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该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
从辩证法的体系上来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以及实质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所以,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概括说就是矛盾统一性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综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因而也就是整个辩证法部分占基础地位的重要原理。
该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哲学重要概念
一、哲学重要概念总结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6、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7、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8、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粽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等方法。
9、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0、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1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1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13、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①指导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 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 排斥与斗争。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021/7/17
12
一、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知识点归纳
2021/7/17
9
区别: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
中所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哲学上讲 的斗争
概括、总结 具体体现
(共性)
具体矛盾斗争
政治用语中的斗争 (个性)
2021/7/17
10
区别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联系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 与基本属性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 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 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 样精美吗?”
“手就包含着矛盾,大 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个 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握得 紧,才能劳动。”
马克思、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离不开统一。任何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失败是成功之母
2021/7/17
6
例1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例2《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 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
2021/7/17
7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什么是矛盾?
什么是矛盾?1. 矛盾概念的起源矛盾一词最早是由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双方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矛盾。
矛盾的概念随后被马克思主义者吸收并加以发展,成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2. 矛盾在自然界中的体现在自然界中,矛盾普遍存在。
例如,水的矛盾性就体现在液体状态下的流动性和固态状态下的稳定性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双方的统一,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
- 水的矛盾性体现在液态状态的流动性和固态状态的稳定性之间的对立- 对立双方的统一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 其流动性使得水可滋润大地,而稳定性保证了生物生存环境的相对恒定3. 矛盾在社会现实中的表现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同样存在于社会现实中。
社会中的矛盾主要包括人民群众与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同社会团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个人内心的矛盾等。
- 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的矛盾形式,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为不同形式- 利益矛盾是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秉持不同利益而产生的矛盾- 个人内心的矛盾体现为思想观念上的矛盾、情感挣扎等4. 矛盾的处理与转化面对矛盾,关键在于找到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与共同点,通过调节与转化矛盾,实现矛盾的统一与协调,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与进步。
- 处理矛盾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寻找问题背后的本质矛盾- 通过辩证思维的方式,找出矛盾发展的规律,决定矛盾的解决方向- 有效处理矛盾,创新思维,拓展视野,为事物的发展提供动力5. 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未解决的矛盾会导致事物停滞不前,只有通过处理矛盾,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与进步。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处理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需求,也是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切矛盾皆能通过处理而得以解决,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与进步在生活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善于把握事物发展中的内在规律,从而推动自身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矛盾是反映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是反映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是人世间一定会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理论能直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在此同时,矛盾也就产生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回顾《马克思主意基本理论概述》中对事物的永恒发展的概述: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其实每个人心里也经常会有矛盾,比如说一个人想要获得成绩,却怕苦怕累,一个人想要去进行一些激动人心的活动,却怕危险;一个人想要发财致富,却不愿意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一个人想要挑战自己却因为能力不足无法实现……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一些人心中的矛盾,这些都是轻的。
真正的矛盾冲突要数正与邪、情与法、善与恶、正直和诱惑,在这些矛盾冲突中,矛盾冲突的双方必定会有一方胜。
但是这种矛盾冲突,一定要有一方胜一方败才能罢休吗?我们为什么不能象道家,太极鱼图中所体现的样子,将对立的双方互相转换,使正邪交融、情法合体、善恶互衬、正直和诱惑互相包容。
这样的话,矛盾也就不会这样明显得冲突了。
再者,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样的话矛盾的双方也有可能自行和解。
要知道有很多冲突,原本只要矛盾的双方互相冷静一下就能不再冲突了。
但是经常会有一些好心人来劝,这下可好。
原本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能和解的双方,都为了自己的面子继续争执,谁也不肯让一步!其实,如果没人来影响,像这种矛盾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解,但只要有另一股力量参与,矛盾的双方会立即再次冲突起来,而且可能比当初冲突的更厉害,这就是矛盾的持续性,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与发展。
追根究底人心的一大矛盾在于无法将事理和自我隔离开来,往往因为自我利益,自我思想,而违背了事理,所谓事理就是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有各类人员的犯罪事件…都在于个人无法调和自身的矛盾,缺乏对事物本质的了解,处理事情只在一念之间此外矛盾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斗争性有存在着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辩证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2.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联系.它包括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这是矛盾同一性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有内在的同一性.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批评、市场上的竞争、学术上的争鸣等等,这一切都是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间有对抗性斗争关系,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关系.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而事物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着变动状态中.所以,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①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推动事物的量变.矛盾一方总是要力图打破对方对自己的限制,使它们之间力量对比的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第二,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的质变.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于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起着决定性作用.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①内因与外因的含义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称为事物发展的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这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同时也承认外部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其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地说,外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只能对内因施加各种影响,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再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大作用,有时甚至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作用.③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这就是说,从空间上说,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上说,矛盾无时不有.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都存在着矛盾;同时,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内,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存在着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①从空间上看,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物质运动形式也各有不同性质的矛盾.②从时间上看,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现实存在的矛盾不是单一的矛盾构成的,各种矛盾之间和矛盾的各个方面之间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首先,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其次,每一矛盾内部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同一个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力量总是不平衡的,它们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一般说来,其中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3矛盾地位特殊性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重点论就是要在认识和实践中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泽东把抓重点的方法叫“牵牛鼻子”的方法.不分主次,平均使用精力的方法叫均衡论.两点论就是在着重抓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时也要研究非主要矛盾及其非主要方面,以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在此要反对一点论.重点论和两点论是统一的,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和意义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具体地说,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个性,事物的具体特性即个性比共性要丰富多彩得多.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依赖、互相联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方面个性中包含着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另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是事物的问题的精髓.其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再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人类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就是要求我们从矛盾的特殊性中发现并把握矛盾的普遍性,然后在普遍性的指导之下去认识特殊性,解决实际问题.4.矛盾分析方法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这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最后,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运动是事物的本质关系,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和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根本方法.2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掌握矛盾分析方法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主要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我们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这个思想和方法是矛盾普遍性原理对我们的基本要求.第二,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所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就是要善于在对立面中看到统一的因素、部分和趋势,以便创造条件保持统一或促使转化.所谓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就是善于在统一物中看到对立的因素,以便采取恰当的斗争形式.第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第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一是要具体分析矛盾双方对立斗争的内容;二是要具体分析矛盾双方的不同特点;三是要具体揭示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预见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典型真题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答案B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
什么是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什么是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来关系。
“矛盾”是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是事物要素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相互联系)的关系。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关系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叫做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叫做同一性。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
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
《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
矛盾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在各个领域中被深入探讨和解释。
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是一门哲学学科,旨在研究矛盾的本质、形式以及其对世界的作用。
矛盾在哲学中被认为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要素。
这种对立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与自身之间。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它推动着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
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探讨了矛盾的来源和本质。
它认为矛盾并非是世界的无序和混沌,而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秩序。
在这种理论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还研究了矛盾的不同形式。
它认为矛盾可以是对立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对立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两个方面或要素是相互排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冲突和对抗。
互补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两个方面或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此外,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也研究了矛盾对世界的作用。
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力量。
通过研究矛盾的本质和作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发展的规律。
总之,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是一门研究矛盾本质、形式和作用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矛盾是世界的内在秩序,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深入研究矛盾的属性和作用,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复杂性,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矛盾。
《矛盾的名词解释哲学》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哲学基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
2、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
故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通过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难点】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对于难点问题的教学。
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即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后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
举例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
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显示)这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诗,题目是《光的赞歌》,请一位朗诵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诵。
(学生们积极推荐)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师)很好。
请同学们注意,诗中的蒙蔽和觉醒、愚弄和聪明、前进与逆转、革命与背叛、光与暗、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矛盾,那么,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矛盾?通过本框学习,我们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也能反过来加深对这首诗的感悟。
方案二:(多媒体显示:古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Flash动画。
)文字: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哲学矛盾名词解释
哲学矛盾名词解释
中文文章论述什么是哲学矛盾名词,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思维在客观上可以说是矛盾的,我们自始至终都在探究和解决矛盾的世界。
哲学是用理性的方式思考的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在哲学的研究中,我们可能会探究到一些矛盾的概念。
其中,最常见的概念就是所谓的“哲学矛盾名词”,譬如“真实与虚幻”,“内容与形式”等。
这些名词本质上是一种同义词或反义词,从而描述了一系列矛盾的现象,令人们无法同时认同这些概念所指代的内容。
所以说,哲学矛盾名词本质上是具有矛盾性质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矛盾联系。
其实,这样的联系正是哲学家想要探究的,他们希望通过探究这种联系,让我们能够以更深入的方式理解世界的本质。
有些哲学家可能会把这种关系称为“合一的矛盾”,以此来指出这些名词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些概念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而一起构成了本质上具有矛盾性质的整体。
因此,考虑到这种联系,哲学家也会考虑这些名词之间的相对性,也就是“同一与反差”的关系。
例如,在有关“真实与虚幻”的概念中,哲学家会考虑真实到底是什么,虚幻又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类比方式来理解这种名词之间的关系,例如考虑“行为与道德”这一概念。
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两者之间是一
种持久而又具有相互冲突性质的关系,就像物理现象中的张力和绝对稳定之间的关系一样。
总而言之,哲学矛盾名词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矛盾性质的概念,它们之间构成一种内在的矛盾联系,可以通过“合一的矛盾”和“同一与反差”的方式来理解这种关系。
最后,哲学家也将这种理解融入到他们的思考中,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本质。
矛盾哲学原理
矛盾哲学原理
矛盾哲学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
矛盾哲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统一”,即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矛盾哲学原理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矛盾哲学原理中,最为著名的是“阴阳”思想。
阴阳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方面构成的。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世界上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
阴阳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中,影响深远。
矛盾哲学原理还包括了“太极”思想。
太极哲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相互作用而成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又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
太极哲学强调了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矛盾哲学原理还包括了“五行”思想。
五行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而这些基本元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行哲学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矛盾哲学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矛盾哲学原理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独特之处。
矛盾哲学原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意义的“矛盾”
哲学意义的“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 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1.什么是矛盾 •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 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 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 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2.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 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 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 德国的科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找不 到两片相同的树叶”,讲的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况: •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 各有不同特点。 •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 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的斗争性
•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 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 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 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 对抗性矛盾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在根本 性质和利益上互相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 它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要通过爆发式 的即外部冲突的形式去解决。
哲学上解决矛盾的方法
哲学上解决矛盾的方法哲学上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是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种现象,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中。
矛盾的存在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烦恼和困扰,因此解决矛盾成为每个人必须学会的技能。
在哲学上,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矛盾,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哲学上的解决矛盾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矛盾问题。
第一种方法: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它指出事物的矛盾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它通过认识和对立的统一,把对立面发展为统一面,以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矛盾,例如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
我们可以用辩证法来解决这种矛盾,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做到矛盾的统一,使生活更加和谐。
第二种方法:共生共生是指一种生物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彼此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共生的关系,例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等等。
在共生的关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容忍对方、帮助对方,从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第三种方法:妥协妥协是指在不同利益主张间的协调。
在生活中,人们的利益、观念等方面常常存在矛盾,这时需要采取妥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妥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心态平和,理性思考,尊重对方利益,互相协调、妥善处理好问题,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利益平衡。
第四种方法:包容包容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它包括对别人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理解和接纳。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经历、背景、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这时我们需要学会包容,学会不计较小事,接受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保持心态平和,以此建立更加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
通过学习哲学上的解决矛盾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解决矛盾问题的技能。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解决问题,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从而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从容。
哲学的矛盾统一关系
哲学的矛盾统一关系
在哲学领域中,矛盾统一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
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后来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矛盾统一关系的核心思想是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这种关系中,矛盾双方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一种新的统一,达到矛盾的解决和发展。
这种矛盾的统一关系贯穿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之中,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举个例子来说,生命与死亡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关系。
生命与死亡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但生命的存在最终会走向死亡,而死亡也孕育着新的生命。
在这种矛盾统一关系中,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完整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阶级斗争也是矛盾统一的典型例子。
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但这种矛盾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得以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矛盾统一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推进,而是通过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不断地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矛盾统一关系,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辩证关系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辩证关系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是辩证关系的两个层面。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事物之间的矛盾。
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矛盾,而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第一步: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定义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是矛盾的不同层面。
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些矛盾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步:辩证关系的表现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是辩证关系的不同体现。
内部矛盾推动事物的自我发展和变化,外部矛盾则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引发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形成了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
第三步: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相互影响与制约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相互制约和影响。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受到外部矛盾的制约和影响。
外部矛盾则是通过对内部矛盾的施加压力,引发事物自身内部矛盾的激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步: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践中,对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理解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正确把握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才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达到理想的目标。
总之,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两个方面。
在处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时,需要把握它们的辩证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壮大。
矛盾论全文
矛盾论全文矛盾,是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两个事物相互矛盾,又互相依存。
它在世界万物中都有体现,无论是自然界中蕴含的矛盾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矛盾,都是矛盾论重要的对象。
本文将从哲学、自然界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矛盾的观点和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矛盾论在哲学中的应用矛盾作为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最初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视。
马克思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他们是相互联结的,因为矛盾导致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随后,列宁进一步阐述了矛盾论,提出了“对立统一法则”,即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斗争是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力量。
同时,矛盾也反映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这是事物前进的根源。
因此,在哲学中,矛盾不仅指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事物发展和前进的重要规律。
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事物才能不断发展、进化和变化,使得哲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二、矛盾论在自然界中的应用自然界中的矛盾是广泛存在的,从宏观到微观,从物理到生物都有体现。
例如,天气的温度和湿度、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繁殖和长寿等,都是存在于自然世界中的矛盾。
其中,最典型的矛盾是物理学和化学常常研究的对立矛盾,例如正负电荷的对立、酸碱反应的对立等。
自然界的矛盾通常被认为是追求平衡的力量,能够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进化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持续性的斗争,因为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会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变成更加适应的形态。
三、矛盾论在社会中的应用在社会中,矛盾是人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社会中的矛盾通常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民族之间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常常会导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争端,导致社会出现紧张和不稳定的情况。
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斗争和对话,可以实现具有以人为本的发展,实现与自治的双赢结果。
总之,矛盾理论是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
什么叫事物的矛盾性原理
什么叫事物的矛盾性原理
事物的矛盾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而发展、变化和进步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事物内部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原因。
次要矛盾是对主要矛盾的补充和制约,通过解决次要矛盾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矛盾性原理还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的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则表现为不同事物之间矛盾类型和矛盾发展的特殊性。
事物的矛盾性原理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本质和作用,它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关键。
在实践中,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处理和解决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矛盾的哲学意义
矛盾的哲学意义
矛盾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矛盾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矛盾的哲学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些方面之间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和改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在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些方面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个规律可以表述为“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互相推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的。
第三,矛盾是事物的本质。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的内在驱动力,是事物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关键。
矛盾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人类通过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深入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矛盾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矛盾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矛盾的哲学意义可以从事物发展的动力、规律、本质和认识世界的角度进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二,“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第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第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离开对立看统一,或离开统一看对立都是错误的.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1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第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即时时有矛盾.第三,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否认矛盾客观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用一点论或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也是错误的.
11.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第二,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依据.三是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错误倾向]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矛盾的做法,是错误和有害的.
1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错误倾向]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是错误的;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也是错误的.
1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错误倾向]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的均衡论是错误的;只抓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的一点论,也是错误的.
14.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一方面,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矛盾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准确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错误倾向]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混淆事物的性质的观点或做法都是错误的.
15. 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第二,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方法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给以充分重视.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错误倾向]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是忽视内因的决定作用;二是忽视外因的作用.
16.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错误倾向]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是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二是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1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的路,要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对新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应积极支持、扶植.
[错误倾向]割裂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
是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从而盲目乐观;二是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光明前途,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