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赤壁赋》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兰亭集序 赤壁赋对比
![兰亭集序 赤壁赋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982592eaaea998fcc220e6f.png)
1.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B.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同伴 C.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请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答案】B/与……结伴
2.指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 酾shī酒 桂棹zhào 余音袅袅niǎo B. 扁piān舟 嫠lí妇 无尽藏zànɡ C. 匏páo樽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D. 狼籍jiâ 枕藉jí 舳舻zhúlú千里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B 聚会地点环境优美 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C 聚会活动高雅有趣 D 天气晴朗 流觞曲水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2、信可乐也——暂得于己——快然 自足——时光流逝,老之将至——往 日美好,已成陈迹——感慨横生—— 人生苦短,死生亦大——痛 3、生命消失,寿命由造化,归于结 束。生就是生,或者享受乐趣。死就 是死,一切皆无。生和死是人生大事, 不可等同,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 不宜空谈玄理。
幽情:深藏的感情。 斯文:读书人。
【答案】D/我这篇文章。
2.下列句子中,或写景,或叙事,或抒 情,请指出。
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④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 ( ( (
) ) ) )
【答案】①写景 ②叙事 ③写景 ④抒情。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四、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 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作。 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 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 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 杜甫、白居易
王羲之与苏轼生命意识比较——《兰亭集序》《赤壁赋》探究
![王羲之与苏轼生命意识比较——《兰亭集序》《赤壁赋》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963e275a8102d277a22f01.png)
缠煦鉴赏苑’'—●●●____’。
一J M N S H A N G Y U A N在《兰亭集序》里,王羲之高呼“死生亦大矣”;在《赤壁赋》里,苏轼借客之1:3叹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两个朝代的智者均在其作品中流淌着生命的意识.探讨着生命的现象.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但两位作者对生命的思辨意识却有很大不同.下面尝试分析之.一、表达方式不同在两篇文章中王羲之和苏轼都阐明了生命之理.但他们的说理方式不同。
《兰亭集序》说理比较直白,谈到死亡是人的归宿时.作者就直呼“终期于尽”:谈到死生是人的大事时.作者就高喊“死生亦大矣”:他不同意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生死观.就直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这样直白的说理方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赤壁赋》说理十分形象,作者把他对人生的见解隐含在赤壁之游的特定环境里.始终围绕着江水和明月这两个具体的意象展开话题.借助对比、比喻、想象等艺术手法.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意思是自己与凡夫俗子无别.只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而已。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形象地写出了常人承受不了人生短暂无常的痛苦之情。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借江水与明月形象地阐明了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
二、思辨内涵不同王羲之生活在东晋.时局动荡.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士大夫不满现状却又无力改变.于是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38I文学与人生120136王羲之与苏轼生命意识比较——《兰亭集序》《赤壁赋》探究☆黄智平《兰亭集序》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可贵的是王羲之虽出生高门.为东晋名士.却没有像那些“名士”一样一味追求自由放任的生活。
所以.他在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生命短暂的哀叹中懂得了人生要有忧患意识.认为人生在世要扬长避短.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兰亭集序+赤壁赋原文及课下注释
![兰亭集序+赤壁赋原文及课下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99506b28ea81c758f578d9.png)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人称“王右军”。
永和九年,组织兰亭雅集。
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当时的县名。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事。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修禊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
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阅读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149389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a.png)
• 即景抒怀 • 乐极生悲 • 思而超越
情不同 悲有异 意迥然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之《兰亭集序》
良辰: 美景: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乐事: 作者:
修禊事也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 万物与人生都有其变的一面,又有其不变的一面, 不必羡慕长江之无穷。
• 知足常乐,勿用贪念对待万物。 • 享纳自然美景,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获得坦然
和从容。
小结之文章思路
悲喜起伏, 层层深入 情景交融之乐 乐极生悲, 生命残缺 超越悲痛, 理性思考
小结之文章内在精神
王羲之: 在山水之乐中,对抗人生虚无的消极 生死观,展现了对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
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欢乐有尽 人生 短暂
生命无常, 无法超越生死, 惶恐和痛苦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滕王阁序》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 之有数。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 他乡之客。
•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 既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更有穷且益坚的 奋发,变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
苏轼: 在如履薄冰的仕途中,寻求内心宁静, 呈现出从容旷达的人生境界。
当人生遇到挫折与困难时,都要积极应对。
超越伤感之《兰亭集序》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 对生命热爱和执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 后人看自己的文章, 能产生共鸣。生命虽逝, 文章
兰亭序、赤壁赋周考答案版
![兰亭序、赤壁赋周考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c45d601eb91a37f1115c97.png)
《兰亭集序》、《赤壁赋》同步周测验班级:姓名: 组别:成绩:选择题(19*4=76分)(答案集中写在后表)基础检验: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3.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壬.(rã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ã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6.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10.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一册——《赤壁赋》《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一册——《赤壁赋》《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cfd8a13ed630b1c59eeb550.png)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第一册——《赤壁赋》《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一、文言实词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杯盘狼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夙遭闵.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零丁..孤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常在床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四十有.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而.母立于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虽趣.舍万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嘱”,文中指劝人饮酒(2)通“缭”,盘绕(3)通“狼藉”,零乱(4)通“悯”,这里指令人忧戚的事(多指疾病死丧)(5)通“伶仃”,孤独的样子(6)通“童”,童仆(7)通“褥”,草垫子,草席(8)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9)通“尔”,你的(10)通“趋”,趋向,前往(11)通“犹”,如同,好像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子愀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而吾与子之所共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舅夺.母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躬亲抚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沐浴清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辞.不赴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急于星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臣之进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不矜.名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顾视..无可置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亦遂增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冥然..兀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夫人之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不能喻.之于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飘浮。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文言文挖洞训练答案(教师版)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文言文挖洞训练答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c7da22b14e852459fb5709.png)
兰亭集序挖洞答案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句式:状语后置),修禊(xì)事也。
群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毕.(全)至,少长..(zhǎng)(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年龄大的)咸.( 全) 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映衬,围绕)左右,引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流.(使动,使流动)觞(shāng)曲水,.列坐..(排列而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名作动喝酒)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翻译: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热闹,可是一边喝酒,一边服赋诗,也足以畅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是.( 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句式:定语后..(和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置),俯察品类之盛(shèng),所以..(用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作动词,穷尽)视听..(动作名,眼睛,耳朵)之娱,信.(实在)可乐也。
翻译:(抬头纵观天地的广阔,低头俯察万物的繁多,这样用来放开眼界、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观赏和耳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 )夫(fú)人之相与..(一俯一仰之间)一世。
或.( 有的人)取...(相交往),俯仰诸.( 从中取得)怀抱,悟言...(对面交谈,悟通晤)一室之内;或因.(依,随着)寄所托,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之外。
虽趣.(qū)(趋向,取向)舍万.殊.( 千差万别),静躁..(对…感到高兴)所遇,..(安静与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暂.(zàn)(一时)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境)之将至;及.(等到)其所之.(往,到达)既倦..(已经厌倦),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
向.(过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旧迹),犹不能不以.(因)之兴.怀(发生,引起),况修短随化.(指自然),终期.(至,及)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好像)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jiēd ào)(叹息哀伤),不能喻.(明白)之于怀。
《兰亭集序》与《赤壁赋》生命意识之比较
![《兰亭集序》与《赤壁赋》生命意识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633435955270722192ef780.png)
《兰亭集序》与《赤壁赋》生命意识之比较在《兰亭集序》里,王羲之高呼:“死生亦大矣”,在《赤壁赋》里,苏轼借客之口叹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两个朝代的智者均在其作品中流淌着生命的意识,探讨着生命的现象,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但两位作者的对生命的思辩意识却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尝试分析之。
1、表达方式不同:在两篇文章中王羲之和苏轼都阐明了生命之理,但他们的说理方式不一样。
《兰亭集序》说理比较直白,谈到死亡是人的归宿时,作者就直呼:“终期于尽”;谈到死生是人的大事时,作者就高喊:“死生亦大矣”;他不同意庄子的“齐死生,等彭殇”的生死观,就直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这样直白的说理方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赤壁赋》说理十分形象,作者把他对人生的见解隐含在赤壁之游的特定环境里,始终围绕着江水和明月这两个具体的意象展开话题,借助对比、比喻、想象等艺术手段,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意思是自己与凡夫俗子无别,只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而已;“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形象地写出了常人承受不了人生短暂、无常的打击的痛苦之情;“客亦知未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借江水与明月形象地阐明了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
2、思辩内涵不相同:王羲之生活的年代是东晋,当时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士大夫不满这个时代却又无能改变它,于是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兰亭集序》也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但可贵的是王羲之虽出生高门,为东晋名士,却没有像那些“名士”一样一味追求自由放任的生活。
所以,他在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生命短暂的哀叹中懂得了人生要有忧患意识,认为人生在世要扬长避短,在有限的生命里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王羲之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王羲之](https://img.taocdn.com/s3/m/c5f1ffd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9.png)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答案与翻译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系之矣系:附着B.虽趣舍万殊趣:取向C.终期于尽期:注定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繁盛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夫人之相与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参考答案】项,“终期于尽”中的“期”,动词,“至,及”,而不是“注定”。
8.C第一个“以”字,介词,意思为“把”;第二个“以”,介词,意是为“来,用来,表目的”。
第一个“之”字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字是代词,代指前文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综合分析:故选C。
9.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之而产生。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
赤壁赋阅读答案与翻译
![赤壁赋阅读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589a4c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1.png)
赤壁赋阅读答案与翻译赤壁赋阅读答案与翻译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酒B、浩浩平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C、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D、今者薄暮薄:稀薄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顾安所得酒乎B、①行歌相答②及时相遣归C、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以待子不时之需D、①而不知其所止②归而谋诸妇7、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营构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冬景色。
D、两段选文都描写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选文一营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选文二营造清冷高远的意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5、D6、C7、B8、(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文言文阅读 兰亭集序+赤壁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兰亭集序+赤壁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c0e14915f804d2b16c1de.png)
《兰亭集序》+《赤壁赋》答案1.【重点词语】暮:晚。
会:集会。
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全、都。
咸:都。
崇:高峻修:长,引申为高。
映带,映衬、围绕。
流:使动用法。
次:旁边,水边。
虽:即使。
盛:盛大。
是:这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使动用法)足以:足够用来极:穷尽。
信:实在。
夫:引起下文的助词。
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诸:从……中。
因:依、随着。
趣:趋向,取向。
舍:舍弃。
万殊:千差万别。
暂:短暂,一时。
曾:竟然。
之:往、到达。
迁:变化。
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因。
兴:发生、引起。
化:自然。
期:至,及。
临:面对。
喻:明白。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虽:纵使。
致:思想情趣。
斯:这次。
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饮酒乐甚(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横:这里为“笼罩”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遗弃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属:通“嘱”,劝人喝酒2.【一词多义】临(1)面对,引申为“阅读”。
(2)面对,引申为“迎”。
(3)面对。
(4)将要。
次(1)旁边水边(2)驻扎(3)次一等(4)次序(5)下一等。
(6)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致(1)情致(2)达到(3)得到(4)招致修(1)高(2)长(3)学习进步(4)办好(5)修建(6)整治期(1)至、及,注定(2)期望、要求(3)时间期限(4)周、满(5)约定一(1)一起(2)一样(3)看做一样(4)一边······一边······3.名句默写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赤壁赋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兰亭集序 鸿门宴 陈情表翻译
![赤壁赋 兰亭集序 鸿门宴 陈情表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443da94a0116c175f0e48b7.png)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 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孰与君少长?
项伯和您比,谁大谁小?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 因善遇之。 如今别人有很大的功劳却攻击他,这 是不仁义的啊。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10.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4.大王来何操? 15.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 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 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 和留侯张良交好。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 于尽! 以前感到快乐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 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 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 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
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同等看待是 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凭空 编造的。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 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 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 呢?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 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现在我是一个卑贱的亡国俘虏,十分 卑微浅陋,却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 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人们彼此相处,转瞬之间(就是)一 生。有时倾吐襟怀抱负,在室内(跟朋 友)面对面交谈;有时通过寄情于自己 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 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高中记叙文阅读】《兰亭集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兰亭集序》比较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3500c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9.png)
【高中记叙文阅读】《兰亭集序》比较阅读及答案《兰亭集序》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12分)(甲】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可以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成禊事也。
群贤毕至,太少孵出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元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却々,滚转一世。
或挑诸默默,哉言一室之内;或故名递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令此以,静躁相同.当其代尼兹利省所遇,暂得于己,快然欲求,不知老之将至。
垄甚堑圭坠垡。
监坠主堡,盛选垂兰盘。
向之所杰,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天下。
古人云:乎亦小矣。
岂不苦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_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乙)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对《兰亭集序》的评价:通篇着眼在乎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泽{曼,鲜成效喳,枕头丝量羞坯,堡盟羞查金蕉。
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但逸少①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备注】①逸太少:王羲之,字逸太少。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其次:那个地方b.夫人之相与相与:相互帮助c.虽趣舍此以,静躁相同趣舍:权衡,嗜好d.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清谈:不切实际的谈论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或甲递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业精于勤荒于嬉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答疑也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接着描绘景物,从大处下笔,由离及近.又由近及远,推至寥廓的宇宙及世界万物。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583b55afc4ffe473268ab28.png)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 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 的感情。
•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 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6、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翻译: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 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 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
• 翻译: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 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 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翻译: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 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 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翻译: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 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 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 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 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 衰老即将要到来。
•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 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
•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 翻译:江水总是像那样不停地流逝,但它 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f1f985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0.png)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苏轼《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 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尊以相属。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赤壁赋》阅读答案及翻译
![《赤壁赋》阅读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e81528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6.png)
《赤壁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赤壁赋》阅读答案及翻译(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B.洗盏更酌更:重新C.履巉岩,披蒙茸披:拨开D.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乃摄衣而上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D.于是携酒与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赤壁赋》)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茂林修.竹②况修.短随化
B. ①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游目骋怀②虽世殊事异,所以
C.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②固.一世之雄也
D.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不能喻.之于怀喻:比喻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引起
B. ①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危险。
C. ①虽趣.舍万殊趣:取向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D. ①其致一.也一:一样②望美人
..兮天一方美人:美貌的女子
6.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包含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
A. ①齐彭殇为妄作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B.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 ①西望夏口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D. ①况修短随化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7.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
(4)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
【答案】4. C 5. C 6. B
7. (1)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倾诉出来,和朋友在室内交谈;有的人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这声音能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3)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个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4)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参考译文:
兰亭集序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
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
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
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
”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
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
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
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
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二】赤壁赋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
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