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蹉跎(cuō tuó)C. 徜徉(cháng yáng) D. 恣意(zì y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C. 踌躇满志D. 蹉跎岁月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恣意妄为,不顾后果。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踌躇满志,勇往直前。
C. 他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D. 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B. 他虽然失败了,但是没有放弃。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B.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C. 她的眼神如同星辰般璀璨。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登高》)-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7.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 “前人栽树,__________。
”- “________,后人乘凉。
”8. 请填写下列名言警句的出处或作者。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________》。
- “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9.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文言文材料略)(1)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2)请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3分)(3)请分析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3分)10. 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 (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春暖花开B. 井底之蛙C. 一箭双雕D. 开门见山答案:B2. 下面哪个句子中没有语病?A. 你好,我不是来晚的。
B. 星期天我们去了长城。
C. 她是我认识的那个人。
D. 上了初中,作业比以前多了。
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比喻?答: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点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使文字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 请举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我喜欢古人所说的"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句句子。
它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叹光阴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性。
三、阅读理解请参考附件中的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从文中可以了解到的人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根据文中描述,该人物勇敢、聪明、有责任感,并且乐于助人。
2.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文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下面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写作:1. 描述你最难忘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2. 谈谈你对友情的理解。
答:我选择题目1进行写作。
我最难忘的一本书是《小王子》,这本书通过一个小王子的冒险故事,讲述了关于爱、友情、责任等主题。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并且带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的精彩故事和深刻思想使它成为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一本书。
以上是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少作家开始批判工业文明的冷漠,反思人性的异化及人类生存的痛苦。
他们深知,要治愈这种精神顽疾,人心需要亲近大地、回归自然。
而生态文学恰恰能够给人一种亲切的生存体验。
中外生态文学源于对生态问题的关切。
批判穷奢极欲,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永恒的主题,揭示生态危机的人性与文化根源则是其终极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提升。
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在西方文学中,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生态文学先驱”梭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
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比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等,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很显然,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
生态文学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
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
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学。
中医作为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原创医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独特的医学理论、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在世界医学宝库中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在传承发展中,中医药文化已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很多日用而不知的观念、常识均源自中医药。
可以说,中医药是一门贴近日常、高度生活化的科学,是最适合融入生活、也最能够融入生活的医学。
在一定意义上,中医生活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传承和具身体验。
融入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是中医药得以不断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药理论源于生产生活实践。
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标志着其理论体系的形成。
这些理论均来源于人们长期对日常生活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比如,人们发现,对一些身体不适的症候,能够通过砭石针灸、推拿穴位、服中草药等缓解,于是形成了针灸、推拿、煎服草药等医疗经验和理念。
通过对大量生活经验的总结,借助取象比类、以外揣内等方法,以中国古代哲学为主要思维方式,进一步总结规律升华形成了气一元论、阴阳五行、精气神学说等中医药基础理论,并一直延续至今,指导和影响着中国人的医疗实践和思维方式。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年4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阅读是伟大的文化发明,但文字出现的历史非常短暂,人类尚不足以进化出一个先天的“阅读脑”。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依靠遗传获得阅读技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从“非阅读脑”到“阅读脑”的转变,既有赖于先天的大脑特性,又有赖于后天的阅读训练。
虽然人类没有进化出“阅读脑”,但先天拥有“口语脑”。
口语是人类自然习得的本能。
通过遗传,每一个准备接受阅读训练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从语音通达语义的口语加工脑区和环路。
这些加工口语的脑区与环路即是“阅读脑”形成的开端。
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持续更新的机器,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中。
这种能够不停“重组”的特性被称为“脑的神经可塑性”。
后天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促成了先天脑的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当属视觉词形区的出现。
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比较了无阅读能力(文盲)和有阅读能力的两组成年人,发现在阅读任务中,有阅读能力组的左脑梭状回(即视觉词形区)在观看文字时的活跃强度要高于观看人脸、房屋等其他视觉刺激时的活跃强度;而文盲组,相应的脑区未发现异常活跃现象。
这一发现首次直接证明了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还会“改写”大脑的灰质和白质结构。
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与刚入学时相比,儿童在二年级时,左半球的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减小,推测是阅读训练引发了相关脑区神经突触的修剪过程,使这些脑区变得更加精简高效。
另一项研究发现,8-10岁儿童在接受100小时的阅读训练后,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一致性显著增强,意味着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
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
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
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5页,共八道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I卷一、(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暮春清明风俗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
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
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浊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
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
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
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
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19分)材料一: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
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
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
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
“虽怒时而若笑,即瞑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
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
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不合时宜的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
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
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
“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
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学校: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
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
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又达三十个纬度,温度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桎梏和丰润的机会。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华大地上已陆续发现了人类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说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并留下了石器。
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
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
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
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的三千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说明:①本试卷分为两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②答案一律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西方神话学理论认为,神话中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
英雄神话的产生是神话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英雄神话中,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而人则处于世界的中心”。
可以看出,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主要不是根据神话的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也就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
这种植根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希腊神话,其新神、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
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来。
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思想家批判,扬弃之后,才能被希腊哲学吸收,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与希腊神话不同,主要是产生于祖先崇拜观念基础上的中国神话,不但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而且由于祖先所崇拜的对象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核心地位上的主神。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
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
他们各自生息、发展于一隅,后来才先后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共主。
地位虽然变了,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
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识记。
A便笺(ji ān)B毗邻(pí)伺候(cì);D项中应为“剑拔弩张"、“稗官野史(bài)。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项“名副其实”指名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B项“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C项“有条不紊”指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D项“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指坏事)。
3、【答案】A例句中,“兄”修饰“事”,是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译文:你替我把喊他进来,我能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A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译文:好厨子每年换一次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
B项,“王”,使动用法,“让……称王"。
译文: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就让他称王。
C项,“履”,名词作动词,“踩、踏"。
译文:脚所踩着的地方。
D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译文: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故选A。
4、【答案】A例句是判断句,判断标志是“……者……也”;句意:我所喜好的,是道。
A.与例句都是判断句,判断标志是“也";句意:好厨子每年换一次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
B.状语后置句,“于君”是“有益"的状语,后置了,应调整为“于君有益”;句意: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C.宾语前置句,“之"是“闻”的宾语,被前置了,应调整为“未闻之";句意: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
D.被动句,“为所”字表被动;句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
故选A。
5、【答案】D【解析】先用排除法排除③,⑤是人格本质属性,③是人格的具体内容,根据逻辑顺序,先排除,答案在C与D中选。
再根据文体是议论文,注意论点、论据的关系,这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再根据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出-分析-解决可得出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说明:卷面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考查(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君子生非异也。
C.赢粮而景从。
D.人非生而知之者。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有席卷天下,包括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3.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
B.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___名谊,洛阳人也。
他十八岁时,因为能诵诗属书而闻名于郡中。
当时___为河南守,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把他召到门下,非常器重他。
___皇帝刚刚登基,听说河南守___是天下第一,便征召他为廷尉。
___曾研究事务,因此他说:___虽然年轻,但通晓诸子百家之书。
___召他为博士。
当时___年纪还很小,执笔写下的议论老师们都说不出口,而他却能为之所对,每个人都非常满意。
其他学生们因此认为他很有能力,但自己却做不到。
___非常欣赏他,便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升到了太中大夫的职位。
___认为,汉朝在孝文二十多年时期内,天下和平,应该改正朔、更改服色、制定法度、规定官名、兴办礼乐。
于是他详细制定了事仪法,色彩以黄色为主,数字以五为主,官名全部按照秦朝的法度制定。
___刚刚登基,还没有时间思考这些事情。
所有的律令都是___制定的,包括诸侯都归国,这些议论都是由___生发起的。
于是天子商议让___担任公卿之位。
___、灌、东阳侯、___之等人都对他不利,短暂地批评___说:“洛阳的人年轻,初学之时就想掌握权力,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也对他疏远,没有采纳他的议论,只是让他担任长沙王太傅的职务。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又名“垂莲柱")而得名。
垂花门形制多样,包括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廊罩式等,在营造工艺上更是集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于一身,屋顶、屋身、台基、柱、梁、枋、檩等几乎完备。
它不仅折射出宅主的审美品位与文化修养,也展示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②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蔚为大观,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
如徽州的砖雕和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大放异彩,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出神入化,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不仅可以美化建筑,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俗称“苏州片”,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玺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③垂花柱作为垂花门的重要构件,采用了雕刻与彩绘的双重工艺。
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中,有数处提到“虚柱”,这一名称指向了垂花柱悬空不落地的特点。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5分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浮游尘埃之外。
(司马迁《屈原列传》)(2)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
(贾谊《过秦论》)(3)___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4)李贺《李凭箜篌引》一诗点明演奏时节及音乐效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②. 蝉蜕于浊秽③.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④. 早岁那知世事艰⑤. 女娲炼石补天处⑥. 石破天惊逗秋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濯”“淖”“蜕”“秽”“隳”“炼”“逗”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 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沛公让不受()(《沛公约法三章》)(2)君弟重射()(《孙膑指挥若定》)(3)妻为具食()(《举案齐眉》)(4)笃亲念故()(《高允仁恕简静》)(5)楚人未既济()(《宋襄公治军》)(6)不忍委之()(《荀巨伯探病友》)【答案】①. 推辞,推让②. 但,只③. 准备④. 深,厚爱⑤. 渡河⑥. 抛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让:推辞,推让。
句意:沛公再次推让不肯接受。
(2)第:但,只。
句意:您只管下大赌注。
(3)具:准备。
句意:妻子(孟光)为他备好食物。
(4)笃:深,此处指厚爱。
句意:笃爱亲属,顾念朋友。
(5)济:渡河。
句意: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6)委:抛弃。
句意:我不忍心抛弃他。
3. 按要求选择。
下列有关乡土社会的特点,不能用来解释朱先生成功化解矛盾原因的一项是()白鹿原上,李寡妇先后将自家的一块水地卖给了鹿子霖和白嘉轩。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huò 遒劲qiú 霉菌jùn 分外妖娆fènB.尽管jìn 分泌bì 坍圮pǐ 声名狼藉jíC.菲薄fēi 屏息pǐng 商贾gǔ 数见不鲜shuòD.独处chǔ 霎时shà 期年jī 一模一样mú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残废座落坍圮历尽沧桑B.天籁弧形岛屿憾天动地C.樯桅点缀倾泻迄今为止D.掂记斑驳倩影绞尽脑汁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来,一些不法之徒经常用不名一钱的野生植物充当“灵芝” “党参”骗取钱财。
B.农民将剪裁后的“下脚料”做成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C.同学之间宜结秦晋之好,不能因一点小事就反目成仇。
D.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便重印了九次。
D.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
“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B.《国语》是先秦时历史散文,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课文《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上》。
C.《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D.《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刘玲玲审题人:佟成坤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
③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知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
④以第三者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⑤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
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
⑥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
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图1图尔敏论证模式分析操作图⑦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注的是那种能够达成某种共识,至少是达成某种妥协的争论。
安徽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安徽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记者: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李敬泽: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生活,与人民是一种如盐在水的关系。
我们虽不一定深读古籍,但孔子的教诲、庄子的风姿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
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仅在书柜里,也在人的心里、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
当代之传承发展,就是守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对新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有着独特的关切和独特的方向。
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考验,并在不断地回应中,把道路走得更宽广、空间更宏大。
守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的来时路。
这不仅仪是一个历史记忆,更是一个人生和文化的方向。
传承文化,不管怎样,都不要失去这个内在的方向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就像河水会遇到高山、高原一样,记住自己的方向感,每一代人做出自己的创造,去冲开一切,去往新的空间。
记者:文学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作为一位文学工作者,您党得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李敬泽:文学在中华文明构建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中文里“文明”这个词,“明”指的是光,是照亮四野的。
“文”指文字、文章,用文字来书写世界,是文明的根基和起始点。
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建立意义,就是从对世界的书写开始的。
中国人的道、中国文化的道在“文理”里。
这个“文”是广义的,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学。
韩愈说“文以载道”,正是这个意义。
文学在我们的文明中,对建构我们的情感、认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使有人不常读文学作品,但文学的影响仍在,它丰富我们的底蕴、增添我们的色彩。
记者: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家何为?李敬泽:新时代,文学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正在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8分)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既体现了家风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甲的无奈和感慨。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乙方法。
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风联,令晚辈①,深受教益。
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养性却是扶正义,②等,都成为言传和身教的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齐家重要的一点便是正家风。
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
好的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美德,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
家风正,自会人才辈出,涌现国之脊梁;家风不正,则多出纨绔子弟,不孝子孙。
因此,古之名门旺族无不重视家风建设。
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家教子有方,不管天下风云变换,曾家始终保持着谨严的家风,对子孙后代熏陶渐染。
因此,曾氏家族造就了庞大的人才群体,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脊梁(jǐ) 人才辈出B. 纨绔(k) 不孝子孙C. 渐染(jin) 名门旺族D.承载(zi) 风云变换2.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流失处世准则B. 流失处事法则C. 流逝处事法则D. 流逝处世准则3. 填入文中①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感同身受B. 感慨万千C. 耳濡目染D. 耳闻目睹4.在文中②处填入对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换门不改旧家风B.宗功显世树家风C.出闺宜守我家风D.修身只为正家风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提出的王道,是指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B.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后天的学习能让自己日益完善。
C.《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一篇政论,作者意在借秦亡的教训警示汉朝统治者勿蹈秦亡的覆辙。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师说》中所提到的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道统。
6.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加点词的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
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使用正确。
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使用正确。
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使用不正确。
二、古诗文默写(6分)7.按要求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6分)1、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共鸣。
4、关于积累的重要性,老子和荀子都有过形象的论述。
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与《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相近。
三、任务型写作(4分)8.某校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文化艺术节将于2014年5月5日拉开帷幕,届时将举行课本剧展演活动。
高一年级参演的两个剧目是《红楼梦》和《高老头》,请任选其中的一个,设计一则海报宣传语。
(50字以内)(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15分)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①而稍下焉。
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
非独山川也,人行亦然,有布衣积善不怠,必致颜、闵之贤,积恶不休,必致桀、跖之名。
非独布衣也,人臣亦然,积正不倦,必生节义之志,积邪不止,必生暴弑之心。
非独人臣也,国君亦然。
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数失,必致危亡之祸。
故仲尼曰:汤、武非一善而王也,桀、纣非一恶而亡也。
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是故君子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克己三省,不见是图。
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谓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谓无伤而不去也。
是以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
故圣人常慎其微也。
文王小心翼翼,武王夙夜敬止,思慎微眇,早防未萌,故能太平而传子孙。
夫圣贤卑革②,则登其福。
庆封、伯有,荒淫于酒,沈湎无度,以弊其家。
晋平殆政,惑以丧志,良臣弗匡,故俱有祸。
楚庄、齐威,始有荒淫之行,削弱之败,几于乱亡;中能感悟,勤恤民事,故能中兴,强霸诸侯,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
由此言之,布衣人君,其行一也,知己曰明,自胜曰强。
夫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此颜子所以3称庶几也。
注:①陂池:(pōtu),坡度平缓的样子。
②卑革:谦逊的改过。
3庶几:借指贤者。
(取材于王符《潜夫论慎微》)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必步增而稍上焉稍: 渐渐B.克己三省克: 克制C.以弊其家弊:破败D.良臣弗匡匡:纠正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人行亦然填然鼓之B振长策而御宇内罪大而不可解也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夫圣贤卑革,则登其福D此颜子所以称庶几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篇从自然界中的山陵积上不止和川谷积下不已说起,意在引出下文对人事的论述。
B.第二段从布衣人臣人君三方面分别论述了积德、积正、积善可致贤、生志、致福的道理。
C.第四段写楚庄王、齐威王能谦虚改过,因此使自己的国家能够重新兴盛,称霸诸侯而名载于史册。
D.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采用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使文章说理形象透彻,论证充分有力。
12.用斜线(/)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5分)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13.阅读第三段中孔子所说的话,概括圣人常慎其微的原因。
(4分)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小题。
(7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1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2。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1杜二甫:指杜甫。
2徂徕:山名。
14.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与好友离别之时,同游鲁郡一带的池台亭阁,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意。
B.颈联中明字化静为动,与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异曲同工。
C.飞蓬各自远句以蓬草随风飞舞喻与好友离别后自己漂泊无依,难舍之情隐于其中。
D.本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中间寄以金樽重开的希望,首尾呼应,情味深长。
15.有人评论本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有离别必有哀怨,有哀怨必充塞于心)的特点,请从所绘之景或所叙之事的角度,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分)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16分)绳子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
哥代维尔镇的广场上,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人声与牲畜声闹成一片。
奥希科尔纳老头一到镇上,就径直朝广场走去。
见到地上有一小段绳子,他节俭成性,于是,他费劲地弯下身去,从地上拾起这段绳子,正要慢慢起来时,却发现马具匠玛朗丹站在自家门口盯着他。
他们曾一起做过生意,结果闹翻了。
老头见自己捡一小根绳却被冤家对头瞧个正着,不由得羞惭难当。
他赶紧把绳子塞进褂子,然后,假装在地上找什么东西的样子。
最后,他探着脑袋,朝集上走去。
赶集的人吵吵嚷嚷,缓缓流动,不停地讨价还价,非常活跃,好生热闹。
稍迟一点,集市上的人渐渐稀少起来,住在远乡的农民纷纷前往客店。
茹尔丹客栈的大厅里,挤满了用餐的客人。
大家刚用完午餐,警长就出现在店门口。
他发问道:奥希科尔纳老爹在这里吗我在这儿呢。
奥希科尔纳应道。
警长说:奥希科尔纳老爹,劳驾跟我到镇公所走一趟,镇长有话要同你说。
奥希科尔纳老头好不意外,颇为不安。
他跟随在警长的后头。
镇长正坐在靠背椅上等着他,他开腔了:奥希科尔纳老爹,有人看见您今天上午在伯兹维尔的大路上,捡了马纳维尔的乌尔布雷克丢失的皮夹,内有五百法郎及商业票据。
这怀疑突如其来,老头目瞪口呆,望着镇长:我,我捡了皮夹我以人格担保,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皮夹。
有人看见您啦。
有人看见我马具商玛朗丹先生。
这时,老头才弄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他气得满脸通红,叫冤道:这个混蛋!他看见我捡的,就是这根绳子,镇长先生,您瞧。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那根绳子。
镇长摇了摇头,说:您没法叫我相信,玛朗丹是一位讲信誉的人,他怎么会把一根绳子当成一个皮夹老头愤怒起来,他举起一只手,赌咒发誓:我讲的千真万确,镇长先生,一点也不假,我以我的灵魂发誓。
他的发誓毫无用处。
根据老头的要求,镇长在他身上搜了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搜出来。
最后,镇长只好把他打发走了,不过对他讲明,此案还要上报检察院,等候命令再作处理。
这件事已在镇上传开了。
老头一走出镇公所的大门,就被人围着问这问那。
于是,他把捡绳子的经过讲了一遍,大家哄然大笑起来。
他气愤不平,极为恼火,逢人便讲自己的遭遇,没完没了。
第二天,有个长工把皮夹送还了。
据这个长工说,他是在大路上拾到的。
这个消息立即传遍四乡,奥希科尔纳也听说了。
他马上到各处转悠,把真相大白的故事讲给乡亲们听。
他心情舒坦了。
然而,他仍感到有点不自在。
那些人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神情,他似乎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他。
下一个星期二,他又去镇上赶集,一心只想再讲讲自己的遭遇。
玛朗丹正站在自家门口,见他路过,便乐了起来。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头莫名其妙。
他走到邻村一个庄稼人跟前,又讲起自己的故事。
对方没等他讲完,就在他肚皮上一拍:大滑头,得了吧!奥希科尔纳愣住了,为什么把他叫作大滑头他来到客栈,又开始说自己的遭遇。
一个马贩子高声嚷道:得啦,一个人捡到皮夹,另一个人又还了回去,神不知,鬼不觉啊!奥希科尔纳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认为是他捡到皮夹后,又让自己的同伙把皮夹还了回去。
他想抗议,客人们却哄堂大笑。
在一片嘲笑声中他离开了客栈。
愤怒与羞耻堵得他憋气心慌,他感到自己是跳进河里也洗不清了。
于是,他又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他日思夜想的就是那根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