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的实施带来的困惑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导学案的实施带来的困惑与反思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导学案的应用,如温暖的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然而导学案应用于课堂给我们教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令我不断反思着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一、导学案设计的如何有的放矢。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的深度和广度怎样照顾每个孩子不同的认知水平,如何努力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开启每一个孩子的知识链接的密码,是每个教师应该设计导案的关键,不然导学案在课堂上的实施不但不会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究领悟所学的知识,反而还会另他们手忙脚乱之后依然茫然无获。我曾这样设计一节数学课的导学案,《一个数除以小数》: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这样的呈现形式学生陷入的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开始学案给我的粗浅认识是简简单单学数学,先学后教,这与新课标的“创设生动的情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经历探究的过程、、、”可以很好的统一吗?曾经另我很困惑!如今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自己导学案的设计最终归原因是过于:枯燥,目的性不强,课堂上没有情景的设计依然是没有生机,学生的求知欲没有充分调动,教学效果依然是收益不大。怎么设计学案,同样在于你选择的设计方案。
二、导学案设计中让学生预习阶段如何灵活驾驭。
导学案实施环节中有自学新知的环节,可是面对当今社会孩子接触知识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的局面,会使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还未教学生早就知道了的情况,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如何重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使课堂氛围和谐发展实现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呢?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达到预习效果?这是我们亟待继续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学生“先知”不定“先觉”,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我在教学数学新授课,《三角形的面积》时,预习阶段正在有效进行着,突然冒出一位先知学生,高傲的说:“大家都会。”“早就知道。”“没必要探讨这些知识。”眼看着课堂教学就这样无味的结束,究竟如何让所有的孩子依
然兴趣盎然的探讨下去?首先赏识学生会给他们求知欲灌输很大的动力,我抓住这一关键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了,我把这一切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说去评判、体会。你们觉得还有必要继续探究下去吗?”“我们试着用今天会了的知识解决以下问题?”接着我出示了“巩固题”中的一道有难度的题,学生被这一略有难度的题所困惑,于是重新回到预习阶段重新合作探讨,导学案在课堂实施中我们只要及时发现课堂上生的动态抓住切入点调适度整课堂环节,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有效的进行,导学案的应用不是死板采用他人的经验和教条,而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设计,迎合着自己学生的动态灵活实施。
三、在合作探究中如何有效完成教学计划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更是困惑无助,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在导学案实施的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了,导学案实施环节中新授课教师都采用了预习、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在他们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根本看不懂,自学阶段也是走马观花跟着走了过场,真正学会的知识很少,这部分学生一般是默默地坐着不发表见解,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学习上及其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另外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的事,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样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接下来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他们会有自己的创新思维,这部分学生有一种蝙蝠跟着麻雀瞎飞得感觉,这样会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更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帮一帮你会更棒的”这个环节。这样调动了那些我学会了我要表现,这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欲,还引领了那些我努力也能学会的学困生的求知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凡事有利就有弊,通往课改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应用“导学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探求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会反思,大胆挑战,踏实肯干,就一定能在教改工作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