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PPT课件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PPT课件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
历程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
与作用机制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
与临床试验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疗效 与副作用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未来 展望
01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创新药物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 机制,研发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难度较大; 同时,临床试验周期长、成本高,风险较大 。
机遇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为药 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政府 和社会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的可能性,有望从根本上逆转疾病的进程。
联合治疗策略
未来治疗药物将采用联合治疗策略,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 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03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 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乙酰胆碱药物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详细描述
神经营养因子药物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和突起形成的药物,用于 治疗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神经生 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免疫调节药物
总结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 经免疫性疾病。
详细描述
,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
历程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
与作用机制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
与临床试验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疗效 与副作用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未来 展望
01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创新药物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 机制,研发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难度较大; 同时,临床试验周期长、成本高,风险较大 。
机遇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为药 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政府 和社会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的可能性,有望从根本上逆转疾病的进程。
联合治疗策略
未来治疗药物将采用联合治疗策略,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 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03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 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乙酰胆碱药物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详细描述
神经营养因子药物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和突起形成的药物,用于 治疗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神经生 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免疫调节药物
总结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 经免疫性疾病。
详细描述
,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药物治疗监测ppt课件
二 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
不同患者在使用同一种药物时,不能采用相同的给药方案
新生儿与老年人对很多药物清除率缓慢;营养不良者与肥胖者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存在的个人差异;某些生活习惯(如吸烟)影响茶碱的代谢;在病理情况下,如患者肾功能受损,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地高辛等药物的清除率会减慢,肝功能受损患者的茶碱代谢会减慢。
*
药物遗传学监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化给药 药物基因组学能帮助临床实验实人员预测何种人群对某一特定药物起反应,使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疗效和最佳剂量成为可能。
*
群体药动学(PPK)是也是研究的新热点之一,它是获得个体PK参数的新方法,能定量的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即群体PK参数,包括典型值(均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内自身变异等。
*
随着进入个体化药物治疗时代,不仅能对某一特定患者给予最好的药物,而且可在治疗开始时就给予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药物剂量。
*
转科情况
*
内一科
在治疗方面,能严格根据病人的病期、病理类型、机体的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但能做到化疗方案个体化,而且在化疗药物毒性的预防、化疗过程的监测、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化疗的顺利进行。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指导下,应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
近年来,国外又将治疗药物监测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 CPM)
*
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概况
1
*
不同患者在使用同一种药物时,不能采用相同的给药方案
新生儿与老年人对很多药物清除率缓慢;营养不良者与肥胖者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存在的个人差异;某些生活习惯(如吸烟)影响茶碱的代谢;在病理情况下,如患者肾功能受损,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地高辛等药物的清除率会减慢,肝功能受损患者的茶碱代谢会减慢。
*
药物遗传学监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化给药 药物基因组学能帮助临床实验实人员预测何种人群对某一特定药物起反应,使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疗效和最佳剂量成为可能。
*
群体药动学(PPK)是也是研究的新热点之一,它是获得个体PK参数的新方法,能定量的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即群体PK参数,包括典型值(均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内自身变异等。
*
随着进入个体化药物治疗时代,不仅能对某一特定患者给予最好的药物,而且可在治疗开始时就给予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药物剂量。
*
转科情况
*
内一科
在治疗方面,能严格根据病人的病期、病理类型、机体的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但能做到化疗方案个体化,而且在化疗药物毒性的预防、化疗过程的监测、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化疗的顺利进行。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指导下,应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
近年来,国外又将治疗药物监测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 CPM)
*
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概况
1
《版监测麻醉》课件
尿量监测仪
监测尿量,评估肾功能和循环血量。
03 监测麻醉的实施流程
麻醉前评估
麻醉前评估是监测麻醉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史、用药史 等,以确定麻醉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心肺功能、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传染病等,以及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
尽量选择全身麻醉,避免使用容易引发术中知晓的麻醉方 法。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避免 过量或不足。
加强术中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知 晓的情况。
05 监测麻醉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在监测麻醉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分析 、预测和决策支持。
呼吸频率监测仪
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判断氧合 状态和循环功能。
循环监测设备
心电图监测仪
实时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诊断心律 失常和心肌缺血。
无创血压监测仪
连续监测动脉血压,评估循环功能和 血流动力学状态。
其他监测设备和技术
体温监测仪
监测患者体温,预防低温和高温相关并发症。
远程医疗与物联网
利用远程医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指导,提高监测麻醉 的效率和安全性。
新型监测设备与技术
研发更精确、无创、实时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麻醉的质量 和效果。
个体化监测麻醉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监测麻醉方案 ,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 舒适度。
监测尿量,评估肾功能和循环血量。
03 监测麻醉的实施流程
麻醉前评估
麻醉前评估是监测麻醉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史、用药史 等,以确定麻醉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心肺功能、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传染病等,以及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
尽量选择全身麻醉,避免使用容易引发术中知晓的麻醉方 法。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避免 过量或不足。
加强术中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知 晓的情况。
05 监测麻醉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在监测麻醉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分析 、预测和决策支持。
呼吸频率监测仪
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判断氧合 状态和循环功能。
循环监测设备
心电图监测仪
实时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诊断心律 失常和心肌缺血。
无创血压监测仪
连续监测动脉血压,评估循环功能和 血流动力学状态。
其他监测设备和技术
体温监测仪
监测患者体温,预防低温和高温相关并发症。
远程医疗与物联网
利用远程医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指导,提高监测麻醉 的效率和安全性。
新型监测设备与技术
研发更精确、无创、实时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麻醉的质量 和效果。
个体化监测麻醉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监测麻醉方案 ,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 舒适度。
吗替麦考酚酯血药浓度监测PPT优秀课件
结果: • 白细胞减少与MMF AUC超过60mg·h/L,有显著性
相关。 • 贫血与MMF AUC升高具有显著性相关 • 腹泻与机会感染的发生率与MMF AUC无关 • UGTIA9 T-275A 和/或 C-2152T SNP与低MMF
AUC相关。
•无忧PPT整理发布
总结
• 监测吗替麦考酚酯血药浓度,并根据公式调整剂 量对于疗效和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特别是应用 CsA+MMF+激素或接受CNI最小化治疗的患者。
•无忧PPT整理发布
Opticticell Study
•无忧PPT整理发布
Opticell Study
结果: 在MMFCC/CNIRL组(A组),B组和C组,移植 后12个月治疗失败的人数及百分比分别为55/243 (22.6%),67/237 (28.3%),67/240 (27.9%) 。A组的治疗失败率较C组低5.3(P=0.18)。
减毒活疫苗; • 消胆胺、环孢素降低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 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
•无忧PPT整理发布
吗替麦考酚酯药代动力学特点
• 吸收后迅速转化为吗替麦考酚酸(MPA ),发挥药理作用。
• MPA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9% • MPA通过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不影响肝
药酶。 • 半衰期约为18小时。 • 具有典型的肝肠循环,对于大部分人群
排斥反应或MMF中断治疗
•无忧PPT整理发布
Apomygre Study
•无忧PPT整理发布
Apomygre Study
•无忧PPT整理发布
Apomygre Study
CC组治疗失败、AR、BPAR均明显少于FD组。 CC组MMF剂量大于FD组。 两组不良反应(AEs)方面没有差异。
相关。 • 贫血与MMF AUC升高具有显著性相关 • 腹泻与机会感染的发生率与MMF AUC无关 • UGTIA9 T-275A 和/或 C-2152T SNP与低MMF
AUC相关。
•无忧PPT整理发布
总结
• 监测吗替麦考酚酯血药浓度,并根据公式调整剂 量对于疗效和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特别是应用 CsA+MMF+激素或接受CNI最小化治疗的患者。
•无忧PPT整理发布
Opticticell Study
•无忧PPT整理发布
Opticell Study
结果: 在MMFCC/CNIRL组(A组),B组和C组,移植 后12个月治疗失败的人数及百分比分别为55/243 (22.6%),67/237 (28.3%),67/240 (27.9%) 。A组的治疗失败率较C组低5.3(P=0.18)。
减毒活疫苗; • 消胆胺、环孢素降低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 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
•无忧PPT整理发布
吗替麦考酚酯药代动力学特点
• 吸收后迅速转化为吗替麦考酚酸(MPA ),发挥药理作用。
• MPA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9% • MPA通过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不影响肝
药酶。 • 半衰期约为18小时。 • 具有典型的肝肠循环,对于大部分人群
排斥反应或MMF中断治疗
•无忧PPT整理发布
Apomygre Study
•无忧PPT整理发布
Apomygre Study
•无忧PPT整理发布
Apomygre Study
CC组治疗失败、AR、BPAR均明显少于FD组。 CC组MMF剂量大于FD组。 两组不良反应(AEs)方面没有差异。
临床常用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讲解ppt课件
7
5、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
实例:血浆中地高辛浓度测定
--- 血样采集: 稳态谷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血浆 --- 血样处理:乙腈直接沉淀蛋白 --- 分析检测:免疫化学法 --- 治疗浓度范围:0.8-2.0ngml-1
8
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治疗药物的监测? ➢监测的药物浓度时,所选择的体液有哪些?为什么
产生毒副反应的最佳血药浓度为24h <4×105mol·L-1
3
血浆中MTX分析色谱图
4
3. 氨基糖苷类药:胞霉素A(CsA)浓度测定
--- 血样采集:稳态谷浓度时点或峰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全血 --- 血样处理:按免疫分析的试剂盒要求 --- 分析检测: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治疗浓度范围:100-400 ngml-1
12
文章解读
• 文章2: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新进展
13
文章解读
• 文章3:血药浓度监测技术的进展及存在的
问题
14
小结
➢TDM定义、必要性 ➢常用的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常用体液样本有哪些?各有什么优势? ➢常用的需要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哪些
15
第十章 治疗药物监测
1
第三节 临床常用药物TDM
1. 抗心率失常药:普萘洛尔,胺碘酮
实例:血浆中胺碘酮浓度测定
--- 血样采集: 稳态谷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血浆 --- 血样处理:乙腈直接沉淀蛋白 --- 分析检测:HPLC-MS/ESI+ --- 治疗浓度范围:500-1500ngml-1
5
4. 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 血样采集: 稳态谷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血浆 --- 血样处理:乙醚液-液萃取 --- 分析检测:HPLC-UV --- 治疗浓度:苯巴比妥 10~25 µgml-1
5、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
实例:血浆中地高辛浓度测定
--- 血样采集: 稳态谷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血浆 --- 血样处理:乙腈直接沉淀蛋白 --- 分析检测:免疫化学法 --- 治疗浓度范围:0.8-2.0ngml-1
8
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治疗药物的监测? ➢监测的药物浓度时,所选择的体液有哪些?为什么
产生毒副反应的最佳血药浓度为24h <4×105mol·L-1
3
血浆中MTX分析色谱图
4
3. 氨基糖苷类药:胞霉素A(CsA)浓度测定
--- 血样采集:稳态谷浓度时点或峰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全血 --- 血样处理:按免疫分析的试剂盒要求 --- 分析检测: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治疗浓度范围:100-400 ngml-1
12
文章解读
• 文章2: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新进展
13
文章解读
• 文章3:血药浓度监测技术的进展及存在的
问题
14
小结
➢TDM定义、必要性 ➢常用的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常用体液样本有哪些?各有什么优势? ➢常用的需要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哪些
15
第十章 治疗药物监测
1
第三节 临床常用药物TDM
1. 抗心率失常药:普萘洛尔,胺碘酮
实例:血浆中胺碘酮浓度测定
--- 血样采集: 稳态谷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血浆 --- 血样处理:乙腈直接沉淀蛋白 --- 分析检测:HPLC-MS/ESI+ --- 治疗浓度范围:500-1500ngml-1
5
4. 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 血样采集: 稳态谷浓度时点 --- 分析对象:血浆 --- 血样处理:乙醚液-液萃取 --- 分析检测:HPLC-UV --- 治疗浓度:苯巴比妥 10~25 µgml-1
药物警戒和用药安全监测PPT课件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的药物警戒实践
总结词
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覆盖
详细描述
某医疗机构建立了完善药物警戒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实现了对药 品使用全过程的监测。同时,该机构还注重与外部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 用药安全监测项目,提高了自身的药物警戒水平。
案例三:全球范围内的用药安全监测项目
总结词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鼓励药物警戒和用药安全监测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监测效率和 准确性。
完善法规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药物警戒和用药安全监测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为其发展提 供保障。
未来药物警戒和用药安全监测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智能化监测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 化的药物警戒和用药安全 监测。
全球化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 动药物警戒和用药安全监 测的全球化发展。
个性化监测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开 展个性化的药物警戒和用 药安全监测,提高监测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药物警戒和用药安全监测案
05
例分析
案例一:某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现和处理
总结词
及时发现、科学评估、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某药品在上市后出现了一系列不良事件,经过及时发现和科学评估,确认是药品本身的问题。 生产商采取了有效措施,包括修改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等,最终成功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 生。
药物警戒有助于提高 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 度,降低医疗风险和
成本。
用药安全监测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
用药安全监测是药品研发过程中必不 可少的一环,旨在评估药品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用药安全监测涉及临床试验阶段和上 市后阶段的监测,包括患者招募、数
高血压药物治疗ppt课件
高血压药物治疗 ppt课件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 • 高血压药物治疗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调整 •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01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 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
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控制
定期检测
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及时发现 高血压问题。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 ,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
非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非药物治 疗措施,如饮食调整、适量运 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并发症预防
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 疾病等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和
04
高血压药物治疗副作用及 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总结词
利尿剂主要用于高血压治疗,但可能导 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和血脂 异常等副作用。
VS
详细描述
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减少体内 水潴留来降低血压。然而,长期使用可能 导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
高血压通常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 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
压最为常见。
高血压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级
。
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可分为 以下几类
急进性高血压:较少 见,约占原发性高血 压的5%。
缓进性高血压:最为 常见,约占原发性高 血压的95%。
高血压的分类
恶性高血压:更为罕见,约占 原发性高血压的1%。
体重大小:体重大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 • 高血压药物治疗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调整 •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01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 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
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控制
定期检测
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及时发现 高血压问题。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 ,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
非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非药物治 疗措施,如饮食调整、适量运 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并发症预防
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 疾病等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和
04
高血压药物治疗副作用及 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总结词
利尿剂主要用于高血压治疗,但可能导 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和血脂 异常等副作用。
VS
详细描述
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减少体内 水潴留来降低血压。然而,长期使用可能 导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
高血压通常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 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
压最为常见。
高血压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级
。
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可分为 以下几类
急进性高血压:较少 见,约占原发性高血 压的5%。
缓进性高血压:最为 常见,约占原发性高 血压的95%。
高血压的分类
恶性高血压:更为罕见,约占 原发性高血压的1%。
体重大小:体重大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肿瘤病人综合治疗及药学监护ppt课件
12
二、治疗经过
• 入院第18天: •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各项生命体
征平稳,未述特殊不适。 •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切口愈合可,局
部无红肿、渗出。 •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结果均正常。 •
13
二、治疗经过
入院第18天: 患者有术后辅助化疗指征,且身体已恢复正常,无 化疗禁忌,已签署化疗协议书,定于明日行紫杉醇 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具体治疗药物为:
138/85mmHg; • 神志清,精神可,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两
侧对称,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腹软,无包块, 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 近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无 明显变化。
5
一、病史摘要
2013年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 痰白、粘稠,不易咳出;服用抗菌药物,症状未见 好转。咳嗽发作时无发热、胸痛。 2月后患者咳嗽加重,同时出现痰中带血,无咯血; 于当地行胸部CT,结果示:右肺下叶占位,肿瘤不 除外。
3
主要内容
一、病史摘要 二、治疗经过 三、治疗方案分析 四、药学监护 五、用药指导
4
一、病史摘要
• 患者,男,56岁,身高166cm,体重67kg,近日 咳嗽加重,且痰中带血,为进一步治疗于 2013.04.12收入院。
• 体格检查: • T 37.5℃,P 72次/分 ,R 20次/分 ,BP
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 手术顺利,持续2.5h,患者安返病房。 • 给予其抗炎、化痰、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10
二、治疗经过
• 入院第4天: •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未述特殊不适。 • 查体:气管居中,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腹
软,未触及包块;切口处无红肿、渗出;双肺呼 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 • 患者持续胸腔闭式引流通畅,引流出淡红色• 体温正常,偶有咳嗽; • 行肺常规通气检查,结果正常;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二、治疗经过
• 入院第18天: •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各项生命体
征平稳,未述特殊不适。 •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切口愈合可,局
部无红肿、渗出。 •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结果均正常。 •
13
二、治疗经过
入院第18天: 患者有术后辅助化疗指征,且身体已恢复正常,无 化疗禁忌,已签署化疗协议书,定于明日行紫杉醇 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具体治疗药物为:
138/85mmHg; • 神志清,精神可,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两
侧对称,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腹软,无包块, 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 近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无 明显变化。
5
一、病史摘要
2013年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 痰白、粘稠,不易咳出;服用抗菌药物,症状未见 好转。咳嗽发作时无发热、胸痛。 2月后患者咳嗽加重,同时出现痰中带血,无咯血; 于当地行胸部CT,结果示:右肺下叶占位,肿瘤不 除外。
3
主要内容
一、病史摘要 二、治疗经过 三、治疗方案分析 四、药学监护 五、用药指导
4
一、病史摘要
• 患者,男,56岁,身高166cm,体重67kg,近日 咳嗽加重,且痰中带血,为进一步治疗于 2013.04.12收入院。
• 体格检查: • T 37.5℃,P 72次/分 ,R 20次/分 ,BP
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 手术顺利,持续2.5h,患者安返病房。 • 给予其抗炎、化痰、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10
二、治疗经过
• 入院第4天: •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未述特殊不适。 • 查体:气管居中,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腹
软,未触及包块;切口处无红肿、渗出;双肺呼 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 • 患者持续胸腔闭式引流通畅,引流出淡红色• 体温正常,偶有咳嗽; • 行肺常规通气检查,结果正常;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麻醉术中监测进展PPT课件
通过刺激神经组织,评估神经传导功 能和麻醉深度的设备。
血气分析仪
用于监测血液中气体成分的设备,可 用于评估呼吸功能和麻醉深度。
体温监测仪
用于监测体温的设备,可用于评估患 者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
监测结果分析
01
02
03
实时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评估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 指导麻醉药物的调整。
研究目的
探讨麻醉术中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包括监测指标、监测设备和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
分析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 围,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02
麻醉术中监测技术概述
监测技术分类
01
02
03
04
侵入式监测
通过插入身体内部或与身体接 触的方式进行监测,如气管插
管、肺动脉导管等。
非侵入式监测
疗效果。
07
其他监测指标
血糖监测
总结词
血糖监测是麻醉术中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和应激反 应程度。
详细描述
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手术创伤等因素, 血糖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实时监测血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高血糖或低血 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05
呼吸系统监测
监测方法
直接监测法
通过在气管导管上安装压力传感 器或热敏电阻,直接监测气道压 力和气流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
通气状态。
间接监测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气 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生理参数,间接 评估患者的通气状态和氧合情况。
多参数监测
综合应用直接和间接监测方法,同 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 分钟通气量等参数,全面评估患者 的呼吸功能。
血气分析仪
用于监测血液中气体成分的设备,可 用于评估呼吸功能和麻醉深度。
体温监测仪
用于监测体温的设备,可用于评估患 者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
监测结果分析
01
02
03
实时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评估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 指导麻醉药物的调整。
研究目的
探讨麻醉术中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包括监测指标、监测设备和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
分析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 围,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02
麻醉术中监测技术概述
监测技术分类
01
02
03
04
侵入式监测
通过插入身体内部或与身体接 触的方式进行监测,如气管插
管、肺动脉导管等。
非侵入式监测
疗效果。
07
其他监测指标
血糖监测
总结词
血糖监测是麻醉术中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和应激反 应程度。
详细描述
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手术创伤等因素, 血糖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实时监测血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高血糖或低血 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05
呼吸系统监测
监测方法
直接监测法
通过在气管导管上安装压力传感 器或热敏电阻,直接监测气道压 力和气流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
通气状态。
间接监测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气 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生理参数,间接 评估患者的通气状态和氧合情况。
多参数监测
综合应用直接和间接监测方法,同 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 分钟通气量等参数,全面评估患者 的呼吸功能。
《治疗药物监测》课件
目的
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避免因 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副作用或 治疗失败。
监测的必要性
疾病复杂性
某些疾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而 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个体差异可能 导致疗效不稳定或出现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 作用,影响药物浓度和疗效, TDM有助于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
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治疗药物监测的 智能化,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
多学科交叉融合
未来治疗药物监测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包括医学、药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等,以推 动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药物的监测实例
01
药物名称:氯氮平
02
监测目的:评估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确保治疗窗内维持,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率
学依据。
优化给药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给 药间隔等参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预防药物中毒
对于某些治疗窗窄的药物,通过监 测血药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 过量情况,预防药物中毒的发生。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监测药物在志愿者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情况,为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示药物在体内 分布的容量,与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 性有关。
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和达 峰时间(Time to Peak Concentration):分别表示药物在 体内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和浓度值。
实现精准医疗
个体化用药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实现精准用药,提高治疗 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避免因 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副作用或 治疗失败。
监测的必要性
疾病复杂性
某些疾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而 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个体差异可能 导致疗效不稳定或出现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 作用,影响药物浓度和疗效, TDM有助于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
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治疗药物监测的 智能化,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
多学科交叉融合
未来治疗药物监测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包括医学、药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等,以推 动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药物的监测实例
01
药物名称:氯氮平
02
监测目的:评估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确保治疗窗内维持,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率
学依据。
优化给药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给 药间隔等参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预防药物中毒
对于某些治疗窗窄的药物,通过监 测血药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 过量情况,预防药物中毒的发生。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监测药物在志愿者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情况,为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示药物在体内 分布的容量,与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 性有关。
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和达 峰时间(Time to Peak Concentration):分别表示药物在 体内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和浓度值。
实现精准医疗
个体化用药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实现精准用药,提高治疗 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耐药菌株感染治疗挑战及应对策略
01
耐药菌株感染的危害与治疗挑战
耐药菌株感染导致治疗失败、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给临床治
疗带来巨大挑战。
02
耐药菌株感染的应对策略
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株;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03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推动医院内部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开展抗菌药物合理 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和责任意识。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机制和影响因素
详细解释了细菌耐药性是如何产 生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水平 转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等机 制,以及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各种 因素,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感染控制不当等。
完善数据上报和审核机制
建立严格的数据上报和审核制度,确保数据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推广国际通用标准
积极推广CLSI、EUCAST等国际通用标准,提高 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国际认可度。
加强多学科合作
加强临床医学、微生物学、药学等多学科的合作 ,共同应对细菌耐药的挑战。
03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新型耐药菌出现
不断有新型耐药菌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 重威胁。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社会高度 关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我国细菌耐药现状
80%
细菌耐药形势严峻
我国细菌耐药形势同样严峻,多 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呈上升趋势。
100%
地区差异明显
治疗药物监测TDM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 PPT课件
治疗药物监测
主要是对药代动力学过程的监测
从医生处方到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不良 反应要经过四个过程: –药剂过程 ( Pharmaceutical Process ): 药物剂型 和给药途径; –药代动力学过程 ( Pharmacokinetic Process ): 吸 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药效学过程 ( Pharmacodynamic Process ): 作用 部位的药理作用; – 治疗作用过程 ( Therapeutic Process ): 药物作 用, 治疗作用;
• 表现分布容积是t 时体内药 物总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Vd= Dt ,意为体内药物按 血浆中Ct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 的体液总容积,并不代表具 体的生理空间。
• Vd用于推测药物在体液中 分布的广泛程度和组织对药 物的摄取量。
7.半衰期(Half-life, t1/2)
• 药是物指的药消物除在半体衰内期消(除t一1/2k半e或所t1需/2β) 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降低一 半所需的时间。
4.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 肝脏疾病影响药物的代谢,肾脏疾 病影响药物的排泄,在上述病理状 态下要监测血药浓度。
5.病人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而有中 毒危险时,要监测血药浓度。
6.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表现和 某些疾病本身的症状相似,如地高 辛。
列入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的一般原则
7.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或者长期使 用某些药物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和抑制肝 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和升高,以及原 因不明的药效变化时,可考虑监测血药浓度。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三个方面
1.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开展治疗药物 监测的先决条件:
TDM的创始人之一Dr.Pippenger(1982)曾深 刻指出:“我相信历史将证明药理学的最大进 展之一是发明了分析体液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主要是对药代动力学过程的监测
从医生处方到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不良 反应要经过四个过程: –药剂过程 ( Pharmaceutical Process ): 药物剂型 和给药途径; –药代动力学过程 ( Pharmacokinetic Process ): 吸 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药效学过程 ( Pharmacodynamic Process ): 作用 部位的药理作用; – 治疗作用过程 ( Therapeutic Process ): 药物作 用, 治疗作用;
• 表现分布容积是t 时体内药 物总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Vd= Dt ,意为体内药物按 血浆中Ct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 的体液总容积,并不代表具 体的生理空间。
• Vd用于推测药物在体液中 分布的广泛程度和组织对药 物的摄取量。
7.半衰期(Half-life, t1/2)
• 药是物指的药消物除在半体衰内期消(除t一1/2k半e或所t1需/2β) 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降低一 半所需的时间。
4.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 肝脏疾病影响药物的代谢,肾脏疾 病影响药物的排泄,在上述病理状 态下要监测血药浓度。
5.病人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而有中 毒危险时,要监测血药浓度。
6.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表现和 某些疾病本身的症状相似,如地高 辛。
列入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的一般原则
7.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或者长期使 用某些药物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和抑制肝 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和升高,以及原 因不明的药效变化时,可考虑监测血药浓度。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三个方面
1.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开展治疗药物 监测的先决条件:
TDM的创始人之一Dr.Pippenger(1982)曾深 刻指出:“我相信历史将证明药理学的最大进 展之一是发明了分析体液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课件
四代头孢诱导:VRE/CDAD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碳青霉烯类诱导:MDR铜绿/MDR不动杆菌/真菌的定植与感染
• 亚胺培南只诱导铜绿假单胞菌选择产生孔道蛋白缺失,这只影响铜绿 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
• 美洛培南不仅诱导产生孔道蛋白缺失,而且还诱导产生外排泵耐药机 制,可以选择产生有多重耐药外排泵的铜绿假单胞菌,并使更多抗菌 药物受到影响。
过于依赖舒普深、泰能等高级抗生素,某些特殊的菌 种,如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泛耐药鲍曼不 动杆菌,在药敏示耐药时仍选用上述抗生素
•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11
正确分析药敏结果
如何正确理解药敏报告
正确理解药敏报告,避免仅根据药敏报告,盲目选用药 物。
药物报告中有多项敏感药物(知道哪些是首选、哪些是次选、哪些肯定 不选)
染,重锤猛击≠超广谱组合
•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8
明确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9
正确分析药敏结果
根据药敏结果和临床疗效,综合考虑抗菌药物的使用 对所用抗菌药物敏感
临床显示疗效,则继续原方案治疗; 若临床无效,则应从给药方案(剂量、时间分配、途径)、病灶 情况(引流不良)等方面寻找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氟喹诺酮类诱导:MRSA/ESBL/VRE/CDAD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MDR 铜绿/MDR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21
抗生素干预策略
如何遏制耐药菌的快速发展? 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抗生素干预策略
采取抗生素干预策略(策略性换药): 在一个病区内应防止长时间的使用一种或几种抗生素。 在医院特别是ICU等高耐药病区应根据耐药监测资料,采取果断措施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对大多药物而言,药理作用的强弱和持 续时间,与药物的受体部位的浓度呈正 比。
直接测定受体部位的浓度是一件很困难 的事,目前尚无法做到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TDM的临床意义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 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 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低治疗费用 避免法律纠纷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多年来,国内外以充分肯定TDM对药物 治疗的指导与评价作用: 例如,通过TDM和个体给药方案,使癫痫 发作的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在TDM之前,老年心衰患者使用地高辛时, 中毒率达44%,经TDM及给药方案调整后; 中毒率控制在5%以下。
四、TDM的实施方法
(一)TDM流程
申请 取样 测定
数据 处理
结果的 解释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取样
1.样品性质 (1)血浆 (2)血清 (3)全血 (4) 其他:唾液、尿液或脑脊液等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可及时发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是 否停药、减量或超量用药,进而说服病人应按医嘱 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血药浓度改变,进而影响临
床治疗效果。
如胺碘酮能显著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三唑类抗真
菌药能显著提高环孢素血药浓度、利福平能显著降
低环孢素血药浓度。
通过TDM监测血药浓度的变化,调整目标药物的用 量,可以避免不良临床后果的出现。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是通过测定体液(主要是血液)中药物的浓度, 利用药 代动力学的原理和计算机手段, 使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 以提高疗效, 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 同时为药物过量中 毒的诊断和处理以及病人的用药依从性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外又将其统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 ,CPM)。 核心:给药方案个体化。
• 测定血药物浓度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
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对
一些只靠临床观察不易确诊的病例更
是必要。
依从性是指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 依从性差是许多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依从性差体现在血药浓度方面主要表现为:
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医嘱用药量应该达到的水平; 血药浓度或高或低,差异很大。
合并用药常致药物相互作用而使药物的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发生改变, 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对剂量进行调整。
例如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的 血药浓度增加2.5倍,应减少地高辛给药 剂量以避免药物中毒。
长期合并使用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 剂时,导致药物代谢改变,亦可使 血药浓度降低或升高。
由于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治疗用药必须 遵循 “个体化”原则,即所用剂量必须因人而 异。只有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药 方案,才能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和实行个 体化给药方案从而摆脱经验式治疗后,使合理用药 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使癫痫发作的控 制率从47%提高到74%。 在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前,老年心衰病人地高辛的中 毒率可高达 44% ,经治疗药物监测及给药方案调整 后,地高辛的中毒率可控制在5%以下。
利用测定血药浓度指导撤换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种情况:
心衰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临床情况稳定,而 地高辛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有效浓度范围下线, 即可停用地高辛。 锂盐治疗躁狂症时,若血药浓度高于治疗窗 上限而临床症状控制不明显时,即应换药。
在临床上,并非所有药物都需进行TDM。
血药浓度只是药效的间接指标。当药物本身 具有客观而简便的效应指标时就可不必进行 血药浓度测定。如:抗高血压药。 一个良好的临床指标总是优于血药浓度监测。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进行TDM的。 即使那些需要TDM的药物也没有必要进行常规 监测。 下列问题是近年来有关TDM临床指征的一般性 原则,在决定TDM前应当明确。
1.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2. 药效是否不易判断? 3.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4.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 而不可预测? 5.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6.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 供更多的信息? 如果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则TDM将是合 理和有意义的。
对于毒性小且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很大的药物, 亦无需进行血药浓度测定。
(一)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二)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三)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
(四)肝肾心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全
(五)合并用药
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其有效血药浓度范 围狭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易 产生毒副作用,故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目的:提高疗效及避免发生毒副反应,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 果是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 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 毒性反应。显然,不同的患者对剂量的 需求是不同的。
经验用药
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的改善(如降压 药、解热镇痛药) ②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的变化(如降糖 药、降脂药)来判断药物效应,据此调 整病人用药方案。
有的药物缺乏客观、简便的临床效应 指标,仅靠临床观察,有时无法区别 是剂量不足未达到疗效还是过量引起 的毒性反应,难以确定安全有效的剂 量。 如:普鲁卡因胺
指导个体化治疗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 监测患者用药依从性 监测或检测药物相互作用 指导停药
不同的病人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氢氯噻嗪、利血平、胍乙啶等抗高血压 药的每日剂量在不同病人相差4~50倍。
肝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人,使用经肝 代谢的药物(利多卡因、茶碱等)消 除变慢,血浆中药物结合蛋白减少。 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人,使用经肾 排泄的药物(氨基苷类抗生素等)排 泄减少。
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人,心输出量减 少,使肝、肾血流量减少致使药物(利 多卡因等)消除变慢。
在这些情况下常需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进 而对剂量进行反馈调整。
地高辛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 但它也可以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毒 性反应。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有助于区 分该心律失常是由于用药剂量不足或 用药过量所致。
据文献报道,有两例心房纤颤病人, 服用常量地高辛后,心室率仍不减慢。 经血药浓度测定发现一人血药浓度为 2.9 ng/ml,已达到中毒浓度;另一人 的血药浓度仅为0.7 ng/ml,低于有效 血药浓度。前一个病人减量,避免了 毒性进一步加剧,后一个病人增加剂 量,心室律得以控制。
如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 胺、氨茶碱、氨基苷类抗生素、 抗癫痫药、甲氨喋呤等。这些 药物常需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 以及病人的治疗药物监测的具 体结果,仔细设计和调整给药 方案。
这类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能力有一定限 度,即体内消除药物的能力易为药物 用量所饱和。当出现饱和限速时,剂 量稍有增加其血药浓度可超比例的增 加,半衰期也随着剂量增加而延长, 药物易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如苯 妥英钠、水杨酸类、茶碱、保泰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