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3.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1. 酸碱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3. 实验方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酸碱指示剂等;2. 实验物质: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等;3. 酸碱性测试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酸碱概念:请学生回顾一下日常生活中酸碱的例子,如柠檬汁、洗衣粉等。
2. 提问:你们对酸碱有什么了解?酸和碱有什么特征?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酸碱的定义和特征: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
2. 介绍酸碱的常见特征:酸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和转红蓝色的酸碱性测试纸;碱有苦味、能够腐蚀皮肤和转红蓝色的酸碱性测试纸。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实验一:酸碱性测试纸的使用a. 准备一些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b. 用滴管分别滴在酸碱性测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c. 让学生总结酸碱性测试纸的颜色变化规律。
2. 实验二:物质的酸碱性质a. 准备一些常见物质,如柠檬汁、洗衣粉、饮用水等。
b. 用滴管将这些物质滴在酸碱性测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c. 让学生总结这些物质的酸碱性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柠檬汁呈酸性?洗衣粉呈碱性?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提供一些未知物质,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法判断其酸碱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2. 提醒学生复习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能够通过实验方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识别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3. 常见酸和碱的用途4. 生活中的酸和碱实例分析5. 实验:鉴别常见酸和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和用途。
2. 难点:酸和碱的鉴别方法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验演示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介绍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3. 进行实验:鉴别常见酸和碱,让学生亲身体验酸和碱的特性。
5. 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讨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酸和碱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反馈,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2.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趣味实验,增强学生对酸碱知识的兴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酸碱知识手抄报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2.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指示剂等。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
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
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相关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课前准备工作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四、教学设计的方案1、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初中化学物质酸碱性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酸碱性教案
主题:物质的酸碱性
目标:
1. 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辨别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 掌握常见物质的测试方法。
教学重点:
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测试。
教学难点:
1. 区分酸和碱的特征;
2. 能够正确进行物质的酸碱性测试。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具有酸碱性;
2. 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出本课内容。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酸碱的性质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三、实验探究(15分钟)
1. 指导学生进行酸碱性测试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四、活动拓展(10分钟)
1. 设计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物质;
2. 引导学生探究酸碱性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酸碱性对生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发现更多有关酸碱性的现象。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性;
2. 设计实验报告或调查问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设计一、教学/学习目标: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pH与溶液的酸碱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4、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5、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对物质的酸碱性有初步认识。
﹙2﹚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有根据猜想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和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醋是什么味道?在你的生活中,除了醋还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了酸的印象?(学生举例子:水果、醋、饮料、有些食物放久了也会发酸等)师总结:像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
继续问:洗衣服用肥皂、洗衣粉,谁在家洗过衣服啊,那谁来说说你洗衣服时的感觉啊?或用洗手液洗手的感觉?(可让多个学生起来说:滑腻感)师总结:像这些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碱。
酸和碱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若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就会黯淡无光,食而无味啦。
2、讲授新课:如何来识别酸和碱呢?你有什么办法呢?(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猜测的方法:学生会说可以用尝、触摸等方法)接着问:但是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的酸碱性,他们怎样来识别呢?(小组讨论: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到底是一种什么特殊的物质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好,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波义耳。
(打出:波义耳的画像)这位伟大的人物跟花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想知道那就赶紧看课本4页多识一点“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看完后找学生回答,通过看书,他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精神。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酸碱的常见特征和判定方法;3.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4.能够应用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1.1 酸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味酸;•能够腐蚀金属;•能够与碱中和;•能够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2 碱的定义和性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味苦;•有滑润感;•能够与酸中和;•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 酸碱的常见特征和判定方法2.1 酸碱的常见特征•酸和碱的味道不同;•酸和碱的颜色不同;•酸和碱的电导率不同。
2.2 酸碱的判定方法•使用酸碱指示剂;•使用电导仪测量电导率;•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
3.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3.1 酸碱反应的定义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
3.2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酸和碱反应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产生盐。
4. 应用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1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酸雨的中和;•食品加工中的调味;•化妆品中的调节pH值。
4.2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水质检测中的指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1.1 酸的定义和性质•讲授:介绍酸的定义和性质;•实验演示:用盐酸腐蚀铁钉,用酚酞试纸检测酸的性质。
1.2 碱的定义和性质•讲授:介绍碱的定义和性质;•实验演示:用氢氧化钠溶液腐蚀铝箔,用酚酞试纸检测碱的性质。
2. 酸碱的常见特征和判定方法2.1 酸碱的常见特征•讲授:介绍酸碱的常见特征;•实验演示:用电导仪测量酸和碱的电导率。
2.2 酸碱的判定方法•讲授:介绍酸碱的判定方法;•实验演示:用酸碱指示剂检测酸碱性质。
3.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3.1 酸碱反应的定义•讲授:介绍酸碱反应的定义;•实验演示: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观察产生的盐和水。
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初步认识酸性、碱性,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②练习和掌握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学会用紫色石蕊试液等指示剂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活动中练习应用观察、实验等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②认识“物质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现象”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寻找生活中的指示剂的活动中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思想。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安全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酸性、碱性的概念,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物质酸碱性的本质是有物质微观构成决定的。
【教学设计】
酸使石蕊变红的微粒是氢离子。
同学们有不同方案或改进方案吗?(只选择食盐水和盐酸分别滴入石蕊试液。
食盐水不变色,可排除水分子、氯离子,从而证明是氢离子使石蕊试剂变色。
)学生进一步思
考寻找实验方
案的漏洞,改进
实验方案。
方案并改
进实验方
案的能
力。
课外延伸【设计实验】证明在氢氧化钠中使石蕊
试剂变成蓝色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
学生课后设计
实验方案填写
在学案上
巩固酸和
碱的概
念,强化
学生对物
质性质的
认识。
【板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
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教案【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教案】导语:酸碱性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一系列互动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碱性的概念和相关实验。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酸碱实验。
2. 分辨酸性和碱性物质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其应用。
3. 运用相关知识解释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预备知识1. 学生已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对于pH值的概念有所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初中阶段:a) 导入:引入酸碱的定义,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b) 实验:i) 通过红、蓝两种纸标识酸性和碱性物质,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ii) 利用红茶和牛奶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c) 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更多有关酸碱性的例子,并向同学们分享。
2. 高中阶段:a)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pH值的概念,并与酸碱性联系起来。
b) 实验:i) 利用溶液的导电性质进行酸碱区分,通过测试电导率让学生辨认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
ii) 通过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颜色变化,同时讨论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c)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反应的应用,例如化妆品中的酸碱平衡。
四、知识巩固与拓展1. 初中阶段:a)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其中涉及的酸碱性质。
b) 学生报告:要求每个小组汇报其研究结果,彼此交流并提出问题以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2. 高中阶段:a) 探究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系列酸碱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b)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围绕酸碱性对工业和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辩论。
c) 拓展学习:提供相关科学文献给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研究酸碱性相关的前沿领域。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碱的基本概念、常见实验以及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质的酸碱性》优秀教案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酸碱性【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2、了解改变溶液PH的方法3、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学习重点: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自学导航】:阅读课本5--6页,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什么有关?2、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PH的范围是。
PH 7,溶液显酸性,PH 越小,酸性越。
,溶液显碱性,,碱性越强。
,溶液显中性。
如纯水是一种中性物质。
常见的还有食盐水、蔗糖水等。
3、怎样测溶液的PH【交流探究】:1、想一想: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酸溶液的PH,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小?)若来测碱溶液的PH呢,结果怎样?2、讨论一下:(1)分别向酸或碱的溶液中加水,酸的PH会,(增大还是减小?)碱的PH会。
他们的PH会等于7吗?酸碱性会变吗?(2)、向酸或碱中加入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会不会)发生变化,混合后溶液的PH3、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由于两溶液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使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发生相反的变化。
【成果展示】:谈谈你的收获【当堂检测】1、新鲜牛奶的PH约为7,接近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牛奶63---66 鸡蛋清76---80 柠檬22—24 番茄40—44其中碱性最强的是3、下列溶液PH最小的是()A、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C、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D、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4、PH=0的溶液是()A、不存在的B、酸性溶液C、碱性溶液D、中性5、某溶液的PH大于8,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A变蓝B变红C、变紫D、不变色6、某溶液的PH为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A、可加入适量的盐酸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加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7、某硫酸溶液的PH为3,加入下列一种液体混合后,会使PH小于3的是()A、蒸馏水B、PH=5的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PH=0的稀硫酸8、将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溶液按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顺序是9、山茶花、杜鹃花、栀子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仙人球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现测的某土壤的PH为7—8,该土地是一种植的花卉是10、下表是五种酸或碱的水溶液的PH,,取其中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可能为7的是A、甲乙丙B、甲丙C、乙丙D、丙戊【教学后记】。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一) 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物质的酸碱性>>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及一些特征和作用。
2 地位与作用: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它是学生对物质酸碱性建立初步认识的开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酸碱性物质对人们的重要性,无论从知识还是认知角度来讲,这节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认识相当一部分酸性,碱性物质并能说出酸碱性物质的一部分作用,但在实验上的一些规范动作和操作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三)媒体环境相关实验器材与器具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有酸性与碱性物质(2)知道典型的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二)能力目标:(1)会判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2)学会应付实验危险时一些措施(三)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采用实验归纳、实验探讨、观察、分析概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使教学中教具、媒体,不是为“教”服务,而是为学生“学”服务,从而避开单调与枯燥。
(二)教学方法:探究式(四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三)活动安排:以四人为一组探究小组进行分组,每组桌上放置好所需的物品。
(四)学法指导:主要以发现、操作、模仿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情景创设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找到新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五)实验要求:让学生检验实验物品,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是否规范和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实验完毕要清理实验物品。
实验准备:实验器材①教师演示实验:食醋、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烧杯、试管。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性的检测。
3.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酚酞溶液、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等)、试管、试管架、滴管、酸碱溶液样品(如醋、柠檬汁、洗洁精、苏打粉等)。
2. 教学媒体:投影仪、幻灯片或白板、标记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他们对酸和碱的了解程度,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列举一些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并解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 介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颜色变化规律,如酚酞由无色变红、甲基橙由红色变黄等。
Step 3:实验探究(25分钟)1. 将酸碱指示剂溶液倒入不同试管中。
2. 学生自行选择一种酸性溶液和一种碱性溶液,将其加入不同试管中。
3. 学生使用滴管将酸碱溶液滴入含有酸碱指示剂的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并进行讨论。
Step 4: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讨论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对应的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酸性物质的清洁能力、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等。
3.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通过实际生活例子进一步理解酸碱性的应用。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一个酸碱性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说明其中的化学原理。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2.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酸碱性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的积极性,评估其对酸碱性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51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2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授课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2、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想方式。
过程与方法: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品德。
[教材分析]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
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又是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所以兴趣高,这是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 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教学难点] 从微观(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和碱溶液的性质。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实验要探究的物质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不必拘泥与教材中给定的几种)等。
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水果、醋、一些饮料等;使用肥皂和洗衣粉都会感到滑腻感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引出课题并板书:生活中的酸和碱听讲、思考直接导入课题,可以使学生思维集中。
问题探究(一):怎样识别酸和碱?讨论、交流、猜测识别的方法;品尝、触摸、其他方法。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猜测的结果可能是一种让学生明白要用化学方法研究物质,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联系旧知识引出石蕊试液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一)思考、讨论、设计方案,并利用桌上的药品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信息。
初中化学了解生活中的酸碱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了解生活中的酸碱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及其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柠檬汁、肥皂水、苏打水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并且能够简单地解释其原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生活中酸碱性物质及其常见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难点:学生对酸碱现象的原理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柠檬汁、红、蓝两种紫外光指示剂、肥皂水、苏打水、纸巾、试管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存在的酸碱物质及其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苹果上的果酸使其味酸,柠檬汁和葡萄汁的酸味,洗衣粉和肥皂的碱性等。
2. 实验演示(约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酸碱现象。
例如,将柠檬汁滴在纸巾上,观察纸巾的颜色变化;将红、蓝两种紫外光指示剂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加入柠檬汁和苏打水,观察颜色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学生共同解释实验结果。
3. 知识讲解(约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酸碱性物质的定义和常见表现形式,并解释其原理。
通过有趣而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酸碱性物质的特点。
4. 小组合作(约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并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其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最后向全班汇报。
5. 拓展练习(约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文字描述,让学生判断其中的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酸碱性的理解,并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拓展知识(约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酸碱现象,如当柠檬汁滴在切开的苹果上时,可以防止苹果褐变;红酒中的酸性物质会与酒杯上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导致酒渍变蓝等等。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教案:生活中的酸碱性探索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教案:生活中的酸碱性探索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教案:生活中的酸碱性探索1.引言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对科学的初步认识,鼓励他们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份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教案:生活中的酸碱性探索,帮助幼儿园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们感知身边的酸碱性现象,培养他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
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幼儿将了解酸碱性的概念,了解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3.材料准备- 红蓝色的酒红薯汁- 买过的酸奶盒(剪成小碎片)- 小勺- 便携式PH试纸- 水杯- 小碟- 小海绵4.实验步骤(1)将酒红薯汁倒入水杯中。
(2)将红色的酒红薯汁滴在小碟中。
(3)用小勺挑一些酸奶碎片放入小碟中的酒红薯汁中。
(4)让幼儿用小海绵沾水后滴在红色的酒红薯汁上,并观察颜色变化。
(5)用PH试纸分别测试红色的酒红薯汁和原酸奶的PH值。
5.实验原理酒红薯汁呈酸性,当加入碱性的酸奶后,酒红薯汁的PH值将上升,颜色也将发生变化。
6.实验总结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到了酸碱性的差异,了解了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7.个人观点和理解酸碱性是科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结语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教案:生活中的酸碱性探索,不仅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习中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幼儿园教师们能根据本文提供的教案,启发幼儿在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未来对科学的热爱。
(字数:约770)8. 实验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生活中其他具有酸碱性的物质,例如柠檬汁、肥皂水等,通过对这些物质的了解和实验操作,让幼儿们进一步感知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初一《物质的酸碱性》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有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拥有腐化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有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拥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亲密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课要点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三、教课难点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四、教拥有关实验器械及用具,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六教课方法研究式五人研究学习小组、议论、实验等。
七、教课过程、酸性物质1、前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常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
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可以有效地消化各种食品;若胃酸含量过多,又简单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 1 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 2 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以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说对相当一部分鼓舞之。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而后请每一研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
回答有酸味。
4、解说 1 用手轻轻扇动瓶口负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可以用鼻子直接闻,更不可以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
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拥有酸性。
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有的强酸。
5、发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一样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一学生闻闻有没有酸味,回答没有。
但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物质下边的实验考证,所以指出并不是全部含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双城周家二中吴华荣
一、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
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
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⑵.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⑶.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
认识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
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准备
1.资源的收集
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⑵.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⑶.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10%和2%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10%和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2.课前准备工作
⑴.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
⑵.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10%和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10%和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⑶.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六.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
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
【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现在盖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碱。
可以尝味道吗?(不可以)有什么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生:用石蕊和酚酞。
)石蕊遇酸变红,有的有酸味的物质很酸,有的微酸,通过石蕊可以区分吗?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出酸或碱的强弱程度呢?(pH)
【投影】学习目标。
我们先认识pH。
【阅读】学生阅读p65页,讲出所了解的有关内容。
教师板书。
【板书】(或投影)
一、pH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
1、pH的范围是0~14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3、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越大酸性越弱。
【投影】认识pH
【设问】如何测定溶液的pH?什么是比色卡?(教师简要解答)
【演示】两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一】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并记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测得的pH与浓度的关系。
【投影】投影学生实验结果并讨论。
强调:①酸溶液越浓,pH越小;碱溶液越浓,pH 越大。
②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浓度差别很大,但pH差别很小。
【学生活动二】分组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并记录。
【投影】汇总学生实验结果并投影。
【讨论】
①将可食用与非食用物质的pH比较,有何结论?(酸性或碱性太强的物质即pH太大或太小的均不可食用,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
②将酸性物质按pH大小进行排列,有何结论?(酸味越浓的物质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的物质pH越大。
)
③你调查到生活中哪些与pH有关的知识?
【板书】师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讲述教师板书:
二、pH与生活
1.pH与人体健康
【投影】教材P67“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
【总结】人体体液的pH是7.35~7.45时正常;人体体液的pH<7.35时,处于亚健康状况;人体体液的pH=6.9时,变成植物人;人体体液的pH是6.85~6.45时死亡。
【讨论】如何测定自身体液的pH是否正常?如何调整体液的pH?常吃的食物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总结】酸性食物(20%):肉、蛋、……;碱性食物(80%):蔬菜、水果……
2.身边一些物质的pH
【投影】教材P66图11-17
【总结】①酸性物质有:厕所清洁剂、柠檬、醋、苹果、橘子、酱油、西瓜、牛奶……
②中性:水、糖水、食盐水……
③碱性:鸡蛋清、牙膏、肥皂、草木灰水、厨房清洁剂……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小结】以上讨论涉及了工业、农业、环境、人体健康等各个方面,(请学生翻开课本67页)说明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投影】汇总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并投影(内容见P67的内容)
【练习】
1、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该同学最好选用( )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
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牙膏和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
【学生自我小结】投影要点,发随堂小测。
【随堂检测】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表示.
2、pH的范围是。
3、pH<7时,溶液显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
4、pH=7时,溶液显性。
5、pH>7时,溶液显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6、同学测定了一些食物的pH如下。
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病人适宜多吃橘子
B、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C、蕃茄的酸性比橘子强
D、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作业】教师提供必要的药品,由学生课后完成P67的“活动与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之一是学生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的pH,从数据上直观地了
解到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为以后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二是充分发掘生活中物质的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下课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向老师要pH试纸带回家;有的女同学对洗发水、洗面奶等的酸碱性特别感兴趣,教师这时趁机启发其对下一课时酸碱性与头发的关系进行研究。
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有别,所以教学时间紧迫,当堂检测不能在课堂上完成。
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所以有关pH与生活的资料准备主要是教师完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尽管学生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