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鲧禹治水》教案
《鲧禹治水》教案3篇
《鲧禹治水》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形近字: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⑶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鲧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水。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①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③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④理论,交涉;⑤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③项)
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⑵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dà yǔ xī rǎng wāng yáng gǔn tàng hàn liú jiā bèi
( ) ( ) ( ) ( ) ( )
3.形近字组词。
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4.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