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实现能力目标
如何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实现能力目标
如何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实现能力目标[摘要]高职教育的课程学习目标需要以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标,那么要不要知识目标,在能力本位下知识如何体现,能力目标如何提炼、如何表述,以及在具体的授课环节如何实现能力目标,到底六步法具体如何灵活运用,本文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塑”工程中的一些经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习目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目标上,能力目标才是根本目标。
无论你的课程能力目标怎么设计,最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点也是大多数老师所关心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来设计我们自身的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塑”工程中的一些经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传统教学模式简介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
教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当然在讲授过程中为了使理论更加生动还有可能加入案例讲解,但是没有改变老师知识讲授的实质。
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轮到教师介绍知识的应用实例了。
“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表现。
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和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
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
理论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典型的知识本位。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表现为:知识+练习+习题,最后进行知识考核。
这种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以课本文字和教师语言为课程内容载体,由教师系统地介绍知识理论体系,配合举案例、做习题(作业)、练习,巩固知识。
课程没有能力目标,没有项目任务,没有能力的训练,考核的目标是“知识”,以知识的传授、储存和再现为课程的实际目标。
这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传授模式,在职教课程教学中,这是已经淘汰的模式。
可能有的老师觉得,我现在早已经改了,我现在的模式是“知识+实训”,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以讲“知识基础”为主,课程的最后有个集中(例如两周的)“综合实训”。
如何利用教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能力?
教案是老师教授课程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是教学的用纸。
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讲授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
但是,如何利用教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能力呢?接下来从教案编写、教案使用、教案评估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教案编写教案编写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
因此,老师在编写教案时,必须认真、负责、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这样,才能确保教案的质量和实效。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教学活动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根本依据。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力求达到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标。
2.选择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年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等方面做好全面的考虑。
通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可操作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和使用教学资料,达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的目标。
3.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
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目标,注意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使得活动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
二、教案使用教案在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制定一份教案是不足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能力的,还需要老师妥善地使用教案。
1.讲解教案: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当根据预先编写好的教案,讲解和解释与课程有关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
同时,要注重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与课程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能力。
2.小组合作活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安排许多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合作,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互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巩固与拓展:巩固与拓展是教案使用中重要的验收标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巩固性的练习与演练,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案
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要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必须先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
针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等进行培训,开展教师实践活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和督促,能有效的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和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包括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为学校提供全面评估和改进的依据。
三、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
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班级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
四、开展质量教育质量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
通过开展质量教育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师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
五、加强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保障。
花费巨资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能力。
建立良好的硬件设施,让师生都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总之,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开展质量教育和完善硬件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
教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一、明确培养目标在编写教案时,必须要明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目标。
解决问题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二、设定启发性问题在教案中,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避免仅仅提供答案或者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题目。
三、提供合适的资源在教案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合适的资源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资源可以是书籍、文献资料、实际案例等等。
通过提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引导探究和合作在教案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
探究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和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五、评估和反馈在教案中,评估和反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评估和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测试、作业、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六、创设情境和案例在教案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案例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将学生置于实际的情境中,让他们通过思考和实践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案的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
教案的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文档,它旨在帮助教师规划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作为教案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教案的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并分析如何通过教案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是教师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
它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应当具备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二、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知识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技能目标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目标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教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目标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案的学习目标设计教案的学习目标设计应当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
学习目标应当具备可度量性,即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参考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帮助学生逐步达到更高的认知层次和能力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案对能力培养的影响教案的合理设计对于学生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寻找更为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着力点出发,探讨如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这三个着力点分别是: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石,其创新与优化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其改革与实践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其完善与提升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学改革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和灵活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改革的背景还源于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强调分数和应试能力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潜力。
推动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学改革还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公平和普及,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案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案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现代教育中,教案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
一个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规划和准备好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条理、高效,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在高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关于设计和使用教案的实用建议。
首先,教案在高效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要素。
通过合理设计教案,教师可以系统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教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思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多方面能力。
合理设计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种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通过教案的引导,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为了高效地利用教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这样可以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差异化。
教学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要想有效利用教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相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背景知识。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教育专家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案设计的心得,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步骤
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步骤引言能力本位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沟通、合作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步骤,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步骤一:确定学科知识目标在实施能力本位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科知识目标。
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科标准和课程要求,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
这些目标可以从学科教材中获取,也可以结合教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确定。
•确定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
•制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步骤二:确定能力目标能力是能力本位课程的核心,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目标。
这些能力可以是学科能力,如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可以是跨学科能力,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确定能力目标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以及未来的需求。
•列出学生应该培养的核心能力。
•确定这些能力在课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步骤三: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根据确定的学科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这些内容和活动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
•将学科知识和能力目标结合起来,设计主题和模块。
•拟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活动,包括讲课、讨论、实验、实践等。
步骤四:制定评价标准能力本位课程的评价应该与能力目标相一致,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可以是综合性评价,也可以是针对特定能力的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表现水平、项目成果的质量等。
•确定能力以及关键行为的评价指标。
•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步骤五:实施课程并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指导和支持,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
•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步骤六:总结和改进在课程实施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改进。
教案二: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
教案二: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是教师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或实现某一特定目的,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对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所设定的预期结果。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明确:教学目标必须是清晰、明确的,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并且知道学习的时候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确保教育教学的目的可以实现。
2.可操作性:教学目标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实现目标,同时也需要逐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和热情。
3.适应性:教学目标需要与教育教学环境相适应,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目标并定向教学,同时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学习目标,最终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的重要保障。
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必须把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纳入到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
而要想科学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应遵循的原则1.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者应该多方位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包括心理、生理等方面,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控制教学目标量,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的教学目标,在量上应适度,以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务必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把握教学进度,使得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
课堂能力达标实施方案
课堂能力达标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能力达标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任务型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任务型教学,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设计一个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强化课堂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4.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地实施课堂能力达标,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作业、考试、实践项目等,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效果评估。
为了及时了解课堂能力达标实施的效果,教师需要定期进行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成绩、学生表现等方式,全面地评估实施效果,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课堂能力达标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全体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能力达标实施中,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新课程培训材料教务处如何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一:理解、把握三维目标的内容才能更好将其体现在教学中1: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各学科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
体育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体育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是对我们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借鉴和创新,但从当前的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看,有些教师对三维目标本身含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
重点了解一下:三维目标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如何处理“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确立三维目标教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今天,我把收集的、整理的有关资料及个人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与大家一起交流。
应用三维目标,如果是对一个人(或学生)来理解,可能我们不需要去深究这些所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但是,要是2亿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些目标,2000万老师要用这些概念、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有必要把这些概念理清晰。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当前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这次培训(模块五)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三维目标的历史背景?也就是说;三维目标是怎么提出来的?三维目标的内容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标准”中提到这样一段话:“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这应该是“三维目标的发源地,只是当时它没有直接用“三维目标”这个词语。
一、三维目标是指什么?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反思我国的教育,长期存在着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唯一目标,(双基)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定技能以求得评价学生绝对量化的结果--分数,这必然带来教育的诸多缺憾,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达成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达成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
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
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
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
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 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
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1、学习内容不明确,教材编什么,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在这学段、这一单元教这个。
2、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主体错位:例:、《春》的教学目标设计2、3条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本模式以及教学流程的解读
⑸ 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 们自己解决问题。
⑹ 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 环境。 ⑺ 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 的观点。
⑻ 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 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 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 2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 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 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 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 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 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 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 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 ; 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 讨论和辩论。
( 4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 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 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6 、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 1 )变 “ 组织教学 ” 为 “ 动机激 发” ( 2 )变 “ 讲授知识 ” 为 “ 主动求知
第二、研究教材
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 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 能的体究教材主要有:一是 研究教材对《课程标准》反映的真实性, 即教材是否全面地反映了《课程标准》所 坚持的教育理念,教材是否真实反映《课 程标准》所坚持的教育要求,以及通过教 材运用所反映的《课程标准》的地方适用 性如何等问题。
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为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编写的,它必须由教 师自主编制或对现在的教材进行再加工。 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递既定的原理、 定理、法则等权威性的知识,而是通过教 材这个中介与学生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与 对话,在这种交流与对活中进行知识的建 构活动,获得心灵的沟通与发展,这样的 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
优化课堂教学 实 现“三 维”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要实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心理学表明,“轻松、愉快、乐观、良好的处境、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
沉闷、紧张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也不受学生的欢迎,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指向学习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创设情景有多种方式,如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展现、语言描绘等。
初中生好奇心强,又贪玩耍,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造奇异情境,给学生提供思维素材,引发学生的种种疑问,诱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探究行为。
如在教学八年级“五彩青春路”这一内容时,先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小小少年在长高……他的烦恼增加了……”学生的感情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他们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来。
这不仅为新知识的讲授创造了良好的情景,同时也使他们内心产生共鸣,新的学习就在这样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始了。
又如在教学九年级“维护国家统一”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播放连战、宋楚瑜、吴伯雄、江丙坤等访问大陆和陈云林访问台湾视频镜头,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样,,让学生目睹两岸领导人为反对“台独”、为增进两岸交流、为两岸人民的和平与福祉展开的富有历史意义的对话场景,学生既有亲切感又有真实感,正因为创设的情景和内容再现了新闻热点问题,学生发言踊跃,课堂参与积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通过教案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而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必须由教师精心设计和准确制定。
一个好的教案设计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那么如何通过教案设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一、教案必须清晰明确的表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好的教案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标准等方面出发,确立课程目标和目标层次,使学生的学习量和深度达到适当的水平,并完成教学内容所求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教案的设计应该循序渐进,从教学目标出发,准确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内容组织、分解、安排、排序,以确保教学在逻辑性和系统性上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在教学初期梳理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深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具体、更深入的知识内容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三、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样,即使是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学生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增加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习体验。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案设计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口味和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需重视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技巧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技巧和方法,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交流控制和有效引导方式,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提出问题,要在讲解内容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引导讨论机制,让学生在交流中快速获取新知识,同时,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供锻炼平台。
五、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师在设计教案之后,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打造能力培养型课堂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打造能力培养型课堂摘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中职学校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逐渐形成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PLC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
它是一种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就是将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划分为若干典型项目,并下达给学生。
教师按项目实现的进程进行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带着任务,边教边学,边学边做。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多渠道循环,提升认识,形成能力,实现从书本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项目导向”体现了教学成果的实际意义,解决了以往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的实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具有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特征。
“项目导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能力的增长。
职业教育的重心已由“知识传授”转换到“技能培养”。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倡导实施“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从“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课堂向“能力培养型”课堂的转变。
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设计和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为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结合我校“能力培养型”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讲授《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这门课程时,积极尝试将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这两种教学法有效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非常强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衔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同时又整合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和变频器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
教室能力提升计划
教室能力提升计划
1. 目标
-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硬件升级
- 安装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清投影仪等 - 升级网络设施,提供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
-添置移动课桌椅,支持灵活的课堂布局
3. 软件支持
- 采购先进的教学软件,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协作平台等
-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课程录像、电子教材等
- 建立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备课、布置作业和评分
4. 教师培训
- 组织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新工具的使用
-安排课程设计研讨会,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参与在线社区,分享经验和寻求建议
5. 学生参与
- 鼓励学生利用新设备和软件进行自主学习
- 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提出需求和反馈
- 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6. 持续改进
- 定期评估项目进展,收集师生反馈
- 根据需求和新技术的发展,持续升级和改进教室设施
- 建立长期的预算和资源规划,确保计划的可持续性
通过实施"教室能力提升计划",我们将为师生创造一个先进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事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在课程教学模式中实现能力目标的思考
识到综合应用时 , 多半 已经忘记 , 能力训练的效果不
的装 修设 计方 案进 行审 核评 价 即可 。
种 方法 , 了方 法 , 生就 具备 了解决 同类 型 问题 有 学
收 稿 日期 :0 0— 5—1 21 0 3
作者简介 : 李卫华 (9 8 )男 , 17 一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 , 士。 硕
---— —
7 .— 9 - - - —
些经 验对上 述 问题 进行 初步探 讨 。
一
样 的 。在 卖场 平 面 布局 图这 种 矢量 图 的绘 制 中 ,
运用这 三 种 方 法 都 可 以 , 目前 C D才 是 最 佳 工 但 A 具 , 生掌握 C D绘 图技 巧才 是最 有用 的 。所 以在 学 A 能力要 求 的表述 上最 好是 “ 学生 能用 C D软 件绘制 A 卖场平 面 布局 图” 这 样 的提法更 为 科学 。 , 在 寻 找课程 能 力 目标 时 , 师 表 现 出非 常典 型 教 的思维 误 区 :对 于基 础 课 没 有 能力 要 求 。 如 艺 术 “ ” 设计原 理课 的“ 示 工程 ” 元 所 涉及 的创 意 能力 、 展 单 设计 能力 、 布展 能力 等 要 学 习 完后 续 课 程 之 后 才会 具有 , 以这里 找不 到能 力 目标 。事实上 , 程 的能 所 课 力 目标 是 分层 次 、 级别 的 。一年 级有低 层次 、 分 低级 别 的能力 要求 。课 程 的能 力 目标要 分层 、 分级 描述 。 具体 到 “ 展示 工 程 ” 堂课 , 任 一 展 览 的布 置 , 这 对 学 生能 用专 业术语 ( 念 ) 行 初 步 的分 析 和评 价 , 概 进 这
按照 “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服 务 为宗 旨” 的职业 教
如何在一节课当中让学生能够掌握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如何在一节课当中让学生能够掌握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摘要: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应从课题、思考题入手,激发感情;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发学生的智能素质等。
关键词: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落实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兴趣、感情、鉴赏、态度、价值等)。
如何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把情感目标贯彻在课堂教学方案的目的要求中,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呢?一、从课题、思考题入手,激发感情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都是记载知识,说明道理和表达思想的。
抓住课题或思考题,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全文,而且也足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如:《狼牙山五壮士》的课题,先紧抓“壮”字,问字典中“壮”字的意思,然后再问学生在课题中除了“健壮,有力”的意思外,还有什么意思?接着教师简介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再问对“五壮士”又有何感受,以达到初步了解“五壮士英勇壮烈”的事迹,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1.在词句理解中渗透,启发学生理解含意的深刻。
牵动全篇的关键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思想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的“仍然”“镇定”的意思时,可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这个时候处于什么情况?以前是什么情况?然后让学生从中体会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会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仍然”“镇定”的高贵品质。
从而可以透过这个句子,使生看到一个全心全意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国际战士的光辉形象。
2.在朗读训练中强化。
《大纲》中强调了审美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因此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课文,而且专门为指导朗读配置了磁带。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音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来抒发文中的情感,从而在思想上受到美的熏陶,达到语音美与语感美的统一,强化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实现能力目标作者:李卫华来源:《商情》2010年第10期[摘要]高职教育的课程学习目标需要以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标,那么要不要知识目标,在能力本位下知识如何体现,能力目标如何提炼、如何表述,以及在具体的授课环节如何实现能力目标,到底六步法具体如何灵活运用,本文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塑”工程中的一些经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习目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目标上,能力目标才是根本目标。
无论你的课程能力目标怎么设计,最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点也是大多数老师所关心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来设计我们自身的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塑”工程中的一些经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传统教学模式简介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
教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当然在讲授过程中为了使理论更加生动还有可能加入案例讲解,但是没有改变老师知识讲授的实质。
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轮到教师介绍知识的应用实例了。
“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表现。
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和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
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
理论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典型的知识本位。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表现为:知识+练习+习题,最后进行知识考核。
这种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以课本文字和教师语言为课程内容载体,由教师系统地介绍知识理论体系,配合举案例、做习题(作业)、练习,巩固知识。
课程没有能力目标,没有项目任务,没有能力的训练,考核的目标是“知识”,以知识的传授、储存和再现为课程的实际目标。
这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传授模式,在职教课程教学中,这是已经淘汰的模式。
可能有的老师觉得,我现在早已经改了,我现在的模式是“知识+实训”,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以讲“知识基础”为主,课程的最后有个集中(例如两周的)“综合实训”。
这种课程模式中,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是分离的。
前面的系统知识到综合应用时,多半已经忘记了,能力训练的效果不好。
把综合实训作为补充或者能力综合提高,没有问题,但是在主要的正常上课阶段还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同样也不符合目前的教学模式。
还有的老师说,那我在每单元的授课时都采用“知识+实训”的模式,是不是就是目前的科学模式呢?也不是,因为先讲知识最大的误区是,教师能否把握到学生最需要学的是哪一些知识点?讲什么往往是老师一厢情愿的设计,只有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最需要讲授的,这两者有本质差别,而且先讲后练也无法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依然不科学。
二、新教学模式分析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从知识到能力,或者说学生能力的获得需要依靠训练的方式来获得,而不是靠老师单纯传授,只能靠训练。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去锻炼锻炼能力”,却从没有人说“去锻炼锻炼知识”。
既然能力只能训练,那么用什么训练?用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
做什么事?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最好直接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的问题。
教师在课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
通过安排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在知识方面的不足,这种不足会产生一种驱策力,这种驱策力会促使他围绕问题解决的需要去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这种思路就是教育领域目前流行的“构建主义”的通俗理解。
这一过程里面,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知识本身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为“做事”服务的工具。
学生跟教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
基于这种思路在教学模式上,目前最为流行的是项目教学法,也有人把它叫做六步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它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成功与否,取决于对“训练项目”这一概念的把握,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一个好的项目工作任务,这一项目任务能够牵出相应的知识,练习了这一项目任务后同类型任务就会完成了,这就要求此类项目设计的代表性、典型性,它的基础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同时为了使它的结果可展示、可衡量,要求项目必须具体,例如要求学生“列举出各种可能的开发客户的方法”,这就不是具体的任务,因为载体不明确,这样学生列出的方法是理论的复述,对和错或者说学生列出的方法是否合适不好判断,但是如果任务是“请为苏果黄金海岸购物广场制定出中秋礼品团购的客户开发方案”,这就属于具体的任务,它的结果(学生方案)就可以展示可以衡量。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第一阶段:资讯,主要用来确定项目任务。
也可能根据需要由老师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示范,注意此阶段一定不是知识点的讲授。
第二阶段:计划,用来制定计划,由学生分组,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的草案,并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在此阶段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法。
第三阶段:决策,用来作出决策,学生和老师确定最终的工作计划,并确定详细的工作步骤和程序,第二第三阶段最锻炼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第四阶段:实施,用来实施计划。
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第五阶段:检查,即检查控制。
根据质量控制单自行或由他人进行工作过程或产品质量控制,即工作过程中的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是老师检查监控实施过程或者老师检查任务成果,当然也可能是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第六阶段:评价,主要用来评价反馈。
讨论质量检查结果和将来如何改进不足之处,可先由学生自己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
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到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在评价环节学生曾经问得最多的问题和在实施过程以及工作成果上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都是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提升总结的重点。
在六步法中,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课外完成,但是这一过程老师一定要和学生保持紧密沟通联系,才能保证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体现为:贯穿项目+一体化,也就是任务+能力+知识,项目完成知识总结,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
它的特点是:精心设计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就最终完成了这个大的实际项目。
教、学、做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项目服务。
任务(项目)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如在“店铺开发与设计”课程中,我们设计出“苏果天景山社区店开业”这一大项目,围绕这一店铺的开业筹备大项目,要求学生制定开业筹备计划书、选址调研方案、经营定位规划书、卖场平面布局图、开业企划方案等一系列子任务,任务做完了,学生自己也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开业方案。
目前问题是,老师对六步法疑虑比较大,主要是有些课程,老师不讲知识,只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做,学生根本就下不了手,确实这种课程也存在,比如体育课程,我总得给学生示范动作吧?我们说这其实是在六步法的资讯阶段加入了四阶段教学法的教师示范环节。
此处我们首先对四阶段教学法进行一个简要说明。
四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总结四个阶段的程序化技能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
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准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工具和教具,准确描述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教师示范。
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操作程序和技巧,即“怎样做”。
第三阶段:学生模仿。
挑选多个学生(按接受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按示范步骤重复老师操作,必要时解释“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老师观察学生模仿过程,得到反馈信息。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
老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监督整个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错误。
老师还要对整个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化解难点。
四阶段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规律极为相近,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常用于实践技能培训。
但是由于学生没有机会尝试自己的想法,而必须模仿老师的“正确做法”,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创造性的发挥,所以也是主要用作六步法的补充,或者说最好把它吸收到六步法中。
在具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表现为:双项目(双线)并行,课内完成项目1、知识总结,课外完成项目2。
该课程教学设计特点:分别精心设计两个课程项目,项目1和项目2,其中项目1需要课内完成,项目2在课外完成。
能力训练是“双线并行的”。
项目1和项目2分解为系列任务(任务1.1,任务1.2,任务1.3……任务2.1,任务2.2,任务2.3……)。
课上教师示范完成项目1,学生模仿完成项目1。
课外学生独立完成项目2,最后以项目2的完成效果来考核学生的能力。
与项目1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补充数量不等的案例和小任务,从而开阔视野、实现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
课程考核以“能力的检验”为主,不仅仅考核“知识的迁移”。
对于一些难度特别大或者说已经到了临近毕业专业课基本上都学过了的综合技能提高的课程中还可以考虑如下设计模式:多项目串行模式,即课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完成项目1,课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完成项目2,课内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完成项目3,课内教师提示、学生基本独立完成项目4,课内教师仅提出要求,学生基本独立完成项目5,以项目5的效果为主要依据进行能力考核,兼顾知识考核。
该课程教学设计特点是:能力实训项目的多重循环模式,设计由浅入深的多个项目。
例如,项目共设计5个,各项目的内容可以彼此有关,也可以无关,但是都是围绕某些特定的能力要求所设计的,项目1到项目5的难度是由简到繁的,项目涉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逐步增加,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逐渐增加。
最后的项目是大型复杂的实用项目,学生主要在课外独立完成。
在多个项目的反复操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循环,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确立和巩固。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课程是以直观的、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实际的项目、任务和问题引入,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
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知识进行归纳,包括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
更进一步,职教课程的内容结构可以抛开传统的知识体系,而是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
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只有在任务完成之后,才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