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2.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3.理解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宏观经济学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2)通货膨胀与失业(3)总需求与总供给(4)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4.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流派(1)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2)凯恩斯主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3)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4)供给学派: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等(5)新凯恩斯主义:乔治·阿克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5.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2)经济预测与预警: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3)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法:开展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如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等。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计4学时。
2.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连续两周完成。
五、作业与考核1.课后作业:每周布置一次,共计2次。
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1.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范围1.2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与方法1.3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1.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5 宏观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变量与测量2.1 国内生产总值(GDP)2.2 通货膨胀与失业2.3 利率与汇率2.4 财政与货币政策2.5 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第三章:需求-供给分析3.1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3.2 市场均衡与失衡3.3 价格弹性3.4 需求-供给模型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3.5 需求-供给分析的局限性第四章:宏观经济学中的政策分析4.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2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5 政策协调与宏观经济稳定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5.1 失业的类型与测量5.2 失业的原因与解决办法5.3 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测量5.4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5.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对策第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衡量6.2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6.3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6.4 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6.5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7.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7.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7.3 汇率决定理论7.4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5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实践第八章:宏观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8.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8.2 经济波动的原因与机制8.3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8.4 经济预测与景气指数8.5 应对经济波动的政策措施第九章:财政与金融市场9.1 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9.2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9.3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9.4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9.5 财政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宏观经济学与现代经济问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问题10.2 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10.3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社会福利10.4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10.5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目标、方法及其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导语】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涉及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广泛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宏观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等;3.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4. 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规律和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内容。
与之相对的是微观经济学,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
2.2 总需求总需求是指商品和服务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总购买力,它的构成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2.3 总供给总供给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全部经济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3.1 政府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实现稳定增长、低通胀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3.2 企业经营决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企业理解经济环境并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调整生产规模、价格策略等,以适应市场需求。
3.3 个人理财规划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对于个人理财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宏观经济的状况能够帮助个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储蓄决策,降低经济风险,实现自身财务目标。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 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恩斯主义学派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实现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有效性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 果,加大政策调控难度。
企业融资环境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环境,进而影响企业投资和生产。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劳动力供给减少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劳动 力供给减少。
劳动力成本上升
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增 加,推高劳动力成本。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 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 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收入、国 民就业量、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总 量的决定和变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 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 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消费增长
0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02
促进就业与收入增长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 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 它是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 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 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 价格、汇率等等。
12
本课框架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国民收入的 决定与均衡。 第三篇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四篇 研究和探讨诸如通货膨胀和紧缩、 就业和失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宏观 经济问题。 。 第五篇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 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种历史背景 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 本课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 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 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 Akerlof 和 Janet Yeellen、 Oliver Blanchard、Greg Mankiw 和Larry Summers,Ben Bernanke , 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是用来分析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是一
个较为复杂的“质量”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程
度及结果,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总体进步和居民生活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产总值、国内⽣产净值和国民收⼊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不是聚集单位。
它企求解释个⼈、家庭、企业和⼯业的经济⾏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
消费者和家庭的开⽀⽔平、具体企业和⼯业的价格、产出决策、⼯资、竞争机制和作⽤,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以⾄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最⼤化。
c中⼼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第⼆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试述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国民⽣产净值、国民收⼊、个⼈收⼊和个⼈可⽀配收⼊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产总值(GDP)是指⼀国范围内在某⼀给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产总值(GNP)是指⼀国所拥有的⽣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和GDP 的关系:⼆者统计⼝径不⼀样。
GNP是⼀个国民概念,GDP是⼀个地域概念。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产净值(NDP)即⼀个国家⼀年中的国内⽣产总值(GDP)减去⽣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
(4)国民收⼊( NI)即⼀个国家在⼀年内各种⽣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资、利息、租⾦和利润的总和。
从国内⽣产净值中(5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付(6)个⼈可⽀配收⼊(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所⽀配的收⼊。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 (Inflation) 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 •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 通货膨胀的成本; • 政府政策(如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 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2. 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中国人民银行
(1+2%)40 =2.2 (1+3%)40 =3.6 (1+4%)20 =2.19
•● 经济增长的源泉
•● 宏观经济政策与增长之间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4.国际经济: 国际收支状况与汇率水平
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决定因素;
国际收支和汇率如何影响一国总产出水平、 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
的经济前景“令人沮丧”。
• 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的拉美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
3%。今年的失业率将超过9%,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8%,
“从80年代以来还没出现过这样的逆境。”
•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今年的出口将下降1.5%。外来
资本流入量依然很少,今年是连续第4年出现资本流出超过资
本流入…..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财政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繁荣:通货膨胀
•削减支出 •财政政策
•经 •济
•提高利率
•(税收等) •经 •济
•波
•政
•动
•增发国债
•货币政策 •策
•(利率等)
•降低利率
PPT文档演模板
•衰退:失业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 3. 长期经济增长 • (Economic Growth)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之三:新凯恩斯主义
● 费雪(Fischer) ● 泰勒(Taylor) ● 曼昆(Mankiw)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4节 宏观经济学的方法与模型
当出现新的问题和现象时,进行宏观经济研 究,得到的宏观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称为宏观 经济模型,相当多的宏观经济模型是用数学语 言表达的。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1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和计量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 第1节 宏观经济现象
• [小资料]:
2002年拉美经济乌云密布
• 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拉美经济今年
将出现0.8% 的负增长,人均产值负增长2.4%。报告称拉美地区
•
如何影响这些经济总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 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 运行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 家整体经济的运行。
•具体地说,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 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国际经济。
PPT文档演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之一: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 里德曼 。他认为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 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为定的罪魁祸首。
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 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定义: 现代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
•
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的
•
总体趋势。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
•
因及其内在关系。如 总产出、总就业水平和一般
•
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或汇率的变化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3节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1.古典经济学阶段
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力量如 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最有状态。
2020/11/21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PPT文档演模板
城镇登记失业率(%)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之三: •国际经济
•单位:亿美元
Year Import Export 1980 200.17 181.9 2001 2436.1 2661.5
FDI 18.02/4
468.8
•
•结论:一般用总产出,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及国际
•
收支等指标描述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之一: • 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增长率(%)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之二: •失业和通货膨胀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隐性的 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货膨胀成为中国宏观经济
翻开高级宏观经学的课本都是数学模型。因 此,要想在经济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必须有 坚实的数学基础。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模型化思维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定义
•假设
•假说 •检验
•修正
PPT文档演模板
•解释
•预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例]:均衡价格模型(以某正常商品市场为例)
•P •S
经济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的极速 下落是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史上最出 人意料、影响最深远的经济事件。 这促成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同时, 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身经济学研 究正是因为曾经经历了这个可怕的 年代。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凯 恩 斯 ( John Maynard Keynes ) 于
PPT文档演模板
•Q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经济模型中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内生变量在模型之
•
内决定。
•外生变量:模型给出的作为既定的变量,不能由
•
模型本身决定。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政策含义:政府在自由经济体系中作用十分有 限,政府不能通过经济政策影响宏观经济。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古典经济学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 争论
•萨伊:供给创造对自己的需求,因此,不 • 存在普遍的经济危机(经济波动), • 不需要建立专门研究宏观问题的 • 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波动是 •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
PPT文档演模板 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大滞胀 (Great Stagflation)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停 滞的产出水平和不断上升的失业水平并 存的局面,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的反凯 恩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正如30年代大萧条为凯恩斯革命提供 了有利的环境,70年代的大滞胀引导经 济学家和公众迎接反凯恩斯革命的到 来。”(托宾)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工业产值下降
物价下跌
平均失业率
(1929-1932) (1929-1932) (1930-1938)
50% 30% 18%
10% 25% 15%
40% 30% 20%
30% 40% 10%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标志着
凯恩斯经济体系的确立。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是有效需 求不足。
政策含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有 效需求,减轻经济波动。
凯恩斯理论行之有效,因此取代了古典主
之二: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方面 缺少微观经济学基础。70年代以来,宏观 经济学研究上出现了一种试图把宏观经济 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探索力量即理性 预期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 卢卡斯(Robert Lucas), 理性预期学派 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 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1. 短期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Business Cycle)
•●商业周期的形成原因
●短期总产量水平的决定。 衡量经济总量的最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水平的决定有素; 总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