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 台阁体:(1)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3)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4)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 公安派:(1)指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人物是“三袁”: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

(3)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4)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5)主张创新,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竟陵派:(1)晚明时期出现的又一个诗歌流派。

(2)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3)因为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文学主张又相近而得名。

(4)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更倡导用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

4.清雅词派:(1)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2)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风格特色是“清空”、“骚雅”。

(3)在遣辞和音律上追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5.苏辛词派:(1)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2)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

(3)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 江西诗派:(1)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三是江西诗派是作为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7.江湖诗派:1)南宋后期兴起的一个诗派。

(2)其成员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浅析李贽的“童心说”作者:柴玉如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6期李贽“童心说”以探究“本真”、“本心”为核心,以重真情、重个性为基本内涵,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色彩。

强调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真切感受与率性抒发。

一、历史背景明王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通过行政机构、各级学校、编纂标准化经书、科举制度等各种措施确保社会思想的统一,以便更加适合日益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更是将这种教条推向了高潮。

这种对“天理”和“人欲”的二元划分,客观上造成士人意识的僵化,人格的偏执。

无疑这种压抑人性、鼓吹僵化教条的做法会促生新的思想解放。

因此晚明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重真情、重个性(自我)。

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当属李贽。

李贽的“童心说”更以提倡赤子无伪之真情实感而猛烈地荡涤了当时文坛的拟古主义恶劣文风,抨击了宋明理学。

二、思想观点(一)“童心”贵真,出于本心童心说是李贽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

李贽所认为的“童心”是“心之初也”,即人最纯朴天然、源自真性情、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

在《童心说》一文,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这里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就是绝假之心,就是人的真实情感,即一种朴素单纯的心地。

它不被功名利禄左右的,是没有掺杂私心杂念的。

李贽的“童心说”昭示了他的审美价值取向,使其审美趣味表现出鲜明的自然真情和平民主义的倾向。

李贽特别突出了他对主体精神的强调。

(二)真情实感,源于自然李贽把“童心”作为文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批评标准。

他提出文学创作要表现童心,重要的就是要强调真情实感。

从文中我们能得到证实,一方面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是他对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强调。

另一方面,李贽认为“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而皆不可以语于天下之至文也。

最新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最新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文学创作要保持一颗纯真之心12——浅析李贽的《童心说》3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初姓林,名载贽,4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

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而死。

《童心说》56是他著名的一篇散文,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7的文学观念,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89精神。

关于《童心说》,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拙见。

10一、童心即真心——反对假道学11我们知道,《童心说》是李贽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在《童心说》的开头,12他说道:“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13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1415李贽认为,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以为不该有真16心。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1718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而19所谓“假道学”则是指满口仁义道德,而言行不一的人。

这种人与李贽提出的20“童心说”相违背,他认为写文章要遵循真实性,根基于现实生活,不能“失21却真心”。

他的文学理论影响到现当代的文学家——巴金。

“讲真话,把心交22给读者"——这是“人民作家”巴金的心灵感言。

其实“说真话”既简单又复23杂,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巨人精神,在当下求真意识淡薄的氛围下,更彰显出24“说真话”的价值和意义,巴金正是以“说真话”而被大家所赞赏的。

他在《随25想录》里提出说真话的倡议,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话题,也是我们平时经常26挂在嘴边的。

童心说

童心说

儿童,起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 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 为什么会很快丧失呢?大概是因为,人开始懂 事的时候,一些所见所闻就会从耳目灌入,并 且成为他内心的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长 大之后,又从所见所闻中获得一些道理,而这 些道理又成为他内心的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 了。久而久之,懂得的道理、所见所闻日益增 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渐扩大,这时 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要去发扬光大; 知道恶名是可耻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 这样,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人的闻见、道理, 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
公元1602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李贽静坐 于北京皇城监狱,一名侍者为他剃头,剃好 以后,李贽抢过剃刀,朝自己的脖子割去, 顿时鲜血淋漓。侍者大急,问年老的犯人: “和尚痛否?”李贽不能出声,以指在侍者 手心学:“不痛。”侍者又问,“和尚为何 自割?”李贽写:“七十老翁何所求?”辗 转两日,终于断气……
李贽(1527-1620年), 字宏甫,号桌吾,又号温陵 居。今福建晋江人,明末杰 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李 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 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 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 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 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 罪名,为避祸改姓李。
李贽年幼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 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 学传统观念束缚。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 种田的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30岁至 45岁为官,先后人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 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 刑部外郎,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20多年宦 海生涯,他耳闻目睹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 反兵变、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等现实,深感明 朝内部的腐朽没落。他与那些昏官迂儒和假道 学格格不入。54岁那年毅然辞官,寄居湖北黄 安。李贽称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83位历史文 化名人之一。

李贽童心说与晚明文学的转型

李贽童心说与晚明文学的转型

2010/6李贽童心说与晚明文学的转型金 华摘 要:晚明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值得关注的时代,李贽是这个时代文学与文化转型的轴心人物,其 童心说 为晚明思想之自由及文学文化之转型建立了一种无人替代的参照体系。

正是李贽那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和嬉笑怒骂的文风,才把中国几千年来奉为 至圣 的 偶像 文人所谓的 仁义道德 批驳得体无完肤,也因此为晚明浪漫主义思想开了先河。

明代文学的后续学派在李贽 童心说 离经叛道 思想影响下,产生了诸多 变通 的文学观念。

正是这种 变通 和务实的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的后来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甚至为后来的 新文化运动 提供了准备。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晚明文学;文化传统中图分类号:I1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0)6-190-03作 者: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北京,100876一晚明文学的转型与李贽的 童心说 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正是李贽那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和嬉笑怒骂的文风,才把中国几千年来奉为 至圣 的 偶像 文人所谓的 仁义道德 批驳得体无完肤,这也为晚明浪漫主义思想开了先河。

许建平在 李贽思想演变史 一书中认为: 他发现了耿定向等自称孔学正脉者,并不真知学,并不真正知 道 ,并不真知孔子,他们不过是假孔子之学而谋求功名富贵的伪道学,假君子。

于是以孔子原精神攻击他们道学之浅谬;以人性本私攻击他们的人性为公的伪人道论 其实,李贽思想影响最大的无非就是他的 童心说 中所提出的反儒学和反理性的 人性本私 观,这对晚明文学的影响是极大的。

为此,冯梦龙对李贽的思想也做了诸多评论,代表了当时许多文人的想法,为后世文人们更大胆的思想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所以才有了晚明小说的高度发达,甚至像 金瓶梅 这样的小说也不断流传于世,深受人们的喜欢,所有这些,绝非偶然。

而与李贽的 离经叛道 思想,是分不开的。

李贽的这种 离经叛道 也体现了晚明文学的 自救 精神路径。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摘要:李贽的文学思想对晚明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

其对“童心”即人的自然之性的提出,使晚明文学理论和创作出现了与前代截然不同的景象,对后世的思想文化领域影响重大,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李贽是中国十六世纪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卓越的戏曲小说评论家。

他重视具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 反对形式化,刻意化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理论“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

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都出自于“童心”。

这里所说的“童心”,就是指真心,即人的自然本性:“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乎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①本文从“童心说”的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等方面来对李贽的思想进行分析, 以论证其对当前文学艺术创作和社会的启发及意义。

一、“童心说”的理论渊源李贽的“童心说”吸收了中国道家的传统和佛教禅学以及反对儒学教条的文化思想。

“童心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在《老子》中,有“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圣人皆孩之”②以及“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③等句。

老子提倡“童心”、“赤子之心”,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

庄子“法天贵真”的思想提出“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

”④李贽的“童心”, 主要强调“真”,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了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获得了既定的知识和约定俗成的认知,具有了“理性”,于是便歪曲了外在对象的形象, 他就失去了本真成了不真实的人。

李贽提出的“童心”,正是要打破当时的社会加于人性的枷锁。

李贽的“童心说”和禅宗思想也有密切关系。

李贽深通禅学,其一生, 深受佛禅思想影响。

禅宗以“悟”为参禅法门,它不需要分析、推理、判断,不需要认识事物所必需的逻辑程序,只要保持心灵的空灵澄澈,进行全身心的直觉体验,就能得到对宇宙的根本认识。

李贽的“童心说”与小说评点

李贽的“童心说”与小说评点

第二十二讲 李贽的“童心说”与小说评点理论
•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 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 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 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 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 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 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 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 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忠义水浒传序》)
第二十二讲 李贽的“童心说”与小说评点理论
• 李和尚曰:此回文字分明是个成佛作 祖图。若是那班闭眼合掌的和尚,决 无成佛之理。何也?外面模样尽好看, 佛性反无一些。如鲁智深吃酒打人, 无所不为,无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 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算来外面模 样,看不得人,济不得事。此假道学 之所以可恶也与?此假道学之所以可 恶也与?
第二十二讲 李贽的“童心说”与小说评点理论
• 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施耐庵罗 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过劈 空捏造以实其事耳。如世上先有淫妇人, 然后以杨雄之妻、武松之嫂实之;世上先 有马泊六,然后以王婆实之;世上先有家 奴与主母通奸,然后以卢俊义之贾氏、李 固实之。若管营、若差拨、若董超、若薛 霸、若富安、若陆谦,情状逼真,笑语欲 活。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 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亦何能至此哉! 此《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终始也与?
第二十二讲 李贽的“童心说”与小说评点理论
• 李贽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 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进行抨击,对儒 家经典的《六经》、《论语》、《孟 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不 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 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 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 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 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 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复古倾向】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俪声偶之辞,未能自出新意。

柳开、田锡、穆修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而此前太祖、太宗两朝的诗风,则是以当时的文坛巨子李肪、徐铉及其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

“西昆”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西昆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

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

元佑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苏门四学士。

四学士都能诗,唯黄庭坚能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与苏轼并称苏、黄,对宋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以其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作诗以学杜为宗旨,喜欢用拗句。

其诗被称为“山谷体”。

【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诗风瘦硬,被称为“后山体”,是典型的宋诗。

【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前期诗歌创作深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南渡之后取法杜诗,突破了江西诗派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被称为简斋体。

【江西诗派】指宋朝时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黄庭坚在世时,其周围和身后形成了一个追随他的人品和创作风格的诗人群,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

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4 明清两代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4 明清两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

但是七子以复古入手来改变文学现状的态度也包含着某些弊端,他们过多地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束缚了他们的创作手脚,影响了作品中作家情感自由充分地流露,难免要暴露出“守古而尺尺寸寸之”的毛病。

前七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出以汉魏古诗和盛唐律诗为取法对象,矛头主要指向茶陵派和性气诗派,希望借复古达到反映现实及强调诗歌审美特征的目的2、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

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而且与前七子相类似的是,后七子创作的弊病也在于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以至于难脱蹈袭的窠臼。

(同时,后七子曾对当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影响的唐宋派文人“惮于修辞,理胜相掩”(李攀龙《送王元美序》)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击中了唐宋派一些作品理气过重的弱点。

)3、唐宋派:1、“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

2、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3、王慎中和唐顺之是地道的宗宋派,茅坤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重“情”,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该文学派别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

唐宋派虽说在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而各人的趣味则有所不同。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明代文艺上的新思潮是在嘉靖、万历时期思想文化界反理学、反传统的浪潮中壮大起来的。

以“异端之尤”名世的李贽,是晚明杰出的思想家、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也是这股体现了人性觉醒、思想解放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在接受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发展为对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批评。

后被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状下狱迫害至死。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著作约30余种。

(1)童心说:李贽反对一切虚伪、矫饰,重视具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并把这种文学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这个高度就是“童心”。

童心说是李贽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天下之至美的文章应出自于童心。

“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明确指出: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他所谓童心即是真心,是不受闻见道理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

李贽的“童心”,正是指人的本性,人的自然之性。

“童心”之美,亦即人性之美,自然本性之美。

以“童心”为“天下之至文”之源,也就是强调作家必须写出摆脱假道学桎梏的人性之美,方为最美之佳作。

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标准。

只要有童心,“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李贽以“童心”作为创作和评论文艺作品的审美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予《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

“童心说”不仅是批判反动道学和文学教条主义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主张革新创造的理论依据,作为正统文学的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在反对华而不实的“台阁体”所造成的点缀升平、阿谀逢迎的恶劣风气上,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

但他们的文学方向是根本错误的。

一切以古人为标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导致了做诗文都得规步秦汉盛唐的不良风尚。

“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

“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

“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罗静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摘要:我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归结主要有“贵真”,“重情”,“尚今”三大美学思想,对当以理学为主的文艺观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并且给晚明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真性情的提倡,给俗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童心说;李贽;美学内涵;文学创作The theory of innocence mind’s mainly beauties and the influence for following Ming DynastyLuojingSchool of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As a remarkable thinker and literature critic of china,lizhi think up the theory of innocence mind.this theory have mang beauty things, mainly three:treasure beauty of nature ,value the true feeling of people, respect the literature of today.It has brought great shock when was aroused by lizhi.And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in following Ming Dynasty,especially to the creat of novel an theatre.Key words: The theory of innocence mind;lizhi;the beauties; literature creat李贽是我过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提出的“童心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给明清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高二语文童心说

高二语文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批评了“多读书识义理” 对人的消极影响,这是针对盲目信从儒家经典 的态度而言的,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贽所谓的读书识义理便会丧失童心,并 非叫人闭目塞听,不读书,不与外界接触,他 主要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陋儒对经 书的迷信盲从,食而不化,甚至以之文过饰非 的丑陋现象。因此,李贽提倡童心说,就是要 人们返回赤子之心,重现本真自我,以纠正虚 伪的世风。这种主张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 着积极的意义。
自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龙洞山农叙《西厢》 2.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
二、解释句中标记的字词:
1.然童心胡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遽失也?
2.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
3.便谓出自圣人之口,决定目之为经矣。
4.假人之渊薮也。
三、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1.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地方看管。 公元1602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李贽静坐于 北京皇城监狱,一名侍者为他剃头。剃好以后, 李贽抢过剃刀,朝自己的脖子割去,顿时鲜血淋 漓。侍者大急,问年老的犯人:“和尚痛否?” 李贽不能出声,以指在侍者手心写:“不痛。” 侍者又问,“和尚为何自割?”李贽写:“七十 老翁何所求?”辗转两日,终于断气……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贽的美学思想,他主 张自然为美。他认为,自然的东西出于人的真 性情,它在形式上是美的,在内容上是善的, 自然的东西,就是真善美的合一。 李贽的文章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李贽一 生,愤世嫉俗,孤寂傲世,他的文章,他的生 活,正是他的“童心说”的有力实践,表明他 是一个保持了“童心”而为世俗难容的文人。
李贽所谓的童心,重在一个真字,也就是未 受世俗观念,特别是名利才色等浸染的本真状态。 这样,李贽所谓的童心,实际上主要不是一个哲 学的观念,而是一个文学的观念。 李贽的童心说,是由读龙洞山农为《西厢记》 所写的序言有感而发。童心是龙洞山农提出的一 个概念:“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李贽就此认为,在文学上要重自然,重真情,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不管 哪一种文学形式,即使是六朝骈文,徒重形式的 举业八股文,以及不为正统文学家所看重的传奇、 院本、杂剧等,只要出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

浅析李贽“童心说”之于文学创作

浅析李贽“童心说”之于文学创作

目录摘要 (1)一、何谓“童心”——童心说概述 (1)二、“绝假纯真”——“童心”式写作 (2)(一)真诚 (2)(二)初心 (2)(三)感性 (3)(四)想象 (3)(五)陌生化 (3)三、“童心”不死——童心说的后世影响 (4)(一)对明清文坛的影响 (4)(二)对新文学的影响 (4)(三)对当代文坛的影响 (5)四、总结 (5)参考文献 (6)浅析李贽“童心说”之于文学创作[摘要]“童心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蛰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理论,李贽其人作为晚明时期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在明代后期的思想界刮起一阵飙风。

今天,随着人们对文学思想研究日渐深入,不可否认的是,他提出的“童心说”对于文学创作有着很大的意义。

以下将从何谓“童心说”、“童心”式写作、“童心”未死等等几个方面论述李贽“童心说”对于文学创作的价值。

通过对于李贽“童心说”中隐含的文学创作态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的梳理,为文学作品的研究与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文学创作创作态度一、何谓“童心”——童心说概述“童心说”是晚明时期的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艺术思想,同时李贽还是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对于今天都有着重大意义。

他主张文学思想要表现童心,他所谓的童心即是真心,是不受“闻见道理”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

在他看来,“童心”是评价文学作品的首要标准,即“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李贽《童心说》一文的核心是提倡“真情”,反对“假理”,他认为“天下之至文”,都是出自于未经过理学“闻见道理”沾染的“童心”。

“真情”即出于真心的表达者。

而他所谓障碍童心的“闻见道理”,是针对道学家所崇奉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观念。

“闻见道理”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

而出自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童心,可以使作家写出摆脱理学桎梏的人性之美。

论李贽_童心说_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_汪文忠

论李贽_童心说_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_汪文忠

世祖林驽是泉州的巨商,常贸易往来于波 向分道扬镳。两人的冲突导致李贽的若干 就是杂念冰消情绪宁静之际,此时视觉听
斯湾,后娶一印度女为妻,所以在相当长 朋友离他而去,他当时自以为自己老年没 觉、 触觉还没有全部开动, 只凭个人的直
的时间内,他的祖先是和混血家庭以及伊 有朋友,自称为“老苦”。万历二十四年。 觉去领会宇宙间那种无可形容的美感。这
治秩序与道德原则提升到哲学高度的企 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
就当时的文坛而言,代圣贤立言、点
图,其目的无非是要求广大人民自觉地压 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1]这 缀升平的“以时文为南曲”的逆流,粉饰
抑人性,放弃反抗,更加驯服地接受统治。 里,“童心”可以直接理解为童子之心,所 现实的“台阁体”,以及矫枉过正的前后
了同时代的人,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 他要求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树立了 是李贽文艺美学思想乃至整个美学思想的
的。曹雪芹横绝千古的《红楼梦》正是在 与人生紧密合一的文艺美学观念,强调了 整体特征。
李贽以自然为美, 以情格理,抒写真实人 生的文艺思想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其中大 旨谈情,是“将女儿真情发泄一二”。尤 其是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上,他把 宝玉塑造成一个没上过几天正经学,没有 过多地受“《六经》、《语》、《孟》”熏染, 童心不灭的人物,与“童心说”所提倡的 思想是颇为相近的。直至近现代,李贽及
[6]容肇祖.李贽年谱[M].北京:三联书店出
因为他以“童心”为文艺创作之本源,也
版,1985
就否定了客观现实生活作为文艺之源泉的
[7][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说[M].北京:中
和对真情的追寻。而在汤显祖看来,真正 得长久的生命力。因此,成功的文艺创作 术形式看成完全是非人工、无所为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1、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晚年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半山诗""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2、苏门四学士:宋代元祐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苏门四学士。

3、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开辟了新的诗风。

"诚斋体"诗以绝句最为出色,在这方面,杨万里主要是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5、清雅词派:南宋中后期的一个词派,姜夔为此词派的开山大师。

继之而起者有史达祖、吴文英以迄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他们作词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其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而伤于自然,措辞虽工,却乏鲜活情气,难免词匠之机。

6、二窗:周密,号草窗,吴文英,号梦窗。

周密的《草窗词》以写个人身世之感和离情别绪者为多,而且往往融入了黍离之悲,所以能尽洗靡曼,独标清丽,有葱蒨之色和绵渺之思。

其工丽精巧、善于咏物处,与吴文英《梦窗词》的旨趣相近,当时并称"二窗"。

7、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诗派。

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趣的一个诗派,该派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他们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来维持生活,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而出名。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元明清)部分

1、“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4、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5、南北合套:元代后期,又有所谓"南北合套",即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

6、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

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11、“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12、“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19、神韵说: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尤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20肌理说: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肌理说”。

论李贽《童心说》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论李贽《童心说》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论李贽《童心说》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摘要:明代,程朱理学立为官学,统治学术思想,逐步走向僵化。

朝廷“存天理,灭人欲”,借泥古崇圣和所谓的天理来控制并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以达到加强封建统治的目的。

读书人如同一台台录入机器般,被那些“假人、假言、假事”日渐浸染的麻木。

当时自称“异端”的李贽,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大胆的抨击、反对,并且提倡个性的自由与解放,在当时实为难得可贵。

但也存在着他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本文将从李贽笔下的“童心”以及文中的反叛自由精神和局限性来对该作品进行解读。

关键词:李贽;童心;反叛;自由;局限一、童心本人认为,李贽的“童心观”应来缘于道家思想。

在道家中,“真”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其初主之来源显然与老、庄影响有直接关系。

老子之婴儿实与道、自然及朴与之义同,故老子之人生目标便是见素抱朴,亦即‘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相’(《老子》二十八章),一句话,归之于浑沌虚无。

”[1]不因人事去毁灭自然,不因造作毁灭性命,不因贪得去求声名,做到这些就可以返璞归“真”。

保持自然与本真,自然可以守护“童心”。

而《童心说》开篇也提到:“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即人在没有受到一切外物影响时的那颗质朴之心,便是童心。

作者认为,童心丢失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读了太多所谓的“圣贤之书”,而导致了天下书生的心灵本源逐渐消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2]这又与荀子的性恶论又有几分相似,即:“人之性恶,善之伪也”,人需要通过教化手段等后天的力量来为善。

从书本中学来的知识并不是人的本真童心,而是人为的结果,用作者的话说便是“童心失”。

可见李贽笔下的童心还是带较为相对与片面的,如果推及到现代来看,恐怕就有些不合时宜。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三、简答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2、概述《卖柑者言》的讽喻特色。

3、分析八股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心学和现象学美学
海德格尔:世界因我而存在、照亮、敞开。
29
泰州学派
创始人王艮gèn(狂傲之风,市民化倾向) “百姓日用即道”(以百姓是否“能知能行”作为 判断标准,发挥其师王守仁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 造先天未画前”的思想,更进一步提出圣人之道就 在日常生活之中)。

30
良知之学
阳明心学是主观对客观的吞没,
11
明初文论主张没有继续繁衍的原因
与明代政治、士风相关;
与心学的兴起相关。
12
读书种子断绝
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说:“杀孝孺, 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一杀孝孺,则后来读书者遂无种也。无种则忠义 人材岂复更生乎。”(李贽) 士对忠义操守的放弃。(明代前期士人儒家政治理 想昙花一现后破灭的标志)
22
道德修养学说的“四句教”
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的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23
“四句教”的解读
心之本体是超善超恶的绝对,又称至善。(心的本 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 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 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 “良知”; 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 去恶”。

8
王学与晚明文学批评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心学 重一己而轻外物, 重冥会而轻实证, 重以内心的返照为求得真知得主要途径。

9
心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经世致用精神的消歇;
诗文理论直指人心的新趋向。
10
宋濂与刘基


宋濂:为文要“明道”、“立教”、“辅俗化民”(《文说 赠王生黼fǔ 》)。 刘基:“世有治乱,声有哀乐”,写作诗歌应有“美刺讽谏” 的作用。 共同点:汉唐以来儒家文论传统精神。
17
王守仁
《明史· 儒林传》: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
王守仁始。 中国文学思想从早期得物感说向晚期得性灵 说转变得关键人物之一。
18
心即理
我即理。
价值评判的权力归于自我,空前突出主体地
位,从而使士人的人格得以从外在的权威中 摆脱出来而独立。
19
学术与个体的生存体验
从忧谗畏讥的悲愤凄凉转向从容自得。
35
李贽《童心说》

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 本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 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 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 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 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 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在面对生命绝境时,发现自我良知对于生命
存在的重要。 “渐觉形骸逃物外,未妨游乐在天涯。”
20
致良知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 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 行合一。

33
徐渭《西厢序》
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俗言
“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替身”, 即书中“婢作夫人,终觉羞涩”之谓也。 “婢作夫人”者,欲涂抹成主母而多插带, 反掩其素之谓也。故余此本中贱相色,贵本 色。
34
性灵说、童心说与心学关系
性灵一词,出现于六朝。(如颜之推《颜氏
家训》) “陶冶性灵成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杜甫) 作为文学理论思潮,明代诗文批评中的性灵 说萌生于隆庆、万历之际。

21
“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 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 知行合一说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 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 “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 不足: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客观知识的学习,造就 王学弟子任性废学,清初思想家甚至把明亡归于王学弊端。。
26
《传习录》简介
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全面阐述王阳明思想,也体现辩证的授课方
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 语言艺术。
27
《传习录》内容概述



上卷阐述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 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 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 论于口耳之间。 中卷有书信八篇。回答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之外, 还谈王学的根本内容、意义与创立王学的良苦用心;讲解致 良知大意的同时,也精彩地解释王学宗旨;回答关于本体的 质疑并且针对各人具体情况指点功夫切要。另有两篇短文, 阐发阳明的教育思想。 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阳明结合自己纯熟的修养功夫, 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尤其引人注目的 是四句教,使王学体系齐备。

13
王振和工部侍郎王佑
“王侍郎何以无须?” “老爷所无,儿安敢有?”
14
学术是时代的隐喻
心学反对理学八股积弊,以及世道人心的腐坏,主 张直指本心,探索内心道德的真谛。 实际上可以看作在当时险恶政治环境中、在道学腐 化的文化环境中,士人寻求驰骋心理自由的空间, 在心灵主体拓展的一片新天地,是解决士人群体人 生困境的方案。

15
理学大儒、心学先驱的薛瑄
“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 论学重一己之体验。(工夫在“夙夜饮食男女衣服” 等万物之间) 饮食男女无不可道,诗文题材十分广泛。 不作道学语,而要发之自然,抒写心中所不得不言 者。

16
陈献章(陈白沙)



“道也者,自我得之,自我言之,可也。” “夫人所以学者,欲闻道也。苟欲闻道也,求之书籍而道存 焉,则求之书籍可也;求之书籍而弗得,反而求之吾心而道 存焉,则求之吾心可也。” “学必有源,静而反观乎此心之体,得其自然而不假人力。” 社会/自我,依傍宋儒/追求自得,学习经典/静中自悟 天下之道原自吾本心
“童心”就是真心(真实的思想感情)。 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主体内心情感和人生欲 望。 保持“童心”而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 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 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

5
如何阐释“童心”?



“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以“童心”说来作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道理闻见” 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 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 童心是“好察迩言”,“则得本心”(《答邓名府》) 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 何真正的文艺创作。 “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7
《童心说》小结
强烈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 僵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近代启蒙 思想的色彩。 其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程朱理 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一种抗争;是对个性的自 由解放、自由发展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呼唤;是躁动 于封建名教重压下的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 是与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 在当时的确振聋发聩的作用,无论是对文艺批评, 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意义。
内容对形式的颠覆, 性灵说对感物说的取代(文学发生上说)。
31
唐顺之的“本色论”
为文当有“真精神”,也即“千古不可磨灭
之见”。
“直抒胸臆,信手写出”。
32
明朝唐宋派与唐朝大家的区别
嘉靖间崛起的唐宋派文人如王慎中、唐顺之等,与 王阳明思想轨迹相似,初受复古思想影响,后接受 王学,思想变化改而倡唐宋诗文。(王慎中曾在南 京听王畿讲解王守仁遗说,多有启悟,重视内心体 会、本性探求) 唐宋大家“文以明道”“辅时及物”、“不平则鸣” 等注重文学与现实关系,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与 唐宋派的“洗涤心源”、“反躬为己”的观点之间 存在巨大的差异。
36
李贽《读律肤说》
“盖声色之来,发于性情,由乎自然,是可以
牵合矫强而致乎?故自然发于性情,则自然 止乎礼义,非性情止外复有礼义可止也。惟 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之为美耳,又非于性 情之外复有所谓自然修诗》:“大都独抒性
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 笔。” 屠龙说:“夫文者,华也。有根焉,则性灵 是也。” 焦竑hóng:“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
《童心说》和晚明思想解放潮流
1
教学目标


读懂原文。 了解明朝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童心说》具有近代启蒙思想色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 和觉悟;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 具有深刻意义。
2
李贽(1527一1602)




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 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主要生活和活动时期是嘉靖到万历年间。(明代封建专制集 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 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 《童心说》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 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 溢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的启蒙精神。
38
心学与晚明的尊情论
李梦阳的真情说,首次把情提到决定性高度。
王世贞
“有真我而后有真诗”,强调情感个 性因素。 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提倡真情,要求表现个性, 另具有露、俗、趣的特点。“大抵物真则贵, 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与丘长孺》)
39
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 “言情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