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疏导与援助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疏导与援助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疏导与援助随着灾害、事故和紧急事件的频发,应急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重视物资的准备和应对措施的执行,但忽视了心理疏导与援助的重要性。

然而,心理疏导与援助在应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援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紧急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紧急事件对受灾者和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当人们遭遇灾害或事故时,他们可能会面临生命安全的威胁、财产损失、家人朋友的伤亡以及后续复杂的重建工作,这些因素都会对其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应急管理中,心理疏导与援助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1.及时响应:紧急情况下,心理疏导应该及时进行,以帮助受灾者和相关人员尽快从心理创伤中得到解脱。

2.尊重和关怀:心理疏导过程中,与受灾者和相关人员的交流应基于尊重和关怀。

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提供帮助。

3.安全感: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给予受灾者和相关人员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保护和支持。

4.灵活性和个体化:心理疏导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援助。

三、心理疏导与援助的实施方法1.倾听和理解:在紧急情况下,倾听受灾者和相关人员的心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适的问询和倾听,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消解内心的压力。

2.认知重建:帮助受灾者和相关人员理解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并提供正面和积极的认知来应对问题,重建他们的信心和希望。

3.提供情感支持:紧急情况下,受灾者和相关人员常常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4.社会支持网络:在应急管理中,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非常重要。

组织志愿者、社区资源和亲朋好友来支持受灾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实际帮助和心理支持。

5.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受灾者和相关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来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突发灾害事件是指在人们的正常预期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这类事件常常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应激反应,包括恐惧、不安、绝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创伤的发生。

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受灾群体克服困境,恢复正常生活。

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面临极度的紧急情况和巨大的压力。

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秩序和安稳,使他们感到失去了控制的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这些情绪反应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暴躁、易怒、睡眠问题、缺乏食欲、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受灾群体进行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

心理应激的干预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针对受灾群体的紧急需求,要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基本需求。

这包括提供食物、饮水、医疗、住所等保障,缓解他们的社会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为了减少灾后创伤的发生,应该尽快解决家庭重建问题,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此外,心理应激的干预还应包括心理援助和心理治疗。

心理援助旨在帮助受灾群体更好地应对应激反应,学会释放情感和压力,重建情感联系和支持网络。

心理援助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支持小组等形式进行,为受灾群体提供情感支持和应激管理的手段。

同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那些遭受严重创伤的个体,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缓解他们的心理痛苦,促进康复。

危机干预是指在灾害事件过程中,针对受灾群体出现的严重心理障碍和紧急危机的干预措施。

危机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危机处理。

心理危机干预主要通过疏导情绪和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受灾群体辨别情绪波动的原因和意义,认识到自己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惑,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危机处理则侧重于帮助受灾群体建立适应能力,增强抵抗压力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危机干预的核心目标是防止进一步的心理损伤和心理创伤。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在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灾难事件发生时,救援现场的救灾人员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因此,怎样为救灾人员提供科学、全面的心理援助措施,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1. 心理援助的重要性救灾人员处在救援现场第一线,通常面临着复杂的场景,例如残酷的场面、恶劣的环境、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战斗性情况。

这些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心理援助不仅可以帮助救灾人员缓解焦虑和紧张,还能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增强决策和行动能力,使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此外,心理援助也能帮助救灾人员更好地转化负面情绪,迅速恢复救援现场的正常运转。

2. 心理援助的实施方案2.1 命令上层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灾难事件和不同职业群体的救援人员,上层部门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方案。

针对救援人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援助方案。

2.2 清晰的救灾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在救援工作过程中,救灾人员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如果存在职责范围不明确、工作流程不清晰等问题,会增加救援人员的负担和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3 对救灾人员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对于心理状态不稳定或情绪波动较大的救援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

一些干预措施,包括:•向救援人员提供暂时性休息时间,在休息期间进行心理援助干预。

•为救援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

•为救援人员提供一些娱乐设施,如借书、看电影等。

2.4 帮助救援人员合理分配工作负担工作负荷超过承受范围会影响救援人员的心理状态,治疗、处置、募援等工作组将负责将救援人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给他们。

3.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在灾难救援过程中,可以向救援人员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如何快速缓解紧张和压力•如何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等等4. 总结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是灾难应急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及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及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8.干预者学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不 要使它影响帮助。 9.学会处理受害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愤怒,这只 不过是敌意情绪的转移。 10.促进受害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回避、 借酒浇愁、暴力、自杀等都是不健康的行为。 11.既能“共情”,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当事人 的内心感受,能分担受害者的痛苦与悲哀,又 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使受害者滋生绝望 或过分依赖心理。
注意事项二 心理急救注意点: 尊重患者的感觉 使患者平静,减少其焦虑和压力 自信地与患者交流 承认患者所认为的心理限制 与患者的家属或者专业机构联系 尽量准确和迅速的评估患者的能力

鼓励患者尽可能的把脑子里的想法说出来,让 他们释放他们的情感。 当患者开始说话,尽可能不打断他。当你听完 整个故事,再去问细节,多采用积极倾听。 不要与患者争辩,哪怕你不同意他的话。 在帮助儿童时,不要直接触及主题,可以给他 们一些食物,让他们感觉舒适。 不要把你自己的方法强加给这些灾难幸存者; 要让他认为他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认识到你作为一个救援人员的极限,不要去扮 演上帝。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
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 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 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的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你会走出来的”

15.做好自身保护:避免受到躯体伤害;团队 成员互相依赖和帮助,每日工作后集体晤谈, 接受同级和上级督导;识别自己出现的问题, 及时求助。 16.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保护受害者隐私; 统一发放准确信息,主导舆论的倾向。

灾难受害者心理创伤援助方案

灾难受害者心理创伤援助方案

灾难受害者心理创伤援助方案疫病、洪水、地震、海啸、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事件,不仅给人带来物质上、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带来生理上、心理上的伤害,并且以夺走自己肢体、亲人生命为其最残忍的外在表现形式。

自然灾害灾难过后幸存下来的人,除了身体和家园满目疮痍外,内心也满是黑暗的记忆和斑驳的伤口。

那么灾难经历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心理援助,抚慰他们的心理创伤,帮助他们走出黑暗,过好劫后余生?由于灾难的不可控性、不可抗拒性及其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当遇到这种突然的、强烈的刺激,特别是面对那些可怕的、残酷的悲惨场面,出现心理失衡、心灵创伤等问题,引起“应激适应综合症”,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的现象。

除了一部分人能有效地将精神创伤在意识中进行整合、认知和组织,得以恢复到正常心态外,有相当一部分受难者是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这种危机的,而且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他们需要心理援助服务,也不会去寻求这方面的帮助,更有一些人可能会拒绝各种方式的心理援助。

这一部分人会带着这种心理障碍去顽强而痛苦地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不高,因此心理援助工作者对灾难心理危机人群要主动积极的进行干预、疏导和救治,才能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顺利渡过精神危险期。

韩美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1999年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九年。

郑州经济广播电台的心理节目特邀心理专家,河南卫视经济3频道特邀心理专家。

河南省第一位最早进入四川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工作者。

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5月13日,韩美龄在网上向广大心理工作者发出去灾区心理援助者征集令,随后即与网友组成一个心理救援小组在14日出发,16日进入成都开始心理援助工作,26日回郑。

在灾区一线进行心理援助工作时长为八天,工作地点以绵阳和北川为主。

心理援助对象是所有在灾区的人,主要对象是学生和受灾的群众。

心理援助方式是团体及个体。

心理援助技能涉及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等,具体操作方式是访谈、游戏、绘画、叙事、肢体言语抚慰及浅度催眠等。

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

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

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在突发灾难事件中,人们往往会经历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恐惧、紧张、愤怒、焦虑、悲伤等等。

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治疗,就会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

一、立即缓解情绪在灾难发生之后,我们要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试图通过情绪缓解技巧来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

以下是一些能够缓解情绪的方法:•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数次,可有效减少紧张感以及缓解身体的压力。

•身体放松:全身放松,舒缓自己的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

•主动慰藉:及时承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这可以助于减少情绪的不良反应。

二、及时沟通交流在灾难事件中,人们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我们需要找人谈话,寻求指导和支持;这可以有效地缓解我们的紧张和不安,有助于我们感受到团队支持和归属感。

以下是一些建议:•寻求亲友的支持:和亲友谈話,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给当事人打气:对于可能受到灾难事件影响的当事人,我们可以主动向他们表达支持和关心。

•加入志愿者团队:通过加入特殊组织成为志愿者帮助受灾地区人民,增加自己的信心和满足感。

三、保持积极的生活习惯在灾难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生活习惯。

这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维持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经验和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确保每天的睡眠充足、饮食均衡,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坚持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维持身心健康。

•学习新技能:对于受到灾难事件直接影响的人,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术和技能增加自信,为自己和家庭提供更好的未来。

四、寻求专业帮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和技巧来缓解心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向专业人士求助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以下是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寻求专业帮助的情况:•持续的不安感和焦虑情绪。

•强烈的易怒、愤怒和沮丧情绪,或者流泪不止、思维混乱和疲惫无力。

•严重的睡眠和食欲问题。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b.建立联络人制度,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多方力量,形成心理援助的合力。
a.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救援行动与心理援助的无缝对接。
b.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高心理援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十一、法律与伦理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a.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b.对心理援助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2.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尊重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意愿和选择,维护其尊严。
a.注重文化敏感性,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背景。
b.遵循专业伦理,避免强制干预,确保援助对象的自主性。
十二、研究与发展
1.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十四、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心理援助工作的信息化、数据化。
a.收集和整理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个人信息、援助记录等数据。
b.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心理援助需求进行预测和评估。
2.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个人隐私。
a.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b.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数据管理的有效性。
a.确保心理援助场所的安静、舒适,便于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放松心情。
b.定期检查和更新心理援助物资,保证物资的充足和适用性。
3.技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心理援助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
a.建立心理援助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线咨询等功能。
b.利用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等渠道,扩大心理援助的宣传和影响。
b.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救灾人员承担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

但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

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对于救灾抢险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援助的角度,探讨如何提供对救灾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实行心理安抚机制在救灾过程中,救援人员会面对严峻的工作环境和高度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潜在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都会影响到任务的执行能力。

因此,在取得基本救援工作成果之后,必须实行心理安抚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覆盖于所有参与救灾的人员,特别是受到较大影响的人员。

实施心理安抚机制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帮助扩大心理咨询渠道,建立若干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恢复心理健康的支持,同时要保护工作人员的隐私权。

借助自身疏导渠道在一线救援任务中,及时给予救援人员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发挥自身疏导能力和作用,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团结力。

采取记者公开通知方式派发心理援助手册,让工作人员熟悉一些简易自我疗效的方法和体验,并宣传心理专家的相关资讯。

同时,定期举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心理素质和知晓预防措施。

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是有效提高救灾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心理教育,救援人员可以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增强自我韧性,防止感染心理疾病。

以下是具体措施:给救灾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在救灾队伍中,应该开展专业的心理培训,提供相关心理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心理和情感问题,并了解有效的心理疏导技巧,提高职业素养。

为群众开展心理指导通过课堂讲解、现场咨询、讲座分享等形式为受众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减少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缓解灾后心理创伤,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民众素质。

案例分享和交流学习将不同灾害的心理案例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参与赈灾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并通过分享交流相互借镜,帮助提高共同面对困难的效果,增加互信意识和互动效果。

心理紧急援助方案

心理紧急援助方案

心理紧急援助方案1. 背景介绍心理紧急援助方案是一种为个体和集体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的计划。

在面对突发事件、灾难或个人危机时,心理紧急援助能够帮助人们恢复信心、摆脱困境,并重新建立积极的心态。

2. 目标- 提供紧急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个体和集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 促进个体和集体的心理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功能。

3. 方案内容3.1 紧急干预流程1. 辨认和评估:快速识别可能受到心理创伤的个体或集体,并进行初步评估。

2. 建立联系:与受众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3. 心理疏导: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帮助个体或集体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4. 制定个性化计划:根据个体或集体的需求和情况,制定适合的心理康复计划。

5. 监测和评估:跟踪个体或集体的康复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2 心理应对技巧- 深呼吸:教导受众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

- 积极思考:鼓励受众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积极的应对策略。

- 视觉放松法:引导受众通过观看美丽的景色或照片来放松身心。

- 社交支持:提醒个体或集体与亲朋好友保持交流,获得社交支持。

4. 措施及支持4.1 培训与宣传- 心理干预培训:提供心理干预培训,以增强援助人员的专业能力。

- 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援助方案的认识和理解。

4.2 资源支持- 心理:设立心理,为个体和集体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服务。

- 心理支持群体:建立支持群体,让受众之间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5. 评估与完善定期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并收集用户反馈,不断完善心理紧急援助方案的各项措施和支持服务。

6. 总结心理紧急援助方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可以帮助个体和集体应对心理困境和创伤。

通过紧急干预流程、心理应对技巧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更多人恢复心理健康,重建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以上是心理紧急援助方案的初步框架,在实际实施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

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的应用概述:紧急事件和灾难对个体和社区都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的应用,旨在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受灾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应用方法。

一、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的重要性紧急事件和灾难会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冲击。

受灾者可能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心理学的介入可以帮助受灾者缓解心理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发展,防止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此外,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增强受灾者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的常见方法1. 心理评估:通过对受灾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心理评估可以包括面对面的访谈、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

2. 心理教育:通过向受灾者传授相关的心理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心理教育可以包括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应对压力的方法等内容。

3.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倾听,让受灾者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心理支持可以通过个体或群体的方式进行,例如心理咨询、心理热线、心理支持小组等。

4. 心理干预:根据受灾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疗法和干预方法,帮助他们处理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

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5. 社区重建:心理学援助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还注重社区的重建和心理恢复。

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等方式,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共同抗灾能力的提升。

三、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的挑战和展望虽然心理学在紧急事件和灾难心理援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心理援助专业人员的数量和培训、心理援助机构的建设等方面。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11/55
灾难与心理危机:灾难中精神病学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 之前研究报道,灾难性事件后ASD发生率从3.9% 到 33%不等 。尽管存在一定争论,ASD被认为能够预 测灾后PTSD发生率。
赵国秋, 汪永光, 王义强, 傅素芬, 曹日芳().灾难中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病学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
19/55
灾难与心理危机:灾难中精神病学
自杀(Suicide)
➢洪涝灾害发生后人群自杀率四年内较前期显著增加; ➢发生飓风灾害后自杀高风险期主要在灾后前两年; ➢地震灾后自杀高峰期发生在灾后第一年,地震灾后第一年 内自杀率较同期增加了62.9%。
Krug, E. G. , Kresnow, M. & Peddicord, J. P. (1998). Suicide after natural disaster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8, 373-378.
4/55
灾难与救灾概述:灾难分类
灾难分类
灾难依据原因分为:
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5/55
灾难与救灾概述:灾难发生危险
年5月17日全球第一份自然灾难危险评定汇报(联合国)
世界上43%灾难发生在亚洲地域,我国是世界 三个灾难高发国家之一。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6/55
灾难与救灾概述:救灾内容
重大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进展
灾难发生时 灾后救援 灾后恢复 灾后重建 降低灾难危险 应急贮备
7/55
灾难与心理危机:灾难特点

灾害中紧急求助和心理疏导的技巧和方法

灾害中紧急求助和心理疏导的技巧和方法

灾害中紧急求助和心理疏导的技巧和方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灾难,紧急求助和心理疏导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应对措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有效地求助和疏导自己,成为了我们应该了解的必要技巧和方法。

紧急求助在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时,及时求助是保护自己的首要任务。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1.了解紧急救援热线不同类型的紧急事件需要不同的救援热线。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学会了解当地的紧急救援热线,并学会倍速正确的拨打。

比如,心理紧急求助电话、医疗救援热线、火警求救电话等等。

2.及时联系周围的人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联系周围的人寻求帮助。

当然,前提是要确保周围的人是靠得住的。

3.掌握基本的急救技巧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常见的急救技巧,也许就能在紧急情况下先救治自己或救治周围的人。

比如,心肺复苏术和止血措施等等。

心理疏导在面对各种灾难时,人们往往会陷入恐惧、绝望等情绪当中。

心理疏导这一项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寻找真正的治疗师正规合法的心理医生将会更加具备临床诊治的能力。

他们能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提供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重建人际关系,增强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以获得长远的治疗效果。

2.与家人朋友沟通心理疏导并不总是需要通过专业治疗师而得到恢复,也有很多人选择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并从他们那里得到关心和安慰。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亲人和朋友会因为了解你而提供更个性化的建议和帮助,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信心、勇气和动力。

3.培养自我调整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需要你有足够的洞察力,能够洞察情绪的根源何在,再去掌握基本的自我调整技巧。

具体的方法包括,积极寻找一些能够让自己更加愉悦放松的事情,对抗自己的消极心态和情绪,告诉自己危机只是暂时的,越快越好地适应现实等等。

总的来说,生活中某些紧急和危机事件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了解和掌握适当的求助和引导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灾难,把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我们还可以更快地走出心理阴影,重建信心,恢复精神状态。

突发事件后如何进行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

突发事件后如何进行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

突发事件后如何进行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事件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还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

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善后处理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

一、善后处理(一)救援与安置突发事件发生后,首要任务是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抢救生命。

救援队伍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治。

同时,要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的安置场所,确保他们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如食物、水、住所和卫生设施。

(二)损失评估对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这包括对建筑物、基础设施、农作物等的损失评估,以及对受灾群众的经济损失和生活影响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补偿、重建和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三)恢复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这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和重建工作。

(四)清理与消毒对受灾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清理废墟、垃圾和污染物,对公共场所和居民住所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五)补偿与救助根据损失评估结果,对受灾群众进行合理的补偿和救助。

这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生活困难的救助、医疗费用的报销等。

同时,要为受灾群众提供就业援助和生产扶持,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

二、心理疏导(一)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应迅速到达现场,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恐惧、焦虑和悲伤等情绪。

可以通过倾听、陪伴、安慰等方式,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二)心理评估对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问题。

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评估内容包括情绪状态、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为受灾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

(完整版)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完整版)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3.教育评估: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育策略和内容。
二十、跨区域协作
1.协作网络:建立跨区域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助。
2.联动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跨区域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3.协作平台: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定期举办协作交流活动,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整体效能。
4.降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发生的风险;
5.促进受灾人群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
二、组织架构
1.成立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相关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专家库,为受灾人群提供专业支持。
4.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形成联动机制。
2.工作展望: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规划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的长远发展目标。
3.持续改进:根据工作总结和展望,不断优化工作策略,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十三、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1.法规制定: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2.法规宣传: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权益保护的意识。
二十五、社会支持与公众参与
1.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
2.公众教育:通过媒体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促进公众参与心理健康事业。
3.志愿者服务:发展壮大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本工作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高效、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体系,以应对突发事件对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组织架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资源配置、协作机制等多方面的规划与部署,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同时,强化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提升心理援助服务的普及与质量,鼓励社会支持和公众参与,共同为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待能够为受灾人群提供长期、持续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助力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美好生活。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

地 队伍建设 还 待提 高 , 以需要 建 立 长 期稳 定 的专 业 工作 绪 , 当事人可 以尽 快恢 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 所 让
队伍 。 危机与灾难心理 的救助是- I学 问, -' - J 它强调专业和技巧 ,
危机与灾难 心理救 助是一项专业性 与艺术性要求很高 的 而不是 仅靠爱心 和同情就 能完成 的。在灾 害发生 的初 期 , 紧 任务 。一般来 说 , 灾难 心理卫生 工作 团 队应 包括这样 两类人 急心理 救援技巧 就是 安抚 与倾 听。对许多人 来说 , 及时地开 员 。一类是 由工作在心理卫生机构地专家 与工作人员组成 的 口说话 , 表达他们所 经历 的情感 , 是至关重要 的。
验, 宣泄消极情 绪。干预越及 时 , 幸存者 心理康 复的越快 , 越 211 安 全感 : .. 猝不 及防 、 无处 可逃 的灾 难 , 使经历 晚效果越差 。 会 者陷入 巨大 的恐惧 , 其儿童更 是如此 。在 生命 的巨大威胁 尤 快速成 立的危机 干预小组在灾难现场 , 主要 的救援技巧 面前 , 缺乏安全感是最 常见 的表现 。 就是安抚与倾听。对许多人来说 , 及时地开 口说话 , 表达他们 2 12 无助感 : .. 在突发灾难 面前 , 个体 的力量会显得非 所经历 的情 感 , 是至关 重要 的。然而 , 如果 被救 援者 选择 沉 常渺小 , 因此无助感会普遍存在 。 默, 救援者要耐心等待 ; 如果被 救援者哭 泣 , 援者应该 选择 救 2 13 归属 感 :家园 的丧失 , .. 或人边 人 的离去 , 都会使 是接纳 , 因为宣泄是一种放松 , 使情感得以释放。
危机与 灾难降临时对人 们心理应 急的干预 、 救助 , 还体现在 日常生活中对大众心理健 康的持 续关注。心理 干预 的时间一般 在 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 数天 , 或是数 星期 。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 必须是经过专 门训 练的心理学家、 社会工作者 、 精神 科 医生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概述灾难是不可避免的,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台风等,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灾难中,需有大批救援人员及志愿者保护和救助灾民。

救援人员在救灾救援现场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工作,但是在无数的救援和挽救中,他们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建设。

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人类的无力和无奈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心理疲惫必须得到支持和帮助。

本文将着重介绍灾难发生时的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心理援助资源在灾难现场,救援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遭遇许多紧急状况、人员溢出、物资不足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发生人员伤亡的情况。

由于灾难的特殊性质,一般社会心理援助资源无法及时到达灾民和救援人员。

拟提供一系列心理援助资源,例如向反应性的文化领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等发送信息以建立一个能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支持的网络;组织心理援助工作人员参与到灾难现场,协助提供心理治疗及安抚措施;组织心理援助小组,为灾区的职工、学生和社会群众提供应急心理援助。

心理支持方案为了减轻灾难给救援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内部不安全感,要做好心理支持方案。

因此,心理援助是救援人员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之一,以下是本文概括的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1. 环节一: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可以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网络,以配合其他支援措施。

这包括支持社区心理健康组织、引导社区救援小组建立危机干预组织。

2. 环节二:心理治疗在遭遇危机时,需要高效的心理治疗机构满足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

强制参加心理治疗可能是必须的,但没有尊重选择的话可能会引起反感。

3. 环节三:注意力引导当灾难也会在情境因素中影响人的自我形象时,我们需要引导救援人员转移创伤注意力的方法。

转移救援人员的注意力一方面可以减轻焦虑和紧张。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更好的行动。

4. 环节四:心理卫生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救援人员需要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维护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灾害救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与恢复

灾害救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与恢复

灾害救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与恢复在灾害救助工作中,心理援助与恢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灾难带来的创伤和心理压力对于受灾者和救援人员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灾后救助工作的有效性,心理援助与恢复应该被纳入整个救助过程中,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一、意识提醒与资源准备在灾难发生前,应该加强公众的意识提醒,重视心理援助与恢复的重要性。

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灾害心理援助计划,并提前准备好必要的资源,包括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支持设施。

二、紧急救助与评估灾难发生后,紧急救助是第一步。

救援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判断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心理支持。

同时,对受灾者进行初步的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派。

三、心理支持与咨询在灾后救助中,心理支持与咨询是重要的环节。

心理专业人员应与受灾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同时,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受灾者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四、群体活动与支持组织适当的群体活动和支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援助形式。

受灾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历,找到共鸣和支持。

这种群体支持不仅可以缓解焦虑和恐惧,还可以增强互助和团结的意识。

五、心理治疗与康复一些受灾者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心理治疗和康复。

心理专业人员可以针对个体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等,帮助他们恢复心灵的平衡和健康。

六、持续关注与跟进心理援助与恢复工作不应只局限于灾后救助的初期阶段,还需要进行持续的关注和跟进。

建立健全的心理服务体系,定期与受灾者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后续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建议。

七、培训与宣传为了提高灾后救助工作的专业性和能力,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加强心理援助与恢复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向救援人员和志愿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灾后心理问题。

八、合作与共享在灾后心理援助与恢复工作中,不同机构和组织之间应加强合作与共享。

应急心理援助的重要性与方法

应急心理援助的重要性与方法

应急心理援助的重要性与方法在现代社会,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这些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还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冲击。

因此,应急心理援助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急心理援助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方法。

一、应急心理援助的重要性1. 保护生命安全:应急心理援助通过及时提供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思想上的压力和抑郁情绪,促进个体恢复正常的心态,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生命安全。

2. 促进心理康复:灾难或危机事件对个体产生的创伤不容忽视。

应急心理援助能够帮助受灾者或受创个体减轻痛苦,带给他们安慰和希望,促进心理康复和心理成长。

3. 缓解心理压力: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常常感到无助和恐惧。

应急心理援助的目的之一就是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使受害者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增加其抗击危机的信心。

4. 预防心理疾病:适时的心理援助能够防止人们在灾后出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

通过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并提供支持,心理援助可以防止许多长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应急心理援助的有效方法1. 心理疏导与支持:主要通过与受灾者或受创个体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倾诉,理解其情感和压力,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借助专业训练和心理学知识,应急心理援助者可以引导受灾者积极表达内心感受,并帮助他们寻找恰当的情感释放方式。

2. 教育与信息传递:及时向受灾者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灾害的原因、进展和应对策略,消除过度的猜测和不必要的恐惧,从而稳定他们的情绪。

此外,通过心理教育,提醒受灾者正视现实,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面对重建的过程。

3. 群体辅导与支持:通过组织受灾者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群体辅导活动,帮助受灾者共同面对心理困境。

群体辅导能够让受灾者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能够相互支持、理解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更好地适应灾后生活。

4. 心理干预与治疗:在应急心理援助过程中,为那些遭受严重创伤和发展心理问题的个体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灾害中的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

灾害中的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

灾害中的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引言:灾害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困扰。

在灾害中,人们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损失,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因此,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在灾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灾害后心理创伤的特点及应对措施1.1 心理创伤的特点灾害后的心理创伤在不同个体和灾害类型之间表现出多样性。

人们可能经历失去亲人、财物损失、身体受伤以及环境改变等问题。

心理创伤通常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还可能带来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

1.2 应对措施为了帮助灾民渡过心理创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当务之急是提供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保障灾民身体上的安全感与稳定感。

- 设立心理援助热线,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与支持,帮助灾区人群排解焦虑与抑郁情绪。

- 在灾区设立临时心理援助中心,提供集中服务与资源,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活动。

-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鼓励灾区居民互相帮助,共同渡过困难时刻。

二、灾害中心理救助队伍的建设与培训2.1 心理救助队伍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应对灾难,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救助队伍。

这些队伍通常由心理专业人士、志愿者和医疗人员组成,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援助技巧和知识,能够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

2.2 培训措施为了提高心理救助队伍的专业水平,应加强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心理援助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心理评估、心理康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心理援助与物质援助的相互关系3.1 心理援助与物质援助的关联在灾害中,心理援助与物质援助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物质援助能够帮助恢复灾区的基础设施和重建生活,而心理援助则更关注个体的心理恢复和康复。

3.2 心理援助对物质援助的促进作用心理援助能够使受灾者更好地调整心态,提高抗压能力,积极应对困难。

这有助于提高受灾者的生产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进而促进物质援助的有效实施。

四、应急预案在灾害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4.1 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应急预案是防止和减轻灾害的重要手段,它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规定了各种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
发表时间:2012-03-01T14:11:25.2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0月总第202期供稿作者:王静[导读]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基础步骤和基本技巧
王静(河北保定儿童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体现在突发危机与灾难降临时对人们心理应急的干预、救助,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

心理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

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

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方法有多种形式。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与灾难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

【关键词】心理救助;心理干预;灾难心理救助;危机与灾难心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89-02 1我国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组织构成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是一项复杂地、操作性很强地工作,需要在科学地理论指导下才能顺利进办。

虽然灾难心理危机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卫生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灾难下给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造成的心理影响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灾难心理卫生进办专门研究,积累数据资料、进办理论准备,从而为心理干预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是很有必要地。

此外,建立、健全灾后精神卫生救援制度是必不可少地步骤。

据了解,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地几个国家没有在精神卫生方面立法,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法律地形式来确保灾后精神卫生问题得到重看与解决。

在现阶段尽快出台并通过我国灾难心理危机救援法案已刻不容缓,而从加远进展来看,只有将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工作列入政府灾难救助体系之中才是解决问题地根本保证之所在。

第三,心理干预队伍建立尚不健全,对于突发危机与灾难心理干预应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从汶川地震中的心理工作进展状况来看,往往招集地都是一些临时地心理工作志愿者。

专业地队伍建设还待提高,所以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工作队伍。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是一项专业性与艺术性要求很高的任务。

一般来说,灾难心理卫生工作团队应包括这样两类人员。

一类是由工作在心理卫生机构地专家与工作人员组成的长期性专业工作队伍,负责预防与及时救助灾难发生后心理有问题的人,另一类是针对某具体灾难发生后经临时筛选与培训地业余工作团队,一般由灾难发生当地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人员构成,以应付可能出现地大面积灾后心理危机。

这两类人员协同操作,才能全面做好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危机与灾难心理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1危机与灾难心理的表现 2.1.1安全感: 猝不及防、无处可逃的灾难,会使经历者陷入巨大的恐惧,尤其儿童更是如此。

在生命的巨大威胁面前,缺乏安全感是最常见的表现。

2.1.2无助感: 在突发灾难面前,个体的力量会显得非常渺小,因此无助感会普遍存在。

2.1.3归属感: 家园的丧失,或人边人的离去,都会使经历者严重缺乏归属感。

2.1.4悲伤感: 不需多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2.1.5空虚感: 灾难的不可遇见与不可抗力,都极易让人产生一种被掏空的空虚感。

2.1.6迷茫感: 突如其他的打击或变故,生活秩序的打乱,都可能让经历者产生迷茫感。

2.2危机与灾难心理的影响 2.2.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2.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2.2.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2.2.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3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要义和原则危机与灾难心理的救助即心理危机干预,简单说就是让被干预者把经历的灾难事件、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说出来,把情感宣泄出来,淡化灾难带来的恐惧、焦虑、自责等多种消极情绪,让当事人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危机与灾难心理的救助是一门学问,它强调专业和技巧,而不是仅靠爱心和同情就能完成的。

在灾害发生的初期,紧急心理救援技巧就是安抚与倾听。

对许多人来说,及时地开口说话,表达他们所经历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从理论上说,心理危机干预越快越好。

尽量在心态未落入谷底之前进行干预,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其恢复到最正常的状态。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是应急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外部环境安全稳定后,心理专业人员马上会对其进行专业的筛查和诊断,针对被救援者受到灾难影响的不同程度,马上进行干预,及时帮助他说出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

干预越及时,幸存者心理康复的越快,越晚效果越差。

快速成立的危机干预小组在灾难现场,主要的救援技巧就是安抚与倾听。

对许多人来说,及时地开口说话,表达他们所经历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如果被救援者选择沉默,救援者要耐心等待;如果被救援者哭泣,救援者应该选择是接纳,因为宣泄是一种放松,使情感得以释放。

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

比如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专业工作者可以在帮助发送救灾物资或其他更紧急的活动中,了解社区或个人的心理状况。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一定要在幸存者的身体安全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

4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基础步骤和基本技巧 4.1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基础步骤 4.1.1问题或危机的评估 4.1.2制定治疗性干预计划
4.1.3治疗性干预
4.1.4危机的解决和随访
4.2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基本技巧
4.2.1梳理判断问题: 在与被救援者的接触过程中,敏锐地观察其举止和表情,判断自信心丧失、意志消沉的程度及心理状态如何(是紧张、迟钝、不安,还是犹豫、自责),同时分析其是否具有自我心理调整能力,从而考虑采取何种有效的心理疏导。

4.2.2提供人道呵护: 帮助成年被救援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庇护所等。

同时处理他们的情绪反应,如悲哀、焦虑、麻木、伤心、愤怒、突然失控、担心灭顶之灾等。

对孩子,要提供温暖的怀抱,让他们有安全感。

4.2.3积极亲善介入: 援助者必须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报答。

让求助者感到,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都是可靠的支持者,他们是在用关心的、积极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在处理危机事件。

4.2.4引导思维方式: 多数情况下,被救援者处于思维不灵活的状态,无法判断什么是最佳的选择,有些人甚至认为已经无路可走了。

危机干预者应帮助他(她)认识到,其实还有许多可变通的方式,并引导其思考,作出适当的选择。

4.2.5制订短期计划: 和被救援者合作,制订生活短期计划。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他认识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

通过实施这一计划,帮助他们恢复自制能力,摆脱依赖感。

4.2.6帮扶自我承诺: 帮助被救援者自我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

此外,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

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参考文献[1]张理义.心理医生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王静(1978-),女护士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