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精修订

合集下载

承包中的风险与风险管理

承包中的风险与风险管理

承包中的风险与风险管理在商业活动中,承包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形式,它允许一方(承包商)承担特定任务或项目的责任和义务,并与另一方(委托人)进行合同约定。

然而,承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合同履行风险、成本风险、时间风险等,这需要承包方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1.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承包项目开始之前,承包商需要全面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市场需求波动、技术能力限制、资源供应不稳定等。

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承包商能够更好地了解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为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

2. 合同约定合同是承包项目中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合同中,双方应当详细规定项目的目标、责任、义务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等。

合同的条款应当明确,避免模糊不清的内容,以减少风险。

3. 风险分担与保险风险分担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委托人和承包商需要共同协商确定风险分担的原则和比例。

另外,承包商应考虑购买适当的保险,以减轻项目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4. 风险监控与应对在承包项目进行过程中,承包商需要不断监控风险的变化和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包括制定预案、监测项目进度和成本、定期与委托人沟通等。

在项目变更或风险事件发生时,承包商应迅速反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影响。

5. 沟通与合作沟通和合作是成功管理承包项目风险的关键。

委托人和承包商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共享信息,讨论和解决问题。

此外,承包商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方(如供应商、专家顾问等)进行合作,共同管理项目风险。

6. 经验总结与改进承包商在项目结束后应总结项目的风险管理经验,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这可以提高承包商的风险管理能力,减少类似风险在未来项目中的影响。

总结:承包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合同履行风险、成本风险、时间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承包商需要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合同约定、风险分担与保险、风险监控与应对、沟通与合作以及经验总结与改进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承包商能够降低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实施率。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研究随着契约意识的增强,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承包模式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既要积极推进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还要加强国企内部承包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如何找准高效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的平衡点,防控企业经营业务承包后的法律风险,本文仅就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管理的法律风险问题做简单的研究分析。

标签:内部承包经营;法律风险防控;承包合同国有企业将部分业务承包给内部职工,通过转换经营管理的方式、机制,打破原有国有企业管理的体制束缚,充分调动、激发承包人的积极性,促进承包业务的有效开展并获取经济效益,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的管理手段之一。

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精干主业、搞活辅业有着大量的实际应用,在建筑业甚至是主业普遍采用的模式。

承包人在承包合同的约定下有自主经营管理的权限,承包模式打破了原有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诸多实例也暴露出内部承包业务存在的短板,在实践中也经常发生经济纠纷,甚至形成诉讼,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的概述企业承包经营管理模式,是改革开放之初,制度更新、市场搞活时期下的历史产物,该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承包曾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成功的管理创新,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还是企业管理承包、内部承包,都曾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由于其承包业务的特点,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承包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承包业务的开展。

内部承包作为一种内部经营方式,实际上是限定承包者为企业内部职工,为明确公司与员工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的新的分工。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国有企业内部承包是具有天然的不对等性。

即承包人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成员,双方存在上下级间行政隶属上的管理关系。

二是承包人产生于企业内部。

承包人是与发包人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内部职工,承包人大多为承包业务的实际管理人。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防范众所周知,内部承包经营在建筑业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营方式。

这种经营方式对建筑企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减少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本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特别是项目经理的积极性。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企业内部承包经营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如果企业对内部承包不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这种经营方式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一、内部承包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为了有效地说明问题让我们首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某建筑公司承包了某房地产公司的房屋建筑工程,随后该建筑公司与工程管理人员张某签订了《内部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张某按照工程结算价款的6%向公司交纳管理费,项目的盈亏由张某自己负责,公司一概不承担责任。

在签订《内部承包合同》的同时该公司任命张某为该工程项目部经理。

该工程验收竣工后,张某欠下某材料商200多万元的款项,材料商多次向张某索要,但张某以项目亏损没有能力支付为由拒绝支付该款。

该材料商向建筑索要材料款时建筑公司则以该工程已由张某承包,合同约定建筑公司不承担责任为由拒绝支付该款。

无奈之下材料商将该公司和张某同时列为被告诉到法庭,在诉讼过程张某又突然失踪。

开庭过程中,该公司以该欠款是张某的个人行为为由进行抗辩,但法院的一审、二审均以该欠款是张某的职务行为为由判令该公司承担赔偿该款项的责任。

可以说,近几年来,在建筑企业中类似的情形已经层出不穷。

建筑企业在与承包者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时往往都约定工程由承包方独立经、自负盈亏,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与企业无关,但根据法律规定内部承包对第三者并没有约束力,所以一旦发生风险建筑企业都要承担赔偿责任。

而建筑企业承担责任后由于承包者往往都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也难以挽回损失。

大多数承包者来说并不会有恶意损害公司利益的故意,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亏损,而自身没有经济能力弥补时,就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了风险。

有的承包者,特别是一些挂靠的承包人则会利用法律的这种规定恶意逃避自己的责任。

承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承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承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xx年xx月xx日•工程承包风险概述•承包工程主要风险来源•承包工程风险评估与识别•工程承包风险防范策略目•工程承包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工程承包典型案例分析录01工程承包风险概述风险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某种不利事件发生或某种不利影响产生的可能性。

在工程承包领域,风险通常指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工程进度受阻或工程质量下降等方面的可能性。

风险定义工程承包风险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来源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等;按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全局风险;按可控程度分为可控制风险和不可控制风险等。

风险分类风险定义与分类承包工程风险特点承包工程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量化。

不确定性客观存在可变性可预测性承包工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某些风险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转移。

在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情况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可以一定程度预测和评估某些风险。

承包工程风险影响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经济损失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导致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信誉受损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导致与业主、供应商等发生法律纠纷,增加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纠纷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如环境污染、土地征收等问题。

社会影响02承包工程主要风险来源1 2 3评估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稳定性,考虑可能出现的内乱、政变或战争等风险。

政治稳定性了解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承包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

法律法规变化调查项目所在国家是否存在贸易壁垒,如进口限制、配额等,以及可能对承包工程产生的影响。

贸易壁垒03物价波动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况,特别是原材料、设备和人工成本的波动,以规避成本超支风险。

01宏观经济状况评估项目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稳定性等,以预测可能的经济风险。

企业“内包”4:建筑企业“内部承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企业“内包”4:建筑企业“内部承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企业“内包”4:建筑企业“内部承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摘要:有效防范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的风险,是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运行,维护发包企业和承包人的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一些“内部承包”案件的跟踪调查,针对其风险存在的原因、发生方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如何防范这些风险。

以期“内部承包”能在建筑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建筑施工内部承包风险防范一、内部承包风险存在的原因目前,内部承包尽管在建筑行业比比皆是,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操作又较为“粗放”,使各种风险常有发生,其结果往往偏离了内部承包各自的预期。

那么,内部承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风险呢?1.经营活动不能完全割裂是内部承包常发生风险的直接原因。

企业经营上活动包括企业构成部分、组织与顾客、商品、劳务,及与资金供应者的关系等,经常变动,其客体难以量化,欠缺权利所应具的社会典型公开性,尤其是归属及排他的功能。

[1]虽然建筑企业整体经营与局部经营活动的相对分离性为内部承包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承包人享有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权只是相对企业内部而言,并非企业承包经营权那样广泛。

由于内部承包未改变企业法人的独立性,使发包企业的行为,承包人的行为,都表现为企业的行为,这就注定发、承包双方之必然存在“剪不断,现还乱”的连带关系。

因此,一方为另一方责任“买单”,便成为内部承包难以避免的风险。

2.利益之争是内部承包常发生风险的根本原因。

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是企业参与各方利益博弈的场所,不但要面临发包企业与承包人之间、承包人与发包企业其他部门之间内部利益之争,还要面临企业与工程发包人等之间的外部利益之争。

在实施内部承包前,虽然内部承包双方都对承包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收益都进行一定的评估,但是,实际结果可能与先前的评估相之甚远。

当实际承包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或收益完全突破了各方“心理底线”时,利益之争的战斗随时都可能爆发。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发包企业中途毁约;有的内部承包人中途“弃甲而逃”;有的工程发包人拒付工程款的事常有发生原因。

内部承包合同风险

内部承包合同风险

篇一:内部承包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内部承包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建设工程施工内部承包,这在目前的施工领域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也同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在本文中,将从建设工程内部承包经营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种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防范该类风险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

在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实力不够,缺乏履约和赔偿的能力。

尽管在内部承包合同订立时,明确约定该工程由承包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其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与施工企业无关。

但是一旦风险产生,如果承包方经济实力不够,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款,那么施工企业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2、承包方不积极履行内部承包合同,背信弃义。

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①承包方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且时间较长;②侵吞材料款项,造成材料商直接向施工企业要求材料款;③承包方以项目部名义借款形成债务;④与第三方串通,损害施工企业的利益;⑤承包方骗取工程款后逃逸或偷工减料,不能全面履行合同。

3、缺乏合同管理能力。

承包方的合同管理水平低,直接导致其不知道如何进行工程索赔和依法转移风险,在施工过程中,不知道需要经常对工程量变更等签单以及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及时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等,从而造成损失。

4、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低。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些项目经理本身没有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知识,与此同时,也不配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甚至是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或质量隐患,从而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如果出现上述问题,承包方又没有赔偿能力的,那么施工企业就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会对施工企业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如何防范建设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严格审查承包方的资信,提倡担保承包和合伙承包。

必须制定严格的承包方资信审查制度,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不强,没有履约和赔偿能力的,缺乏合同和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应取消其承包工程的资格。

承包合同中的风险分析

承包合同中的风险分析

承包合同中的风险分析承包合同中的风险分析一、承包商的风险管理在任何经济活动中,要取得盈利,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这里的风险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它如果发生,就会导致经济损失。

一般风险应与盈利机会同时存在,并成正比,即经济活动的风险越大,盈利机会(或盈利率)又应越大。

这个原则体现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则合同条款应公平合理;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应平衡;合同中如果包含风险较大,则承包商应提高合同价格,加大不可预见风险费。

由于承包工程的特点和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承包工程风险很大,范围很广,是造成承包商失败的主要原因。

现在,风险管理已成为衡量承包商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承包商风险管理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在合同签订前对风险作全面分析和预测。

主要考虑如下问题:(1)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类型,种类。

(2)风险发生的规律,如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时间及分布规律。

(3)风险的影响,即风险如果发生,对承包商的施工过程,对工期和成本(费用)有哪些影响。

(4)承包商要承担哪些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等。

(5)各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一齐发生或伴随发生的可能。

2、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对策和计划,即考虑任何规避风险,如果风险发生应采取什么措施予以防止,或降低它的不利影响,为风险作组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准备。

3、在合同实施中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1)采取措施防止或避免风险的发生;(2)有效地转移风险,争取让其他方面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3)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减少自己的损失;(4)在风险发生时进行有效的决策,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二、承包工程的风险承包工程中常见的风险有如下几类:(一)工程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风险1、现代工程规模大,功能要求高,需要新技术,特殊的工艺,特殊的施工设备;有时业主将工期限制得太紧,承包商无法按时完成。

2、现场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施工技术难度大,特殊的自然环境,如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水电供应、建材供应不能保证等。

承包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

承包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

承包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承包业务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承包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分析承包中存在的风险,并探讨相关的责任问题。

一、承包风险分析在承包业务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承包风险:1.市场风险:承包商面临的首要风险是市场风险。

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对手的增加以及技术变革等因素都可能对承包商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承包商必须面对的关键风险之一。

合同条款不明确、客户支付延迟或拖欠款项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承包商的经济损失。

3.技术风险:承包过程中的技术风险指的是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如技术难题无法解决、技术设备出现故障等。

4.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是承包商成功完成项目的重要保障。

然而,员工技能不足、员工流失、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都可能对承包商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承包责任分析承包过程中的责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承包商的利益,也关系到项目的成功完成。

以下是承包责任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1.合同责任:承包商必须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确保按时交付产品或完成项目。

同时,承包商也应当对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

2.安全责任:承包商在项目过程中必须确保现场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防止对他人和环境造成损害。

如若发生意外事故,承包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保密责任:在某些承包项目中,可能涉及到商业机密或专利技术等敏感信息。

承包商有责任保护这些机密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泄露给第三方。

4.维权责任:如果合同中的一方未能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有权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并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三、风险和责任的应对措施为了降低承包过程中的风险并明确责任,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风险管理:承包商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从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补救等方面着手,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2.合同管理:承包商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详细审查和评估合同条款,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财税-制造业内部承包经营规避财税风险

财税-制造业内部承包经营规避财税风险

财税-制造业内部承包经营规避财税风险1. 引言制造业内部承包经营是一种常见的组织运作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然而,对于财务和税务方面的管理,内部承包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内部承包经营中的财税风险,并提供一些规避风险的建议。

2. 财税风险分析2.1 预算控制内部承包经营可能导致项目预算无法有效控制,造成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并可能导致财务困境。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明确项目的预算,及时监控资金使用情况,避免出现超支和资金浪费的情况。

2.2 税务风险内部承包经营涉及多个项目和多个合同,税务管理比较复杂。

企业需要注意合同的税务要求,及时申报税务,避免税务风险。

另外,需要合理评估内部承包经营的税务影响,确保纳税额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3 内控风险内部承包经营可能会带来操纵财务报表的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发现和纠正财务风险。

3. 规避财税风险的建议3.1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项目预算设定、预算监控和资金使用审批等。

制定明确的预算流程和责任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3.2 加强税务管理企业应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相关税务政策和要求。

合理规划内部承包经营的税务结构,避免税务风险。

建立健全的税务申报机制,确保纳税额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包括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审计机制等。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和纠正财务风险。

3.4 定期培训和知识更新为了提高员工的财税管理能力,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和知识更新。

加强对内部承包经营的财务和税务管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 结论制造业内部承包经营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要规避财税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税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培训和知识更新。

内部承包法律风险案例(3篇)

内部承包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成为提高企业活力、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内部承包过程中,由于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合同条款不明确等原因,往往会导致纠纷和损失。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内部承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介绍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民营企业。

为了提高项目开发效率,甲公司决定对旗下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下简称“乙项目”)实行内部承包。

经过协商,甲公司决定将乙项目的开发权承包给公司内部的一个部门(以下简称“丙部门”),由丙部门负责项目的整体运作。

在签订承包合同前,甲公司未对丙部门进行充分的资质审查,也未对承包项目的风险进行详细评估。

合同中仅约定了承包期限、承包金额、利润分成比例等内容,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责任承担等关键条款缺乏明确约定。

三、法律风险分析1. 合同效力风险由于甲公司在签订承包合同时未对丙部门的资质进行审查,若丙部门不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该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此外,合同中对风险及责任承担的条款约定不明,可能导致合同条款被认定为无效或部分无效。

2. 合同履行风险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风险责任划分,可能导致以下风险:(1)质量风险:若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可能导致甲公司、丙部门及施工方之间的纠纷。

(2)工期延误风险:由于合同中对工期延误的责任承担没有明确约定,可能导致项目延误,给甲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3)成本超支风险:若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成本超支,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可能导致甲公司承担部分或全部超支成本。

3. 税收风险在内部承包过程中,若甲公司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可能面临税务部门的处罚。

4. 员工权益风险内部承包过程中,若丙部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可能引发劳动争议,损害员工权益。

四、案例分析由于合同中对风险及责任承担的条款约定不明,甲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面临以下风险:1. 乙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甲公司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的防范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的防范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的防范(一)内部风险的防范1.正确对待内部承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兴起的国有企业承包经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公司承包经营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根据公司自治原则,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方式,是公司的自由。

而承包经营确实又能使一些经济效益差,资金短缺的公司得以“休养生息”,为公司重整雄风提供了有利机会,所以,公司内部承包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公司承包经营有些类似于委任经营。

在现代公司法理论中,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亦为委托经营关系,所以,公司承包经营实质是将原公司单独由董事会的履行职责委托给董事会和承包股东共同行使。

只是对董事会职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不必然违背公司法定主义原则,不改变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未动摇公司法人独立和股东责任有限两大基石。

其次,公司承包经营是将公司制度与合同制度巧妙地嫁接在一起,使商人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司的经济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因此,只要选择了承包经营这种模式,发、承包双方都要相信自己的经营判断能力。

2.审慎制订承包合同。

内部承包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有私法效果。

其合法、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内部承包的成败。

同时,承包合同也是发、承包双方最大限度降低各自风险的首选工具。

因此,承包合同是公司内部承包的核心,双方均应认真对待。

首先,内容要合法。

应符合《合同法》、《公司法》、《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并不得违反其他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将导致承包合同无效。

其次,双方主体要适格。

在与承包股东签订承包合同时,有的公司以股东会的名义,或以董事会的名义,或以发包股东的名义。

不管是公司股东会,还是董事会,都不具有独立从事民事行为的能力,自然不具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资格。

虽然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但法律没赋予其享有如国有企业“投资者”那样的发包权。

因此,可参照《关于承包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既可避免承包股东和发包股东之间签订的承包合同内容与股东权或股东会、董事会职权发生冲突而导致合同无效,也有利于双方发生争议时通过司法途径得以救济。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掌握着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必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权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公司资源。如,人事变动;资产处置;技术资料的掌握等,虽然这些活动在表面上不会给承包公司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若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采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经营方式,自己牟取暴利后,将一个“皮囊”交还给发包公司。然后用“脚投票”的方式悄然离去,将因此而产生的风险全部留给发包公司。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程洪
【关键词】
【点击次数】257
一、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
由于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增加了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的经营风险,加之实践过程中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双方陷入长期的纠纷之中,抑制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公司内部承包经营中风险存在的原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公司营业权不能独立转让是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存在的直接原因。
承包股东向发包公司交付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后,发包公司将公司的经营权承包给承包股东,使承包股东在承包期间享有公司的经营权利。但并不是将发包公司的经营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了承包股东,而是承包股东在一定范围内有行使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权利,所以,承包股东并非真正享有经营、管理权。由于企业经营上活动包括企业构成部分、组织与顾客、商品、劳务,及与资金供应者的关系等,经常变动,其客体难以量化,欠缺权利所应具的社会典型公开性,尤其是归属及排他的功能。因此,在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过程中,公司经营权中哪一部分完全由承包股东行使?哪一部分完全由发包公司行使?并不能做出明确的划分。那么,必然导致在经营权在行使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于权利的行使人不明确,自然地,产生的相责任人也变得模糊不清,为此,大大增加了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利益风险。而且,一旦公司经营权在双方“犬牙交错”的行使过程中发生“交战”,利益风险将随时发生。

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引言概述:总承包项目是指由一家承包商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交付。

由于总承包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项目风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与管理。

一、合同风险1.1 合同条款风险:合同中的条款可能存在含糊、不明确或者不完善的情况,导致项目方和承包商之间产生争议。

1.2 合同履约风险:承包商可能存在无法按时交付项目或者无法满足合同要求的风险,导致项目延期或者质量问题。

1.3 合同变更风险:项目变更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工期延长或者质量下降的风险,需要合同中有明确的变更管理机制。

二、财务风险2.1 资金风险:项目可能面临资金不足或者资金流动性不佳的风险,导致项目无法按时进行或者无法完成。

2.2 成本风险:项目成本可能因为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而增加,导致项目利润率下降或者亏损。

2.3 收益风险:项目收益可能因为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而降低,导致项目回报率下降或者无法达到预期。

三、技术风险3.1 设计风险:设计方案可能存在不合理或者不可行的情况,导致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或者浮现质量问题。

3.2 施工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施工质量不达标、工期延误等风险,导致项目无法按时交付或者产生额外成本。

3.3 技术创新风险:项目可能需要采用新技术或者新材料,存在技术不成熟或者应用风险的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风险控制。

四、人力资源风险4.1 人员流动风险:项目可能面临关键人员离职或者流动的风险,导致项目经验和技术的丧失。

4.2 人员能力风险:项目团队成员可能存在技能不足或者经验不足的情况,导致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或者浮现质量问题。

4.3 人员管理风险:项目团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等问题,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或者产生冲突。

五、外部环境风险5.1 政策风险: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项目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政府减少对项目的支持或者加大监管力度。

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示及应对措施

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示及应对措施

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及应对措施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及应对措施近期,本律师和同事接连处理了中⼭市地区的多起劳动⼈事争议纠纷案件。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纠纷是因企业曾经或者正在实⾏内部承包模式(即企业将某⼀业务部门或⽣产车间交由本企业员⼯或⾮员⼯个⼈承包,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业绩分红)⽽引起的。

有鉴于此,为帮助各位读者朋友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员充分了解在内部承包模式下企业所涉及的法律风险以及应对措施,本律师现将相关研究分析成果分享如下:⼀、法律风险风险1:企业将本企业的部门、车间发包给员⼯以外的个⼈承包时,若双⽅未签订书⾯承包合同,则承包⼈可能会借机主张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企业⽀付⼯资、未签书⾯劳动合同的双倍⼯资差额、加班费等费⽤。

原因分析:承包⼈在企业的部门、车间⼯作,⼯作期间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情况下也会接受企业的⼯作安排。

因此从表⾯上看,承包⼈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也符合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若企业⽆法提供证据证明双⽅之间是承包关系,则此种关系有可能会被仲裁委和法院认定为劳动关系。

风险2:承包⼈(包括本企业员⼯和⾮本企业员⼯)以个⼈名义承包企业部门、车间时,若承包⼈未⾜额发放该承包部门、车间员⼯的⼯资,则劳动者可以要求企业在拖⽋⼯资范围内承担⽀付义务。

原因分析:《⼴东省⼯资⽀付条例》第三⼗六条规定:“不具备本条例第⼆条规定的⽤⼈单位资格的承包⼈拖⽋或者克扣劳动者⼯资,作为发包⽅的⽤⼈单位应当先⽀付⼯资,再依法向承包⼈追偿。

风险3:承包⼈(包括本企业员⼯和⾮本企业员⼯)以个⼈名义承包企业部门、车间时,若承包⼈未尽到管理责任导致劳动者发⽣⼯伤意外的,则劳动者可以要求企业承担⼯伤保险责任。

原因分析:《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伤保险⾏政案件若⼲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伤保险责任单位的,⼈民法院应予⽀持:……(四)⽤⼯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然⼈,该组织或者⾃然⼈聘⽤的职⼯从事承包业务时因⼯伤亡的,⽤⼯单位为承担⼯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当前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一旦操作不慎,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对我司几年来各种诉讼纠纷的总结,就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作简要的分析,试探求解决方法,减少风险的发生。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突出法律风险无容置疑,工程项目承包的模式确实曾为施工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与内部承包人日益的“成熟”,该经营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更有甚者,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到了谈内部承包而变色的程度。

许多企业因内部承包而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以下几点就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风险。

(一)材料款、设备和租赁款的支付风险关于材料款、设备租赁款的支付风险,涉及到内部承包人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到内部承包人的行为性质。

司法实践中,因内部承包人的行为被定性为个人行为、职务行为或表见代理行为,企业责任承担也有所不同。

1、构成职务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施工企业承担《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它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构成职务行为的前提是内部承包人为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

至于工作人员如何认定,如果内部承包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那认定起来相对简单,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就能够认定为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内部承包人与企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比较复杂,可参考以下规定予以认定。

(1)劳社部发〔〕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的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它劳动者的证言等。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市场风险1.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不稳定;2.市场环境变化快速,影响企业销售和利润的稳定性。

应对措施:1.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突出产品特色,加强品牌营销;2.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3.多元化产品开发,降低同质化竞争风险;4.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形成合作共赢。

二、经营风险1.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营销风险、资金风险、供应链风险、品质风险等;2.经营管理不善、人才流失等风险。

应对措施: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2.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制度;3.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评估,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策略;4.培训员工,激励人员积极性,降低人才流失风险。

三、技术创新风险1.技术创新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技术变革快速,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应对措施: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2.建立技术创新团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投资新技术研发,加强对技术趋势的研究和分析;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研发成果。

四、人才风险1.人才流失,员工培训不足;2.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

应对措施: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2.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3.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提升员工满意度;4.加强员工沟通和团队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

五、政策风险1.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2.行业政策法规的变化。

应对措施:1.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向;2.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政策分析,及时调整企业战略;3.建立政策变化的预警机制,及时应对政策风险。

六、环境风险1.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2.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应对措施:1.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2.提升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生产能力,实施绿色生产;3.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法律防范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法律防范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和防范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是目前施工领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所谓建筑企业内部承包,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其内部职能部门或内部职工(即内部承包人)之间通过签订协议,许可内部承包人在企业资质范围内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物资及资金等众多施工因素,完成一定的项目施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内部承包人向施工企业缴纳管理费的一种承包经营模式。

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在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也同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从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种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防范该类风险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

(一)名为内部承包实为转包的风险:如果施工企业与实际施工人之间签订的内部承包合同只是合同内容上体现为内部承包,而实际施工人与施工企业实际上并无劳动关系,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并没有与内部承包人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其缴纳社保的话,那么该内部承包合同实际上为转包合同。

而我国法律明确禁止违法转包。

《合同法》第272 条明确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该规定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若施工企业违反该规定违法转包建设工程,则除了会导致该转包合同无效外,还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承包单位有违法转包行为的,对因转包工程或者违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与接受转包或者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因此,施工企业在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时,应规范合同条款的表述,不得违法转包。

(二)质量责任风险:在内部承包这种经营模式下,对外承担质量责任的是施工企业,而不是内部承包人,而且依法承担质量责任的期限并因质量保修期满而结束。

实际上,在质量保修期满后,如因施工质量问题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施工企业仍负有赔偿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精修订首先,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人员风险。

由于承包人员和公司员工之
间的关系不够紧密,承包人员可能存在工作不认真负责、效率低下的问题。

此外,承包人员可能泄漏公司的商业机密或故意破坏公司的利益。

为了防
范这些风险,公司应严格筛选承包人员,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信誉和专业素质,并建立严密的保密制度。

同时,公司还应加强对承包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其按时按质完成合同任务。

其次,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财务风险。

承包人员可能存在违规行为,如挪用公司资金、虚报经营业绩等。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建立完善
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承包人员的财务监督。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对
承包经营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以确保合同执行的透明和规范。

再次,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法律合规风险。

承包人员可能在合同履
行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导致公司面临法律风险和损失。

为了
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对承包人员进行合法合规教育和培训,明确合同的
法律约束力,并与承包人员签订合同,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

最后,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还存在操作风险。

承包人员可能由于工作失
误或不熟悉的操作流程而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质量问题等。

为了防范这些
风险,公司应对承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其具备足够的
专业能力和经验。

同时,公司还应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
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综上所述,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人员、财务、法律合规和操作等多
方面的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加强对承包人员的筛选、监
督和考核,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加强法律合规教育和培
训,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确保承包经营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