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方程教案

【篇一: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陈千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陈千举

指导教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吴正宪

教学内容:人教版53、54页方程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题意,需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建立方程概念。

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

(1)出示天平学具。

师:认识它吗?

(2)左面放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右面放50克。

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平衡,因为20+30=50)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等号,板

书等式)

(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

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我们的数学可以怎么表示?(2050)(4)在天平左边加放一个核桃。

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桔子,此时天平可能会怎样?

(1.左边下沉,核桃+2050;2.右边仍然低于左边,核桃+2050;3.

天平平衡,核桃+20=50)师:正向我们刚刚在天平活动中发现的,

当左右两边不相等时,我们可以用“,”来连

接,它们称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相等)。

【意图:利用学具,使学生感受“=”表示相等关系的作用,为后续列方程做相应铺垫。】

2.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认识方程。

(1)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180+120=300,梨

+20=90+90)

(2)课件出示:

师: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图二: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

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列出2x+200=2000)

【意图: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未知数,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方程

定义,扩充对未知数的认识。】

方程

2050核桃+2050 20+30=50 核桃+20=50 核桃 +2

【意图: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概念的建立更加充分。当学生认可对方程定义的理解时,师

可说明,因字母的简洁,便于使用,通常在列方程时使用字母。】(4)辨析:

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为什么?

a+9 10+6=1620+□=100

二、让方程回归生活,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

1.出示:20+□=100

2y=40

师:这些方程能表示生活中的那些事情?

2.抽取:20+□=100

20+x=100

师:结合方程讲个生活中的故事。

【意图: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

方程,为方程增添些许生命力,从而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方程意义地

理解。】

3.在身边找方程。

教师请一名学生和自己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在这儿一站,有方

程吗?

(1)指名让学生为站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构造方程,师在其中有目的地追问相应的等

量关系。

(2)同学身高x厘米,我们两个相差32厘米,陈老师身高180厘米。

师:这次你都能列出哪些方程?

(x+32=180 180-x=32180-32=x)

【意图:教师创设看似寻常不过的情境,在学生寻找方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再一次加深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

受到方程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方程。】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是怎样认识方程的?(师带领学生回顾重

点学习过程。)

【意图:“回头看”让我们和学生共同驻足。只有驻足,经历才能上

升为经验。经历只是一种曾经拥有,而经验则是我们每个人沉淀给

自身的宝贵智慧和本领。】

通过今天地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问题?

【篇二:集体备课教案《认识方程》】

【篇三: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陈千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陈千举

指导教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吴正宪

教学内容:人教版53、54页方程

设计理念及思考:

1.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计教学——方程

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方程的定义大多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并不是件难事。从以往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学生通过对不等式和等式的对比,对不含未知数和含未知数的

等式对比,能顺利辨别方程。但能辨认方程就是理解方程了吗?通

过前测,我们发现,学生经常片面地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核桃质量+20=50” “20+□=100”就不是

方程吗?式子中的“文字”“符号”都是学生在接受用字母表示数之前

很重要的认知环节,但是,学生为什么在学习方程时只认定字母呢?偏重于字母就说明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更高的抽象层面了吗?

从学生不接受等式中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可以推断学生对用字母表示

数理解还比较片面,对代数思想没有达到较深刻理解的地步。为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