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兴盛: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 (表现)
国
原因:致命弱点是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
昆
衰落
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
过程:花雅之争
曲 独特的文 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化价值 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拯救和 保护
人才匮乏
昆曲面临的 资金短缺
困难
剧场不足
改革的问题
抓住新机遇,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一、昆曲的兴衰 1、昆曲的兴起
比如扇子的使用: “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谋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 比如服饰、穿戴: 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子生,穿厚底靴子,穿长衫, 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二、守护昆曲——我们的责任
1、昆曲的现状
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 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说说昆曲现在的发展过 程中还有存在什么问题?
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2、从现实的角度看,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 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 之祖”。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 戏剧形态。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 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被 誉为“百戏之祖”。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③脸谱和戏装
脸谱是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艺术,如今成 为中国戏曲的象征。
(3)昆曲的舞台表演
①脚色制——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脚色为人物之分 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 、丑 ②严格的程式化
③脸谱和戏装 ④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
这跟角色制有很大关系,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 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 合体制,对其他各剧中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高二历史教案 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案教学目标
识记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了解昆曲面临的保护任务
重点
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任重道远[来源:高考资源网]
难点
认识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
教学设计
关于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来源:Ks5u]
一是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中国戏曲有三个来源,第一,原始宗教祭祀天地祖先和驱鬼逐疫的巫、傩歌舞;第二,古代宫廷贵族娱乐的俳优戏谑;第三,宋金民间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
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
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省一等奖)
《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学设计海盐高级中学姚凯丽【课题】《昆曲的拯救与保护》【课型】新授课【年级】高二【教材内容】昆曲的文化价值、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材分析】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讲授了中外古今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大自然造化和人类文明创造的精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中第六单元介绍了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从纵向来看,本专题是唯一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专题。
从横向来看,在本单元中本课侧重的是对昆曲文化价值的介绍和对昆曲现在生存环境的描述。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就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现如今虽然已经登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它的生存和发展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本课通过讲述昆曲的文化价值以及当今岌岌可危的现状,引导学生感受昆曲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并领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情分析】通过三本必修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戏剧这种艺术,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但学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在技能态度上缺少欣赏古代戏剧的方法,对于史料解读的能力也尚显不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难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目标】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讨论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感受昆曲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领会拯救和保护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学设计】1、文史对应明线索:以《牡丹亭》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对应昆曲“前生”、“未生”、“重生”的三生路为线索。
2、学生参与懂昆曲:通过“欣赏”、“读”、“唱”、“演”四个环节理解昆曲的艺术价值,掌握重点。
3、合作探究找方法:以材料分析和探究为手段理解昆曲的现状并寻找拯救方法,突破难点。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案
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
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中国“近代百戏之祖”,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影响
(1)脚色制。
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一般男子称“生”,称女子为“旦”,称制造事端、离乱人物的为“净”,称助人为事的为“末”,称打岔、科诨的人物为“丑”.
(2)词曲与戏文为基础的戏曲相结合,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的结合。
(3)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即主角和配角组合体制。
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
建国后的措施: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
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
保护:古老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进步,才能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抓住新机遇,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在许多地方都演出。
昆曲的剧本常在二十四出以上,带有美妙的咏叹调,一个主情节,及很多支线。
由人类的角色和超自然的角色来演出。
通常有十二个主要演员,充满了动作、默剧和虚拟的武打、身段特技,还有风格化的舞蹈和唱歌,有一个由弦乐、笛管、简单的敲击乐器组合的小型乐团,从头到尾的伴唱,并点染舞台上的动作”。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课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近代百戏之祖”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明代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①、北昆②、湘昆③、永昆④、滇昆⑤、川昆⑥、晋昆⑦和京昆⑧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剧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解读】吴新雷,当代戏曲理论家。
此文原载2003年6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
上面摘录的这段文字高度总结、概括了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的独特文化价值。
【注释】①南昆,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昆曲。
②北昆,清代中叶,昆曲在北京衰落后,部分艺人流落到冀中地区和当地弋腔(高腔)班社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昆曲支派。
这部分艺人大多为河北省高阳、安新一带人,故又称“高阳昆腔”。
③湘昆,昆曲流传到湖南桂阳后,与当地生活习俗及语言结合,受祁剧、湘剧影响逐步形成,也称“桂阳昆曲”。
④永昆,即永嘉昆曲。
明万历年间,昆腔传入浙江永嘉,深为文人喜爱,长演不衰,经过艺人长期摸索,逐渐地方化,形成粗犷、质朴的风格,有别于典雅、清丽的苏昆。
⑤滇昆,流传于云南,带有地方语言、习俗特点的昆曲。
⑥川昆,流传于四川的昆曲。
⑦晋昆,流传于山西的昆曲。
⑧京昆,流传于北京地区的昆曲。
任重道远的拯救和保护任务2.保护文化遗产的艰难最近,从刚刚出版的《思想者独行》中看到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冯骥才和天津市民保卫历史街区估衣街的情况,确实是非常感人的。
天津也算是北方一个大码头了,今天它是北方中国仅次于北京的一个直辖市,这不仅是因为它离北京近,更因为它有近代史上天津作为首都北京近邻的口岸的雄厚物质与文化基础。
自开埠的100多年来,天津留下了一些中西结合的经典建筑及其盛装的城市文化,近年天津与上海、深圳等相比虽然发展相对较慢一些,反而让它能够更多地保存了一些昔日的历史文化遗产。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历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精品
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任重道远难点认识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20世纪后期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拯救它们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严肃的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
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是仅仅关于某项具体文化事业生存的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上,放眼全球,充分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
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
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
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
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大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课件2: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微点拨】 昆曲又分为南曲与北曲,其区别是北曲念字多用普通话,南曲念字多用 苏州话。北曲用于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用于文戏。
二、任重道远的拯救和保护任务 1.昆曲衰落:从_清__朝__中__叶__起,昆曲江河日下。 2.拯救措施: (1)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做过重要指示。 (2)1957年成立_北__方__昆__剧__院__,培养专业演员。 (3)许多昆曲艺术家和剧作家努力挖掘传统剧目,按照时代精神创新, 为保护昆曲艺术做出实际贡献。
(3)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是如何振兴昆曲的?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重新编剧,给传统名剧赋予新的活力;材料三反映 了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
【史论总结】 一、昆曲独特的艺术特色及价值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昆曲的诗词
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昆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
二、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 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 “活化石”。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 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深化点拨】昆曲的完整表演系统流传至今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也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是中华
主题 昆曲的艺术文化价值及保护 【史料研析】 材料一
21世纪初,集合全国各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 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 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现象 恐怕也是因为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 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深深感动了千千 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为什么?在昆曲中,这 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提示:生、旦。条件:能文善唱,扮相俊美,做功精细。
昆曲艺术的抢救、保护、扶持与创新
昆舞:亦昆亦舞化古而新ʌ编者按ɔ‘乐记·师乙篇“中有云: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㊂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㊂ 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舞蹈可能是人类情感意象之艺术表达的高级形态之一㊂如今,舞蹈的这种高级形态表现,又以 昆舞 的名义呈现出来,似有 吟兰 诗卷弄清影; 花梦 醒痴觅佳境; 游园 和风追倩影; 喜扇 鸟语花香任逍遥的 昆韵 魅力,向世人展示了昆舞的清醇自在㊁和谐唯美的境界㊂昆舞出自昆曲,而昆曲这一江南文化代表形态的舞台艺术,综合了剧本㊁音乐㊁舞蹈㊁舞美和表演等诸多元素,经过明代魏良辅的改良,凝练成我国南曲腔韵之精华,一跃成为我国戏曲声腔界之翘楚,对我国各戏曲声腔的发展成熟影响深远㊂比如,昆曲的腔韵化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比最为显著的特征,而我国诸地方音乐中若论腔韵之柔婉细腻,则非南方音乐莫属㊂可以说,昆曲若不收南北曲之优势,则不成其为诸戏曲声腔中之大宗,但若无南方音乐之根底与血脉,昆曲也断不能在曲界独领风骚㊂而我们再说昆曲得天独厚地含蕴着我国传统表演艺术的核心特征,恐怕也不过分㊂昆舞即从昆曲的表演中提炼出来,又经过加工与提升,用其独具魅力的肢体语言形态,将其特有的江南文化的婉约韵味以最精纯而洗练的方式,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在我们面前,昆舞实现了在保护昆曲优质基因基础上的 合理利用 与 传承发展 ㊂它的生发以及正在进行着的尝试有目共睹,而此尝试不单为舞蹈界之新秀,亦堪称文化界创新之盛举㊂在舞蹈界谈及昆舞,必又联系上 中国古典舞 的特性,这是我国当代舞史发展的特殊性所在㊂自戏曲形成之始,舞蹈便渐渐融入戏曲,形成了 无动不舞 ,以歌舞演故事的独特表现形式,舞蹈与戏曲的关系尤为密切㊂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典舞被重新认识,从综合的戏曲表演中被提炼成独立的舞种㊂今天我们称谓的 中国古典舞 ,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当代舞人对于传统舞蹈的阐释与 再造 ,实在是有一种复兴的意味㊂在舞蹈界称之为是继承了戏曲㊁武术等传统文化之精粹,提炼了东方艺术审美特质,借鉴了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而逐步形成今日之多姿多彩的风貌㊂目前为止,除普及度较高的北京舞蹈学院的 身韵 体系外,还有孙颖为代表的 汉唐舞 ㊁高金荣为代表的 敦煌舞 等㊂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㊂ 昆舞 自形成以来,不只在表演实践方面成果丰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南京艺术学院马家钦及居其宏等学者对这一舞蹈形式的提炼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反思㊂本刊特设 昆舞专栏 ,收录于平㊁居其宏㊁马家钦㊁刘键㊁罗斌㊁皇甫菊含等学者相关文论及许薇 首届中国昆舞国际研讨会 综述,一则可展示该领域理论研究之成果,二则可引发共鸣㊁期待反响,以共图 昆舞 事业的发展㊂385 Study of art昆曲艺术的抢救㊁保护㊁扶持与创新于 平ʌ内容摘要ɔ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先生的这篇文章发表于2007年江苏省昆剧院院刊‘昆剧艺谭“创刊号上,文章在论述昆曲剧目创新问题时,特别提及在昆曲艺术场上的演艺创新之举 苏州市著名舞蹈编导㊁原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马家钦对于 昆舞 的研究与编创工作㊂认为是当代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有益尝试,其动态形象塑造的基本语言材料可被称为是 中国古典舞 的风格化肢体运动,而这种语言材料的 风格化 ,主要就根源于昆曲㊁京剧等中国传统演剧中的 身段 表演与 台步 韵味㊂文中提及的 昆舞 创作,以及为对昆舞表演形式的评价,是对昆舞研究的积极倡导㊂为此,我们征得于平先生的同意重新发表该文,于平先生并对全文进行了修订,特此说明㊂2006年2月27日,第四届昆剧院团长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㊂与此同时,文化部艺术司对 国家昆曲艺术抢救㊁保护和扶持工程 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小结㊂对一年来 工程 实施中所贯彻的 生产自救 与 剧目创新 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如何理解 遗产 的 创新 进行了深入的思索㊂作为一项演艺建设的国家工程,我们对昆曲艺术实施的是抢救㊁保护和扶持的 三并举 方针㊂抢救,是抢救濒临消亡的;保护,是保护陷入困境的;而扶持,是扶持浴血奋战的㊂说浴血奋战,可能显得过于惨烈,但对于希望在新的生存境遇中实现生产自救的昆曲艺术来说,这又是一个并不夸张的说法㊂不过,我们是否认真想过,我们当下的昆曲艺术生产到底是为谁而战?是与新一代观众不可逆转的观剧理念?还是与老一辈剧人不可变易的演剧主张?是与时尚 浴血 还是与古法 奋战 ,对于我们正努力实施 生产自救 的昆曲来说,还真是一个问题㊂在我看来,与抢救㊁保护有别, 国家昆曲艺术工程 的 扶持 主要是 扶持创新 ㊂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昆曲艺术是否需要创新㊁可否创新㊁能否创新,其实也是一个不仅令昆曲界自身,而且令知识界群体困扰和争议的问题㊂在去年昆曲工作会上,我重点谈及了昆曲艺术生产中的剧目创新,认为昆曲的剧目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古曲新翻㊁子艺新植和应时新作㊂ 1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可以把 国家昆曲艺术工程 的 扶持创新 理解得更全面也更深入些㊂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对于创新昆曲艺术的扶持可以从创新本体和创新机制两个方面来认识:就昆曲艺术的本体创新而言,又可分为案头文本和场上演艺两个部分㊂我去年所谈的 剧目创新 ,基本上是着眼于案头文本的㊂我以为,古曲新翻㊁子艺新植和应时新作都可以构成 剧目创新 的内涵,但我们更多做的还是 古曲新翻 ,而忽略了另两类做法㊂今年,因为剧团建设定位的考虑,浙江昆剧团将移植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此举将开创昆曲艺术对晚出于己的 子辈演艺 加以移植的历史㊂我以为,这是有助于昆曲艺术突破自身的演剧范型和表演程式,从而丰富其表演手段并充实其演剧内涵的有效举措㊂与案头文本的创新相比照,近两年昆曲艺术场上演艺的创新似乎也很活跃㊂在白先勇和汪世瑜联手为苏州昆剧院打造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江苏省昆剧院打造了更为 青春 的1 这里是指发表在2005年6月25日‘中国文化报“上的文章‘昆曲的生产自救与剧目创新“中,对于如何理解昆曲艺术生产中的剧目创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㊁是 古曲新翻㊂这是指有六百余年历史的昆曲艺术,因奠定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范型而被尊为 百戏之祖 在历史沿革中传承下来的昆曲经典剧目,无论对我们把握历史文化精神,还是对我们建构现代演剧形态都是大有裨益的㊂其二㊁是 子艺新植 ㊂这是说昆曲被尊为 百戏之祖 虽显出其身份尊贵,亦喻示其形态之老迈,为吐故纳新㊁返老还童,我以为不妨对其他后起剧种,哪怕是子辈或孙辈的优秀剧目加以移植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注重对其他剧种的剧目移植,是京剧艺术地不断获得新的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㊂那么,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剧目移植,有助于突破自身的演剧范型和表演程式,从而丰富其表演手段并充实其演剧内涵㊂昆曲如能迈出 子艺新植 这一步,相信会有 鹤发童颜 之新貌㊂其三㊁是 应时新作 ㊂这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吐故纳新并非只有 昆曲 面临的问题,许多传统艺术如琴艺㊁书艺㊁画艺都有强调 应时而变 ,变,即 新作 ㊂即石涛所言 笔墨当随时代 ,其实 粉墨 又何尝不应如此呢?昆曲的发祥,虽始于 北曲昆唱 ,但却不乏 应时新作 ㊂从王世贞门人唐仪凤所作的‘鸣凤记“㊁李玉的‘清忠谱“到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如此㊂因此,我们今天也尤为期盼昆曲艺术呼应当今时代的 应时新作 面世㊂题研究ɵ舞蹈学ɵ387Studyofart‘桃花扇“㊂他们排出了一个令古老昆曲 不青文学家余光中,戏剧顾问是韩国著名戏剧家孙振策,作曲是日本著名作曲家长冈成贡,导演则是深谙戏曲堂奥又屡出话剧新招的田沁鑫㊂上述做法,不管是否打出 青春版 旗号,除剧本的有里,艺术家们为新一代的观众而创新 压箱底 的昆曲,不仅使舞台美术面目一新而且使戏剧导演风情万种㊂这使得人们既能感受到昆曲声腔的玲珑音韵,又能感受到演出节奏的时代心理㊂在昆曲艺术场上演艺的创新中,我以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著名舞蹈编导马家钦对于昆舞 的研究与编创工作㊂当代中国民族舞剧的创作(少数民族舞剧另当别论),其动态形象塑造的基本语言材料是被称为 中国古典舞 的风格化肢体运动,而这种语言材料的 风格化 ,主要根源于昆曲㊁京剧等中国传统演剧中的 身段 表演与 台步 韵味㊂比较熟悉 中国古典舞 动态语言的马家钦,再入昆曲艺术的身段表演之中,取其特征而予以 克隆 ,循其规律而加以发展㊂其所编所创之 昆舞 ,是在强化昆曲身段表现力的同时实现其 舞蹈化 包括肢体运动的旋律化和体态语意的情境化等㊂据我所知, 昆舞 创新与建构的目标,是重返昆曲艺术场上演艺的综合创造之中,这将为昆曲艺术带来重要的本体创新㊂事实上,上一世纪初㊁中期,梅兰芳(梅派)与周信芳(麒派)的京剧创新与振兴,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身段的丰富和做派的完善㊂与创新本体相呼应的,是我们对创新机制的一些思考㊂当然,对于 工程 实施中机制创新的理念,尚在寻求共识㊂我在今年的昆曲工作会上,认为 创新机制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㊁ 长三角 的生态重建机制㊂ 长三角 是昆曲的故土,相对于 六团一所 的昆曲 盆景 而言,在其故土重建其赖以休养生息的生态是 浇菜浇根,救戏救魂 的好方法㊂二㊁ 南北翼 流派分化机制㊂除 长三角 的苏㊁浙㊁沪之外,我国昆曲以 长三角 为龙头而张开南北两翼,这便是湘昆与北昆㊂其实,有一度川昆也很活跃㊂所谓 流派分化机制 ,是指昆曲作为曾经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剧种,在其地方化的布局中,应考虑 流派 建设㊂ 流派 形成与媲美竞胜,其实是一个剧种繁荣之基和强壮之本㊂京剧是如此,越剧也是如此,昆剧可否试试呢?三㊁ 工作会的项目研发机制㊂这是说在每年一度的昆曲工作会上,应把昆曲艺术生产的项目研发作为重点,使我们的昆曲艺术积极地面对市场,努力地开拓新地㊂四㊁ 昆剧节 的特色交流机制㊂ 昆剧节 三年一届,是昆剧艺术集中展示的场所和相互交流的平台㊂我们希望在此展示的是共性中的差异性,在此交流的是有特色的多色彩㊂这个特色,有表演的特色也应有导演的特色,有剧目的特色更可以考虑去构建剧团的特色 可以肯定地说,本体创新才能使昆曲艺术得到有效地抢救,而机制创新则是本体创新有效的支撑㊂(作者单位:文化部文化科技司)。
课时作业3: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一、选择题1.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
其戏剧结构为() A.“合——离——合,双线交叉”B.“离——合——离,双线交叉”C.“合——离——合,双线平行”D.“离——合——离,双线平行”解析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
剧情始于聚合的生、旦,因净生事而使生、旦隔离,产生戏剧矛盾。
在这个阶段中,生、旦各有一条行动线索,充分展开,发展剧情,最后归于生、旦之重合。
这就是“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答案C2.如图是昆曲中的五大角色之一,它应属于()A.生B.净C.末D.丑解析根据图,该人物应属粗犷豪放的花脸,而在昆曲中,花脸的名称与形象相反,叫做“净”。
故选B。
答案B3.昆曲在演出的时候,其中的“末”这一角色需要()A.能文善唱,扮相俊美B.唱腔粗直,动作勇猛C.涂抹花脸,诙谐滑稽D.口齿清楚伶俐解析A是扮演生、旦的演员;B、C是扮演丑、净的演员。
扮演末的演员,需口齿清楚伶俐。
故选D。
答案D4.联合国第一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是()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扬剧答案C5.(2017·浙江嘉兴模拟)传承、宣扬名篇佳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下列作品中,属于昆曲发展中的名篇佳作的是()①白先勇改编的《牡丹亭》②朱素臣创作的《十五贯》③洪昇创作的《长生殿》④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白先勇改编的《牡丹亭》属于昆曲,故①正确;朱素臣创作的《十五贯》属于昆曲,故②正确;洪昇创作的《长生殿》属于昆曲,故③正确;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是京剧的名篇佳作,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6.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B.传统名剧的再现C.舆论的大力宣传D.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推动答案A7.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
高中历史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知识结构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 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
——汤显祖《牡丹亭》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 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 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 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昆曲现在 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存在什么问题?
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
1、昆曲的现状
1.人才匮乏
2.资金短缺
3.剧场不足
4.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 更新
你认为拯救和保昆曲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道理何在?
提示: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是加强 加深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 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 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4:昆曲的舞台表演
(2)严格的程式化
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
比如扇子的使用:“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谋扇肩, 僧扇手心,道扇袖。”、 比如服饰、穿戴: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 子生,穿厚底靴子,穿长衫,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4:昆曲的舞台表演
(1)角色制——生、旦、净、末 、丑 演员组合体制
4: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百戏之祖” “国宝级的活化 石”
昆曲的文化价值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 系统的戏剧形态。是 “国宝级的活化石”, 是“近代百戏之祖”。中国近代众多戏曲 剧种都从昆曲中直接继承了很多东西,如 角色制、剧本结构、表演程式、以至服饰、 脸谱、道具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案
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目标识记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了解昆曲面临的保护任务重点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任重道远难点认识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教学设计关于“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一是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中国戏曲有三个来源,第一,原始宗教祭祀天地祖先和驱鬼逐疫的“巫、傩歌舞”;第二,古代宫廷贵族娱乐的“俳优戏谑”;第三,宋金民间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
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
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昆曲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所以被称之为国宝级的“活化石”。
再是昆曲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它凝聚着古代中国艺术家许多伟大的创造,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第一项是角色制。
角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所谓“角色”,就是,传统中国戏曲中根据戏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分、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演员往往专门扮演某种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
习惯上角色同行当通用。
唐代参军戏中已有参军、苍鹘两个固定角色,其后宋元杂剧、明清传奇逐渐增加角色,由简而繁,至昆曲已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
但是,角色最基本的类型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他角色实际上都可以规范到这五种行当中去。
在宋元杂剧和南戏中,以唱功为主的正生和正旦处于行当的霸主地位。
净、末、丑行当,只能当配角。
昆曲折子戏的出现,使正生、正旦之外的角色有了单独施展本领的机会,从而初步打破了生、旦为霸主的局面。
这对于以后戏曲发展有很大影响。
像折子戏《蒋干盗书》就以丑角为主。
另外,演员分角色,每人专攻一个行当,促使演技精益求精,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
第二项是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
昆曲一登上戏曲舞台就受到文人青睐。
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对于规范、发展、繁荣昆曲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第2课时
第2课时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学考报告】考点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中国的“近代百戏之祖”(1)脚色制。
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演员按脚色进行分工,各有专长。
(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
昆曲一诞生就受到文人青睐。
通过刻意追求曲体、曲唱、曲辞的优美、婉转、动听;努力规范、发展剧本结构、脚色体制。
(3)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这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
脚色体制有利于演员技艺的发展,有些演员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
戏班就以他们为主,上演以主角占重要地位的戏。
主角的技艺、风格越来越突出,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
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拓展延伸昆曲又分为南曲与北曲,其区别是北曲念字多用普通话,南曲念字多用苏州话。
北曲用于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于文戏。
要点昆曲的文化价值史料一史料二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
思考(1)史料一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2)史料二说明昆曲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提示(1)生、旦。
条件:能文善唱,扮相俊美,做功精细。
(2)昆曲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被称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师”,并且由于剧目丰富,能再现几百年前古典戏曲原貌而又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A.昆曲B.京剧C.越剧D.川剧解析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所以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答案 A考点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c)1.昆曲衰落:从清朝中叶起,昆曲江河日下。
2.拯救措施(1)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做过重要指示。
(2)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培养专业演员。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 古典文学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雅 致,而昆曲的词牌也为其他戏曲所沿用。
其二: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 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的其他戏曲所继 承。 昆曲的唱腔融合了戏曲成熟之时北方杂剧 和南戏的唱腔,又不断发展形成自己极其 婉转细腻的唱腔,使“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 东等地,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 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 的昆曲腔系,成为具有全民族代表性戏曲。
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子生,穿厚 底靴子,穿长衫,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2、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其二: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其三:昆曲的剧本结构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通过管中窥豹我们对昆曲的独特价值有了一 定的了解,可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精致典雅 的表演艺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昆曲 一无所知呢?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2、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昆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形成其独特的 文化价值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 【武陵花】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 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 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 交相迸。 ——洪生《长生殿》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1、顾坚和“昆山腔”
学生阅读教材 内容和“资料回 放”,理解顾坚 对昆山腔出现 的贡献以及昆 曲的起源。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2、魏良辅改革昆山腔
高中历史 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历史 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案新人教版选修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目标识记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了解昆曲面临的保护任务重点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任重道远难点认识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教学设计关于“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一是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中国戏曲有三个来源,第一,原始宗教祭祀天地祖先和驱鬼逐疫的“巫、傩歌舞”;第二,古代宫廷贵族娱乐的“俳优戏谑”;第三,宋金民间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
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
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昆曲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所以被称之为国宝级的“活化石”。
再是昆曲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它凝聚着古代中国艺术家许多伟大的创造,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第一项是角色制。
角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所谓“角色”,就是,传统中国戏曲中根据戏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分、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演员往往专门扮演某种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
习惯上角色同行当通用。
唐代参军戏中已有参军、苍鹘两个固定角色,其后宋元杂剧、明清传奇逐渐增加角色,由简而繁,至昆曲已有所谓“江湖二角色”。
但是,角色最基本的类型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他角色实际上都可以规范到这五种行当中去。
在宋元杂剧和南戏中,以唱功为主的正生和正旦处于行当的霸主地位。
净、末、丑行当,只能当配角。
昆曲折子戏的出现,使正生、正旦之外的角色有了单独施展本领的机会,从而初步打破了生、旦为霸主的局面。
这对于以后戏曲发展有很大影响。
像折子戏蒋干盗书就以丑角为主。
另外,演员分角色,每人专攻一个行当,促使演技精益求精,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
第二项是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
昆曲一登上戏曲舞台就受到文人青睐。
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对于规范、发展、繁荣昆曲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13古雅的昆曲和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第1课古雅的昆曲中文名称:昆曲批准时间:2001年5月遗产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1)(6)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一、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 b1.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
2.水磨腔:又称昆腔。
昆腔本来就有悠扬流畅的特点,明朝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对昆腔改革后,昆腔吐字抑扬顿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每唱一个字往往将这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每个音又分为开口音、闭口音、鼻音。
这样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使旋律显得非常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时称“水磨腔”。
3.折子戏:昆曲在演出形式上,最初大多演出全本,一本往往有四五十出,演出拖沓,容易失去观众。
一些艺人就从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进行加工、充实,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
二、“花部”与“雅部”之争 b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与“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
“花部”泛指“昆曲”以为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曾被贬为“乱弹”。
“雅部”就指昆曲。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
但是,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吸引着观众。
昆曲在花部的冲击下,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
三、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b1.诞生(1)元末明初,顾坚改革南曲演唱,形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2)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3)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此后发展迅速,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
(4)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
2.兴盛(1)时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
(2)代表作品:新剧作层出不穷,如《玉簪记》《红梅记》《十五贯》等。
高二历史《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案
高二历史《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案高二历史《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案高二历史《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教案教学目标识记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了解昆曲面临的保护任务重点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任重道远[来源:高考资源网]难点认识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教学设计关于"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一是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中国戏曲有三个来源,第一,原始宗教祭祀天地祖先和驱鬼逐疫的"巫、傩歌舞";第二,古代宫廷贵族娱乐的"俳优戏谑";第三,宋金民间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
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
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昆曲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所以被称之为国宝级的"活化石"。
再是昆曲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它凝聚着古代中国艺术家许多伟大的创造,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第一项是角色制。
角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所谓"角色",就是,传统中国戏曲中根据戏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分、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演员往往专门扮演某种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
习惯上角色同行当通用。
唐代参军戏中已有参军、苍鹘两个固定角色,其后宋元杂剧、明清传奇逐渐增加角色,由简而繁,至昆曲已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
但是,角色最基本的类型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他角色实际上都可以规范到这五种行当中去。
在宋元杂剧和南戏中,以唱功为主的正生和正旦处于行当的霸主地位。
净、末、丑行当,只能当配角。
昆曲折子戏的出现,使正生、正旦之外的角色有了单独施展本领的机会,从而初步打破了生、旦为霸主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6 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2.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江苏省黄埭中学徐寅冰
基础链接
1.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
其戏剧结构为()A.“合——离——合,双线交叉” B.“离——合——离,双线交叉”
C.“合——离——合,双线平行” D.“离——合——离,双线平行”
2.昆曲江河日下开始于()
A.明朝前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晚期 D.民国年间
3.以下四个文化遗产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形式不同()
A.北京故宫 B.昆曲 C.秦始皇兵马俑 D.长城
3.要保护和发展昆曲,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人才匮乏②资金短缺③剧场不足④昆曲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自主拓展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
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
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
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
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
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
新的渴求。
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
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材料二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
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
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
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
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
……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
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2)材料二中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要保护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
(4)谈一谈你觉得振兴昆曲还有哪些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1)生、旦;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
(2)长期衰微的处境;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面临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改革。
(3)材料一反映了重新编剧,给传统名剧赋予新的活力;材料二反映了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
(4)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