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 大家课前搜集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词,我们欣赏一下。
桃之夭妖,灼灼(zhuó zhuó)其华。
——《诗经》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桃树,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看一下,著名作家贾平凹看到桃树、桃花时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板书课题《一颗小桃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奖,1997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__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__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马嵬坡( wéi ) 撂( liào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忏悔( chàn )纤纤( xiān )点拨:可以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的品析,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了解散文中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不仅被作者清新、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更为作者屡遭挫折却不屈命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后思想感情的结晶。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
品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小桃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第19课《一棵小桃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9课《一棵小桃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教学重点: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和我的成长过程的相似点。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物和志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借蜡烛歌颂无私奉献的老师,借小草歌颂顽强的生命力,借小桔灯歌颂黑暗中的一点光明。
贾平凹借小桃树歌颂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棵小桃树》。
初读感知小桃树的形象。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勾画出表现小桃树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
走近小桃树:小桃树成长过程关键字词特点埋核角落、忘却了出身卑微生长委屈、紧抱、瘦瘦的、黄黄的、猥琐、嫌、折了、撑长得丑、瘦弱、可怜、不受人待见、顽强开花太白、太淡、苍白白、孤孤、哆嗦单薄、弱小、孤独欲绽花苞挣扎、嫩黄、摇着、抖着坚强、不屈不挠、奋勇斗争归纳小结:这是一棵卑微孤独,瘦弱单薄的小桃树。
这是一棵饱经风雨,历经磨难的小桃树。
这是一棵不屈不挠,顽强生长的小桃树。
细读感悟即深入探究。
圈画文中叙写我经历的句子,梳理我的成长经历。
①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从小有梦想。
②我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是想干一番事业。
③长大成人后,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
遭受种种磨难,脾性和心境变坏。
④像小桃树一样,绝不言弃,坚定地追求理想幸福。
比较我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小桃树:埋核—生长—开花—欲绽花苞。
“我":生在偏僻山村—进城读书—走向社会—遭遇挫折—心怀希望。
找出本文的明暗两条线索。
小桃树的成长经历(明)“我”的成长经历(暗)托物言志的方法指导。
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细致描写和叙述,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志向和意愿。
(2)对于这类文章该怎样读?①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外形特征。
②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其内在品质。
③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
④整体把握全文,揭示所言之志。
本文借小桃树的什么,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借在逆境中出生,成长的小桃树,寄托了作者对幸福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19一棵小桃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9一棵小桃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一棵小桃树》。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种下的一棵小桃树,以及小桃树的成长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字词和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对话。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棵小桃树童年怀念喜爱成长经历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用本课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植物,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内容细节1. 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怀念”、“喜爱”、“成长”等,这些词语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2. 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的描述,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小桃树的特征,并能够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小桃树的来源和生长环境,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大家有没有看过小桃树?小桃树长什么样?小桃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就小桃树展开自由交流。
2.探究(25分钟)(1)任务1:观察小桃树教师引导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林地,通过实地观察小桃树的外形、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了解小桃树的特点。
(2)任务2:小桃树比较教师带领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小桃树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小桃树的生长状态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通过对比,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小桃树的外形、特点及生长习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理解。
4.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内的小桃树,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了解小桃树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学情,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们对自己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反思和自评,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养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积极参与,调查比较,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保护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羞涩和害羞心理,需要在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本次教学以小桃树为主题,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
2024版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奖•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目录•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板书设计与多媒体应用•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小桃树的方法,感受语言的优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成长路上充满希望与磨难,要勇敢面对,坚定信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小桃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桃树的形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堂评价与反馈02教材分析与处理本文描写了一棵小桃树的生长过程,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绘和与作者的情感联系,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内容概述文章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小桃树赋予人格化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特点小桃树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其生长过程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生命等问题的思考。
文化内涵教材内容及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命哲理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自然、珍爱生命。
教材处理与拓展教材处理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来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小桃树相似的经历或感受。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比较等多 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 感,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与选材依据
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人文性的散文,通过描 述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 然的敬畏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作为阅读教 学的材料。
心得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如“你从课文中学 到了什么?你对小桃树的成长有什么看法?”。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 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讨论等方面,记录学生的表现 并给予及时反馈。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
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心理活动,作者表达了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 的敬畏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认为人生就像小桃树的 生长过程一样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 的梦想。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桃 树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
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实践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小桃树的生 长条件、生长过程及结果 ,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角色扮演
学生分别扮演小桃树、阳 光、水分等角色,通过表 演形式展示小桃树的生长 过程。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一棵小桃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主题。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一棵小桃树》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象征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1. 理解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桃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小桃树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分析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抽查,解答学生疑问。
(3)组内比赛,巩固生字词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对小桃树成长过程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桃树成长过程的短文。
2. 观察身边的一棵植物,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我的战友邱少云》。
六、教学准备:1. 教学PPT:《一棵小桃树》课文内容、生字词、教学目标等。
2. 图片: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3. 教学视频:关于小桃树的相关素材。
4. 作业模板:课后作业的参考模板。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一棵小桃树的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抒发自己的情志、理想。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文章对小桃树的艰难成长做了生动的描述,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探究、体会小桃树的精神及作者从小桃树身上感悟的人生哲理,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3、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分析出小桃树的精神品质。
2、能从生活经历体会生活哲理,促进自身品质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朗读、自我感悟。
五、教学过程
课前情感交流:
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
生:姓
师: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姓杨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生:黑板上有你的名字。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真敏锐,希望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将这个技能好好应用一下。
那再看一看,我和你们的老师有啥不一样呢?
生:老师不戴眼镜,您戴眼镜。
生:您的性格比较幽默,老师比较温柔。
师:刚才说了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看看我和老师哪些地方一样呢?
生:你们都是是男的,
师:哇,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生:你们都是老师。
师:这个确实。
生:你们的教学目的都一样,都是培养好学生。
师:说的真好,给你点个赞。
师:那我们就开始上课了好吗?上课!
一、激趣引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最常见的树有哪些呢?
生:梧桐、榕树、香樟树、紫荊树、木棉、柏树、石榴树。
师:看来同学们对校园的观察真仔细啊,那你们还喜欢哪些果树呢?
生:这就多了,苹果树、梨树、杏树、桔子树、香蕉树、菠萝树、桃树。
师:为什么喜欢桃树呢?
生:因为它能长桃子,桃子能吃。
师:看样子,你就是吃货啊,哈哈。
同学们,生活中的桃树,结出的果子,能作为水果食用,但是作者贾平凹笔下的这颗小桃树在今天的课堂上又能
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走进文本,走进小桃树
(一)、首先有请同学们跳读课文2-13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开始!
现在前后排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得出你们的结果。
得出结果的小组请举手。
1、根据文中对小桃树的描写,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由此归纳总结小桃树的精神品质)
(交流的方法:第几段—读语句—分析—这是一颗()的小桃树。
)
分析出来了的同学们请举手。
(示例):
第4段: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
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人格化,不仅写出了小桃树芽
的样子、神态,还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同情、怜悯。
(这是一颗先天不足的小桃
树)
你回答的真好,既指出了具体的修辞,又进行了完整的分析。
谢谢你,请坐。
第6段: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一个春天”强调时间之长,“二尺来高”强调小桃树之矮,两相对比,再用上一个“才”字,更突出其生长缓慢,生命力弱。
(这是一颗孱chán
弱的小桃树)
是啊,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足见小桃树的孱弱啊。
第8段: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这一句写家人对它的态度,可以看出因为弱小,除了奶奶,其他人都不喜欢它、不欣赏它。
(这是一颗被人鄙视的小桃树)
你的意见很好,谢谢你,请坐。
第8段: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
了。
“竟然”一词,写出了“我”看到小桃树的意外,没有想到它还活着。
“撑着”一词,似乎让我们看到小桃树顶着磨难苦苦地在世上生长的情态,尽管如
此,“已经有院墙高了”,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这是一颗坚强的小桃树) 通过对词语的分析,准确的得出了结论,看得出你的知识储备是非常丰富的。
谢谢你,请坐。
第9段: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患重病的少女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单薄、苍白,表达我对桃树的怜惜之情。
(这是一颗可怜的小桃树) 对物有爱之人,在生活中必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谢谢你,请坐。
小结:风雨摇晃、被人遗忘,遭人嫌弃,小桃树是那么的可怜,是那么的孤单、无助,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蝴蝶的陪伴,只有风雨的鞭打,只有人们
的笑话,甚至还有我都曾将它忘记。
这棵小桃树,它屈服了吗?从哪里可以看
出来?没有屈服
5段:长得委屈,不招待见——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8段: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齐读13段: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从13段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还在下着”写出雨下的时间之长,两个“千百次”运用反复,以“俯下身去”“挣扎起来”的次数之多突出它历经磨难,坚强不屈。
运用比喻,把花
瓣落下比作天鹅的羽毛剥脱,写出了小桃树在雨中落尽花瓣的凄凉,也暗含了
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与深切的怜爱。
(这是一颗坚强不屈的小桃树) 在作者眼中,这欲绽的花苞像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的光芒指引着生命走向光明。
这花苞,是光芒,是希望,是生命。
(这是一颗永不言弃的小桃树)
总结:这是一棵长在院子角落,又瘦又小,没人理会,被猪拱,讨人嫌,被人遗忘,无人欣赏,风吹雨打,受尽折磨,却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对抗着
风雨的小桃树。
这样的一颗小桃树不得不为之敬佩,为之受到感动鼓舞。
三、深入文本,走进“我”的心灵
(二)、下面就有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作者从小桃树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接下来我们按照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前后排的同学为一组,请开始!
做好了的小组请举手。
启发:(示例)
1、小桃树在逆境中顽强生长,在风雨中努力开花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和激励了“我”,给了我战胜挫折与苦难的勇气,让作者明白了执着的追求和不屈
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敢于客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3、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为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信心。
四、拓展延伸,“小桃树”精神的把握
过渡:同学们,你看,作家贾平凹历尽坎坷,时代创伤,却不掩生命的阳光! 一棵小桃树让他追梦的信心倍增,斗志昂扬。
在你的成长路上,是否也有与小桃树相似的经历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采用关键词+内容的方式,然后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要求:先题关键词,然后再叙述经历。
)
(可以是好的经历,也可以是不好的经历)
如:跑步(事情)叙述经历坚持就能成功(生活哲理)
乞讨(事情)叙述经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生活哲理)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
我相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只要内心充满希望,即使身处角落,也能让梦想起航!
(五)板书设计
一颗小桃树
不屈不挠
树人
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