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案

合集下载

有关《认识方程》的公开课教案

有关《认识方程》的公开课教案

有关《认识方程》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方程的意义:方程是数学中用来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2. 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会方程的作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有x个苹果,他给了小红y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方程的作用。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它的面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equation solving skills 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方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解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荐相关的数学读物或在线资源。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方程的定义、意义和解法。

2. 实际问题案例:收集一些涉及方程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认识方程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方程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方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
2.认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方程进行解决
教学重点:
1.认识方程的概念
2.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方程的解法
2.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案例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
1.引入什么是方程,方程的定义和表示形式
2.讲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未知数、系数、常数项等
3.讲解方程的解法,如逐步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等
三、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检验理解程度。

四、实践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方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方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简单地解决一些方程问题。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方程》教案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案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认识方程》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也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方程概念的引入,我意识到单纯依靠天平游戏可能不足以让所有同学都能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今后,我应考虑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方程的存在和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
3.简单方程的求解: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如加法方程、减法方程、乘法方程和除法方程,并学会检验解的正确性。
4.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决问题,体会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计算器验证方程解的正确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在解方程3x - 5 = 7时,学生可能会直接将5加到等号右边,而忘记将3x也加到等号右边,导致错误。
(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是难点,学生需要学会从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举例:在“两个数的和是10,其中一个数是3,求另一个数”的问题中,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方程x + 3 = 10,其中x表示未知的另一个数。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方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方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方程》(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向大家分享我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教学计划。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74至P76页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包括:1.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方程的组成:左边是未知数,右边是已知数。

3.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 方程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方程的概念、组成和性质。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和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故事,介绍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甲地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前往乙地,同时乙地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前往甲地,问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

设x小时后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可得:60x + 80x = 100140x = 100x = 100 / 140x = 5 / 7所以,5/7小时后两车相遇。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75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方程的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方程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方程的定义、组成和性质,以及例题的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一个小明和小华赛跑的问题,设小明跑x米,小华跑y 米,他们同时起跑,小明以每秒8米的速度跑,小华以每秒10米的速度跑,问多少秒后小明追上小华?2. 解方程:3x + 5 = 14。

方程的认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认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认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概念。

2.能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概念。

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实物模型或图片。

3.小组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x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方程:5+x=总数。

(二)基本概念1.讲解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通过实例解释方程的各个部分,如等号、未知数、已知数等。

3.学生举例说明方程,教师点评并纠正。

(三)分类与识别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3.教师选取几个典型方程,让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四)解方程1.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2.通过实例演示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学生分组练习解方程,教师巡回指导。

(五)应用与实践1.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列出方程,并解释解题过程。

3.教师选取几个优秀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明和小华的苹果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方程:5+x=总数。

二、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方程的定义,学生听讲并理解。

2.教师举例说明方程的各个部分,学生跟随讲解。

3.学生举例说明方程,教师点评并纠正。

三、分类与识别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方程,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教师点评。

3.教师选取几个典型方程,让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四、解方程1.教师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学生听讲并理解。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方程》 (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方程》 (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方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解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未知数,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方程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明确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2)方程的解法通过操作、交流,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方程的认识和运用。

4. 总结延伸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题目,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解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解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方程》 (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认识方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方程》。

我将引导学生学习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组成。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以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小明有苹果5个,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请问小红有几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并解答。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将向学生们讲解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的组成,让学生们理解方程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如“x + 3 = 7”,来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我会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将方程化简,如何求解未知数。

4. 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给出几个类似的方程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5. 方程应用(10分钟)我将提供一个实际问题:“一家商店进价10元一件商品,售价15元,请问商店每件商品能赚多少钱?”让学生们运用方程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方程的概念、方程的组成、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至少5个方程,并求解。

2. 请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方程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简单识别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学生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等式、未知数、解。

2. 一元一次方程:形式、解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方程的概念。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1. 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识别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关于方程的图片、实例等。

2. 练习题:有关方程的练习题。

3. 学具:彩笔、纸张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2. 讲解:介绍方程的概念,解释等式、未知数和解的含义。

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并讲解解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八、拓展与应用:1. 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长度、计算费用等,运用方程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创造一些自己的方程问题,并解题。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2. 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方程进行解决,并写下来。

十、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认识方程-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

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算术、代数等。

(2)讲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3)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 案例解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方程的解法。

(2)讲解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意义和解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

3. 学生对方程的理解程度和解题能力。

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方程,掌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方程的解法1. 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数学式子,通常包含未知数。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未知数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例如,对于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x 5 = 14\),未知数是 \(x\),我们的目标是找到 \(x\) 的值。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多篇)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多篇)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多篇)篇:认识方程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北牌小学徐方教学目标: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2、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示意图,让同学们说出天平的作用。

二、:新授利用天平设计一个闯关游戏:第一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请学第二关:左边是一个230克和一个X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80克的物体,请学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

(30+X=80 )第三关:左边与右边不平衡的情况,看一看现在天平是怎样的状态?说明了什么?(左右两边不平衡,左边立方体的重量比右边轻),可以怎么列算式呢?第四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让同学们先观察,独立思考,想想可以用一个什么算式表示。

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

(20+30=50)等式和方程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四、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

五、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六、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5.1 认识方程 教案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5.1 认识方程 教案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1 认识方程1.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2.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到由算式到方程式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重点: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 方程的识别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有( )(1)2x -3=7;(2)8+5=13;(3)2m -3n =0;(4)2+5x ;(5)x +2>3.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1)2x -3=7,(3)2m -3n =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属于方程;(2)8+5=13中不含有未知数,不是方程;(4)2+5x 不是等式,不是方程;(5)x +2>3不是等式,不是方程.故选C .方法总结: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x +3y =5B .x 2-x +2=0C .3x -5=4x +1D .1x-x =1 解析:紧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A 中含有两个未知数;B 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D 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故选C .方法总结:识别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不能仅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去判断,必须先化简保证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类型二】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的值方程(m +1)x |m|+1=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A .m =±1B .m =1C .m =-1D .m ≠-1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指数为1,系数不等于0,所以⎩⎨⎧|m|=1,m +1≠0,解得m =1.故选B .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可求方程中字母的值.探究点二:检验方程的解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并写出检验过程.(1)x =2; (2)x =3.解析:将未知数的值代入,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即可判断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解:(1)将x =2代入方程,左边=8,右边=11,左边≠右边,故x =2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2)将x =3代入方程,左边=13,右边=13,左边=右边,故x =3是方程5x -2=7+2x 的解.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探究点三: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若设铅笔卖出x 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A .1.2×0.8x +2×0.9(60+x )=87B .1.2×0.8x +2×0.9(60-x )=87C .2×0.9x +1.2×0.8(60+x )=87D .2×0.9x +1.2×0.8(60-x )=87解析:设铅笔卖出x 支,根据“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得出等量关系:x 支铅笔的售价+(60-x )支圆珠笔的售价=87,据此列出方程为1.2×0.8x +2×0.9(60-x )=87.故选B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到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最后列方程.三、板书设计认识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叫作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5.创新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方程,求解。这类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运用方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时,可以引导孩子回顾课堂所学,或与同学讨论。
2.提高题:解答课本第36页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并求解。这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题:完成课后拓展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程知识解决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问题。例如:已知一个数的3倍加上2等于25,求这个数。
4.小组合作题:分组讨论并完成课后小组合作题,要求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题目可以设置为: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3件商品打8折,购买5件商品打7折,请问购买多少件商品时,可以享受最低折扣?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方程是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一种数学式子。
2.学会识别方程的各个部分,如未知数、常数项、系数等。
3.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如加减法、乘除法原理,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4.掌握方程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2.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等式性质,规范解题过程。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作用,提高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能力。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方程的概念及其结构,明确未知数在方程中的作用。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认识方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方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方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认识方程》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方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方程是数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因此,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认识方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定义,能够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难点是理解方程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例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已知小红的年龄为x岁,求小明的年龄。

”2. 例题讲解:接着,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某个数的2倍加上5等于15,求这个数。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给学生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方程的应用: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5. 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概念、步骤和公式展示给学生。

六、作业设计1. 请解释方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答案:方程是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数学语句。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这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例如:2x + 3 = 7。

2. 请解方程:3x 7 = 11。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一:认识方程教学设计】《认识方程》教学设计无棣县埕口镇小学秦桂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分析: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级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结合天平示意图及操作演示,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探究、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经历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 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 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寻找相等关系,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学难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课质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认识方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什么叫方程?方程有什么作用?师:很好,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样东西。

(课件展示天平)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天平在日常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是称物体重量用的)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平做几组演示,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结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到学习状态。

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特点,为学生正确观察天平平衡现象做铺垫)二、探求新知(一)、借助天平,初步感知方程的意义1.借助天平,感悟相等的价值(课件演示前两幅图),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用语言描述画面过程。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五方程《认识方程》(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五方程《认识方程》(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五方程《认识方程》(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为大家分享我在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五方程《认识方程》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章节内容,具体涉及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和解方程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两倍,如果小明有30个香蕉,请问他有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

例如:“已知x+5=10,请求解x的值。

”3. 随堂练习:我将给出几个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以加深他们对方程解法的理解。

4. 方程的应用:我将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一家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是多少元?”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至少五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解它们的值。

答案:(1)2x+3=7,解得x=2;(2)3y4=13,解得y=5;(3)5z2=18,解得z=4;(4)4a+6=14,解得a=2;(5)6b8=16,解得b=4。

答案:设小明有x个苹果,根据题意可得方程:3x=24,解得x=8。

所以小明有8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深入了解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充满神奇的数学世界,探索一个叫做方程的新朋友。

在这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大家建立对方程的基本认识,并理解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让我们开始这有趣的旅程吧!了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实例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感知方程的含义,明白方程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会识别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对比和分类的方法,让学生识别出方程的基本形式,为后续的方程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初步解决方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方程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1.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数学的新世界,了解一个非常有趣又实用的工具——方程。

我们每天都在与方程中的未知数相遇,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们在超市购物时,如何计算物品的总价;当你们想要测量一段距离时,如何估算它的长度。

这些生活中的小挑战,方程都能帮我们轻松解决。

那么方程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吧!首先我们要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神秘的宝箱,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颗宝石,但是通过一些线索和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等式来描述这个数量。

这个等式就是方程,在方程中未知的数量被称为未知数,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它,比如我们常常遇到的x、y等。

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找到未知数的值,这就是解方程的过程。

那么这些抽象的描述是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方程的奇妙应用之旅吧!在实际生活中,方程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物理学中描述运动的规律。

比如在购物打折的时候需要计算实际应付金额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都需要方程来帮忙解决呢!总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要问题中有未知数我们就可以尝试用方程来解决它。

5.1 认识方程 (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1 认识方程 (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1认识方程1.理解并让学生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2.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导入新课在班级秋游活动中,全体学生和老师共购买了45张门票,学生票每张10元,成人票每张15元,总票款为475元.你知道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购买学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别是多少?(1)这个问题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学生人数为x,那么总票款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教师:请同学们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老师作简单讲解.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上面等式中的x是未知数,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教师:比较这两种方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点?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方程的感受.二、探究新知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列方程课件出示问题: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m,长比宽多25 m.(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那么操场的面积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2.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达乙地.(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走x km,那么他比原计划提前的时间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等式10x +15(45-x )=475,x (x +25)=5850,22x -22x +1=1260 是用不同的代数式表示相等的量,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教师:上面各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如10x +15(45-x )=475,2x +3=7x +4都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怎样列出方程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2.方程的解你能求出满足方程10x +15(45-x )=475的未知数x 的值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当x =30是方程的解吗?x =40呢?x =50呢?教师:我们可以发现,当x =40时,方程两边等号成立.也就是说,x =40是方程解.引导学生得出: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37页“随堂练习”第1,2题.2.(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个月再使用150 h,经过几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人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答案】2.(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由题意列方程得4x=24.解得x=6,答:正方形的边长是6 cm(2)设经过x个月这个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由题意列方程为1700+150x=2450,解得x=5.答:经过5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设这个学校有x名学生,由题意列方程得52%x-(1-52%)x=80.解得x=2000,答:这个学校有2000名学生四、课堂小结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分别是什么?2.实际问题中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38页习题5.1第1,2,3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初步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并能从学习过的知识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结合生活实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024年《认识方程》数学教案

2024年《认识方程》数学教案

2024年《认识方程》数学教案2024年《认识方程》数学教案1(约1377字)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疑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1、揭题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认识等式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0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30>100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100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X + X=1502、分类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学会识别和书写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定义,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例题、练习题。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定义。

环节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课件和教材,自主学习方程的定义、特点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环节三: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方程的定义、特点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环节四: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独立完成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环节五: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进行解决。

五、课后作业: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和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九、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实际问题。

十、教学拓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更多含有方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方程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数学思维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测试,评估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方程教案【篇一: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陈千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陈千举指导教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吴正宪教学内容:人教版53、54页方程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题意,需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建立方程概念。

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

(1)出示天平学具。

师:认识它吗?(2)左面放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右面放50克。

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平衡,因为20+30=50)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等号,板书等式)(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

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我们的数学可以怎么表示?(2050)(4)在天平左边加放一个核桃。

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桔子,此时天平可能会怎样?(1.左边下沉,核桃+2050;2.右边仍然低于左边,核桃+2050;3.天平平衡,核桃+20=50)师:正向我们刚刚在天平活动中发现的,当左右两边不相等时,我们可以用“,”来连接,它们称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相等)。

【意图:利用学具,使学生感受“=”表示相等关系的作用,为后续列方程做相应铺垫。

】2.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认识方程。

(1)课件出示: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180+120=300,梨+20=90+90)(2)课件出示:师: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图二: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列出2x+200=2000)【意图: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未知数,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方程定义,扩充对未知数的认识。

】方程2050核桃+2050 20+30=50 核桃+20=50 核桃 +2【意图: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概念的建立更加充分。

当学生认可对方程定义的理解时,师可说明,因字母的简洁,便于使用,通常在列方程时使用字母。

】(4)辨析: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为什么?a+9 10+6=1620+□=100二、让方程回归生活,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

1.出示:20+□=1002y=40师:这些方程能表示生活中的那些事情?2.抽取:20+□=10020+x=100师:结合方程讲个生活中的故事。

【意图: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为方程增添些许生命力,从而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方程意义地理解。

】3.在身边找方程。

教师请一名学生和自己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在这儿一站,有方程吗?(1)指名让学生为站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构造方程,师在其中有目的地追问相应的等量关系。

(2)同学身高x厘米,我们两个相差32厘米,陈老师身高180厘米。

师:这次你都能列出哪些方程?(x+32=180 180-x=32180-32=x)【意图:教师创设看似寻常不过的情境,在学生寻找方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再一次加深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方程。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是怎样认识方程的?(师带领学生回顾重点学习过程。

)【意图:“回头看”让我们和学生共同驻足。

只有驻足,经历才能上升为经验。

经历只是一种曾经拥有,而经验则是我们每个人沉淀给自身的宝贵智慧和本领。

】通过今天地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问题?【篇二:集体备课教案《认识方程》】【篇三: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陈千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陈千举指导教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吴正宪教学内容:人教版53、54页方程设计理念及思考:1.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计教学——方程是什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方程的定义大多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并不是件难事。

从以往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学生通过对不等式和等式的对比,对不含未知数和含未知数的等式对比,能顺利辨别方程。

但能辨认方程就是理解方程了吗?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学生经常片面地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核桃质量+20=50” “20+□=100”就不是方程吗?式子中的“文字”“符号”都是学生在接受用字母表示数之前很重要的认知环节,但是,学生为什么在学习方程时只认定字母呢?偏重于字母就说明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更高的抽象层面了吗?从学生不接受等式中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可以推断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理解还比较片面,对代数思想没有达到较深刻理解的地步。

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方程,我设计一些环节,引导学生在寻找等量关系、表达等量关系时,再次经历用文字、图形符号以及用字母来表示等式的过程,希望能让学生对字母的感受更丰富,对方程的认识更全面。

2.《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应包括对基本思想的获得——方程思想是什么通过查看资料和个人思考,我把方程思想理解为:为寻求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把未知量先等同于已知量,进行相关运算,并形成等量关系,进而解答出未知量。

这节课在方程思想这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如何使学生学会寻找等量关系,二是学生在寻找等量关系时怎样才能把未知量等同于已知量。

这两个问题似乎都与学生长期的算术思想有关,算术思想使得学生很容易走向求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以求未知量的问题结束,恐怕学生很难摆脱求解的欲望。

但如果在刚接触方程时,只是表述事件,学生求解未知量的意识就会淡薄些,为未知量等同于已知量参与运算提供有利条件。

3.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天平”到底和方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多种版本的教材都用天平作为认识方程的引入素材呢?因为天平更容易让人从直观上认识到左右两边的大小关系,更有利于直接表达左右相等的关系。

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都隐含等量关系,但长期的算术思想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

如何淡化学生对未知量的过度关注呢?有形的天平能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天平的效应。

当学生意识到天平如何表达相等关系后,教师可在其他情境中引导学生联系情境构造隐形的天平。

当学生有意在各种情境中构造天平时,学生受算术方法的影响也将随之减少。

怎样帮学生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从事件中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一种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学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

这就告诉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应该是提取加还原的过程。

因此,我搜集、提供较为丰富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不断地经历提取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过程,然后让学生面对方程,赋予它更多现实含义。

当学生能够在模型与生活间建立联系时,他们才真正接受了这个模型。

算术法对学生认识方程真的只有负作用吗在方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意算术方法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所以会尽可能回避算术法,试图想尽一切手段让学生暂时远离多年熟悉的算术法。

我认为,努力让学生建立代数思想没有错,但单纯回避算术法也许不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我尝试在建立方程概念的前期尽可能降低学生在情境上对算术法的意识,如果学生出现,我采取淡化的处理方式。

而到后期,学生开始接受方程了,我在最后的一个情境中允许学生列出所有可能的方程,并引导学生对三个方程进行对比,使学生隐约感觉到未知数单独在等式一侧的方程与原来的算术法如出一辙,而未知数参与等式中间运算的和我们之前的解题方式有着明显区别,这才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真方程。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从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过渡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个较为困难的过程。

在不强求学生过快接受的前提下,教学应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他们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题意,需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建立方程概念。

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

(1)出示天平学具。

师:认识它吗?(2)左面放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右面放50克。

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平衡,因为20+30=50)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等号,板书等式)(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

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我们的数学可以怎么表示?(2050)(4)在天平左边加放一个核桃。

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桔子,此时天平可能会怎样?(1.左边下沉,核桃+2050;2.右边仍然低于左边,核桃+2050;3.天平平衡,核桃+20=50)师:正向我们刚刚在天平活动中发现的,当左右两边不相等时,我们可以用“,”来连接,它们称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相等)。

【意图:利用学具,使学生感受“=”表示相等关系的作用,为后续列方程做相应铺垫。

】2.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认识方程。

(1)课件出示: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180+120=300,梨+20=90+90)(2)课件出示:师: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图二: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列出2x+200=2000)【意图: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未知数,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方程定义,扩充对未知数的认识。

】方程2050核桃+2050 20+30=50 核桃+20=50核桃 +2050180+120=300 梨+20=90+902x+200=2000【意图: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概念的建立更加充分。

当学生认可对方程定义的理解时,师可说明,因字母的简洁,便于使用,通常在列方程时使用字母。

】(4)辨析: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为什么?a+9 10+6=1620+□=100二、让方程回归生活,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

1.出示:20+□=1002y=40师:这些方程能表示生活中的那些事情?2.抽取:20+□=10020+x=100师:结合方程讲个生活中的故事。

【意图: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为方程增添些许生命力,从而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方程意义地理解。

】3.在身边找方程。

教师请一名学生和自己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在这儿一站,有方程吗?(1)指名让学生为站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构造方程,师在其中有目的地追问相应的等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