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牙周组织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题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1. 鳃弓的形成来自于 _________的增殖。
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为_________;在咽侧者称 _________。
2. 面部发育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突起发育而来。
3. 单侧唇裂是由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未联合所致,斜面裂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未联合所致,大口畸形是由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联合____________所致。
4. 颈部发育过程中生长最快的是第 ____________ 腮弓,覆盖了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腮沟和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腮弓,形成的囊性结构称为 ____________。
5. 与颌面部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第____________腮弓,称为____________;舌弓指第____________腮弓。
6. 腭部的发育来自于 ____________突和____________突。
7. 舌体来自于第 ____________腮弓,舌根来自于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腮弓。
答案:1. 神经嵴细胞鳃沟咽囊。
2. 额鼻突下颌突上颌突、中鼻突侧鼻突球状突3. 球状突上颌突上颌突侧鼻突上颌突下颌突过少4. 二二三四三四五颈窦5. 一下颌弓二6. 前腭侧腭7. 一二三四第二章牙的发育1. 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并分叉成两个,向唇颊方向生长的称_________,位于舌腭侧的称 _______2. 牙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题目整理(一)(考研题★★★,本科题★★,类似题★)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01、关于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基本认识。
1)神经塉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后,形成面部大多数结缔组织、包括釉质以外的牙体组织;2)鳃弓和咽囊将形成大部分颈部组织;3)面部、腭和舌的发育与胚胎期形成的颌面部突起融合或联合有关;4)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来自于间充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5)唾液腺的实质发育自口腔黏膜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然后分化为腺体组织;6)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具有严格的时间、空间调控过程。
02、简述胚胎的三个发育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此期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出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形成;3)胎儿期:自受孕后9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03、简述三胚层将来分化成的组织。
1)内胚层:肠腔上皮、消化腺上皮——―内消呼肝胰‖;2)中胚层:骨骼、肌肉、血液、淋巴、结缔组织;3)外胚层:表皮、神经组织——―外表感神腺‖。
04、简述神经塉细胞分化成的组织。
1)神经系统组织;2)内分泌组织;3)结缔组织;4)皮肤组织。
05、试述颌面形成过程和列举一个以上发育缺陷。
★★1.面部的发育过程实质上是面突的分化、联合或融合过程。
1)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生长迅速,其下端出现了一个凸起称额鼻突。
此时由于迁移的神经塉细胞的增生,在额鼻突两侧的下方出现第1鳃弓,由此形成了最初的口腔即原口。
原口的上界为额突、下界为心脏膨大、两侧为第一鳃弓。
由于鳃弓向正中腹侧生长,取代了发育中的心脏作为原始口腔下界的位置。
2)胚胎第24天,第1鳃弓上出现另一个突起即上颌突。
此时的原口上界为额突、下界为第1鳃弓(下颌突)、两侧为上颌突。
原口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两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
3)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相通。
4)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原口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第四章 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讲义
讲稿第四章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一、前言1.牙周病概况牙周病是口腔两大类主要疾病之一(龋病),是导致牙齿脱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牙龈、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等组织患病时,均属牙周病的范围。
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有半数以上的人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
在我国患病率超过龋病,成为非常突出的保健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1984)提出健康人的十项标准中,第8条为“牙齿无洞,无疼痛,牙龈不流血”。
要达到此标准,我国还有很大差距。
2.概念和分类(1)概念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将牙牢固地附着于牙槽骨,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
(解剖图)牙周组织由软组织和硬组织组成,软组织是牙龈和牙周膜,硬组织是牙骨质和牙槽骨。
牙龈:是由复层扁平上皮及固有层组成的粘膜。
是口腔粘膜覆盖于牙颈部及牙槽骨的部分,呈粉红色,坚韧而有弹性。
上皮部分将支持组织与外界环境分开。
解剖结构:游离龈、附着龈、牙龈乳头组织构成:上皮、结缔组织,无粘膜下层牙周膜:是位于牙根与牙槽骨间的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由主纤维组成,一端埋入牙骨质,一端埋入牙槽骨,将牙悬吊于牙槽窝内,富含血管、神经牙骨质:解剖学上是牙体的一部分,但功能上属于牙周,因为它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以及牙周病变的发生和修复,并且源于牙周膜是覆盖在牙根表面的钙化结缔组织。
牙槽骨:上、下颌骨包绕和支持牙根的部分(2)分类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对牙周病就进行了详细论述,但迄今对牙周病的分类世界上还未得到统一,而是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
总体来说,广义上的牙周病是指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包括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狭义牙周病仅指牙周炎。
牙龈病:是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
牙周炎:是累积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详细)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二、问答(思考)题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
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口腔组织病理学2-6章重点
第二章牙的发育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板的发生: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
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二)帽状期: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二、牙乳头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也形成成牙本质细胞三、牙囊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矿化分四期:I:基质含达矿化总量30%的矿物盐。
II:矿化从釉质表面开始,向深层扩散。
III: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IV:外层釉质很快矿化,且矿化度最高。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
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化程度。
三、牙髓的形成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四、牙根的形成五、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骨质的形成: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
继发性牙骨质是细胞牙骨质,覆盖在根尖侧的2/3区域。
(二)牙周膜的发育(三)牙槽骨的形成随牙周膜的形成,在骨隐窝壁上的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第三章牙体组织第一节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面部发育畸形主要发生在胚胎的第几周()A.6-7周;B.4-8周;C.4-7周;D.3-8周。
E.以上都不是。
2.面部发育开始于第几周:()A.第2周;B.第3周;C.第4周;D. 第5周;E.第5周3.在胚胎的那一周神经嵴细胞发生了广泛的迁移()A.第2周;B.第3周;C.第4周;D. 第5周;E.第5周4.上颌突来自()A.额鼻突;B.中鼻突;C.侧鼻突;D.下颌突。
E.前脑5.舌体主要来自()A.侧舌隆突;B.奇结节;C.鳃下隆起;D.联合突;E.以上都有。
6.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第几周()A.6-7周;B.4-8周;C.4-7周;D.3-8周。
E.5-8周7.上唇裂是由于下列那两个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A.两侧球状突;B.球状突和上颌突;C.两侧下颌突;D.上颌突与下颌突。
E.前腭突与上颌突。
8.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下列那种信号分子和基因的调控()A.维甲酸;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内皮素;D.HOX基因;E.以上全有。
9.球状突可形成()A.颧骨;B.上唇;C. 面颊;D.人中;E.鼻翼10.舌的发育始于第几周:()A.第2周;B.第3周;C.第4周;D.第5周;E. 第6周。
11.面部的发育来自: ()A.第一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B.第二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C.第三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D.第四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E.第五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12.形成附有上颌切牙的上颌骨的面突是:()A.球状突;B.侧鼻突;C.上颌突;D.中鼻突;E.下颌突。
13. 在口腔颌面部的发育中,侧腭突出现于:()A.第3周B.第4周C.第5周D.第6周E.第8周。
14. 神经嵴细胞分化成的组织和细胞不包括:()A.面神经的膝状节;B.甲状腺的降钙素细胞C.牙釉质;D.牙本质E.牙骨质15.两侧侧腭突融合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下列那种基因或信号分子有关()A. Hoxa1;B. Hoxa2;C.TGFβ3;D.EGFE.以上全是二、多项选择题1.中鼻突可形成()A. 前颌骨;B.人中;C.上颌切牙;D.鼻骨。
牙周病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了解: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了解: 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
第三节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了解: 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牙龈掌握: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牙龈上皮的结构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位置的变化;龈牙结合部的和龈牙单位的概念;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
了解:牙龈的结缔组织。
重点: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和组织学.难点: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二节牙周膜掌握:牙周膜的概念.熟悉:牙周膜主纤维束的分组、位置和排列方向。
了解: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成分.第三节牙骨质掌握:釉牙骨质界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牙骨质的结构、吸收和修复。
第四节牙槽骨掌握:牙槽骨等的概念、正常和病变时牙槽骨X线片的影像.熟悉:骨开窗、骨裂开的概念。
了解:牙槽骨的代谢和重建。
第五节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熟悉: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第六节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熟悉: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特点.第七节前牙美学区的临床特点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概念和类型。
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意义。
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第一节牙周病的分类掌握:99年牙周炎的分类熟悉:89年和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了解:99年牙龈炎的分类;牙周病分类原则及发展;几种主要分类法.第二节牙周病的流行情况了解:牙周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指数的设计。
第三节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熟悉:危险因素的概念;与牙周病患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
第四节牙周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熟悉:牙周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及其评价。
了解:影响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
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第一节概述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第二节牙菌斑生物膜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龈上菌斑生物膜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菌斑生物膜的分布、主要特性.熟悉:牙菌斑生物膜致病的三个学说。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 问答(详细)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二、问答(思考)题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
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牙周病学: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
牙菌斑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基质 细菌群体
水性通道 获得性膜 牙面
模拟口腔环境恒化器中
不同组合细菌形成菌斑生物膜 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A.96h血链球菌生物膜 B. 96h伴放线聚集杆菌生物膜 C. 96h血链球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 生物膜 D. 96h 8种菌形成的生物膜 E. 24h 8种菌形成生物膜的三维 立体图像 F. 96h 8种菌生物膜的三维立体 图像,白色箭头所指处为管道 结构
(chondrosulfatase) ⑤ 神经氨酸苷酶(neuralminidase) ⑥ 蛋白酶(proteinase)
3. 常见的致病毒素
破坏白细胞,释放溶酶体、抑制趋化、降低吞噬、诱导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破坏牙周组织。
① 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A.a产生)
② 抗中性粒细胞因子anti-neutrophil
–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Non-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 特异性菌斑学说 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1890年 Miller提出牙周病是由非特异性的口腔正常菌群的混 合感染所致 主要观点
不同个体、不同位点以及不同类型的牙周病之间菌斑组成相似, 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是菌斑量堆积的结果,即由非特异的口腔菌群 混合感染所致。 依据
A
B
C
D
伴放线聚集杆菌
A.菌落形态 B.革兰染色菌体形态 C.扫描电镜图像(SEM×5000) D.透射电镜图像,可见膜泡(TEM×15000)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牙周组织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牙周膜中最多、功能最重要的细胞是: ( )A.成纤维细胞;B.成牙骨质细胞;C.成骨细胞;D.破骨细胞;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2.在牙周膜中,哪一种细胞能增殖成颌骨囊肿或牙源性肿瘤: ( )A.成纤维细胞;B.间质细胞;C.成骨细胞;D.Malassez上皮剩余;E.成牙骨质细胞。
3.关于牙槽骨增龄性变化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随年龄增长,牙槽嵴高度减少;B.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C.随年龄增长,骨吸收活动大于骨的形成;D.随年龄增长,成骨能力明显降低;E.但随年龄增长,骨髓仍为红骨髓。
4.龈沟深度的正常值为: ( )A.0.5-2mm;B.0.5-3mm;C.1mm;D.3.5mm;E.以上都不是;5.将牙齿悬吊在牙槽窝内,使牙齿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分散到牙槽骨上的牙周纤维称为: ( )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尖组;E.根间组。
6.牙龈中牙龈纤维最多的一组是: ( )A.龈牙组;B.牙槽龈组;C.环行组;D.牙骨膜组;E.越隔组。
7.龈沟液的特征包括:()A.其成分与血清相似;B.具有清除异物,增进上皮与牙贴附的作用;C.是微生物的培养基;D.利于牙石和菌斑的形成;E.以上全是。
8.固有牙槽骨又称:()A.网状板;B.束状板;C.硬骨板;D.基板;E.松质骨板。
9.关于牙龈上皮,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牙龈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组成B.附着龈位于游离龈的根方C.覆盖于龈沟壁的上皮称为龈沟上皮D.龈沟上皮有上皮钉突E.龈谷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10.关于牙周膜 ,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牙周膜的纤维主要由胶原纤维和 Oxytalan 纤维组成;B.牙周膜内无上皮结构;C.牙周膜内成纤维细胞最多;D.牙周膜内同时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E.牙周膜内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在牙周膜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第四章 牙周组织
(一)支持功能
(二)感觉功能
(三)营养功能
(四)形成功能
三 牙周膜的增龄变化
牙周膜中胶原纤维增多, 细胞成分减少, 牙周膜厚度变薄。
第三节 牙槽骨(alveolar bone)
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又称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图
一 组织学结构 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固有牙槽骨、密 质骨和松质骨。 (一)固有牙槽骨(alveolar bone proper):筛状板,硬骨板,束骨. (二)密质骨 (三)松质骨 骨小梁+骨髓. 红骨髓 黄骨髓. 图 图2
第四章 牙周组织
牙周组织包括: 牙槽骨 牙周膜
牙 龈
牙骨质
第一节 牙龈(gingiva)
是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粘膜。
可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牙间乳头三部分。
图1 图2图3
一 表面解剖
(一)游离龈(free gingiva):图 ※龈沟:0.5-3mm,两个壁一个底,内容物。 (二)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
二 生物学特性 高度的可塑性: 受压侧,骨吸收。 牵引侧,骨增生。
1.牙生理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 2.牙槽骨的增龄变化。
牙间乳头
游离龈
附着龈
牙槽粘膜
牙龈的各部唇面观
龈沟上皮
游离龈
结合上皮 附着龈
牙槽粘膜
两牙之间的牙间乳头
龈乳头 龈谷
前牙和后牙龈谷形成不同的形态
游离龈 龈沟上皮 牙龈上皮
复层 鳞状 上皮
(二)固有层 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胶原纤维 束呈各种方向排列,可分为下列五组:图
1龈牙组: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 2牙槽龈组 3环形组 4牙骨膜组 5越隔组:只存在于牙邻面。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精讲 讲义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横面裂
◆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斜面裂
◆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未联合或部分联合—侧鼻裂
【经典试题】
1.面突的融合 <名词解释 >
(同济大学 2010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2.面部发育畸形发育时期主要是在( )
A.胚胎第 6-7周 B.胚胎第 8-9周 C.胚胎第 10周
【本课程应试特点】 1.占综合总分值的 20%左右。 2.常考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问答等 3.形态学,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知识点较多,考点分散,要记忆的内容多。各组织的基本组织结 构、重点疾病的病理变化。 【复习对策】 ●了解课程框架。 ●结合临床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掌握特征,归纳总结。 ●历年真题,寻找规律。
— 4—
【经典试题】
腭部的发育主要由( )
A.上颌突和球状突而来 B.侧腭突和上颌突而来
C.中鼻突和球状突而来
D.前腭突和侧腭突而来
(武汉大学 2011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第四节 舌的发育
【考试要点】 ◆舌的发育过程 ◆常见的发育异常 一、舌的发育过程 ◆舌发育自第一、二、三鳃弓形成的隆起。 ◆胚胎 4周,第 1、2腮弓形成 3个隆起。
牙胚的组成: 成釉器 口腔外胚层 牙釉质 牙乳头 外胚间充质 牙髓、牙本质
— 6—
牙 囊 外胚间充质 牙骨质、牙周膜 、固有牙槽骨 一、成釉器的发育 ◆蕾状期 ◆帽状期 ◆钟状期 (一)蕾状期 胚胎 8周: ◆牙板定点末端上皮细胞增生成花蕾状 ◆上皮细胞未分化,类似于基底细胞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未明显分化 ◆上皮下方、周围外胚间叶细胞增生 (二)帽状期 胚胎 9-10W 周 ◆成釉器:外釉上皮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 1.概念——在游离龈的根方,紧 密附着牙槽嵴表面的牙龈。 2 .特点——色粉红,质坚韧,表 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 称为点彩
。
点彩
3.游离龈沟(free gingival groove )
4.牙间乳头(interdental papilla) (龈乳头)
• 二、生物学特性 • 高度可塑性 • 受压力吸收,受牵引力增生 • 牙生理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 • 废用时萎缩 •
牙槽骨增龄变化
• 牙槽嵴高度减少。 • 生理性的骨质疏松。 • 吸收活动大于骨的形成。 • 红骨髓变为黄骨髓。
• 细胞数量减少,成骨能力明显降低, 埋入的穿通纤维不均匀。 •
5.龈谷(gingival col):在后牙, 颊舌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临 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 山谷故称龈谷。
1.龈谷的低倍观 col:龈谷 e:龈谷上皮 a:牙槽骨 2. 龈谷上皮无角化,乳头层有大量o为细胞浸润
二 、组织结构
(一)上皮层 1.上皮 (1)牙龈上皮:表面为不全角化,上皮钉 突多而细长,使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 接。偶见黑色素细胞。 (2)龈沟上皮: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 结缔组织内常有细胞浸润。 ( 3)结合上皮:表面无角化,无上皮钉突, 但受到刺激时可产生上皮钉突。
活跃
1.固有牙槽骨(alveolar bone) 它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 由于在X线片上表现为围绕牙周膜 外侧一的条白色阻射线,称硬骨板。
邻近牙周膜侧:平行骨板和穿通纤维 构成。 邻近骨髓侧:骨板由哈佛氏系统构成。
2 密质骨:表面为平行骨板、深部有 哈佛氏系统。 3 松质骨:由骨小梁和骨髓构成。骨 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 结构:骨小梁呈板层排列伴哈弗系统 分布:前牙区松质骨含量少,后牙多 排列:与所承担的咀嚼力密切相关
3.环行组:位于游离龈中,呈环 行排列,使游离龈附着牙上。 4.牙骨膜组:起自牙颈部的牙骨 质,越过牙槽嵴,进入牙槽突,前 庭肌和口底。 5.越隔组:(仅存于牙齿的邻面) 起自牙颈部的牙骨质,水平穿过牙 槽嵴,止于邻牙的相同部位。
c:牙骨质 a:牙槽骨 e:釉质间隙
(三)血液供应和神经
血供:牙槽动脉的分支 1.分布于牙槽骨颊舌侧的骨膜动脉; 2.牙周膜的血管分支; 3.牙槽中隔动脉。
胶原纤维可分为: 1.龈牙组(dentogingival group) 位置:从牙颈部牙骨质,向冠方散 开, 止于牙龈固有层。 作用: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
1.牙龈纤维分布示意图 2.牙龈颊舌向切片观 a:牙槽骨 ,向冠方展 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固有 层中。
结合上皮 (1)概念:是牙龈上皮附着在 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
(2)特点:
从龈沟底开始,向根 尖方向附着在牙釉质 或牙骨质的表面。
半桥粒
牙龈上皮层 1.龈沟上皮 2.牙龈上皮 a:牙槽骨 d:牙本质
e:釉质间隙
t:上皮下结缔组织
结合上皮 1.结合上皮和牙龈沟示意图 2.结合上皮的结构 d:牙本质 o:牙骨质 箭头示基板样物
牙周膜中的间隙纤维,其中含有血管,C:牙骨质
2分组 : (1)牙槽嵴组(alveolar crest group) 位置——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 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 分布——唇(颊),舌(腭)侧,而邻 面无此纤维。 功能: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2)水平组(horizontal group) 位置——纤维呈水平方向分布,一端 埋入牙骨质,一端埋入牙槽骨。 功能——维持牙齿直立,对抗侧向力。
牙周膜斜纤维
根尖组纤维
(二)、基质 (1)构成:主要由糖蛋白和粘蛋白 组成。 (2)功能:维持牙周膜的代谢 保 持细胞的形态和分化 承受咬牙合力 时,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三)细胞 1 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功能强。 功能:合成胶原,吸收胶原,保持 牙周膜的动态平衡。
牙周膜结构 a:牙槽骨 d:牙本质; c:牙骨质(箭头示 成牙骨质细胞)
神经:上颌-上牙槽N和腭前N,下颌-下牙槽N 和舌神经 淋巴:牙龈固有层-牙槽骨骨膜淋巴网-颏下 和下颌下淋巴结
第二节 牙周膜
(periodontal membrane)
牙周组织/牙周膜
学习要求 • 掌握:牙周膜的主纤维束的走行及 功能,牙周上皮剩余的形态、分布 及意义,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 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 熟悉:牙周膜的功能、牙骨质小体 的分布及来源。
(二) 固有层:DCT 1、纤维 (1)胶原纤维——占多数 (2)弹性纤维——仅存在血管壁上。 2、细胞 (1)成纤维细胞——多数 (2)淋巴细胞——少量 (3)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a.牙间龈组织颊舌断面示意图:两牙间乳头之间为龈谷,固有层 有各种纤维 b.牙间龈组织颊舌向切片观 1:环行组 2:龈牙组 3:越隔组 4:牙槽龈组
2 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临近 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 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 行排列。也叫Malassez上皮剩余。 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来 的上皮细胞。
上皮剩余 a:牙槽骨 牙本质
d:
3 成牙骨质细胞——分布在临近牙 骨质的牙周膜中,功能是合成 牙骨质。 4 成骨细胞——形态立方状,胞核 大,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
牙龈各 部位的 唇面观
一、表面解剖:
(一)游离龈:(free gingiva) 1 定义 (1) 游离龈:是指牙龈边缘不 与牙面附着的部分,它游离可动, 呈连续的半月形弯曲,其色泽较 附着龈稍红。
(2)龈沟(gingival sulcus):游离龈
和牙面之间的一个环状狭小的间隙,正常深度0.5~3mm, 平均1.8mm,超过3mm,称牙周袋。
(3)斜行组(oblique group) 方向——向根方倾斜45度,埋入牙槽 骨的一端近牙颈部,附着牙骨质一端 近根尖部。 功能——将牙齿承受的咀嚼力转变为 牵引力,均匀分散到牙槽骨上。
(4)根尖组 (apical group) 位置——起自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 到根尖周围的牙槽骨。 功能——固定牙根尖,保护进出孔的血 管和神经。 (5)根间组(interradicular group) 仅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 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区牙骨质。
第四章 牙周组织
泰山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崔海庆
牙周组织/牙龈
学习要求:
掌握:牙龈表面解剖,包括游离龈 及龈沟、附着龈、牙间乳头和龈谷; 组织结构包括牙龈上皮、龈沟上皮、 龈谷上皮、结合上皮结构与牙体的 附着关系及增龄的变化;牙龈纤维 束分布及功能。
牙龈(gingiva) :是包围和覆盖 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粘膜, 呈浅粉红色,坚韧而不活动。
牙龈的颊舌切 片观 箭头示游离龈 沟 f:游离龈 e:釉质间隙 a:附着龈
2 龈沟界限
(1)底部——结合上皮的冠方 (2)内壁——牙体 (3)外壁——龈沟上皮
3.龈沟液 (1)成份:电解质,氨基酸, 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 (2)作用 :清除异物、增进 上皮与牙齿的贴附、抗菌、增 强牙龈免疫力。
第三节 牙槽骨
(alveolar bone)
牙周组织/牙槽骨
学习要求
• 掌握:固有牙槽骨(即筛状板或硬骨板) 的分布、结构;束状骨的分布。 • 了解:牙槽骨的密质骨及松质骨的结构及 分布
一、牙槽骨
概念: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
部分,也称牙槽突(alveolarprocess)
解剖:牙槽窝、牙槽嵴、牙槽中隔 特性:依赖于牙的功能性刺激,改建
5 破骨细胞——是多核巨细胞,胞核数 目不等,胞浆嗜酸性,位于吸收陷窝内。
6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可分化为成骨 细胞,成牙骨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 牙周膜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二、功能 1.支持功能 2.感觉功能 3.营养功能 4.形成功能 三、牙周膜的增龄变化 1.胶原纤维增多,直径增大 2.细胞成分减少 3.基质中硫酸软骨素减少 4.牙周膜厚度变薄
一、牙周膜一般特点 概念:位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组织。 性质:环绕牙根的致密结缔组织。 厚度:为0.15~0.38 mm。 构成:细胞、基质和纤维。 功能: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 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
二、组织结构 (一)纤维 胶原纤维:最多 弹力纤维:oxytalan纤维、eluanin纤维 1 主纤维和穿通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