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科学化学式

初二科学化学式
初二科学化学式

初二科学化学式

(完整版)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5(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5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①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④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1 3.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后乙物质可能有剩余 C.M3的值一定为16 D.M1的值可能为36.4 5.工业上常用煤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6.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 ..或两种 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对于该气体() A.一定是CH4B.一定是H2和CO C.该气体的组成有三种可能D.该气体的组成有四种可能 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科学出现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沉淀: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Mg(OH)2.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2,CaSO4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八年级科学(下)化学方程式大全及现象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15、加热氯酸钾:2KClO3 MnO22KCl + 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6、过氧化氢分解:2H 2O 2 MnO 2 2H 2 O + O 2 ↑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 Cu + H 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20、实验室制取CO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2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 2O + CO 2 = H 2CO 3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22、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 H 2O + CO 2 ↑ 现象: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之后又恢复紫色。 23、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高温CaO + CO 2↑ 现象: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4、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 2 = CaCO 3↓+ H 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2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现象:不明显,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26、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 CO 2↑) 27、锌和稀硫酸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H 2)生成 28、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 2 + H 2↑ 课本第85页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溶液温度明显上升(产生大量热) 29、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Ba (OH )2 + 2NH 4Cl = BaCl 2 + 2NH 3↑+2H 2O 课本第85页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此反应吸收热量) 3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CuSO 4 + 2NaOH = Cu(OH)2↓ + Na 2SO 4 现象: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物(课本第88页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演示实验之一) 33、酸雨的形成: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 2H 2SO 4(硫酸) H 2O+3NO 2=NO+2HNO 3(硝酸) 34、呼吸作用:C 6H 12O 6+6O 2 6CO 2+6H 2 O+能量 35、光合作用: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酶 光 叶绿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2、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3、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4、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6、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9、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二、分解反应 10、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2KClO3====2KCl +3O2↑ 1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ΔK2MnO4+MnO2+O2↑ 1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2H2O2====2 H2O+O2↑ 13、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14、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ΔCO2↑+H2O 15、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取CO2):CaCO3高温CaO+CO2↑ 16、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4·5H2OΔCuSO4+5H2O 三、复分解反应 17、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取CO2):CaCO3+2HCl=CaCl2+H2O+CO2↑ 18、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四、其他 19、二氧化碳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2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NaOH + CO2=Na2CO3+H2O 2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点燃CO2+2H2O 22、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6CO 2+6H 2 O=====C 6 H 12 O 6 +6O 2 23、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C 6H 12 O 6 +6O 2 =====6CO 2 +6H 2 O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八年级科学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八年级化学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一.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A 原子个数+B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例1. 计算水【HO 】、硫酸铝【Al 2 (SO ) 3】、 胆矶【CuSO ? 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 20的相对分子质量=1 X 2+16 X 1=18 Al 2 (S04)3 的相对分子质量 =27 X 2+ ( 32+16 X 4)X 3=342 CuSO 4 ? 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64+32+16 X 4+5 X( 1 X 2+16) =250 例2. 计算3SO 2、2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解:3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3X( 32+1 6X 2) =192 2NH 4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 X( 14+1 X 5+12+16 X 3) =158 1. 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 NH 4NO 3 CaSO 4 ? 2H 2O 2KCIO 3 2?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 ,正确的是() A. 2 MgO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X 24+16=64 B. 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14X 16 X 2=448 C. 2N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14+2)=32 D. 3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16X 2 X 3=96 3.碳酸氢铵(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C.80 D .以上都不正确 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 ① .氯气【CI 2】 ② .硫酸铵【(NH 4)2SO 4】 ③ .2H 2O ④ .2NaOH ⑤ .蔗糖【C 12H 22O 11】 ⑥ .绿矶【FeSO ? 7出0】 二.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 例1. 计算水(H 2O)中各元素的质 量比 解: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X 2) : 16=2 : 16=1 : 8 也可表示为:H 2O 中 H : 0=(1 X 2) : 16=2 : 16=1 : 8 例2. 计算硫酸铵【(NH 4)2SO 4】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及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NH 4)2SO 4 中 N : H : S: O= (14X 2): (1 X 8): 32: (16X 4) =28: 8: 32: 64=7: 2: 8: 16 1.计算高锰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练一练 B 原子个数+… 听懂了吗? 练一练吧! B.78 克 A.78

八年级科学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八年级科学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和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 3.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5.化学式的确定; 6.其他.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点拨: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是相乘的关系,不同种元素相对质量是相加的关系。 ②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或根)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团(或根)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或根的总相对原子质量,再乘以原子团(或根)的个数,即得出几个原子团的总相对原子质量。 ⑴Ca(OH)2= ;②3H2O= ;③CuSO4·5H2O= ⑵化合物Ca(ClO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7,则x是() A、1 B、2 C、3 D、4 2.计算和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 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即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点拨: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⑴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所含K、Al、S、O、H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⑵(NH4)2SO4中:N、H、S、O元素的质量比= ; ⑶NH4HCO3中:N、H、C、O元素的质量比= ; 3.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 ×100% 计算公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点拨:①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某元素的原子个数应写在该元素符号前面,不能写在右下角。 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表示;习惯上常用百 分数表示。 ⑴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 ; ⑵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X2,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化合物中R占30.4%,则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 ⑴40克NH4NO3含N元素的质量为m N= ⑵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 C、11:7 D、7:11

八年级科学化学式练习题

化 学 式 练 习 题 1、某含氮的氧化物里,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7:20,则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N 2O B N 2O 5 C N 2O 5 D NO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其原子的( ) A 核电荷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核外电数不同 D 相 对原子质量不同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 电子层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质 子数 4 、HnMO 2n-1中,M 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n+2) B -(3n-2) C +(3n-2) D-(3n+2) 5、当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时,则SO2与SO3的质量比为( ) A 1:3 B 2:3 C 1:1 D 3:2 6 R 2-离子核外共有n 个电子,则R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 n+2 B n-2 C n D 2n 7、常温下,乙炔(C 2H 6)气体和酒精(C 2H 6O)蒸气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 %5100a - B %5)100(4a - C %54a D %9 )100(2a - 8有一包硫酸铵肥料,已知它含另一种氮肥,测得其含N 为20%,则另一

种氮肥可能是( ) A NH4Cl B NH4HCO3 C NH4NO3 D CO(NH2)2 9、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A3B4 B A2B3 C A3B2 D AB 10、在N2、NH3、N2O、NO2、HNO2、HNO3六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 种 11、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甲与乙,甲和化学式XY2,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44%,若化合物乙中X的质量分数为34.4%,则乙的化学式为( ) A X3Y B XY3 C X2Y D XY 12、使用27克氯化铜样品在溶液中与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银沉淀58克,则样品中可能混有的盐是() A NaCl B KCl D BaCl2 D Cu(NO3)2 13、计算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及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4 、当CO与CO2质量比2:3时,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多少?若CO

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 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5.铝在空气中氧化:4Al + 3O 2 ===2Al 2O 3 6.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7.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8.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9.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10. 碳在氧气不充分燃烧 2C + O 2 点燃 2CO 11. 一氧化碳燃烧: 2CO + O 2 点燃 2CO 2 12.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O 2+ C=== 2CO 13.二氧化碳溶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14.三氧化硫溶于水: SO 3 + H 2O == H 2SO 4 15.生石灰与水反应:CaO + H 2O === Ca(OH)2 二.分解反应: 16.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 2O 通电 2H 2↑+ O 2 ↑ 17.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 2H 2O 2 ===2H 2O+O 2↑ 18. 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2KClO 3 ==== 2KCl + 3O 2 ↑ 19.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20. 碳酸不稳定:H 2CO 3 === H 2O + CO 2↑ 21.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高温 CaO + CO 2↑ 22.加热碱式碳酸铜: Cu 2(OH)2CO 3 = 2CuO + H 2O + CO 2↑ 23.加热碳酸氢铵 NH 4HCO 3 = NH 3 ↑+ H 2O + CO 2↑ 三.置换反应 24.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Cu + H 2O 25.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 2↑ 26.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27.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高温 3Fe + 2CO 2↑ 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28. 稀硫酸制取氢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29. 铁和稀硫酸: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30. 镁和稀硫酸: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31. 铝和稀硫酸: 2Al +3H 2SO 4 = Al 2(SO 4)3 +3H 2↑ 32. 稀盐酸制取氢气: Zn + 2HCl === ZnCl 2 + H 2↑ 33. 铁和稀盐酸: Fe + 2HCl === FeCl 2 + H 2↑ 34. 镁和稀盐酸: Mg+ 2HCl === MgCl 2 + H 2↑ 35. 铝和稀盐酸: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37.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 3CuSO 4 === Al 2(SO 4)3 +3 Cu 38.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Cu(NO 3)2 + 2Ag 四、复分解反应 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9. 稀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40. 稀硫酸除铁锈: Fe 2O 3 + 3H 2SO 4 === Fe 2(SO 4)3 + 3H 2O 41.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 2 + H 2O 42.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43. 稀硫酸腐蚀铝的表面: Al 2O 3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O △ △ △ △ MnO 2 高温 △ △ MnO 2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计算

1.在化学反应4A+3B=2C 中,若9克A 和8克B 刚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 克,各物质的质量比是A:B:C= ;若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克置于干燥试管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测得固体质量为21.4克。试计算:(1)能制得氧气多少克。(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3)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3.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g 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产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1)共制得氢气 g .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图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2NaCl)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质量/g 0.04 0.04 0.02

5.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钠和氯化钠22.3克 200.0克的不饱和溶液 (1)该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他质量为克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取锌、铜的混合物8克与154.7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称的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62.5克。请计算:(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7.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贝壳25g,加入200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216.2g(假设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请你计算: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八年级科学关于化学式的计算(最新整理)

八年级化学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一.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 原子个数+B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 原子个数+… 例1. 计算水【H 2O 】、硫酸铝【Al 2(SO 4)3】、胆矾【CuSO 4·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 Al 2(SO 4)3 的相对分子质量=27×2+(32+16×4)×3=342 CuSO 4·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5×(1×2+16)=250 例2. 计算 3SO 2、2NH 4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解:3SO 2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3×(32+16×2)=192 2NH 4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2×(14+1×5+12+16×3)=158 1. 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 NH 4NO 3 CaSO 4·2H 2O 2KClO 3 2. 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 MgO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2×24+16=64 B.NO 2 的相对分子质量=14×16×2=448 C.2N 2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2(14+2)=32 D.3O 2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16×2×3=96 3. 碳酸氢铵(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78 B.78 克 C.80 D.以上都不正确 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 ①. 氯气【Cl 2】 ②.硫酸铵【(NH 4)2SO 4】 ③.2H 2O ④.2NaOH ⑤.蔗糖【C 12H 22O 11】 ⑥.绿矾【FeSO 4·7H 2O 】 二.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 例1. 计算水(H 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2﹕16=1﹕8 也可表示为:H 2O 中 H ﹕O=(1×2) ﹕16=2﹕16=1﹕8 例2. 计算硫酸铵【(NH 4)2SO 4】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及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NH 4)2SO 4 中 N :H :S :O=(14×2):(1×8):32:(16×4) =28:8:32:64=7:2:8:16 1. 计算高锰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我 懂 了 我再来做 听懂了吗?练 一练吧! 练一练

初二科学化学方程式大全

科学化学式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八年级科学下化学方程式知识总结

八年级科学下化学方程式 一、 1、C+O 2、S+O 3、4P+5O 2 O5 4、 3 O4 5 、2H2 2 O 6、2O3 7、H2+Cl(工业制盐酸原理)、2CO+O2 9、10、2C+O11、C+CO 12、CO222CO3(微溶于水.. 二、 1、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2MnO4+MnO2+O2 3、2H2↑+O2↑ 4、NH43↑+CO2↑+H2O 5、H22O+CO2↑紫变红 6、CaCO2↑(工业制二氧化碳原理) 三、 1、Fe+CuSO4 == Cu+FeSO4 2、H2Cu+H2O 3、Zn+H2SO4 == ZnSO4+H2↑(实验室制氢气原理) 4、Fe+H2SO4 == FeSO4+H2↑ 5、Mg +H2SO4 == MgSO4+H2↑ 6、2Al+3H2SO4 == Al2(SO4)3+3H2↑ 7、Zn+2HCl == ZnCl2+H2↑ 8、Fe +2HCl == FeCl2+H2↑9、2+H2↑ 10、3+3H2↑11、2Cu+CO2↑ 12、3H2+Fe22O 四、 1、CH42+2H2O 2、2C2H2+5O2+2H2O 3、CO+CuO Cu+CO2 4、3CO+Fe22(高炉炼铁原理)五、 1、CO2+Ca (OH)2 == 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有白膜原因) 2、CaCO3+2HCl == CaCl2+CO2↑+H2O(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除白膜的方程式) 3、Na2CO3+2HCl == 2NaCl+CO2↑+H2O(灭火器原理) 4、Na2CO3+H2SO4 == Na2SO4+CO2↑+H2O(灭火器原理) 5、NaHCO3+2HCl == 2NaCl+CO2↑+H2O 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锡)、Pb(铅)(H)Cu、Hg、Ag、Pt(铂)、Au(金) 七、常见化肥的含氮量: 1、碳酸氢铵NH4HCO317.7% 2、硫酸铵(NH4)2SO4 21.2% 3、氯化铵NH4Cl 26.2% 4、硝酸铵NH4NO335% 5、尿素CO(NH2)246.7%

【科学】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科学】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学最重要的就是方程试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化学方程式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Fe 3 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2Al 2 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2H 2 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2P 2 O 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CO 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CO2 + 2H 2 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 OH + 3O 2 2CO 2 + 3H 2 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2H 2 ↑+ O 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2CuO + H 2 O + CO 2 ↑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 = 2KCl + 3O 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 H 2 O + CO 2 ↑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CaO + CO 2 ↑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Cu + H 2 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 2 ↑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4Fe + 3CO 2 ↑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3Fe + 2CO 2 ↑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 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 2Fe + 3CO 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 3O 4 3Fe + 4CO 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27. 铁和稀硫酸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 28. 镁和稀硫酸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 2SO 4 = Al 2 (SO 4 ) 3 +3H 2 ↑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 2 + H 2 ↑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 2 + H 2 ↑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 2 + H 2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微粒的模型与符》化学式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化学式练习 一、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铍汞金 二、写出下列原子团的符号及化合价: 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碳酸氢根离子- 、 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的化学式: (1)铜铁汞铝钙钡 (2)硫黄硅金刚石石墨黄磷 (3)氦气氖气氩气 (4)碘溴氢气氧气氯气氮气2、根据化合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1)氧化物:(A)金属氧化物: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 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铝

(B)非金属氧化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冰 (2)酸:(某酸:H+ + 某酸根阴离子) 硫酸硝酸盐酸(酸根Cl-)碳酸 (3)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铜 氢氧化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4)盐酸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钙 氯化铜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 (5)碳酸盐: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 碳酸镁碳酸钡碳酸氢钠碳酸氢铵(6)硫酸盐: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 硫酸钡硫酸亚铁硫酸铵硫酸铁 (7)硝酸盐:硝酸银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镁 硝酸钡硝酸亚铁硝酸铵硝酸铁 四、用化学符号表示: 1、铁离子 2、氯离子 3、氢离子 4、铜离子 5、3个亚铁离子 6、2个铜离子 7、2个钠离子 8、氢气 9、氢元素 10、1个氢原子 11、2个氢原子 12、一个氢分子 13、2个氢分子

14、2个氢离子 15、2个水分子 16、正2价的钙元素 17、2个一氧化氮分子 18、2个氧离子 19、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20、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五、说出下列“2”的含义 1、2Cl 2、3Cl2 +2 3、2K+ 4、 BaCO3 5、2Fe3+ 6、SO2 7、2SO3 8、S042- 9、Ca2+ 10、3Fe2+ 11、H2 12、2Cl- 六、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1、 H Cl..Cl..O 2Cl.. 2 K Cl..O 3 Ca(Cl..O) 2 H Cl..O 3 H Cl..O 2 2、S.O 3S.O 2 S . H 2 S.O 4 H 2 S. H 2 S.O 3 Na 2 S.O 4 3、Mn..O 2Mn..Cl 2 Mn .. K Mn ..O4 K2 Mn.. O4Mn ..O4-Mn ..O42- 4、N. 2N. 2 O 3 N. 2 O 5 N. O N. O 2 H N. O 3 N. O 3 -N. H 4 N. O 3 N. H 4+ Al(N. O 3 ) 3 Mg(N. O 3 ) 2 七、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1、CO 2 2、CO 3、H 2 CO 3 4、NaNO 3 5、Fe(OH) 3 6、K 2 O 7、Al 2 O 3 8、FeCl 2 9、H 2O 10、SO 3 11、P 2 O 5 、 12、BaSO 4 八、写出下列符号的名称或含义 1、O 2

浙江初中科学 初一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讲知识回顾——化学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 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 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 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 ;有些物质的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20℃,S 大于10克10~1克1~0.01克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表(会查看).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 况.

八年级科学培优专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八年级科学培优专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https://www.360docs.net/doc/4c182514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专题五化学方程式计算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信息之一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遵循固定质量比” 的前提下的质量守恒。根据这一信息,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式,只要已知某一物质的质量,就可求出实际反应中其余所有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一般要规范化,解题过程一定要程序化。具体的计算步骤为:“设→写→找→列→解→答。” ①设:设未知量 ②写: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找:找出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并求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把已知量和 未知量写在对应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④列:列出比例式 ⑤解:解出未知量的值 ⑥答:写出答案 [注意] a.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b.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 c.各物质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单位带入计算过程。 d.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 e.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且配平,这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 二、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

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质。 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常涉及下列关系式: %100?= 质量 含杂质的不纯物质的总纯净物的质量 物质的纯度;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例1、在一定条件下,A+2B==C+3D 。该反应中A 、B 、C 三种物质的式量为m 、n 、w ,则D 的式量为:(A 的式量即为A 的相对分子质量) A :m+n-w ; B :m+2n-w ; C :(m+2n-w)/3; D :3(m+2n-w)。 例2、有三种物质X 、Y 、M 各15克,将它们混合后加热反应,生成新物质N 为30克。若在原混合物中增加10克M ,仍在原条件下加热反应,则化合后X 、M 无剩余而Y 有剩余。据分析可知,三种物质X 、Y 、M 化合时的质量比应是: A :1:1:1; B :2:1:5; C :3:2:5; D :3:2:3。 例3、10、取用8g 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 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 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4)要得到280kgCaO ,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