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实战录推荐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治疗实战录》中文推荐序

《心理治疗实战录》,我坚定的认为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过的当代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临床教学方面最好的一部作品。在精神分析学会在《心理治疗实战录》作者巴史克逝世的讣告上,也突出赞扬他在临床教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理论条理的清晰性和临床经验的杰出成就。

在2003年,我在香港阅读到巴史克的诸多作品——包括《心理治疗实战录》时,我很意外临床案例过程居然可以这样进行的,那么朴实、简单、生动,但绝对不缺乏深度和广度,对来访者的实际状态充满着共情性的深入。后来在自己的临床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巴史克在作品中所展示反应、技术、理解的确切性和逼真性,由此我对巴史克产生了很大兴趣。我了解到他是美国Rush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芝加哥精神分析中心精神分析家和精神分析督导。然后,更加意外的是,我突然发现巴史克和我所喜欢的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是一组的,科胡特其实就是巴史科的精神分析督导师,在科胡特等人一起创立的精神分析新进展的自体心理学的过程中,他是参与自体心理学团体早期发展的核心成员之一。

同时,巴史克的精神分析观点有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他在传统精神分析以及新发展的自体心理学界中,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也并不将自己局限在自体心理学的圈子中,他是曾经尝试将精神分析与认知心理学等当代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几位重要作者之一。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你不但可以看到他传统精神分析的临床观点,也可以看到自体心理学临床观点,甚至可以看出一些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科胡特和巴史克之间有一个公案,在此我提供给大家,读者或许可以因此更多了解巴史克是怎么的人和如何成长为一个后来那么成熟和老到的精神分析家的。在某一段时间,巴史克创作了一篇精神分析研讨自恋的论文,其中有一些对科胡特自恋观点的批评,这篇论文被呈送给科胡特。但由于科胡特是巴史克的老师,所以巴史克内心喘喘不安担心这是否可能会冒犯到老师,让科胡特生气。所以在和科胡特见面时,巴史克一上来有点尴尬和拘谨,科胡特对巴史克说,“我理解你的担忧,同时理解你保持独立思考的动力。我知道你这些批评的背后,真正的是保护之心。”巴史克对科胡特的表达觉得松了一口气,回应道,“我感到松了一口气,你理解了我的初衷,我知道你可以理解我,并且一直如此”。之后科胡特和巴史克就其中的观点进行了开放的充分讨论。这些过程对巴史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塑造无疑是有很大影响的。其实,作为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家、心理学家的身份,能发展出自己人格的独立性,对临床工作以及学术研究思考都是十分重要的事。

《心理治疗实战录》,围绕案例的发展阶段进行阐述,也包含了对解释等精神分析高级技术运用的指导,结合实际案例,十分具有可读性和学习性。其中一些观点更是完全建立在临床实战性上的,如非结构式的诊断方式,许多初接触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师总希望有个什么标准化结构诊断,可以帮助他们一目了然所有来访者,其实这种方式对精神科收治住院病患的评估或许是有意义的,但对于临床的面对咨询和治疗其实是蛮荒诞的。我的督导Dr.

Friedrich Markert,一位德国有三十多年精神分析经验的训练分析家,曾经在教学时对我说,“你们真的相信通过三到六次的标准评估,就可以全面的判断一个人的全部人格面向?我不是这么看的。”而巴史克也在书中指出如果进行真正的诊断,是通过移情与反移情的体验过程,以及跟踪其移情的发展过程,才能真正逐步的给予来访者以真正的理解和诊断,同时在诊断的时候,治疗也同步发生了。还有巴史克所提到的,诸如心理咨询师需要如流水一样不带太多预设的倾听等等,都是十分宝贵的心理咨询经验。而这些多年积累才有临床经验性的例子在《心理治疗实战录》中比比皆是。所以,我十分认为《心理治疗实战录》是精神分析和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的必须学习的作品,推荐所有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对此书进行必读。

徐钧

南嘉心理咨询中心

2013年中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