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学科。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科学和技术,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整体,万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则提出火是世界的本质,这种观点虽然直观、朴素,但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统一性的思考。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看作是一部按照力学规律运行的机器。

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机械运动来解释。

这种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但也具有局限性,它忽略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它强调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科学观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

科学观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的总体看法。

科学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系统性、真理性和可检验性。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它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和方法。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理论等。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础,假说是对科学问题的初步猜测,理论则是对科学现象的系统解释。

科学方法的运用需要遵循客观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原则。

科学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要。

它不仅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还能够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

同时,科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等。

三、技术观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

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的看法答: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答: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的时代,必须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规律,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研究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发展的规律,包括科技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

因而自然辩证法显得特别有现实意义2,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

正确的哲学理论可以启迪科技工作者的思维,开拓科技工作者的思路,有助于科技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奥秘。

3,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自然辩证法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中吸取营养,促进自身的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因此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重要作用。

4.如何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答:5.哈伯:天使还是魔鬼?答:科学是把双刃剑自然观1.原子论传统、毕达哥拉斯主义传统答:毕达哥拉斯主义:坚持去把握自然界的数学关系,认为自然事物之间尊在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

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追求数的和谐是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最有利的启发性原则。

原子论传统:2.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答:1,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原始农业社会。

在采集社会里,人仅仅是自生态系统中的而普通成员和食物链中的普通环节,人类的这种与自然的相互适应模式伴随着人类社会跨越了上百年的历程;在接下来的原始农业社会里,农业产生,人类开始利用农业技术开发农业资源而非依靠天然食物,导致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在原始农业社会里,人类活动受控于自然,屈服于自然。

2,传统农业社会,传统农工业社会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在自然面前人类处于被动地位,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主要是消费结构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不断改进传统农业技术。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研究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相互渗透性原理: 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渗透、联系和依赖的。

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事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 影响和制约着彼此的发展。

2.矛盾运动规律: 自然界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导力量, 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矛盾的运动是以斗争为主要形式的, 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 推动事物的发展。

3.质量互变原理:自然界的事物都具有质量,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就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一个新的质量状态。

4.运动的普遍原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运动是永恒不变的,包括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统一的矛盾。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贯穿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

2.转化: 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转化的。

事物的转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两个层次, 量变是事物内部性质的变化, 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性转变。

转化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发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和转化的结果。

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和过程实现的。

发展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4.统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界的事物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事物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和原理,而多样性表现在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绪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研究对象: 1自然界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3.科学技术学科内容: 1.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3.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学科性质:属于哲学学科, 二级学科, 介于纯哲学理论与科学之间, 主要以探讨科学思想理论的哲学层面为目的。

第一章2.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第二章学习的必要性: 近年来, 在我国一些迷信、愚昧活动日益泛滥, 伪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

再者,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 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

以上都说明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自然辩证法是当务之急。

第三章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保证。

第四章学习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掌握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及其内在的联系, 又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思想情况、专业内容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学习。

第五章自然观的历史发展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具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为什么会形成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这种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原因: 首先,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其次,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还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这种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后期的理论综合:自然科学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 在各个领域向形而上学自然观发起了进攻, 也为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它既关注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探讨科学技术的方法论和社会影响。

以下将为您呈现自然辩证法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自然界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从微观的粒子世界到宏观的宇宙天体,一切都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演化。

1、物质的永恒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

2、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个物种的变化可能会引发整个生态链的连锁反应。

3、自然界的发展是进化与退化的统一进化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退化则是指事物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级到低级的变化。

自然界的发展往往是进化与退化相互交织的,在某些方面进化的同时,可能在另一些方面出现退化。

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与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了解其本质和方法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获取的关于自然界的客观真理。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等特征。

2、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和控制。

技术具有实践性、功利性、综合性等特点。

3、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类比等。

观察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础,实验则是对自然现象的人工干预和控制,以更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归纳和演绎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类比则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

4、技术创新的过程通常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

技术发明是创造出新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技术扩散则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应用。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研究自然界万物的发展规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借鉴了辩证法的概念,将其应用于自然界的研究中。

自然辩证法涵盖了物质的起源、演化、运动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理解自然界规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自然辩证法的复习资料,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等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以及物质世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通过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演化过程,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和内在的发展动力。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普遍存在原理:自然界无处不充满着矛盾,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2)矛盾的斗争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物质力量。

(3)矛盾的统一原理: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我们要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4)否定之否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于矛盾的不断解决和发展,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又是一种差异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概念
1.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等。

只有充分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矛盾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之中,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梳理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梳理汇总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A、自然辩证法的产生缘由:“自然辩证法”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的部分手稿所定的一个归类题目,其本意是“自然界的辩证法”。

B、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C、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a、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和在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中的应用。

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

作为学科名称,“自然辩证法”即是“科学技术哲学二b、自然辩证法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整体上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a、自然观。

即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

b、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

科学观是指科学的本质、特征、分类与发展动力;技术观是指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与发展动力;工程观是指工程的本质、特征、发展过程、发展动力和其与科学技术的划界;产业观是指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c、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指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事实的获取、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的形成以及科学理论的创立。

技术方法论包括技术方法的内涵与特点、技术发明方法、技术预测方法、技术开发方法以及技术评价方法。

工程方法论包括工程系统方法、工程集成方法以及工程决策方法。

产业方法论包括产业化过程与机制。

d、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也会对科技产生影响;科技应用具有两面性。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并且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2.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规律联系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 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和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突变性。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式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它指导科学家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2.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它帮助人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1. 联系规律(1)普遍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全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全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整理2018国贸系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3)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研究方法论。

学科性质:实践哲学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结构.(1)导言①论文:《导言》②札记:科学历史摘要③内容: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①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②札记:自然科学与哲学③内容: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①论文:《辩证法》②札记:辩证法③内容: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①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②札记:物质的运动形式---科学分类③内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①论文:《运动的量度---功》、《潮汐与摩擦》、《热》、《电》②札记: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③内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1、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2、数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并能举例加以说明(1)核心思想: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

(2)数学自然观的古希腊代表:毕达哥拉斯:“万物”已经不仅仅是世界上的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除了这些实际事物外,还有一些也是存在的东西,如正义、理性、灵魂、美、善良等等,这些东西显然是不能用水、土、火、气来解释的。

毕达哥斯时代,数还不能离开感觉的对象而独立存在。

点是1,线是2,面是3,体是4。

(3)数学自然观的近代代表——开普勒:土星轨道的球——立方体木星轨道的球——正四面体火星轨道的球——正十二面体地球轨道的球——正二十面体金星轨道的球——正八面体(4)元素周期表3、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重点:(1)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2)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3)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4)人与自然是分立的(来源:第一讲第30页)4、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体系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性质和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既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又是认识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⑴天文学,康德的星云假说(2)地质学地质渐变论(3)物理学,能量守恒转化定律(4)化学、原子分子论,人工合成尿素(5)生物学,细胞理论和生物进化论。

他们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六个缺口。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吗,物质形态是多样的,物质结构是有层次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

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因在于内部矛盾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规律观: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古希腊自然观:从自然的本身来理解自然,理解成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近代机械自然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万物,认为万物静止不变,互不联系,如果说有变化,也是数量上的增减没有质变事物变化的原因归于外力的推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3、什么事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性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构(2)系统在于“系”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定结构(3)“统”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来的特定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已结构为载体,并在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显出来系统的本质特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而又互成系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基本特征:1、本质特性: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整体性和直观性。

3、思辨性和臆测性。

4、不彻底性:第一,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并非总是有机结合,经常会出现彼此割离的情况。

第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往往杂糅着唯心主义的因素。

第三,古代哲学家在认识自然界时,虽然住往能够坚持唯物主义,但不能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4.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同:(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异:(1)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不同。

(2)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

(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同。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代中国人推崇“天人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亲和;而古希腊人则信奉“人类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与主宰。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它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为量变和质变;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5.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个别是一般的延伸,一般是个别的概括;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体现;8.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是偶然的必然性,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性。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科学实践;2.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3.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矛盾,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方法;4.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然辩证法整理笔记

自然辩证法整理笔记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但自20世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

2.《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

手稿由2个计划、10篇论文、169段札记和片段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和自然史;(2)自然科学与哲学;(3)辩证法;(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5)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6)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3.自然观答:(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2)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此外,20世纪以来在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4.形而上学自然观答: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5.拉普拉斯妖答: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一个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拉普拉斯据此认为,可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

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这个智能生物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并将所有运动纳入同样的公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1、自然哲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探索“存在与演化”的问题,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如何演化发展。

2、科学哲学:一是静态地分析科学,把科学看作是由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它的性质和结构;二是动态地分析科学,把科学看作是一个依照一定方法进行的探索过程,考察知识如何获得、怎样检验与评价、如何被接受。

3、技术哲学:技术的定义与本体论;技术知识的程序论;技术知识结构论;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技术与文化;技术价值论与伦理学;4、科学技术与社会:一是从静态上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规律;二是从动态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共同演化发展的规律。

5、科学技术史: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历史演进。

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教育功能1、性质(1)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科学和技术所做的哲学分析,揭示自然界及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和发展的一般规律;(2)交叉性、综合性:自然辩证法是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广泛交叉与结合,是“理科中的文科”又是“文科中的理科”。

2、教育功能(1)提高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正确的自然观能引导人们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可以提高人们按照世界本来的辩证面目去认识世界的辩证思维能力。

(2)拓宽视野,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培养学生从整体出发,用全局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客观实在性:自然界是由无限多样的、表现出各种属性和作用的物质实体所组成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物质世界。

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统一性:自然界无限多样的事物及其属性关系都有统一的物质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4、物质无限可分性。

二、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1、系统的涵义(1)多元性:一切系统均有多个元素组成(2)相关性:同一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相互关联作用,且形成一定结构使该系统与其他系统区分;(3)整体性:系统具有整体的结构、形态和边界,并以整体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2、系统的描述(1)系统的组成:任一系统都是由若干组成元素组成的整体;(2)系统的结构:各种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和;(3)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总和;(4)系统的功能:描述系统整体的性状,描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范畴;(5)系统的边界:一是将系统和环境区分开来;二是联系系统和环境;3、系统的普遍性: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是指自然系统的有机整体,“部分”是指自然系统的组成元素。

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5、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的环境和边界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得以实现的条件,系统的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但都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构才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在内在依据。

(2)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多种相关关系:在不同的环境和边界条件下,同一结构能产生不同的功能;同一功能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结构去实现。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层次结构是指:若干个由组成元素经相干关系构成的系统(子系统),再经过新的相干关系而构成新的系统(母系统)的逐级构成结构关系。

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间存在着相干关系。

一、自然界演化的过程性(宇宙—星系与恒星—太阳系与地球—生命与起源与进化,略)二、概念1、序“序”是描述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

有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

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事物的有序和无序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

有序和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和无序。

事物的有序和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2、熵熵的宏观意义是能量分布均匀性的一种量度,能量分布越不均匀,熵就越小;能量分布越均匀,熵就越大;系统能量完全均匀分布,系统的熵最大,对应于系统的平衡态。

熵的微观本质是系统内部粒子的混乱、无序的量度。

3、自组织与他组织“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按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实质在于相干协同。

“他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指令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实质在于执行指令。

三、自然界自组织演化的机制和条件自然界物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是一种自组织过程。

1、开放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

系统必须开放到一定程度,以至于使系统的熵减少(建立、维持、扩大系统内部的某种差异、处于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导致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

2、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看,完全稳定的状态,由于平息各种扰动,不会有出现新结构的可能。

保证系统远离平衡是系统向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方向演变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3、非线性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线性系统具有独立性、均匀性和确定性,而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产生的相干效应、分岔效应和临界效应是系统存在和进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机制。

4、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或近平衡态时,随机涨落可以略去或被抵消、衰减;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时,随机涨落就被非线性机制放大,导致系统失稳。

总之,开放系统与远离平衡是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只有随机的涨落被系统内部非线性相干机制方法,定态的失稳和新的有序结构出现才真正成为现实。

第三章人与自然一、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1、人口根源人口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在客观上受到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又给这些因素以一定的影响。

2、经济和技术根源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消耗自然资源,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

技术的发展,制造了自然原来没有的事物,这些有机物自然界本身很难甚至无法降解,在环境中的累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了循环式的生态系统。

3、观念根源人类传统的价值观,即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人类中心主义的特点带来了全球化问题的必然。

二、生态自然观1、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1)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是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人类影响自然的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才是正确的。

(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传统观念认为,大自然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用,因此具有工具价值。

但其实人类与非人类都具有其自身的内在的、固有的价值。

自然价值客观存在与自然之中,在人类带来价值观念之前本身就存在价值,即使意识消失,自然本身的价值仍留在自然界中。

(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指的是把自然界及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都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构成的整体,认为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整体主义思想是环境伦理学中生态中心主义的重要思想特征。

自然界的系统整体性质,成了指导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思想基础。

2、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三、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

第四章知识分类与科学的本质(略)一、知识分类与科学的涵义1、知识分类:科学、数学、非科学;2、科学的涵义:科学基本上是指自然科学,它就是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的知识,其结果不带有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结论具有客观性。

科学满足五个条件:逻辑一致性、经验检验性、解释性、预见性、可错性。

当代科学的主要形象有:(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4)科学是一种方法(5)科学是一种生产力(6)科学是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7)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二、科学的哲学研究(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哲学作为整体的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不简单看作是纯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研究,而是通过对科学进行逻辑、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分析来理解科学的性质、方法、逻辑结构以及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尝试对一般科学的本性进行思考。

5 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的、综合的和实验的5,它直接面对具体的对象,通过经验、实验、测量等科学活动来探究世界;科学哲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的、分析的、语词性的,它以科学的知识、方法及其活动为反思对象,充分发挥理性的思考功能,从逻辑、本体、认识方法上来展开讨论5。

第五章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一、科学事实1、客观事实、经验事实和科学事实(1)客观事实:是在时空中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或过程。

客观事实具有客观性,可以被感知和被认识,但本身不是认识,无对错之分。

(2)经验事实:是人们用科学语言对通过观察、实验而被感知的客观事实所做的描述和记录,是客观事实在符号系统中的表征。

(3)科学事实:是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结果,是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感知、描述和记录,而且是真实的描述或记录。

科学事实同时具有客观事实本体论与经验事实的认识论的特点。

联系与区别:1)客观事实是科学事实的基础,是科学事实反映的对象。

科学事实是客观事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认识范畴。

2)科学事实也属于经验事实的范畴。

但不是所有经验事实都是科学事实,经验事实有可错性。

只有那些经过鉴定,被认为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或正确反映的经验事实,才称得上科学事实。

2、科学事实的特点(1)科学事实是单称陈述。

(2)科学事实是可重现的,具有可重复性。

(3)科学事实受理论影响。

3、科学事实的作用(1)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建立新理论的基础(2)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假说和评价科学理论的依据二、观察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1、观察渗透理论(理论负荷说)及观察的客观性: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消极和机械反应,二是受到观察者的理论和影响和支配得,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对同一对象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察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