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指导书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作业指导书模
板
发放编号:
焊接作业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执行日期:
焊接作业指导书
1. 使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制造的零部件的焊接作业。
2.焊接总体工艺要求
2.1人员要求
2.1.1焊接人员必须经焊接理论学习和实际培训,经考试并取得相应的
资格证书后方可进行有关的焊接作业。
2.1.2 焊工应能够根据焊接任务不同,自行选择调节参数,自己识别缺
陷,并能按要求消除缺陷。
2.1.2.1 清理焊咀上附着的飞溅物。
2.1.2.2 焊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焊枪把持姿势,错误的焊接参数,弧
坑,焊缝和坡口形式是否正确,焊缝外观如何,焊角尺寸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气孔,裂纹,咬边,夹渣,未焊透等缺陷。
2.1.3 焊工应遵守工艺规范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1.4 按规定穿着工作服、焊工手套、劳保鞋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面
罩、防护眼镜等)
2.1.5爱护使用设备和辅机,按要求维护。
2.2 焊接的一般性准则
2.2.1 焊接前要对设备进行各项检查,确保设备在正常状态下使用。
2.2.2 尽量保证焊接区工件表面不粘附油垢、水分和锈蚀;必要时进行清理
2.2.3 工件装配应符合工件设计图纸和工艺规范,在长度方向接头装配均
匀一致;特别注意中厚板要保证根部间隙。
对组对间隙不符合要求的,经校对后方可施焊。
2.2.4 焊接位置:焊缝尽量放在平焊位置焊接,尽可能减少立焊、横焊和
仰焊作业。
可采取翻转工件等方法来减少立焊、横焊和仰焊作业;
角焊缝有条件时采用船形焊接。
2.2.5 焊接变形:产生焊接变形和应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焊件不均匀加热和
冷却。
采用增加工装刚性固定法防止焊接变形,如使用假轴和焊接夹具。
采用反变形法防止变形。
事先判断变形方向,估计变形量大小,在装配时给一个相反方向的变形量,焊接后变形量相互抵消。
2.2.6 焊接顺序:必须根据被焊接工件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合理的焊接顺序应该是焊缝的纵向和横向收缩比较自由,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
工件有基准边时,先从基准边开始焊。
长焊缝一般由中间向两边分段退焊。
封闭环形件应安排使间隙顺周缘分布,以免间隙在一处积累过大。
焊接时使用大间隙点焊一周,然后逐次均匀增加焊点,直至焊点间距符合要求为止。
2.2.6 定位焊:是将装配好的工件间增加一些刚性固定点,协同夹具保证
整个构件在焊接过程中相对位置的准确,接缝间隙均匀,从而减小焊接变形。
定位焊焊点长度5~7mm,间距100mm左右,工件弯曲部分要适当增加焊点。
在同一结构上有数条焊缝时,尽可能将全部焊缝定位焊之后,在开始焊接,避免定位一条焊缝接着就焊一条焊缝,这样可能造成较大变形。
2.2.8 焊后修整:对影响外观平整的焊缝进行打磨,其它焊缝不磨,打磨
要平整彻底,以免影响下道工序及外观平整度,打磨时砂轮不要在工件上拖带,以免造成工件表面划伤;校正焊接变形可采用锤击法、静压法以及火焰校正法。
3. 手工电弧焊工艺规范
3.1 焊接方法简介:是利用焊条和工件之间产生电弧,将焊条和工件局部加热到熔化状态,冷却结晶形成焊缝。
其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修;对焊接接头的装配尺寸要求相对较低;能进行全位置的焊接;适合焊接多种金属材料及各种结构形状。
3.2 适用范围:用于机架各部位焊接,主要受力部件必须采用电弧焊;
3.3 主要受力部件明细表
3.4 作业设备及材料
焊机、焊条、电焊钳、护目镜、焊接电缆等
3.5 焊缝坡口形式和焊接清理
3.5.1焊接坡口形式应考虑减少母材金属熔入焊缝中的比例。
(见下表)
机架焊接中常见的焊缝坡口形式与尺寸(摘自GB/T 985-1988)
3.5.2 焊前清理:待焊的焊件在最终装配之前,应将焊件表面或坡口面及
坡口两侧20~50mm范围内表面上的水、锈、氧化膜、防护层、油污和有碍焊接的杂物清除掉,对焊的焊接面需经切削加工。
3.6 焊接规范参数
3.6.1 焊条的选择
3.6.1.1 选用焊条时的考虑因素
3.6.1.1.1 与母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一致;
3.6.1.1.2 对于机架的焊接,可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焊条。
一般使焊缝强
度等于或稍高于被焊材料的强度,不能过高,焊缝强度过高,
反而会引起脆性增加,产生裂纹;
3.6.1.1.3 机架焊接选用抗裂性较好的碱性焊条。
3.6.1.2 焊条的型号
J502、J507
3.6.1.3 焊条直径的选择(见下表)
可根据焊件厚度结合实际情况参考选择
3.6.2 焊条的使用和保管
3.6.2.1 焊条的使用
焊工应当熟悉焊条的技术标准,了解焊条的使用说明书及焊条
标签中的内容,以便合理地、正确地使用焊条。
3.6.2.2 焊条的保管
3.6.2.2.1 各类焊条必须保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
3.6.2.2.2 焊条应放在专用的架子上,焊条包装要随用随启封,以免受潮
变质;焊条不能直接放在地上。
3.6.2.2.3 搬运和堆放焊条时,要小心轻放,防止药皮受震脱落。
3.6.2.2.4 不同型号及类别的焊条要分别存放,以免混在一起造成用错焊条。
3.6.2.3 焊条受潮后的处理方法如发现焊条受潮,首先将焊条在自然条
件下晾干,时间为3~10h,然后再将焊条放在钢板上加热烘干,但不得用明火直接烘烤。
3.6.3 焊接电流选择
3.6.3.1 焊接时采用直流电源反接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
选择较大的电流进行短弧焊接,以提高生产效率。
3.6.3.2 焊接电流大小可根据焊条直径、牌号、焊接位置以及接头形式选
择参数选择见下表。
3.6.3.3电流电压调整:根据要求粗调,然后经过试焊,进行微调,焊缝
过高说明电压相对电流偏小,焊缝不饱满凹陷说明电流相对于电压偏小或电压偏大,焊缝宽度大说明电压大,未焊透说明所选焊接规范参数小。
3.7 焊接夹具和工装是为了保证焊件几何形状和尺寸,提高装配效率,
防
止焊接变形所采用的工具和装置。
3.7.1 焊接夹具和工装的选择的基本要求
3.7.1.1 保证焊件焊后能获得正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3.7.1.2 使用时安全可靠。
3.7.1.3 便于焊工操作,使用方便。
3.7.1.4 容易制造、便于维修、造价低。
3.7.2 焊接夹具和工装的使用
3.7.2.1 工件在夹具上要装夹牢靠,特别是使用螺旋夹紧时,夹紧力要适
当,以防止焊缝冷却时产生收缩裂纹。
3.7.2.2 不允许在夹具上修正和矫正工件,以防止夹具变形,影响焊件的
装配精度。
3.7.2.3 在一条焊缝上同时使用几个夹紧器时,应使各个夹紧器的压力都
保持一致。
3.7.2.4 当多人同时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操作安全。
3.7.2.4 当焊件有同心度或同轴度要求时,必须采用假轴。
3.7.3 本厂拥有的夹具和工装:螺旋夹紧器、假轴、垫块。
3.8 手工电弧焊基本操作(见下表)
3.9 焊接过程中的工艺要点
3.9.1 机架焊接采用J502、J507焊条,故工件不需要预热。
3.9.2 一般不采用多层焊接,当必须采用多层焊接时,一定要仔细清除前
一道焊缝表面上的焊渣。
3.9.3要注意防风,防气体渗漏或堵塞,及时清理导电嘴和喷嘴上的飞
溅物,确保焊接过程良好。
3.9.4 收弧时电弧应慢慢拉长,一定要填满熔池,以免产生弧坑裂纹。
3.9.5 应采用短弧焊接,焊条摆动不宜过大。
3.9.6 在焊接过程中,能够采用轻敲焊缝金属表面的方法,以减少焊件的
残余应力。
3.9.7 电弧偏吹电弧偏吹常使焊缝产生气孔和未焊透缺陷,为此应力求
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电弧偏吹现象的产生。
3.9.7.1 电弧偏吹产生的原因
3.9.7.7.1 弧柱受到外界气流的干扰或焊条药皮偏心引起;
3.9.7.7.2 用直流焊机焊接或角焊缝时引起;
3.9.7.7.3 直流电弧焊时,受到焊接回路中电磁力的作用而产生;
3.9.7.2 避免产生电弧偏吹的方法
3.9.7.2.1 尽量避免在外界气流的影响下焊接;
3.9.7.2.2 焊条药皮的偏心度应控制在技术标准的规定之内;
3.9.7.2.3 将焊条顺着偏吹方向倾斜一个调度;
3.9.7.2.4 焊件上的接地线尽量靠近电弧燃烧处;
3.9.7.2.5 加永磁钢块,由磁钢的磁性平衡磁场;
3.9.7.2.6 采用短弧焊接或分段退焊的方法。
3.10 焊后处理
3.10.1 焊后清理:对焊接完毕或中止焊接时间较长的焊件,应及时清除
焊件上(特别是焊缝区)的焊渣、残留焊剂和金属飞溅物,以便于对焊缝的目视检查和无损探伤,防止焊渣和残留焊剂腐蚀焊件,避免焊件在使用中焊渣和金属飞溅物脱落而造成不良后果。
3.10.1.1清理方法:喷砂处理。
3.10.2焊后冷却:焊后必须缓慢冷却,以免产生淬硬组织。
3.10.3 焊后修整:见2.2.8
4 焊接检验:焊接质量检验应贯彻到焊接全过程。
4.1 焊接过程质量控制的环节,内容如下:
4.1.1 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各种技术文件;
4.1.2 经相关部门鉴定合格的各种设备和装备;
4.1.3 经质检科认定合格的原材料及零部件;
4.1.4 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生产环境;
4.1.5 经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
4.2 焊接检验内容:见下表
4.3 焊接检验顺序:机架全部焊接工作完毕后,焊件和焊缝表面清理干
净,
首先应对焊缝进行目视检查。
检查焊缝尺寸、外形及表面质量,然后根据
产品图样进行检验。
4.4 常见的焊接质量检验方法:见下表
4.4.1 外观检查方法:一般采用目视检验。
目视检验一般以肉眼检验为主,也可借助一些工具,如:焊缝检验尺、样板、量块、和5~10倍放大镜。
目视检验可检验焊缝外部缺陷。
同时也可检验焊缝和焊接件的外形尺寸。
4.4.2 煤油试验方法
4.4.2.1 在焊接接头的一面涂抹上白垩粉水溶液,而在另一面涂煤油。
4.4.2.2 应在涂煤油后立即观察,检验的持续时间为15~30min。
4.4.2.3 判定方法:发现白垩粉的一面有油斑,则表明该焊接接头不致密。
4.4.3 气压试验:一般采用肥皂水试验
4.4.3.1 实验方法:将压力为0.5MPa压缩空气通入密闭的焊件内部,在
焊接接头表面涂抹上肥皂水;
4.4.3.2 较小的焊件可完全浸入水中;
4.4.3.3 判定方法:焊接接头处肥皂水起泡或浸在水中的容器冒水泡,则
表明该焊接接头不致密。
4.4.4 无损探伤检验一般采用超声探伤
4.4.4.1 适用范围:厚度为8~120mm的形状简单的焊件,表面需光滑。
4.4.4.2 可发现缺陷及灵敏度:任何部位的气孔、夹扎、裂纹,灵敏度
高,且不受焊件厚度变化而变化。
4.4.4.2 判定方法:根据讯号突变指示可测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分布情况。
4.4.4.3 主要优点:适用范围广,对人体无影响,灵敏度高,能及时得出
探伤结论。
4.4.4.4 主要缺点:焊件形状要简单,表面粗糙度要细,对探伤人员的技
术水平要求高,不能测定缺陷性质,不能保留永久性探伤纪录。
4.5 焊接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4.5.1 焊接缺陷类别:分为6类(GB/T6417-86)见下表:
4.5.2 焊接缺陷类别、特征、产生原因、检验方法及排除方法见下表:
缺陷类别、特征、产生原因、检验方法及排除方法表
4.5.3 焊件检验当焊件有形位公差要求时,应做焊件焊后检验,机架一
般做拉线检验,检查项目有平面度和直线度。
5 焊接工艺评定和返工作业
5.1 焊接工艺评定采用《钢焊缝手工超声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标准》(GB/T11345-89):本标准规定了检验焊缝及热影响区缺陷,确定缺陷位置、尺寸和缺陷评定的一般方法及探伤结果的分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钢板焊接,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手工超声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铸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焊缝。
5.1.1 缺陷评定
5.1.1.1 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
有怀疑时应采取改变探头角度、增加探伤面、观察动态波形、结合结构工艺特征作判定,如对波型不能准确判断时,应辅以其它检验综合判定。
5.1.1.2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Ⅱ区的缺陷,其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按
5mm计算。
5.1.1.3 相邻两缺陷各向间距小于8mm时,两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
个缺陷的指示长度。
5.1.2检验结果的等级分类
5.1.2.1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Ⅱ区的缺陷,根据《缺陷指示长度评定缺陷等
级》表评定。
缺陷指示长度评定缺陷等级
注:1.δ为坡口加工侧母材厚度,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较薄侧板厚为准;
2.圆管座角焊缝δ为焊缝截面中心线高度
5.1.2.2最大反射波幅不超过评定线的缺陷,均评为Ⅰ级。
5.1.2.3最大反射波幅不超过评定线的缺陷,检验者判定为裂纹等危害性
缺陷时,无论其波幅和尺寸如何,均评为Ⅳ级。
5.1.2.4 反射波幅位于Ⅲ区的缺陷,无论其指示长度如何,均评为Ⅳ级。
5.1.3 评定标准
Ⅰ级焊缝----优良
Ⅱ级焊缝----合格
Ⅲ、Ⅳ级焊缝—不合格
5.2 焊缝返修
5.2.1 重要部位焊缝必须达到Ⅰ级焊缝标准,否则返修。
《主要受力部件
明细表》见3.3
5.2.2 一般焊缝不低于Ⅱ级焊缝标准,否则返修。
5.2.3 Ⅲ、Ⅳ级焊缝必须返修。
5.2.4 当焊缝需要返修时,应找出其原因,制定可行的返修方案,其返修
工艺应符合原焊接工艺要求的,才能进行返修。
焊补前,缺陷应彻底清除。
返修后应按原焊缝评定标准4.1.1和4.1.2进行复检,重新评定。
5.2.5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准超过两次。
如超过两次,返修前应经
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返修次数、部位和返修情况记入产品技术控制档案。
5.2.6 对于重要部位焊缝的返修必须经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5.2.7 返修一般应在热处理前进行,如在热处理后返修时,焊补后应作必
要
的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