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赏析以下是为您提供的《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赏析:
11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1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登临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写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祥瑞,然而如今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水依旧自流。
诗人通过描绘凤凰台的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寂寞、苍凉的氛围。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将目光转向历史的纵深,昔日吴国宫殿的花草已埋没在荒凉的小径,晋代的达官显贵也都变成了一抔黄土。
此联抒发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人远眺城外,只见三山若隐若现,耸立在青天之外,秦淮河被白鹭洲从中分为两支。
这一景象壮阔而优美,展现了金陵城的雄伟气势。
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以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自己报国无门,长安难以望见,不禁心生忧愁。
这既是对国事的忧虑,也是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整首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沉思,又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
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作者:李白3、诗歌体裁:七言律诗二、原文翻译1、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水不停地流淌,暗示了繁华不再的沧桑变迁。
2、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颔联通过描绘吴宫的荒芜和晋代名门的衰落,抒发了历史的无常和兴衰的感慨。
3、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颈联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三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白鹭洲把江水分为两道,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美妙。
4、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尾联借景抒情,以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长安的思念。
三、诗歌赏析1、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以登临金陵凤凰台为契机,通过对历史兴衰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诗人感慨历史的无常和王朝的兴衰,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表示不满和忧虑,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艺术特色意境宏大:诗人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意境。
用典巧妙:诗中运用了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典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对仗工整:全诗对仗工整,语言优美,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体现了律诗的格律之美。
抒情含蓄:诗人的情感表达含蓄深沉,不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四、诗歌影响1、文学价值《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律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文化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为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登⾦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全诗译⽂赏析李⽩《登⾦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全诗译⽂赏析《登⾦陵凤凰台》是唐代伟⼤诗⼈李⽩登⾦陵凤凰台⽽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句五⼗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起兴唱叹,把天荒地⽼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情,⽤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韵⾼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诗歌以⽓夺⼈的艺术特⾊。
登⾦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冠成古丘。
三⼭半落青天外,⼆⽔中分⽩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陵。
3、⾐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物今已剩下⼀堆古墓了。
5、三⼭:⼭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清楚。
7、⼆⽔:⼀作“⼀⽔”。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长江,⽩鹭洲横其间,乃分为⼆⽀。
8、⽩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西门外,因多聚⽩鹭⽽得名。
9、浮云蔽⽇: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古⽼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耸的三⼭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派⽀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登⾼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发愁?赏析《登⾦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然⽽然,明快畅顺;虽然⼗四个字中连⽤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硬的⽑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六年,有三鸟翔集⼭间,⽂彩五⾊,状如孔雀,⾳声谐和,众鸟群附,时⼈谓之凤凰。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诗作。
全诗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以登临金陵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登台远望,想起凤凰台的传说,曾经有凤凰在此栖息,如今凤凰已去,只剩下空旷的台榭和依旧流淌的江水。
这两句以传说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哲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的目光从凤凰台转向周边的历史遗迹。
昔日吴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花草丛生,掩盖了幽静的小路;晋代的达官显贵们也都化作了一抔黄土,只留下一座座古墓。
这里通过对吴宫和晋代的回忆,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描绘了金陵城的壮丽景色。
三山在青天之外若隐若现,白鹭洲把长江水一分为二。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金陵的山水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诗人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蒙蔽君主。
诗人身处金陵,却心系长安,他渴望能够回到政治中心,一展抱负,但现实却是奸臣当道,自己壮志难酬。
长安的不见,让他满怀忧愁。
这里既有对政治黑暗的批判,也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自然。
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不仅在句式上对仗,而且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将历史的兴衰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融合在一起,情感复杂而深沉。
他既为历史的无常而叹息,又为自己的遭遇而悲愤,同时还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意境美。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写南京钟山的古诗
写南京钟山的古诗原文:《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衍生注释:“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衣冠”:指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
“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白鹭洲分为二支。
二、赏析:这首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将历史的感慨与现实的忧虑融合。
前两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及历史变迁,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繁华的消逝。
颈联描绘了眼前壮阔的景色,展现出金陵的雄伟。
尾联借浮云蔽日表达了对皇帝被奸邪包围的忧虑,以及对长安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关切。
全诗意境宏大,语言自然流畅,寓意深刻。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一同登上钟山,望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感叹:“这真如李白诗中所写‘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如此壮丽!”朋友也点头应和:“是啊,这景色真是让人陶醉,仿佛穿越回了唐朝,与李白共赏这美景。
”原文:《金陵怀古》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一、衍生注释:“辇路”:帝王车驾所经之路。
“庾开府”:指庾信,曾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辇路的昏暗、宫庭的野草,都显示出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以庾信自比,表达了自己身世飘零、羁旅异乡的悲伤。
全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
三、作者介绍:司空曙,唐代诗人,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
四、运用片段:我独自漫步在钟山的小道上,想起这首《金陵怀古》,心中涌起一阵悲凉:“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这荒芜的景象,不正像我此刻迷茫的心境吗?原文:《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鉴赏》的内容,具体内容:《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阅读欣赏。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欣赏:...《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阅读欣赏。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欣赏: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哪首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哪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登金陵凤凰台》出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及赏析
韵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抒情诗。
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全诗八句五十六字。
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
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
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
格调悠远。
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作品名称,《登金陵凤凰台》。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白。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
伴着江水。
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
及宫中的千花百草。
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
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
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
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
看着远处的三山。
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
有时把太阳遮住。
使我看不见长安城。
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
在县北一里。
周回连三井冈。
迤逦至死马涧。
登金陵凤凰台宋元嘉十六年。
有三鸟翔集此山。
状如孔雀。
文彩五色。
音声谐和。
登金陵凤凰台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
起台于山。
号为凤凰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
在城之东南。
四顾江山。
下窥井邑。
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
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3.三山:山名。
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
因三峰并列。
南北相连而得名。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
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
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
西入长江。
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注释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登金陵凤凰台》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
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
对仗工整,气象万千。
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
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从艺术角度而言不及崔诗。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丘:坟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
《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翻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凰飞去后楼台空荡长江自己在奔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国宫殿里的花草埋没在幽僻的小路上,晋代的豪门贵族已经变成了古墓。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的半截山峰落在青天的外面,白鹭洲从中分开了一条水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不见长安使人忧愁。
习题(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赏析】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金陵凤凰台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登金陵凤凰台唐诗原文及鉴赏【优秀4篇】
登金陵凤凰台唐诗原文及鉴赏【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金陵凤凰台唐诗原文及鉴赏【优秀4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3.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
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
《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
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体裁:唐诗
类别:七言律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者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
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又一说为李白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
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
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