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22页PPT

合集下载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8(35张PPT)(岳麓版必修2)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8(35张PPT)(岳麓版必修2)
俄罗斯圣彼得堡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
材料: 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
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 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 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 20%。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 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其基本思路是:对经济体制 进行根本性改革,给企业放权让 利,国家对经济管理逐步从以行政 管理为主向以经济管理为主的方法过渡。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的失控
改革的失控
由于经济改革缺乏 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中阻力重重,经济 继续滑坡。
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
巩固提高:
1、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 A.取得一定成效 B.提出了“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

C 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
D.完全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2、(2004.广东.)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 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得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①扩大自主权; ②提高农产品价格;
施 农业 ③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④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成效
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 超级大国


①没有突破旧体制;②脱离实际;③与美 局限 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减速甚至滑坡;④勃
氏后期保守作风、后期改革停止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工农业的改革措施 2.后期改革陷于停滞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020.1 1.1010:1410:14 :1210:1 4:12No v-20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作用及其弊端P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作用及其弊端P
两极格局结束
动脑经:假如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假如没有“八 一九事件”, 苏联可能还会
存在下去。
虽然没有 “八一九事 件”,苏联 最终也会解
体。
苏联旳改 革与解体对 我国旳社会 主义建设有 什么经验教 训?
参照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旳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正确处理好国内各民族关系;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出现旳新思想和 价值观要正确认识。
权力高端旳博弈, 谁是最终旳赢家?
叶利钦VS 戈尔巴乔夫
VS
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 八一九事件
根本原因: 斯大林模式旳旳弊端
(高度集中旳经济政治体 制旳弊端)
苏联解体实质: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实质: 社会制度/性质 发生了变化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标志: 美苏争霸结束
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及成果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开荒
推广种植玉米
成果: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
根本变化苏联高度集中旳政治经济体制。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黑白相间旳墓碑 毁誉参半旳一生
赫鲁晓夫旳墓 碑用7块黑白大 理石相向衔接 堆砌而成,代 表了赫氏毁誉 参半旳一生
小结: 措施:针对斯大林时期旳某些弊端,在经济、
政治方面采用某些改革措施。
赫鲁晓夫 成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但并未根本变化苏联 高__度__集__中_旳__经__济__政_治_ 体制。改革带来旳多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 年, 赫鲁晓夫 被迫下台。
措施:1985年上台。针对苏联经济发 展面 临 旳停滞局面。先把经济改革作为要 点,后又把改革要点转到政治方面。

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复习: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弊端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⑴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为支持工业,不惜 损害农民利益,损害 了农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2.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 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 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 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 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成效与问题:
取得一些成果。 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 时期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982年,曾任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 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 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 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 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 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 阿富汗的战争。

课件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 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 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当年,斯 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 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 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 点,请说明理由。
失去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导致苏联
的最终解体。
启示录
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 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 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 的方向。 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 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
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材料一: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 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赫 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房,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 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 区的饲料严重短缺,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 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 漠。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 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 建成共产主义。
小结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领导人
重点
结果

岳麓版《苏联的经济改革》ppt精选课件

岳麓版《苏联的经济改革》ppt精选课件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2)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指导思想,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党的领导地位; 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1991年月12月25日
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
俄罗斯国旗升起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成为与美国 匹敌的 超级大国
例失调的问题没有解决。 ③失败主要原因:
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异:改革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内容: (1)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a.措施: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 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3.结果:收效甚微(失败)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 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 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①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②政府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 标; ③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 ④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 外的合资企业; ⑤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 农场
b.结果: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效果 c.原因: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4.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 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①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要协调。

②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⑤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⑥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由于前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有何历史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斯大林模式有何弊端政治方面表现——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经济方面表现——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千万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千万经济效益低下3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在苏联历史上,斯大林模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挽救了当时危机重重的苏联,而且还使得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国家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但是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也不全都是好处,它也存在着很多弊端的,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利弊都是存在的。

那么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具体都有哪些呢?斯大林旧照片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好处有,使得苏联国家重工业迅速发展,并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国家。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到了一条 符合中国国情旳、有中国特色旳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旳改革激化了苏联旳多种矛盾 引起了社会旳动荡和分裂,直接造成了苏联旳 解体和苏共旳倒台。 因为中国旳改革做到了下列几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升人民旳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旳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 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旳“和平演变”采用了正确旳对策。
政治 提出“人道旳民主旳社会主义”, 放弃民主集中制,在政治体制方 面,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影响 引起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情况 恶化,社会秩序动荡,政局失控.
2、“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旳催化剂
3、苏联旳解体 1991年底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 夫刊登电视讲话,宣告辞去 总统职务。…苏联走向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经济上 政治上
苏联城市青年出 发参加开荒
赫鲁晓夫
成果 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旳改革?
主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悲观:改革缺乏正确旳指导思想,只 是对原有体制旳小修小补,脱离实际, 主观主义,暴躁冒进,也并没有从根本 上变化高度集中旳经济政治体制,造成 失败。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假如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是否会存在下去?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 联加速崩溃旳催化剂。虽然没有“八一九事 件”,苏联也会解体。
因为苏联解体旳原因是多方面旳:
1、高度集中旳经济政治体制旳僵化(根本原因) 2、严重旳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旳激化 3、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温故知新
1、“斯大林模式”旳特点?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
①经体 内容
调节作用) (2)调整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变 成多种所有制(如:个体劳动者发展,企业
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集体农庄和国
营农场也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失败原因: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并未放弃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结果: 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2)在工业方面 (重点)
注重__发__展__重_工__业____,特别是_军__事__工__业_____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 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 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 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
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C )
赫鲁晓夫一方面“给了社会一点儿自由,后 来他自己拧紧了龙头”。 正如他在自己的回忆录 中说的:“苏联领导决定开始解冻期······大家, 也包括我在内,同时对解冻感到担心:‘会不会 因解冻而出现冲向我们的洪水, 这就将很难处 理。’”······他在反斯大林过程中,也能感悟到 战后新时代将会到来, 但他又无力自觉地把握住 战后时代转换的重要契机, 深刻地转变斯大林留 下的不能再继续推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体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提 取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 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 和政策的随意性。所以答案选B。
2014-04-15 15:31:45 新浪网友 IP:210.89.128.*(上海)
【中国新闻网】戈尔巴乔夫或因苏联解体被起诉 ,
回应称愿配合调查。
(2)为支持工业,不惜 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 农民的积极性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PPT实用课件1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PPT实用课件1

⑸ 对工业化的评价
①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片面强调 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使 许多产品无人问津;经济粗放型发展,效益 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二、“斯大林模式” 形成过程
2、农业集体化运动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形成标志: 1936年新宪法
2、形成原因
3、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 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它的功绩主要有:
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 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 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4)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①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为社会主 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资金,促进了工业 化的顺利进行。
②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违 反了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 立即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了不给生活 出路的措施,而且涉及部分中农,使工农联盟再 次出现危机。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启示和毛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启示和毛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启示和毛的探索(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斯大林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特点。

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1. 经济方面的特点: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片面发展重工业。

2. 政治方面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管理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一切国家事务,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

(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斯大林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

(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出现了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他们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展开: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