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战役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参与方。
2. 强调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场战役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1. 播放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纪录片片段。
2. 学生分享对战役的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战役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内容介绍。
2. 课文中描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1.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注意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讲解。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课文《飞夺泸定桥》。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课文讨论与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分析。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写作练习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短文。
2.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战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供写作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短文。
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理解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历史事件。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历史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飞夺泸定桥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
4. 案例分析法:以飞夺泸定桥为例,分析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案例分析:分析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事迹。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3)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奋进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平,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要共同努力维护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细节描述,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
(2)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的历史背景。
(2)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景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飞夺泸定桥(优秀范文五篇)

飞夺泸定桥(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交流板书:北上抗日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
蒋介石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
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
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
《飞夺泸定桥》优秀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优秀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飞夺泸定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飞夺泸定桥》优秀教学设计篇1课文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党领导下的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是无敌于天下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再写向泸定桥挺进,然后写夺桥战斗,最后写过河北上抗日。
课文的重点是“飞夺”。
“飞”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夺”字突出了红军的勇敢。
“飞夺”的行动来源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计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
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
(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飞夺泸定桥》。
(2)理解《飞夺泸定桥》的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飞夺泸定桥》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飞夺泸定桥》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飞夺泸定桥》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飞夺泸定桥》历史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飞夺泸定桥》的文本材料、生字词卡片、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飞夺泸定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预习《飞夺泸定桥》的心得体会。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声朗读《飞夺泸定桥》。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分组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教师通过卡片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进行认读和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含义和主旨,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
5. 感悟课文:(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勇敢、坚定、团结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红军长征的意义。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飞夺泸定桥》。
(2)学生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秀8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4.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5.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战斗英雄业绩。
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用指定的词语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记叙文《飞夺沪定桥》。
沪定桥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
桥长100米,宽2.8米,高14.5米,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
北上抗日的红军于1935年s月到达四川省沪定县过大渡河。
沪定桥建在离水面几十米高的大渡河上。
沪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木板又被敌人抽掉了。
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
红军突击队22名战士英勇顽强,与敌人激战2个小时,夺下了沪定桥,为红军继续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讨论分段默读课文。
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夺桥的。
(6—8自然段)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像飞一样行军”的。
(3一5自然段)其余的写了什麽(1、2自然段写红军要夺桥)(9自然段写红军夺桥后的结果)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夺桥、二(2)命令夺桥、三(3一5)飞速行军、四(6——8)夺桥、五(9)夺桥后三、自由读课文审题。
飞:速度快,神速。
夺: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要夺取沪定桥飞速赶到沪定桥夺取沪定桥渡过沪定桥分段一(1)、二(2一5)、三(6一8)、四(9)四、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1.默读思考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沪定桥走不可?(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沪定桥可以通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让学生查找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2)让学生通过讨论,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4. 教师讲解:(1)对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2)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阐述。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启示,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作文。
(2)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文章的朗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2.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
3.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飞夺泸定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英勇顽强、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红军精神。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介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遇到困难的问题。
3. 精讲点拨:(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2)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挑选学生进行背诵,检查学习效果。
5.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红军英勇顽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军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的感悟文章。
9.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二)学习第三段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
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4、显示:虽然,但是。
他们啊!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
(显示:英勇机智)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
(一:天险;二:人险)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泸定桥抗战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理解和分析小说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风格,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对小说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飞夺泸定桥》第一章,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分组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需要思考并回答问题:在这个章节或片段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和描写表达了他的主题和思想?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在小组内整理出分析结果。
4. 合作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鼓励思考的问题。
通过合作展示和讨论,学生能够通过他人的观点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思考的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展示,展示出对《飞夺泸定桥》的深入理解。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有效地分析文学作品,吸取细节和描写,并找出作者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3. 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小组展示,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

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英勇顽强、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红军精神。
2.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飞夺泸定桥》2.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齐读课文,引导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与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红军精神。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红军的英勇顽强和团结一心精神。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谈谈对红军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读后感。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和团结一心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方面,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加强家校合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泸定桥,你是红军长征路上的英雄桥梁!”、“勇士们,用你们的勇气和智慧,征服这座桥!”等。
2. 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红军精神。
《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范文

《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
(2)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3)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飞夺泸定桥》讲述了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时间,飞夺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
2. 重点词汇:飞夺:迅速夺取泸定桥:一座连接四川和云南的古桥梁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开始的一次战略性转移大渡河:一条流经四川和云南的河流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词汇的掌握。
难点:句型的运用,对课文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泸定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2)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革命先烈的认识和感受。
四、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泸定桥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4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4篇)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1前言: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来,往往感到难度较大。
如果逐段讲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
如果不这样,又觉得好像没有讲深讲透,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
怎样将长文教好,便于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应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有立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教学这个对话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师对教材进行面面俱到的、繁琐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是繁杂的,缺少秩序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基本是围绕文本(教材)来进行的。
教师利用教材来教育学生,学生凭借教材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从学生的“学”着眼,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把课文“嚼”得支离破碎,再“灌”给学生的做法,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从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性。
(2)学会借助资料卡和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红军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夺泸定桥》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内容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
(2)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2)简介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飞夺泸定桥》,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资料卡和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合作学习。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红军长征的认识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飞夺泸定桥》,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感悟文章。
3. 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飞夺泸定桥》 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感受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引出课题《飞夺泸定桥》。
提问学生对红军长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湍、妄、链”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写了哪些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等内容。
4、精读课文(1)学习“接到命令”部分指名朗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只有、天险”等词语,体会泸定桥的重要性和夺取的艰难。
(2)学习“飞兵急奔”部分自由朗读第 3、4 自然段,思考:红军在奔赴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击溃、阻击、冒雨、饥饿、疲劳、昼夜兼程、泥泞”等词语,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飞夺泸定桥》说课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说课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飞夺泸定桥》的主要内容,感知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精神。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培养热爱祖国、英勇向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精神。
学习生字词,掌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红军战士的内心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分段落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对红军战士英勇精神的体会。
3.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巩固生字词。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其表达效果。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如英勇、坚定、无畏等。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体验红军战士的内心情感。
6.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7.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其他故事,如《七律·长征》等。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红军战士的敬意。
四、作业设计1.课内作业:巩固生字词,正确书写。
复述课文故事,感知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2.课外作业: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达对红军战士的敬意。
五、教学反思1.对于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其阅读水平。
2.在情感体验环节,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识吧。
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篇一近年来,教育领域始终探讨并讨论着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方法备受关注,那就是闻名老师的教学反思。
闻名老师的教学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总结阅历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闻名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其次段:深化了解同学需求闻名老师通过教学反思,深化了解同学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意他们的学习需求。
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同学的学习困难,这时候,闻名老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是否满意同学的学习需求。
他们会常常与同学沟通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闻名老师能够更好地解决同学学习困难,促进同学的学习进展。
第三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闻名老师在教学反思中,经常发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完善,因此他们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闻名老师会准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思索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更好地促进同学的学习。
通过不断尝试、总结阅历教训,他们能够找到更适合同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闻名老师的教学方法经常是优秀而切实可行的。
第四段:提高自我反思力量闻名老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了自己的反思力量。
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这时候,闻名老师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找出问题所在,并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熬炼了自己的分析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闻名老师的反思力量往往是较强的。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闻名老师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有许多,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深化了解同学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自我反思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灵武市一小胡久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体会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毛主席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了《长征》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里的铁索桥就是——泸定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
二、解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指名说)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并标出自然段)2、同桌互读,注意互相纠正字音,读通文中的长句子。
3、轻声读课文,注意留心课文中的每一句话,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A、同桌交流
B、全班交流
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用双竖线标在段末,读完一段写出一段的段意。
A、同桌交流
B、全班交流第一段(1):讲红军北上,必须夺取泸定桥。
第二段(2—4):讲我军与敌人援兵争时间,抢先赶到泸定桥。
第三段(5—7):讲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克天险,夺下泸定桥。
第四段(8):讲红军战士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的?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着重号标出重点词。
2、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
从三个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的:(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入: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学习了第一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
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三、从课题入手抓重点。
从课题“飞夺泸定桥”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什么?(指名说)
课件出示:飞夺
抢时间夺桥的经过
第一次先学后教
四、学习描写“抢时间的部分。
(随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是写红军抢时间的。
用着重号标出相关的词,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标、画好后同桌交流画出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要画这些词句。
(5分钟后全班交流,比赛谁画的对。
)
(在交流的过程中随机出示以下句子。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并指导有语气的朗读。
)A、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
十里。
时间二十小时,路程二百四十里,每小时走12里,红军走的又是山路,要翻山越岭,所以红军走得很艰辛。
B、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
..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分男女生读,指名读感悟红军赶时间的艰辛)C、(齐读)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对岸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红军抢在了敌人的前面到达了泸定桥,为夺桥赢得了时间。
)
红军要夺的铁索桥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次先学后教
五、读看结合理解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生边听边想红军夺取泸定桥遇到了哪些困难。
(老师读完后请你说自己画的相关词语,咱们比谁画的准确。
)
课件出示:桥险水急敌人猖狂(生齐读词后找出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画下来读读。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随机指导有语气地朗读。
)(随机指导有语气的朗读)指名说心惊胆寒、震耳欲聋的意思。
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体会桥险、水急、敌人猖狂)看来泸定桥的确是天险,那么此时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夺桥的?
第三次先学后教
六、品读“夺”(6—7)自然段。
(出示要求)1、默读(6—7)自然段,边读边把你最受感动的词句画出来并做好批注,同桌互说为什么感动。
(5)分钟完成,比赛谁读的认真,感悟的到位。
)
2、课件出示电影片段(进一步感受红军的勇敢、不怕牺牲的气概。
)
3、课件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
A、读课文填空。
B、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C、分男女生读,,想一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战士们勇敢、不怕牺牲)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齐读(用坚定的语气读。
)D、出示句子(在这千钧一发
....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
说说千钧一发的意思并用其造句)
在团长的感召下,战士们像什么?(像箭一样,说明战士们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安危非常勇敢。
终于历尽艰辛夺下了泸定桥。
)
六、用高昂的语气大声齐读第八自然段。
七、拓展延伸、畅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A、同桌互说
B、指名说
八、注重积累、读写结合。
将本课中优美的词、感人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上。
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同时详细地讲解写好这几个字的技巧,让学生也跟着认真地写。
之后,我让学生就这几个字来提问。
学生有的问:“泸定桥在哪里?”有的问:“泸定桥是什么样的?”我便引导学生去读“预习”读相关的课文或查找自己带来的资料来自己解决。
这样,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
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
然后,我让学生就这个字来提问。
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夺桥?”有的问:“怎样夺桥?”我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第一段,并很快得出了答案。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去解决,而是把它留在了后面去解决。
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
之后仍然是让学生由这个字来提问。
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飞夺?”有的问:“怎样飞夺泸定桥?”我同样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相关的课文,首先解决前一个问题。
学生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敌我双方所处的位置、距离及兵力的对比,使他们能深入地理解红四团任务之艰巨,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夺桥的艰难及红军英雄顽强的革命精神。
然后我再让学生提出来这两段中不懂的问题大家
讨论,学生提了几个词句上的问题。
我又补充提了一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与红军同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却来阻拦我军北上抗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讨与老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本文的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飞夺”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文中“抢时间”“攻天险”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谓艰险、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因此,教学时我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
教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自主的“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在学习与探究中,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
总之,自读自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
教师只有用联系的眼光,用辩证的方法去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教法和学法,组织好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才能寻找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体会、感悟,促使学生的理解逐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