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核知识点(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要素及其理解;教育的起源的理解;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其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

(1)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②教育的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

(3)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3、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作及其基本观点。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

(1)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

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思想来源:《学记》、孔子与《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来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2)教育学的创立(独立形态阶段)

①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②

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③1803年,康德的《康德论教育》;④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被公认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19世纪末以来代表人物:狄外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主要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

动;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制约性,同时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批判教育学

时间: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第二章教育功能

1、理解教育功能的含义、特征、类型;

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能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指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功能的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多样性、整体性、条件性

教育功能的类型:①从作用的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②从教育功能的层次看,可分为本体功能(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工具功能);③从功能的表现形式和外部特征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④从性质上看,可分为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

2、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思想意识、行为、角色和职业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个性

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有效组织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4、联系实际理解教育对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和合格公民为政治服务;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推进社会走向民主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为现实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教育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教育的人口调节功能:教育是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含义、特点、基本类型;

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是教

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质的规定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教育目的的类型:

2、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

3、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优缺点。

(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

特点:(1)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

(2)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3)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我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

进步性:提倡人的个性自由解放,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使教育回归人间,起了巨大的奠基作用。

不足: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和过激的观念意识,将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人的发展

(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与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本身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代表人物: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

分类:(1)基于人的社会化、适应社会需求来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2)基于社会(国家或民族)稳定或延续的重要性来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合理性: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足: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

4、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以及其精神实质和理论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