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饮酒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课件

陶酒
渊 明
课文学习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课文学习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 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课文学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 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课文学习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课文学习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 堡垒。其平淡自然的诗风也就成了高 尚的艺术境界。其冲和淡泊的人生态 度也就成了最尊贵的人生境界。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陶渊明
一、家世生平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
武昌太守。”陶渊明《赠长沙公序》: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又 《命子》:“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 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晋书·陶 潜传》:
课文学习
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君讳嘉,字万年。……娶大司马长沙桓 公陶侃第十四女,……好酣饮,逾多不乱, 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 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 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 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 近自然。’……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 也。”——外祖父孟嘉。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5至10
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01
02
03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总结全篇)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01
02
人物小结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听读全诗,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赏析:
1至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2
01
03
04
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
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饮酒》 陶渊明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课件27张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课件27张
5至10句为第二层,写南山的美景和诗人从中 获得的无限乐趣。
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和 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由,不在 于居所是否荒远。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 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 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 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 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 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按节奏朗读诗文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 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 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 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 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 类了。
2. 如何理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 其他方面也自然的与他们没有纠缠了,它告诉我们, 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 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 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 词反映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感知诗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注释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而:却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 饮酒其五 名师教学课件PPT(1)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 饮酒其五  名师教学课件PPT(1)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1
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2
《饮酒(其五)》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书·刘毅传》 晋自中兴(南迁立东晋)以来,治纲大驰, 权门兼并,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 产业.
——《宋书·武帝本纪》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5
材料三
《饮酒(其五)》
1.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的大志和 “大济苍生”的愿望.
2.孝武帝年间,出任江州祭酒,由于出身 而受人轻视,辞官. 3.隆安四年,投入恒玄门下做属吏,不愿 同流合污,辞职. 4.隆兴三年,投入刘裕幕下做参军,起初 对刘裕功绩抱有期望,不久对官场黑暗失 望,辞官归隐. 5.同年秋,经叔父介绍任彭泽县令,到任八 十一天好好,学不习 天天愿向上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职.16

酒(
陶 渊
其 五 )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4
《饮酒(其五)》
《饮酒》组诗(序言)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 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 题数句自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6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饮酒》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饮酒》PPT课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发了人生真谛的感悟,那正是 一种欲辩已忘言的境界,而诗人 的欣喜之情也跃然纸上了。
❖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人生的意趣, 表露了“欲辨已忘言”的纯自然 的恬淡心情。
总结全诗
❖ 特点:(1)全诗风格淡泊清新, (2)用字简炼,然意境全出,
读之如山泉般清冽,飞云般舒展。其 中“菊”,“飞鸟”象征着诗人对高 尚情操及自在人生的仰慕与追求,含 蕴地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歌通过自问自答道出了 诗人身处闹境而能没有车 马喧嚣的烦恼,为什么? 在于“心远地自偏”从精 神上摆脱了环境的干扰。
作业:联系全诗,回答问题。
返回
1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 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 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 言表达呢?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 为什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 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 解释: 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继 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 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 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 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返回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1饮酒》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1饮酒》课件
答:“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 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 的状态。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 ,效果不一样。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 是 “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6、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 宁静、平和 、 闲适、恬淡 ……(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特点。 7、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 ”,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答: 心远地自偏 。
诗人在这一片美丽的黄昏景色之中体会到的一份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可是想要把 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 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总结:《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 诗,在这首诗里,有“结庐在人境”的心灵宁静 ,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有“悠然见南山” 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他这种于朴素 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的生活模式,为后 代文人指明了一条艺术人生、诗意人生的道路。 这也许是本诗具有永久魅力的奥秘吧!
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中考链接
1、请从炼字角了诗人远离世俗后 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 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 是仆么?
2、写作背景
《饮酒(其五)》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隐后的第 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 者看破东晋黑暗,隐居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的侵 扰,感慨甚多,于是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 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 丰富的精神生活。
8、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C )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饮酒》(陶渊明)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饮酒》(陶渊明)
“采菊在篱下”两句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 是本诗名句,被后人评为“心与境合”。当诗人采菊于篱 下时,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息非常可爱,飞鸟结 伴而还,环境优美而宁静,与诗人乐于隐居而悠然自得的 心境相吻合。 “见”字似信手拈来,不费气,其实从中 可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夫。这个“见”字把“悠然自得”的 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 传神地表现出来,合成了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饮酒
作者简介 课文分析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青壮年时,曾 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做过一些 小官,因厌恶官场黑暗、腐败,又不 愿侍奉权贵,于41岁时弃官归田,一 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160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 他的诗可分为两类:咏怀诗和田园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弃官归田后的人生 态度和生活情趣。流露出作者乐于归 田,陶醉自然的心态。既反映了厌弃 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可取一 面,也流露出作者躲避矛盾、与世无 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显得平易流畅、明白如话,然 而却蕴含极丰富的内容,最后两句,也如口语一般通络, 似与读者谈心,“真意”究竟是什么,韵味隽永,言已尽 而意无穷。
三 对诗中“真意”的理解
就字面意义而言是“人生的意义”,实际所描的是作 者乐于隐居、”的“见” 字的妙处
2、“采菊在篱下”四句既是写景,又抒发了作者对 自然的陶醉。“欲辩已忘言”是一句富含哲理意味的话, 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情,是直接抒情,把作者的 喜悦推到极致。
通观全诗,不仅情、景、理俱到,而且景中包含情, 情中见理,理贯全篇。情、景、理融为一体。
课文分析
二 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富有理趣

《饮酒》ppt课件

《饮酒》ppt课件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 相与:相伴。
日夕:傍晚。 还:飞回巢。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 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 劝其他人;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 人、辞赋家。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 向高峰,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 运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 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 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 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为什么“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 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心远地自偏只要心情闲适 ,心志高远,居所也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轶事典故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 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 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 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 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 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 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 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 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初中语文]《饮酒(其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饮酒(其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
人不利的!”他听后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折
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
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指自然之趣和 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点明了全诗主旨。化
赏 用《庄子 ·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和《庄子 ·外物》“言者 析 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说明恬静安适的田园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能言
传。
诗中哪两个词语最直接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闲适心境
饮 酒
(
其 结庐人 心远地
五境

恬静生活
山间美景
人生真意
采菊东悠然 山 气 佳 飞 鸟 还 此中真欲辨
篱 见山
意 忘言
)
热爱自然淡泊名利
结合本诗内容及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材料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有一次,郡守
陶渊明归返自然、 躬耕自乐的象征。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描绘了一幅悠远、恬静、自然、 和
析 谐的画卷,含蓄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中“菊”和“飞鸟”有何象 征意义?这两句有何深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PPT课件-饮酒(其一)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PPT课件-饮酒(其一)

5、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 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 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 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 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讨论
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 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 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音频朗读
整体感知
第一层(1—4句),讲作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 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第二层(5—10句),说明欣赏美丽的自 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课文讲解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马喧:喻 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 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 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 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 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 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 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 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 “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 “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 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 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
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 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 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 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 俗烦扰后的感受。

第26课《饮酒(其五)》(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饮酒(其五)》(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不为五斗米折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 山映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山间的云气在傍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 样表达。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 已忘了怎样表达。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 ,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夕阳西下,山间云气缭绕, 景色秀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作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的悠闲自 得的心境,表达了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一、理解性默写。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车马喧”为何意?为何“而 无车马喧”?
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 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心远地自偏
“心远”——心志高远,远离尘俗,远离官场。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改成“望”字吗?
“见”是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间抬起头来,南山 的美景映入眼帘,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如 果改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 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陶渊明》优质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陶渊明》优质课件
(借鉴五言律诗的方法,读出古诗的韵 味,自然和情感最重要)
你对这首诗的初读感受是什么呢? 能不能用诗中的一个词去形容这种很黑暗、很混乱
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 下,才能平庸的 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
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 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 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
饮酒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 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曾著《五柳先 生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后 人称“靖节先生”。
品诗韵
朗读要求:1、读对字音。 2、读出来节奏。
五言诗的一般节奏:二三节奏。 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平生音长仄声短, 韵字平仄皆回缓。
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 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 腰”。结果他就归隐田园,过着怡然自得,闲适 俭朴的生活。《饮酒》大约写于他归隐田园后二 十年左右。
你能不能再找诗中的一个词,去表 现有如此悠然的心境的原因呢?


心远
远离:官场尘世,远离了世俗 亲近:自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 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讨论
你觉得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 那些诗句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 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 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形象的写出了作者远离世俗后心灵的 自得、闲适、恬淡。
改成“望”不好,“望”是有目的去看, “见”是无意识的看到,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 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 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和惬意。“望”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第1课时 《饮酒(其五)》-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1课时  《饮酒(其五)》-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上)
第6单元 26 诗词五首 第1课时 《饮酒(其五)》
走进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 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在这些作品中,他 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 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 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点击播放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房舍。结, 建造、构筑。庐,简陋 的房屋。
作业布置
完成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 的交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远,远远地。 偏:偏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相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心远地自偏”中“远”的对象是脱俗。
3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 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 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云、日、鸟,由近及 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 光的图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生平
早年生活
家境没落,出身微寒。 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352或365年—427年),名潜,
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
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仕宦生涯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 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 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代表作 《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 记》等。
归隐后的 美景与生
活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你问我怎样能做到这样呢? 心远离世俗,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 抬起便看到了南山。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归。
这里边有自然的意趣,想要辨析, 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深入研读
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元好问
请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0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02.“心远地自偏”中的“远”的对象是什么? 03.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04.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 05.诗人体会到的真意,究竟是什么?
03.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 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 菊、山、鸟、日、人景,由远及近,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 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其 五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 渊 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壹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贰 诗文初探
理解字词、诗文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叁 深入研读
深入探究艺术特色、隐逸思想。
肆 各抒己见
用自己的话翻译、改写诗文,表达对诗文的理解。

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历史背景
社会 晋朝社会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 背景 统治者荒淫奢侈,无心朝政。
文人 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 处境 动辄被无辜杀戮。
文人辈出,但惧谈政治
文坛 绮靡之风,清谈玄言盛行 风气“陶谢”开田园山水之先河,
向玄言风发起挑战。
心远
指心和世俗远离。 只要心远离尘俗,就自然会觉得所居之地 偏僻幽静。
东篱
东边的篱笆。 自陶渊明这首诗后,“东篱”可指代菊圃。
悠然
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日夕
山中的景象;傍晚
相与
一起
真意
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诗意感悟
摆脱世俗 烦恼后的
感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04.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
不能。“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 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 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05.诗人体会到的真意,究竟是什么?
“真意”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0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 音。“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 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02.“心远地自偏”中的“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深一层含义,是远离尘世喧嚣,超凡脱俗。

各抒己见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请大家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用擅长的形式再现《饮酒》(其五)所 蕴含的画面、意境、思想感情。
人物 传记
改写 现代诗
诗句 赏析
书法 绘画
……
恭喜! 今天你又涨知识啦
二十岁入仕,痛感世道的险恶,人生 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 “出仕”、“入仕”间徘徊。
隐居生活
四十一岁弃官归隐,长归园田, 不再出仕,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 生活的诗文。

诗文品读
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萧统
《饮酒》创作背景
《饮酒》组诗二十首,作于诗人归隐居田后,正 值东晋灭亡前夕。诗前小序中说,这些诗是他“闲居 寡欢”,酒后命笔,用以“自娱”,聊为“欢笑”之 作。后人则认为其是“借酒为题耳,非咏酒也”。
深入研读总结
诗篇通过歌颂归隐后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反映诗人的恬淡情怀和高洁志趣,并以此反衬 他对世俗尘嚣和仕宦利禄的厌恶。
艺术特色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 ,语言清新自然
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 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 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最后用理语作结。
《结庐在人境》是上述这一组诗中最广为后世传 诵的佳作。
诗文诵读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词解析
结庐
建造房舍。结,建造;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
喧嚣扰攘的尘世,人世间
问君;尔
作者自问;如此,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