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

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

现当代文学部分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主潮:文学革命(主要表现为启蒙和批判的文学、感伤情调、个性追求)代表性流派社团和文学主张:《新青年》、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学衡派、甲寅派;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浪漫抒情小说。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倡导“民主”与“科学”。

1、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猛烈批判与抨击、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理论的全面批判与实际的不可能)2、文学革命的成绩(白话文、思潮流派、理论建设与创作成就)3、文学论争(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4、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文学主张,周作人的理论贡献(人的文学)5、社团流派的建立: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二、鲁迅1、《呐喊》与《彷徨》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手法2、文学史上对阿Q形象的意义的不同阐释(分时段具体分析)、精神胜利法3、从《野草》看鲁迅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三、第一个十年小说概况1、问题小说(表现社会人生,关注人的价值,冰心、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2、乡土小说(描写故乡农村生活,多表现农村的破落衰败,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3、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侧重作家心境的自我暴露,取材于作家的个人经历、遭遇)4、零余者形象(郁达夫小说所创造的一类抒情主人公,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四、郭沫若1、《女神》: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也是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展现)《凤凰涅槃》鲜明的时代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和叛逆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气势和激情、英雄主义的色彩、诗歌形式的绝对自由)《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2、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结合《屈原》等作品看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风格(与现实社会相关的题材、发掘历史人物与新时代的精神相通、浓烈的抒情色彩)五、新诗1、湖畔诗人(汪冯潘应《湖畔》,爱情诗清新明快气息)、小诗(冰心、宗白华即兴短诗)2、冯至的诗《雨夜》(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3、前期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和谐、均齐。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引言近几年来,中国文坛对于思想的不断呼唤,让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百年前的中国文坛,那是一个风云汇集,思想变化万千的年代。

首先是政治与艺术的纠葛,其次是道与器的交会,文学不断寻找属于自身属性的真正文学性的坚韧与执着。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界定,我们一直从双重意义来归纳出其概念。

首先,时间概念:从1917年到1949年;其次,价值归宿(根本属性):中国新文学,在另一方面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换句话来说,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从1917年到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

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思潮,是站在众多社会思潮的前锋,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主流思潮,即中国新文学思潮,也被称为中国新文学内在的文学思潮系列。

很多时候国内作家与文学理论家们都在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分歧较为明显,而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思潮发展与演变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理性梳理总结,找出一些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可供借鉴的东西。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通过史料研究,可以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起源背景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外来思想蜂拥而至,这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传统封建思想对于中国人民的制约,因此综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这场反侵略战争打破了清朝一直以来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器炸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着中西文学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国内逐渐形成了争相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潮流,出现了一大批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先驱。

人们认为,要想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现状,就要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

在1898年,一场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件,改良政治教育体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维新改革戊戌变法登上历史舞台。

这次戊戌变法的成就在于呼吁解放传统思想,创办学堂与报刊杂志,努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思想;在另一方面,戊戌变法对传统封建思想弊端直接揭露并进行猛烈抨击,有效促进了国民思想的觉醒,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

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作者:韦安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5期摘要: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流派众多,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文学理论。

这是那个时代的瑰宝,正是有了这些,当代文学的才得以站在更高的基础和平台上迅速发展。

现代自由主义倡导的“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是影响至今的优秀理论,当代文学正是吸收了那么多著名作家的理论和作品快速兴起、发展、成熟。

当代文学面临网络化的巨大冲击,更需要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现代自由主义中的合理成分来稳固自己的根基,以期待当代文学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当代文学;影响作者简介:韦安有(1990.9-),男,汉族,山东菏泽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2一、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综述(一)自由主义文学定义社会学是这样定义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为主要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第一个给自由主义文学明确定义的是刘川鄂,他认为自由主义文学是“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文学观念影响的独立作家和松散组合的文学派别,他们创作的那些具有较浓厚的超功利色彩,专注人性探索和审美创造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是指发生在20世纪20和30年代以自由主义的人生理想为追求的一股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作家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创作的独立性。

这一时期文学的最大追求是“自由”,作家思想上的自由,文学作品反应文学与人生的密切关联。

虽然自由主义文学流派众多,但是他们普遍表现出“远离政治,贴近艺术”的价值追求。

(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代表流派和作家自由主义文学旗下流派众多,可谓各有特性,各流派包含的作家更是多如繁星,著名作家辈出。

他们倡导的“自由”、“为人生”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甚至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思潮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
一、左联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 为“左联”。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 石、 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 的 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 的’ 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会 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 等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的重要讲话。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文学论争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2013-8-8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文学发展总评


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特征 是多元性和丰富性,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30年代文学,经过整个20年代的发展和陶冶,艺术 水平明显地提高。30年代文学所达到的艺术境地,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大派别的文学成就
1、创作题材空前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各派作 家均取得优秀成绩。 2、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成为收获最丰的体裁,取得 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典型环境与典 型性格的塑造。心理刻画得到特别的注重和发展。 3、作家个人的风格和艺术世界基本形成。30年代的一 些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丰收 期。
2013-8-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
1、革命文学阵营 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兴起。 其标志是: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 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 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 《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 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 1928年3月,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 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 的 原则与“尊严的原则”。以此为中心,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填空题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

洪灵菲。

郑伯奇。

华汉,咆哮了的土地3、“两个口号”论争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

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

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

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

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资料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资料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1、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 a )A、穆木天、蒲风等B、陈梦家、朱湘等C、汪静之、应修人等D、冯至、冯雪峰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论著《人的文学》的作者是(c)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周作人3、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 c )A、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

B、主张诗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C、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D、主张诗歌远离政治,否定文学的阶级性。

4、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农民诗人”的诗人是(c)A、刘半农B、艾青C、臧克家D、何其芳5、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d)A、朱自清B、周作人C、陆蠡D、苏雪林6、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b)A、冯雪峰B、冯至C、徐志摩D、戴望舒7、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 c )A、《春蚕》、《秋收》、《残冬》B、《春蚕》、《林家铺子》、《腐蚀》C、《幻灭》、《动摇》、《追求》D、《幻灭》、《动摇》、《腐蚀》8、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a)A、孔厥、袁静B、张志民C、马烽、西戎D、柳青9、孙犁小说的特点是(c)A、有很强的故事性B、运用现代派的表现手法C、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D、善于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个体形象10、老舍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批判国民性弱点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是(b)A、《四世同堂》B、《二马》C、《猫城记》D、《离婚》11、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 a )A、艾青B、田间C、袁水拍D、田汉12、茅盾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是( b )A、《蚀》B、《腐蚀》C、《动摇》D、《幻灭》13、老舍以北京市民社会为描写中心的小说中所塑造的老派市民代表是( a )A、老马、祁老者等B、老马、祁瑞丰等C、赵四、李子荣等D、牛老四、张天真等14、鲁迅写作《故事新编》的时期是( c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四.一二”事变前夕C、在上海的最后十年D、留学日本时期15、小说《边城》中被人们称为“善”的化身的人物是( c )A、翠翠B、天保C、老船夫D、傩送16、戏剧《日出》的戏剧结构是( b )A、戏中戏的结构B、人像展览式的结构C、糖葫芦式的结构D、回溯式结构17、属于李广田的散文集是( d )A、《画梦集》、《银狐集》B、《囚绿记》、《银狐集》C、《画梦集》、《鹰之歌》D、《画廊集》、《银狐集》18、对抗战期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描写的小说是( d )A、萧军的《八月的乡村》B、萧红的《呼兰河传》C、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D、萧红的《生死场》19、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诗人是( a )A、臧克家B、田间C、艾青D、胡风20、无名氏长篇六卷集的现代主义小说是( b )A、《北极风情画》B、《无名书稿》C、《塔里的女人》D、《风潇潇》21、小说《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一个( b )A、独断专横、风流放荡的封建官僚B、他既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代表,但又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C、他是一个没有半点人情味的、非常专制冷酷、阴险狡诈的封建家长D、是一个风流放荡、荒淫无度的地痞流氓22、《边城》的主题追求在于(b)A、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B、展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C、展示了悠久的苗族文化D、批判了中国旧军阀制度23、《山峡中》被盗贼同伙扔进江里的人是( c )A、野猫子B、野老鸦C、小黑牛D、鬼冬哥24、《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特色最充分地体现在(c)A、具有地域特色的滑稽语言B、大量运用有趣的绰号C、漫画式夸张的描写手法D、恰当地运用了反语25、《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时代特征是(a)A、新旧文化交织的时代B、封建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阵地C、“五四”新文化已经取得了绝对胜利D、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6、小说《荷花淀》的文体特点是( d )A、结构完整、情节连贯、故事性强B、运用白描等传统手法塑造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C、小说主要采用了意识流等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方式D、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27、《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 a )A、爱情诗B、叙事诗C、史诗D、歌词28、《发现》中的“发现”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现的双重含义,其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是指( a )A、挂在悬崖上如噩梦般的祖国的现实B、如花似锦般繁荣的祖国现实C、梦中的现代化的祖国D、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29、《再别康桥》在对康河美景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其中诗人描写康河的时空秩序是( d )A、从黄昏到夜晚、从上游到下游B、从夜晚到黎明、从上游到下游C、从夜晚到黎明、从下游到上游D、从黄昏到夜晚、从下游到上游30、《手推车》形成的整体气氛是( c )A、欢腾的喜悦气氛B、火热的劳动场面C、浓郁的悲剧气氛D、严肃的紧张气氛31、《断章》这首哲理小诗共有几节( b )A、一节B、两节C、三节D、四节32、下列作品中,属于诗人臧克家的诗集是( a )A、《烙印》B、《红烛》C、《云游》D、《我底记忆》33、散文《风景谈》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全文共描写了六个画面感很强的场景,其中小号兵清晨吹喇叭的场景是文中的第几个( d )A、第一个B、第三个C、第四个D、最后一个34、《压迫》中女房东有房不租单身男客的原因是( b )A、因为她房间里闹鬼B、她封建,怕女儿自由恋爱C、她有迫害狂,害怕单身男客抢劫她家D、她以为单身男客是革命党35、《金锁记》的结构线索是( d )A、以曹七巧为自己的婚事与其哥嫂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B、以曹七巧为自己女儿的婚事与女儿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C、以曹七巧为自己儿子的婚事与儿子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D、以曹七巧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心理变化的时空顺序为线索36、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创作于哪一时期( c )A、民国初年B、抗日战争前夕C、抗日战争胜利后D、军阀混战时期37、小说《断魂枪》的故事背景是(b)A、明末清初B、晚清时期C、民国时期D、抗战时期38、《在其香居茶馆里》中回龙镇上邢幺吵吵与方治国争斗的原因是( d )A、两人分赃不均B、因为邢老二婚姻问题产生的矛盾C、地主邢幺吵吵与雇农方治国关于地租发生的矛盾D、围绕邢老二是否服兵役的问题产生的矛盾39、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性格内容是( b )A、性格狡诈而又封建愚昧B、性格厚道但软弱胆小C、他的愚昧是假装的愚昧D、思想解放、积极上进40、《大堰河——我的褓姆》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b )A、对偶、反问、象征B、对比、排比、反复C、白描、对偶、夸张D、欲扬先抑的手法41、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的作者是( b )A、冰心B、叶绍钧C、张天翼D、丁玲42、在冰心小说中,表现出她思想中萌生了某种阶级观念的小说是( c )A、《斯人独憔悴》B、《超人》C、《分》D《悟》43、以典妻故事来揭示黑暗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是( d )A、《二月》B、《绅士的太太》C、《丈夫》D、《为奴隶的母亲》44、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的团体是( b )A、中国诗歌会B、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C、“左联”D、“民族主义文学”45、鲁迅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是(a)A、“五四”时期B、“五四”退潮以后C、大革命失败以后D、抗战爆发以后46、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d)A、《我的童年》B、《反正前后》C、《创造十年》D、《漂流三部曲》47、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的古人形象包括(a)A、大禹、眉间尺、后羿等B、大禹、吕纬甫、后羿等C、大禹、眉间尺、子君等D、子君、眉间尺、后羿等4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 d )A、《女神》B、《雨巷》C、《猛虎集》D、《尝试集》49、许地山小说“浪漫三要素”是指( a )A、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B、象征手法、爱情线索、异域色彩C、象征手法、宗教氛围、爱情线索D、象征手法、宗教氛围、异域色彩50、诗人郭沫若的爱情诗集是( c )A、《星空》B、《前茅》C、《瓶》D、《恢复》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中国现代文学(一)30年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一)30年代文学思潮

• 《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 《孟实文抄》 • 1、生平及思想形成 • 文学是‚超功利‛的,是‚无所为而为‛的 观照,是创造者个人的能动创造。 • 2、朱光潜人文主义美学
• 美是主观情感作用的结果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集中出 现在两个时期,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 初期,其代表人物是“自由人”胡秋 原和“第三种人”苏汶。一个是抗战 胜利以后,其代表人物是沈从文、朱 光潜。这两个时期出现的这两股自由 主义文学思潮,既有明确的文学主张, 也有相应的创作成果,是在当时有相 当影响的文学思潮。
• 诗人若不是一个革命家,他绝不能凭空创 造出革命的文学来。诗人若单是一个有革 命思想的人,他亦不能创造革命的文学。 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夸称天才的创造力,文 学始终只是生活的反映。 • ——沈泽民的《文学与革命的文学》
• 我们的艺术不能不呈献给‚胜利不然就死‛ 的血腥的斗争。 • 艺术如果以人类的悲喜哀乐为内容,我们 的艺术不能不以无产阶级在这黑暗的阶级 社会之‚中世纪‛里面所感觉的感情为内 容。 • 因此,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 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 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 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 人心,它是心物婚恋后所生的婴儿。美感 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 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 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 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一 二者缺一都不能出现美。‛ • ——朱光潜
何为美?
• 美既是客观,也是主观;美既在物,也 在心。只有物我交流,婚媾之后,才生 美感,才有美。归根到底,物的美与不 美,还是取决于人的情感。 • 美感产生美,没有美感就没有美。美是 主观情感作用的结果。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九章 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九章    文学思潮

“第二个十年”文学开始的标志:《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与《新月》月刊这两种对立倾向刊物的出版及宣言的公布特征:1、“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在左翼文学兴起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

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一、国民党文艺运动第二个十年是国民党政权建立稳定又危急四伏的时期南京《文艺月刊》,上海《民国日报》与《觉悟》副刊提倡三民主义的新文学。

1930年左联的成立引起恐慌,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未形成中心理论及代表创作,在思想文艺领域未形成独立又影响的力量。

二、30年代现代文学基本历史线索无产阶级文学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民主主义(部分倾向左联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自由主义文学(倾向国民党却不党治文学)各自发展演变,构成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第二节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一、革命文学论争(一)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1928年,由革命作家和归国青年共同倡导,接受左倾路线(苏日左倾机械论,苏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文艺组织生活论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文学能推动政治的持续革命,提出文学的任务是“反映阶级的实践和意欲”,全盘否定五四文学传统。

鲁迅写作的“阿Q时代早已死去”,鲁迅是“封建余孽”、“二重革命人物”(二)鲁迅、茅盾赞成文学革命的倡导反对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工具论,组织生活论认为文艺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揭示与认识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二、左联基本情况:1930年3月2日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郭沫若、郁达夫、冯雪峰、钱杏邨、鲁迅、柔石、茅盾、田汉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的倾向”,并表明要“援助并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机关刊物:《萌芽月刊》、《拓荒者》、《前哨》(第2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左联贡献①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其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现代文学史---年代

现代文学史---年代

1930年代文学思潮一、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1、“革命文学”:1928年:创造社的转向以及太阳社的成立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2、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京派”、其它文学思潮“新感觉派”以及其它文学创作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与“左联”1927年至1936年,中国文化界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或叫左翼文学运动)的蓬勃兴起。

八九年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构成了一支宏大的队伍,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

三、“革命文学”论争1、后期“创造社”郭沫若(时避于日本),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刊。

2、太阳社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

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邨(阿英)、孟超、杨邨人等;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杜国庠)、夏衍、洪灵菲、戴平万、楼适夷、殷夫、任钧、祝秀侠、迅雷等—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办有《太阳月刊》、《海风周报》等刊。

1930年代诗歌(戴望舒、臧克家、汉园三诗人)一、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主要的发起人是穆木天、杨骚、蒲风等。

创作承续了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革命文学”的一部分。

1933年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

该会还在北平、广州、青岛、天津等地成立分会,各地成员达200余人。

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诗歌会大多数人参加到了中国诗歌协会中,投身救亡运动,中国诗歌会解体。

创作特点:1、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地加强了诗的理性色彩与主观性,奉行战斗集体主义的群体,没有“个人”,只有“集体”,没有“小我”,只有“大我”。

3、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

其他诗人:艾青:1936年出版诗集《大堰河》,产生巨大反响田间:受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影响,带来特异风格。

浅论20世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浅论20世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浅论20世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摘要:自由主义文艺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20世纪30年代掀起这一思潮的自由主义作家们出于对自由的执着,标榜文学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强调文学的个体意识,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倾向,主张文学应与政治保持距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社会生活,注重文学艺术的独立性。

关键词:自由主义文学价值人性独立在五四时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第一次产生了具有真正独立品格的现代知识分子,培养和锻造了“人”的现代独立意识,这对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中的自由主义作家,出于对自由的执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社会生活,关注文学艺术的独立性。

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主流文学起到了补充作用。

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朱光潜和沈从文等人。

首先,在他们的理论宣言中,他们公开表示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梁实秋认为,“文学回避生活,这就取消了文学本身的任务。

”文学在有意义之前需要观念的支撑。

它需要道德描述才能拥有权力。

朱光潜还明确表示,“19世纪流行的‘文艺为文艺’的主张是一种不健全的文艺观。

”沈从文希望他的作品能给那些“关注中国社会变化”的人。

梁实秋认为,“文学而躲避人生,这就取消了文学本身的任务”,“文学里面是要有思想的骨干,然后才有意义。

要有道德性描写,然后才有力量。

”朱光潜也明确表示“十九世纪所盛行的‘为文艺而文艺’的主张是一种不健全的文艺观。

”沈从文则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那些“对中国社会变动有所关心。

首先,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虽然处于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但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却很少受到20世纪末西方文学的负面影响。

它不那么颓废和享乐,并表现出一定的严肃性:认真的反省、认真的表演和对社会生活的认真思考。

朱光潜作了以下总结:在这一时期,自由主义作家对于政治、社会、艺术的思考中带有典型性:“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二为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 从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角度立人 感性勃发的文学 1、感伤型浪漫主义的代表:郁达夫 2、普遍的感伤情调 3学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的萌芽
现代主义:一种反思现代性的文学,一种对 现代性感到焦虑的文学,表现的是人的迷惘、 自我怀疑和内部分裂状态,带有非理性色彩。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野草》 李金发《微雨》

能兼其四,则为文圣。有此四力而用之于善, 则可以福亿兆人;有此四力而用之于恶,则 可以毒万千载。而此四力所最易寄者惟小说。 可爱哉小说!可畏哉小说!” “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 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梁启超亲笔操刀,写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三、王国维的文学观
《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 《论哲学家美术家之天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思潮

什么是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是既涵盖了又超越了理论批评、作家作品、 文艺运动的综合性研究,它在更高的层面上探讨某 个时期的文学活动(或文学现象)内在地遵循着的 某些思想原则和美学纲领。文学思潮的基础是社会 思潮,但是只有当社会思潮在文学中有强烈的表现, 形成了创作纲领和美学原则时,才可称是文学思潮。

第一节 “立人”的基本目标的设定
一、鲁迅对梁启超启蒙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文化偏至论》 “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 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 个性而张精神。苟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 世”。

《摩罗诗力说》 “别求新声于异邦” “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
三、周作人《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五四文学的核心理念,周作人 把它很好地概括出来了,并给以细致阐释。 1、“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 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之人的文学。” 2、“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灵肉二面的合一才是理想人性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自由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与精神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自由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与精神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自由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与精神自由主义文学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的核心思想和精神是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反对权威和压制,提倡人性的光明面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文学史的角度解析自由主义文学的流派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自由主义文学的流派特点自由主义文学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之间的年代。

它反对之前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多样性。

该流派的作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超越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作家们反对真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陈旧审美趣味,他们试图从自由主义的角度展示个人内心世界及其感受。

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夹杂着诗意和想象力。

2.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自由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这是它反对权威和压制的主要理由。

自由主义文学的作家们批评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过于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呼吁每一个人在道德、精神和社会自由上都获得平等的权利。

3.关注多元文化和人性的多样性自由主义文学在关注人性的多样性方面十分重视。

他们注重将不同社会文化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作,以表达人类的多元文化。

因此,这种文学常常是跨文化的,超越了国界和种族界限。

二、自由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自由主义文学虽然是20世纪的文学流派,但它的作品和作者至今仍然备受推崇。

下面列举几种代表性的作品来showcase自由主义文学的魅力。

1.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高色衰的老渔夫与鲨鱼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顽强、勇气和奋斗精神,以及自由主义的恪守原则和生命的宝贵。

2.卡司罗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之作,它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以家族的衰落和崛起,展现了一个鲜活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

小说将魔幻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念进行了融合,赋予了它强烈的个性和生命力。

老舍主张自由主义文学思想

老舍主张自由主义文学思想

老舍主张自由主义文学思想老舍1949年以前的创作是以文化、文化改造为特色,这使其有别于以社会斗争为主旨的左翼文学。

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革命、救亡三大主题演变中,是“救亡”贯穿于老舍的全部创作。

老舍和巴金都是在20世纪20年代,带着来自“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继出国,而分赴英、法,并且都是在国外真正开始第一期创作的。

不过,体现在两位作家创作中的“启蒙”主题却相去甚远。

巴金接受的是法国激进革命的思想,以强烈的“个人主义”抨击儒家文化、东方伦理。

这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潮实现了合流,成为业已落潮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尚存的支流。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是“革命”姿态,亦即施行“思想革命”或“文化革命”,其批判的矛头指向的是传统文化的“根本”。

“新文化运动”体现在文学上的“启蒙”主题,影响最为长远的要算是“国民性批判”。

《阿Q正传》作为“国民性批判”的范本,不是只在写国人性格中的负面,也不是只在具体的揭示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病态心理。

《阿Q正传》暴露的是“国民的魂灵”——鲁迅及其同时代的留日学生惯借日语“国民性”来称呼它。

它本是一国或一民族全体所共有的文化心理。

在鲁迅笔下,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是“阿Q精神”,中国的国民相就是“阿Q相”。

鲁迅揭示中国“国民性”,笔端指向的是传统文化。

他认为儒学经典是国民性病根之所在。

老舍的《二马》(1929)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批判“国民性”的旨向。

落后的“国民性”代表老马,身上也集中了阿Q的几乎所有的弱点:愚昧、迷信、懒散、卑躬屈膝而又一味地讲究“体面”……老舍将其置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这样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去,“比较中英两国国民性的不同”1,批判体现在“一点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一个‘老’分子”老马身上的落后的“国民性”。

与“新文化运动”所不同的是,老舍批判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弱点时并不数典忘祖,不将其写成来自民族祖先的遗传基因。

《二马》描写缺乏现代人观点是老马最严重的弱点。

现当代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
1、社会背景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中 国开始了“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当时 的美国政府,一方面对共产主义运动抱着 仇恨的态度,当然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另 一方面,为了遏止共产主义运动,美国政 府扶持国民党。而国民党抗战胜利以后的 政治、经济上的腐败以及在军事上的无能, 又使美国政府十分失望。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主讲人:许祖华 主讲人:
第八章
其它文学思潮
第一节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集中出 一个是20世纪30 现在两个时期,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初 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初 期,其代表人物是“自由人”胡秋原和 “第三种人”苏汶。一个是抗战胜利以 一个是抗战胜利以 后,其代表人物是沈从文、朱光潜。这 两个时期出现的这两股自由主义文学思 潮,既有明确的文学主张,也有相应的 创作成果,是在当时有相当影响的文学 思潮。
二、这股文学思潮的性质
我认为,这股文学思潮也属于一 股自由主义的文学思潮。在思想上, 这股文学思潮既不贴近革命文学的主 张,也远离国民党的政治要求,他们 创作的小品文,按林语堂的说法,多 是“无所为的小品文”。如林语堂的 “无所为的小品文” 《我怎样买牙刷》等。
三 、 这股文学思潮的理论与 创作特色
(朱光潜) 朱光潜)
评价:他们的理论有很多合理 的内容,尤其在对文学规律的论 述方面,许多观点在现在也是可 取的。只是在当时,这种力图保 持“中间路线”的态度,是很不 切合实际的。
3、创作倾向
创作方面的代表主要是沈从文。这一 时期,沈从文写了一些“纯正文学”作品, 即不受外力所规定的“方向”的影响,只 凭自己的见闻和直觉写出来的作品。如 《巧秀与冬生》、《传奇不奇》等。还用 优美的文笔写了《芷江县的熊公馆》,赞 美善良的人性等。由此看来,他们的确是 走着既不向共产党靠拢,也不附和国民党 的“第三条路线”。这些作品离现实的政 治斗争较远,这正是其最特有的思想倾向, 不过,文笔都是很优美的。

体现文学思潮的现代文学论文【论文】

体现文学思潮的现代文学论文【论文】

体现文学思潮的现代文学论文一、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特点自反性,是一种涉及现代化领域研究范围的社会学知识,超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束缚,对现代工业社会形态进行抽离,并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中国的五四文化思想启蒙属于正统现代化的范畴领域,自反性主要是针对在运动之后萌发的另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进行描述。

通过对五四思想启蒙运动里收获的文化形式和文学手法,进行科学总结和灵活运用,结合自身的写作形式和特征,展开了另一个新兴思想领域的论述。

其中包含对美学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也包括解放美学现代性的限制,开拓另一片现代性的浩瀚星河。

这些行为都是以自反性、现代性为基础,力图彻底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

在质疑和否定五四思想文学的现代性的同时,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现代性诉求,多个文学巨匠的不同个性的彰显,共同构成了现代新文学的反传统意识的自反性系统。

1.在文学革命热潮中寻找思想启蒙的手段五四新文化倡导者对写实主义、文学的抒情手法也比较看重,主张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性,不过,由于强大的启蒙现代性话语的强势压迫,使得这种审美现代性诉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广,也正是这个原因,造就了五四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通过具体考察五四文学革命所处的历史情境,深刻探究当时思潮的主要倾向,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的性质的确定,意义重大。

当时的文学中心以文化批判为主要行文途径和思路,通过文化批判者的立场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的出发点,都来自新旧文化的冲突,以反封建为主。

五四文学革命的这一主题思想,是贯穿整个启蒙运动的基本依据,这主要是由于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唤起文学革新。

那个时候的新文化人主张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启蒙手段,表达文艺和思想不可分割的联系作用,一方面有效地记录了欧洲文化思想的进步,另一方面强调文学对时代思想的影响作用。

因此,文学家通过发布文学作品,试图总结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各个文学爱好者的认识,巩固这一革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九章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九章文学思潮

“第二个十年”文学开始的标志:《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与《新月》月刊这两种对立倾向刊物的出版及宣言的公布特征:1、“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在左翼文学兴起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

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一、国民党文艺运动第二个十年是国民党政权建立稳定又危急四伏的时期南京《文艺月刊》,上海《民国日报》与《觉悟》副刊提倡三民主义的新文学。

1930年左联的成立引起恐慌,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未形成中心理论及代表创作,在思想文艺领域未形成独立又影响的力量。

二、30年代现代文学基本历史线索无产阶级文学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民主主义(部分倾向左联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自由主义文学(倾向国民党却不党治文学)各自发展演变,构成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第二节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一、革命文学论争(一)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1928年,由革命作家和归国青年共同倡导,接受左倾路线(苏日左倾机械论,苏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文艺组织生活论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文学能推动政治的持续革命,提出文学的任务是“反映阶级的实践和意欲”,全盘否定五四文学传统。

鲁迅写作的“阿Q时代早已死去”,鲁迅是“封建余孽”、“二重革命人物”(二)鲁迅、茅盾赞成文学革命的倡导反对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工具论,组织生活论认为文艺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揭示与认识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二、左联基本情况:1930年3月2日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郭沫若、郁达夫、冯雪峰、钱杏邨、鲁迅、柔石、茅盾、田汉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的倾向”,并表明要“援助并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机关刊物:《萌芽月刊》、《拓荒者》、《前哨》(第2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左联贡献①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其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当时文学多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兴起和衰落涉及到当时文学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

一、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指20世纪20和30 年代以自由主义的人生理念和文学本体论的美学理念为追求的一股文学思潮。

它既反对当时国民党策动的“民族主义”的党化文学,也不赞成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学,标榜文学的独立和自由,强调文学的个体意识,反对文学的功利倾向,主张文学同政治保持距离。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受胡适影响的“新月派”文学;二是受周作人影响的“京派”文学;三是从左翼文学分化出来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四是一批深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而又游离于其他文学派别的作家、批评家。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同五四文学的历史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思潮可以说是新文学由启蒙的文学向“文学”的文学转换的产物,是新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这样一个逻辑过程的结果。

五四以后,中国的现代文学由启蒙的文学分化为两个方向的文学:一是左翼文学,代表着文学对社会功能的承担;二是自由主义文学,代表着文学对艺术功能的承担。

就运动而言,左翼文学成为当时的主潮,但就成就而言,则是自由主义文学较为突出。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原因主要有:(1)新文学在经历了启蒙精神的洗礼后,有一种向文学本体回归的自然要求,同时也需要在文学的艺术领域真正确立自己的地位。

(2)就文学常态而言,走出启蒙文学的主流形式后,文学不能只是简单地转换为左翼文学。

它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一种多元结构的存在,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恰恰代表了这样一种对文学的多元价值取向的追求。

(3)在启蒙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声音中,还需要更多的声音来充实新文学这部交响乐,这些声音则分别借助于自由主义这样一个共同的渠道流淌出来。

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信奉的共同理念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作为社会先进思想的创造者、传播者的知识分子逐渐具有了独立自由的自我角色意识。1903年,严复将英国思想家约翰·穆勒的《论自由》翻译出版,首先发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呐喊,开中国的自由主义风气之先。继之以维新派的康、梁,康有为要求国民“去国、去种、去产、去家”成为完全自由自主的个人,粱启超肯定自由为人的生命和权利,倡言“故自由者亦精神界之生命也。然而这群从异域取来自由主义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并没有把他们对自由观念的认识渗透到以西方近代文学为范型的文学改良运动中去。在当时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刻,文学因其具有左右人心之“不可思议之力”,被维新派等认为是新民救国的最好途径。文学自身独立的审美特性被漠视,而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却被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尽管抗战的现实非常严峻,但是在二三十年代就曾经崭露头角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拥护者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主张,对抗战文学的现状表现了强烈的不满。梁实秋从他一贯的文学要表现永久的人性、反对文学上的功利主义主张出发,对当时文学中普遍表现的抗战主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抗战八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沈从文连续发表了《一般与特殊》、《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文学运动的重造》等文章,把他心目中“一般”的抗日作品,称为“抗战八股”、“宣传文字”和“一团糟”,认为只有“远离了‘宣传夕空气”,“远离了那些战争的浪漫情绪”的“特殊性的专门家”的工作,才是“社会真正的进步”,如果“作家被政治看中,作品成为政策工具后”,文学就会出现“堕落倾向’整个抗战时期,这种反对文艺与政治斗争相联系,否认文艺有自身 以外的目的,强调文学的超功利性和特殊性的声音一直都时断时续地存在。
抗战胜利后,作为自由主义重镇的《观察》杂志创刊,接着,《大公报》、《文汇报》、《民主周刊》、《新路》也发表言论,纷纷倡议要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政府,要通过“第三条道路”使中国复兴。自由主义思潮迅速复苏并逐渐达到高潮。此时,先前零星发表过自由主义文艺观点的作家也兴奋起来,纷纷出任文学刊物的主编和综合性报刊的文艺副刊的主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萧乾要求作家和批评家“绝不受党派风气的左右”,只“根据社会与艺术的良知,勇敢而不畏艰苦的创作”朱光潜强调文学的自由性,因为“这自由性充分表现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不能凭某一个人或某一部分人的道德的或政治的主张来勉强决定文艺发展的方向”,文学家应该守住“自家园地”,保证自己“独立自主的身分”,让文艺成为一种自由的“自主自发”、“自生自发”的“人生的表现”。朱光潜明确标出自己的所持:“我在文艺的领域维护自由主义。
30年代,随着《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的创刊,作为一个有较大影响的自由主义作家群,现代文坛上的“京派”开始形成走向兴盛。他们以朱光潜、沈从文为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朱光潜提出“纯正文艺”的观点,认为“拿文艺做工具去宣传某一种道德的、宗教的或政治的信条”的“文以载道”观,最终“大半是失败”。他的理想是最终是要把文艺引到“和平静穆”的美的“最高境界”之中。 30年代的自由主义作家充分实践着他们的艺术理想。徐志摩在“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中显示了个人主义倾向以及与现实的疏离感;京派小说在田园牧歌式的风景中展示古朴自然的人性与人情;现代诗派以晚唐五代诗的意境传达现代人生况味;周作人的散文丰富的知识中渗入了人生的苦味;林语堂的小品行云流水中回荡着淡淡的忧伤。

历史进入30年代,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展开了争夺话语权的斗争。左翼文学理论家在理论表述中明确地用“阶级斗争”学说置换了20年代的“人道主义”思想,用“无产阶级文学”概念取代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的概念,强调文学的功利目的和工具性质,在根本上否认了自由主义文学存在的理由。
当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鲁迅等选择了民主主义,只有胡适、周作人始终坚持着自由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他们对文学界的影响也更具体更深远。“他们把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引向了文学,既不失启蒙色彩,又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超越了功利目的较明确的启蒙思潮。因此,胡适、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最初发言人和理论奠基者。
1923年周作人发表《自己的园地》,超越了五四时期的主张。提出艺术的独立,既不是为人生,也不是为艺术,而是人生的艺术。“总之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离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只任他成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便好了。‘为艺术’派以个人为艺术的工匠,‘为人生’派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现在却以个人为主人,表现情思而成艺术,即为其生活之一部,初不为福利他人而作,而他人接触到这艺术,得到一种共鸣与感兴,使其精神生活充实而丰富,又即以为实生活的基本;这是人生的艺术的要点,有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不难看出,其中反复强调的“独立”、“人性”、“个人”以及对“为人生”、“为艺术”的功利性要求的不以为然,与那个时代所要求的社会功利性已经大异其趣。在创作中,以周作人、林语堂等为中心的《语丝》同仁,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追溯其文学理念。从老庄注重内心的淡泊自由思想出发,重视文学审美,张扬个性,富有艺术精神。主张“性灵”“闲适洲幽默”,以文学调养人生,对文学追求本真性的还原,心仪高品位的“美文”,坚守“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的“自己的园地”。这显示出自由主义思潮与本土思想资源相调和后的风貌。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自由主义文学观念的最早阐述者应是王国维。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术独立和文学自由的理想,并以自己的悲壮自沉昆明湖确立了真正的自由文人的地位和价值。王国维的美学观和文艺观深受叔本华之影响,其核心理论是纯艺术非功利的宁静直观说。他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欲”,人们只能象钟表之摆,往复于由“欲”所生的痛苦与厌倦之中。惟有超功利的美才能解脱生命存在的苦痛。从美自身的非功利性出发,他认为处于美术之巅的诗歌小说的任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使吾济冯生之徒,于此侄桔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王国维甚至认为“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文学应表现人性,文学家应把创造美的文学作为惟一的目的,反对把文学当作道德和政治的手段。这就从根本上与“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传统艺术观划清了界限。王国维的理论是针对当时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功利主义文学而言的,而其不懈的理想追求和超然脱俗的品格却兆示了杂文学时代的结束,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开始。
自由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则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人们通常以洛克作为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历史上这种极具平民性及广泛性的思想,在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催化下,从英国开始并迅速在欧美各地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生根发芽,到”世纪达到全盛,直至20世纪才处于衰落状态(20世纪以后又获得新的发展)。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民主政治、公民(个人)权利以及对市场经济、自由企业和产权保护的提倡,对个人和自立观念的坚持等思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进程。“自由”已构成了现代性社会的根本价值。

五四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中国,自由主义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广泛接受,并产生深远影响。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第一声呐喊就是自主意识。他在创刊号《敬告青年》中呼吁每个青年都应“各有自主之奴,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李大钊视“自由为人类生存必须之要求,无自由则无生存之价值”。胡适强调个人应“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敢于怀疑,做“最强有力”的个人。鲁迅以“立人”为早年思想文艺活动之本,拾物质张灵明,任个人排众数。周作人认为新文化和新文学的运动就是“辟人荒”的运动,“人的”还是“非人的”文学成为他衡量新旧文学的基本标准。部元宝说:“之所以有新文化运动和紧接着的‘五·四’,之所以有所谓‘人的发现’、‘人的解放’以及用成熟的现代语言表达这种发现与解放的‘人的文学’,主要就是因为中国新派知识分子汲取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营养。在二十年代的中国,一个不依附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统而自命新派的知识分子大概是找不到的罢。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开始萌芽之际,正值欧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处于衰落之时(正值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之时)。与自由主义在欧美民众中的普遍接受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思想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中间。它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是一部分从欧美留学归来、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如晚清时代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民国时期的胡适、周作人、朱光潜、林语堂、粱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人。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时断时续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笔者这里所要论及的现代文学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指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以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为主体,以维护文学的独立品格和作家创作心灵的自由为立足点,专注于人性展示和审美创造的文学创作现象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它是白由主义精神在文学领域的折射和表现。
追寻与现实羁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论析
-
论文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自由主义;文学本体观;审美特性;二律背反
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政治文化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自由主义文学家40年代的创作重在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新艺术形式的实验。站在人生边上的钱钟书对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拷间,躲进公寓的张爱玲对都市男女的心理探索,偏居西南一隅的沈从文对形而上的、超验的生命命题的关注和表现,都达到相当的高度。
如果说五四时期“人的文学”大潮中,自由主义文学的特征尚不明显,其主张还不十分明确的话,那么,随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化,随着左翼文学的兴起,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也开始明显起来。那就是强调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希望文学能够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以1924年创刊的《现代评论》杂志而得名的现代评论派和稍后由文化社交团体发展而来的新月派是其代表。这些人大都有留学欧美的背景,以胡适为精神领袖。他们借助西方思想资源,真诚捍卫自由主义的文学原则,以一贯的人道主义启蒙文学继承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普通人的哀乐忧欢、性格理想,关注个人的精神生活,流连于大自然的美好。在文学创作中,讴歌人类生命价值,关注作品的艺术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