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刘有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网络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网络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1873402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c.png)
网络本身 的开放性
网络环境 的虚拟性
互联网的 基本特征
网络信息的 迅捷性和多元性
网络关系 的互动性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的一般问题
二、互联网的心理学解读
网络与认知
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 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 着人们 对自身和对社会的认知。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的一般问题
二、互联网的心理学解读
第二节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 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有助于他们扩大交往的范围; 网络还 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
另一方面,网络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网络环境 下,人的交往的对象、 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
虚拟的网上交往给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使他们敞开心扉。 网络给大学生创造了发泄心中不满情绪的场所和空间。
第二节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过程中为达到和谐与平衡, 而必须具备的顺应、改变、调 控环境的能力。它包括人际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 主学习 能力、应对挫折能力等。
对学生加强选择性教育
3
4 根据性别差异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加强时间管理教育 提高学生对网络的客观认识
建立科学的网络心
2
理健康教育理论,
并采取有效的教育
模式和具体方法。
1
5 6
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重视心理咨询工作
加强网络心理咨询 体系的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应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4f27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1.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应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它们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也开始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推广和普及。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应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网络平台促进信息传播互联网和新媒体拥有广阔的信息传播渠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资讯。
通过在网上发布心理教育的文章、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二、社交媒体提供心理支持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将心理辅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微信公众号与学生绑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的方式向专业人士咨询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心理工作的宣传,例如组织线上心理讲座、举办线上心理测试等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线课程拓展学习资源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拓展。
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将其放在在线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
通过在线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灵活性更高。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四、移动应用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序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学校可以开发专属的心理健康应用程序,学生可以通过应用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资讯、进行在线测试、记录心情等。
应用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在线咨询服务,学生可以方便地随时随地与专业咨询师进行交流。
五、问题与挑战虽然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质量不一,学校需要加强对内容的筛选和审核。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48b8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a.png)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不良使用习惯是否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研究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其互联网使用的现状备受关注。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平均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其中包括社交媒体、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等多种形式。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娱乐的主要渠道。
然而,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不仅导致了大学生的视力问题,还可能引发颈椎病、肩周炎等身体健康问题。
其次,互联网的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感交流能力也逐渐受到影响。
此外,大学生过度依赖互联网还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业问题,甚至影响到休闲娱乐和家庭生活。
二、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一直是学界和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长时间滞留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往往感受到孤独、焦虑和不安全感,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
此外,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网络攻击、网络欺凌等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被迫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平台保持联系,并处于一种持续的压力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建议为了改善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强大学生的互联网安全意识。
组织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认识,教会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和应对网络攻击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心理健康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心理健康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5e902fb90d6c85ec3ac66b.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心理健康案例心理健康案例心理健康案例迎宾小学白爽爽一、基本情况吴漫航,9周岁,男,四年级学生。
上课小动作较多:玩橡皮、转钢笔、抠指头、拽前面女生的头发等等,学习积极性低,缺乏自制自控能力。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字迹不工整,学习态度不认真。
二、原因分析(一)个人内在原因学习成绩低下,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心理,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
家庭原因他父亲做大生意,母亲是家庭主妇,上面有一个哥哥。
他是家里的小宝贝儿,母亲把他当女孩一样养,从小娇生惯养。
他一贯好吃懒做,不喜欢花力气学习。
三、辅导过程(一)、互诉内心法拉近我和他之间的距离,真诚的接纳他。
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开一切他身上的不良因素,以真诚的态度去接纳他,让他觉得我不再高高在上,并能把他放在眼里,而对他以前的一些缺点避而不谈。
、家校联系法我时常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家访,与其父母面对面沟通,商量应该怎样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怎样尽好父母的责任,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等等,以保障他良好的成长环境,共同帮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行为矫治法针对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我在他认识到错误后教给他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并要求他去践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注意力。
如我和他私下约法三章,要求他当天上课没做小动作,当周认真完成作业,当月自己工整。
如果有一项完成了,就会受到奖励。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习惯很明显的已经很少了。
、集体帮助法在集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在这个氛围中不得不从众,不得不认真完成作业。
传阅学习作业完成出色的同学的作业,鼓励大家向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学习。
、积极鼓励法只要他有一点细微的进步,就给予表扬,让他重新树立信心。
四、辅导效果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辅导,吴漫航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学习积极性很高。
五、个案反思鼓励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c2de7d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7a.png)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一、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中国大学生开始使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对象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开始发挥作用,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能迅速获得大量的信息,从情绪上来说,互联网可以让人产生激动和兴奋。
大学生拥有更加自由和便捷的方式了解全球动态,而且可以获得大量情感深刻、动人心魄的信息。
这样一来,大学生精神饱满,情绪良好,充满活力,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沉浸于互联网中,而忽视了现实生活,其情绪容易变差,可能会引起心理压力,出现焦虑等疾病,这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育对策为了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1)首先,大学校方应就互联网的使用开展教育,既增强大学生对互联网有效使用的认知,又提高大学生自身负责、文明和友好使用互联网的意识,以免过度沉迷大学生消耗时间和精力。
(2)其次,班主任可能会持续监控并引导学生的学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他们是否出现压力,而不是沉迷于网络,及时评估,提出合理的建议。
(3)此外,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方面开设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比如调节情绪、分析情绪以及放松身心。
(4)最后,大学生也可以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及时释放压力,尽可能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结论互联网的进步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沉迷。
大学校方和家长都需要加大教育力度,监督并引导学生,使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维护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f9fc12d58fb770bf78a55df.png)
中 国互 联 网络 信 息 中 心 ( N I )0 2 月 1 C N C 2 1 年7 9日发 布 的 第 三 十次 “ 国互 联 网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 ” 示 截 止2 1 年 中 显 02 6 底 . 国 网 民数 量 达 到53 亿 , 联 网普 及 率 为3 .%。l 月 中 . 8 互 99 E高 校 作 为 科 研 信 息 化 互 通 的区 域 ,信 息 化 已成 为 推 动 高 校 科 技 发展 的一 个 重 要 手 段 。随 着 网络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和 高 校 校 园 网 的普 及 。 大学 生 已 成 为 网上 冲浪 的排 头 军 , 网络 在 大 学 生 学 习 生 活 中 占有 非 常 重 要 的 位 置 。 而 , 络 既 有健 康 生 动 的事 然 网 物 .又有 隐性 负 面 的事 物 。新 时 期 在 网络 大 潮 的冲 击 和 影 响 下 . 对 网络 时 代 多 元 价 值 观 的挑 战 ,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面 大 形式 、 内容 和 组 织 机 制都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我 国大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始 于 2 世 纪 8 年 代 中期 , 0 0 经 过 二 十 多 年 的 发展 。 统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模 式 已 经趋 于成 熟 , 传 然 而 . 国 网络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研 究 开 始 于2 世 纪 , 步 较 晚 , 我 1 起 现 正 处 于 理论 探 索 和 实 践摸 索 的 阶段 。 随着 网络 信 息 化 技 术 对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不 断 影 响 。传 统 的 心理 健 康 教 育 模 式 已经 无 法 适 应 时 代 要求 , 网络 作 为 “ 四媒 体 ”使 心 理健 康 教 育 的 第 , 形 式 从 平 面 化 走 向 立体 化 , 静 态 到 动 态 。网络 作 为 心 理健 康 从 教 育 工 作 开 展 的 新 载 体 , 展 了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新 领 域 , 拓 突 破 了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的 时 空 界 限 ,扩 大 了 学 生 自我 教 育 的 空 间, 带来 了传 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创 新 和发 展 。所 以 , 网 络 在 环 境 下 . 何构 建 一 个 科 学 系统 的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模 式 , 已 成 如 现 为 研 究 者 关 注 的 问 题 。同时 , 于 高 校 心 理健 康 教 育 工 作 者 来 对 说 . 何 更 新 观 念迎 接 网 络 时代 , 究 网 络 环 境 下 如 何 更 科 学 如 探 有 效 地 开 展 大 学 生 心 理健 康 教 育 工 作 , 成 为 无 法 回避 的 一 已 项研究课题 。 网 络 环 境 下 大学 生心 理 健 康教 育 的概 念 网络 环 境 下 的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是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在 网 络 时 代 的 新特 征 . 们 以下 称 其 为 网络 心 理 健 康教 育 。 者 们 对 网络 我 学 心 理健 康教 育 的界 定 基 本 上 都 是 从 工 具 的视 角 开 始 的 , 即把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053d19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9.png)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在我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环境的主要受众之一,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进行学习和生活。
网络环境下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网络依赖、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创新的角度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这些平台都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故事、心理健康测试等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可以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开展心理健康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经验和故事,促进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交流。
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学校可以方便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可以开设在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网络直播、录播等形式进行教学。
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心理健康保健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有效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来进行网络讲座,更加权威和专业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三、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测试、心理疏导等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寻求帮助和支持。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7d3652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8.png)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1. 引言1.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受到信息过载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量的信息不断涌入大学生的视野,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筛选和处理这些信息,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压力增加,情绪波动。
虚拟社交平台给大学生的社交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网络上,大学生可能更容易受到虚拟形象的干扰,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网络上的匿名交流也可能导致信息不真实、负面情绪传播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负面影响。
网络暴力、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威胁。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调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生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管理压力,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韧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各类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途径。
网络平台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可以为广大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23e557f990c69ec3d4bb7550.png)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作者:李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8期李军(赤峰学院机关党总支,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甚至表现出一些负面影响.但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旨在挖掘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手段,扎实有效地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4-0161-02高等学校的网络环境主要是指互联网与校园网.所谓互联网(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特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用户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等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校园网是指各学校自主建立的局域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甚至表现出一些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网络环境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挖掘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研究如何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手段,扎实有效地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网络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手段,网络世界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和交互式的活动方式等特点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与渠道,也是高校师生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网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广阔的空间,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 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书籍媒介为载体,以教师的口头讲述为主要形式,在相对固定的场所里进行,信息传播的范围极为有限,速度相对缓慢,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和具体的心理咨询工作.这种在相对固定的场所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信息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或请求的学生也无法产生影响,学生几乎不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而通过网络传播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及时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参与心理健康论坛,接受心理辅导等.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向心理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深入沟通,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这种灵活、快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平台.1.2 丰富和整合了教育资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开阔的视野,互联网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将国内外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容量庞大的信息库,其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心理问题诊断与治疗及心理问题预防与支持机构的联络等,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师生的视野.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查询自己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信息;可以与国内外心理专家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切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可以对不同学派心理专家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避免受单方面专家因其自身知识或经验的局限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又有相似心理需求的大学生聚于同一网络社区,同时接受网上团体咨询或辅导.兄弟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网络心理教育资源,可以互通信息、互助合作,形成心理教育的合力.1.3 增强了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它必须积极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保守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比拟的,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学生既能以求助者的身份出现,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求助项目,又能以助人者身份出现,通过BBS、E-mail、QQ聊天室等途径,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他助——互助——自助”的机制,不仅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不足.1.4 提高了咨询与辅导效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是大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主动接受心理调适,而不是被动灌输、被动承受来自教师的影响,是主动接纳自己和他人,而不是强迫遵从专家和教师的意志,这种沟通形式容易触及到内心深处,产生良好教育、咨询和治疗效果;其二是共振效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产生“剧场效应”,在场受感染,离场即默然.而网络世界是人以群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题讨论使对某问题感兴趣或遇到相同问题困扰的大学生们走到一起,他们在专家或教师的指导下,相互沟通,共同探讨,相互支持,共同进步,超越自我,解决问题.其三是教育影响的扩大.在传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中,一般一名咨询员一次只能接待一个来访学生,即使是团体咨询,最多也只能接待16~20名学生.由于人力资源和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很难满足众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同需求.而网络则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链接起来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网络的快捷复制方式可使一位咨询员能“同时”接待多位来访者.网上的团体咨询或辅导,能使服务对象大大增加,使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得到有效放大,这些都明显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2 网络环境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网络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和教师学习与工作、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网络环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客观分析其消极影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好网络环境,切实有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1 开辟网络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大容量性的特点,在网上开辟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将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载,就可以为大学生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心理调适技能与方法开辟新途径.具体来讲,网络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可以设计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心理学百科.上载有关心理学的著作资料,使大学生通过心理学书籍的阅读,获得实际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其二是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把国内外知名心理健康专家的经典专题讲座上载,帮助学生解决新生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成才、交友恋爱、环境适应、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职业导向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其三是心理调适的技能和方法介绍.传授一些对大学生成长中易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预防、调适和矫治的技巧和方法,使大学生能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调适或预防.2.2 发挥校园心理健康网站的咨询与辅导功能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上就学生所提出的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和人际关系等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可能条件和方法,与大学生求助者共同协商摆脱困境,纠正认知偏差,克服情绪障碍,发挥个人潜能以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或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这种校园网上心理咨询与辅导功能强大、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的限制,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个人隐私的尊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讲出心里话,因而也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2.3 创设学生倾诉及与教师交流的空间在校园网站上开设博客(Blog)专栏,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的出现为大学生自主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空间,让他们在健康的空间中倾诉心声,记录心路历程,对自身的心理成长过程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整,实现自我调控和自我疏导,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方面的自我完善.参考文献:〔1〕姜廷雪,王志伟.浅谈“网络社会”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理论,2011(23).〔2〕赵锡凤.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1(03)上.。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e41ab26f46527d3250ce004.png)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者:冯帆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3期摘要: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70-02从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至今,全国各高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仍时有发生,据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可见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跃居世界第一位,而高校校园是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什么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对于近代心理健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期的西方,最早的概念源于1908年美国学者比尔斯的《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之后开启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门。
对于心理健康许多学者进行过定义,如著名的心理学家英格里士、英国心理学家麦灵格尔、我国心理学专家肖汉仕等等,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世界心理卫生联会的定义,即“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即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f13d92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1.png)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作者:张艳张树凤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01期[摘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应该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
为此,面向大学生的大学教育中非常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提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抵御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性影响。
结合多年的实践研究,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模式与实践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实践[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214-02在多年的实施应用中,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和学生的认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法适应不同时段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当下网络冲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乃至思维上都受到了影响,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于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有了很高的探索应用价值。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状况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生活与学习,直接接触各种网络技术,其对应的心理状态也在无形中发生了改变。
(一)失落心理自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和扩建后,大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竞争力也增强,面臨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一旦没能及时得到排解,往往很难从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中找到平衡和适合的定位,这对学生正确地自我评估以及今后的职业选择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这期间必然容易滋生各种失落的情绪与心理,容易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寻求安慰与解脱[1]。
(二)好奇心理学生处于大学阶段,正是跨越学生时代与社会的过渡,这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但并没有定型,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
而网络中大量信息对学生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大学生主动上网认识了解各种信息,但大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不良的信息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
大学心理健康关于网络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关于网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e7485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c.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
2. 合理使用网络,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网络成瘾的自我识别和应对策略。
2. 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如何使用网络?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引导学生讨论网络在大学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二、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1. 讲解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表现,如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
2. 分析网络成瘾的危害,包括影响学业、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案例分析1. 展示网络成瘾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严重后果。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应对措施。
四、自我保护与心理健康1. 讲解如何识别网络成瘾,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2. 提供合理使用网络的方法,如设定上网时间、选择有益信息等。
第二课时一、讨论与分享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网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共同探讨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1. 讲解心理调适技巧,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咨询渠道,鼓励有需要的学生寻求专业帮助。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网络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合理使用网络,维护心理健康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
教学资源:1. 网络成瘾相关资料、案例。
2. 心理调适技巧、心理咨询渠道介绍。
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3ddbeca81c758f5f61f672c.png)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作者:王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2期摘要:时代发展的新步伐已经把我们带入到了新的网络社会中,当代大学生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丰富了其大学生活,但是,网络技术本身具有两面性,所以,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基本途径,最后探讨了其意义所在。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引言如今我们处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受益于网络新技术,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环境,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基于此,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受到的影响(一)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受到威胁网络资源共享非常方便,而且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所以网络环境中有很多不同的价值观与信息,尤其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待世的信息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三观,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很多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鉴定网络资源的能力较弱,就很容易在网络中的不健康的信息所迷惑,不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对与错,价值分析能力受到限制。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趋于紧张网络环境使得大学生于外界交流更加方便,可以让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得到宣泄,对于减轻内心压力很有利,但是这种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并不具备直接交流的好处,如果一直处于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化的交流会使得大学生的面对面与人交往的能力下降,会逃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交流,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学生还会出现极度压抑、烦闷的甚至是自闭的心理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3499e0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a.png)
譼 訝 2021 年 4 月·第 11 期 (总第 675 期)
势,根据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平台。在平台上,大学生 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还能及时、便捷 地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 台获取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与个别大学生的 特殊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 高校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规划“心灵驿站”板块,让大学 生在该区域表达自身的心理疑惑,再由心理教师对其 进行及时的解答与疏导。其次,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设 置大学生心理状况测试板块,鼓励大学生主动进行心 理状况测试。这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 题,还能帮助高校全面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 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后,高校还可以在互联网 平台以趣味游戏、小故事等方式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 康教育知识,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引起大学生对 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贾琬朝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摘 要:高校应当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不断创新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需要从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团队信息化应用能力、拓 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等方面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1-0004-02
. A国ll家培Ri养g高ht素s质R的e应se用r型v人ed才.。本文重点阐述互联网
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在理论 与实践相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路径。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刘有为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刘有为](https://img.taocdn.com/s3/m/177af000ba1aa8114431d9b9.png)
互联网:一把双刃剑
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在数字知识库里寻找自
己学业上、事业上所需要的,从而帮助我们 的学习和工作。 可以说互联网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 方便。 但也给人类带来系列问题
个体方面的问题 Kraut等人对93个家庭的 169个用户第一、二年使用互 联网的情况进行了纵向研究 ,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 会卷入减少,心理幸福感降 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 的增加。Kraut将心理幸福感 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 动的替代和密切关系的替代 。
胡俊曾是湖北某专科学校的一名 优秀学生,来自农村。偶然一次 趁同学不在寝室偷偷打开了电脑 ,突然弹出了一个色情网站。对 “性”几乎一无所知的胡当即感到 面红耳赤,连忙拔掉电源,但他 事后又禁不住好奇再次打开那些 赤裸裸的画面。此后胡经常趁同 学不在偷上黄色网站,最终导致 犯强奸罪而被判刑。
聊天:因“友”而亡
在上网的大学生中,大 约有76%的学生沉迷于 聊天室和利用各类聊天 工具与网友聊天。我们 在随意调查了30名学生 ,除两名新生外,其他 28名学生至少有一个QQ 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者占62%。
在天津上大学的大连女孩许婷 被网友骗走了手机等财物;湖 北一师范类院校女生何琴在与 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湖北省 浠水县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强 奸;网名为沙子的南京某大学 英语专业学生,在聊天时被聊 天经验丰富的伊春市毕冬冬的 “网上形象”深深吸引,在与 他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
大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呢?(调查)
聊天者占34%, 玩游戏者占28% 查资料者占30% 其他占8% 如此看来 62%的大学生在网上 从事与学习、工作无 关的活动。
2.2大学生上网的消极心理
2.2.1大学生上网的六大消极心理 2.2.2消极心理带来的不良后果
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995a46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1.png)
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刘有为
【期刊名称】《大学:教学与教育》
【年(卷),期】2022()4
【摘要】民族地区大学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才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调查分析等方法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深入探索,通过研究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总结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实践措施。
【总页数】4页(P148-151)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作者】刘有为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1
【相关文献】
1.体验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网络可以找到各种实践、兼职、打工、
招聘的信息,为自己的前途找到好的信息渠 道; 利用网络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积极发展 的社会各界朋友; 利用网络写稿的大学生不仅仅赚稿费养活了 自己,更结交了不少优秀编辑记者们,积累 了社会关系,开阔了视野,也培养了综合能 力;
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
10 持续性 互联网是一个飞速旋转的涡轮,它的发 展是持续的,网络今天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价 值,推动着用户寻求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价 值。被称为“十倍速力量”。
1.2互联网带来的问题
互联网:一把双刃剑
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这种力 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 ——阿诺尔德〃J〃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上是允许的,互联网又是全球性的,从而使 某些国家道德上允许存在的色情信息能够无 障碍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色情电子信息服务达 几十万家,且有相当高的访问度,高于访问 学术网点的人数。我国也发现许多通过网络 传来的色情信息。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 观和社会制度不同,所以对我国的危害更加 严重。
消极心理带来的四种极端
色情:因网而“罪” 聊天:因“友”而亡 BB S:因“坛”而“坠” 游戏:因“戏”而废
色情:因网而“罪”
有关机构最近公布的 一项调查显示,上网 的大学生中80%以上 访问过色情网站,经 常光顾者占12%。资 料显示,网络色情是 导致大学生性犯罪的 重要原因之一。
专家称:“色情网站 鼓励和暗示网民通过 非正常途径获得满足 ,而这种满足又是现 实无法满足的,长此 下去,他们将沉迷于 幻觉,极有可能走上 犯罪道路。”
2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2.1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2.2大学生上网的消极心理和不良后果 2.3其实网络可以用得很精彩 2.4网络依赖测试
2.1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1.1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大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呢?
大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玩农场,玩牧场,偷
菜咯,上Q、、 牧场、农场、看看动 漫,美剧,电影吧。 听听歌也不错! 看电影 上Q、人人网 看新闻 听音乐 娱乐、色情、聊天、 BBS、游戏
胡俊曾是湖北某专科学校的一名 优秀学生,来自农村。偶然一次 趁同学不在寝室偷偷打开了电脑 ,突然弹出了一个色情网站。对 “性”几乎一无所知的胡当即感到 面红耳赤,连忙拔掉电源,但他 事后又禁不住好奇再次打开那些 赤裸裸的画面。此后胡经常趁同 学不在偷上黄色网站,最终导致 犯强奸罪而被判刑。
聊天:因“友”而亡
撒谎 孤独 冲动
暴戾 淫逸 空虚
撒谎
网络中的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人与 人的交往也没有责任和义务,因此,人潜在 的一些不良心理就会被引发或强化,其中以 撒谎最为严重。
孤独
就信息的本身来看,互联网是开放的,但对 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其接受的过程却是相对 封闭的。冷冰冰的网络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青 少年网民情感上的孤独。
根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 年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 突破5亿,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到38.3%。 预计到2016年,全球互联网将会有30 亿用户……
人们上网间,博客,论坛) 网上贸易(网购,售票,工农贸易) 云端化服务(网盘,笔记,资源,计算等) 资源的共享化(电子市场,门户资源,论坛资 源等,媒体(视频、音乐、文档)、游戏,信息) 服务对象化(互联网电视直播媒体,数据以及 维护服务,物联网,网络营销,等)
09
10
全球性
持续性
05
合作性
1 开放性 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支持TCP/IP协 议就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上。
2 自由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流动自由、用户的言 论自由、用户的使用自由。
3 身份的不确定性 在互联网上,你是怎样的人仅仅取决于 你通过键盘操作而表现出来的你。如果你说 的话听起来像一个聪明而有趣的人说的,那 么你就是这样一个人。 你的年龄,长相,身份,特别是性格等 都不太确定。
4 免费性 绝大多数的网络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而 且在网络上有许多信息和资源也是免费的。
5 合作性 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中心的自主式的开放组 织。互联网上的发展强调的是资源共享和双 赢发展的发展模式。
6 平等性 互联网作为平等自由的信息沟通平台, 信息的流动和交互是双向式的,信息沟通双 方可以平等与另一方进行交互,而不管对方 是大还是小,是弱还是强。
网民不仅可以通过 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 、购物,而且可以在网 上交友、谈恋爱、聊天 、开会,甚至玩游戏、 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 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 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1.1互联网的特征
1.1 互联网的特征
01 02 开放性 自由性 06 07 08 平等性 虚拟性 个性化
03 身份不确定性
04 免费性
互联网:一把双刃剑
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在数字知识库里寻找自
己学业上、事业上所需要的,从而帮助我们 的学习和工作。 可以说互联网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 方便。 但也给人类带来系列问题
个体方面的问题 Kraut等人对93个家庭的 169个用户第一、二年使用互 联网的情况进行了纵向研究 ,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 会卷入减少,心理幸福感降 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 的增加。Kraut将心理幸福感 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 动的替代和密切关系的替代 。
7 虚拟性 互联网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通过对信息的 数字化处理,通过信息的流动来代替传统实 物流动,使得Internet通过虚拟技术实现许 多传统现实实际才具有的功能。
8 个性化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沟通虚拟社区,它 可以鲜明突出个人的特色,引导的是个性化 的时代。
9 全球性 互联网从商业化运作一开始,就表现出 无国界性,信息流动是自由的,无限制的。 因此,互联网从一诞生就是全球性的产物。
“包夜”(通宵上网)成了不少大学生周末必 做的一件事,周一的课必受影响。医学调查 也表明,缺乏睡眠会导致食欲下降、身体免 疫力下降、情感冷漠、心理活动异常、感知 、记忆、思维、言语等各种反应能力显著下 降等问题。
武汉某大学21岁的大一学生唐某上午课程 结束后,顾不上吃午饭,便和同学直奔校门 外的一家网吧打游戏。连续上网5小时后,突 感头疼,口吐白沫,继而昏迷,最终导致“脑 死亡”而离开了人世。 老师呼吁,大学生们应珍惜时间、珍惜健 康,切不可随意“透支生命”。
在上网的大学生中,大 约有76%的学生沉迷于 聊天室和利用各类聊天 工具与网友聊天。我们 在随意调查了30名学生 ,除两名新生外,其他 28名学生至少有一个QQ 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者占62%。
在天津上大学的大连女孩许婷 被网友骗走了手机等财物;湖 北一师范类院校女生何琴在与 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湖北省 浠水县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强 奸;网名为沙子的南京某大学 英语专业学生,在聊天时被聊 天经验丰富的伊春市毕冬冬的 “网上形象”深深吸引,在与 他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
社会方面的问题
网络犯罪。
传播色情信息。
网络文化侵略。
破坏国家安全。
网络犯罪
网络上时常会非法潜入一些“黑客”或者 一些恶作剧的精灵,进行破坏。Internet成 为犯罪分子开拓的犯罪新领域,网络犯罪由 此产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网络社会的 公害。
传播色情信息
因为色情信息和色情服务在某些国家的道德
…… 网络的好处无处不在。
2.4网络依赖测试
问:我每天都上网,我有没有网瘾呢?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
于长时间地和习惯 性地沉浸在网络时 空当中,对互联网 产生强烈的依赖, 以至于达到了痴迷 难以自我解脱的行 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
网络成瘾自测表
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下网后还放不开)? 你是否感觉需要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
•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 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互联网的特征及其带来的问题
1.1互联网的特征 1.2互联网带来的问题
互联网(Internet)始
于1969年,又称因特网 ,被称为二十世纪末最 伟大的发明。 互联网(Internet)作 为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 ,把网民带入了一个真 正的信息时代。
大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呢?(调查)
聊天者占34%, 玩游戏者占28% 查资料者占30% 其他占8% 如此看来 62%的大学生在网上 从事与学习、工作无 关的活动。
2.2大学生上网的消极心理
2.2.1大学生上网的六大消极心理 2.2.2消极心理带来的不良后果
2.2.1大学生上网的六大消极心理
大学生上网的六大消极心理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刘有为
活动一:让我们一起拍拍手
程序:先用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 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 起拍,重复五个手指一起拍一次。 请大家跟我一起做! 1234 2234 3234 4234 5234
主要内容
• 互联网的特征及其带来的问题
网络文化侵略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
网上交汇,计算机网络相当普及的西方国家 凭借网上优势,倾销自己的文化,宣扬西方 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加剧了电子空间 国家之间、地区间道德和文化的冲突。
破坏国家安全
世界上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并不是到处充满祥和与善意,一些国家通过 Internet发布恶意的反动政治信息,利用信 息“炸弹”攻击他国,破坏其国家安全。甚 至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想出各种办法,突 破层层保密网,直接进入核心的计算机系统 的“神经中枢”,进行无声无息的破坏。
冲动
由于在网络中缺乏正常的情感疏通, 人们很 难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再加上网络上浮 躁的言词与刺激的画面,不少大学生网民常 常遇事不冷静,具有冲动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