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同》赏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
《礼记》
一、作家作品
《礼记》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后人所作,其中引用了许多孔子的思想。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

《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

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

大多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涵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

这些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

《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
置。

把《礼记》中有关篇章联系起来考察,大致可勾
勒出孔孟荀之间乃至秦汉之际儒家各派思想体系传
承关系的轮廓。

《礼记》为研究先秦儒学史提供了充
分的资料,尤其是蕴含的礼学思想最为丰富。

儒家的
礼学思想博大精深,从孔子首创礼学思想,经孟荀的
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体系大备。

其间《礼记》
对礼学的阐述最为精彩完备。

《礼记》还结集了如《中
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
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
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

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多次使用了这一概念。

如曰:“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无己。

”在这里,“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

而破天荒用“大同”来状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这篇《礼运》了。

“大同”思想虽托为孔子首创,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

它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

其作者,很可能是个儒士。

当时,战祸频仍,民不聊生,人们自然会向往那种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幸福的“乐土”。

二、分析课文
第一段记述孔子阐述大同世界的来由。

第二段“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
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
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这主要是就
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
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本段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
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
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
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
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
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在大同思想中,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

即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小康”,第三段就是对“小康”的阐述。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
.《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
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
“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
“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
“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
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这里所描绘的“天下为公”、没有剥削压迫的“大同”世界,是原始共产社会的理想化,完全是乌托邦的。

而且不可能找到一条通向这个“大同”的道路。

况且,《礼运》的作者,并未摆脱儒家的立场,认为:“大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当前社会是处在“小康”的时代,所以君臣礼义等制度与观念,还是应予提倡的。

然而值得特别肯定的是:这里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这不仅仅因为它在客观上反映了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且不说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它的折光,仅就
中国近代历史考察,足见它影响之深远。

例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就曾以“大同”思想相鼓动。

在《原道醒世训》中他“遐想唐、虞、三代之世,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的“大同”之世,并全文引用了《礼运》中有关“大同”思想的文字。

尽管洪秀全失败了,但传统的“大同”思想仍为进步的改革家所向往,这里要特别提及康有为和他的《大同书》。

把《礼运》中的“大同”与西方的进化论,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博爱思想,糅合在一起,创立了“大同”学说。

提出只有破除给人类带来无限苦难的“九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人类社会才能由“据乱世”步入“升平世”,最后进入“太平大同”。

康有为这种资产阶级的“大同”思想,后来部分地被孙中山所接受。

孙中山“天下为公”,“以建民国,以建大同”的理想,即接受了《礼运》中传统的“大同”观念。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
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