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第一三版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案3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案3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0a14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0.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用质朴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儿童在稀疏的篱笆旁,开心地跑着,而金黄的菜花、美丽的蝴蝶和远处的新树把他们深深吸引,孩子们追逐着蝴蝶,蝴蝶翩翩起舞,在这幅动态的画面中,儿童、篱笆、菜花、蝴蝶都显得纯真可爱。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小黑析、挂图、录音机等。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
还记得杜甫眼中的草堂春景吗?(忆江南)还记得贺知章曾经走过的春天小路吗?(咏柳)今天,我们再去看看杨万里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看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徐公店是他写的一个景点的名字。
)对,那谁知道徐公店在哪里呢?这么远啊!我们还是到诗中去看看吧!闭上眼睛,随着老师一起乘上时空飞船,到宋朝的新市去寻找春天吧!记住,一定要睁大眼睛哟!看看那里的春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作者简介(出示小黑板)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
绍兴进士。
他以诗知名,为南宋四名诗人之一,他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他的词是以《南行别吴公子》为代表的边塞词。
他还是一位爱国诗人。
他坚决反对议和,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他只活了59岁,从他29岁考中状元算起,为官也不过30余年。
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到江边看花作诗,与陆游等结为诗友。
他的诗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为主要特色,多清新活泼之作。
有《诚斋集》。
真好,同学们看得很仔细。
那么,杨万里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三)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指名分小节读,想一想每小节写了什么?3. 齐读课文:想一想每小节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 释疑:篱落疏疏一径深村子前头开满了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望不到头——多么美好的田园风光!该怎样读呢?(要求:词语重音、停顿、感情基调)配乐朗读5. 指名评议。
六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六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173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c.png)
六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句理解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文本、注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宿新市徐公店》,提问学生对诗歌的期待和猜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教师讲解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心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宿新市徐公店》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杜甫自然景色美丽壮观热爱赞美情感真挚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将《宿新市徐公店》与杜甫的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其写作风格和主题的异同。
2.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加深对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六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c506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9.png)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3.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的学习和理解。
2.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生词的意思和用法,解释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朗读法和背诵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杨万里及其背景。
2. 学习生词,解释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
3. 讲解古诗的内容,解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朗读和背诵古诗,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否正确朗读和背诵。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复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练习朗读和背诵古诗,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写一篇关于《宿新市徐公店》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2a8d5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8.png)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语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图画。
2、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1、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
那么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
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
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
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①读诗的前两句②想想画面,理解诗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篱笆,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篱笆,那么杨万里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篱笆?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篱笆,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
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
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篱笆傍,有一条深远的小路。
接下来我们再读诗歌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6b45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c.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 帮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急走”“追”等词语在诗中的含义,感受乡村儿童的天真活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1. 展示春天乡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2. 引出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2 分钟)1. 简单介绍诗人杨万里。
2. 讲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0 分钟)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 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 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指导书写易错字。
(四)理解诗意(15 分钟)1.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感受诗中的画面。
(五)感悟诗情(10 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让学生体会乡村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天真可爱。
(六)朗读与背诵(5 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学生练习背诵,进行背诵展示。
(七)课堂小结(2 分钟)总结全诗,再次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八)布置作业(3 分钟)1. 默写古诗。
2.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描述的情景写下来。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感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宿新市徐公店_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6df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7.png)
宿新市徐公店_教案教案:宿新市徐公店一、基本信息1.教学目标:-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知识;-了解徐公店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徐公店的特色建筑和特产;-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2.主要内容:-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知识;-徐公店的历史和文化;-徐公店的特色建筑和特产;-本地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目标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地理课上学过的关于宿新市的知识,介绍宿新市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知识。
2.正文(20分钟)-介绍徐公店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徐公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徐公店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介绍徐公店的特色建筑,如古老的庙宇、古镇建筑等,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故事。
-介绍徐公店的特产,如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并与学生讨论这些特产背后的文化意义。
3.示范活动(15分钟)-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选取一个徐公店的特色建筑或特产,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
鼓励学生使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报告之后,进行互动问答环节,让其他学生提问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拓展活动(15分钟)-分发一份宿新市的本地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手册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本地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学生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遗产,并记录下来。
5.总结(5分钟)-进行教学总结,强调对宿新市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知识的重视,以及对徐公店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保护。
三、课堂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导入和正文环节的参与度和反应,并进行综合评价。
2.考察成果:-评价学生在示范活动中的报告内容和表现,并给予评价。
3.讨论质量:-考察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小组讨论质量和结果,并给予评价。
四、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知识-徐公店的历史和文化-徐公店的特色建筑和特产-本地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宿新市徐公店的作文,介绍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色建筑和特产,以及对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案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ad9a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e.png)
《宿新市徐公店》的教案设计《宿新市徐公店》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诗歌中词语的意思。
3、能够读诗歌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4、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儿童补蝶”的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题1、今天我们学一首新诗,指名2--3人读课题:《宿新市徐公店》2、课前都让同学们预习了,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宿:住宿新市:地名二、读准读通诗师:诗读得怎么样呢?能否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呢?再给你们读两遍的机会,待会请同学起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齐读一遍。
三、质疑师:课文都能够读通顺了,可是还没能够读出韵味,说明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不理解,同学们,你们有哪些不懂呢?提出你们的疑问。
学生质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四、解疑1、请同学们对照插图看一看,你能猜一猜篱落是什么意思吗?篱落就是图上的篱笆。
2、图上的篱笆是什么样的呢?很少,稀稀疏疏。
那疏疏就是稀疏的意思。
3、图上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就是一径深。
4、树头很明显就是树枝头;花落就是花落下了;未成阴就是树叶没有长成树荫。
5、明白了词语的意思,我们能不能连起来将这句诗的意思说一说呢?6、请同学起来说。
指名1--2名7、意思明白之后,老师要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这首诗是写得哪里的景色呢?是繁华的都市还是静谧的乡村?学生自然说出是静谧的乡村。
第二,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你找出诗句中的词语。
学生会说到春季或夏季。
教师相机指导是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快要到来的时节。
也就是暮春时节。
五、读诗句师:诗人多么巧妙啊,两句话十四个字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时间地点介绍的清清楚楚,你来读读;你再来读读;我们大家一起读读。
下面两句同学们没什么疑问,谁来说说。
六、练习写“儿童戏蝶”说的简单,如果用冰心的.眼睛去欣赏儿童戏蝶的活泼情景,那是一件既有趣的事。
孩子们会怎么说,怎么追,结果又怎么样呢?给学生时间写。
交流:请2--3个学生说。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520a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4.png)
宿新市徐公店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宿新市徐公店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徐公店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徐公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徐公店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徐公店历史沿革2.1 徐公店概述介绍徐公店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
2.2 徐公店历史发展从古至今,详细介绍徐公店的历史发展,包括重要事件、人物等。
2.3 徐公店历史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徐公店历史变迁的原因,探讨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徐公店地理环境3.1 自然地理介绍徐公店的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
3.2 人文地理介绍徐公店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
3.3 徐公店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分析徐公店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章:徐公店人文特色4.1 民俗文化介绍徐公店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2 传统手工艺介绍徐公店的传统手工艺,如织布、酿酒等。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徐公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故事、方言等。
第五章:徐公店的保护与发展5.1 徐公店保护现状分析徐公店目前的保护现状,包括古建筑、历史文化等。
5.2 徐公店发展思路探讨徐公店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3 学生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讨论徐公店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徐公店的历史文化魅力。
第六章:徐公店古建筑群6.1 古建筑概述介绍徐公店古建筑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风格、数量、分布等。
6.2 古建筑特点详细分析徐公店古建筑的特点,如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建筑材料等。
最新-《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
![最新-《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0694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e.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壶知道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默写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2月4日立春过后,春天来了,它是那么美丽,引起许多诗人的赞美。
你知道有哪些诗是赞美春天的吗?2、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宋代诗人杨万里一起走进新市徐公店,领略那儿暮春时节的美丽的风光。
3、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明题意1、读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换一种说法吗?小结: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说法,祖国的语言文字真丰富,让我们把诗题再读一遍。
2、学习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3、想知道诗中写了什么,那有什么办法?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其实呀,我们只要去多读、多思,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所有问题。
三、解字词,明诗意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发音、节奏。
2、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3、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好就给他打“☆”,读得不好就打“☆”。
4、请得“☆”的同学举手,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
你没有得“☆”,请站起来,老师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指读),打“☆”。
没有得到“☆”的同学都站起来,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齐读),打“☆”。
5、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了,愿意读的站起来,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大概写出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学习,以对这首诗了解得更清楚:☆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划出不懂的词或句。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同学们问得真好,这说明你们真正已做到边读边思考了,不懂的地方请别的同学帮帮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45c9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8.png)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篇1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
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领悟《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ppt等。
一、导入1、(播放ppt)你们听,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庞,带来了清新,掠过那枝头增添了新绿,她又把纤手一挥,装扮了五彩世界,渐渐地,她已来到了我们身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妩媚与生机。
2、“美丽”似乎成了春天的代名词,所以历代诗人都把对春天的喜爱化作了一首诗篇,你记得哪几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学生交流:《咏柳》《江南春》《游园不值》……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二、解题1、解题1)谁来读一下课题?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新市: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公”是对年长人的尊称。
3)读了题目,你觉得缺了什么?(作者)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
三、初读课文1、出示全文,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来到乡间感受春的气息。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指名读诗并正音。
篱落3、听听别人又是如何吟诵此诗的(听录音)4、让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朗读此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435e0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1.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情势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换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进程】一、以图引文1、出示幻灯图片,请大家仔细视察图片,把你看到的告知大家。
(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风景怎样?人呢?(美丽、可爱)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
(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3、让生齐读课题,知道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风景,他写了一首美丽的小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圈诞生字,小组交换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换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宿新市徐公店唐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知道的诗句。
4、班内交换学习情形。
(重点知道前两句古诗)四、指导朗诵1、师: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当怎样读?2、录音范读,学生仿照朗诵。
五、背诵古诗六、指导书写七、布置作业1、背会古诗。
2、积存古诗。
2.小学三年级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要请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溶入课堂,做到乐学、善学,增进学生素养全面、连续、和谐的发展。
为此,我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环绕这首诗的难点、重点问题,采取了“创设情形”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爱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ef865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7.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谁能背诵一下?(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自然美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杨万里向我们展示的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
2.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3)师指名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小池》)(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3.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
(“宿”读平舌音)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②生交流。
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③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
(一位姓徐的老人)④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⑤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指导读诗题。
(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
(2)师指名读。
(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
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616e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4.png)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及社会风土人情;2.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的内容和意义;2. 学习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古代文化和典故;2. 把握诗歌中的抒情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有关唐代文化和社会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第一步:整体感知,朗读诗歌1. 教师朗读整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整体意境;2. 学生自读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第二步:理解诗歌内容1. 学生口头描述诗歌中的情境和景物;2.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诗歌中的诗意和意象;3.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解读诗中的文化典故和隐喻。
第三步: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1. 学生观察诗歌的句式和结构,分析诗歌的整体布局;2. 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绘方法;3. 学生总结出诗歌的语言特点和特色。
第四步:感受诗歌的抒情意境1. 学生讨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2. 学生写下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联想;3. 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配乐,朗读诗歌或进行小型诗歌朗诵比赛。
第五步:诗歌创作1. 学生模仿诗歌结构和语言风格,创作一首类似的短诗;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选读更多唐代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2.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或古诗演绎活动;3. 学生进行唐诗的鉴赏和评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1426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a.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准确描述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
2.学会欣赏古诗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准确感知和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为何要选择这样的题材和创作方式。
教学准备:1.《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歌原文。
2.相关的图片素材,如当地的风景图片等。
3.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白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情境(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曾经去过的或听说过的古镇,了解古镇的特点和文化底蕴。
2.激发学生对于古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理解诗意(20分钟)1.展示《宿新市徐公店》的原文,鼓励学生朗读,并简单解释难点词语。
2.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选择宿在这个徐公店?他在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和人物形象?3.分组讨论,并请学生就诗中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进行描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第三步:欣赏音乐(15分钟)1.播放与《宿新市徐公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伴随音乐欣赏古诗。
2.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与他们之前的描述进行对比和联想。
第四步:绘画创作(25分钟)1.分发白纸和彩色笔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宿新市徐公店》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2.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古镇的想象和感悟,可以描绘景色、人物或者整个古镇的场景。
第五步:分享和展示(20分钟)1.邀请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意图。
2.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和评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触动。
第六步:课后延伸(10分钟)1.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根据自己对古镇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或者写一首诗歌。
2.鼓励学生外出实地探索古镇,或者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3f2b6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d.png)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学生字“篱、径”,理解“疏疏、一径深、急走”等词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诵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感,并有感情的诵读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古筝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介绍诗人1、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诗人,谁能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生自由背诵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
2、解题:自己读一读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帮助学生解题新市:湖南省攸县北。
宿:住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师指导读诗题:宿/新市/徐公店3、师:是谁住在了新市的徐公店里?(生:杨万里)师板书:[宋]杨万里(出示课件)介绍杨万里二、初读,感知古诗大意1、故事入诗: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诗句,注意把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要有停顿。
再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理解诗意1、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再自由读一读诗,说一说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知道的?生发言,师板书:篱落一径树头花落儿童黄蝶菜花“小径”一处,师引导学生联系“远上寒山石径斜”来理解。
2、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细读诗句,填空:(课件出示)()的篱落()的小径()的树头()的花()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1)出示前两句中的景物生汇报,(师:从哪知道的?)师相机完善板书:疏疏深未成阴师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子尚未成荫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暮春时节的乡村画卷。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db279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0.png)
画啊!想画下来吗?〕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教具预备:幻灯片
六、课外延长,引导练笔
教学过程: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留
一、稳固练习
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
1、指出背诵《绝句》
蝶》。
儿童黄蝶菜花〔动〕
〔2〕介绍。
意色:黄〔绿〕〔黄〕
2、学生自学古诗。
共 4 页: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1〕自由读。自学 6 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爽、
3、齐读一、二句:
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板书:宠爱
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假如我们把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4、理解三、四句:
板书:篱笆一径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这句诗是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_1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66faa85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e.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关怀到有需要的伴侣。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奇妙。
3、初步体会创作诗文的欢快。
【教学重难点】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语境导入: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伴侣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是奇妙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3、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精确。
4、指名读。
(读得怎样?)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情愿帮帮老师吗?(情愿)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四人小组争辩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起画,能做到吗?2、四人一小组争辩沟通,师巡察。
3、集体沟通: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⑵篱落稀稀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77c8d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6.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打算: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指出背诵《绝句》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接着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敬重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沟通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老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老师讲解并描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老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探讨: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探讨后,老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游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特别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诗的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重在诵读感悟。
但仅有感性的认识会使古诗感悟陷入臆想的泥沼。
古诗教学中,让感性悟与理性学相结合,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已学诗句,明析必要语言知识,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诗学习理趣并存,从而感受诗、画、话、语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意思表演诗并把它编成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释题。
1. 春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很多诗人作家都在这个季节留下了名诗名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手关于春天的诗。
2.板书课题。
《宿新市徐公店》。
3.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4. 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利于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理解难度。
5.简介诗人。
二、看图初读知大意。
1.故事入诗。
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
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读后交流,把生字“篱、疏、未”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
指名读,齐读。
)
2.了解景物。
自由读,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课件出示)交流。
(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儿童”、“蝴蝶”;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联系《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
3.再读诗句,读通顺。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表演诗、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造,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
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难点理解明诗意。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
2.读诗句,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说一说。
(交流: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在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也有
“无”指“没有”的意思?(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乡音无改鬓毛衰。
)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悟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摒弃教师的独白,让学生联系前几学期所学的诗句,并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四、读读演演入诗境。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幕剧,既然是剧,他就可以表演,我想请咱班的小演员表演一下这首诗。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表演”。
3.请学生上来表演。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抒诗情环环相扣的步骤。
五、图文对照编故事。
1.这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
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镜头。
你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交流)
2.课外作业:这首诗,就是一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
[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掌握一首诗,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同时,课内的指导使得课外作业难度降低,利于学生真正落实。
六、学习生字做诗卡。
1.指导书写“未、追、店、菜、宿”。
2.摘写“诗画卡”(诗一首,画一幅,制作成随身可携带的“诗画卡”)
[设计意图]制作“诗画卡”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
这一过程还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七、总结全诗
通过刚才的学习,如果你是诗人,你对眼前的景色喜欢吗?对这些孩子喜欢吗?(诗人和你一样喜欢)板书:赞美和喜爱。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对春天的赞美
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反思】
4月10日,我在城关二小讲了杨万里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这次是参加县“教学能手赛”,课前只有90分钟备课时间,课备的不是很详细。
虽然这是借班上课,又准备的仓促,但是孩子们课
上能够积极思考、大声发言。
并且当堂就可以把古诗背诵下来,这让我很欣慰。
回顾我的教学流程,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1、从导语上我注意了简洁,语句少而精才能让学生理解你提出的要求是什么,他该做什么。
而且课上的语速应适当放慢,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
2、解题时注意以生字着手,先解生字“宿”和“徐”,再记忆字形和组词。
扫平困难时再理解题意就容易多了。
3、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解诗句“儿童急走追黄碟”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看到了什么。
尤其是体会“急走”一词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展开想象孩子追黄碟时心情怎样。
学生说他很着急,想赶快追上蝴蝶。
这是老师适时指出“急走”在古文中就是跑的意思,学生纷纷点头,印象十分深刻。
4、学习古诗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古诗意思表演古诗和编一个小故事,学生一边表演,一边编故事,一边重温诗意,一举多得。
5、能注意形近字的对比练习。
如“离和篱”、“疏和蔬”,为以后的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遗憾之处也是有的,分别是:
1、解题时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不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担心学生不能顺畅解题。
现在想想,如果多给些时间,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他们应该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解题的。
2、根据古诗编故事的环节是想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但是因为开
篇时用时较多,此环节没能展开训练,要是时间可以多一点的话就联系得更充分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