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_CTS_的电生理诊断要点_汤晓芙
腕管综合征的辨证要点和基本治疗方法有哪些
腕管综合征的辨证要点和基本治疗方法有哪些所在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腕管综合征针灸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疼痛有时放射到肘;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
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腕痛等范畴。
腕管综合征多因腕部外伤、劳损与风寒湿热侵袭等有关,与手三阴经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经络阻滞不通。
(一)辨证要点主症患者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
疼痛夜间加剧,寐而痛醒,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病情严重者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甚至出现患指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症状。
外邪侵袭兼见发病前有恶寒、发热等感受外邪病史。
瘀血阻滞有腕部损伤或劳损史,局部压痛明显。
舌暗或可见瘀斑,脉涩。
图:腕管综合征(二)治疗1.基本治疗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取局部穴位及手三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大陵、鱼际、劳宫、合谷。
配穴外邪侵袭配列缺、外关;瘀血阻滞配膈俞、三阴交。
操作毫针常规针刺。
内关、大陵勿手法过重,刺伤正中神经干。
方义内关、大陵疏通手厥阴经气血;鱼际疏导手太阴经气血;劳宫疏通手厥阴经气血,合谷行气止痛。
2.其他治疗(1)电针取主穴。
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选连续波刺激30min,强度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宜。
每日或隔日1次。
(2)理疗运用TDP神灯,据辨证可照射腕部每次30min,每日1次。
(三)按语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急性期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提重物。
2.对于急性期病情较重患者,应将患臂用硬纸板托住,呈功能位。
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松弛压迫,减少运动。
患者每日可自行活动手部数次,以促进血液循环。
急性期后,疼痛缓解。
嘱患者练习腕伸屈、臂旋转、伸指握拳等,促使肌肉及肌腱的活动,防止失用性萎缩和粘连。
3.患者应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避免用冷水,可经常自行擦热患部。
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常规法与环指法及拇指法对比研究
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常规法与环指法及拇指法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cts)神经电生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中常规法、环指法、拇指法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常规法、环指法、拇指法对53例(79侧)临床诊断为cts的患者进行检查。
结果:常规法中52侧正中神经scv异常,异常率65.8%;环指法中77侧正中神经异常,异常率97.5%;拇指法中67侧正中神经异常,异常率84.8%。
常规法同环指法、常规法同拇指法、环指法同拇指法异常率相比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神经电生理感觉传导检查的环指法优于拇指法,拇指法优于常规法。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ct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嵌压性病变,是来肌电图室作检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骨科、内科和神经科医生在门诊遇到手指麻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所有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主要见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病人,其发病率很高,如果能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其预后很好,否则,会给病人带来永久性手部残疾。
而其诊断除了依靠病史和查体外,神经电生理检查起着任何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提高神经电生理检查灵敏性,对2009年以来我院临床诊断的53例(79侧)cts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法、环指法、拇指法神经电生理感觉传导检查对照,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cts患者53例(79侧),男19例(24侧),女34例(55侧)。
年龄16-66岁,平均47.4岁,病程1周-2年。
cts临床诊断标准:(1)典型的正中神经支配区麻木疼痛以夜间痛为重。
(2)正中神经支配肌无力或萎缩,以大鱼际肌显著。
(3)tinel氏征及屈腕试验阳性。
(4)x线等排除颈椎病、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胸出口综合征等疾病。
二.检查方法采用英国牛津的medelec synergy电生理检测仪,室温25℃。
电生理检查分析对糖尿病性腕管综合症的诊断意义
电生理检查分析对糖尿病性腕管综合症的诊断意义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周围神经卡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桡侧三指半麻木伴夜间麻醒,发展到晚期会出现大鱼际肌萎缩和肌无力为特征的手指感觉、运动异常症候群。
由于肌肉萎缩呈不可逆性,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因糖尿病性腕管综合症临床症状不明显,不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往往容易漏诊。
现将我院一年来收治的80例DM患者进行检测,旨在进一步了解DM患者中CTS的发病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提高糖尿病性腕管综合症的早期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女性42例,男性38例。
年龄28-70岁,平均48岁。
病程2-10年。
其中双侧病变11例,单侧病变7例。
CTS诊断标准:①绝对指标: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4.5ms;正中神经腕以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0m/s。
②相对指标:电刺激环指,正中、尺神经腕部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之差≥0.4ms;拇、食、中指SNAP波幅较健侧下降>50%。
病例排除标准:患者患有DM前已有手指麻木或已确诊为CTS者,其他疾病(外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口服避孕药、类风湿等)导致CTS者。
1.2检测方法使用丹麦keypoint4型四导肌电诱发电位仪,室温25℃左右,皮温保持在30℃左右,肢体表面温度低的均经过复温。
(在低温情况下,肌肉动作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增大。
室温在29-38℃之间每上升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上升2.4m/s,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末端潜伏期也会缩短0.3ms。
亦可在皮温低时,在测出的传导速度上每低一度速度增加5%,从而纠正温度的影响)采用顺向性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复合肌肉运动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以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由腕部结构性损伤引起的疼痛,活动障碍和肌肉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研究结果,诊断CTS的标准包括:
1. 临床症状:
(1)长时间使用电脑或其他会引起腕管易损的活动时出现的腕部疼痛。
(2)晚上睡眠时出现的腕疼痛、抽筋症状以及晨起时出现的肌肉疼痛。
(3)感觉障碍,比如刺激性感觉、抽筋以及肿胀感等。
2. 临床诊断:
(1)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诊断CTS的重要程序,在检查中可以显示肌肉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的存在。
(2)腕部CT/MRI扫描:通过CT扫描可以确定腕管的结构稳定性及是否存在异常的软组织或骨骼病变等情况。
(3)其他相关检查:包括X线片、动脉超声等。
3. 病史: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以了解其是否有以下任何情况:(1)长期使用电脑或手机;
(2)母体发育不良;
(3)经历过流行性疾病;(4)存在外伤史、关节炎史;(5)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
动态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腕管综合征术中的应用
动态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腕管综合征术中的应用【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61-03. 腕管综合征(CTS)即腕部正中神经卡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腕管内压力升高,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出现神经支配区域各种疼痛或麻木症状。
腕管神经综合征常被误诊为风湿病、末梢神经炎或者狭窄性腱鞘炎、颈椎病等,甚至误诊为神经衰弱等。
随着使用电脑人群的,增多,发生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
CTS是周围神经卡压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早用神经传导速度研究确诊的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患者具有一定的神经电生理特点,采用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进行诊断,具有无创、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
术中运用动态神经电生理监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男性103例,女性32例;年龄32—74,平均年龄35.48岁;病程1-28个月,平均病程12.6个月;制衣工6例,电脑操作员9例,家庭妇女15例,木工8例,油漆工10例,糖尿病患者2例。
单侧神经损伤18例,双层神经损伤24例。
所有患者病史中以患手握力减低,掉东西,细小物品不能感受为主,并有手中指感觉异常(刺痛和麻木)为主,甚至肩颈部有牵涉痛,有时前臂和上臂,白天间断发作或夜间发作为特点,具有幾个月至几年的不等病史。
体征主要是:较正常手捏握力患手减弱,腕管区压痛不适,拇指对掌受限,Phalen征、Tinel 征阳性或屈腕试验阳性。
肌电图检查阳性。
本组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1.2 监测方法1.2.1 本组患者在手术室麻醉前再次给予肌电图检测,室温26℃,采用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肌电图室正常值,正中神经腕一肘段MCV=(58,41±4.36)m/s;指一腕段SCV=(55.63±6.48)m/s;DML=(3.68±0.34)ms;正中与尺神经LAT 差值=(0.13±0.13)ms;CMAP波幅一12.52my。
腕管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案
腕管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案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特征为手掌感觉行径神经受损。
而此病症的发病率相当高,据近期统计显示,个人发病率为4%~5%,且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而年龄大、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大的人更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
本文将从诊断及治疗两个方面来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一、诊断1.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是腕管综合征的重要表现,常见特点是手指麻木、疼痛、酸胀、颤动、麻痹、发苍,而感觉异常则表现为手指皮肤感觉降低或缺失。
此病症常出现在夜间,在清晨起床时尤为明显,因为睡眠时手部镇静后,手持续固定时,压迫神经时间增长,才导致局部缺血和神经休息不良,并可能导致其恢复过程延长。
治疗方案:2.电生理诊断电生理检查是CTS最早采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科研人员通过通电来激发神经,然后在荧光屏上观察通电后的神经反应,以此评估患者的神经状况。
然而,电生理诊断的过程费时且复杂,虽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一些ICU患者、神经障碍或肌肉障碍患者使用电子设备的限制等壁垒也会导致电生理检查无法进行。
治疗方案:3.超声检测在临床上,高频和超声透视设备的应用显然更为便捷和兼容性、准确性、安全性、无痛性强,有效地评估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无论是以确诊率还是确定严重程度为标准,与其他神经检查方法相比,超声检测手段更为准确,也更适合于初期的CTC患者。
治疗方案:二、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去炎止痛为主,适合于早期CTS的患者,且也是常见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甲氨蝶呤 (MTX),药物可以减轻疼痛,但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是CTS治疗的一种较常见的方法。
如冷热水交替温疗、外敷电流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营养,从而减轻病情。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情的CTS患者,尤其是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见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规治疗的一项。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标签: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测;诊断腕管综合征(CTS)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腕管内压力升高,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导致CTS,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甚至手部肌肉萎缩导致手功能障碍。
由于CT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脑血管病等,所以早期诊断很有必要,且不能单独依据临床表现诊断CTS。
目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已经成为诊断CTS的金标准[1]。
因神经传导检测主要显示腕远侧节段正中神经感觉和(或)运动传导的选择异常,而同侧手尺神经远侧节段及正中神经近段相对正常。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月就诊于笔者所在科室的2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女14例,男8例,年龄26~77岁,平均(53.1±9.38)岁,病程7 d~10年不等;其中单侧病变19例,双侧病变3例。
临床表现符合下列一项或多项:(1)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或全手麻木;(2)手部疼痛或者感觉减退;(3)夜间或清晨麻醒或手部肿胀感;(4)麻木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或甩手后减轻,冬重夏轻;(5)鱼际肌萎缩。
1.2检查方法采用上海海神号4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
(1)运动神经传导检测:每位患者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末端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和运动传导速度。
即在腕和肘部进行刺激,在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记录,测量肘-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远端潜伏期(DML)。
(2)感觉神经传导检测:用逆向法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波幅。
即分别对中指和小指进行刺激,应用皮肤表面电极在腕正中、腕尺侧记录,测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动作电位潜伏期。
(3)距离测量:嘱患者伸直腕部和手指,以使神经节段尽可能呈一直线。
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间的距离应做标记。
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主电极间)用软尺测量。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刘磊;薛若鸿【摘要】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0)002【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腕部节段检测;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腕管综合征【作者】刘磊;薛若鸿【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在神经内科临床上十分常见,它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其主要症状包括手部的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可有手部无力、酸胀,疼痛多为针刺样或烧灼样,早期以感觉异常为主。
我们电生理检查室收集了2008 年5 月~ 2012 年2 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或骨科门诊就诊的48 例临床疑诊或确诊的早期CTS 病人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48 人,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符合CTS 的诊断标准[1]。
其中女性31 例,男性17 例。
年龄24 ~74 岁,平均年龄49 岁。
病程1.5 月~3 年不等。
48 例患者中单侧病变28 例,双侧病变20 例。
嵌压性周围神经病电生理
是最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病的一种。 正中神经来自C5-8,T1 运动支配:除尺侧屈腕肌和指深屈肌 外前臂内侧半的全部屈肌; 除拇收肌 外的所有鱼际肌及第一、二的蚓状肌。
感觉支配:手掌及鱼际外侧面桡侧三 指半。
电生理检查
EMG:严重者拇短展肌放松时可出现自 发电位
MNCV:正中神经远端CMAP潜伏期延 长,波幅降低,MCV减慢或正常。
又称胸廓出口综合征(TOS),分为 下干型, 上干型, 全臂丛型 非典型型
上干型TOS电生理检查
EMG:C5,6支配肌有异常表现 MNCV: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
经的CMAP潜伏期及波幅有改变。 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异常,波幅降低 正中神经肘到腋的SNAP有改变
下干型TOS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
EMG:胫前肌,腓骨长肌,踇长伸肌有 异常
MNCV:腓骨小头上下段的MNCV减慢, SSCT可精确定位。
SNCV:腓浅神经SNCV减慢或正常。
跖管综合征
足趾和足底感觉异常或减退、烧灼痛,可向 上放射至小腿内侧,可长时间行走或站立而 加重,Tinel征阳性。足部小肌肉力弱,萎缩
骨间肌。3、4蚓状肌。 感觉:手掌尺侧半及手掌尺侧一指半
电生理检查
EMG:第I骨间肌,小指展肌有神经源性损害, 尺侧屈腕肌正常或异常
MNCV:跨肘部的分段MNCV,肘段的 MNCV减慢,CMAP波幅降低,离散。
肘段SSCT测量:跨肘10CM,
每隔
1CM 刺激,小指展肌记录,观察CMAP的潜
旋前圆肌综合征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时被增厚的肌肉,腱 膜等卡压所致
电生理检查 EMG:拇短展肌、旋前方肌、屈拇长肌、屈指
深肌、桡侧屈腕肌有神经源性损害, 旋前圆肌正常或损害。 MNCV:前臂段可轻度减慢 SNCV:肘以下正常或轻度异常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分析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 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30例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 以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
结果在30例患者中, 双侧病变者为9例, 单侧病变者21例, 共有39病变。
30例CTS患者中39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均延长和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 30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 37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 2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 29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原性损害。
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腕管综合症(CTS) 神经电生理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CTS)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挤压, 从而出现其相应支配区的感觉异常及功能障碍。
目前报道CTS的检测方法以常规神经电生理方法最为多见, 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 故对CTS诊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现将运用常规法检测的30例CTS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CTS诊断标准[1]的30例患者中, 女性24例, 男性6例; 年龄27-74岁, 平均年龄54.7岁; 病程1个月至2年。
其中双侧病变9例, 单侧病变21例, 共有39只腕管神经出现病变。
该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手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夜间和劳累后加重, 休息、甩手和局部按摩可使症状有所缓解,4例有轻度鱼际肌萎缩,2例鱼际肌萎缩较明显,Tinel征30例均阳性。
1.2 神经传导检查检测仪器为丹麦Keypoint-4型肌电图机, 检查室温27-30 ℃。
以文献的神经传导正常值为参考标准[1]。
感觉神经传导检测: 采用顺行法, 以环状电极分别刺激正中神经感觉纤维支配的拇指和中指, 尺神经感觉纤维支配的小指, 记录电极在腕部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及感觉传导速度(SCV),观察其波幅。
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及正中神经掌皮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及正中神经掌皮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腕管综合征(CTS)是指由于正中神经受压迫而引起的末梢神经病变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患者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和力量减退等症状。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TS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CTS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并着重探讨正中神经掌皮支在CT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一、CTS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概念CTS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两个部分。
NCV是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指标,主要反映神经纤维的功能状态,包括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节电位和运动单元电位。
EMG则是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肌肉功能状态,并能够检测到神经和肌肉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TS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包括确定神经病变的类型、定位受累区域、鉴别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同时,神经电生理检查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监测治疗效果。
二、CTS的神经电生理改变1. 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NCV是CTS神经电生理检查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CT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病变程度不同,CTS患者的NCV改变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在感觉传导速度方面的改变较为明显,而运动传导速度则相对较少受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应该在50 m/s左右。
但是,在CTS患者中,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常常下降到40 m/s以下。
此外,感觉神经纤维的神经传导速度也常常降低,尤其是在手掌区域的感觉神经。
2. 肌电图的改变肌电图(EMG)是常用的诊断CTS的一种方法。
在CTS患者中,EMG检查往往可以发现肌纤维的异常放电信号,反映了受累的神经和肌肉的异常状态。
在肌电图检查中,CTS患者的肌肉电活动表现为低电位放电。
低电位放电可以由肌肉痉挛和张力增高引起,也可以由神经肌肉接触不畅或神经纤维损伤引起。
在CTS患者中,肌肉电活动的异常表现通常比正常人更明显。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分析及与身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关键词
神 经 电 生 理 ; 管 综 合征 : 体 质量 指 数 腕 身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1 4 ( 0 0 一 4 0 3 — 3 10 — 22 2 1 )0 — 3 7 0
t h BMIZHANG h o / S u ,ZHENG u a g/ iee J u n lo h bl a o dcn 2 1 2 4)3 7 3 9 J y / n s o r a f Re a it t n Me iie,0 0,5( :3 - 3 n Ch i i
Absr t tac
Obet eT i usteeet pyi oi lc aatrt fcra tn e snrme(T )i 8 ai t ad e- jc v :o ds s h lc oh s lg a hrce sc o apl u nl y do i c r o c ii C S n 8 pt ns n x e
中 图分 类号 : 4 3 6 1 R 9。 8. R 7
A t d n e e t o h so o ia c a a t rs c o a p l t n e s n r me i 8 a e  ̄ a d t e c r e a o s u y o l cr p y i l g c l h r c e it f c r a u n l y d o n 8 p t n i i n h o rlt n i
低 者 中拇 短 展 肌 肌 电 图 异 常 者 占 8 . ;N P各 参 数 正 常 者 中有 8例 (27 出 现 Ⅳ 指 刺 激 正 中神 经 与 尺 神 经 波 72 S A % 7 .%) 幅 比值 的异 常 , 异 常 参 数 患 者 B 值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各 MI
腕管综合征指南
腕管综合征
2、查体: 感觉减退(主要为痛觉减退)--以示、中指
末节掌面为多。 肌力减退和肌萎缩--以拇指展肌肌力减退为
主,大鱼际的肌肉萎缩。
腕管综合征
3、特殊检查:轻叩腕掌侧有过电感,压迫腕 横韧带可使症状加重。
Tinel征(叩击试验)阳性--轻叩腕掌侧(正 中神经受损的部位)出现其支配区麻痛感。
旋前圆肌综合征
一、病因: 旋前圆肌异常纤维带
形成压迫 肱二头肌腱膜扩展部
压迫 指浅屈肌腱弓压迫
旋前圆肌综合征
二、症状及体征: 1、疼痛:前臂近端疼痛,以旋 前圆肌区疼痛为主,疼痛可向肘部、上臂放射, 也可向颈部和腕部放射,一般无夜间痛史,此特 点可与腕管综合征进行鉴别。 2、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和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 但感觉减退比较轻,反复旋前运动可使感觉减退 加重。 3、肌肉萎缩:手指不灵活,拇,食指捏力减弱, 拇,食指对指时拇指的掌指关节,食指的近节指 间关节过屈,而远节指间关节过伸,鱼际肌有轻 度萎缩。
神经卡压综合征
(二)
概述:
一、定义:周围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由于结 构特点和外在因素,可在由骨、肌肉、韧带、 筋膜等形成的管道或间隙中受压,出现相应的 神经损伤症状群。
二、病理特点:以周围神经逐渐失用为主,多 为部分损伤,少数为完全损伤,一旦压迫解除, 功能多可恢复,但受压过久过重的,恢复多部 完全。
4、感觉:手掌侧拇、示、中及环指桡侧半, 手背侧示、中指远节。
5、运动:鱼际支瘫痪-拇指不能对掌,不能与 手掌平面成90度角,不能用拇指指腹接触其 他指尖,或出现猿手畸形。
腕管综合征
6、腕管的解剖:由腕骨构成底及两侧壁,其 上为腕横韧带,形成一个骨-纤维隧道; 有:拇长屈肌肌腱,2~4指的屈指深、浅 肌腱,正中神经。(9条肌腱,1条神经) 拇长屈肌腱被桡侧滑囊包裹,其他肌腱被 尺侧滑囊包裹,正中神经最为表浅,位于 腕横韧带和肌腱之间。(2和滑囊)
特发性腕管综合征的MRI、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扁平率之 间的差异 应用 t 检验 或 Wi oo l xn秩和 检 验进 c 行 比较 。以 P< .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
结 果
成作 业 程度评 估 问答 卷 的病人 。
2 检测方 法 .
统 计病 人 的症状持 续 时 间 ,MI体 重/ 高 , B ( 身 ) 症
状严 重性评 估 (y po e e t soe S S 和两 点 辨 sm t svry cr ,S ) ms i 别觉 。S S应 用 B s n调 查 表 进行 , 通 过关 于正 中 S ot o 即
对3 0名特发性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 、 电生理检测及腕部磁共振成像 , 所得参数之 间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
果
除豌豆骨水平正 中神经面积外 , 其它 MR 参数 、 I 临床 表现 、 电生 理检测参 数之 间无 相关性 。豌豆骨水平 经腕 MR 测量 的豌豆骨水 平正 中神经 面积 , 评估病 I 是
症状持续时间为 3.5壬 7 1 月。平均人体质量指数 7 8 6.1
( 0 ym s idx B ) 2 .1± . k/r。研究 纳 入 b d asn e , MI为 5 4 2检查及 电生 理检 查被 诊 断 为 C S T 的病人 。排 除 以下情况 : 1 伴 随 C S的疾病 , () T 如类 风 湿性关 节炎 、 尿 病 、 糖 甲状腺 功 能减 退 症 等 ; 2 易 与 () C S混淆 的疾病 , T 如颈 神经 根病 、 多发 性神 经病 或 近端
中 图 分 类 号 : 7 10 R 4.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3 1 2 1 )20 9 -4 10 —5 x(0 2 0 -050
Co r l t n b t e m . l i a n i g n l c r p y i l g c li v si a i n f r d a n ss o d o a h c r ea i e we n M o ci c l f d n s a d e e to h soo ia n e t t o ig o i f i i p t i n i g o
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诊断标准PPT课件
复习1991年—1999年165篇英文文献。
文献评定分类标准(公认): 1.前瞻性; 2.临床与电生理医师分别进行; 3.EDX的技术程序标准,描记详实; 4.肢温控制; 5.同实验室,同数量的正常值; 6.不正常标准为X±2SD。
4
分 类:
1. 如具备6条为肯定采用; 2. 5或4条为很可能采用; 3. 3条为可能采用。
正常手(名)
100(50)
38(38)
年龄(范围)
47(16-82)
42(21-69)
传导距离
8.7(67-10.57cm)
10cm
刺激点
指1
腕
记录点
腕
指1
波幅潜伏期
0.09±0.10ms(16-39岁)
0.15±0.12ms(40-59岁)
0.13±0.08ms(60-82岁) 0.13±0.12ms
7.正中N手心—腕间的感觉或混合N传导
两文献:正常人 38,122人CTS 患 者 131,172,
腕到手心间距8cm,在食指或腕记录,腕或 手心刺激。
不正常值(X+2SD)>2.27 ms,>1.8 ms 另一作者测另有47正常人手心-腕SCV
<50岁者为55±5m/s >50岁者为51±5m/s 另8篇文献证实此测定有用,异常率可达100%。
14cm
记录
指4
峰潜伏期差
0.09±0.13ms
异常值(X+2SD)
>0.35ms
特异性
95%
CTS手(例)
135(123)
பைடு நூலகம்
年龄(范围)
53(21-85)
异常率
82%
腕管综合征
潜伏期 ms 7.90 1.80
波幅 μ V 3.06 18.01
谢 谢 !
五、病例分析
患者江俊斌,男,41岁,因“左手麻木 疼痛10余天”就诊,以左手掌桡侧、左手拇 指、食指、中指麻木为主,夜间明显,有 时夜间痛醒,甩手后减轻。
正中、尺神经运动传导测定
运动传导速度(MCV)
位置
神经名称
刺激点
记录点
传导速 度 m/s
潜伏期
ms 10.96波幅m Nhomakorabea 12.10 11.25 15.41
腕管综合征
一、腕管综合征定义 二、主要临床表现 三、电生理检查
四、治疗
五、病例分析
一、定义
二、临床表现
三、电生理检查
四、治疗
一、局部固定法:带一种特制夹板,它可 以保持病人手腕保持中立位置,又不影响 病人手指活动,如果病人白天需要手部活 动,则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带,这种方法对 大多数早期病人都有效,可使其症状缓解。
左侧
正中神经
腕部 肘部
拇短展肌 拇短展肌 小指展肌 46.65
16.64 2.58
左侧
尺神经
腕部
肘部
小指展肌
60.57
7.12
15.34
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测定
感觉传导速度(SCV)
传导速度 位置 神经名称 刺激点 记录点 m/s 左侧 左侧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腕部 腕部 食指 小指 17.72 58.33
二、局部药物治疗:通常都在局部腕管处 注射激素。此法主要用于病人手指疼痛, 不能伸直者,可以使手部疼痛症状暂时缓 解,但并不持久,所以,需要多次注射。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91例(131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作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值对比。
结果:131侧正中神经中6侧运动神经动作电位、7侧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消失;95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腕部潜伏期(DML)延长;114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
47块拇短展肌见有失神经电位。
其中,拇指至腕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敏感的指标。
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标签: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测腕管综合征(CT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类疾病,在上肢神经卡压类疾病中,CTS发病率最高[1]。
CTS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桡侧三指半麻木、疼痛,拇指外展功能受限。
临床上易误诊为颈椎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奉天医院手外科1996年2月~2005年8月共收治CTS患者91例(单侧51例,双侧40例,共侧131侧),均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并与正常值比较。
现将检测数据整理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1例(共131侧)患者,女性69例,男性22例;年龄19-72岁,平均47.6岁。
其中单侧病变51例,双侧病变40例。
病程,3 d-8年。
临床主要表现为桡侧3指半个指麻木、疼痛,拇指外展无力,62例有夜间麻醒史,28例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91例患者中,9例有腕部挫伤史,18例有腕部或桡骨远端骨折史,15例有长期揉面、擀面或搓衣史,7例患有糖尿病,16例长期使用电脑,15例主要从事体力劳动(钳工、泥瓦匠等),余无明显诱因。
同时选取5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正中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1.2方法采用DANTEC Workstation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①同心针电极检测拇短展肌、桡侧屈腕肌肌电图数据,同一块肌肉出现2处以上纤颤电位或正尖波为异常,计算轻收缩时20个运动单位的平均时限和多相电位百分比,超过20%为异常,单个运动单位波幅超过5 mV为巨大电位,并观察重收缩时募集反应变化②针电极于拇短展肌记录测定正中神经腕至肘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腕部潜伏期(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食指、中指,表面电极腕部记录,测定正中神经拇指至腕、食指至腕、中指至腕段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
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
7.正中N手心—腕间的感觉或混合N传导
两文献:正常人 38,122人CTS 患 者 131,172, 腕到手心间距8cm,在食指或腕记录,腕或 手心刺激。 不正常值(X+2SD)>2.27 ms,>1.8 ms 另一作者测另有47正常人手心-腕SCV <50岁者为55±5m/s >50岁者为51±5m/s 另8篇文献证实此测定有用,异常率可达100%。
分析59篇文献主要是11篇。
EDX的推荐原则如下:
1.临床与电生理的相关性 肌无力或有麻木感患者,多有 CMAP或NAP波幅下降。病程长者NCV 或减慢明显。
2.MCV和SCV均可用表面电极完成
注意影响因素:放大倍数,滤波频率, 电极大小,形状、质地、刺激与记录间距, 肢体温度。
3.针EMG
用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测定,支配肌肉 的神经受损即可出现异常电位,是运动神 经受损的客观测定方法。
10. 同手正中和桡NSCV 比 较(指1-腕) 作者 Carroll(1987) Jackson&Clifford (1989) 正常手(名) 100(50) 38(38) 年龄(范围) 47(16-82) 42(21-69) 传导距离 8.7(67-10.57cm) 10cm 刺激点 指1 腕 记录点 腕 指1 波幅潜伏期 0.09±0.10ms(16-39岁) 0.15±0.12ms(40-59岁) 0.13±0.08ms(60-82岁) 0.13±0.12ms 异常值(X+2SD) >0.3ms —>0.4ms > 0.37ms 特异性 99% 100% CTS手(例) 161(101) 131(123) 年龄 45(22-82岁) 53(21-85岁) 有症状的阳性率 60% 69% 另四篇结果相似
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诊断要点(译自1999年AAEM AAN、AAPMR的资料)
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诊断要点(译自1999年AAEM
AAN、AAPMR的资料)
汤晓芙
【期刊名称】《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3(012)001
【摘要】@@ 美国1961年至1965年腕管综合征(CTS)的发病率为88/10万,到1988年下降为51/10万,其中47%与手工操作劳动有关.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汤晓芙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44;R746
【相关文献】
1.7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分析 [J], 秦洪秋;王小平;李秀艳
2.腕管综合征30例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分析 [J], 赵祚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AAEM , AAN , AAPMR.Lit erature review of the usefulness of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and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 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Muscle Nerve, 22(Supple8): 145 ~ 165.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 2003 年 3 月 , 第 12 卷第 1 期 .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 roneurophysiology(China), March 2003 , Vol .12 , No.1 [ 文章编号] 1009-5934(2003)-01-0055-02 [ 文献标识码] A [ 中图分类号] R741.044;R746
[ 3] Tang XF , Zhuang L , Lu ZN :Carpal tunnel sydrme:aret rospective onalysis of 262 cases and a one to one matched case -controled study of 61 women pair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al touse work and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 .Chin Med J , 1999, 112(1):44 ~ 48.
·电生理技术·
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诊断要点
(译自 1999 年 AAEM 、AAN 、AAPMR 的资料) 汤晓芙 [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电生理学
美国 1961 年至 1965 年腕管综合征(CTS)的发 病率为 88/ 10 万 , 到 1988 年下降为 51/10 万 , 其 中 47 %与手工操作劳动有关 。 中国尚未见流行病学研 究 , 目前中国手工操作劳动人口仍是大量的 , 故 CTS 的发病率不会少 , 当属电生理室的重点病种[ 1 , 2] 。 据 1999 年我们对 61 对北方妇女病例一对一对照的研 究[ 3] 发现手工洗衣以及揉面之类的工作与 CTS 发生 是明显相关的(P <0.01)。
[ 6] Kimura J .The carpal tunnel syndrome:localization of conduction abonormalities within the distal segment the median nerve[ J] .Brain , 1979 , 102 :619 ~ 635.
但多年来国内外测定 CTS 的方法有多种 , 标准 不统 一 , 有 时 准 确 性 较差 。 因 此 AAEM[ 1] 等 复 习 1991 年至 1999 年 165 篇英文文献 , 试图找出一个诊 断的电生理标准 。 在上述的 165 篇英文文献中 , 以 公认的文献评定分类标准六条和分类来衡量 。
要点 : 1.前瞻性 ; 2.临床与电生理医师分别进行 ;
收稿日期 :2002 —10 — 22 作者单位 :100730 , 北京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3.电生理技术程序标准 , 描记详实 ; 4.肢温控制 ; 5.与同一实验室 , 相似数量的正常值比较 ; 6.异常标准大于 x ±2s 。 分类 : 1.如具备 6 条为肯定采用 ; 2.具备 5 或 4 条为很可能采用 ; 3.具备 3 条为可能采用 ; 4.本文共采用 59 篇文献 , 其中 11 篇肯定采用 , 48 篇为很可能或可能采用 。 分析中主要根据前 11 篇文献 。 分析后推荐诊断原则有以下 11 个方面 。 1.临床与电生理 的关系有肌无力或麻木感的 患者 , 多有 运动诱发电位(CMAP)或神经 动作电位 (NAP)波幅下降 ;病程长者 NCV 减慢明显 。 2.运动 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 经传导速度 (SCV)均可用表面电极完成 。 注意影 响因素 :如放 大倍数 、滤波频率以及电极大小形状 、质地 、刺激与 记录间距 、肢温等 。 3.针电极 EMG 用同心园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测 定 。所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受损可出现异常是运动 神经受损的客观测定方法 。 4.NCV 和 EMG 是互补技术 , 在 临床诊断时 , 常 同时应用 。 5.正中神经 MCV 在肯定采用的 11 篇中的 3 篇 和可能采用的 48 篇中的 16 篇文献中述及 , 异常率 为 60 %~ 74 %。 腕部刺 激与大鱼际肌 记录电极间 距为 6 ~ 8cm 时 , 末端潜伏期不正常值分别为 >4.2 ms , >3 .7ms , >4 .4ms 。 6.正中神经 SCV[ 4 , 5] , 在肯定采用的 11 篇中有
注 :其他 7 篇文献有相似结果 , 异常率为 78%~ 100 %
10.同手正中和桡神经 SCV 比较[ 7] 见表 2 。 11.针 EMG , 当初 Buchthal 用定量方法发现 CTS 的拇展短 肌有 91 %的 异常率 , 但 近年的 文献只 有 25 %~ 41 %的异常率 。
表 2 同手正中和桡神经 SCV 比较(指 1— 腕)
[ 2] Lu ZN , Tang XF .Carpal tunnel tunnel syndrome :Etiological , clinical and electrotrophysiologi cal aspects of 262 cases[ J] .Chin Med Sei J , 1995 , 10(1):100 ~ 104.
CTS 只根据临床主诉 、Tinel 征或 Phalon 征或肌 无力诊断有时是不充分的 。 因为正常人有 20 %出 现 Tinel 征或 Phalon 征 , 肌无力又可有主观成分 。 感 觉障碍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中显 示 22.7 %病人 的主 诉是不准确的 , 国外报告有 36.5 %的患者主诉麻木 和疼痛在腕以上[ 3] 。另外 , 颈神经根病 、臂丛神经病 或肌 、筋 、腱疾病均有类似的主诉 。 因此 , 以往 35 年 中 , 大量临床和电生理研究使神经科 、骨科 、康复科 、 风湿科的医生一致认定正中神 经的神经传导 速度 (NCV)以及肌电图(EMG)检测是诊断 CTS 最有价值 的方法 。
38(38) 42(21~ 69) 10 cm 腕 指1
0.13±0.12 ms >0.37 ms 100 % 131(123) 53(21~ 85) 69 %
最后结论认为 :NCV 比 EMG 异常率高 , SCV 比 MCV 异常率高 , 手心 —腕比指 —腕 SCV 异常率高 。
测定正中与尺神经 , 或正中与桡神经的 SCV 差 异 , 比单独测定正中神经 , SCV 异常率高 。
· 55 ·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 2003 年 3 月 , 第 12 卷第 1 期 .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March 2003, Vol .12, No.1
3 篇研究刺激与记录间距 13 ~ 14 cm(食指 —腕), 结 果异常标准为 :
峰潜伏期 起始潜伏期 >3.0 ms(16 ~ 39 岁) >3.48 ms >3.4 ms(40 ~ 59 岁) >3.5 ms(60 ~ 82 岁) >3.40 ms 如加上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的因素 , 异常率高达 94 %。 另两文献异常标准为 >3 .7ms 。 7.正中神经手心 —腕间 SCV 或混合 NCV , 有两 篇文献的结果是 :腕至手心间距 8cm , 在食指或手心 刺激 , 异常标准为(>x ±2s) >2.27 ms , >1.8 ms 。 另一文献在 47 名正常人作手心 —腕 SCV , <50 岁为 55 ±5 m s , >50 岁为 51 ±5 m s 。 另8 篇文献证实此测定有用, 异常率可达 100 %。 8.SCV 分 测定方法[ 6] 为 Kimara 首创 , 经其他 作者重复 , 证实此方法对 CTS 的灵敏度高达 97 %~ 100 %, 但技术复杂 , 费时费事 , 临床上使用少 。 9.同手正中和尺神经 SCV 比较见表 1 。
[ 5] Delean J .Transcarpal median sensory conduction:detection of latentcy abonrmalities in mild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 .Can J Neurol Sci , 1988 , 15:388 ~ 393 .
正常人手只(例) 年龄(岁) 传导距离 刺激点 记录点 波潜伏期
异常值(x ±2s) 特异性 CTS 手(例) 年龄(岁) 有症状的阳性率
1 00(50) 47(16 ~ 82) 8.7(6.7 ~ 10.57 cm) 指1 腕 0.09±0.10 ms(16 ~ 39 岁) 0.15±0.12 ms(40 ~ 59 岁) 0.13±0.08 ms(60 ~ 82 岁) >0 .3 ms ※0.4 ms 99% 1 61(101) 45(22 ~ 82) 60%
· 56 ·
表 1 同手正中和尺神经 SCV 比较(指 4— 腕)
正常人手(例)
38(38)
年龄(岁)
42(21~ 69)
指 4 -腕间距
14 cm
记录
指4
峰潜伏期差
0.09±0.13 ms
异常值(x ±2s)
>0 .35 ms
特异性
95 %
CTS 手(例)
135(123)
年龄(岁)
53(21 7] Carroll CJ .Comparison of median radial nerve sensory latencies in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diagnosi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 J ] . Electroencephalogr Clin Neurophysiol , 1987 , 68 :101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