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
2020新高考人教新版历史必修二第一课
域
猜一猜:他们是谁?
君权神授
汉
权
谟
柄
太 阳 神
拉
沙
比
玛
王
什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涉及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 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高2.25米 上周长1.65米 底部周长1.90米
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内容 (正文共3500行、282条)
时间 地域
范围
——皆摘编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根据材料分析,古代西亚和埃及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重点探究一】 根据材料分析古代西亚和埃及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答案: (1)两河流域文明: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的不可预见性---洪水之神是一位 恶毒的神。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洪水之神看作是 “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内涵: 1、古代文明产生于多个地区 2、每个地区的文明又有不同的特点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
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
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
不成灾。
草
宗教:法老作为 神权象征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古埃及象形文字
世界第一部太阳历 纸莎草
时间
地域 范围
自然环境
南 古印度
印 度
亚 公元前 印 6世纪, 度
是指喜 马拉雅 山以南
河 恒河流 河 的整个
文 域形成 和 南亚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 36ppt
中国古代经济三大部门相互关系
农业是 基础
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前提
手工业
商业
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知识结构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概念 2、产生 3、形成条件 4 、特征 5、小农经济的评价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结果:不能真正阻止兼并
(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马桥文化石锄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 国 铁 农 具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原始农业 商、西周
春秋战国
石刀、石斧、石 犁
耒耜和石锄、石 犁(少量青铜器 农具)
铁农具和牛耕
刀耕火种
水稻、粟
排水沤、肥除和草治培虫土等、粟等作稻,物黍后多稷世已麦主具桑要备麻农
垄作法
两汉
耦犁,出现犁 壁,耧车
代田法、一 年一熟
魏晋南北 朝
耕耙耱技术、耕 耙技术
隋唐 宋朝
曲辕犁、犁评 (完善)
(2)消极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 义爆发。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形成 公社共有、成员 共同劳动、平均 分配的土地制度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共35页
白居易《朱陈村》
分析一下,朱陈村的村民过着一种怎 样的生活?这种生活和特点是什么?
生活:小农经济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1、小农经济的概念 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形成条件
⑴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⑵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
牛耕图 铁制农具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汉代耧车的发明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二、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生产工具的改进
2、灌溉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 现代农村的辘轳
“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
3、地位和影响: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 建经济中占据_主__导__地位;自然经济的牢 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_缓__慢__和长 期_延__续_的重要原因。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 先进的耕作方式——_垄__作__法__,一些农田开始
实行精耕细作。汉代农具的改进有:发明播 种工具_耧__车__,耕犁安装碎土翻土的_犁__壁__; 耕作技术的改进有赵过推广的大型_铁__铧__犁_,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了维护统治,保证财政收入,重视农业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 加剧了土地沙化,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而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经验教训: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
【答案】(1)原因: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 资料,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积蓄和储 备,必须辛勤耕织,才能维持生计;农民具有勤劳的品格,把 男耕女织作为自己的本分。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小农经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的辛勤经营,另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为
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
犁)的出现。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
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 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
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 乃粒· 稻工》记载:“吴郡
(5)水利工程的修建。
【针对练习】 1.(2011 年广东茂名二模文综)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
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
C. 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解析】选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后的影响,D 项表述错误。
【针对练习】 2.(2011 年山东威海二模)《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 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试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试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3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4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 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 5个体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 个体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 6以种植业为主,辅之以家畜饲养业. 以种植业为主,辅之以家畜饲养业. 7农民掌握少量生产资料,分散经营,注重精耕细作. 农民掌握少量生产资料,分散经营,注重精耕细作. 8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存在发展的经济基础.等等. 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存在发展的经济基础. 2000多年封建社会存在发展的经济基础 2小农经济是其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是其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是其基本模式
第二组: 第二组: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 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 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 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此外,农民的辛勤劳动 优良品种交流引进等等. 农民的辛勤劳动,优良品种交流引进等等 此外 农民的辛勤劳动 优良品种交流引进等等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因: 生产力的发展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ppt,课件
12(2009·淄博模拟)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 ( 淄博模拟) 淄博模拟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 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 4.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 A.刀耕火种 . B.耜耕 . C.石器助耕 . D.铁犁牛耕 .
5.《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吕氏春秋》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 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白渠
漕渠
漕渠
翻车的模型
筒车
5、评价: 评价: 积极方面: 积极方面: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 政权的安危。 政权的安危。
消极方面: 消极方面:
承担沉重的赋役;抗灾能力差;(脆弱性) 承担沉重的赋役;抗灾能力差; 脆弱性) 自己自足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很难扩大再生产, 自己自足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很难扩大再生产,近代 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落后性) 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落后性)
4、小农经济地位: 小农经济地位: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主导地位。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课件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2)1785年,瓦特改良 蒸汽机 投入使用,推 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 (3)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化 国家;不久法国和美国等 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4.特征: 机器生产 取代手工劳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5.影响: (1)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 式—— 工厂 出现了。 (2)工业革命进程中,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 用;工厂逐渐集中, 城市化 进程明显加快。 (3)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 资产 阶级 和工业 无产阶级 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1)1845年,洋货“充积于厦口”的原因有哪些? (2)洋货“充积于厦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 就进一步发挥了此段材料的作用。
1.如何认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在世界范围 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2)工业革命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①必然性: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向欧洲 大陆和美国扩展,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扩大,各地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分工加强;资本主义大工 业生产的商品需要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来自世界各地 的原料,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 料产地,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5.影响: ②英国已经成为 世界工厂 ,也是 世界贸 易 中心; ③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 播了先进的 思想 和 生产方式 ,开始改变世 界的面貌。
读课本的方法(四): 难得的“图片”和“历史纵横”
“图片”和“历史纵横”从内容来看属于历史材料, 其作用在于印证某种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在复习时, 要看(读)懂图片和历史纵横的材料,弄清它所反映的 历史事实或现象;另外,可以据此设计问题,培养阅 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表达的能力。如人教版必修2第9 课第一目的历史纵横: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筒车
高转筒车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 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 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 君主土地私有制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制(附庸)
翻车→风力水车
改良培育作物
芍陂、都江堰、坎井儿 引进高产作物
工具 革新
水利 灌溉
耕作 技术
作物 改良
骨器木器→铁器 耦犁→曲辕犁
代田法、耕耙耱 稻麦轮作、施肥
古代农民的状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论贵粟疏》汉·晁错
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 基础。
(2)局限性:
①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易破产。 ②规模小,难以扩大生产,不利于技术的进步。 ③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
材料二 《吕氏春秋》:“凡农之道,厚 (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 也。”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 麦。”
思考: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农 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 [答案] 提示:根据农时,适时 耕作;沤制肥料;麦麻轮作。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重点难点】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 1.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式、经营模式的发展变化
2.难点:掌握和理解小农经济和中国古
2.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精耕 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细作的突出成就
【学法导引】
3.认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 1.从耕作方式、经营模式两个方面分析
(2)西汉:赵过推行_代__田__法____。 (3) 魏 晋 南 北 朝 : 北 方 旱 地 的 __耕__耙__耱___ 技 术 形
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
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 料或劳动,采用最新的
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技术措施,进行认真细
4.耕作制度 (1)两汉:以__一__年__一__熟____为主。
出现___风__力__水__车____。
济相对立。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
历 史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 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
必 修
发展。
②
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③
『思考』 中
1.产生:__春__秋__战__国_____时期。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西亚、中南美洲、东亚);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曲辕犁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
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代田法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
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探究二:原始农业产生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基本模式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2.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3.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4.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5.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男耕女织;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精耕细作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发展历程:①夏商西周的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③西汉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为代表由官府垄断经营特点:①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的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历史悠久,在冶金,制瓷,丝织诸多行业中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二.手工业的发展1.冶金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2.瓷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的两大制瓷系统;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3.丝织业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标志: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业工场。
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学案:1.1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预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问题思考1材料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样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什么时期?答案刀耕火种。
原始农业时期。
2.商周农业(1)概况(2)影响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问题思考2曲辕犁创制于唐朝,直到明清时期仍在使用,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我国古代农具的革新非常缓慢。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
人教版高中必修2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上课用PPT)
②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材料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 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主要线索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 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南稻北粟
半这坡是遗在址河姆渡遗址发现的 已经炭化了的稻谷。它说 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河的姆国渡家遗。址
2、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约七八千年前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简单协作,集体劳动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什么?
材料一: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 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 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 还在进程之中。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发展概况 特点影响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翻车
稻麦轮 作一年 两熟 水力 风力 高转 水车 筒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董永和七仙 女所向往的生活 是什么样的?这 段戏词反映了小 农经济有什么特 点?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及其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
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配。因此他们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 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的发展。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在繁重的封建赋税、徭役
之下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
威胁。
课后思考: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劳力投入大;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 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思考: 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生产 工具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
(1)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中期
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
隋唐
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 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阅读课本,说说商周时期农 业取得怎样的发展进步?
①工具:
②耕作技术:
③作物种类:
①工具:
耒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②耕作技术
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 提高。
③作物种类: 五谷
稻
黍
稷
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黄石高一检测)“药祖”神农(右图)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D)
A.创制并推广铁犁B.使用大镰收获
C.推广牛耕技术D.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相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说的“帝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创制耒耜,教民耕作,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铁犁在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出现,排除;B项错误,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大镰(铁农具范畴),排除;C项错误,推广牛耕技术是在汉代,排除。
故选D项。
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耜耕D.耦犁
[解析]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故本题选择A项。
3.(2019·威海高一期中)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B)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朝时,人们在种植作物时已知道应对旱灾、进行施肥和灌溉,B项较为全面。
故选B项。
4.(2019·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并被长期沿用,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
5.(2019·安阳高一检测)《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D)
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解析]由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说明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故选D项。
A项的“开始”错误。
“铁犁牛耕”广泛使用于汉朝时期,排除B项。
材料的主旨是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不是“土地私有”,C项错误。
6.(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古代农业的耕犁技术的完善。
A项是耒;B项是耦犁;C项是直辕犁;D项是曲辕犁。
故选D项。
7.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B)
A.灵渠B.都江堰
C.郑国渠D.白渠
[解析]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故答案为B项。
8.(2019·长沙高一下学期期中)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C)
A.曲辕犁B.水排
C.翻车D.筒车
[解析]翻车是曹魏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有脚踏与手摇两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9.唐朝法律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C)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耕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宋对宰杀耕牛的规定是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
10.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D)
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
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
[解析]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变为个体农耕,促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
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
材料二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
……”《唐六典》卷七:“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
”《唐六典》卷二十三:“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坏决,则下于所由,而后修之。
每渠及斗门置长各一人。
”
材料三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1)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解析]本问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注意两个时期各举一例。
[答案]战国: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
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汉代:修建了“井渠”,推动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2)农业灌溉工具的创制和改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三国、唐宋、明清时期人们是怎样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三国:翻车。
唐宋: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3)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解析]紧扣材料分析归纳要点。
[答案]原因:唐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前期约占全数的3/5;唐后期约占2/5。
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
[解析]从水利工程兴修与农业发展、政治的关系等角度理解。
[答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内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统一。
12.(2019·湖南雅礼中学高一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
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
[答案]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解析]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