

(四)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具有开展探索活动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注重跨学科教学活动。创新通常发生在不同学科交叉碰撞的地方。跨学科的迁移能力是创新者常备的素质之一。要以某科知识为主,综合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人格。对学生的新颖观念和行为提供更多的鼓励、支持、表扬和容忍,注重发现每一个学生对奖励方式的偏好以便给予及时的反馈,注重每一个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