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引言概述:地形图是一种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
通过地形图的判读,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势、地貌等信息。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的高程判读、地形图的水系判读以及地形图的地貌判读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制作原理:1.1 地形图的数据来源:地形图的制作依赖于多种数据源,包括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地面测量等。
1.2 地形图的制图方法:地形图的制作通常采用等高线、阴影、颜色等方式来表达地形特征。
1.3 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地形图的制作需要保证一定的精度,以便准确反映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我们可以了解地势的起伏情况。
2.2 阴影的解读:地形图中的阴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坡向,进而了解地势的变化。
2.3 颜色的解读:地形图中的颜色通常用来表示地貌类型,如绿色表示植被茂盛的地区,蓝色表示水域等。
三、地形图的高程判读:3.1 高程的表示方法:地形图中常用的高程表示方法有等高线、色带、高程数字等。
3.2 高程的计算方法:地形图的制作过程中,高程的计算通常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量技术。
3.3 高程的判读技巧:通过对地形图中高程信息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地区的相对高低差异,进而了解地形特征。
四、地形图的水系判读:4.1 河流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河流通常用蓝色表示,通过观察河流的宽度、弯曲程度等特征,我们可以了解河流的大小和走向。
4.2 湖泊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湖泊通常用蓝色表示,通过观察湖泊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可以了解湖泊的特征。
4.3 水域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通过观察水域的分布和连接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水资源情况。
五、地形图的地貌判读:5.1 山地的判读:地形图中的山地通常用等高线和阴影表示,通过观察山地的形态和高度,我们可以了解山地的地貌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示了地球表面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形图的判读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要素1.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连接了相同高度的地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密度、间距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山脉的高度和形状等信息。
1.2 水系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宽度和密度,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排水情况、河流的流速和水质等信息。
1.3 地貌特征的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峡谷、高原等。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形状、高度和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进而了解地形的演化过程。
二、地形图的地势分析2.1 高地和低地的判别: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峰和山谷,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高地和低地的位置和范围。
2.2 地形的陡缓程度: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可以反映地形的陡缓程度。
间距较近且线条弯曲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陡峭,而间距较远且线条平缓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平缓。
2.3 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高度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如山脉的高度、峡谷的深度等。
三、地形图的地质解读3.1 地质构造的判别: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形形态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分布。
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断层的位置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如褶皱山脉、断层山脉等。
3.2 地质历史的推测: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中的地壳运动、沉积作用等过程。
3.3 矿产资源的评估:地形图上的地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通过观察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类型和富集程度。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图像资料,通过地形图可以了解地表的地貌、地势、水系等信息,对于地理教学和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图例解读、地形要素、地形特征、地形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判读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形式,描绘地表地形和地貌特征的专业地图。
1.2 地形图的制作目的地形图的制作目的是为了准确反映地表地形特征,为地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便利。
1.3 地形图的分类地形图按照比例尺大小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小比例尺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图例解读2.1 等高线的含义等高线是地形图上表示等高面的曲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地形高差。
2.2 地形图上的符号地形图上的符号包括地形要素、水系、地貌特征等,通过符号可以快速了解地图信息。
2.3 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帮助读者准确测量距离。
三、地形要素的判读3.1 地势的判断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隔距离可以判断地形的平缓或陡峭程度。
3.2 水系的识别地形图上的河流、湖泊等水系要素可以帮助判断地形的水文特征。
3.3 地貌特征的分析地形图上的岭、峰、谷等地貌特征可以揭示地表的地貌形态。
四、地形特征的识别4.1 地形起伏的判断通过等高线的高低变化可以识别地形起伏的特征。
4.2 地形坡度的计算通过等高线的间隔距离和地表距离的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地形的坡度。
4.3 地形曲率的分析地形图上的曲率特征可以帮助判断地形的曲折程度。
五、地形分析的应用5.1 地形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表地形特征。
5.2 地形图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形图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资料,可以用于地理环境分析、地形演变研究等方面。
5.3 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于规划建设、旅游导航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判读方法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方位的判定和比例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方位的判定,对于比例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地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地形图上的高低起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教授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包括等高线、地形符号等的识别和理解,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地形图实物模型进行判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初一地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地形图的判读》。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形图的符号表示方法,能够根据地形图进行简单的地貌判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地图的兴趣,增强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的讲解和实际操作;(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量。
2. 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地形图吗?你们知道地形图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学生思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引入新知(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讲解地形图上常用的符号及其含义,匡助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4. 地形图判读方法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的判读方法,并结合实际地形图进行案例分析。
5. 地形图判读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活动。
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份地形图,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判读,记录地貌特征,然后小组讨论并汇报判读结果。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判读方法的应用,鼓励学生多关注地理环境,培养对地图的兴趣。
7. 课堂作业(5分钟)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地形图,进行判读,并写出判读过程和结果。
作业要求学生用清晰的语言和准确的地理术语进行描述。
2.2.1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内容。
本节课是地图的阅读这一课的延伸同时也为下一部分第2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打下基础为后续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及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做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图,学会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学生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够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5种地形部位。
(区域认知)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地形的不同部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白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建设,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4.学生能够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地不同部位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五种不同山体部位、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2.能利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处理:沿用了以前改版之前的少量图片以及添加了一系列生活画的图片,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
二、说教法学法说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学习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
但是对于等高线地形图的认知,还不具备完全理解的能力。
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较弱。
说教法在坚持2022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育人为本,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为主,配合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和模型分析法,力求实现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③模型分析法:建立模型更加具体化等高线地形图。
说教学手段选用本节课主要选用教学课件为主,等高线地形图模和导学案来进行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min)出示图片,讲解本节课的目的。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来识别和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常见符号、地形特征、地形图的应用以及判读技巧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是什么?地形图是一种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通常使用等高线、颜色、符号等方式来表示地形特征。
1.2 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地形图可以匡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为地质勘探、地理研究、农业生产等提供重要参考。
1.3 如何阅读地形图?阅读地形图需要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的含义,以及掌握地形特征的识别方法。
二、地形图的常见符号2.1 等高线是什么?等高线是连接相同海拔高度点的曲线,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密集程度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
2.2 河流和湖泊的表示方式?河流和湖泊通常用蓝色线条表示,河流的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2.3 山脉和山谷的符号是什么?山脉通常用棕色线条表示,山谷则用绿色线条表示,通过符号的密集程度可以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
三、地形特征的识别3.1 如何判断地势高低?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间距越窄、高度变化越大表示地形越陡峭。
3.2 如何识别山脉和山谷?山脉通常为连续的等高线,山谷则为两侧等高线逐渐挨近。
3.3 如何判断河流流向?河流的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通常指向河流的下游方向。
四、地形图的应用4.1 地形图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地形图可以匡助地质勘探人员了解地下地质构造,为矿产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4.2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图可以匡助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周边地形特征,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4.3 地形图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地形图可以匡助旅游规划者了解目的地的地形特征,为旅游路线的规划提供依据。
五、地形图的判读技巧5.1 如何快速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变化可以快速判断地形的崎岖程度,间距越窄、高度变化越大表示地形越陡峭。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地形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地形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和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如等高线、地形点、地形线等,并能通过这些符号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例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形图上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地形点、地形线等,并通过地图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地形图进行实践练习,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缓急以及地形的名称。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地形图判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和任务目标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通过研究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
而地形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和地理信息。
因此,本节课的任务目标是通过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地形图上的地理信息。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具体包括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信息的解读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并能够通过判读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信息,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图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讲解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10分钟)通过PPT讲解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包括等高线、河流、湖泊、山脉等。
同时,通过实际地形图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3. 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信息的解读(2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信息,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例如:“根据地图上的等高线,你能够判断出这个地方是山地还是平原吗?”“根据地图上的河流,你能够判断出这个地方的水资源丰富吗?”等。
4.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地形图,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地形图的判读和解读,并填写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和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鼓励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活动等。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的含义;2. 能够利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判读和地理分析;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判读和分析;2. 教学难点:根据地形图进行地貌判读和地理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地形图、教学PPT;2. 教学材料:学生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地形图的了解程度。
2. 学习地形图基本要素和符号的含义(15分钟)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个要素和符号的含义,并与实际地貌进行对比。
3. 地形图判读和地理分析(30分钟)3.1 利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判读根据教材上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一张地形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各种符号和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图所代表的地貌类型,并与实际地貌进行对比和验证。
3.2 利用地形图进行地理分析通过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各种地貌特征,并结合地形图上的其他信息,进行地理分析,如分析地势起伏、河流走向、山脉分布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地形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进行地貌判读和地理分析,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2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地貌判读和地理分析,并解答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利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判读和地理分析。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形图是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图形表示,是地形学和地图学的交叉领域。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通过观察地形图上的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等信息,来获取地表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的能力。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符号解读、地形特征判读、地貌形态判读和地形图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符号、线条和颜色等方式,将地表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表现在地图上的图形表示。
1.2 地形图的制作目的:地形图是为了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为地形学研究和地图制图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1.3 地形图的分类:地形图根据不同的制图目的和比例尺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小比例尺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符号:等高线是地形图上最常见的符号,它连接相同高程的点,通过密集程度和间隔距离表示地形的陡峭程度和地形起伏。
2.2 阴影符号:地形图中的阴影符号用来表示地形的坡度和坡向,阴影的方向和深浅程度可以匡助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坡向。
2.3 水体符号:地形图上的水体符号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特征,匡助判断地表水系的分布和走向。
三、地形特征判读3.1 地势起伏: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隔距离可以判断地形的平整或者陡峭程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大,间隔远的等高线表示地形平整。
3.2 地形类型: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线条可以判断地形的类型,比如山地、平原、丘陵等,匡助了解地表地形特征。
3.3 地形变化:通过比较不同地图区域的地形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变。
四、地貌形态判读4.1 地貌类型:地形图上的地貌类型符号和线条可以匡助判断地貌形态,比如冰川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等,了解地表地貌特征。
4.2 地貌发育:根据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可以判断地貌的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了解地表地貌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4.3 地貌演变:通过比较不同地图时期的地形图可以判断地貌的演变过程和趋势,了解地表地貌的动态变化。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通过图形和符号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
正确判断和解读地形图对于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符号解读、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地理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形图是一种用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坡度等地貌特征,为地理学研究和地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地形图的制作和要素地形图的制作需要采集大量的地形数据,并通过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和绘制。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等高线、斜坡线、河流、湖泊、山脉、山谷等地貌特征。
1.3 地形图的分类和标准地形图可以根据比例尺、内容和用途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常见的地形图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地形图等,每种地形图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目的。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它通过连接相同高度点的曲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变化。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间距、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平缓、山脉和山谷等地貌特征。
2.2 斜坡线的解读斜坡线是地形图中用来表示坡度和坡向的符号,它通过连接相同坡度和坡向的线段来揭示地形的倾斜情况。
通过观察斜坡线的密度、方向和长度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坡向和坡度等地貌特征。
2.3 河流和湖泊的解读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符号可以揭示地表水系的分布和特征。
通过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表水系的大小、流向和河谷的形态等地貌特征。
三、地形图的地貌特征3.1 山脉和山谷的特征地形图中的山脉和山谷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的复杂程度。
通过观察山脉和山谷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连续性和山谷的深浅程度等地貌特征。
3.2 高原和平原的特征地形图中的高原和平原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平坦和起伏程度。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学习中,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初一地形图判读的说课稿。
正文内容: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地面地貌、地势和地物等地理现象的图件,它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
1.2 地形图的特点地形图具有比例尺、图例、等高线、水系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它表示地面高度的变化。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来判断地形的起伏程度。
2.2 河流符号的解读河流符号表示地图上的河流,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河流符号的宽度和形状来判断河流的大小和走向。
2.3 山脉符号的解读山脉符号表示地图上的山脉,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山脉符号的形状和密集程度来判断山脉的高低和陡峭程度。
三、地形图的地貌判读3.1 平原地貌的判读平原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表现为等高线平缓、河流纵横等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平原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3.2 山地地貌的判读山地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表现为等高线密集、山脉连绵等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山地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3.3 河谷地貌的判读河谷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表现为等高线集中、河流纵横等特点。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河谷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四、地形图的地物判读4.1 城市的判读城市在地形图上通常以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城市符号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城市的规模和位置。
4.2 水体的判读水体在地形图上通常以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水体符号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水体的面积和类型。
4.3 道路的判读道路在地形图上通常以符号表示,学生需要学会根据道路符号的宽度和形状来判断道路的等级和走向。
五、地形图的应用5.1 了解地理环境通过判读地形图,学生可以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包括地貌、水系、地物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专业图件,它通过各种符号和颜色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正确地判读地形图对于理解地球地貌、进行地质勘探和规划地理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符号解读、地形特征解读、地貌演化解读和地理环境规划解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和用途地形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达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的专业图件,它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地理环境规划和地理教育等领域。
1.2 地形图的制作和要素地形图的制作需要获取大量的地理数据,包括高程数据、地貌数据和水文数据等。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地形符号、等高线、河流、湖泊等。
1.3 地形图的尺度和投影地形图的尺度是指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投影则是将地球表面的曲面投射到平面上的一种方法。
二、地形符号解读2.1 地形符号的分类和意义地形符号根据其所表示的地貌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山脉、丘陵、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每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代表的地貌特征。
2.2 地形符号的颜色和形状地形符号的颜色和形状也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绿色表示植被茂密的地区,蓝色表示水域等。
2.3 地形符号的密度和间距地形符号的密度和间距可以反映出地貌特征的密集程度和分布规律,密度大且间距小表示地貌特征较为密集。
三、地形特征解读3.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地貌符号之一,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起伏情况。
3.2 河流和湖泊的解读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符号可以揭示地表水体的分布和流向,通过其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地表水体的大小和水系的发育程度。
3.3 山脉和丘陵的解读山脉和丘陵是地形图中的重要地貌特征,通过其形状、高度和密度可以判断地表地形的起伏和山地的发育程度。
四、地貌演化解读4.1 地貌演化的基本原理地貌演化是地球地表地貌变化的过程,包括地壳运动、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读图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判断和应用,以及根据地形图判断地形特点、坡度和方向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形图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地图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不足,不能准确判断地形特点;2. 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复杂地形图的判读可能会感到困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和判断方法,地形图的应用。
2.教学难点:对复杂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对地形特点、坡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实例、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方法,分析地形图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地形图。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
4.总结提升:学生分享自己的判读心得,教师总结判读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和教学目标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通过地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特征。
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
本节课将通过对初一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地貌的认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判读地形图,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对地形图的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技巧。
3. 理解地球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地形图符号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地貌特征的判读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地球地貌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形图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图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地形图上的符号代表的意义。
通过讨论,让学生逐渐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3. 学习地形图符号(15分钟)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4. 地形图判读实践(30分钟)将一张初一地形图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所学的地形图符号和知识,进行地貌特征的判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地形图案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地球地貌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引言地形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工具。
学会判读地形图,对于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内容为“地形图的判读”,我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判读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地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次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地形图的定义与作用地形图的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标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的判读与分析地貌类型的判读与识别高程的判读与运用实际应用与问题解决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图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方法。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作业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点评与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篇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
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
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
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这样安排有利于把问题充分解决。
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学情分析: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
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五种山地形态的关系。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
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时安排为1课时。
今天,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
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可以说这节课在七年级上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都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知识,对以后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图”,当然读图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持续培养。
二、学情分析:对于我们学校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走出自己家乡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活动的经验,缺乏对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地貌的概念。
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绘制地形剖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地理说课稿:初一地形图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地理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地形图的判读是地理学习的基础,本文将环绕初一地形图判读的要点展开讲解,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形图是地理学中一种用来描述地球上各种地形特征的专业图件。
它通过图形、符号等方式将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进行表达,起到了直观展示和记录地形的作用。
1.2 地形图的要素和表示方法地形图包含了地势、水系、道路、建造物等多个要素。
地势通过等高线、色带等方式进行表示,水系通过蓝色线条表示,道路和建造物则用相应的符号进行标注。
1.3 地形图的尺度和比例地形图的尺度和比例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常地形图上会标注比例尺,例如1:5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对应实际地面上的50000厘米。
二、地形图的判读方法2.1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势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势越平缓。
2.2 通过符号判读水系和道路地形图中的蓝色线条表示水系,可以通过观察水系的分布和形状来判断地区的水文特征。
道路和建造物则通过相应的符号进行标注,可以了解到地区的交通和人口分布情况。
2.3 结合比例尺了解地图范围比例尺是地形图上的重要信息之一,通过比例尺可以了解地图的范围和地图上的距离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例尺对应的实际距离,来判断地图上的距离和大小。
三、地形图的应用与意义3.1 地形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不可或者缺的工具,通过学习和判读地形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提高地理素质和地理思维能力。
3.2 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地形图不仅在地理学习中实用,也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农民可以通过地形图了解地区的水文特征,选择合适的耕种方式;旅行者可以通过地形图规划行程,选择合适的交通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作者: ————————————————————————————————日期:说课稿课题名称: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教材版本: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授课教师: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梅志红2013-11-26《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昭通市昭阳区二中梅志红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昭通市昭阳区二中的梅志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形图的判读》,选择商务星球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图》第二节。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
随着生活的进步,电子地图的普及,生活中地图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学会读地图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地形图的判读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三个内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内容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内容讲清楚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什么是等高线;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游戏“画一画”在手上绘制登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内容较抽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包括:(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2)初步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等高线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并且内容抽象难懂,加之学生空间思维较弱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
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极易混淆。
4、说教材的处理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等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展示总结——练习”这样一个过程,讲练结合强化理解和记忆。
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难点内容。
先利用多媒体把等高线抽象地理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找出判读规律,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最后通过“学以致用”把知识点和生活结合。
采用了对比分析、探究、读图分析、游戏法等多样化、趣味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等深线的内容和等高线相似,简单讲解,以课后思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课程标准不做要求,所以利用视频简略介绍,不做深入讲解。
结合今后学习的需要补充了负海拔和等高线的特点两个内容,以便于学生对海拔的理解和计算,为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好表现,模仿力强,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地理缺乏方法,思考问题过于简单。
因此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三、说教法:ﻩ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认识方法上主要是观察、记忆、逻辑思维法。
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游戏法。
2、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辅助手段、地形图模型、地图影像资料等。
四、说学法指导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法的指导上,先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观察归纳,学生通过思考形成新的认识。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和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每一问题后都及时设置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加强巩固和记忆。
整体设计思路:通过设置“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讨论结果分享”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知识。
最后通过“练一练”巩固和加强理解和记忆。
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理论。
五、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课时:等高线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假设:春游爬山比赛【提问】:除了必需品你们还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地形这个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思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创设教学情境一、海拔和相创设“学习智力快车”课堂比赛教学形式,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
把学生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探究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以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的形式提问,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步骤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导学案对自学海拔和相对高度。
以“学习智力快车”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的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成果进行检查。
增加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克服七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缺点。
利用自主学习,先让学生看图计算,再分析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得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对高度1海拔和相对高度2地形类型步骤二、【归纳】通过“学习智力快车”必答题对自学成果进行检查,教师补充、纠正归纳知识点。
步骤三、【多媒体展示】“练一练活动”步骤一、【讨论分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2图2-2-2,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五种基本地形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的差异完成导学案上【讨论分析】的内容:步骤二、【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通过“学习智力快车”抢答题对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进行检查,教师纠正并归纳知识点。
同时展示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加深学生对五种地形类型特点的理解的理解步骤三、【多媒体演示】练一练“五种基本地形的剖面图”进行巩固练习。
概念。
在原图上增低于海平面500米的某处,讲解负海拔。
就弥补了教材对海拔不完整的交代。
通过【练一练】及时巩固新知识。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采用“讨论分析法”,让学生根据教材和导学案的提示总结出各种地形的特点。
并进行成果展示和,运用多媒体展示五种基本地形景观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抽象的地理现象转换成具体的地理事物。
通过“五种基本地形的剖面图”的判读练习,加深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理解。
二、等高线1、等高线的概念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承转】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他们都是三维立体的,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怎样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步骤一、【多媒体演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步骤二、【讲解】利用多媒体讲解等高线的概念和等高线的特点【承接】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表示呢?步骤一、【多媒体演示】ppt播放等高线判读的相关视频。
步骤二、【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利等高线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内容枯燥、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等高线的动画、视频”把抽象的等高线地理概念,转换成形象生动有趣的地理小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就能轻松理解。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补充等高线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知识。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视频”,一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增加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观看完视频后学生通过导学案上的图片和提问对等高线的特点用导学案对不同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点进行合作探究讨论。
步骤三、【总结归纳】ppt展示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图(和导学案上一直),利用“学习智力快车”风险题对学生讨论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将知识点梳理并形成完整内容。
步骤四、【学以致用】ppt展示“练习”步骤五、【画一画】“世上最酷等高线”【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知识。
学生思考后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理解和加工形成的知识更容易掌握。
因为是教学难点,学生归纳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正确,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得出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规律。
使用探究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教会学生学习,多给学生创造机会。
通过成功的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利用【学以致用】活动,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提问,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相连接。
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现场在手上进行等高线图的绘制。
相互展示绘画成果,选出“最酷等高线”。
让学生动手画等高线增加趣味性,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老师当堂指导,纠正知识错误,便于记忆。
分层设色地形图知识迁移扩散步骤一、【指导阅读】ppt展示课本“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步骤二、【多媒体演示】小动画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演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过程。
简单讲解。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成的,内容简单。
通过ppt展示同一地方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的特点。
利用简单的动画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归纳五种基本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判读方法。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不是本节课要求的内容。
学生了解即可,不必深入讲解。
六、板书设计: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相对高度海平1、五种陆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概念: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特点同线等高唯一等高距永不相交(可重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类型特点山峰(顶) 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闭合曲线中心(点)凹地闭合曲线,中心数值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山脚)弯曲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山顶)弯曲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绿色——海拔200米以下平原黄色——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丘陵三、分层设色地形图褐色——海拔高原500米的高原和山地蓝色——海洋白色——积雪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