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我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为方便管理,固定资产以个人名义登记,并贴上编号,详细记录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采购日期、采购价格、使用部门及责任人等信息。

2.固定资产凭借处使用部门内部审批文件或签购销存单据购置。

3.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4.定期对各部门的使用状况和存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5.修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维修工作,对不能修复的资产提出报废申请。

二、固定资产购置管理1.固定资产的购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批后方可购置。

申请表须详细填写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使用部门及使用人,附上相关的技术参数和报价。

2.购置资产需经过公开招标、询价或比价等程序,经批准后进行采购。

3.购置后的固定资产必须及时入库,发给使用人,并由使用人签收确认。

4.在保管期内,使用人应对该资产进行仔细保管,切勿私自移动、损坏或挪作他用。

三、固定资产盘点管理1.每年底网盘管办公室应组织全体单位员工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根据登记卡和实物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盘点的准确和资产数量的实际情况相符。

2.对于盘亏和盘盈的情况,应确保相关责任人的罚款或奖励。

3.盘点完毕后应制作盘点报告,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四、固定资产使用管理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制订详细的使用计划,重视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所有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寿命。

2.使用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切勿随意更改设备的参数和开关,如有问题及时报修或通知维修部门进行维修。

3.离职或调离的员工必须在交接工作中如实交代固定资产的情况,包括名称、数量、使用状况等,并进行书面确认。

五、固定资产维修管理1.设备发生故障或需定期维修时,需要及时报修并由维修部门进行维修工作。

2.维修部门需在维修岗位设置专人,负责维修设备,确保维修质量和时间。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17修正)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17修正)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17修正)【发布部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12.04【实施日期】2018.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4日财政部令第90号《财政部关于修改<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等6部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研究制定本级事业单位实物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的费用标准,组织本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监管、资产清查和统计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三)按规定权限审批本级事业单位有关资产购置、处置和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组织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四)推进本级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化、社会化,加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中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五)负责本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六)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七)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八)监督、指导本级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与依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和保值增值能力。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财政领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包括固定资产的登记、评估、采购、使用、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

二、固定资产的登记与管理2.1 固定资产登记2.1.1 新购固定资产的登记新购固定资产的登记应包括资产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购置日期、供应商、购置金额等信息,并确保资产登记信息与购置凭证一致。

2.1.2 原有固定资产的登记原有固定资产的登记应包括资产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使用部门、使用人、领用日期等信息,并确保资产登记信息真实准确。

2.2 固定资产管理2.2.1 资产分类管理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管理,如按资产种类、用途、价值等方式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2.2.2 资产编码管理为了便于固定资产的追溯和管理,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编码规则。

2.2.3 资产盘点与清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与清查,确保资产的数量和位置与登记信息相符,发现差异及时进行处理。

三、固定资产采购流程3.1 采购需求确认根据各部门的需求,确立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并编制采购申请表,附上相关的技术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

3.2 采购方案制定3.2.1 制定采购方案根据采购需求,制定相应的采购方案,包括招投标方式、评审标准、投标文件等内容。

3.2.2 招投标按照采购方案的要求,组织招投标工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

3.3 采购验收与入库采购到货后,由验收人员进行验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数量要求,并进行入库管理。

四、固定资产的使用与保养4.1 资产领用与使用4.1.1 资产领用手续资产领用人应填写资产领用申请表,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领用。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 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中,固定资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还直接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资产管理责任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应明确分工,由相应的负责人负责。

这些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固定资产。

3. 资产登记和编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登记制度,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分配唯一的资产编码。

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便于管理和查询。

登记内容应包括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等。

4. 资产购置和验收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前,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并按照程序进行采购。

采购过程中应注重价格的合理性、供应商的信誉度和产品的质量。

同时,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应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 资产存放和使用事业单位应为固定资产提供适当的存放和使用条件,确保其安全和完好。

对于易损耗或贵重的固定资产,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遭受损失或被盗窃。

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6. 资产调拨和报废当固定资产需要调拨时,事业单位应按照程序办理调拨手续,并及时更新资产登记信息。

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程序应详细,包括报废审批、评估和报废证明等。

7. 资产盘点和清查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事业单位应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和清查。

盘点应由独立的部门或人员负责,采取物理盘点和系统核对的方式,确保资产记录与实际情况相符。

8. 资产处置和报告当固定资产需要处置时,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处置程序应公开透明,具备合理性和规范性。

处置后应及时编制处置报告,详细说明处置结果和相关情况。

9. 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与检查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与检查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改进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概述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车辆等。

为了保障这些固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制定一个内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点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资产登记与分类1. 资产登记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资产登记簿,将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包括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使用部门等信息。

每当新增或调整固定资产时,都需要及时更新登记簿,并进行核实。

2. 资产分类将固定资产按照种类进行分类,例如土地、建筑物、设备、车辆等。

每个分类都应设立相应的管理责任人,负责资产的使用、维护和处置工作。

三、资产的使用与维护1. 资产使用资产管理责任人应根据事业单位的需求,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使用。

使用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包括使用权限、使用期限、使用方式等,以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2. 资产维护资产管理责任人需要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状况,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如果发现资产存在故障或损坏,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同时,对于特殊的设备,可以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

四、资产的处置与报废1. 资产处置当固定资产不再符合使用要求或需要更换时,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资产处置。

首先,对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和可处置的方式(出售、赠与、报废等)。

接下来,进行处置手续,包括签订处置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更新资产登记簿。

2. 资产报废对于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资产报废处理。

报废程序包括填写报废申请、报废审批、销毁或拍卖等。

在进行报废前,需要对资产进行清点、拍照等工作,以备后续处理。

五、相关责任与监督1. 相关责任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资产管理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履行管理职责,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利用。

同时,领导部门也需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说的固定资产包括:
(一)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要在一年以上;
(二)凡行政经费或专项经费购置的办公用品,通用设备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均属于固定资产。

二、单位固定资产按照“所有权归属单位,使用权明确对象”的原则管理,由办公室统一报废、更新、验收、划转、管理等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三、固定资产实行定期清理、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毁损或未列入帐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

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毁损,要查明原因,由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情况,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后,作出相应处理。

四、固定资产的减少变动(调出、变卖、盘亏、报废、丢失、损坏)都必须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对尚有利用价值但已不适宜机关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实际情况,先考虑机关内公开拍卖,拍卖不成,作为废旧物资处理,残值回收资金一律交财务部门入账。

五、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因人为原因造成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坏、丢失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责任。

六、因工作变动调离本单位的,离开前必须与相关人员办理所涉
及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机关内部调动的,其保管、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以相互调换的方式办理手续,并向办公室报备。

八、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报废审批手续。

九、本制度于2021年7月28日单位班子办公会议意见通过之日起执行。

2017年最新版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全文)

2017年最新版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全文)

2017年最新版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全文)导语: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全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17年最新版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策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合理利用和维护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包括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土地、建筑物、设备、器具、图书资料等。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合理、规范、科学、均衡”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依法保护、合理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长期稳定和使用效益。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获得管理第四条固定资产的获得应当合理规划,经过严格审批和程序,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获得固定资产要坚持遵循采购管理法律法规,规范程序和合理价格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体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并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适当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进行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报废、变卖、转租等方法,但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经过严格审批和程序,并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进行处置。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在收购、报废、变卖、转让固定资产时,要制定相应的程序和管理制度,对资产处置进行管理。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进行管理,确保资产的合理利用和安全。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资产使用情况,建立资产使用台账,记录资产的使用、保管和维修情况。

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和维护,确保资产的完好和增值。

第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和维修,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保管管理第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码、标识和登记,建立相应的档案和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固定资产的存储和保管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财政所负责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

各单位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界定、配备、清查、变动处置,以及资产使用、维护过程中的监督任务。

第六条各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产的配置、登记、统计、维护、保管等,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第七条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学校的课桌椅、图书等,均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三)各单位认定的需要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其它物资或耐用品。

第八条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第一类土地、房屋和建筑物1.土地:指单位具有使用权的土地(含陆地和水面)。

2.建筑物和附属物:指单位控制、所有和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其中房屋包括办公用房、教育用房、仓库、宿舍、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操场、长廊、亭子、假山、桥、雕塑、绿化景观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本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收购、使用、处置、监管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遵循“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精细操作、安全保障”的原则。

第四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确保资产账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五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本单位领导负责,财务、资产、采购等部门协作配合,各部门及各人员应依法依规履行管理职责,共同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第六条本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定义第七条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本单位为生产经营或提供公共服务所持有并具有以下特征的资产:(一)预期用于一年以上;(二)价值较高,单价在规定的价值法定金额标准以上;(三)实体形态明确,具有自主管理和使用权;(四)日常使用后不易变现,属于非流动资产。

第八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

第九条固定资产应按照其实际用途和性质分类,建立相应的账目,便于管理和监督。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收购第十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收购应依据预算和计划,经过合理论证和审核程序,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程序购买。

(一)新建和扩建项目的资产收购应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二)现有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资产购置应经相关部门审批;(三)其他资产收购应经领导批准并签订购买协议。

第十一条资产收购过程中,应充分比对合同内容、价格和数量,避免发生违规收购情况。

第十二条资产收购后,应及时登记入账,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确保资产准确、完整、齐全。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使用第十三条固定资产的使用应按照合同约定和规定的用途,防止超范围、超用途使用导致资源浪费。

第十四条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应加强保护,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因疏忽造成损耗和损坏。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三、基本原则1.固定资产应加强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效益。

2.管理要求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全方位管理。

3.资产管理应遵循合理优化、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分类管理等原则,充分保证资产的安全。

4.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价值在3,000元以上,可以用于持续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长期拥有并为单位所使用的有形或无形资产。

五、固定资产购置管理1.购置申请:固定资产购置必须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申请,并说明购置的必要性、数量、规格和用途等,报请单位主管部门审批。

2.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列入预算,经过审核后方可实施。

3.采购方式:固定资产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并签订采购合同。

4.资产验收:采购到位后,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确认无误后进行入库,做好资产台账。

5.投资管理:对于已入库的固定资产,应该加强保险、保养、维修等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六、固定资产的清理和报废管理1.固定资产清理:对于无法继续使用或者已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进行清理。

清理时应根据规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据实登记资产台账。

2.固定资产报废: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申请,经过单位主管部门审批后,报送有关部门进行程序性报废,将固定资产从资产台账上删除。

3.固定资产处理:对于需要处理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以旧换新、出售等方式处理,但必须在程序性报废前办理清理手续,并应该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国家所有权管理部门。

七、管理责任1.公司主管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固定资产,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考核。

2.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资产安全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为加强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移交、保管和减损的管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明确相关经济责任,监督并促进固定资产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和内容第一条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一)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在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仪器仪表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主要设备、工具和器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元以上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

不作为固定资产的备品备件等,如数额达到或超过固定资产标准,其实物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第三条为了明确划分固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便于核算和监督,公司制定《固定资产目录》,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章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任务与职责分工第四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在组织资产存量流动和增量投向上改善固定资产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检查、分析和考核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条公司使用的固定资产,任何人不得侵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分工,履行规定的审批权限和手续制度。

凡是不履行手续,不经公司领导批准和财务部签证,固定资产不得进行调拨。

第七条公司总经理对本公司固定资产管理负主要责任。

公司经理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调动时必须将固定资产点交清楚。

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管理人员应给与表扬和奖励,对工作失职,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管理人员要追究责任。

第八条公司财务部是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财务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记录与核算;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建立和保管固定资产卡片,确保账、卡相符;综合分析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有效利用,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事业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报废、清理等所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本事业单位长期使用的、不易转换为现金的有形资产。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进行计划、采购、接受、验收、登记、使用、保管、检修、报废和清理的管理。

第五条本制度要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者、责任人和保管责任。

第六条本制度的实施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经济、安全、环保、财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第七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良好的记录和档案,并进行定期审查,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第八条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并报领导审批。

第二章购置管理第九条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明确合理的计划和预算,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采购。

第十条确定购置需求时,必须对固定资产的种类、规格、数量、用途等进行认真评估和论证。

第十一条购置资金来源必须合法、合规,不得挪用、截留或滥用其他资金。

第十二条购置资产的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且价格必须经过公开、公正的招标或询价程序确定。

第十三条购置入库时,必须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要求后方可登记入账。

第十四条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登记入账,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完整、清晰。

第十五条购置后的固定资产必须进行财务核算,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和核算。

第三章使用管理第十六条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转借他人。

第十七条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保持资产的完好状态。

第十八条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发现资产有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必须确保资产的安全,妥善保管并防止损失和盗窃事件发生。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保值增值及科学运营。

所有本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车辆、家具以及其他有形资产,都适用本管理制度。

二、资产登记与验收1. 资产登记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资产登记要求,设立专门的资产登记部门或由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登记工作。

所有固定资产的入库必须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登记包括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值、买入日期、供应商等信息的录入,并附上相关的购买凭证和合同。

2. 资产验收固定资产的验收应由负责采购的部门与资产登记部门或财务部门共同进行。

验收前,应对资产的数量、规格、质量、功能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与合同要求一致。

验收合格后,方可完成资产的登记及档案归档工作。

三、资产使用与维护1. 资产使用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进行使用,严禁私自调拨、借用或出售固定资产。

资产的使用人员应熟悉相关操作规程,并妥善保管资产,确保安全使用。

2. 资产维护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资产维护制度,明确资产维护的责任分工和流程。

定期对资产进行检修、保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损坏,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行。

对于经济寿命已到或不再使用的资产,应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关记录。

四、资产盘点与清查1. 定期盘点事业单位应规定资产盘点的频率,并按照计划进行全面的资产盘点工作。

盘点时应对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估值等进行核对,并与系统中的记录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并处理资产盘点差异。

2. 不定期清查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资产清查,以确保资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清查内容包括资产的使用情况、存放地点、维护情况等,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

五、资产报废与处置1. 资产报废事业单位应明确资产的经济寿命和报废标准,并建立资产报废审批程序。

对于经济寿命已到或严重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履行相应手续进行报废,并进行书面备案。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好、有效地利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使用、维修、报废和处置等方面。

三、基本原则(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本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指导部门应指导动态完善制度,确保管理规范。

(二)资产责任清晰,管理到位。

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维修、报废和处置等环节都应按照规定进行,相关人员应明确职责,配合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到位。

(三)经济使用,节约资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固定资产,严禁浪费,提高资产利用率,尽可能减少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数据管理,信息共享。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册和数据库,紧密结合实际,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更新资产信息,保障固定资产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四、固定资产采购(一)资产申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需经过申购,申购需要在申请表上写明以下事项:申购日期、申购部门、申购人、申购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用途、要求到货日期、预算经费来源等内容。

(二)采购方式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方式:1、公开招标;2、邀请招标;3、单一来源采购;4、询价。

(三)澄清技术指标采购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向供应商澄清技术规格标准和技术要求,以求达到技术规格要求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五、固定资产保管和使用(一)固定资产分类和编号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并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分类表。

每种固定资产对应一个编码,以方便固定资产管理。

(二)固定资产验收接收固定资产时,应根据采购合同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验收,合格方可予以入账。

对于不合格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立即通知供应商退回或更换。

(三)固定资产账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固定资产账簿,记录固定资产新购入、使用、维修、报废和处置等方面的所有流程情况。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1、房屋及建筑物:包括办公用房、业务用房、仓库、宿舍等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2、专用设备:指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如医疗设备、科研仪器、教学设备等。

3、通用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等。

4、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古玩、字画、纪念品、展品等。

5、图书、档案:指单位的藏书、期刊、档案资料等。

6、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包括办公桌椅、沙发、文件柜、实验用动植物等。

三、固定资产的购置(一)购置计划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每年末编制下一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报资产管理部门汇总审核,经单位领导批准后纳入年度预算。

(二)购置审批购置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重大固定资产购置项目需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三)购置方式固定资产的购置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采用政府采购、招标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进行。

(四)验收与入库固定资产购置到货后,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

四、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一)资产登记对购置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使用部门、使用人等信息。

(二)资产卡片为每一项固定资产建立资产卡片,注明资产编号、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价值、使用部门、使用人等信息,并粘贴在固定资产上。

(三)资产清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2017某局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

2017某局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

2017某局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第一条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xxxx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xxxx 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三条固定资产的规定标准(一)一般设备。

即单价在xxxx元以上,耐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设备;(二)专用设备。

即单位价值在xxxx元以上,耐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设备;(三)批量设备。

单价虽未达标准,但耐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财产;(四)其他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

第四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第五条大型固定资产购建须纳入本单位年度预算。

年度无预算的,原则上不得购置。

因工作需要亟需添置的固定资产,须填制《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按规定程序审批。

第六条固定资产管理(一)办公室负责局机关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报废处置及财务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

(二)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全局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台账,负责和办公室及各科室单位进行固定资产对账,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及日常维护等。

(三)各科室单位对使用的固定资产负责。

各科室单位应明确一名固定资产专管员,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台账,负责本科室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清查工作及实物对账工作。

第七条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报账程序(一)各科室单位需购置固定资产的,由科室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经分管局领导和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批准后,交办公室组织实施,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须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电子产品的更新还需信息科签署意见。

(二)外单位及上级单位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凭调拨单或发票复印件作财务入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保障资产安全和有效利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盘点、清查、报废和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坚持“事业为重、管理为本、科学合理、严格执行”的原则。

第四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财产安全。

第五条固定资产管理委托专业人员负责,由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第六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当注重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档案,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购置、变动、使用、报废等信息。

第八条本制度由事业单位工会、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共同监督执行。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购置第九条事业单位预算外资产购置须提出申请,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购置相关资产。

第十条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当实行采购标准化、统一采购和择优采购原则,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第十一条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应当合法合规,不得违规挪用经费。

第十二条购置固定资产的数量、品种和规格应符合单位实际需求,不得盲目购置或超出需要。

第十三条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应当严格遵守采购程序,确保公平、公开、透明。

第十四条购买固定资产的相关票据、合同和发票等资料应当保存完整,作为后续管理的依据。

第十五条购置固定资产后,应当及时建立相应档案,登记清楚资产的名称、型号、数量、购置日期和价值等信息。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使用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规划固定资产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十七条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资产,不得私自调拨、出租或变卖固定资产。

第十八条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应当做好资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第十九条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办理资产借用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不得擅自延迟。

第二十条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应当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技能。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给事业单位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是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它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登记和核实,确保资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进一步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建立登记制度时,事业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明确登记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时,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并确保其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同时,还要规定责任部门和人员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

2.规范资产登记流程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登记流程是确保登记工作顺畅进行的基础。

在制定流程时,应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操作要求,并确保相关环节之间的信息流畅和互通。

3.完善资产登记表格和文件资产登记表格和文件是固定资产登记工作的重要工具。

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登记表格和文件模板,并确保其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和具备必要的信息分类和记录功能。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规范采购和验收固定资产的规范采购和验收是确保资金使用和资产配置的关键环节。

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采购和验收制度,并能够有效监督和保障其执行。

1.制定采购计划和流程制定采购计划和流程是规范固定资产采购的前提。

在采购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资金预算,明确采购目标和计划,确保采购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严格控制采购程序和标准在采购过程中,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采购程序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同时,还应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查和评估,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3.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是保障固定资产质量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在验收过程中,应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并确保验收工作的公正、客观和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