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
蒹葭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奏蒹葭象征什么样的女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拼音版翻译《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一毛一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
‘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jiān jiā)原文带拼音标准版: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uāng 。
suǒ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iěcháng。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
蒹葭完整版注音译文
蒹葭完整版注音译文诗经·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注音版原文:jiān jiā蒹葭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跻;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蒹 葭 采 采,白 露 未 已,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导读:诗经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一篇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下面是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欢迎查看阅读。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原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ugra一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曦(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采,同“彩”。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igra一ve;):水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古诗今译】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诗经》子衿蒹葭赏析
《诗经》子衿蒹葭赏析《诗经》子衿蒹葭赏析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诗经》子衿蒹葭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
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
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
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
诗经蒹葭鉴赏分析
诗经蒹葭鉴赏分析导语:《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下面由为大家的诗经蒹葭鉴赏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一首抒情诗。
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
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
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蒹葭》
古诗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古诗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借景起兴)
芦苇茂盛,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
所为伊人,在水之湄。
这句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
所说的那个人,在河的岸边。 溯洄(逆流而上)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道阻且跻。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险峻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 “伊人” ),宛在水中坻(水中的小洲、小 岛)。 顺流寻找她,仿佛她走到了在水的中的小沙丘。
《 诗 经 蒹 葭 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 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皆生于水边。
蒹葭(芦苇)图示
正音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 )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韵脚 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āng) 第二章:萋、晞、跻、坻; (ī) 第三章:已、涘、、沚 (ì ) 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重章叠唱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余音袅袅
诗经-蒹葭 教学课件
•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 主 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
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 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 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 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 伊人” 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 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 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 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意境的整体象征
•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 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 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 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 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 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 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 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 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 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 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 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 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 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 的人生象征意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 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 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 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 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 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 水中沙洲。
返回
蒹葭
• 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像芦苇一样的。 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像芦苇一样的。
《蒹葭》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蒹葭》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情歌。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原文:蒹葭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⑹。
溯游从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⒄。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⒅。
作品注释: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⑵为:凝结成。
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⑷一方:那一边。
⑸溯(sù):逆流而上。
洄:水流迂回之处。
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
阻:险阻,(道路)难走。
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
从:追寻。
⑹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宛:宛然,好像。
宛在水中央: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宛然,好像。
⑼萋萋:茂盛的样子。
⑽晞(xī):干,晒干。
⑾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⑿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chí):水中的沙滩。
⒁采采:繁盛的样子。
⒂已:止。
⒃涘(sì):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滩。
作品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蒹葭》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蒹葭》作者简介《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蒹葭全文翻译
蒹葭全文翻译《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下面是诗经秦风蒹葭文字翻译,请参考!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啦语义的往复推进。
原文白话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珠结为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短。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墨稠稠,早晨露珠未全系列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整体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等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逼近戎狄”,这样的环境逼使秦人“研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就是嘹亮刚烈的。
留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下出征猎伐、感伤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婉转爱恋的情致却更像是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啦,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诗经《蒹葭》全文欣赏
诗经《蒹葭》全文欣赏诗经《蒹葭》全文欣赏《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诗经《蒹葭》全文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
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
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
“未晞”,未干。
“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
“跻”,升高。
“右”,迂曲。
“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经《蒹葭》译文赏析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坻。
Close grow the rush leaves, Their white dew not yet dry. He whom I love Is at the water’s side. Up stream I sought him; But the way was difficult and steep. Down stream I sought him, And away in mid-water There on a ledge,
The reed(许渊冲译本) Green, green the reed, Dew and frost gleam. Where’s she I need? Beyond the stream. Upstream I go, the way is long. Downstream I go, She’s there among.
1)增补引导词there 2)增补虚词it 3)增补动词 2,古汉语里偏正词组的中心词可能省略 ,英译时可 能需要补出这个中心词。 3,古文中意合法的复句很多 ,这类句子英译时要根 据句义增补各种关联词语。
(二) 转换
转换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指词类、成分、 语态、正反、语序等各方面的转换。
《诗经》中《蒹葭》的 译文赏析
一,古文英译的难点
(一) 译语中无对等词 通常的处理办法有四点: 1,用近义词语加注解的方法加以处理; 2,将近义词大写使之专有化; 3,音译加注解; 4,造词。 (二) 多义和歧义 (三) 古今、通假
二,基本翻译技巧
(一) 词量增补 1, 无主句英译时至少有三种增补的可能:
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对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的诗。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表面上看来这是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情景交融、触情见景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
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
“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诗经《蒹葭》详解
诗经《蒹葭》详解《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以下是诗经《蒹葭》详解,欢迎阅读。
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赏析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诗经秦风蒹葭》中对“伊人”的诠解
《诗经秦风蒹葭》中对“伊人”的诠解《诗经·秦风·蒹葭》是出自《诗经》中的一篇民歌,它是西周时期所创作的。
这首诗以蒹葭这种植物为主题,通过蒹葭的生长与凋落来表达作者对伊人(这里可以理解为爱人)的思念之情。
《蒹葭》的前两句诗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两句描绘了草木苍翠、水天相接的景象,并以此呼唤起了伊人的思绪。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中对“伊人”的诠解。
“伊人”一词在古代的意义是指爱人,也可以理解为恋人或爱侣。
这里的“伊人”是作者所思念的对象,他希望伊人能在水边听到自己的歌声,能感受到自己的思念之情。
诗中用“在水一方”来形容伊人,暗示了作者与伊人处于相对的位置,但通过湖泊或江河相连。
这样的形容起到了凝聚心灵、沟通心意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伊人的渴望和思恋之情。
诗中还描绘了草木苍翠、白露凝结成霜的景象,形容了大自然的变化。
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在这种变化中,作者对伊人的思念依然未改。
诗的最后两句是:“言告行舟,载笔载书。
”这表达了作者对伊人的思念和思考,并借此寄托了自己的心情。
我们可以将“行舟”理解为作者的行动,他打算告诉伊人自己的心迹和思念,希望能与伊人重新相聚;而“载笔”和“载书”则是他把自己的心情写成文字,寄托于纸上。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试图让伊人了解自己的心情,以此来传达自己对伊人的思念和感情。
《诗经·秦风·蒹葭》中对“伊人”的诠释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和自己的情感,作者希望能与伊人重逢,并借此抒发对伊人的渴望和思恋。
这首诗以简练、纯美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伊人的深情厚意,使其成为经久不衰、永恒动人的诗篇。
诗经·蒹葭注音
诗经·蒹葭注音诗经·蒹葭注音诗经·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诗经·蒹葭注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jiān ji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国风·秦风·蒹葭》源自于诗经,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行得。
下面是我收集的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1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解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亮、茂密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密的样子3、为:凝聚成。
第1页/共8页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仿佛,似乎。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第2页/共8页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心。
河边芦苇密又繁,早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中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诗经·蒹葭。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
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
景中含情。
情景浑融一体。
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作品名称,诗经·蒹葭。
创作年代,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古诗。
作者,作者不详。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蒹葭:蒹。
荻。
像芦苇。
葭。
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念.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
逆流而上。
从。
追。
追求。
阻:险阻。
难走。
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
游。
流。
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仿佛在河的中间。
宛。
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凄凄”。
晞: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
指岸边。
跻:登。
上升。
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
这里的意思是“干。
变干”。
涘:水边。
右:向右拐弯。
这里是弯曲的意思。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
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
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毛诗序》云:“蒹葭。
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
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
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
那就‘道阻且长’。
‘且跻’。
‘且右’。
意思是走不通。
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
那就‘宛在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
“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
而人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
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
今人蓝菊有。
杨任之。
樊树云。
高亭。
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
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
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
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
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
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里。
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
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
平王东迁时。
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
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
都于雍。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
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相关分析。
“古之写相思。
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
望之而不可即。
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
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
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
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
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
芦苇也。
飘零之物。
随风而荡。
却止于其根。
若飘若止。
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
恍惚飘摇。
而牵挂于根。
根者。
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
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
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
蒸成菌。
一理也。
霜者。
露所凝也。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
《诗经》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
于是相思益甚。
其情益坚。
故曰“未晞”。
“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
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
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情所系着。
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
终不知其所在。
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
故虽不知其所踪。
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
曰“溯游”。
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
言求索之艰辛。
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
所追逐者。
不过幻影云雾。
水月镜花。
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
如影在前。
伸手触之。
却遥不可及。
“宛在水中央”一句。
竟如断弦之音。
铿锵而悠长。
每读到此。
不由喜之。
叹之。
怨之。
哭之!此诗三章重叠。
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首二句以蒹葭起兴。
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
秋水森森。
芦苇苍苍。
露水盈盈。
晶莹似霜。
这境界。
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
可望难即的爱情。
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
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
《诗经》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
意味着追求艰难。
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
执著追求。
但“伊人’都飘渺阻隔。
可望难即。
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
分别是对在水一方。
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
征途漫漫无尽。
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
伊人时时宛在。
然而终不可近也。
既逆流。
又顺流。
百般追寻。
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
就是幻象难近。
终归不得。
怅恫之情愈深。
至此。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
每章只换几个字。
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
反复吟咏。
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
这是时间的推移。
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
到“在水之湄”。
再到“在水之涘”。
从“宛在水中央”。
到“宛在水中坻”。
再到“宛在水中沚”。
这是地点的转换。
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
到“道阻且跻”。
再到‘道阻且右”。
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
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重章叠句。
层层推进。
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
“。
凄凄”。
使全文声情兼备。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
恋人。
那么。
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
感情是真挚的。
但结果是渺茫的。
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
最令人共鸣的东西。
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
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
一种结构。
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
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
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
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
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
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
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
可以是贤才。
友人。
情人。
可以是功业。
理想。
前途。
甚至可以是福地。
圣境。
仙界;这里的“河水”。
可以是高山。
深堑。
可以是宗法。
礼教。
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
有阻隔。
有失落。
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如此说来。
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
招贤。
怀人。
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
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
恐怕都有一定道理。
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
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
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
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
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
芦苇。
霜。
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
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
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
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
体现出女性的美。
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
她一会出现在水边。
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
寻找不到。
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
又如刀绞一般痛。
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
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
模糊。
不清晰。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
面目。
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
给人以雾里看花。
若隐若现。
朦胧缥缈之感。
蒹葭。
白露。
伊人。
秋水。
越发显得难以捉摸。
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
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
笼罩全篇。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
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
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
引出正文。
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
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
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
达到了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蒹葭”。
“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
浑然一体。
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
这正是“托象以明义”。
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
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
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
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
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
情生景。
哀乐之触。
荣悴之迎。
互藏其宅”。
《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
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
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
情景交融的意境。
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总之。
《蒹葭》诗的丰富美感。
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
还是从创作的角度。
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它的主要特点。
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
意象空灵。
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一。
事实的虚化一般说来。
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
因而在它的意境中。
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
然而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
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男是女也无从确认。
特别是“伊人”。
音容体貌均无。
一会儿在河的上游。
一会儿在河的下游。
一忽儿在水中央。
一忽儿在水边草地。
飘忽不定。
来去渺茫。
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
无疑。
由于追寻者。
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
使整个追寻人物。
追寻事件。
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