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朝鲜的命运被一条三八线决定了
朝鲜的命运被一条三八线决定了。
(关于三八线的由来,有不同版本的诸多解释。
不过笔者以为这些根本就不重要,因为当罗斯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划分世界的时候,就如同两个大户谈生意,他们批发的都是大件,朝鲜或许连个添头都算不上。
三八线与三七线或三九线根本就没有区别)还是在第二此世界大战未结束时,当时作为雅尔塔交易的一部分,美国同意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进入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打击那里的日寇。
于是战争结束后,美苏就分别以三八线占领了朝鲜南北方。
他们随后在1948年先后成立了亲自己的政府有鉴于前述朝鲜半岛上潜伏着中美之间的矛盾,这里很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
从1945-195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变动,而这一切,都因为中国历史的剧烈变动。
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决定性地击败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
是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中美关系的白皮书,为其对华政策的失败做辩护,围绕对这份白皮书及艾奇逊关于白皮书致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的一系列言词激烈的批判,(毛泽东此时先后写下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友谊”,还是侵略?》《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雄文,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媒体及喉舌也大量刊文讨论)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提出了它执政以后全新的对美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别了,司徒雷登”在毛泽东作为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的领袖,毛泽东已经超越了时空。
在他看来,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打内战,绝对不是简单的党派利益之间的冲突。
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灾难的一部分,(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在稍后给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上,毛不但缅怀了30年以来和他一起打江山所牺牲的战友,而且一直上溯到了1840年)当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的胜利,也该是全面清算帝国主义的时候了。
所谓“别了,司徒雷登”,其实也就是“别了,帝国主义”,“别了,1840年以来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抗美援朝决策的正确性
抗美援朝决策的正确性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09级历史(师)2班李玉玲学号:222009313011104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到七八月份的时候,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毛泽东同志察觉到朝鲜在持久战中可能会陷入战争的被动,他和金日成交换了意见,但这并没有引起金日成的足够重视。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而且成功了,几天之内,朝鲜军队溃败。
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是正确的,随后金日成向毛泽东同志求救。
此时最为沉重的不是朝鲜人民,而是毛泽东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刚刚成立,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战斗,他们都不希望再次投入战争中去,而且刚刚成立的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巩固国家政权、消灭残余势力和彻底消灭蒋家王朝等等,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还是决定了支持朝鲜战争。
毛泽东同志认为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推翻新中国,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他认为朝鲜只是美国的一个跳板而已,美国征服朝鲜是为了从台湾和朝鲜两个方向同时进攻中国。
1950年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0月7日,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的巡逻队也越过“三八线”。
这意味着忽视了中国的意见,危险随之而来,于是在1950年10月19日,中国军队挺进朝鲜。
毛泽东提出,一、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
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
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们认为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第一,就要能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打过三八线”是怎样决策的
“打过三八线”是怎样决策的近些年,史家多将目光投注在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幕后外交折冲,实际上1951年元旦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并打过三八线,同样是抗美援朝重大决策的经典之作,亟需深究。
首先要说明的是,大量新历史文献证明,打过三八线并不是志愿军参战的既定目标。
从中国的安全利益、参战的战略意图和初期作战目标等各方面看,打过三八线并非志愿军非实现不可的目标,所以在毛泽东与志愿军司令部之间,才出现了何时发动第三次战役和是否打过三八线的不同看法,以及在中国与盟友之间出现了复杂的政策协调。
1950年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结束,联合国军撤退到三八线以南,志愿军占领平壤,基本达到参战时预定的作战目标。
这时,要不要发起新的进攻并打过三八线,成了中国领导人直接面对的战略性问题。
还在志愿军准备攻占平壤时,12月3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提出了占领平壤后,再打过三八线占领汉城,争取进一步消灭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首先是全歼南朝鲜军队。
毛泽东分析了战争有两种可能性,既可能拖长也可能速胜,要有再打一年的准备。
不过,如果将毛泽东此时的判断同出兵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真正有分析价值的恰恰是他明显乐观了,认为已经存在迅速获胜的可能性了。
针对国际上出现的调停活动,毛泽东提出了明确的停战条件,即美国承认撤出朝鲜,首先撤退到三八线以南。
他告诉金日城:“最好我们不但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主要的消灭敌人,首先是全歼伪军,对促进美国撤兵会更为有力量”。
当然,他并没有忘记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提醒金日城,美国的“诺言协定都不可靠,故应从最坏方面着想”。
毛泽东的这些看法和设想第二天被用电报发给在前线的彭德怀等志愿军领导人。
毛泽东在同他的同事讨论并达成共识之前,便直接向金日成表达了如此大幅度地调整战争目标的设想,然后再通告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
这种做法改变了中国高层的决策程序,使盟友之间的协商被置于国内高层决策程序之上,客观上扩大了对盟友的承诺对决策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作者:刘明福来源:《党员文摘》2016年第03期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偏见,屡屡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重大战略误判就有六次之多。
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二战结束前后,中国的第一个问题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究竟谁能赢得中国?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战略误判,导致其作出“扶蒋反共”的错误决策。
当时,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向美国国内提供了大量军事、政治报告,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共产党由于得到当地百姓的完全支持而变得越来越强大。
”他们甚至断言:“无论我们向现在这样的国民党政府提供多少物资和供应,那些自称为共产主义者的人总有一天要接管中国。
”因此,观察组反对美国政府片面支持国民党的政策。
但是,这些理智的结论和主张未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争论,朝“扶蒋反共”的方向转变。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1945年2—4月回美国述职。
4月2日,他在离开华盛顿前夕举行记者招待会,把中国共产党称为“军阀”,声称美国的对华政策就是“承认中国的国民政府,而不是中国任何武装的军阀和武装的政党”。
这种主张渐渐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
1945年4—5月间,是美国对华政策决定性地倾向于国民党一边的关键时刻,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拐点。
此时的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大格局基本确定。
而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美国1945年上半年“扶蒋反共”政策正在形成的时候,就预言美国“将要犯下绝大的错误”。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论断。
美国政府花费超过60亿美元帮助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阻止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的图谋,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同年9月15日,美国军队在朝鲜仁川登陆,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挺进。
10月3日凌晨1时,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郑重提出两点意见,一点是:“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
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
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5年第24期刘明福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偏见,屡屡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二战以后,美国对中国的重大战略误判就有六次之多。
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二战后,中国的第一号问题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究竟谁能够赢得中国?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战略误判,导致其作出“扶蒋反共”的错误决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争论,朝向“扶蒋反共”的方向转变。
1944年11月17日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的赫尔利在1945年2~4月回美国述职,4月2日,他在离开华盛顿前夕举行记者招待会,把中国共产党称为“军阀”,声称美国的对华政策就是“承认中国的国民政府,而不是中国任何武装的军阀和武装的政党。
”这种主张渐渐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
毛泽东在美国1945年上半年“扶蒋反共”政策正在形成的时候,就警告美国“将要犯下绝大的错误”。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果然“犯下绝大的错误”。
美国政府花费60亿以上美元帮助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阻止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的图谋,也以失败告终。
美国这次错误的结果和失败的代价,就是失去了中国,得罪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中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
这使得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错误,也具有传奇的色彩。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是否出兵,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美国军队在朝鲜仁川登陆,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挺进。
10月3日凌晨1时,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郑重提出两点意见,一点是:“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
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管。
请将此点报告贵国政府总理。
”另一点是:“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不但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朝军队必须撤退,而且有关国家必须在联合国内会商和平解决的办法。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简短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简短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
下面店铺分享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立即出兵干涉。
26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南朝鲜(韩国)军。
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入侵朝鲜,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
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的各国部队的提案,并委托美国提供人选。
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由M.B.李奇微、M.W.克拉克继任)。
中国主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对于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侵占中国领土台湾表示极大义愤。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中国政府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中国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为保卫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三八线与朝鲜战争初期的美韩关系
三八线与朝鲜战争初期的美韩关系作者:陈波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03期摘要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随着战事推进而不断调整,逐步确立了“有限战争”的目标,其中重要的参照点之一就是对三八线态度的变化。
美韩之间在这一阶段围绕三八线的分歧和争执反映了美国全球战略与地区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
美国调整朝鲜战争目标时,韩国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了其在美韩关系中的从属地位。
关键词三八线;朝鲜战争;同盟内部关系中图分类号K312.62;K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3-0059-051950年6月1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报告认为,北朝鲜“是一个被苏联牢固控制的卫星国,无法独立自主地行动,其生存完全依赖苏联的支持……尽管北方的军事力量超过了南方,在没有苏联和中国支持的情况下,北朝鲜政权不大可能实现对整个南部的控制”。
6月25日黎明前夕,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迅速向南部挺进,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驻韩大使穆西奥(John Mueeio)在当日上午发往国务院的电报中报告:“经证实,北朝鲜在几处突破三八线入侵韩国。
”晚19时,包括总统、国务卿在内的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朝鲜局势。
华盛顿一开始就认定战争是苏联人指使的,是共产主义在远东扩张的一种表现,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兆。
而非一场内战。
25日当天,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决议,要求北朝鲜军队立即撤回三八线以北,指令联合国朝鲜问题委员会监督北朝鲜的撤军,同时呼吁各成员国不得给予北朝鲜任何援助。
1950年7月7日,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要求成员国支持联合国的行动,提供军队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联合国卷入朝鲜冲突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25日上午,穆西奥紧急拜会李承晚。
李说他虽然不希望韩国成为第二个萨拉热窝,但是危机也许“为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问题提供了机会”。
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时刻,李承晚依旧没有忘记他统一朝鲜的政治目标,将战争爆发视为改变美国对韩“脱离”、收缩亚洲军事力量政策的良机,同穆西奥的谈话充分流露出他对美国干预的目标和行动所寄予的期望:借制止战争之机统一朝鲜半岛。
抗美援朝
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
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朝鲜人民军正处于节节胜利,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
毛泽东纵论抗美援朝
│2020“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借朝鲜内战之机实行武装干涉,无理侵入我国领土台湾,随后又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
我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受到严重的威胁。
刚满周岁的新中国,敢不敢、能不能迎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这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毛泽东坚决主张出兵支援朝鲜。
他是从全球战略的高度,从中朝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从我国人民的根本的长远利益考虑这个问题的。
1950年8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台湾一定要收回,朝鲜必须帮助。
”他还说,“如果美帝得胜,他就会得意,他就会威胁我。
我们对朝鲜的帮助,要以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
仗打起来. All Rights Reserved.│202012以后,有短打,也有长打,还有大打,打原子弹。
打原子弹,我们没有,只好让他打,我们还是打手榴弹。
但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8月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他的意见。
他说:“对于朝鲜人民,我们需要给以帮助鼓励。
朝鲜人民对于中国革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中国革命的几个阶段,都有他们的帮助。
现在美军已经增援了他的部队,战争的持久性也就随之增加了。
朝鲜战争持久了,不如速决的好。
但持久了更可教育朝鲜的人民和世界的人民。
他(美国,作者注)在朝鲜已经干起来了,也可能在别的地方干起来,他什么都可能干起来……我们不准备就不好。
我们要准备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
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准备你打原子弹。
我们是不要你打的。
你一定要打,就让你打。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老朋友王季范和周世钊,针对后者的疑虑,毛泽东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论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
论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摘要:二战期间,美英中在开罗会议上宣布朝鲜在适当的时侯获得自由和独立,但日30余年的统治使朝鲜缺乏自治所需的经验。
因此,获胜的同盟国决定,朝鲜在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虽然独立,但仍由美、苏、英、中托管。
随着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和冷战格局形成,朝鲜半岛就成了二者对抗的前沿阵地,美为了遏制苏,不断调整对朝鲜的政策,苏亦如此。
1949—1955年,美对朝鲜的遏制策略呈现极大的变化。
朝鲜战争以前,对朝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军事战略与政治战略分立。
朝鲜战争以后,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
亚洲冷战最终完成向热战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发动朝鲜战争。
其影响深远,余波至今未息。
关键词:美国;遏制;朝鲜政策;朝鲜战争On the changes of U.S. policy on North Koreabefore,during and after the Korean WarAbstract:During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China had a meeting in Cairo which announced that the North Korea would be given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in due time. More than 30 years of Japanese’s rule made that the Korean were short of the necessary experiences of self-government. Therefore, the Allies achieved the decision, in no more than five years, although the Korean gained independence,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Britain should give needed help. With the two military blocs and the US-Soviet Cold War pattern formed, the Korean Peninsula will become the two forward positions of confrontation. In order to contain the Soviet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set down to a series of polices on Korea and continued to adjust its policies. So did the Soviet Union. From 1949-1955, the containment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North Korea showed extremely great changes. Before the Korean War broken out, the North Korea policy was limited as a means of support, with a situation of military strategy and political strategy of separation. After the Korean War, it turned to include the direct military interven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was launching the Korean War, which pose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whole world, since the aftermath of income.Key words: America;containment;policy on North Korea;the Korean War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美苏分别占领了朝鲜半的南北地区,实行托管统治。
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
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出兵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不得已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是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爆发的。
在朝鲜战争历史研究领域很有影响的美国学者艾伦·怀廷(《中国跨过鸭绿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认为,中国领导人在朝鲜战争前夕正专注于解决压倒一切的国内问题,而中国的介入是由于中国安全受到现实威胁的结果。
他的结论得到拉塞尔·斯珀尔(《龙的参与:1950~1951年中国在朝鲜对美国不宣而战》)和安东尼·法勒-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回忆》)的支持。
美国学者乔纳森·波拉克通过对披露的新材料的研究认为,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支配的。
他说,关于是否介入战争的争论在1950年10月份甚至在周恩来与印度大使潘尼迦著名的深夜会见后还在继续进行。
只是到了10月13日,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再次权衡了中国介入的风险和代价之后,才重新确定有必要在朝鲜部署军队,因为如果中国军队不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就会受到明显的威胁。
当美国决定越过“三八线”、美国强大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认为,中国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一个威胁要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
他说:“麦克阿瑟想拿下整个朝鲜,而且或许向更北的地方推进,迫使毛介入一场他几个月来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
”他在一次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会上强调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
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美国卷入朝鲜战争始末
朝鲜战争的爆发,引起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
1950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以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
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杜鲁门1月5日的声明、艾奇逊1月12 日的演说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方案则是2月初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东京制定的“非橄榄球”作战计划。
然而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仅仅五天之内,连续做出一系列决策,而且步步升级,终于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
6月24日,星期六。
晚上9时稍过,在华盛顿的美联社总社收到驻南朝鲜记者报道朝鲜发生战事的第一封急电,称北朝鲜军队发动了进攻,“开城已告失守”。
国务院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打电报向驻汉城的美国大使馆询问。
大约在同一时间,即21时26分,国务院收到穆乔大使的电报:根据朝鲜军队的报告(此项报告已部分地为朝鲜军事顾问团的战地顾问的报告所证实),北朝鲜的部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
开始行动的时候大约在上午4时。
瓮津遭受北朝鲜炮火的轰击。
6时左右,北朝鲜的步兵开始在瓮津、开城和春川等地区越过三八线。
据称水陆两栖部队已在东海岸江陵的南部登陆。
开城据说已在上午9时陷落,北朝鲜大约有10辆坦克参加了这次战斗。
北朝鲜部队以坦克为前锋,据称已向春川逼近。
江陵地区的战斗详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鲜部队已将公路切断。
我们今天上午正在同朝鲜军事顾问团的顾问们和朝鲜的官员们进行会商,研究当前的局势。
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
当时正值周末,美国很多政府官员都在度假或外出。
杜鲁门总统和家人团聚在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国务卿艾奇逊、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汀则分别住在马里兰州和佛蒙特州他们各自的家中。
国务院远东事务顾问杜勒斯尚在东京没有回国。
被电话召到国务院来的只有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约翰·希克森、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无所任大使菲利普·杰塞普、联合国政治与安全事务处副处长温豪斯和国务院远东事务处官员培根等人。
错过的机会论中共朝鲜战争拒绝停火的决策与反思
错过的机会--论中共朝鲜战争拒绝停火的决策与反思作者:沈志华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
6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中国周边最棘手的问题。
因此,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很有必要对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一系列战略决策进行检讨,尤其是面对危机,应该如何交替采取军事与外交的手段,如何及时实现战争与和谈的转换等,从而把握时机,减少代价,消除危机。
朝鲜战争历时三年半,其中两年半的时间是在停战谈判或边谈边打中度过的。
所以,在朝鲜战争历史研究中,停战谈判同战争起源问题一样,也颇受国际学界的关注。
不过,学者们以往讨论的重点集中在1951年7月开始的开城、板门店谈判及此后边谈边打的漫长过程,而对中美开战至1951年初联合国停战谈判议案的出笼以及中国的反应和立场,专门的研究不多,且有明显的意见分歧。
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再次提出讨论,主要是由于过去相关的档案材料比较欠缺,以至对这短短3个月的历史过程,都没有一个详细的、连贯的梳理。
本文利用美国、俄国公布的档案,特别是中国不久前出版的军事文献和解密的外交部档案,全面讨论了1950年11月至1951年1月联合国有关议案的提出过程,以及中国对通过停战谈判化解危机这一途径的立场、观点和对策。
本文的结论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确有一次决策性的失误,但不是在危急关头做出的派兵入朝作战这个决定,而是在应该停战谈判的时候没有及时接受联合国的停火议案。
正是这一决策及其不明智地表达的结果,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在朝鲜战场及国际舞台上的有利地位,而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陷于被动局面。
一、印度政府的调停尝试与美国的反应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一举成功,从而改变了联合国军在朝鲜的被动局面。
但是,美国决策者被轻而易举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随后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决策:越过三八线,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导致这一决策错误的基本原因是美国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而完全不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
抗美援朝
七、抗美援朝原因: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3、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过程: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
志愿军“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五站五捷,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础。
第二阶段1951年7月双方举行停战谈判,由于美国不放弃侵略野心,使战争进入边打边谈局面。
中国志愿军英勇作战并得到苏联援助,终于使战争以中朝军队胜利而结束。
历史影响: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长期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是新中国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间的一场国力悬殊的较量。
首先,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稳定了朝鲜半岛,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
其次,这是中朝人民用劣势装备打败头号强国美国的胜利,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都不能挽救其失败,这极大地振奋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严重教训了美国,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反抗霸权的信心。
第三,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再是世界上留下的软弱可欺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国民的政治觉悟空前高涨,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五,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受了世界现代化战争的考验,推动了我国国防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军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抗美援朝战争特点:(1)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
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
朝鲜战争的决策
事实上当时除了毛泽东以外,几乎所有的政治 局成员都反对出兵即使彭德怀在开始时也对此 持有异议。据彭德怀回忆,毛泽东第一次征求 他的意见时,他说:“苏联完全洗手,而我们 装备差得很远。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的。”
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 是必要的。这对朝鲜固然是很不利的。但是 如果我们派去几个师,敌人又迫使我们后退 ,同时还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 我们的整个和平恢复计划就会遭到彻底毁灭 。
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顾虑麦克阿瑟是 否有可能在取得整个朝鲜半岛后继续向北 进军,威胁到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政权。
而中国派出志愿军参战的直接原因是 美国飞机轰炸辽宁丹东 ! 不论是否系误越国境线所导致的误炸 ,打到鸭绿江边的美军已使中国领土安全 受到严重威胁!!
强硬的声明
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强 硬讲话:“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 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 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出兵的不利条件
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与美国军队作战,从 军事角度讲,最不利的条件就是缺少空军。 当时中国还没有一支真正的空军部队,一旦 战争打起来,在空军方面只能依靠苏联。
中国对苏联所要求的条件
中国出兵朝鲜与美国作战有一个条件,即必须 得到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毛泽东决心出兵的基点在 于出战必胜,且必须速胜,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 中国的一切担忧和困难都可以化解。而要取得速胜 ,苏联就有义务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特别是保证 提供空军的支援。
幕后的推手——苏联
前苏联解密档案表明,斯大林作为社会主 义阵营的首脑曾指示中共派兵介入。仁川登陆 后,金日成不得不承认形势的危险,恳求苏联 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同时要求斯大林向中国 施加压力。
斯大林对中国出兵朝鲜的要求
“如果您认为在紧急情况下有可能派部队支援 朝鲜人,那么您应该立即派出至少五六个师到三 八线,以便让我们的朝鲜同志有机会在你们的部 队的掩护下组织起保卫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战斗。 中国军队可以考虑作为志愿军,当然是由中国人 指挥。”
抗美援朝期间战略方向指导下的战术方式转变
抗美援朝期间战略方向指导下的战术方式转变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入朝初期,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曾设想集中优势兵力一次战役全歼敌人一个师,结果证明不符合实际,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又集中精力了解研究这场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
他从前线召回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参谋长解方及、刘西元、吴信泉、温玉成、吴瑞林。
毛泽东先与邓华谈了一天,又与4个军长进行长时间面谈,详细询问了解战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其中他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的一个团。
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志愿军的火力太差,对敌实行穿插包围后,如果当夜不能结束战斗,天一亮,被包围的敌人就会在飞机、坦克的救援下逃跑。
毛泽东意识到,这并非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军力限制问题,是客观能力问题。
于是,富于求实和探索精神的毛泽东就提出,我军一个军一次消灭不了美军一个师,就消灭敌人一个团,消灭不了一个团,就消灭一个营。
后来,毛泽东还在电报中要求志愿军“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营”。
毛泽东给这个新战术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零敲牛皮糖”。
毛泽东用它来比喻我军对美军作战不贪图大,要量力而行,打小歼灭战。
从此以后,志愿军就也再也没有组织打过大的战役。
事实证明,这一战法非常有效,一次“吃掉”敌人一个连、一个营,志愿军“吃得”得心应手。
这样积累下来,数量就不小了,我军还不吃亏。
可见,不拘泥于经验、客观判断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实现打大歼灭战向打小歼灭战转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毛泽东对现代战争的新探索。
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的戴维逊说:“根据情况正确地改变战术和手段,这一点他在朝鲜做得很出色。
”“如果你对毛泽东的一切都记不得,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经验的一个。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沈志华朝鲜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围绕三八线展开的:沿三八线开始的军事冲突引发了朝鲜内战;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过三八线而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战争的最后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
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就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的朝鲜战争的始末。
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在名义下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从而说明美国军队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策,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关于朝鲜战争战略意图重大改变的标志,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所犯的最严重的战略错误,也是导致战争升级和美国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越过三八线问题的提出和争论关于美国的战争行为是否限制在三八线以南的问题,最早在6月29日,即战争爆发的第四天就已经提出来了,显然这与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整个战略意图有关。
当时,陆军部长佩斯的意见是,目前美国的军事行动应限于三八线以南,"对于授权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问题上,应当特别慎重,而且我们应当对这种行动明确地加以限制"。
但是艾奇逊认为,空军在执行任务时不应受到这种限制,不应把三八线做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来严格遵守。
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计划处副处长林塞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转达了麦克阿瑟的意见,他要求美军的行动不受三八线的限制。
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詹姆斯·莱则认为,如果中共正规军进攻朝鲜,美军就可以在三八线以北行动。
凯南同意这一看法,并在他起草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文件中提出,如果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战争扩大,"应视情况发展考虑行动"。
杜鲁门从战略意图的角度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所希望的是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迫使北朝鲜人退回三八线以北去。
抗美援朝
历史意义及总结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粉碎美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 吞全朝鲜企图保卫朝鲜民主主义民共独立;捍卫 新安全保障新经济恢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保卫 亚洲世界平戳穿美帝主义纸虎面目增强民民族自 尊鼓舞世界民保卫世界平反侵略意志决;打威军 威提高新际位;使军队取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 备敌宝贵经验加速民军队建设 抗美援朝期间内 展主义际主义教育批青踊跃参加志愿军全民掀起 增产节约运捐献运仅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促进民经 济恢复发展推各项社改革运进行
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是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为 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节 约资源,支持中国人民志愿 军作战,保证前线的物资供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 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 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 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 争的统称。
美军跨越“三八线”
1950.09.11
杜鲁门批准驻朝美军 发动攻击
1950.10.07
联合国通过提案,授 权美国为“联合国军” 占领北朝鲜
战火绵延鸭绿江
决策出兵
来自朝鲜的求援信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时间, 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 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 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 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 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一级英雄
邱少云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 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 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 斗的胜利,年仅2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W(〗克莱·布莱尔前引书,第724页。〖ZW)〗然而,可惜的还不止
这一点,问题在于这个似乎论证有力、考虑全面的报告,最后还是留了一个
尾巴:"倘若军方有把握在三八线以北取得胜利,就应该设法使美军北进并取
得联合国相应决议的支持。"
〖ZW(〗F.R.U.S., 1950, Vol.7, pp453—454.〖ZW)〗
中国出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过三八线而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
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
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战争的最后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
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就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
的朝鲜战争的始末。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在名义下越过三八线
杜鲁门派柯林斯和范登堡去东京会见麦克阿瑟,以便直接对战局形势做出判
断。参加会见的还有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和刚从朝鲜赶来的第八
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柯林斯说,他必须把麦克阿瑟的要求同政府的总的
军事计划结合起来,因此需要了解麦克阿瑟什么时候能够发动大规模反攻。
麦克阿瑟回答说,反攻日期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北朝鲜
克莱·布莱尔整理:《将军百战归——布雷德利自传》,军事译文出版
社,1985年(据1983 年英文版译),第724页;
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3年( 据1991年英文版译),第83页。〖ZW)〗
这次谈话的时间是7月12日上午9时,也是第一次提出主动越过三八
*************************************************************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军事行动都是围绕三八线展开的:沿
三八线开始的军事冲突引发了朝鲜内战;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迫使
报告首先提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联合国部队把北朝鲜部队赶回三八线附近
时,美国和支持安理会决议的其他联合国成员国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以及克
里姆林宫的决定和行动,将决定这场冲突是限于朝鲜境内,还是冲突扩大,
导致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报告分析了与此有关的几种情况:如
果中苏不介入,北朝鲜可能自动撤回,可能被迫然而有秩序地撤回,也可能
Affair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GPO Washington DC, 1977.
pp327—335.〖ZW)〗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6月29日美国决定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时的考虑是:(1)
可以使用空军轰炸三八线以北的运输线,破坏军需供应。但这不是我们所说
的越过三八线的概念。(2) 如果中国出兵朝鲜,美国部队便可越过三八线与
态"。艾利森说,南韩不承认三八线,并且认为现在是统一的绝好机会,"对
此,美国在朝鲜的外交官都表示赞同,如不这样做,朝鲜人民将对美国的勇
敢、明智和富有正义的传统失去信心"。谈到与中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时,艾
利森认为确实存在,但不应像报告那样企图通过绥靖政策避免"刺激苏联"。
因为不管美国怎么小心谨慎,与中苏冲突的危险性并不因此而不存在。艾利
这就是说,如果能确保军事上的胜利,再有联合国的招牌,美军还是应
当越过三八线,占领北朝鲜。正是这最后一笔,把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
留给军人去解决了。以后我们就会看到麦克阿瑟是怎样以军事必胜的许诺牵
着白宫政客们的鼻子走的。
政策设计司的报告在政府内部遭到猛烈的攻击。首先是主管朝鲜事务的
溃不成军地逃回,也很可能在三八线顽抗。但是报告倾向于认为,"美国应考
虑这种可能性,即在美军尚未到达三八线时,中苏部队已进入三八线以北,
进而支持在三八线以南作战的北朝鲜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共和苏联军队冲突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因为"克
里姆林宫决不会接受在北朝鲜建立一个它无法统治和控制的政权"。报告认
命令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倘使北朝鲜军队撤到三八线以
北,他的军队将不跨过三八线追击。
〖ZW(〗《艾奇逊回忆录》,第305页;克莱·布莱尔前引书,第724
页。〖ZW)〗尼采还在接到杜勒斯的备忘录后,召集政策设计司进行紧张讨
论,并于7月22日草拟了一份 "关于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美国政策问题"报告。
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计划处副处长林塞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转达了麦克阿瑟
的意见,他要求美军的行动不受三八线的限制。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詹姆
斯·莱则认为,如果中共正规军进攻朝鲜,美军就可以在三八线以北行动。
凯南同意这一看法,并在他起草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文件中提出,如
果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战争扩大,"应视情况发展考虑行动"。杜鲁
选举的进行"。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了将
苏联或中共进行干涉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认为应由韩国部队在三
八线以北实施地面作战,而美国则继续提供空军和海军支援。"
〖ZW(〗克莱·布莱尔前引书,第724页。〖ZW)〗
7月31日,国防部也拿出了他们的意见,即"对朝行动方针备忘录"。备
东北亚处处长艾利森表示强烈反对,7月23日艾利森即给尼采写了备忘录,
明确表示对尼采的报告"从观点到结论"都不同意,"整个报告的基调无非是暗
示北朝鲜政权是合法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事实上是个独立国家。这既不符合
事实也不符合道义。北朝鲜政权是苏联一手炮制的,它违背朝鲜人民意志,
并蓄意与联大三次决议为敌。……按这个报告办事,我们将回到冲突前的状
忘录确立了三个假设的前提:(1)美国将动员足够的力量来达到占领整个朝鲜
这个目的,并增强在所有战略重要地区的军事地位。(2)苏联将不在朝鲜或其
艾奇逊没有艾利森这么冲动,但他的基本观点同艾利森是一致的。艾奇
逊认为,"不应强行下达不许越过三八线的武断的禁令。作为一条分界线,它
不具备任何政治合法性"。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应彻底摧毁北朝鲜军队,以
防止其再度进攻南韩。"我们希望能将北朝鲜军队消灭在南朝鲜,但我们认为
不应将麦克阿瑟限制在三八线。我们强烈要求占领整个朝鲜,从而保证自由
森坚决主张越过三八线,"也许这意味着一次全球战争",但"应该让美国人民
知道这一点,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既然
一切法律上和道义上的正当性都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ZW(〗F.R.U.S., 1950, Vol.7, pp458—461.〖ZW)〗
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从而说明美国军队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战略决策,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关于朝鲜战争战略意图重大改变的标志,
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所犯的最严重的战略错误,也是导致战争升级和美
国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越过三八线问题的提出和争论
关于美国的战争行为是否限制在三八线以南的问题,最早在6月29日,
Washington DC, 1 976., pp386—387.〖ZW)〗
杜鲁门这时的意见是,在战争局势比7月中旬大为明朗以前,应对这一
问题保持沉默。因此针对李承晚的公开宣言,美国军方发言人在电台广播中
说,美军的任务只是把北朝鲜部队赶回三八线。美军将停止那里,并将强制
南韩军队也这样做。艾奇逊也急忙打电报告诉穆乔大使,尽最大努力制止公
开讨论这个问题。
〖ZW(〗F.R.U.S., 1950, Vol.7, p373 ;《艾奇逊回忆录》,第305页。
〖ZW)〗然而,美国政府内部,特别是国务院内部却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国务院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和查尔斯·波伦以及受到他们观点影响的
政策设计司司长保罗·尼采极力主张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们认为应该
为,发生这类冲突所冒的风险" 似乎远远大于政治上可能得到的好处",因而
强调在军事上取得一定进展后应该立即转入政治解决,即"尽快在可以接受的
条件基础上,停止冲突",在美军占领朝鲜南部的条件下,施加政治压力,提
出朝鲜统一问题。报告还提醒必须考虑盟国的态度,当北朝鲜被迫撤回三八
线后,大多数盟国,尤其是亚洲和中东国家恐怕不会支持联合国军用武力统
之作战。这里,是以中国首先出兵参战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后来这种因果关
系正好颠倒。(3)最重要的是,美国这时明确的战略目标是把北朝鲜的军队赶
回三八线以北,恢复原来的分界线。
然而,随着军事态势的变化,美国完全改变了最初的战略意图。
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在朝鲜战局大体稳定下来的时候再次提出。7月中旬,
是统一朝鲜,"如果有机会去掉分界线,我们当然应该这样干",而且,让北
朝鲜部队从容退回三八线,也是件"蠢事 "。备忘录还写道:"如果我们有力量
加以摧毁的话,必须摧毁北朝鲜部队,即使这样做需要越过三八线也在所不
顾。这是消除威胁的唯一途径。" 〖ZW(〗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0, Vol.7, Korea. GPO
一朝鲜的做法。报告同时又警告说,南韩当然要求美军一鼓作气拿下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