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实验器官描述
肝脏组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肝脏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2. 观察肝脏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生长特点。
3. 探讨肝脏细胞在培养条件变化下的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肝脏组织培养是研究肝脏生物学特性、药物代谢、疾病发生机制以及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体外模拟肝脏微环境,使肝脏细胞得以生长和增殖,从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新鲜猪肝组织。
2. 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
3. 0.25%胰蛋白酶。
4. 75%酒精。
5. 培养皿、移液枪、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肝脏组织处理:将新鲜猪肝组织剪成1mm×1mm×1mm的小块,用75%酒精消毒后,放入含有0.25%胰蛋白酶的DMEM培养基中,37℃水浴消化15分钟。
2. 细胞分离:消化结束后,用移液枪轻轻吹打,使细胞脱落。
收集细胞悬液,离心(1000r/min,5分钟),弃上清,加入适量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
3. 细胞计数: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4. 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放入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5. 观察与记录:每隔24小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形态、生长速度等。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培养24小时后,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呈多边形、梭形等形态。
培养48小时后,细胞逐渐铺展,相互连接成片状。
2. 生长速度:细胞生长迅速,培养3天后,细胞铺满培养皿底部。
3. 细胞传代: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生长速度基本稳定。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和传代了猪肝细胞,证明了肝脏组织培养技术的可行性。
2.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形态、生长速度等生物学特性与体内肝脏组织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培养条件、细胞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
3. 在肝脏细胞培养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CO2浓度、培养基成分等,以确保细胞生长和增殖。
组胚实验4环层小体
皮肤(#29)
目的要求:
观察皮肤的组织结构:表皮、真皮。 观察表皮的分层。 观察真皮的分层。 观察了解皮肤的附属器:汗腺。
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层 浅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深
真皮:皮肤的深层 乳头层 浅 网织层 深
附属器官: 毛发 皮脂腺 汗腺 指甲
髓质:髓索与髓窦
髓质:髓索与髓窦
脾 脏(#19)
目的要求: 区分被膜、小梁、白髓、边缘区和红髓。
观察白髓的两个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 观察红髓的两个部分:脾索和脾血窦。
示被膜、 小梁、白髓、边缘区和红髓。
被膜和小梁
小梁动、静脉
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
动脉周围淋巴鞘
淋巴小结
红髓:脾索和脾血窦
绘图作业:脾白髓
示例
示例
胸 腺(#20)
目的要求:
区分被膜、小叶间隔、小叶的皮质与髓质。 观察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 观察髓质内的胸腺小体。
被膜、小叶间隔、小叶的皮质与髓质
皮质:大量的胸腺细胞和少量的胸腺上皮细胞(上皮网状细胞)
髓质:大量的胸腺上皮细胞(上皮网状细胞)→胸腺小体,少量 基底层
真皮乳头层的 触觉小体和毛细血管
真皮网织层致密结缔组织
汗腺分泌部
汗腺导管
肌上皮细胞
眼球(#30)
目的要求:
观察角膜的组织结构。 观察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角膜
角膜上皮
外
前基膜(前界层)
角膜基质
后界膜(后界层)
角膜内皮
内
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视网膜
内 节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视杆视锥层
外 色素上皮层
中动、静脉(#16)
组胚实验-6肾
肾上腺(#32)
目的要求:
观察肾上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髓质。 观察皮质三个带的形态结构。 观察髓质细胞的形态结构。
肾上腺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血窦
髓质 中央静脉
血窦 髓质细胞(嗜铬细胞)
甲状腺(#33)
目的要求:
观察甲状腺的组织结构:被膜、实质。 观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 观察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形态结构。
垂体(#31)
目的要求:
观察垂体的组织结构:被膜、实质。 观察腺垂体远侧部(垂体前叶)三种细胞的形态
结构。 观察腺垂体中间部的结构特点。 观察神经垂体神经部的结构特点。
被膜、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远侧部
嗜碱性细胞
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
腺垂体远侧部
垂体中间部
神经垂体神经部
赫林体 垂体细胞
粘膜
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疏松结缔组织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小血管、淋巴管和混合腺。
透明软骨
肺(#28)
目的要求:
观察肺的组织结构。 区分肺的导管部。 区分肺的呼吸部。
肺内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示I 型肺泡细胞,II型肺泡细胞和毛细血管
组胚实验-6肾
肾(#1)
目的要求:
观察肾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髓质。 观察皮质迷路和髓放线。 观察髓质内各种泌尿小管。 重点观察:皮质迷路内肾小体、近曲小管和远
曲小管。
被膜、皮质、髓质
被膜、皮质、髓质 被膜、皮质
皮质迷路、髓放线
髓质
集合小管
远直小管细段Fra bibliotek质迷路血管球
组织胚胎学--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十三、睾丸组织结构(一)被膜与隔睾丸表面均覆盖浆膜,其深面为致密结缔组织的白膜。
在睾丸头处,白膜的结缔组织伸入睾丸实质内,形成睾丸纵隔,放射状排列的结缔组织隔,称为睾丸小隔。
睾丸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
每个睾丸小叶内有2-3条精小管。
精小管之间为间质组织。
精小管在睾丸纵隔内汇成睾丸网。
睾丸网在睾丸头处接睾丸输出小管。
(二)实质实质由精小管、睾丸网和间质组织组成1、精小管包括曲精小管和直精小管(1)曲精小管精子发生的场所,是盘曲的袢状管,与直精小管相接,管壁由基膜和多层上皮细胞组成。
上皮包括两种细胞:生精细胞:产生精子支持细胞:支持和营养生精细胞上皮外基膜,基膜外为一层肌样细胞,可收缩,有助于曲精小管内精子的排出。
生精细胞性成熟家畜,曲精小管的生精细胞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①精原细胞紧靠基膜,胞体较小,呈圆形。
可分为A、B两型。
A型细胞包括:明A型和暗A型两种。
暗A型细胞核着色深,能分裂增殖。
分裂后,一半仍为暗A型细胞,留做种用;另一半为明A型细胞。
明A型细胞核着色浅,再经分裂数次产生B型精原细胞。
B型核膜内侧附有粗大异染色质粒,核仁位于中央。
分裂后,体积增大,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的内侧,为1-2层大而圆的细胞。
胞核大而圆,多处于分裂时期,有明显的分裂相。
经第一次成熟分裂,染色体减半,产生两个较小的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位于初级精母细胞的内侧。
细胞较小,呈圆形,胞核大而圆,染色较浅,不见核仁。
次级精母细胞存在的时间很短,很快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 (DNA减半)生成两个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位于近管腔,核圆染色质致密。
单倍体,经变态形成精子。
⑤精子包括头、颈和尾三部分,形似蝌蚪,头部多呈扁卵圆形,染色很深。
精子细胞变态:细胞核浓缩形成精子的头部,高尔基复合体特化为顶体,胞质特化形成鞭毛,多余的胞质(残余体)被脱出。
刚形成的精子经常成群地附着于支持细胞的游离端,尾部朝向管腔。
组胚实验报告肾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肾的结构,了解其基本形态和组成。
2. 学习肾单位的组成和功能,包括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
3. 掌握肾的血液循环和尿液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肾脏标本、显微镜、切片、染色液等。
2. 仪器:解剖显微镜、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肾脏整体结构(1)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2)观察肾脏的表面结构,如皮质、髓质和肾盂。
(3)观察肾血管的分布。
2. 观察肾单位结构(1)观察肾小球的结构,包括毛细血管丛、肾小球囊和系膜。
(2)观察肾小管的结构,包括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
(3)观察肾小囊的结构,包括壁层和脏层。
3. 观察肾血液循环(1)观察肾动脉的分布和分支。
(2)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的结构。
(3)观察肾静脉的分布和分支。
4. 观察尿液形成过程(1)观察肾小球滤过过程。
(2)观察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肾脏整体结构(1)肾脏呈红褐色,表面光滑,具有皮质、髓质和肾盂。
(2)肾血管主要分为肾动脉和肾静脉,肾动脉在肾门处分支成肾段动脉,再分支成肾叶动脉,最后分支成肾小球毛细血管丛。
2. 肾单位结构(1)肾小球由毛细血管丛、肾小球囊和系膜组成。
毛细血管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组成,肾小球囊为肾小球外层,系膜位于肾小球囊与毛细血管丛之间。
(2)肾小管由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
近曲小管较短,位于肾小球囊附近,髓袢较长,分为降支和升支,远曲小管较短,位于髓袢附近。
(3)肾小囊由壁层和脏层组成。
壁层为肾小球囊外层,脏层为肾小球囊内层。
3. 肾血液循环(1)肾动脉在肾门处分支成肾段动脉,再分支成肾叶动脉,最后分支成肾小球毛细血管丛。
(2)肾小球毛细血管丛汇集成肾静脉,最终汇入下腔静脉。
4. 尿液形成过程(1)肾小球滤过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形成初尿。
(2)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初尿在肾小管中经过重吸收和分泌,形成终尿。
组胚生殖系统
*皮质颗粒在卵母细胞膜内侧排列为 一层;
*接近排卵时,完毕第一次减数分裂, 排出第一极体[卵黄周隙],初级卵 母细胞变为次级卵母细胞。
卵泡发育旳意义:
a.卵细胞发育成熟; b.分泌雌激素。
III.排卵(Ovulation)
卵泡液增多→突向卵巢表面 旳卵泡壁、白膜和表面上皮
间质腺能分泌雌激素、 雄激素和孕酮。
猫、肉食兽和啮齿动 物旳间质腺较多。
输卵管(Oviduct)
输卵管是输送卵子、 受精旳管道,分漏斗 部 + 壶腹部 + 峡部。 管壁组织构造均由黏 膜、肌层和浆膜三层 构成。
管壁
粘膜
纤毛细胞 上皮:单柱
分泌细胞 固有层:薄层结缔组织
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浆膜:L.C.T. + 间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核 浓缩精子头
高尔基复合体 形成顶体 中心粒 发生轴丝 线粒体 螺旋状排线列粒体鞘 多出胞质 汇集尾残侧余体
表面为细胞 膜+薄层胞质
脱落
e. 精子(Spermatozoon): n, x。单倍体,蝌蚪形。
* 精子旳头部:主要含胞核和顶体,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在 受精过程中有主要作用; * 精子旳尾部: 又称鞭毛,是精子旳运动装置 。
睾丸小隔(Septula testis): 睾丸纵隔分出呈放射状排列旳结缔组织伸 入睾丸实质,形成旳小隔,这些小隔与白膜相连;
附 睾 头
白 膜
生精 小管
输精管
输出小管
睾丸 纵隔
附
睾
尾
附睾
睾丸小叶
鞘膜壁层
鞘膜腔 鞘膜脏层 (固有鞘膜)
组胚实验报告
组胚实验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中包括组胚实验。
组胚实验是指在体外将受精卵分裂成多个细胞,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其组合成新的形态。
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胚胎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展机制,开拓新的治疗方法和医学应用。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参与的一个组胚实验的经历和结论。
实验背景本次组胚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类内耳的发育机制。
由于内耳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感官器官,其发育异常往往会导致听力和平衡功能的失调。
通过组胚实验,我们希望了解在不同条件下内耳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为进一步治疗内耳相关疾病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需要将新鲜收集的卵子和精子进行受精,然后将受精卵在培养皿中进行发育,直到发育到8细胞期。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发育良好的受精卵进行分离和组合,组成四倍体细胞团。
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辅助技术,如显微注射、化学抑制和生物发光等。
在四倍体细胞团形成后,我们继续将其培养,并在特定条件下观察内耳细胞的分化情况。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了不同的生物探针和荧光染料,以便更准确地检测细胞的类型和状态。
此外,我们还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组胚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内耳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外环境、生长因子和DNA甲基化等。
2. 在特定条件下,组胚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胚胎发育过程,进一步了解一些相关机制。
3. 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数据表明,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组胚实验的条件和技术,以便更好地了解内耳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展机制。
总之,组胚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组胚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这项技术的潜力,为生命科学研究做出更加深入的贡献。
组织胚胎学--器官组织学
组织胚胎学--器官组织学器官组织学管状器官:胃、肠、子宫、血管等,内有较大腔隙。
特点:内为上皮,中为结缔组织与平滑肌,外多为浆膜.实质性器官:肝、肾、肌肉等,内无特定腔隙。
特点:由起主体作用的实质与结缔组织间质构成。
膜性器官:皮肤,覆盖于体腔内表面的浆膜。
特点:由上皮与其下的结缔组织构成。
一、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血管的基本结构是单层内皮管,外包不同结构而名称不同。
毛细血管分布广泛,彼此互相连通成网。
管径细,直径7-9μm,一般可容纳1-2个红细胞通过。
体内有些部位无毛细血管分布,如表皮、软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
1、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毛细血管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构成。
内皮细胞扁平,核略向管腔突出。
内皮外为基膜,基膜外有少量结缔组织。
周细胞为一种扁平多突起的细胞,核椭圆形,紧贴在毛细血管的管壁外,可能与毛细血管的损伤后再生有关。
2、毛细血管的分类(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基膜完整。
相邻内皮细胞彼此紧密相连,分布于肌组织、结缔组织、中枢神经、肺、消化器官、皮肤、胎盘等处。
(2)有孔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基膜完整。
内皮细胞无核的部分很薄,上有许多小孔,通透性比连续毛细血管大。
分布于胃肠黏膜、肾小球等处。
(3)血窦:也称不连续毛细血管,其管腔大、管壁薄,形状不规则,粗细不等。
内皮细胞有孔,相邻内皮不连续,有较宽的间隙,基膜不完整,甚至缺少。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内分泌腺等处。
二、动脉血管的组织结构由单层内皮管外包结缔组织与平滑肌构成,据管径的大小分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
大动脉是靠近心脏的动脉,如主动脉等;除大动脉外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血管都是中动脉;小动脉管径一般在1mm以下。
各种动脉管壁都有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
中动脉(1)内膜分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HE染色的切片上因管壁收缩,而呈红色波浪,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组胚切片考试器官特点
食管: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突入基底部形成乳头;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粘膜下层有粘液性的食管腺。
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粘膜下层有混合性腺体构成的气管腺;外膜由透明软骨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基膜很明显。
膀胱:变移上皮(较薄较平);肌层为平滑肌,分为内纵,中环,外纵;表层细胞较大,为盖细胞。
中等动静脉:①中A:壁厚,腔圆,规则,小,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见外弹性膜;②中V:壁薄,腔大,不规则,内弹性膜不明显,无外弹性膜③标本中有两个较大的血管断面,腔面只见一层内皮细胞核大动脉:①内膜最薄,中膜最厚,外膜较薄;②中膜数十层,呈波浪状,同心圆排列;③分内,中,外膜;④中膜由平滑肌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淋巴结:①浅层皮质有许多淋巴小结,中心浅染为生发中心;②副皮质区中可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③髓质中有浅色的髓窦和深蓝色的淋巴索;④被膜伸到实质内形成小梁,可见小梁周窦和被膜淋巴窦脾脏:①可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有中央动脉;②在淋巴鞘一侧有脾小结;③可见红紫色的红髓和深蓝紫色的球团成条索状的白髓;④红髓中可见含血红细胞的脾窦胸腺:①被膜深入到实质内形成小叶间隔,将胸腺分隔成不完全分离的胸腺小叶;②髓质中有胸腺小体;③相邻小叶髓质相连;④胸腺小叶:周边深蓝色皮质,中央浅色的髓质;⑤无淋巴小结指皮:①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角质层很厚,红色;②有波浪状起伏的指纹;③真皮中,乳头层有触觉小体;④皮下组织有环层小体头皮:①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较薄;②真皮较薄,有许多毛囊,汗腺,皮脂腺,立毛肌;③皮下组织有环层小体胃:①单层柱状上皮,上皮凹陷形成胃小凹;②固有层有许多胃底腺,开口于胃小凹;③可在胃底腺中看到紫蓝色的主细胞和红色壁细胞十二指肠:①绒毛呈叶状,凸向管腔,有杯状细胞;②固有层可见肠腺;③黏膜下层有粘液性十二指肠腺空肠:①大的突起为小肠皱襞②黏膜表面有指状突起——小肠绒毛;③绒毛表面覆盖有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可见纹状缘;④固有层可见肠腺结肠:①无绒毛;②固有层有大量肠腺;③单层柱状上皮,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纹状缘不明显;④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可见孤立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细胞阑尾:①管腔细小不规则;②肠腺短小;③固有层内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形成许多淋巴小结;④粘膜肌层不完整颌下腺:①以深染的浆液性腺泡为主,色浅的粘液性腺泡和混合腺泡少;②在混合性腺中可见半月;③小叶内闰管断面少,可见许多红染的分泌管舌下腺:①以浅染的粘液性腺泡为主,浆液性腺泡少,有混合性腺泡;②无闰管,纹状管不多;③各种腺泡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④可见较多的浆半月腮腺:①纯浆液性腺泡,深染;②可见较多的闰管和纹状管(分泌管)断面;③在小叶间隔内有大的导管,即小叶间导管;④在腺泡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肝脏(猪):①可见许多多边形不规则的肝小叶;②肝小叶内有一中央静脉,其上有血窦的开口;③可见肝板,肝血窦;④门管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胰脏:①胰泡为纯浆液性腺泡;②在腺泡中央可见泡心细胞;③可见大小不等,染色较浅的细胞团,分散于腺泡间为胰岛,有结缔组织被覆;④闰管的纵,横断面较多;⑤有结缔组织分为许多小叶肺脏:①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②外膜有散在的透明软骨片;③导气部可见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④呼吸部可见大量的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有结节状膨大),肺泡囊肾脏:①可见大量的小管断面和分布其中的呈球形的肾小体;②可见由一些平行排列的直管聚集而成的髓放线;③肾皮质迷路中,可见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④近曲小管: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细胞界限不清;远曲小管:腔大,无刷状缘,细胞较矮甲状腺:①实质中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②滤泡壁是单层立方上皮,腔内充满未分泌红色均质胶状物;③滤泡旁细胞嵌在滤泡壁上或成群分布于间质中肾上腺:①被膜外附有脂肪组织;②球状带:较薄,细胞排列成球团状;③束状带:最厚,细胞排列成条束状;④网状带:较薄,细胞排列成网状;⑤髓质可见棕黄色的嗜铬细胞和中央静脉睾丸:①在睾丸小叶中可见许多生精小管;②生精小管由外向内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③小叶与纵膈交界处有直精小管;④生精小管间有三五成群的间质细胞附睾:①可见许多附睾管的断面,管腔规则平整;②管壁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③上皮表面有排列整齐的静纤毛;④管腔内有大量精子分泌物卵巢:①被膜由单层扁平上皮和白膜组成;②靠近被膜处有大量原始卵泡;③在次级卵泡中,可见卵丘,透明带,放射冠,卵泡腔;④可见闭锁卵泡,细胞散乱子宫:①内膜为单层柱状上皮;②固有层有管状的子宫腺;③肌层很厚,平滑肌组成,肌束走向杂乱无章。
《组织胚胎学》实验13 生殖系统
实验13 生殖系统1 实验目的1.1 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1.2 掌握卵巢的组织结构。
2 实验内容2.1 睾丸切片:猪睾丸切片,HE染色。
低倍镜下观察,睾丸表面被覆一层浆膜,其深层是较厚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浆膜和白膜构成睾丸的被膜,被膜的深层是睾丸实质,其中有大量横断或斜断的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小管,即曲精小管。
有的曲精小管由于仅切到管壁而未见管腔。
曲精小管之间少量的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
高倍镜下观察,曲精小管外有一层较明显的红色的基膜,基膜周围有一层肌样细胞,核呈梭形,细胞界限不清。
从基膜向内观察,可见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精原细胞:紧贴基膜,1-2层,细胞较小,圆形或椭圆形,胞质着色很淡,胞核圆形或椭圆形。
初级精母细胞:在精原细胞内侧,约有2-3层,多为圆形大细胞,常有分裂相,染色体密集成团。
次级精母细胞:体积比初级精母细胞小,胞核圆形,染色质呈网状,染色均匀。
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短,很快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因此在切片上不易找到,需要观察多个曲精小管切面才可看到。
精子细胞:位置更靠近管腔,细胞体积更小,核圆形,染色深。
在不同的曲细精管断面上可见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变态中的精子细胞。
如:核变长形成精子头部。
精子:头部深染,尾细如丝。
头部朝向管壁或位于管腔中。
支持细胞:位于曲细精管管壁上偏于基膜侧的部分,核呈椭圆形或三角形。
细胞质位于各期生精细胞之间,故不易分辨其细胞界限。
间质细胞位于曲细精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体积大,细胞核圆形,细胞质强嗜酸性,可分泌雄性激素。
间质细胞之间可见毛细血管。
2.2 卵巢切片:羊、狗或猫卵巢切片,HE染色。
低倍镜下观察,卵巢表面有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的生殖上皮,上皮深层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
白膜深面是卵巢的实质,可分为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
皮质由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基质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组成。
髓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与皮质无明显界限。
组胚 男性
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无生精细胞
睾丸网(rete testis)
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内分支吻合成网状的管道,为睾丸网
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
管腔大而不规则
生精小管产生的精子经直精小管和睾丸网出睾丸
(一) 附睾
分头、体和尾三部分
头部主要由输出小管组成
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即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形成两个精子细胞
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短,故在生精小管切面中不易见到
4) 精子细胞(spermatid)
位 置
紧靠管腔
细胞形态
圆形,体积更小,直径约8um
末段
短,仅有轴丝
3.基本概念
1)精子形成
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形态结构变化,由圆形逐渐转变为蝌蚪形的精子,这个过程称精子形成
(spermiogenesis)
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是
① 精子细胞核染色质极度浓缩,核变长并移向细胞的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
②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它逐渐增大并凹陷为双层帽状覆盖在浓缩核的头端,成为顶体(acrosome)
腺实质主要由30-50个复管泡状腺组成
有15-30条导管开口于尿道精阜的两侧
腺分泌部由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及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故腺腔很不规则
腔内可见分泌物浓缩形成的圆形嗜酸性板层状小体,称前列腺凝固体
凝固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甚至钙化形成前列腺结石
至青春期,前列腺在雄激素的刺激下分泌增强,分泌物为稀薄的乳白色液体,富含酸性磷酸酶和纤维蛋白溶酶,还有柠檬酸和锌等物质
相邻支持细胞的基部有紧密连接
组胚总结
1、含有杯状细胞的器官:小肠、鼻、肺、气管、胰、胆含有杯状细胞的上皮:肠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上皮、胰导管上皮、胆囊管上皮、睑结膜上皮2、器官外膜是纤维膜: 食管、小肠(除十二指肠中部)器官外膜是浆膜: 胃、阑尾、小肠大部分、肺、肝、睾丸3、内分泌含氮激素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滤泡旁细胞、主细胞、腺垂体远侧部、嫌色细胞内分泌含类固醇激素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黄体4、白髓;呈白色点状,由密集的淋巴细胞组成,沿中央动脉周围分布。
脾结构边缘区:位于白髓与红髓的交界处,宽100-500um红髓:位于被摸下、小梁周围及白髓之间,占脾的2/3,功能:滤血、免疫、造血、储血淋巴结皮质:浅层皮质,深皮质,皮质淋巴窦结构髓质:位于淋巴结的中央部。
淋巴窦:功能:滤过淋巴、免疫应答、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无皮质与髓质之分,分为白髓,边缘区和红细胞。
脾内无淋巴窦,而有许多血窦。
5、树突:神经元有一个或多个树突,有尼氏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丝、微管、神经丝。
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神经元胞体的功能。
轴突: 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无尼氏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但有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丝、微管、神经丝、小泡。
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6、皱襞、微绒毛、肠腺和绒毛能扩大小肠黏膜表面积。
7、肾上腺皮质有:球状带:紧靠被摸下,较薄,约占皮质的15%。
细胞较小,排列成球、团状,细胞核小而深染,细胞质较少,含少量脂滴。
分泌盐皮质激素,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NA+及排出K+,维持血容量。
束状带:皮质最厚,约占皮质的78%,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核圆、较大、着色浅。
可产生糖皮质激素,促使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幷转化为糖类,降低免疫应答和抗炎症等作用。
网状带:位于皮质最里层,紧靠髓质,约占皮质的7%。
细胞较小、形状不规则、核小染色深、胞质成嗜酸性。
主要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及糖皮质激素。
8、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是形成黑色素的细胞,胞体多散布于基地细胞之间,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能吸收紫外线,可保护表皮深层的幼稚细胞不收辐射损伤。
组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并描述单层立方上皮(肾脏)、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结缔组织、肌组织等基本组织结构。
3. 分析不同组织的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机、解剖刀、镊子、滴管等。
2. 试剂:苏木精、伊红、盐酸酒精、蒸馏水、甘油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单层立方上皮(肾脏):(1)将肾脏切片,用苏木精染色,然后滴加伊红进行复染。
(2)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注意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的形态。
2. 观察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1)将气管切片,用苏木精染色,然后滴加伊红进行复染。
(2)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气管上皮细胞的结构,注意细胞核、细胞质、纤毛和基底膜等。
3. 观察结缔组织:(1)将动物皮肤切片,用苏木精染色,然后滴加伊红进行复染。
(2)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结缔组织的结构,注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细胞等。
4. 观察肌组织:(1)将动物肌肉切片,用苏木精染色,然后滴加伊红进行复染。
(2)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肌组织的结构,注意肌纤维、肌膜和肌细胞核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层立方上皮(肾脏):(1)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丰富,染色较深。
(2)细胞膜清晰可见,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
2.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1)气管上皮细胞呈柱状,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细胞质丰富,染色较浅。
(2)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纤毛排列整齐,基底膜明显。
3. 结缔组织:(1)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弹性纤维呈网状分布,细胞分散其中。
(2)细胞核较小,染色较深。
4. 肌组织:(1)肌纤维呈束状排列,肌膜清晰可见,肌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
(2)肌纤维内有肌丝,肌丝排列整齐,形成横纹。
五、实验结论1. 单层立方上皮(肾脏)具有滤过功能,对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组胚实训肝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
2. 观察肝小叶的组成和排列。
3. 学习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 掌握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的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肝组织切片2. 显微镜3. 显微镜油镜4. 肝组织切片图谱5. 记录本五、实验方法1. 将肝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2. 调整焦距,寻找清晰的肝小叶结构。
3. 使用油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和功能。
4. 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点。
六、实验结果1. 肝小叶结构- 通过低倍镜观察,可见肝小叶呈六角形,由中央静脉和围绕其排列的肝索组成。
-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索围绕着中央静脉。
2. 肝索- 肝索由肝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排列。
- 肝细胞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形成肝窦。
3. 肝细胞- 通过油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呈多边形,具有明显的细胞核。
- 肝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说明肝细胞具有丰富的代谢功能。
4. 肝细胞功能- 肝细胞具有分泌、代谢、解毒和免疫等多种功能。
- 肝细胞通过代谢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参与多种生物合成反应。
- 肝细胞还具有解毒作用,能将体内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七、实验讨论1.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2.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单位,由中央静脉和围绕其排列的肝索组成。
3. 肝细胞是肝小叶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丰富的代谢功能。
4. 肝脏疾病与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了解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肝小叶的结构和肝细胞的形态,掌握了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肝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肝细胞在肝脏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九、实验建议1. 加强对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深入了解肝脏生理和病理变化。
2. 重视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肝脏健康水平。
3. 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组胚实验器官描述
组胚实验器官描述一,循环系统中动脉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三层:1.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极薄;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无法分辨;内弹性膜明显,呈波浪状。
2.中膜:由10-40层平滑肌,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3.外膜:疏松结缔组织,与中膜交界处见明显的外弹性膜。
大动脉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三层:1.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核扁圆,凸向管腔;内皮下层,较厚,疏松结缔组织,含平滑肌;内弹性膜,与中膜相延续,不明显;2.中膜:最厚,可见数十层弹性膜,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3.外膜:疏松结缔组织,无明显外弹性膜,含有营养血管和神经。
心肌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三层:1.心内膜:分两层,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内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外层可见浦肯野纤维;2.心肌膜:位于心内膜外,厚,心肌纤维排列紧密,含丰富毛细血管;3.心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外衬有一层间皮,有脂肪细胞。
二,免疫系统,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外有一层粉红色被膜。
胸腺实质性器官1.被膜和小叶间隔:被膜为结缔组织,向实质深入形成小叶间隔。
2.实质:分为多个小叶,每个小叶均含有皮质和髓质:(1)皮质:位于小叶外周,主要为胸腺细胞及少量胸腺上皮细胞;(2)髓质:位于小叶中央,含胸腺小体,是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围成的特征性结构。
淋巴结实质性器官1.被膜和小梁,被膜为结缔组织,向实质深入形成细小的条索状小梁。
2.实质:由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1)皮质可分为三层:浅层皮质,可见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深皮质,由弥散淋巴组织构成,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皮质淋巴窦,可分为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2)髓质可分为条索状的髓索和髓索间的髓质淋巴窦。
脾实质性器官1.被膜和小梁,致密结缔组织,表面衬有间皮,内有散在平滑肌。
被膜向实质深入形成粗大的条索状的小梁2.实质,由白髓、红髓和边缘区构成:白髓:可见圆形的淋巴小结(或脾小体)以及围绕中央动脉的动脉周围淋巴鞘。
组胚实验报告肝小叶
实验日期:[填写日期]实验者:[填写姓名]实验地点:[填写实验室名称]一、实验目的1. 观察肝小叶的形态结构;2. 了解肝小叶在肝脏中的分布和功能;3. 掌握肝脏的组织学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肝脏组织切片;2. 仪器:光学显微镜、切片机、切片盒、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取肝脏组织切片,放置于载玻片上;2. 使用显微镜观察肝小叶的形态结构;3. 观察肝小叶在肝脏中的分布和功能;4. 分析肝脏的组织学特点。
四、实验结果1. 肝小叶的形态结构肝小叶呈多角棱柱状,长约2mm,宽约1mm。
在显微镜下,可见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
中央静脉周围是肝细胞索,由单层肝细胞组成,呈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索之间是肝窦,肝窦内充满血液。
肝细胞之间有毛细胆管,与肝细胞索相连。
2. 肝小叶在肝脏中的分布和功能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脏内含有大量肝小叶,呈网状分布。
肝小叶的主要功能包括:(1)代谢功能:肝细胞能够合成、分解、转化和储存多种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糖类等;(2)解毒功能:肝细胞能够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药物、毒素等;(3)分泌功能:肝细胞能够分泌胆汁,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
3. 肝脏的组织学特点(1)肝细胞:肝细胞呈多角形,具有丰富的细胞器和细胞核。
肝细胞之间有紧密的连接,形成肝细胞索;(2)肝窦:肝窦内充满血液,与肝细胞索相连。
肝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具有通透性;(3)毛细胆管:毛细胆管与肝细胞索相连,负责分泌胆汁;(4)中央静脉: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收集肝窦内的血液。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肝小叶的形态结构,了解了肝小叶在肝脏中的分布和功能,掌握了肝脏的组织学特点。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六、实验心得1. 在观察肝小叶时,应注意区分肝细胞、肝窦、毛细胆管和中央静脉等结构;2. 肝脏的组织结构复杂,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3. 肝脏的功能多样,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组胚实验小结(描述)
组胚实验小结中空器官:循环系统:中动脉(34):分内膜、中膜、外膜。
内膜内皮下层较薄,与中膜交界处含内弹性膜;中膜较厚,由多层环行平滑肌纤维组成,其间有少量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与外膜交界处含外弹性膜;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血管与神经纤维。
大动脉(36):分内膜、中膜、外膜。
内膜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胶原纤维与少量平滑肌纤维;中膜很厚,含多层弹性膜与大量弹性纤维;外膜较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成纤维细胞。
心脏(38):心脏心壁分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心内膜由内皮与内皮下层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平滑肌、小血管与神经;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可分为内纵、中环、外斜行三层;心外膜含血管、神经与脂肪组织。
此外,心内膜向腔内突起可形成薄皮状心瓣膜。
消化管:食管(47):食管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粘膜层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上皮为较厚的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在食管与胃贲门交界处,复层扁平上皮突然变成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内有食管腺导管;粘膜肌层由纵行肌组成。
粘膜下层为厚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食管腺。
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皱襞。
肌层上1/3段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段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
其肌纤维的排列为内环形和外纵形两层。
外膜由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胃(48):胃壁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粘膜层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是表面粘液细胞,细胞染色浅,呈空泡状。
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胃底腺。
胃底腺位于胃小凹和粘膜肌之间,是单管状腺,腺腔小,主要由壁细胞和主细胞组成。
粘膜肌层为平滑肌。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有小血管,小的神经束。
肌层为平滑肌,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
外膜为浆膜,一层结缔组织,最外面有一层单层扁平上皮覆盖(间皮),内可有脂肪组织,神经束,血管等。
组胚实验报告脾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脾脏的解剖结构;2. 掌握脾脏的形态学特点;3. 学习脾脏的生理功能;4. 通过显微镜观察脾脏的组织结构。
二、实验材料1. 人脾脏组织切片;2. 显微镜;3. 载玻片;4. 染色剂(苏木素、伊红);5. 滴管;6.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方法1. 将脾脏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2. 用苏木素染色脾脏组织切片,观察细胞核染色情况;3. 用伊红染色脾脏组织切片,观察细胞质染色情况;4. 通过显微镜观察脾脏的组织结构,包括红髓和白髓;5. 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1. 脾脏组织切片呈现灰白色,结构清晰;2. 脾脏由红髓和白髓组成;3. 红髓主要由血窦和脾索构成,血窦是血管化的间隙,脾索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组成;4. 白髓由淋巴小结和髓索组成,淋巴小结为淋巴组织的聚集体,髓索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5. 在脾脏组织中观察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细胞类型。
五、实验分析1.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过滤血液、产生抗体、清除衰老红细胞等生理功能;2. 红髓是脾脏的主要功能区域,其中血窦负责过滤血液,脾索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反应;3. 白髓是脾脏的另一个功能区域,其中淋巴小结和髓索是免疫细胞聚集的地方,参与免疫调节;4.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脾脏的组织结构,了解其形态学特点。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脾脏的组织结构,掌握了脾脏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理功能。
脾脏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过滤血液、产生抗体、清除衰老红细胞等生理功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关注脾脏的研究,为人体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载玻片、显微镜等实验器材的清洁;2. 染色剂使用时注意浓度和染色时间,避免染色过度或不足;3. 观察过程中应保持显微镜的稳定,避免观察结果不准确;4. 实验记录应详细,包括实验时间、观察结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胚实验器官描述一,循环系统【中动脉】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三层:1.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极薄;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无法分辨;内弹性膜明显,呈波浪状。
粉红色,折光性强。
2.中膜:由10-40层平滑肌,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3.外膜:疏松结缔组织,与中膜交界处见明显的外弹性膜。
【大动脉】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三层:1.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核扁圆,凸向管腔;内皮下层,较厚,疏松结缔组织,含平滑肌;内弹性膜,与中膜相延续,不明显;2.中膜:最厚,可见数十层弹性膜,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3.外膜:致密结缔组织,无明显外弹性膜,含有营养血管和神经。
【心肌】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三层:1.心内膜:分两层,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内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外层可见浦肯野纤维;2.心肌膜:位于心内膜外,厚,心肌纤维排列紧密,含丰富毛细血管;3.心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外衬有一层间皮,有脂肪细胞。
二,免疫系统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外有一层粉红色被膜。
【胸腺】实质性器官1.被膜和小叶间隔:被膜为结缔组织,向实质深入形成小叶间隔。
2.实质:分为多个小叶,每个小叶均含有皮质和髓质:(1)皮质:位于小叶外周,主要为胸腺细胞及少量胸腺上皮细胞;(2)髓质:位于小叶中央,含胸腺小体,是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围成的特征性结构。
【淋巴结】实质性器官1.被膜和小梁,被膜为结缔组织,向实质深入形成细小的条索状小梁。
2.实质:由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1)皮质可分为三层:浅层皮质,可见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深皮质,由弥散淋巴组织构成,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皮质淋巴窦,可分为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2)髓质可分为条索状的髓索和髓索间的髓质淋巴窦。
【脾】实质性器官1.被膜和小梁,致密结缔组织,表面衬有间皮,内有散在平滑肌。
被膜向实质深入形成粗大的条索状的小梁2.实质,由白髓、红髓和边缘区构成:白髓:可见圆形的淋巴小结(或脾小体)以及围绕中央动脉的动脉周围淋巴鞘。
红髓:由条索状的脾索及脾索之间的脾血窦构成。
边缘区:位于红髓和白髓交界处。
三,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实质性器官1.被膜:为薄层结缔组织,向实质深入将实质分为不明显的小叶。
2.实质:含中有大小不等的甲状腺滤泡,它是由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为均质的嗜酸性的胶质;滤泡之间可见三五成群的滤泡旁细胞,细胞胞体大,胞质染色浅,核大而圆;【肾上腺】实质性器官1.被膜:结缔组织2.实质:(1)皮质,由表及里可分为三层——细胞成团块状排列的球状带,细胞成单行或双行束状排列的束状带,细胞成不规则条索状排列并交织为网状的网状带;各层含有丰富的血窦。
(2)髓质,位于网状带深面,细胞成不规则条索状,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血窦和少量的结缔组织,中央可见中央静脉,交感神经节。
【垂体】实质性器官,切片中可分为远侧部,中间部与神经部。
1..远侧部,可见三种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与嫌色细胞,它们排列成团状或索状,团索间有丰富的血窦;2.神经部,可见大量的无髓神经纤维,垂体细胞及丰富的血窦和赫令体;3.中间部,位于远侧部和神经部之间,细胞多为嫌色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排列成团或索状。
四,消化管【食管】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四层:1.黏膜(1)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细胞(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可见食管腺导管(3)黏膜肌层:较厚的纵形平滑肌束;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粘液性腺食管腺,血管和神经;3.肌层:内环外纵的平滑肌;4.外膜:纤维膜;【胃】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四层:1.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成许多胃小凹(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胃底腺,其细胞以主细胞和壁细胞为主,主细胞位于腺的体部和底部,胞质嗜碱性强,染成蓝紫色;壁细胞位于腺的体部和颈部,胞质嗜酸性,染成粉红色,有时可见双核(3)黏膜肌层:较薄的内环外纵的平滑肌;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和神经;3.肌层:较厚,内斜,中环和外纵的平滑肌;4.外膜:为浆膜;【空肠】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四层,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起形成皱襞;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形成绒毛,呈指状。
1.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上皮游离面可见纹状缘(2)固有层:有结缔组织、小肠腺、及孤立淋巴小结。
绒毛的固有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中央可见中央乳糜管;(3)黏膜肌层:较薄的内环外纵的平滑肌;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血管,黏膜下神经丛;3.肌层: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有肌间神经丛;4.外膜:为浆膜。
【十二指肠】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四层,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起形成皱襞;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形成绒毛,呈叶状。
1.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上皮游离面可见纹状缘(2)固有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小肠腺。
绒毛的固有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中央可见中央乳糜管;(3)黏膜肌层:较薄的内环外纵的平滑肌;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3.肌层: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有肌间神经丛;4.外膜:为浆膜。
【回肠】中空性器官,自内向外分四层1.黏膜(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较多,绒毛不发达,较小,呈矮柱状。
(2)固有层:可见丰富的集合淋巴小结,淋巴组织丰富。
(3)黏膜肌层:较薄的内环外纵的平滑肌;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3.肌层:内环外纵的平滑肌;4.外膜:为浆膜。
由间皮和结缔组织组成【结肠】中空性器官1、粘膜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较多固有层:大肠腺发达,可见孤立淋巴细胞黏膜肌层:内环、外纵的薄层平滑肌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许多脂肪细胞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外肌层薄,三条结肠带4、外膜:浆膜,间皮和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形成脂肪垂【阑尾】中空性器官从内到外分4层结构1、黏膜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较多固有层:大肠腺少而短小,可见淋巴小结黏膜肌层:薄,不完整,平滑肌细胞少而疏散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还脂肪细胞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4、外膜浆膜四,呼吸系统【气管】中空性器官,管壁由内向外可见三层结构:1.粘膜:(1)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基膜厚。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内有弥散的淋巴组织、腺导管及小血管等。
2.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混合性腺(气管腺)、血管及神经纤维束等。
3.外膜:最厚,位于气管壁的最外面,由“C”形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平滑肌组成。
1.被膜:结缔组织2.实质(1)肺导气部:1)小支气管:腔较大,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较薄,有平滑肌束;粘膜下层为为疏松结缔组织,外膜含较多透明软骨片,混合性腺。
2)细支气管:腔较小壁较薄,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渐变单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固有层平滑肌增多,粘膜下层腺体和外膜软骨片大多已消失。
3)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平滑肌增多呈完整环行;上皮内杯状细胞、粘膜下层腺体、外膜软骨片完全消失。
(2).肺呼吸部:管壁有肺泡开口,终末为肺泡。
1)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与终末细支气管相似,但有少量肺泡开口,管欺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
2)肺泡管:管壁上有大量肺泡开口,仅肺泡之间残存少量管壁结构,呈结节状膨大,由平滑肌及其表面的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构成。
3)肺泡囊:为肺泡管的末端,是几个肺泡的共同开口处。
4)肺泡:多面形的囊泡五,消化腺【肝】实质性器官1.被膜:肝表面有浆膜,被膜的结缔组织向实质深入将实质分隔为若干肝小叶。
2.实质:(1)肝小叶:1)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壁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2)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排列成索状,向四周放射3)肝血窦:位于肝索之间,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窦腔有肝巨噬细胞。
(2)门管区1)小叶间动脉:管腔小,由内皮和几层平滑肌围成。
2)小叶间静脉:管腔大,腔内有血细胞。
3)小叶间胆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上皮细胞的核圆,着色深。
【胰腺】实质性器官1.被膜:结缔组织,向实质深入将实质分为多个小叶。
2.实质:(1)外分泌部:包括腺泡和各种导管1)腺泡:浆液性腺泡,腺泡中央可见泡心细胞2)导管:闰管,分布于腺泡之间或与泡心细胞相连,由单层扁平或矮立方上皮构成;小叶内导管,位于小叶内,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小叶间导管:位于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
(2)内分泌部:即胰岛,可见染色浅淡、大小不一的细胞团散在腺泡间。
1.被膜:分鞘膜和白膜。
鞘膜由单层扁平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
白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2.实质(1)生精小管:基膜以内为生精上皮,含多层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
○1精原细胞:位于基膜上,细胞呈圆形,胞体较小,核圆,中等大小,染色较深。
○2.初级精母细胞:在精原细胞内侧,胞体最大,呈圆形,核大而圆,含染色体○3.次级精母细胞:在初级精母细胞内侧,胞体较小,核圆,染色略淡。
○4精母细胞:成群聚集于官腔内,细胞体积较小,核小而圆,染色很深。
○5.精子:成群集聚于管腔,精子头部很小,呈梨形,染色极深。
(2)支持细胞:细胞不规则,界限不清,核呈三角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
【卵巢】实质性器官1.被膜:分两层,表面上皮和白膜。
表面上皮是单层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
白膜为薄膜致密结缔组织。
2.实质:卵巢实质分外周皮质和中央髓质两部分○1皮质:较厚,为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皮质。
内含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白体等,其间富含网状纤维和梭形基质细胞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
○2髓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子宫内膜】:1.增生期子宫内膜:较薄,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内子宫腺较少,腺体小,腺腔较窄,结缔组织内细胞密集,螺旋动脉位于内膜深部2.分泌期子宫内膜:较厚,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内子宫腺较多,腺体长且弯曲,腺腔大而不规则,结缔组织少,螺旋动脉位于内膜浅部【乳腺】实质性器官1.活动期乳腺:间质:小叶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比较少腺泡: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上皮,腺泡多且发达,有肌上皮细胞导管:多且发达,分为小叶内导管(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上皮)、小叶间导管(复层柱状上皮)、总导管(复层扁平上皮)2.静止期乳腺:间质:小叶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比较多腺泡: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上皮,腺泡少,有肌上皮细胞导管:多且发达,分为小叶内导管(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上皮)、小叶间导管(复层柱状上皮)、总导管(复层扁平上皮)【肾脏】实质性器官,表面覆有被膜,分皮质和髓质1、皮质染色较深,位于被膜下,由皮质迷路、髓放线、肾小体、近端小管曲部、远端小管曲部、致密斑等结构。
(1)皮质迷路为肾小体及分布在周围的近端小管曲部和远端小管曲部组成;(2)髓放线位于皮质迷路之间,为一些平行排列的纵切或斜切的直行小管;(3)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4)近端小管曲部染色深、管腔小,管壁厚,腔面不光滑,上皮细胞为单层立方或锥体形,游离面有刷状缘;远端小管曲部染色浅、管腔大,管壁薄,腔面光滑,上皮细胞为单层立方形,游离面无刷状缘;(5)致密斑为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管壁的上皮细胞变窄变高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