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

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

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阅读答案1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注:①写此词时临安失陷②刘辰翁: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人③狂:七夕狂欢1.词人描绘了七夕节怎样的情景?这样写的用意何在?(5分)2.下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写七夕的狂欢的情景。

七夕的夜晚,孩子们都在试穿新装,他们不分男女,仍是狂欢如旧,好像这里是人间天上似的。

2.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虚是梦境:表面上写梦境,写天上的的银河,实际上是写人间的风浪梦寐中仿佛我跨在海底枯桑之上,它似乎又变成了桑田。

沧海桑田是说人世间的变化。

江山易主,这不是桑田之变。

实是天凉心凉,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已经使我愁苦的两鬓如霜。

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表达了作者经历了亡国之恨的巨大创痛。

赏析《西江月新秋写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

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

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

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

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

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

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景色有何作用?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①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②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及翻译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及翻译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及翻译【阅读理解题目】:西江月①[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⑥枕绿杨桥,杜宇⑦一声春晓。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弥弥:水盛的样子。

③横:广远。

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

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

玉骢(cōng):青白色的马。

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

⑥欹(qī:歪,斜。

⑦杜宇:杜鹃鸟书杨朴事[宋]苏轼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③,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④’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

②杞:地名。

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

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

②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及觉已晓()(2)书此语桥柱上()(3)妻子送余出门()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15.用“/”给《西江月》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16.《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内容互相印证,请举例说明。

(2分)17.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说明理由。

(3分)A.爱惜B.惋惜C.吝惜18.《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和苏轼之妻的“失笑”,请选择其一写出你的理解。

【最新文档】西江月 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文档】西江月 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文档】西江月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西江月阅读附答案西江月阅读附答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

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

B.“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正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C.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D.“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宛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E.“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主题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赏析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

词的三、四句写的是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

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写出了词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六句则写出词人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都被乌云遮挡住了。

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

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12最后两句词写词人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突然出现在词人眼前。

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题库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答案:夏夜闲适(淡泊、喜悦、欣喜、怡然自得)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去更好,今朝留宿何妨。

水晶宫里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词人。

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
所作。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预料,急于。

⑴“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

(4分)
⑵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整体表现了作者就是以怎样的胸怀看待风波险阻的?(4分后)
试题答案:
14⑴“领”和“唤”(1分后)。

运用拟人手法(1分后),抒发自己幻觉的意象,
词人不说道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严禁高速行驶的实况,恰好相反却,水神热情地应邀
他观赏那幸福的夕阳景色。

晚霞映衬的水面,闪烁着象鱼鳞般的波纹(1分后)。

将这骤
然而至的不速之客图画得极具人情味,生动而形象。

(1分后)
⑵比喻手法。

(1分)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
音乐。

想象生动,新颖(1分)。

达观、豪迈的胸怀。

(2分)(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苏轼《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17.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6.解析:选AD A项,因为“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17.答案: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的景象。

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的“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

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常景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

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的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阅读答案附赏析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阅读答案附赏析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阅读答案附赏析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即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4分)(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

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

(各2分)(2)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

(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C(东风“浩荡”“强劲”错。

“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赏析:《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作者张孝祥,坚决主张抗金,两度遭谗落职,“忠愤气填膺”是他爱国词作的主调。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三四两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

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

张孝祥是一位坚决主张抗金而两度遭谗落职的爱国志士,“忠愤气填膺”是他爱国词作的主调,而在屡经波折、阅尽世态之后,也写了一些寄情山水、超逸脱尘的作品。

《西江月》二词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西江月》二词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西江月》二词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西江月》二词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

1.文中横线处应填的一组是(C )A. 事奈肖B.事奈孝C.世耐肖D.世耐孝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A. 偏僻——古怪,不合群B. 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C. 皮囊——作皮袋,指人的躯壳。

D. 辜负——本义是背负、对不起,这里有浪费的意思。

3.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4.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A. 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 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 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 《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诗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诗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诗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诗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词人。

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预料,打算。

⑴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

(4分)
⑵ 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4分)
试题答案:
14 ⑴留和唤(1分)。

运用拟人手法(1分),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

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1分)。

将这骤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写得极富人情味,生动而形象。

(1分)
⑵ 比喻手法。

(1分)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

想象生动,新颖(1分)。

达观、豪迈的胸怀。

(2分)(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2)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

(2分)
 ▲
 参考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2)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

(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1分)。

 22.“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惊”字写得好,请简要赏析。

(2分)
 答:▲
 2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22.(2分)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1分)似写动而实写。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篇一」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

(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3分)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3分)《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篇二」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①,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涴:污,弄脏。

简要分析两首词描写梅花时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苏轼的词正面描写梅花的风姿、神韵等,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描写梅花时使用了拟人手法,用“梅心惊破”来表现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表现了词人情感上的波澜;用“一枝折得”表达折梅无人寄达的悲凉之情。

解析:苏轼的`词是正面描写梅花的各个特点,以此塑造梅花的形象,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的词涉及梅花的仅有两句“梅心惊破”“一枝折得”,第一句写了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第二句写词人折梅无人寄的悲凉。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面是第一我为你整理的《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诗词阅读题目(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2)请你绽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

(2分)▲《西江月》诗词阅读答案(1)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接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醉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得意的入迷程度。

(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2)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拂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回旋;一阵阵清风缓缓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悦耳动听的蝉鸣声。

(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西江月》诗词鉴赏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美丽,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常常来此巡游,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奇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回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由于月光光明,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精品文档】苏轼《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精品文档】苏轼《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精品文档】苏轼《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苏轼《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案:
(1)“凉”字用得妙。

(1分)因为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1分)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1分)
(2)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云遮月),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

(2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
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
刻理解。

(2分)。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汇总五篇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汇总五篇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汇总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汇总五篇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 1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_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_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稻花香里说熟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流露出词人当时怎么的心情?(1分)
▲(2)请你开展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的夏夜景象。

(2分)

参考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邻近旧屋的欢欣(欣喜),又表达了他因为沉醉在稻花香中以致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1分,紧扣“欢欣(欣喜)”“入迷”,意对便可)(2)示例:夜半里,明月爬上山头,洁白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原野里传来响亮动听的蝉鸣声。

(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22.“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惊”字写得好,请扼要赏析。

(2分)
答:▲
2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22.(2分)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1分)似写动而实写静,采取了“以动衬静”的法子,营建了夏夜幽静、恬静的氛围。

(1分)
23.(2分)抒发了作者怡然自得、恬澹萧洒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

A、南宋B、北宋C、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多选题)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答:参考答案:1、A2、A3、A C4、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面我们再一起做一些阅读练习加以巩固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从马
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芳草 之美,又表现了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渴望。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皎洁的水上月色;水月交辉,有如缀满了 无数晶莹剔透的珠玉,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 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写出空山春晨 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 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答案:C“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说法错误,春天的早晨只 听到了杜鹃的声音,故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 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 ,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 媲美。
•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 隐层霄。”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 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 ,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 ,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 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 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 解析:赏析时,首先解释这两个叠词在句中的含义,“弥 弥”形容水盛;“隐隐”即隐约,不很清楚,说明云很淡 。其次,将它们还原到句中,诗意地翻译原句。最后,点出 表达效果,既从侧面烘托出月光朗照,月色美好的意境, 又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 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 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 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古诗-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古诗-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古诗-赏析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

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

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分)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2.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听觉和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1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1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5.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16.“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17.上阕写____景物,通过明月、____、_____、____、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

18.词的前两句是由人的_____感知的,而第三、四句是由人的____感知的。

19.这首词,上阕写农村夏夜,月白风清,阵阵稻香,处处蛙声,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下阕写________。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

幺凤:鸟名。

④涴(w):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此年,侍妾王朝云病逝。

[2]东坡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啄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

[3]涴(w):沾污,弄脏。

语出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

1.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

(4分)
2.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

(7分)
参考答案
1.【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
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

(意思对即可。

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
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