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考总复习】考点9 元朝的中央官制和行省制度
2007年高考历史复习课件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六节 元朝的制度和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考点一、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
1、行省制度: (1)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健全统治机构。 (2)措施: (3)评价: • 使元中央有效控制了地方,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到保证; • 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元中央和 藏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也大大加强。
元朝的历史地位.
政治上: (1)实现了第三次大统一,奠定了后代统一格局; (2)疆域空前辽阔,尤其是加强了对台湾和西藏 管辖联系; (3)行省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 民族上:民族融合进入更高阶段。尤其是形成了新 的民族—回族。 经济上: (1)大交通格局,重开运河,海运。 (2)商贸繁荣,大都是国际大都会。 对外:大开放的外交格局,对外贸易远超前代。 文化:科技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空前,三大发明西 传。
考点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汉族人民大量到边疆,开发了边疆经 济 • (2)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 合,元朝时被视为“汉人” • (3)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 (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设澎湖设巡检司,管辖琉球
考点三、元朝的灭亡
1、背景: • 元朝中后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 锐。 2、元末农民起义: • 1351年,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遭到元 军镇压后,朱元璋继续战斗,1368年,攻 占大都,元朝灭亡。
高考元朝行省制知识点
高考元朝行省制知识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元朝行省制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政管理制度。
该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元朝行省制的起源和发展、行省制的组织结构、行省制的功能和影响等方面,探讨有关高考的元朝行省制知识点。
元朝行省制于13世纪初建立,起源于蒙古帝国的统治。
当时,元朝统治者采用了行省制来管理广大的疆域和各个民族。
行省是以汉语音译“州”的蒙古语为基础,行省制在元朝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行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此外,行省制也有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行政体系,以提高行政效率。
行省制的组织结构包括行省和行台两个层次。
行省是行政区划的最高级别,包括山东行省、江南行省、河南行省等。
而行台则是行省下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如山东行省下的山东行台。
行台的职责是管理地方事务,如土地分配、税收征收和军事防御等。
行台下设各级官员,如都监、院使、参政等,他们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
元朝行省制的功能非常多样化。
首先,行省制在统治上起到了具体的维稳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
行省制设立了行台来管理地方事务,确保地方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
其次,行省制在经济上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行台负责土地的分配和征税等经济管理工作,这有助于统一税制和调节土地资源的利用。
此外,行省制也在文化交流和认同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各地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元朝行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行省制为后来的明清两代政权提供了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的参考。
明代的六部制和清朝的地方官制都对元朝行省制有一定的借鉴。
其次,行省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繁荣和交流。
这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行省制和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行省制在地方政府建设和行政管理方面也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高考元朝行省制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行省制的起源和发展、行省制的组织结构、行省制的功能和影响等方面。
元朝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
元朝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政治制度包括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制度。
一、元朝中央制度
1.太祖中兴政权:元朝的建立者成吉思汗采用了蒙古草原的传统政治制
度,设立了皇帝制度,太祖成吉思汗成为元朝的第一位皇帝。
2.丞相制度:元朝设立了丞相一职,丞相是皇帝的首席辅助官员,负责制
定政策、统筹军事和管理中央事务。
3.行省制度:元朝将全国分为行省,每个行省由一个行省官员负责,行省
辖区内有多个州和县。
行省官员有权管理行省内的政务、军事和财政等事务。
4.中书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元朝的中央政治机构,负责处理皇帝的文
书、命令和政策。
尚书省则负责管理中央的秘书和文书工作。
5.统军制度:元朝实行了军队的统一指挥制度,将全国的军队分为左军、
右军、前军、后军等,由中央统一指挥。
二、元朝地方制度
1.路制:元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路,每个路由一个路官负责,路官负责
管理路内的行省和州县,监督地方政务和军事。
2.州县制:元朝的地方行政单位是州和县,每个州由一个州官负责,每个
县由一个县官负责。
州官和县官负责管理地方政务、军事和税收等事
务。
3.保甲制度:元朝实行了保甲制度,将人民按照户籍分为甲组织,每个甲
由一名甲首负责,甲首负责管理甲组织的军事和治安等事务。
总结起来,元朝的中央制度包括丞相制度、行省制度、中书省和尚书省等;地方制度包括路制、州县制和保甲制度等。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平衡,为元朝的统治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元朝的大一统知识点
元朝的大一统知识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个时期,它由蒙古族的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统治中国长达近一百年之久。
元朝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实行大一统,即通过政治、军事和文化手段来统一中国。
本文将介绍元朝实行大一统的主要知识点。
一、政治统一1. 中央集权: 元朝采取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设立行省、路、州、县等行政区域,统一管理全国各地事务。
中央政府设有官署,统一颁布法令,实施法治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2. 设立行省: 元朝在全国设立了行省,如京师(即大都,今北京)为中央行省,分别设立东京、南京、西京等地的行省,加强对各地的管辖和控制。
3. 蒙古骑兵统治下的地方治理: 元朝特色之一是以蒙古骑兵为主力军,并在各地设立卫所和路运使司等机构,实施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权威。
二、军事统一1. 蒙古征服战争: 元朝在建立初期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征服了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瓦解了南宋朝廷,实现了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2. 设立卫所和屯田制度: 元朝设立了卫所、备兵屯田制度,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实力。
按照制度,各地设立卫所,驻扎军队,用于边防防御和对外扩张。
三、文化统一1. 归化政策: 元朝实行了归化政策,即将汉人视为与蒙古族平等的公民,强调蒙汉文化融合。
元廷鼓励汉人参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促进了蒙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实行官话: 元朝实行官话制度,即以蒙古语为官方语言,但同时也重视汉语的使用,并逐渐发展形成现代汉语的一种形式。
3. 文化事业的发展: 元朝在文化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修建宏伟的建筑物,兴办教育机构,鼓励文学、诗词、绘画等艺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推进,为统一中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统一稳定的影响元朝实行大一统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打破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恢复了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元朝的政治和军事统一为后来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元朝历代皇帝的文化政策对中国的文化进程和民族融合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
元朝管理地方的主要制度
元朝(1271年-1368年)在管理地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制度,以确保帝国的稳定和统一。
以下是元朝管理地方的主要制度:
1、行省制度:元朝将帝国划分为行省,每个行省由一位行省宣慰使负责管理。
行省通常以地理辖区或民族辖区为基础划分,如山东、江浙等。
行省宣慰使是元朝皇帝任命的高级官员,负责行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
2、路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交通和贸易,元朝设立了一套路制度。
行省下设路,路下设州、县等行政区划。
路宣慰使负责路的管理,包括监督治安、税收征收和交通运输等事务。
3、宣慰使制度:宣慰使是元朝地方行政的核心官员。
他们由皇帝直接任命,具有较高的行政权力和军事指挥权。
宣慰使负责管理所辖地区的行政、财政和军事事务,同时还需要监督下级官员的工作表现。
4、管民制度:元朝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每个家庭都必须登记户籍,包括人口数量、姓名、年龄等信息。
这有助于政府进行人口普查、税收征收和兵役征集等工作。
5、安抚制度:元朝为了巩固统治和安抚各地人民,实行了一系列安抚制度。
他们对各地的宗教、风俗和习惯保持相对宽容,并通过任用本地官员和培养当地精英来融合统治。
6、蒙古法制:元朝基本上保留了蒙古帝国的法律制度,这包括蒙古的行政和刑事法律。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了一套统一的法
律体系,以确保帝国的统一和秩序。
这些制度使得元朝在管理地方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和统一性,为其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征服和统治提供了支持。
然而,元朝的统治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地方藩镇割据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这最终导致了元朝的衰落和灭亡。
元朝的官制是怎么样的
元朝的官制是怎么样的元朝的前身是蒙古汗国,由成吉思汗所建。
当时官制比较简单,实行领主分封制。
元朝统一中国后,国家规模超过汉、唐,蒙古汗国官制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为了行使有效的国家管理,蒙古统治者对历代中原王朝官制,特别是金朝官制,多所借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元朝官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元朝的官制是怎么样的,希望大家喜欢!元朝官制之中央官元朝中央最重要的机构是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元朝不采用隋唐确立的三省制度,而是沿用金朝尚书省制度,更名为中书省。
中书省是由蒙古汗国时侍卫官必阁赤演化而来,又称都省,为管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名誉上的长官是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称“行中书令”或“领中书令”,但并不常设,元代只有四个皇太子兼任此职,而且“首居重器,未尝事事”(《秋涧集》卷八四),“名虽如是,实则未闻”(《青崖集》卷四)。
实际上中书省的长官是右丞相和左丞相,总领省事,裁夺庶政。
元制尚右,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
平章政事是丞相的副贰,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官,统称宰执。
又有参议中书省事,掌管左、右司文牍,并可参决军国重事。
左、右司,各设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
中书省统领六部。
六部皆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
六部职掌与宋朝相仿,惟兵部不掌军政,只负责邮传屯牧。
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元朝曾三次设立尚书省,与中书省分权,但时间都不长(三次设置合计八年),所以终元之世基本上实行的是一省制。
需要指出的是,元代宰执官名运用十分混乱,原因是相当长时间内被用于赏功加官,到元中期恶性发展,从京官到外官,从文职到武职,甚至佞倖、僧道之类,往往都被授予宰执头衔,有时前面加“遥授”字样,有时则径称丞相某某、平章某某,职官、加官颇难分辨。
直到元朝后期,加官宰执头衔才得到控制。
枢密院是最高统军机构。
除怯薛外,“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元史·百官志二》)。
元朝中央集权的制度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央集权特征。
以下是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1. 中央机构:元朝的中央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组成。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全国的行政管理;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
2. 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每个行省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3. 科举制度:元朝实行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官员的选拔更加公正、透明,有效地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4. 法律制度:元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的建立,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人民的权益。
5. 民族政策:元朝实行民族政策,对不同的民族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元朝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别管理,同时也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行省制度是怎样的
元朝行省制度是怎样的元朝行省制度是怎样的元朝行省制度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对元朝行省制度了解过吗?下面是元朝行省制度,一起来看看吧。
元朝行省制度行省: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大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省”的本意为宫禁,引伸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
行省制度概念: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相同点:(1)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巩固统治;(3)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4)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同点:(1)时代: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2)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
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
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
郡、县两级的官员按能力选任,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联系。
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
(3)作用与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行省权力:第一,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以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
行省官员内部的互相牵制掣肘,又随处可见。
第二,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仍然接受朝廷(吏部、枢密院)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
元朝的中央行政制度
元朝的中央行政制度
一、中央行政机构
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以中书省为中心,掌握全国行政大权。
中书省设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实际由右丞相及其他副丞相兼领。
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各方面行政事务。
二、监察机构
元朝设有御史台和行御史台,分别负责全国的监察工作和巡察工作。
御史台以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下设若干监察御史,分察各地官员。
行御史台则负责监察行省官员。
三、地方行政机构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每个行省设行省官掌管全省事务。
行省官由中央官员担任,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等地方机构,分别负责地方行政、司法、财政等事务。
四、官吏制度
元朝的官吏制度包括官品、官阶和官俸等。
官品分为正一品至从九品,共二十一品。
官阶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文官有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等,武官有平章政事、都督等。
官俸则根据官员品级和职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五、俸禄制度
元朝官员的俸禄以实物为主,包括粮食、布匹、丝绸等。
官员的俸禄根据其官品和职位而定,从高到低分为不同等级。
此外,元朝还实行了俸禄田制度,官员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田地作为俸禄的一部分。
六、其他制度
元朝还有一些其他制度,如荫袭制度、匠籍制度等。
荫袭制度是指官员可以荫庇子孙,使其子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承官员的职位和荣誉。
匠籍制度则是指工匠必须隶属于官府,成为“匠户”,不得私自脱籍。
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元朝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元朝主要管理制度
元朝主要管理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元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即皇权至上,朝廷掌握着最高统治权力。
元朝设立了中书省、东京省、内外两臣、司农司等中央机构,负责管理朝廷事务。
各省各地的行政官员由中央任命,直接归属于皇帝管辖,具有极大的权力。
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使得元朝政权高度集中,有利于统一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但是也容易造成地方官员失去独立性,导致地方统治者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
2.行政管理制度元朝设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行省、行中书省、行东京省等行政区域,由巡按等官员负责管理。
行省设有行省长官、行省参政官等官员,负责处理各地政务,执行中央政策。
此外,元朝还设立了监察机构,如锦衣卫、东厂等,负责监督官员,维护社会安定。
监察机构对于维护朝廷统治和防止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地方制度元朝实行了府县制,将全国划分为府、县两级行政区域,分别由府尹和县令等官员负责管理。
府县制度在巩固中央集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事务的管理和处理,保障了地方政权的贯彻执行。
二、经济制度1.赋税制度元朝实行了多种赋税制度,包括田赋、户赋、商税等,用以养活朝廷财政开支和维护社会稳定。
田赋是元朝主要的税收形式,按照土地的面积和肥力等因素征收。
户赋是指对居民的个人征税,商税则是对商业活动的税收。
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但也给农民和商人带来了沉重负担,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货币制度元朝推行了铁钱制度,即以铁为原料铸造铁钱作为货币流通。
铁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稳定性,方便了人民的交易和贸易活动。
此外,元朝还设立了钱监,负责铸造和管理货币,保护货币的稳定性和流通畅通。
因此,铁钱制度在元朝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3.农业制度元朝实行了统一的农业管理制度,包括土地制度、耕作技术等方面。
元朝对土地实行了均田制,确保每个农民都有一定的耕地。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所发展,亩产量逐渐提高,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农业制度的实行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农民的生活稳定和经济繁荣。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时间五代十国(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辽(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时代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①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②的对立,③再度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都非常突出。
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④的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南宋时,⑤南移完成。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
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⑥和⑦的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9,元朝的政治制度
4.司法、监察制度
4.1.司法制度 无独立司法系统,行政长官同时掌握司法 权力 4.2.监察制度 中央设御史台 地方设行御史台(行台)和提刑按察使 (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5.元朝军事制度
5.1.指挥系统 A,大蒙古国时期:可汗下设左右万户长统领蒙古军队, 设统军都元帅统领汉军 B,忽必烈之后,设枢密院管理军队 5.2.军种 蒙古军: A,中央军:怯薛和新建侍卫新军 B,地方军队:探马赤军,驻扎在军事要地的军队 汉军:收编的汉族军队 新附军:南宋降军
6.人事管理制度
官员的选拔途径:
科举制度 国学贡举 荫叙和承袭:高级官僚、军人 宿卫出职 吏员出职
7.社会等级制度
7.1.四个等级: 蒙古人 色目人:西夏及其他西北地区民族 汉人:原金朝统治区域的民族(北方汉族、契丹、女真、 高丽等) 南人:南宋汉族 7.2.等级特权 官职:主要官职为蒙古族人垄断,色目人可以担任次要官 职,汉人和南人在政府中任职的数量和级别都很低 司法权利:不同民族,适用不同的法律,对上等人宽松, 对下等人严苛 经济、社会权利:不许拥有武器、养马、集会等,遭到严 密监视
2.中央行政机构
一省六部制度 中书省:中书令、左右丞、平章政事、参 知政事等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工部
3.地方行政机构
3.1.漠北蒙古族人生活地区 按部落划分行政区域:部落联盟制度传统 3.2.漠南地区 行中书省——路——州、府——县 特殊地区: 中书省直辖地区——腹里,大都附近 宣政院管辖地区——吐蕃地区 地方政府均设蒙古族人担任的达鲁花赤作为监管机构 3.3.投下分封制度 蒙古族人实施分封制度,在占领区产生了特殊的行政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
汉承秦制西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以下是汉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知识点,请大家学习掌握。
1.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郡国两制并行。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评价: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
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元朝的行省制:
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
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
于君主.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
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
1。
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
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
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行省制度、僧官制度和民族分化政策。
1.行省制度: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地域空前辽阔的封建国家。
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
它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2.僧官制度: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
由于藏区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明政府利用宗教来统治藏区人民,但规定各级僧官由朝廷任免,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民族分化政策: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人分成四等,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2015-2016年高考历史辅导元朝中央集权知识点
[键入文字]
2015-2016 年高考历史辅导元朝中央集权知识点
为方便广大考生复习,历史网整理了元朝中央集权知识点,希望能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
元朝统一与中央集权记忆口诀
1、元朝建立蒙古大汗忽必烈,国号为元都燕京②。
(1271 年) 统治中心为大都,统一全国又南征。
2、元朝统一元军攻宋占临安,南宋灭亡续抗争。
(1276 年) 世杰秀夫③代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都就义代天祥,崖山投海宋君臣。
3、中央集权措施元朝疆域超前人,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中央中央机构四典型,执掌行政中书省。
执掌军事枢密院,宗教宣政④来统领。
监察百官御史台,各司其取权归君。
②控制地方元朝地方设行省,中书直辖冀鲁晋。
东北辽阳北岭北,省制影响到如今。
管辖琉球⑤巡检司⑥,海峡两岸联系紧。
管辖西藏宣政院,蒙藏关系超前人。
册封国师八思巴,国师创制蒙古代。
以上就是高考频道元朝中央集权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历史网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高考历史复习相关信息,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元朝的行省制度及11个行省
元朝的行省制度及11个行省金朝尚书省臣到地方直接统领军政,称“行尚书省事”。
蒙古灭金过程中,曾派达鲁花赤驻燕京,负责中原的刑名和财赋等事。
汉人官员沿袭金制,称燕京行尚书省事。
元朝建国以后,在中央立中书省,为了处理中央和地方事务,忽必烈相继在首都开平,燕京以及京兆,平阳等地建立“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机构。
这一时期的“行省”大都属於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在地方主持政治、经济、军事事务,因事而设,事已则罢,没有相对稳定的治所和辖区。
如“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从公元1260年到1273年,先后在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行省”。
公元1273年,元军大举南下,不久灭宋。
南宋旧疆尽归元朝版图,据《元史·地理志》说,当时元朝统辖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如此辽阔的地域,仅靠首都的中央机构及地方临时性行政机构来治理,便显得相当困难了。
所以,“行省”开始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域固定的官府名称。
忽必烈灭宋前后,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征东等十个“行省”。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又以原中央直辖的蒙古本部置“和林行省”。
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和林行省”改名为“岭北行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汴梁,统河南等12路7府1州。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统杭州等30路1府2州。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治龙兴府、统龙兴等18路9州。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鄂州,统鄂州等30路3府15安抚司3军13州。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治京兆,统京兆等4路5府27州。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成都,统成都等9路3府。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辽阳路,统辽阳等7路1府。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甘州,统甘州等7路2州。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治中庆路,统中庆等37路5府。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治王京,统耽罗等2府1司、庆尚等5道。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宁路,统北边等处。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5)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5)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2、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3、《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有边陲平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
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5、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6、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设( )A.中朝B.三省制C.中书省D.都察院7、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3、“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 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 曰县。 常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 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 ②元朝在地方 推行行省制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9 元朝的中央官制和行省制度
中 书 省
宣政院辖地
四 川 行 省
知 识 研 读
一.行省制度 (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及秦汉以来郡县制 的奠基作用。 一.行省制度 (2)创立:元代确定了以 行中书省 作为地 (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及秦汉以来郡县制 的奠基作用。 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行中书省 作为地 (2)创立:元代确定了以 (3)内容 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3)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里”和 宣政院 管辖的 西藏和四川、青海 西藏和四川、青海 部分地区。 “腹里”和 宣政院 管辖的的节制, 行省官员 ②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 部分地区。 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同时 采取 省官互迁 等形式加以控制。 ②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行省官员 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同时 采取 省官互迁 等形式加以控制。
知 识 研 读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4)影响 ①便利了 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对于加强 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 重要意义。 ②为明清所沿用,并成为今天我国省制 的开端。
宣政院:
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 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 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
4、隋唐时期和元朝都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B
5、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 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 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 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
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最大影响 ( A ) A 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域奠定了初步基 B 加强了对中央边疆德有效管理 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德实施,巩固其统治 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下,成为一个不分割德整体 2、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 集权,主要是由于( ) 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B.其最高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C.都有严密的监察体系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