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把握
把握学情 让课堂更高效
把握学情让课堂更高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做好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
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
在本次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活动中,不少优秀执教者在课堂上出现了结构不合理、匆匆完成教学任务或干脆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等现象。
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的放矢,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是李沁阳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第八次》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出示图片:蜘蛛)一起叫出它的名字(生:蜘蛛),这两个字是翘舌音,再读一遍。
(生:蜘蛛)师:听这个故事,不仅要用耳朵,还要用眼睛,看着这些词语,边听边记。
(师出示词语,讲述故事,学生专心听讲)正在结网丝断了网破了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结了断断了结结了七次并不灰心从头干起终于师:故事讲完了,谁能根据这些词语,也来讲讲这个故事?(生沉默,没有一个举手)师:看来同学们没有信心,先自己练习讲一讲吧。
(看来老师的鼓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纷纷练习讲故事)师抽生复述故事。
(生仍然不积极,不敢举手复述故事)(在老师的再次鼓励下,几个学生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抓住时机及时抽举手的同学讲故事,但学生复述故事的水平却比想象的要糟。
老师只好试着帮助学生多复述几遍)这是导入环节。
从教学设计看,李老师把整节课分为三大版块:直入重点,复述故事—词文结合,感知”布鲁斯的八次抵抗”,深入对课题的理解—竞赛合作,巩固字词,学习“第八次”博大的思想内涵。
课堂整体环节设计可谓精致精巧,一气呵成。
李老师自身素质也非常高,经验丰富,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从课堂情境的创设到教学语言的组织,再到评价的技巧都比较高超。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学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和高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把握学情,进行有序训练。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把握学情的第一步。
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有序训练。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怀;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二、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把握学情的重要环节。
学生是教师的学习对象,他们对于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有序训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分层有序训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有序训练是把握学情的关键。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序训练。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和拓展。
通过分层有序训练,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业水平,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整体,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把握学情,进行有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等方式,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课外时间,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情,进行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不断进行的过程,而对于学习者来说,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刻了解自己的学情,才能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接下来,我们将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把握学情,制定有序训练的方法。
一、分析学情,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把握学情,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学情分析包括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科特长和薄弱科目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只有了解自己的学情,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制定合适的计划。
1.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者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是学习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
有些人喜欢早晨学习,有些人喜欢晚上学习;有些人喜欢安静的环境,有些人喜欢热闹的环境。
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可以更好地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取得学习成果的决定性因素。
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目标感和自觉性。
3. 学科特长和薄弱科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科特长和薄弱科目,了解自己的学科特长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了解自己的薄弱科目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整体学习水平。
二、制定有序训练计划,科学进行学习训练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学情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制定有序训练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训练。
有序训练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序训练计划的第一步是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希望达到的学习成果和效果,是学习计划的核心和基础。
学习目标应该设定具体、可行、可衡量、有挑战性,以激励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序训练计划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节奏。
早晨、下午、晚上等不同时段的学习效果会有所不同,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段进行学习。
3. 优化学习环境有序训练计划还需要优化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了表现某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 ,不了解学生 化 , 效果 比较明显。即学生课 前应该及时预习,
大家对阅读 教学的研究很多 。光教学方法
实际情况而大演公开课 秀 ; 的教 师埋 头搞教 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 ; 有 教师在课堂 上着 就有讲授法 、 谈话法、 讨论法 、 演示法 、 情景探究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 、 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 目 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
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不断发现 、 考 、 决问 思 解 题, 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 、 有意识
创 新 思维 的能力 。 二 、 教 学 基 本 策 略方 面 的 反思 对
3 .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往往抛 出多个问题或者无效的问题“ 引导” 况。笔者认为 , 它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 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对词语的识 时 , 思
维能力 、 心理状态 以及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等诸 记不必提过高的要求 , 不能急功近利, 让学生抄 学生理解。
一
种合作共建 ,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 的课堂 文 事互相听课 、 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 , 自由
有着鲜明的和谐 、 民主 、 等特色 。在教 与 度较 大 , 过 相互 观察 、 磋 和批 判 性 对 话有 助 平 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 的、 化 , 有 通 切 要不断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探 于提高教学水平。 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而高中物理教学 学的交互活动中 ,
撕 课 改 下 的 高 中 物 鼍教 学 反 思
寿 阳县第二职业 中学 孙金林 内涵较丰富 的活动 。特别是 同 所谓教学反 思 , 就是教 师在教学实践过程 四个因素的整合 。教学是一种对话 、 沟通 、 课堂全方 位的 、 一种 中发现问题 、 思考 问题 、 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 ,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学生。
下面将就如何把握学情和有序训练进行阐述。
把握学情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和把握。
只有正确把握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把握学情,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有序训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训练和指导。
有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有序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分步骤、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分解为简单易懂的部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练习题、演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在把握学情和有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都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要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进度,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和策略。
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测试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成绩。
把握学情和有序训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只有正确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适当的反馈,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把握学情以学定教
把握学情以学定教传统课堂教师无法精准定位学生的思维起点,即使是资优教师,当面对众多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要想一一精准定位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现状,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师只能靠个人的经验进行模糊判断,很容易造成学生在难度过大或过小的教学活动中浪费宝贵时间。
而笔者在文中主要对基于课前摸底的课堂精准教学进行探究,及时准确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以便让教师迅速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从而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
一、课前调查,为师摸清底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美国教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有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我们设计教学时,应该“备教材”与“备学生”并重,把了解学情当作不可缺失的重要任务。
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惑、所需,做到真正把握学情,才能实现以学定教。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都高频率的出现,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为了精准掌握学生的起点,课前我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前测。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计量时间的单位。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知识结构上看,知识点多而且零碎,知识块之间牵连较多,概念大多比较抽象。
1、调查设计。
上课前,对执教班级的42名学生,通过问卷方式进行前测(闭卷笔答,限时10分钟)。
了解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与经验。
2、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前测发现,70%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基本掌握年月日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26%的学生了解部分知识,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学生是完全不了解的。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在教育培训领域,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提升与教学、训练方案的制定密不可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兴趣和特长,然后有序、科学地进行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从把握学情和有序训练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育者和培训者有所启发。
一、把握学情把握学情,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状态、学习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
1.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学习经历、学科基础和学习习惯等。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对学科有一定的基础,而有些学生可能是初学者,对学科仍然一窍不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学情,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
2.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处于怎样的学习状态,对学科的认知程度如何。
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学科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前列;而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状态较差,成绩也一直不尽如人意。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二、有序训练有序训练,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训练。
只有有序训练,才能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1.制定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比如对于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成绩一直在前列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深度或广度的学科内容,引导他们更好地开展课外学习;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学习状态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减轻一些课业负担,减少一些学科难度,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动力和兴趣。
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实现有序训练。
2.科学安排学习任务根据教学计划,我们需要科学安排学习任务。
科学把握学情分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把握学情分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已知”。
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
2.学生的“未知”。
“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
3.学生的“能知”。
“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4.学生的“想知”。
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
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者学生认知水平。
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与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
5.学生的“怎么知”。
“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把握学情,以学定教
Jiao fa tan hang把握学情,以学定教-----------------------------------------------------------.眉士市彭士区鹏利小学余勇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计划,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的学情入手,依据体育教材组织教学,以学定教,才能使得小学体育教学真正高效。
一、把握学情情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o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潜能激发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抑制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学习的效率降低。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情感的特点,不断引导,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中。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
在体育课的自由活动中,学生容易打堆聚集。
如果体育教学的内容设计得过于简单,就满足不了学生好动的要求,也就激发不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如果教师设计的体育活动的运动量过大,或者教学组织的形式不恰当,又会使学生体能透支,使学生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让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感到畏,具。
小学生都有崇拜英雄的情结。
他们特别愿意在教学活动中向英雄学习。
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实际,在教学中结合时代背景,尽可能地在体育教学中介绍为国增光的有效运动员的事迹,讲解一些经典的赛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运动健儿娴熟的体育技能和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激励学生从小树立为国争光、努力学习的豪情壮志。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偏爱篮球球运动。
但小学阶段的学生身高、体能都不能很好地胜任这项运动。
如果教师急功近利,学生容易前功尽弃。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运动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求过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遵循体育的学科特点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是通过科学的锻炼,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准确把握学情的方法
准确把握学情的方法准确把握学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把握学情的基础。
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其次,观察学生表现是把握学情的必要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课堂互动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挑战。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此外,与学生交流是把握学情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困惑和建议,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分析作业和测试成绩也是把握学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弱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另外,利用技术手段可以更方便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高把握学情的准确性。
例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等,教师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最后,不断反思和改进是教师提高把握学情能力的关键所在。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情,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如何准确把握学情
如何准确把握学情摘要:以学定教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
以学定教要准确把握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要真正准确把握学情,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努力。
本文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自己所进行的课题研究,从操作层面上展示了准确把握学情的一些做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阐释。
关键词: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操作策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有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对“学情”深入洞悉。
以学定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原则。
“以学定教”就是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以顺应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我们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构建知识结构,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和谐发展。
我们要把准“学情”,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活用“学情”,科学地因材施教,进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学情?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打磨常规课堂,并将准确把握学情作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切人点。
一、何为准确把握学情李崇建在他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一书中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传授知识不是教育最重要的事,很多知识只要一翻书就可以知道,去了解孩子为何这样看待,远比我们告诉他,这是个怎样的世界来得更有趣。
”①孩子真正需要的也是我们的教学要去完成的,但是学生真正需要我们教他们什么,这就是我们需要把握的“学情”。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把握学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既有的教学经验,按以往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疑惑和难点来调整现在的教学,这便是所谓的“已有经验论”;一种是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批改并汇总以了解学情,从而通过讲评的过程进行强化,这是所谓的“事后补救论”。
我们认为,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背景下,这两种学情反馈方法都不能做到切实而有效,原因在于:其一,社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日益提高,而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以前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可能便成为学生的生活常识。
如何搞好学情分析
如何搞好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学情。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思维特点
包括学生喜欢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性格外向还是内向;喜欢跟老师合作交流还是沟通存在困难,等等。
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不能一味迁就学生。
2、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教学内容,确定学生有哪些知识基础、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方式。
根据学生知识经验情况,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补救,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
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学情分析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
因此,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
总之,学情分析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向,要以学生为中心。
语文教学中学情的把握技巧
语文教学中学情的把握技巧
1. 学生情绪的把握:在语文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于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学生的情绪可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
当学生感到沮丧或不开心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采取措施缓解他们的情绪,例如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或创造有趣的互动环境。
2. 学生认知的把握: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上都不同,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并根据学生的理解力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个主题不熟悉,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教材。
3. 学生情感的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有助于教师获得关系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感到紧张或担忧,教师需要经常与该学生交流并表达对他的支持。
4. 学生表现的把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表现和他们的学习进展,以确定他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支持或挑战。
通过定期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定需求,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课堂。
5. 学生意见的把握:尊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有助于建立更积极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得学生反馈意见,例如建立问题或讨论会,以便他们可以分享看法和感受。
通过听取学生的声音,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
求,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的把握学情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和心路历程等方面。
深入地研究学情、准确地了解学情,才会使教学的方向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效果更理想,才会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一、课前预测学情课前预测学情指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宏观的、共性的、静态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
然后,针对这些预测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对学情做出及时调整和引导。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詹天佑》一课,课前预测到学生会对“取得京张铁路的修筑权,就能控制我国北部”产生疑问,他们也许会想:“我们现在不是有很多合资企业吗?不是很多大型工程也面向国际公开招标吗?怎么京张铁路就不能交给外国人修呢?”于是,教师四处查找相关资料,巧妙设计教学流程,把收集到的相应资料提供给学生――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即将土崩瓦解。
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这些条约,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谁就可以在沿线推销他们的过剩商品,沿途架设电线,开办邮局,驻扎军队,逐步由经济上的控制过渡为军事上的控制。
学生立刻明白:这些帝国主义者都怀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把京张铁路的修筑权让外国人夺去吗?学生的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学得更带劲儿了。
试想,如果课前没有对学情进行准确的预测,教师便不可能做出如此充分的准备,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二、课中关注学情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
1.观察指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荔枝》一课,发现学生对课文不感兴趣,表情木然,无法深入体会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感人亲情。
把握学情 注重生成 有效应对——一次借班上课的教学反思
把握学情注重生成有效应对——一次借班上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艺术,它需要教师们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学情,灵活应对,注重学生的生成,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一次借班上课的教学反思,以及我在课堂中如何通过把握学情、注重生成和有效应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学情把握学情是教学的关键之一。
在这堂课中,我意识到学生们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情。
首先,我在课前设置了一个互动问答环节,让学生回答一些预习问题。
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我能够大致了解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调整我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其次,我在课堂上经常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和参与程度,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最后,我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小作业来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样,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二、注重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
仅仅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成力,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其次,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互动能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我注重课堂实践和应用。
在知识点讲解之后,我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或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样,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应对在教学中,有效应对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浅谈备课中的学情把握
课前备课 , 写教案固然重要 , 但课后 反思 , 行二次备课 , 进 更有利于学
生学 习和教师的专业成 熟与提高。教案 的价值并 不仅 仅在于 它是课 堂教 教 方 也 5 教师最 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教师要 了解学生情 况, . 弄清学 学 的 准 备 , 案作 为教 师 教 学 思 想 、 法 轨 迹 的 记 录 , 是 教 师认 识 自 己、 生在想什么。 并提醒学生应 当注意的环节, 示学生可能会 发现 的规律。 揭 总结教 学经验 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 中。 课堂一旦放 开, 真正活 起来 。 就
度 上 得到 发 展 。 备课 的关 键 是 为 了 帮 助 学 生 更 加 顺 利 、 松 地 理 解 、 握 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一学生差异。备课时 , 轻 把 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 和 活化 课 程 。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出 学 生 主 体 , 重 学 生 个 体 差异 和 个 性 , 结 构 的差 异 , 准新 知 学 习的 切 入 点 ; 真 分 析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的 差 异 。 要 突 尊 找 认 根
对 旧知识 的掌握情况, 以及对新知识 的联系状况 , 因材旋教 , 有效教学。 所准备 的内容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实 际接受能力, 是值 得老师们反思的重 要问题。有一些知识水平很高的老 师, 教学效果 却很不理 想。在 领导 眼 中 是一个好老 师, 在学生眼中却不是很受欢迎。很大一个原 因就在于没有 把 准, 分析得到位 , 就能使 “ ” 缓坡度 , 学 减 找到合 适的台阶。只有这样 。 在掌
一
差的学生“ 吃得进 , 消得了”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 “ , 跳一跳 , 摘到桃” 。但这不 只是体现在 口头上和文章中, 而应实实在在地成为“ 的重要内容。这里 备”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有序训练则是指根据学情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序和有效。
在把握学情方面,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和分析,例如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作业考试等等。
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和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有序训练则需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对于学习兴趣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来激发其学习潜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来帮助其提升学习水平。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使教学更加针对性和个性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计划。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本身也应该对自己的学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要尽可能清楚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主动向教师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与教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只有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取得更好的效果。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
了解学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有序训练是指根据学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以达到教学目标。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要把握学情,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水平和特点。
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要根据学情,有序训练。
有序训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让学生在有序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基础训练来加强基本功,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情,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兴趣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对于学习兴趣较弱的学生,可以使用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要及时反馈和评价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和考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问方式 频次
跟踪追问 7
逆向追问 2
因果追问 3
发散追问 4
无意义追问 2
不恰当追问 1
百分比(%)
43.7
12.5
18.7
25
12.5
6.2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追问方式集中在跟踪追问和因果、发 散追问三种方式。因果追问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给学生提供展示 思维过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 法,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跟踪、 发散追问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与研 究,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但无意义追问和不恰 当追问共3问,占整堂课追问数18.7%,这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四)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一个 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东西是无 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的,需要观察者根 据观察目的和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在课堂 现场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做详尽的多方 面的观察描述,并可以在课后根据观察回 忆加以补充、完善,以较为完整地反映教 学的真实情况。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 你发现了什么?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什么样的基本经验?提供的学习环境能否支撑学 生对新内容经验的积极建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什么样的个人想法 (包括创新的或有误的观念)?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获得自我反思, 这样的反思是否是一种基于个人经验之上的积极建构而非被动的消极建 构?无论是评课人还是被评价的教师,如果都能仔细而全面地思考这些 问题,那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绝不会仅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 而流于形式。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周仕德
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
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 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五点要求:
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有适当的观察内容 有科学的观察方法 有清晰的观察分析和结论 关键:敏锐的问题意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课堂笔记与学生成绩相关性研究 (美国· 中学· 八年级数学) 案例 5 史蒂芬· 金女士的研究设计: 问题:本班一名黑人学生斯通智力一般,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好, 课堂笔记特别认真。二者之间有联系吗?如有,可找到普遍 提升数学成绩的可行路径。 设计一:要求全班学生按教师规定的统一格式做课堂笔记,连 续上交课堂笔记一月。 分析结果:1、成绩特好和成绩特差的孩子课堂笔记比较简单; 2、成绩特差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智力不差于斯通; 3、斯通强调通过笔记的方式强迫自己认真听课,找到并记 录教师讲解中不懂的问题,课后想法弥补。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第二轮研究:强化针对性 设计二: ▲以斯通等中等智力学生的课堂笔记为基础,形成3种学生课堂 笔记范例: A模式:只记自己感兴趣的课堂笔记; B模式:以记录自己听不懂的问题为主,辅之以课后弥补; C模式:全面记录的课堂笔记。 ▲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A、B、C三个数学学习小组,人数基本相 等,按三种方式坚持做课堂笔记一个月。 ▲分析结果:1、对中等智力学生而言,课堂笔记能够普遍提高 学生学习注意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2、A模式对中等智 力及以下学生影响不大;B模式对学生成绩影响明显;C模式多 数学生无法坚持,但坚持下来的效果极好。
ZOUJINJIAOXUEDEZHENSHISHIJIE
走进教学的真实世界
--学情的观察与诊断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跃跃
一、什么是学情观察与诊断?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一) 什么是学情?
广义:学生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态、 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学习需 求)等; 狭义: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需要我 们教什么?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结论及建议:
1、教师追问要紧紧围绕初始的主要问题,不能拉出去太 远、甚至与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无关;难度要适宜,要切合 学生的实际水平。 2、教师的追问不能模棱两可,给出的问题要明确无歧异; 一次追问不能太多。我们发现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 一次问一大串问题。结果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对 那个最初问题的思考被打断了;第二,改变措词后的问题 常与原来的问题大相径庭,从而使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 的问题。所以教师还要注意一次只能提1——2个问题,追 问要适度,并用简洁易懂的言语表述出来。
2.由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3.由静态的学情分析到动态的学情分析;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 1
没教就会了怎么办: 数学新授课学习目标的达成
杭州市景华小学 丁柏娟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 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 3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2)关键问题聚焦观察
聚焦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其相关的重要 因素,选择视角,设计视点(支架)进行课堂 观察。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 6
课例:
《新文化运动》
主题: 课堂追问有效性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沈清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一)确定课堂观察视角
追问的频数 追问的内容 追问的方式
便利店
篮球场21 科技楼20
音美楼20
阅览室13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学生喜欢的10节课 学生不喜欢的10节课
定期进行对比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3.实验验证法
通过系统的较为科学的方法设计, 有意识地验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出较为明确 的结论。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视角:教学预设主要环节;
动态生成主要环节;
教师应对策略
效果(即有效性评判标准)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教师应对策略”的视点: 1、点拨; 2、评价; 3、追问; 4、冷处理; 5、请其他学生帮忙; 6、不处理等。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动态生成”的效果视点(即评判标准): 1. 是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 积极情感 2.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3.是否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4.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5.是否是对预设的检验和完善 6其他
案例3
是一厢情愿?还是学有所获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有效达成”课后反 馈分析
温州实验中学 朱彬茹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4
温州三中科学试卷分析反思、调查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李希贵
学生喜欢的10个地方 学生喜欢的10项活动
定期进行对比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最喜欢的十个活动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 4
从学生学习状态折射教师教学行为
——一组学生参与学习情况的观察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 5
数学课中学生探究活动的 典型个体观察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是能够基于教师 的自主需求,有助于教师真正发现问题, 比较适合教师个体做课堂观察研究。但 “点”上的问题要明晰,观察视点的设计 要适合记录。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案例 8
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有效性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分析:
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是一种定性观察方法,要求观 察者围绕特定主题,设计观察视角和视点,对结果进 行除数字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具有灵活性、情境性、 开放性特点,适合对主题作深入、全面、动态的分析, 特别对主题的生成、拓展过程的观察有一定作用。但 这种观察方法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 力,同时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对结果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二)设计、分析观察视点
1、教师追问频数统计与分析
教学环节 追问频数 百分比(%) 课题引入 0 0 讲授新课 16 100 课堂小结 0 0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新课学 习中,一方面反映出这堂课“火力集中”,注重重点知识的 理解与难点的化解;另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视线由过去的 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在“教师提问——学生 回答——教师反馈”这个环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 师的反馈中有正面积极的评价,但更多的是利用追问加强了 与学生的交流,这些追问往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 指标之一,反映了该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不过还要 通过追问加强对旧知的复习和对新知的巩固。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关键:
保证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质量,制定
出的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包
容性。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关键:
评判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学科特点,要科 学、全面、合理,在观评课时注意避免 程序化,要根据教学目标、课型类别、 教师个人风格的不同灵活运用。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二、观察、评估学情的方法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1.量表测试法
学生智力测验(简称I 教学诊断测试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2.问卷调查法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 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 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 进行教学”。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二)什么是现代学情诊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