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枣核》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2课《枣核》。

本课主要讲述了枣核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如何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成为村民的领袖。

课文通过讲述枣核的冒险经历,引导学生学习枣核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课文朗读录音4.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枣核的形象特点。

3. 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枣核的冒险经历,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4. 朗读:分组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课文的情感。

5.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6.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枣核勇敢聪明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例题:枣核勇敢地跳进了狼群,成功地解救了村民。

答案:我今天在学校的比赛中勇敢地参加了跑步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经过。

3. 请学生思考: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枣核的品质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枣核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勇敢、聪明、乐于助人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枣核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枣核精品教案

《枣核》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枣、核”等10个生字,读准“折、涨、嚷”3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枣核吗?像枣核一般大小的孩子你们见过吗?(出示图片)2.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小如枣核的男孩,你别看“枣核”个子小,他的本领可不小呢。

(板书:枣核小如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使学生对枣核产生好奇,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教师明确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枣(zǎo)核(hé) 夫妻(qī) 爹(diē) 勤(qín)快扶犁(lí) 聪(cōn g)明大旱(hàn)县衙(yá)衙役(yì)咧(lie)争辩(biàn)拴(shuān)牛缰(jiān g)绳吆(yāo)喝搜(sōu)人折(zhē)腾困(kùn)得很牲(shēn g)口官府(fǔ) 岂(qǐ)能善罢(bà)甘休绑(bǎn g)起来铁链(liàn)噗(pū)塞(sāi)进钱褡(dā)涨(zhàn g)得通红嚷(rǎn g)道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zǎo héqīd iēlícōn g zhēkùn shēn g fǔbàzhàn g rǎn g枣核妻爹犁聪折困牲府罢涨嚷点拨:(1)通过组词“枣树”“枣核”来理解和记忆“枣”“核”。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 通过读、思、议,培养自主阅读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 课文《枣核》。

2. 生字、新词的学习。

3.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4. 课文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 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议,培养自主阅读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字典、词典、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枣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查字典、词典理解。

3.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解决不懂的问题。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讲解。

5.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或个人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 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理解课文内容。

7.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8.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板书设计1. 课题:《枣核》2. 生字、新词:枣、核、尺、短、寸、长3. 课文内容:枣核的特点、枣核的故事、道理4. 教学重点:生字、新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5.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懂得勤劳和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3.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4. 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懂得勤劳和智慧的力量。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

2. 教学难点:概括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枣核的特点,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课文结构,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难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枣核2. 结构:第一部分:枣核的特点第二部分:枣核的聪明才智第三部分:枣核的精神品质3. 重点词语:勤劳、智慧、勇敢、善良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 摘录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积累。

3. 结合生活实际,用“勤劳、智慧、勇敢、善良”造句。

4. 写一篇关于枣核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与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设想】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把握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枣核。

提问:谁能介绍一下什么是枣核?我们今天所说的可不是这个枣核,而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人——枣核。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枣核)。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本文介绍了枣核的什么事情?(2)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

枣核夫妻爹娘扶犁折腾涨红困得很牲口官府善罢甘休注意读准:翘舌音“折”,前鼻音“困勤”,后鼻音“牲”。

另外,一个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zhé”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é”,组词为“折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àng”,还有一个读音“zhng”,组词为“涨潮”。

5、识记生字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广+付=府”“四+去=罢”。

(2)形近字组词:核一该折一拆。

(3)组词扩展:妻子夫妻。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用生字卡片检查)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巧用陪衬的笔法,突出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巧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2、难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动探讨(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

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语言(一)教师示范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3、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①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详细内容为《枣核》一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枣核的形状、颜色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枣核的寓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枣核的特点及文化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寓意。

2.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枣核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枣核的形状、颜色,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枣核的寓意。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枣核的谜语,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谜底,自己编写一个关于枣核的谜语。

六、板书设计1. 《枣核》2. 主要内容:枣核的形状、颜色枣核的寓意枣核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枣核”为主题,编写一个谜语或一个小故事。

2. 答案:谜语答案不唯一,小故事要围绕枣核的特点和寓意展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枣核的民间故事、传说,了解枣核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结构。

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开放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重难点1、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课文作者怎样设置悬念的方法。

2、学习课文作者的选擦,小中见大的写法。

教学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分析题目,学习作者悬念的设置。

第二步,研读课文,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乡的民族情感。

第三步,品读课文,通过重点的词句,联系语境品味语言的深意。

教具准备1、收录机、投影仪、光碟、。

2、与课文相关的和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分析题目,学习作者悬念的设置。

1、导语入题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每个炎黄子孙历来都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故乡的一切。

《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案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枣核》这篇文章,体会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情感。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解的词语。

2)、找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3、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a、注意听读课文,纠正自己的误读。

b、了解课文的结构。

c、找出课文的线索(说出哪一个词贯穿课文的始终的)?d、课文枣核设置了哪些悬念(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e、悬念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4、自由读课文后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

5、阅读反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2】篇〗一、【教材分析】《枣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的第一课。

全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表现手法,讲述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意识和丰富民族情感的伟大民族。

朴实的叙事、真诚的独白、精巧的构思、简洁质朴富含抒情色彩的语言,使这篇叙事散文美不胜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枣核》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枣核的历险经历,感受其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3.体会枣核的语言特点,学习其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表达方式。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枣核的历险经历,感受其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体会枣核的语言特点,学习其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表达方式。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与枣核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导入:谜面是“小小东西真奇妙,里面外面都是宝。

别看它小不起眼,却能救人于危难。

”(打一植物)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揭示课题《枣核》。

2.谈话激趣:你们了解枣核吗?知道它的作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枣核的历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纠正字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概括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枣核的“小”?引导学生抓住“才”“就”等词语体会枣核的小巧玲珑、可爱之处。

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2.学习第2-4自然段。

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枣核做了哪些事情?表现出它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感悟理解。

(1)从“蹦”“跳”“逃”等词语可以看出枣核的机灵、勇敢;(2)“嘿”“啊哟”等词语表现出枣核的幽默风趣;(3)“救”“扶”“送”等词语表现出枣核的善良、乐于助人。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以下是针对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折涨”,并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课文,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同时鼓励他们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枣核的机智和勇敢,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勇于挑战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有趣部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聪明机智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入课文《枣核》。

2. 学习新课: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 生字词教学: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5. 分组活动: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6.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练习复述故事。

《枣核》教案六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枣核》教案六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枣核》教案六篇《枣核》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3. 分析并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2. 难点: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与思乡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枣核》。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如“蹊跷”、“嫣红”、“山坳”等。

-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感受。

- 选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人物情感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家乡的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核、妻”等10 个生字,读准“核、折、涨”3 个多音字。

2.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尝试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2. 难点:尝试续编故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 出示枣核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枣核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枣核的故事。

2. 学习生字词
-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 学习第1-3 自然段,了解枣核的来历。

- 学习第4-7 自然段,了解枣核的聪明。

- 学习第8-13 自然段,了解枣核的勇敢。

5. 课堂小结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6. 布置作业
- 抄写生字词。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枣核》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
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枣核》教案7篇

《枣核》教案7篇

《枣核》教案7篇《枣核》教案篇1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1听写字词2梳理课文结构3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二、继续学习课文1、阅读第一段。

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

作用是增强__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运用了比喻了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学生阅读思考后明确: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⑵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⑷“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目的要求一、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怎样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要点难点一、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三、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四、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写作背景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

《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蒙族人,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

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

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

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

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

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

段落大意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一位在美国旅居的旧同窗托“我”带给他几颗枣核。

这位老同窗不远万里,写信索要的竟是几颗不起眼的枣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托付”,可见这几颗枣核对他很重要。

读者不禁要问,它做什么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说破,只说:“用途很蹊跷。

”这样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写“我”与老同窗相见,到他家作客,了解到枣核的用途。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优质教案

28枣核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枣核》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 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 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 质。

民间故事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大都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愿望、 要求 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纵观部编 人教版教材,民间故事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纵观 教材中的民间故事,课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要 求:复述故事。

确实,民间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而小学生又天真烂漫, 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生动曲折的情节趣味 盎然,而想象和创编故事也符合他们的阅读心 理。

学生通过复述故事,能更加深刻领悟经典人 物的形象,也能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从 传承的角度来讲,我们将学生置于“讲述者”的 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有效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实现传统民间文化 在学生身上的传承。

因此,我们在教学民间故事 时,要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结构 和主要情节,以便学生以此为抓手,凭借丰富的 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同时,我们 也知道,民间故事没有明确的原著,而是源于百 姓的集体智慧,因而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就会 产生诸多版本,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讲《枣核》教学反思枣核(1)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2)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 本领。

(3)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4)枣核戏弄县官。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孩子枣核犁地梨子折断拆开困难清闲牲口姓名张口涨红2. (1)竟然(2)仍然(3)果然(4)分辩(5)分辨第二课时1.(2) (1) (4) (3)《枣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最新3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民间故事是充满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

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民间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边音“犁”,翘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涨”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亥—核(核心)—咳(咳嗽)—该(应该)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生—牲(牲口)—胜(胜利)(2)多音字。

折zhē:折腾、折跟头zhé:折断、损兵折将shé:折本、枝折花落涨zhàng:涨红、头昏脑涨zhǎng:涨价、水涨船高辨析:“折”表示“翻转,倒腾”时读zhē,如“折腾”;表示“断”“亏损”或姓氏时读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断,弄断”“损失”“弯转,屈曲”等意思时读zhé,如“折断、打折、损兵折将”。

“涨”表示“体积增大”“弥漫”“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ànɡ,如“豆子涨了、烟气涨天、头昏脑涨”;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ǎnɡ,如“水涨船高、涨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感受人物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引发爱家报国的情思。

教学重点:人物思想感情及其表达。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

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

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全班交流,明确。

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

(1)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2)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

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

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枣核”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述了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详细讲述了枣核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2.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

主要讲述一个聪明的孩子——枣核,收拾县官,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事,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读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用自己的恶化复述这个故事。

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三、走进课文,感知人物特点。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枣核名字的来历。

(枣核,是一个孩子的名字,因为这个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所以起了一个枣核的名字。

)四、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品质。

(一)读读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1.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划出来。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2.想象一下,枣核还能干什么农活?体会枣核的勤劳。

(二)读课文4-13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体现枣核聪明?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

1.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明确这句话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枣核很聪明?请你试着填一填下面的表格,理清人物表现。

4.反馈交流并学习分步复述(1)智赶牲口①这一部分,先写枣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再写衙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分有趣。

②这一段话,写了枣核反复捉弄衙役,使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睡不好觉,疲于应对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③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

(2)勇担责任①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0-12自然段,说说从哪里看出枣核聪明?噗的一声蹦了出来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枣核动作敏捷,也感受到民间故事想象的神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枣核》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事是充满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

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民间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边音“犁”,翘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涨”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该(应该)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胜(胜利)
(2)多音字。


zhē:折腾折跟头
zhé:折断损兵折将
shé:折本枝折花落

zhàng:涨红头昏脑涨
zhǎng:涨价水涨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转,倒腾”时读zhē,如“折腾”;表示“断”“亏损”或姓氏时读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断,弄断”“损失”“弯转,屈曲”等意思时读zhé,如“折断、打折、损兵折将”。

“涨”表示“体积增大”“弥漫”“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ànɡ,如“豆子涨了、烟气涨天、头昏脑涨”;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ǎ
nɡ,如“水涨船高、涨价”。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枣核”指的是什么?
明确: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明确:
因为枣核刚出生时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所以夫妻俩就给孩子起名叫“枣核”。

3.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
明确:
第一件事:枣核一直没有长,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第二件事:枣核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设法帮大家解救了牲口。

第三件事:枣核解救牲口后引起县官
的责难,于是他智斗县官。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2自然段后思考: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枣核有什么变化吗?爹娘心情如何?
明确: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爹娘都很为他担心、发愁,觉得枣核长得太小,
什么也做不了。

2.面对爹娘的担心,枣核是怎么反应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枣核安慰爹娘说,自己可以做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3.枣核做到对爹娘的承诺了吗?他都学了哪些本事?
明确:
做到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4.当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此时大家都是怎么想的?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
明确:
有的人可能会想:“人长得小,口气却挺大,真能吹牛!”枣核心里可能想:“此时不和你们争辩,等我牵回了牲口,你们一定无话可说!”
5.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明确:
因为这么多的衙役看守着,想直接牵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们累了,没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

6.枣核成功牵走了牲口,印证了文中的哪句话?
明确:
第4自然段中的“枣核不光勤奋,也很聪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确:
示例一:小明不光学习好,也乐于助人。

示例二:这幅画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绿油油的大树。

8.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
明确:
因为县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枣核自己承认,是不愿意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办法制伏县官了。

9.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会说些什么呢?
明确:
县官老爷,你不是要抓我吗?我就在这儿,过来呀!
10.回顾全文,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

(改成被字句)
②门被枣核打开了。

(改成把字句)
③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改成转述句)
明确:
①牛、驴都被衙役牵走了。

②枣核把门打开了。

③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办法。

(2)设想一下,枣核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明确:
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来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杀掉你的父母。

”枣核这么孝顺,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回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

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

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把县官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跟他求饶,赦免了他,答应不再难为乡亲们。

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开心了!
2.总结。

枣核虽然长得小,志气却很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智斗恶人,帮助乡亲。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枣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来
优秀品质
勤劳:学会很多本领
聪明:智斗县官
人小志气大英雄出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