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_论文
浅析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浅析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摘要:现代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求公民参与行政决策。
当前我国在行政决策引入公民参与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从公民参与范围程度、参与制度化和保障性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不足之处,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决策;公民参与;对策所谓行政决策,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决策的制定、执行的一系列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决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确定课题、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和评估选优等一系列活动。
本文从狭义上来理解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需要公民积极参与。
一、当前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1公民参与范围偏窄,程度较浅当前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主要局限于对行政文件的公布、行政信息的披露、重大事项的公示、行政决策前期的听证、调研等方面。
从公民参与决策的整体情况看,公民参与范围的狭窄和参与程度的浅薄主要表现在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功能基本上局限在了解情况上,真正带有实质性的参与不多,话语权的重量偏低,参与范围较窄,参与程度不深。
在抽象行政行为中,公民在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过程和行政议题形成过程中缺乏动议权与话语权;在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规定行政机关在起草、审查阶段可以采取论证会、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意见,基本上属于了解情况,但是实践中就是了解情况也往往被形式化了。
2保障公民参与的制度不完善虽然保障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一些制度诸如听证制度、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已初步建立,但这些制度并不完善。
听证、咨询、公示这些制度的适用范围、落实程度在初步的制度建构中并未被制度化,没有被明确确定下来。
当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在适用范围的规定上,经常采用“重大事项”、“可以采取”等词汇,具有较大弹性,一定程度上放轻了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分量。
另外,民意调查、座谈会、群众意见会、民主评议等对于体察民意、了解民情十分有效,但在实践中,这些措施的实施并未制度化,进行与否、执行何种程序,怎样落实意见等问题并未在规范性文件中得到明确规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的个人意志。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研究——以电动自行车事件为例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研究——以电动自行车事件为例摘要:电动自行车事件反映了我国转型期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折射出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的缺失。
公民参与是现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可以为行政机关提供各种信息,促使行政机关在作出政策选择时考虑相关因素,为行政决策的民主性与正当性提供程序基础,并通过程序民主提高行政决策的可接受性。
尽管我国目前相关制度尚不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保障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制度空间。
关键词:公民参与机制行政民主参与权知情权救济权传统行政法理论是以国家与社会、行政机关与公民个人之间的二元对抗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其关注的重心是对行政权力的消极控制,即如何防止行政机关对公民自由权和财产权的侵犯,法律关系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两极对立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现代社会,由于利益的多元化,行政行为不仅对行政相对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对相对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三极甚至多极的行政法律关系,因此,现代行政法的研究从立法对行政的控制以及司法对行政的控制的关注,开始转向对行政过程本身的关注,试图通过对行政过程的调控,形成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他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和合作关系,实现公共利益和公民福祉。
不论是在英美“法治”(rule of law)传统之下还是在德国“法治国”(Rechtsstaat)传统之下,公民参与作为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当化的意义不断凸显,公民参与从对行政处分过程的参与扩展到对行政立法、行政计划、行政指导、行政评价、行政救济等行政过程的参与。
本文以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典型事件——电动自行车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该事件中公民参与缺失的问题,分析我国行政机关在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时,应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回应不同的利益需求,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1],确保行政决策的民主性与正当性。
一、在禁与不禁之间——电动自行车事件的简单回顾与反思在《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出台的前前后后,全国各地在电动自行车的禁与不禁的公共政策问题上,各行其是。
论政府决策的公民参与
论政府决策的公民参与摘要: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更有利于监督政府决策和执行,保障公民正当权益。
然而,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现状令人堪忧,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探索和研究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对策十分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政府决策;公民参与;制度建设;政治文化一、公民参与权的内涵及其表现公民参与,从广义上说是“政治参与是指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为”;从狭义上说,公民参与是指公民政策参与,即公民致力于影响政策过程的参与行为。
公民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于公民参与权利有明确的二、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阻力(一)公民参与主体意识淡薄尽管我国近年来公民参与已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接受与支持,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理性化程度不高。
相当数量的公民参与不是基于公民的责任感,或是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而是凭冲动参与,有时甚至只为了发泄不满情绪。
(二)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
从政府角度来看,官僚主义的思想影响颇深,强调“官”的权威,不尊重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利,把公民当作公共政策的客体,认为公民理所当然应绝对接受和服从公共政策,使公民参与流于形式。
从公民角度来看,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还不强。
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以前长期确立社会本位,认为个人要完全服从集体和社会,在这种观念下公民的主权地位大打折扣,普通公民的参与也就成为了没有多少实际内容的政治形式,从而导致在社会正常状态下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欠缺。
论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府在决定与公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物品分配时,采取听证会的形式,邀请各方 面群众代表,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以便使决策符合实际和公众的意愿。近些年来,我 国的听政会基本上是运用于价格制订上。
(二)我国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还处在建设与完善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 的来说,还存在着某些不足。 1、保障公民参与的制度不完善 尽管关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行政决策权已经有一些具体的方案,比如说听证制度、 公示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方面, 所以这些制度并不足以体现民主决策的科学与民主。除此之外,民意调查、座谈会以 及一些群众意见会议都能体现一定的民主,但是由于这些行为都没有被制度化,所以 在实际的实行中也不具有代表性。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公民参与民主 决策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决 策权力,这应该成为我国政府应当考虑的问题。 2、参与渠道较少,方式单一 如今,我国的公民能够参与行政决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参与国家的重要会 议,即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主要依靠选举人民代表以及政协委员,通过这 种形式可以让公民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够达到决策的科学性目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党 和政府开设的来信来访以及一些座谈会。尽管前者是主要的途径,但是后者也是不可 缺少的,前者只是有少数人参加,而后者能够直接了解民意,人民群众也能够将自己 的想法直接向支付表达。其实,这些渠道还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拓宽,因为在人民群 众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总是能够直接地与政府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交流。 3、公民参与缺乏有力的组织依托 现实中,公民作为分散的个体参与行政决策,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公众更多地 通过强大的组织力量来间接参与政策决策。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系统的力量过于强大,社会系统的力量又过于薄弱,公众 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各种相关组织,如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工会、妇联等。而这 些组织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成立的,靠政府拨款维持生存,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因此 公众的一切参与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6]除此之外,公民并不能总是被有效地组织, 个人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大众的意见,只有将所有的公民意志集中起来,才能够达到真 正的公民参与,最终保证决策的透明与科学,政府的决策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 持。 4、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沟通 在传统的时期,由于信息不畅通,政府内部的信息很大的一部分人民群众都不能 够了解,对于这样的情况,政府在决策的时候难免就会有失误的时候,但是伴随着信 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畅通,公民对于政府的决策有了较深的了解,同时政府为了加
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区域治理社会治理与服务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张袁媛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00摘要:卡尔·科恩说过,“民主过程的本质就是参与决策”。
政府制定决策,离不开公民参与。
一项决策的制定,权衡各方利益,平衡各种矛盾,公民参与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民参与是打造服务型政府中重要的一环,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深化。
因此,研究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主;政府决策;公众群体一、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意义1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的科学性,体现在公众群体的覆盖面中。
公民中既有社政知识丰富的专家学者,亦有与决策息息相关、有利益纠葛的百姓。
公众群体参与决策,表达自身看法,诉说自身利益诉求,一方面增强决策的合法性与可接受性,另一方面也让政府对决策本身和决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2有利于维护公民自身权益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协调矛盾,保持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
政府与公众在讨论中可能会发生意见不统一的矛盾情况,在相互体谅中达成共识。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表达自身诉求,有助于其了解到目前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同时,一旦发生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博弈,公众参与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决策制定的合理度。
听从百姓的心声,适当从百姓的角度思考,制定的政策更加贴近民意,深得民心[1]。
3有利于构建公信力政府公民参与决策,其合理诉求得到政府的关注,展现出政府的民主形象。
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增强决策的正当性,公众加入参与决策的行列中,公众参与决策的程度与决策的执行力具有一定正相关性。
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公众的意见被政府采集乃至接纳,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公权力被滥用的可能,并且有助于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制约,确立决策的权威性。
二、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现状现代社会是民主化、法治化的社会,民主社会的首要职能是保护人们组织和充分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论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
o u ou r e o rtz fo , r es fo rc nty Sd m c aia n p oc s. i
K yw rsAd iirted cin m kn ; ul atiao D mo r y e dd : m nsav eio - a ig P b c rc t e ca ti s i p ip i c
发挥作用。因此, 有必要 通过对公众参与行政决策 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 完善相关机制 , 而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 。 从 提高 政
府 的 穗 策 水 乎 促 进 裟 目 的 晟 i 化 发 展 策
公_ 与 众参
民i
O n the adm i s ̄ a ̄ve ni r i deci ons =publ si ot i parcci : c -i pati ' on
n c say E nay e t a res; ubi rii to i d ni rtv e i o e esr O a l z he b rir t p lcpatcpa n n a mi s aie d cs n-m a i nd i p o O i t i k ng a m r t e r ltd m e ha s ,钛 镐 h eae c nims 0 t r ae a g d s cey atcpai g am o p r,a m p o h e e fg e m e t d cson-ma i g,_ o o e t e d veo m e O c e t oo o it p rii tn t s he e nd i r ve t e lv lo ov r n n e ii k n lr m t h e l p nt p
论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口 吴燕鹏
| | 艮参与是 头决策、疆 连
| 氏参与 接头、 - I 文策诵弼 碡 琶 痞魄售 l
何 淑念
到 民主 欣 欣 向荣 的 同时 , 们 不 仅 要 思 考 一 下 , 民参 与 给公 共 我 公 决 策 带 了哪 些 改 变 ?下 文 将 论 述 公 民参 与对 公 共 决 策 的 影 响 。
壤毽 努 一 获 过程 秘艮每 l 魄弛式如逸砖Q 穗 §毪| l ≮
长键 毫 头、 j 茂 毫 氏参 l 粥 逸 襄'甏 霪 l _'
装
毫 棼 释哥 ■ 一
Sli支 赫 赫
蛩 蛩 0 。
≤
: 罄交 § 穗 I琶 孽
强 一 黪 % a 薯 薯 l 强 疆 誉 麓 强 弼 罄链 鳆 ≈薯 ∞ 蛰 强
程的参与。
公 民参 与能 增 进 了政策 接 受 性 。托 马 斯认 为 : 民的 接 受 是 公 决 策 成 功 实施 的先 决 条 件 。 民也 是公 共 政 策 主 体 , 共 政 策 的 公
执 行 需 要 政府 与 公 民之 问 的合 作 才 能 发 挥 作 用 。 民 同 时也 是 公 公 共 政 策 的 接受 者 , 政府 制 定 出来 的 公共 政 策 最 终 是 由公 民来 遵 守 和使 用 的 , 若 公 民不 认 同公 共 政策 , 么 公 民 就会 消 极 地 对 待 倘 那 甚 至阻 挠 该项 公 共 政 策 。 o 8年 发 生 在 福 建 省 的 P 2o X项 目就 是 一 例 , 缺 少 公 民参 与 的情 况 下 , 在 当地 政 府 作 出关 于 在 居 民 区上 马
P X项 目的 决 策损 害 了 当地 人 民 的切 身 利 益 ,因此 遭 受 到 当地 人
当代中国行政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当代中国行政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一、本文概述《当代中国行政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索与分析在中国现行行政体制下,公众参与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揭示公众参与行政活动的实践路径,理解其对行政决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的影响,也试图揭示公众参与如何塑造当代中国的行政生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众参与行政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
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上,更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广泛参与到行政决策的各个环节。
然而,公众参与行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参与渠道不畅、参与能力不均、参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公众参与行政的理论基础,包括公民权利理论、参与式民主理论等,以此作为分析公众参与行政活动的理论框架。
本文通过对中国行政实践中公众参与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公众参与行政的实际运作情况。
本文还就公众参与行政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行政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提升公众参与行政的能力,优化公众参与行政的环境,推动公众参与行政的制度化、规范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希望借此推动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二、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公众参与,也被称为公民参与或公共参与,指的是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各种活动。
这种参与形式不仅仅限于投票,更涵盖了众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自发的努力,以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
在行政学中,公众参与被视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直接民主理论,但在现代,随着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公众参与逐渐发展成为民主行政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进程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为公众参与提供了理论支撑。
社会契约论认为,公民与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公民有义务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也有权利对政府的决策提出质疑和建议。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摘要】公民参与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公民参与的意义入手,指出其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增强政府的责任感和透明度。
然后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如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公众意见得不到充分反映等。
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包括公众意识、政府开放程度等,为了提高公民参与,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强公众教育、建立有效的意见征集渠道等。
最后探讨公民参与的形式与途径,包括公民论坛、听证会等。
总结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可以建立更加民主、开放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促进公民参与。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公民参与,我国,问题,影响因素,措施,形式,途径,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不仅能够增强政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更能够有效地促进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深入探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政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意义、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提高公民参与的措施以及公民参与的形式与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2. 正文2.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公民参与可以提升政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策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和意见,而公民参与可以代表不同群体的声音,确保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公正和全面。
公民参与可以增进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公民参与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受社会认可的政策措施,增加政策的执行力和长期持续性。
公民参与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是以行政决策为基础的。
十六大提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
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许多先进国家公共行政部门由僵化的以“等级为中心”的形式转向以“公民为中心”的形式,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上的变化,而是在政府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方面发生的本质变化。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过程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行政决策民主化得以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
一、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分析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是指当行政主体在做出与人民群众有具体利害关系的决定、政策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有权参与行政决策过程,有权对行政主体的具体决策发表意见,而行政主体应尽可能地听取和尊重公民的意见与建议,并赋予公民以申请发布、修改或废除某项决策的权利。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是以行政决策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政府自身存在不足都有对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要求,行政决策的各个步骤都离不开公民的参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性、广泛性、艰巨性表明了它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积极投入和广泛参与。
只有充分发扬民主,使得公众能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参与条件、参与渠道,公众才能真正树立起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才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企业、部门和地方都有了各自独立的利益,他们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对于行政决策的参与意识以及对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显著增强,从而要求更多地参与决策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要求政务公开,并通过这些途径力争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能够反映、兼顾他们的利益。
论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论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作者:武霞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厦门PX项目事件这一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经典案例为实证,分析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首先,对行政决策和公民参与的概念做出阐释。
然后,回顾厦门PX 项目事件的整个经过,分析这一地方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若干有代表性的特征。
最后指出公民参与要在行政决策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关键词】行政决策;公民参与;厦门PX项目事件一、行政决策与公民参与(一)行政决策决策是人们就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行动方案进行抉择的过程。
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的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但由于它是行政主体做出的,因此具有不同于其他决策的特点,包括其主体的特定性、客体的广泛性、决策依据的法定性和效力的权威性。
(二)公民参与从狭义上讲,公民参与是指在代议制民主中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投票选举的过程,即由公众参与选出代议制机构及人员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公民参与除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外,还必须包括所有关心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的人的参与,要有推动决策过程的行动。
在实际的活动中,泛指普通民众为主体参与,推动社会决策和活动实施。
俞可平教授曾说,公民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
公民参与的领域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立法层面的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层面的公民参与和社会层面的公民参与。
二、案例概述——厦门PX项目建设(一)项目背景1.项目介绍PX项目是台资企业腾龙芳烃有限公司投资的对二甲苯(PX)化工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对外合作重点工程,预期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投产后每年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
PX项目2004年2月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2006年7月项目申请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通过,此后,征地拆迁和筹备施工等迅速展开。
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的思考[摘要]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并不是替代行政机关作出决策,而是为了促成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使行政决策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化行为。
当前我国行政决策中公共参与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决策中无法吸纳公众的意见。
在我国要真正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就必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随着我国行政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如何提升政府行政决策的能力,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水平,有效防止和及时纠正行政决策的失误,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种必然要求。
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解决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一、当前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现状1.行政决策系统不健全,公共决策过程排斥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组织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因素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有机系统。
科学的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建立,必须能够正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公民的各自决策范围,合理划分职责权限,使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多种决策方案和分析评估意见,以及对各种方案进行政治或技术指导的服务系统。
当前,我国行政决策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党政不分导致行政中枢系统行政决策权大受牵制;职责不明确,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大事化小,以交学费为名而敷衍了事;长官意志、个人独断、盲目拍板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当一部分行政领导对研究咨询机构重视不够,同时决策研究工作缺乏独立性。
决策研究处于中低水平、不务实。
行政信息网络系统不健全,覆盖面比较狭窄,特别是作为行政决策依据的政务信息,存在一般信息过多过滥、适用信息偏少、时效性差等问题,不利于迅速、有效地作出行政决策,不利于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信息反馈与交流,制约了行政决策民主化的进程。
行政决策三大系统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变得有名无实。
2.行政决策不公开,公民参与缺乏应有的信息基础由于阶层意识、行业意识、社团意识、地域意识等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和多元格局的存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基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利益非均衡必然就会出现由行政主体单方的决策到多元主体的共同协商、沟通、妥协的局面,决策的过程,如听证会中甚至会出现不同利益主体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论文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论文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全文如下:摘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是必须的和必要的。
实现政策制定中公民的有序参与,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含义出发,进而探讨分析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意义、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以期能够为实现政策制定中公民的充分、有序、全面参与提供一些参考。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
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有助于实现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为公共政策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探讨分析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公共政策的概念。
如果不能知晓公共政策的确切含义,那么对于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就无法进行,对于其它有关公共政策的问题的探讨分析也难以推进。
关于什么是公共政策,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看法。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众多的公共政策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
公共行政始祖――伍德罗?威尔逊把公共政策视作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规范。
政策科学始祖――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①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我国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②我国学者陈庆云则认为,公共政策是“为整个社会所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③我国学者陈潭认为,“公共政策是实现公共意志、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理性和公意选择,是规范、引导公众和社群的行动指南和准则,是由特定的公共权力机构制定并由社会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④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是公权力主体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制定和执行的用以确定和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法令、措施、办法、条例、实施细则等的总称。
课题研究论文:公民政治参与视角的公共政策合法性研究
公共政策论文公民政治参与视角的公共政策合法性研究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在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社会目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一些政策合法性丧失的危机。
其危机主要是指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程序、目的以及实现方法等存在质疑,对政府机构不信任,进而抵制公共政策的执行,妨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了将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危机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群策群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义首先,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抑制公共决策权的滥用。
公共政策作为对公共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的一种重要措施,本应该做到公平合理。
因此,一旦公共政策的制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者难免会偏离原来的政策目标,直接威胁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因此,这就需要公民平等而又充分的政治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公民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也可以对政策制定者进行监督,使政策过程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公共政策程序的合法性。
其次,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化。
科恩曾经指出:民主过程的本质就是参与决策。
因此可以看出,没有公民参与的决策就不是真正的民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电视等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公民可以通过各种论坛、微博等表达自己对政策的意见。
同时,这也使公民能够对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双方良好和有效的沟通能够解决许多诸如执行不利、执行拖延、执行错误等问题。
最后,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一项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以后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遵从,也才会得到较好的执行结果。
而这个合法性就来自于公民的支持和认可。
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公民的参与为决策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及时的信息,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有限理性,从根本上保证公共政策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论公共行政中公民参与
关键词:公民资格 公共行政 公民参与
Abstract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affairs is the main management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articipation.This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citizens.In the pattern of strong national and weak social,civic participation or in a weak position,or is going.To truly
realize the citizens of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and achieve the
couⅡnitment of”all powers belong to the people”.Fundamentally speaking to the public and social forces to create 821 effectiv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system platform,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right of citizen’s words.There are assurances of social forces and guarantee of legal System,the citizen can be on the basis of clearly understanding one’s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increase and keep managing enthusiasm and enthusiasm of the public affairs to the government, form citizen communicating benignly with the governments.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本文研究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以厦门PX事件为例。
在当代社会,公民参与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政治“春风”,尤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现代政府公共决策和从事公共管理活动方式的一股强劲力量。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确保公共政策对民意的有效回应性和科学性,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
但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更是面临着诸多纷繁复杂的困难和阻碍。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作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是政府调整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工具,公共政策所反映、调节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关系。
整个公共政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共利益分配的过程。
二)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制定是针对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并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包括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的评估、可行性论证、方案选择五个方面。
公民要求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以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三)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指公民在代议制政治中参与投票选出公共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的过程,同时也包括所有关于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
在厦门PX事件中,公民参与的缺乏导致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不透明和不科学。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公民参与来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同时,政府也需要更多地倾听公民的意见,建立公开透明的政策制定机制,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平衡和分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公共政策制定的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民对政策的要求也趋于多样化。
这种多样性的趋势对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深入具有积极意义。
公民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从而促进政策的制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院(系)政府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11月15日论文评定成绩:目录内容摘要 (3)引言 (4)1 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基本理论 (5)1.1 行政决策的基本内涵 (5)1.2 公民参与的一般理论 (5)2 我国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其缺陷 (6)2.1 我国现行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由来与现状 (6)2.2 我国现行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缺陷 (8)3 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机制的具体对策 (10)3.1 扩大公民参与的主体范围 (10)3.2 扩大公民参与的客体范围 (10)3.3 丰富公民参与的权利类型 (11)结论与展望 (11)参考文献 (12)内容摘要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也离不开公民的参与。
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政治进程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不断加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法律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程度还比较低,方式还不够多,渠道也不够畅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本文围绕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这一课题,结合行政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从叙述公民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基本理论入手,分别解释了行政决策和公民参与的概念,详细分析了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程度不高的原因,并从行政主体、客体和参与的权利类型多个角度提出了改进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决策;公民参与;行政主体;参与形式引言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行政决策的根本目标,行政决策都是来为人民服务的。
国家会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来对社会进行管理,对社会各种资源进行分配,不同的行政决策对公民的切身利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结果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象征。
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先进国家公共行政部门实现了从“等级为中心”到“公民为中心”变革,这体现了政府与公民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吉登斯曾经提出“新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公民参与”。
“少些政治,多些治理”已经成为在英、美等国家领导人的政治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问题是从20世纪末开始得到了重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为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提供了的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热情空前高涨,使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程度不断提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决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公众意见。
但是,在现实的改革中,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不利因素。
这些不利因素既阻碍了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及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进程。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叙述了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第一部分是对公民参与行政决策作了理论性的分析,主要是行政决策的概念、公民参与的概念及对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我国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矛盾、缺陷等。
主要是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实际参与水平、参与渠道及公民获得信息的途径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如何改善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现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让公民更好的参与行政决策,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具体对策。
本文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相关概念入手,分别介绍了行政决策和公民参与的理论概念,展示其理论基础,阐述了公民参与的各种形式,然后分析了我国公民参与决策的现状、缺陷及存在的原因,最后分别从行政主体、行政客体和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权利类型三方面总结出了改善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有助于深入了解公民的真实想法及要求,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认识理解,便于推动决策的执行;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水平及能力,增强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
只有处理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和行政决策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重要作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 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基本理论1.1 行政决策的基本内涵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时,为了完成既定目标,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主客观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取得大量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国家行政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作为决策的一种,具有不同于其他决策的特点。
主要有:行政决策具有明确的行政目标,特定的行政决策主体,决策主体必须是具有行政权的组织或个人;行政决策的客体是广泛的,行政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也是广泛的;行政决策具有一定权威性,既定的行政决策对各级行政组织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对行政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
行政目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它指引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
行政计划则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步骤、方法,关系着行政管理的能否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因此,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三者紧密相联,构成了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
1.2 公民参与的一般理论公民参与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核心概念,其理论先驱安斯坦分析道:“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力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它使目前在政治、经济中,无法掌握权力的民众,其意见在未来能有计划地被加以考虑。
”[1]有学者认为,公民参与是指行政主体提供机会,让公民或其代表对行政决策发表意见或施加影响的程序机制。
还有的学者认为,公民参与是指在现代行政过程中,公民与行政机关进行无障碍、无缝隙的接触,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意见,形成互动、对话、协商的程序和制度,并以合法的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
我认为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是指当行政机关做出关系人民群众具体利害的决定、政策时,广大人民群众有权参与行政决策过程,有权对行政机关的具体决策提出意见,而行政机关应努力听取和尊重公民的意见与建议,并赋予公民以申请发布、修改或废除某项决策的权利。
正如亨廷顿所说“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的,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地位。
”[2]“真正的民主不能单靠数年度一次的选举制,而需要透过公民不断的参与方能领略什么是民主,在心理上融汇和建立民主作风,在行为上获取民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社会运作是真正由人民主宰。
”[3]公民参与有多种形式,如投票、竞选、结社、集会、请愿、抗议、游行、示威、对话、反抗、动员、宣传、串联、协商、辩论、检举、游说、听证、公决、信访等等。
[4]随着网络媒体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参与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如手机短信、电视辩论、网络论坛等。
公民参与对于发展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
第一,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权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些法定权利也不会自动实现,它是社会过程的产物,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所以说,广泛的公民参与,特别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第二,公民参与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
如果对权力没有进行制约,就会出现权力的滥用,既会导致官员本身的腐败,也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所以,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既需要权力体系自身内部的相互制衡,如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也需要权力体系之外的制约,即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制约。
如果公众对政治漠不关心,不参加选举、讨论、听证、申诉、请愿等,公共权力就有失控的危险。
第三,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更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民参与的直接后果通常就是影响公共决策和公共生活,迫使决策者倾听公民的意见,并且按照公民的意见来制定有关政策,从而使相关的政策变得更加符合公民的利益,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决策中的偏差和失误,从而达到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第四,公民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如果一种制度或一项政策导致了利益分配出现了严重的不公正,那么利益相关者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利益受损的群体对公共政策就会产生抵触,从而损害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威胁社会的公共秩序。
如果公民能够广泛地参与决策过程,通过有效的公民参与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这样的政策就容易被公民接受,才能实现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和睦共处。
第五,公民参与是公民的价值和美德。
公民参与有着明确的目标,例如,影响政府决策,制约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益等。
但是,即使公众在政治参与或社会参与中没有达到预定的这些目标,也不能说这些参与是没有意义的。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公民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参与可以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可以培养公民的合作精神,可以增进公民的政治认同,可以使公民学会适应公共生活,提高参与的技巧,积累参与的经验,发展参与的能力。
2 我国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其缺陷2.1 我国现行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由来与现状官僚主义在我国存在了上千年,使我国长期持续着国家社会一体化结构,缺乏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传统,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有了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正从主体一体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发展,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恢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制的驱动自然而然地导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二元化,从而更强有力地推进中国社会的成长壮大。
”[5]与此同时,社会阶级的多元化决定行政权的行使社会化、多元化,当前,纷繁复杂的利益团体已经形成,不同的利益团体表达着不同的诉求,仅仅依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样不能充分反映民意。
这直接推动了行政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断发展,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的水平也不断提高,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参与行政决策的的水平还不算高,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是:第一,行政决策过程排斥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系统不完善。
行政决策的组织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因素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有机系统。
科学的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建立,必须能够正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公民的各自决策范围,合理划分职责权限,使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多种决策方案和分析评估意见,以及对各种方案进行政治或技术指导的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