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合集下载

2022年重庆三峡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重庆三峡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重庆三峡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判断题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3、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4、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5、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6、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7、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指的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8、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核心()9、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是看他为社会作出了多少物质贡献()10、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11、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12、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才是为人民服务()13、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1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5、爱国主义只要求我们爱中国,并不要求我们必须爱社会主义中国()二、单项选择题16、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文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D.二者都是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17、()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中国精神D.创新精神18、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的基本内容。

A.爱国主义B.两种精神C.人文精神D.中国精神19、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

A.基础课B.专业课C.理论课D.思想政治理论课20、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所具有的价值.A.社会,他人B.社会,自己C.集体,他人D.集体,自己21、大学阶段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2022年浙江海洋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浙江海洋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浙江海洋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判断题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2、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查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4、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5、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6、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是自首()7、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8、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已经得到改变了()9、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10、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指的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1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13、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的形成()14、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5、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二、单项选择题16、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指的是要求做到()。

A.勤学B.修德C.明辨D.笃实17、.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fa修正案,把国家倡导()正式写入宪法。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建设美丽国家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为人民服务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哪些内容体现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社会主义荣辱观19、()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022年黑龙江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判断题1、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仪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4、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基本理论概论是人性自私论()5、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6、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7、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8、竞争与合作市对立的()9、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已经得到改变了()10、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11、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1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3、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14、网络的健康发展仅仅取决于计算机的发展水平()15、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才是为人民服务()二、单项选择题16、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的基本内容。

A.爱国主义B.两种精神C.人文精神D.中国精神17、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生活道德18、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

A.道德的作用越来越小B.道德的调控方式不断弱化C.道德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D.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缩小19、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

也决定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直接关系着人生目标的选择()的实现。

A.人生价值B.人生目标C.人生境界D.人生态度20、人生目的决定人生().A行为选择 B.人生价值 C.价值选择 D.价值取向21、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

2022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判断题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4、国家机关和每一个公民都可能违宪,直接受到宪法条款的制裁()5、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6、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史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7、在大学阶段,学习时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8、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9、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时根本冲突的()10、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思想是基础,情感是灵魂,行为时体现()11、道德是法律的补充()12、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13、职业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14、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15、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二、单项选择题16、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A.调整B.维护C.调节D.控制17、人类在脱离动物状态而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A.思想B.劳动C.法律D.道德18、大学阶段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

A.友谊与爱情B.友谊与家庭C.友谊与爱情D.友谊与婚姻19、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置于“三不朽”之首。

A.立言B.理想C.立德D.立功20、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A.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B.自治区人民政府C.国务院D.人民代表大会21、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是()A.通过网络浏览新闻B.沉迷网络色情游戏C.车载网络游戏D. 发电子邮件22、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错误的理解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道德品格一、判断题1、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

(对)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对)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对)4、生活道德与大学生的成长关系不大。

(错)5、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6、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只有法律和道德。

(错)7、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

(错)8、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对)9、《集会游行示威法》就是限制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

(错)10、集会游行示威任何时候都可以。

(错)14、《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范围是指情节较重够刑事处罚行为的。

(错)15、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如没有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或交警指挥,应按原速行驶。

(错)16、职业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

(对)17、诚实守信就是要求从业人员不以全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错)18、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必须提起诉讼。

(错)19、《劳动法》是适用于所有劳动者的法律。

(错)20、劳动争议的解决必经协商程序。

(错)21、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

(对)22、爱情体现着人的自然需要。

(错)23、家庭和婚姻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对)24、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女均不得早于20岁。

(错)25、离婚解除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亲关系也随之消除。

(错)26、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男必须达到22岁,女必须达到20岁。

(对)27、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对)28、离婚后若子女判给一方抚养,则另一方就没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错)29、未到法定年龄的婚姻就属于无效婚姻。

(对)30、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流,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对)二、单选题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领域(B)。

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2、公共生活从()就开始了(A)。

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

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

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基本关系的道德规范。

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们应当尊重他人、尊重公共利益、爱护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道德责任。

社会公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它不仅适用于公共场所,也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交流交往越来越频繁,公共生活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在这种情况下,遵守社会公德是保障公共生活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

如果人们不遵守社会公德,就会导致公共生活混乱无序,影响社会正常运转。

其次,社会公德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品德不仅包括个人私德,也包括社会公德。

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不仅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有助于提升自身形象和声誉。

反之,如果一个人不遵守社会公德,就会受到他人的谴责和排斥,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形象。

第三,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社会公德强调人们应该尊重他人、尊重公共利益、爱护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道德责任。

如果人们不遵守这些道德责任,就会导致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社会秩序混乱无序。

因此,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最后,社会公德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遵守社会公德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只有当人们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总之,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学中道德名词解释

教育学中道德名词解释

教育学中道德名词解释一、道德定义:通过社会舆论或传统习惯形成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二、道德作用:是指道德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

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3、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工作领域中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们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如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职业道德。

4、家庭美德是指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准则。

三、道德类型:道德按其调节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四、道德评价:是指道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道德客体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

四、权利和义务: 1、是社会主体之间根据法律规定而确定的相互关系。

2、是依据法律保证实施的,是受法律制约的。

五、道德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成员进行以善恶为标准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

六、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社会意识,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其变化的社会活动总的计划和总的设想。

七、教育起源:是指教育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及其历史必然性。

八、教育目的的确立:是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来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和方法。

九、道德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而确定的受教育者道德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十、品德:是指经过社会舆论或传统习惯形成的并表现为一定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在我国,品德不是法定义务,它只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二、道德原则:是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而提出的道德行为基本要求。

1、原则的涵义: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或规范来调节个人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原则或规范。

2、原则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

第二,原则是正确认识社会道德关系,合理处理社会道德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三,原则是衡量人们思想觉悟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标准。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我国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实践证明,只有广泛倡导和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必须要有的精神支撑顶梁柱。

社会公德涉及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也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而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呢?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 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四)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 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 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最 基 本 条 件 。 因 此 , 社 会 公 德 是 全
会 公 共 生 活 正 常 、 有 序 、 健 康 进 行
起 码 、 最 普 通 的 行 为 准 则 , 是 维 持
社 会 公 德 是 社 会 生 活 中 最 简 单 、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 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与我们每个人的日长生活密切相关。
社会公德涉及到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从衣食住行到举手投足,从人际交往到对待自 然 社会公德跟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群众在日 常生活中感受最直接、最切近的利益,而且 效果看的见,所以社会公德最能深入人心,最 能受到群众的自觉维护。
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 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 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 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 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
基本特征:
(一)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 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 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 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 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 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 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
社会公德是整体利益的反映,具有全民性。 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 是社会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的维持

202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师爷王培生传我“蹲墙功”?讲松腰秘法与远离太极操作者:林健图中坐者为王培生先生青少年时代,笔者曾有幸跟着父亲陈惠良,向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师爷学拳。

这些年来始终珍藏着一张他老人家督促我练功的照片,触景生情,思绪万千。

照片上,王师爷正在指点我习练“蹲墙功”。

那时,自己已经站过几年桩,练过几年拳,具备一定的基础,自认为腰腿已经不错了,但没想到,师爷却说:“桩还要继续站,身上还不够松。

就好比一块刚搓揉成团的生面,既需要一定的时间醒发,更需要化时间不断搓揉”。

他认为,“有人条件差,没办法。

有人条件不错,要不严格要求,是误人子弟!”语气十分严峻。

后来,他发现我练拳时,头顶容易歪斜而不自知。

所以,有一段时间,让我私下里多练贴墙蹲身功。

具体练法要求是:心静体松,面墙而立,立身中正站好。

鼻尖,脚尖与墙璧相距一指距离,顶劲虚领,两肩头和两胯骨头略含淡淡的抱墙之意,身躯徐徐下落(意想落座不要想屈膝下蹲),落到大腿与膝盖平行时,特别要注意尾闾前指与鼻尖对正,要溜臀不能撅臀。

待继续降落到极限,再保持立身中正贴着墙慢慢起身,起时勿忘顶劲虚领,松解溪,脚底板向四面松开,涌泉落地。

整个人的起落,犹如一盏折叠的灯笼(熟练后,也可背墙而立练习。

身背后好似有个量天尺)。

师爷要求:“每次连续100下,中间只要有一次练得不到位,被墙橦出来,都不算数,必须从头来”。

有专家认为,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蹲墙功主要是松腰秘法。

我的体会是:师爷教我的这种贴墙蹲身的功法,不仅可以帮助松腰,而且在太极拳要求的诸多身法中,如顶头悬,松胯提膝,涵胸,抜背,松肩,溜臀……等等,大都涉及到了,特别是顶头悬,师爷生前曾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更是身法中的重中之重。

” 此功法练到相当程度,有助于打通后三关(玉枕、夹脊、尾闾)开启前三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使任、督二脉行气滚滚。

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2009 年9月3日,是王师爷逝世五周年纪念日,仅以此短文,献上心香一炷,以慰老人家在天之灵!如何远离“太极操”?作者:陈惠良编者:此文为作者2009年7月2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军休干活动中心太极拳辅导站举办的“太极拳知识讲座”上的讲演稿,刊出时有所压缩。

社会公德的认识

社会公德的认识

社会公德的认识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诚实守信等。

这些规范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社会公德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至关重要。

当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时,社会将变得更加有序、和谐。

人们之间的互信和互助将增强,公共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相反,如果社会公德被忽视或违反,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公共利益的受损。

遵守社会公德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

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的人往往具备自律、责任感和同情心。

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也考虑到他人的需要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种品德修养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总之,社会公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公德,从自身做起,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共十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共十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高层次),二是(无私奉献),三是()。

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4、我国的《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二是(),三是()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和()。

6、民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实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

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实效期间为()年;短期诉讼时效为()年。

7、我国国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8、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

二是()。

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二、名词解释(12分)1、社会公德2、行政复议3、民事主体4、故意犯罪形态三、简答题(每小体6分,共30分)1、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处理人事争议的途径有哪些?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四、论述题(22分)试论大学生怎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五、案例分析(16分)“道德”银行人们印象中,“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银行”则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

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

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

”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

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遵守社会公德就要( B )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D )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3、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由此可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就要( B )A.一心只做大事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C.忽略生活中的微小行为细节D.有损别人利益的小事无须在意4、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

它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A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5、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这体现了《集会游行示威法》的( B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C.和平进行原则D.合法进行原则6、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王同学有关下列游行示威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游行示威要依法进行B.游行示威要经过主管机关许可C.公民可以在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参加当地的游行示威活动D.进行游行示威不得携带武器7、某地公安机关为创收,对凡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不管行为性质及后果如何一律只罚款。

该公安机关的行为违反了治安处罚法的( D )原则A.以事实为依据B.公开公正C.尊重和保障人权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我国公民不适用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是( D )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驱逐出境9、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是( A )A.曝光违法者照片B.罚款C.行政拘留D.驱逐出境10、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是( C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环境影响评价D.谁污染谁治理11、李同学下列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慢行B.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C.行人在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上可以随意行走D.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12、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 A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13、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举止端庄文雅。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基本特点有:
1.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3.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4.继承性。

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完整)社会公德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社会公德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珍惜爱护公物、物用所值是人对物的态度,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 改进社 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的概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 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 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德”是指在公共场所遵守的道德。
公德心:是指恪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道德 的行为规范或心理。
公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民族素质 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 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入手,建立科学文明的 生活方式,公民道德素质也才能不断得到提 高。只有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和谐社会建 设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公民的义务是和权利相对应的。
基本的公德教育。只是课堂上的教育永远强 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和蔼谦虚、彬彬有礼、热情谦让、尊老爱幼的事情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你怎样去做就会表现出你
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体现你的内涵,天壤之别的公德行为就会呈现出来。
社会公德的内涵:
1.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举止文明、谦 虚热情、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2.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爱护公物、 勤俭节约、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
3.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校园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 课桌椅墙壁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
一个大学生悲惨的卡 奴生活
出口伤人
暖风吹得游人醉
视而不见
都看见了,都没看见
▪ 商业头脑
▪ 上述行为虽然不是社会 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入手,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公民道德素质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

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

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

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

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

2022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判断题1、著作权又称版权,是出版社享有的权利()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3、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4、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核心()5、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是自首()6、在大学阶段,学习时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7、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8、道德对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动的()9、竞争与合作市对立的()10、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各种能力()1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2、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时根本冲突的()1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14、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思想是基础,情感是灵魂,行为时体现()15、网络的健康发展仅仅取决于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指令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A.道德B.理想C.行动D.实践17、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人类发展B.社会发展C.社会进步D.人类进步18、大学阶段是()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A.读书交友B.就业创业C.人生发展D.道德修养19、下列不属子新的国家安全观的有()A.公民的人身安全B.国防安全与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D.生态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20、下列各项不属于执法公正原则的是()A.坚持合法合理原则B.坚持及时高效原则C.坚持程序公正原则D.坚持立法公正原则21、人生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22、以下那种爱情观是错误的()。

2022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判断题1、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基本理论概论是人性自私论()2、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指的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5、价值是主体的属性和功能对客体需要的满足和效用()6、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核心()7、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体现了社会对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8、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动力源泉()9、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10、在大学阶段,学习时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12、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必须达到22 岁,女必须达到 20 岁()1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俗易懂,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14、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15、网络的健康发展仅仅取决于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6、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A.总观点和总认识B.总观点和总目标C.总目标和总认识D.总观点和总看法17、大学阶段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

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

A.个人与家庭B.个人与集体C.个人与同学D.个人与社会18、身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

A.艺术B.文化C.科技D.经济19、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回答()A.人为什么活着B.人应当如何活着C.人活着为了什么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20、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称为()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适用D.法律执行21、下列属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的是()A.政治安全B.经济安全C.科技安全D.文化安全2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
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60%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4%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6%的人选择“不参加”。

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来源:文秘114 )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

在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

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5%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

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2%,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

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

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

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7%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78%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的人干脆不理它。

分析其原因: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

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

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

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

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63%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