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b476d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b.png)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一、背景介绍
飞夺泸定桥,又称泸定桥之战,发生于1935年5月,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那时,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要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要克服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为争取革命胜利艰苦奋战。
二、泸定桥的概况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横跨在大渡河上。
这座铁索桥在当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桥长约300米,由13根铁链组成,两侧设有桥栏,桥面铺有木板。
三、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1.红军决定夺取泸定桥: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红军领导层决定夺取泸定桥,打通前往陕北的革命根据地。
2.红军强行军:红军官兵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强行军近200公里,仅用两天时间就赶到了泸定桥。
3.激烈的战斗:红军兵分两路,一边作战,一边铺桥。
在战斗中,红军勇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与敌人展开激战。
4.胜利夺取泸定桥:经过艰苦努力,红军成功夺取了泸定桥,并迅速打通了前往陕北的道路。
四、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红军英勇顽强、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而且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
锁,为红军主力的集结和后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飞夺泸定桥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英勇传奇。
这场战役展示了红军官兵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风貌。
《飞夺泸定桥》课件
![《飞夺泸定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4b7724f8c75fbfc67db224.png)
39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 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 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奋不顾身”的意思是: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奋不顾身”的近义词: 舍生忘死 “奋不顾身”的反义词: 贪生怕死 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力量是: 听了党的号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 了人民过上的幸福生活。
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冰箱 分两层,上层为冷藏室,容积为90 升,有3块隔板;下层为冷冻室,容积 有100升,有4个大小不一的抽屉。
52
(2)写文具
我有一个长方形的铅笔盒,长20 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它分为 上下两层,第一层可以容纳5支笔。 第二层分为大小不一的两格,小格可 以放一块橡皮,大格可以放一把尺和 三支笔。
36
22、给第6节分层,用“/”
泸定桥离水面有数十米高,是由13根铁链
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
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
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
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
人心惊胆战,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
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溅起3米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 记了饥饿和疲劳。
17
8、“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 泥泞继续前进。” 从红色的词语中你感 受到什么?
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 畏,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不顾一切 恶劣的自然环境。
18
9、“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 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 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13
4、在赶到泸定桥的过程中,红军战士 遇到了哪些困难?
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飞夺泸定桥》PPT课件2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飞夺泸定桥》PPT课件2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083e590740be1e650e9a61.png)
讲课人:卢有花
四年级上学期
背景简 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5月25日红一
师第一团在安顺场顺利地强渡了大渡河,但是这里的水流太急, 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 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呀。70 多年前——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 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耽误了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 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是至关重要的。蒋介石扬言: 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 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 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过河 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 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师生共同分析: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的条 件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岩石与干泥土要小得多。因此,水对于气温的 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干旱的内陆地区一天 之内的气温变化比较大,而湿润的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就不像内陆那样 显著。三峡水库建成后,因为库区里的水的比热大,夏天不容易升温 , 冬天也不容易降温,导致库区气温夏天将会比原来低一些,冬天气 温 将会比原来高一些。 师: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比热容较大的 这一 属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 热
量的多少都无关。
三、小结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 们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
![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c467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4.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理解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历史事件。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历史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飞夺泸定桥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
4. 案例分析法:以飞夺泸定桥为例,分析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案例分析:分析红军的英勇顽强精神,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事迹。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46c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f.png)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3)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奋进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平,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要共同努力维护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细节描述,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
(2)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的历史背景。
(2)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景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
![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https://img.taocdn.com/s3/m/0bcc79a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2.png)
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小学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默读课文,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二、新授(一)可以说这是一场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
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二)自学后交流。
(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思想感情。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b9a22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e.png)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快快拿去用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进展挨次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红*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进展挨次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状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为了北上*,必需夺取被敌人占据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北上*,他们想出了什么阴谋?我*如何粉碎这一阴谋?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二)、学习第三段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成功的?3、提问:战士们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
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4、显示:虽然,但是。
他们啊!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灵,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灵,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成功。
(显示:英勇机灵)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决。
(三)、学习第四段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照旧疯狂地向红*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2、指读第六节,思考。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7篇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dc17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5.png)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7篇写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思考具体化,更易于分享,在写读后感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激励他人去阅读这本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飞夺泸定桥》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篇1看了《飞夺泸定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飞夺泸定桥》讲的是红军战士占领泸定桥那一幕幕紧张激烈的情景:红军为了渡过大渡河,派出一支队伍抢先夺取泸定桥,这支队伍就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
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使敌人中计,然后夺取泸定桥。
泸定桥是铁索桥,桥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两岸是悬崖绝壁,地势非常危险,而且红军要在29日早晨拿下泸定桥,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冲锋号声中,飞也似的向火光冲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人终于被消灭了。
看完后,我那晶莹的泪花在我眼眶里打转,我从来不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有成千上万个红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胸前佩带的红领巾是红军胜利的象征,我们要好好爱护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是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必须要懂得为啥要好好地爱护红领巾。
现在有些小朋友不当红领巾一回事。
有的根本不去洗它。
脏了、臭了就仍掉再买一条,好象一条红领巾的价值就只有五毛钱、一元钱,还有的用红领巾当武器使用,你们在与朋友玩耍嬉戏是,有没有听到红领巾在无声地哭泣!希望所有的学生们都要爱护、珍惜红领巾,这也算是一种好学生的行为吧!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时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长辈们发脾气,还因为挑食,怪饭菜不好吃,你们知不知道,那个时侯是连饭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为饥饿而死去了。
看别的小朋友有一样好玩、好看的东西,就嚷着要父母买,他们不买,就大哭大闹,你们知道吗?那时侯的老百姓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更别说什么东西了,衣服破了,缝一缝。
寒冷的冬天连棉被都没有,只有用茅草来盖一盖。
有些红军,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还弄得妻离子散,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飞夺泸定桥》重点解读
![《飞夺泸定桥》重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95798f4b9f3f90f76c61b7d.png)
英雄本色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同学们能谈谈对“飞”和“夺”的理解吗?
张爱国:“飞”就是要和敌人抢时间,在对岸敌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先赶到泸定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对岸原有的守军,夺取泸定桥。
王国庆:从这个“飞”字可以看出,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敌我两支部队都赶往泸定桥,都走夜路,都沿河岸前进,但是遇到瓢泼大雨,敌人“停下来宿营”,而红四团“仍然抹黑冒雨前进”,可以看出红军的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
刘红军:一个“夺”,为我们再现了攻占泸定桥激烈的战斗场景。
因为泸定桥只有十三根铁链,桥下是“叫人心惊胆寒”的急流,再加上两个团的敌人靠山凭险而守,还有早已“筑好工事”,从这些情势看,泸定桥简直无法拿下,硬要拿下,只能用“夺”字形容,可以想象战士们奋不顾身,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冯老师:是呀。
一个“飞”字写出了战士们与敌人抢时间,把增援的敌人抛在了后面,赢得了战机,一个“夺”又描绘出了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在这一“飞”一“夺”中,彰显战士们的英雄本色。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a6c95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f.png)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飞夺泸定桥》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1.2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五年级,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2 教学难点: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回家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5.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问答、朗读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回家作业和拓展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秀8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f4b7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c.png)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4.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5.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战斗英雄业绩。
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用指定的词语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记叙文《飞夺沪定桥》。
沪定桥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
桥长100米,宽2.8米,高14.5米,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
北上抗日的红军于1935年s月到达四川省沪定县过大渡河。
沪定桥建在离水面几十米高的大渡河上。
沪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木板又被敌人抽掉了。
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
红军突击队22名战士英勇顽强,与敌人激战2个小时,夺下了沪定桥,为红军继续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讨论分段默读课文。
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夺桥的。
(6—8自然段)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像飞一样行军”的。
(3一5自然段)其余的写了什麽(1、2自然段写红军要夺桥)(9自然段写红军夺桥后的结果)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夺桥、二(2)命令夺桥、三(3一5)飞速行军、四(6——8)夺桥、五(9)夺桥后三、自由读课文审题。
飞:速度快,神速。
夺: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要夺取沪定桥飞速赶到沪定桥夺取沪定桥渡过沪定桥分段一(1)、二(2一5)、三(6一8)、四(9)四、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1.默读思考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沪定桥走不可?(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沪定桥可以通过。
《飞夺泸定桥》说课教案
![《飞夺泸定桥》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e09e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8.png)
《飞夺泸定桥》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成功夺取泸定桥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理解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现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采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战士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2)学习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理解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难点1. 体会红军战士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2. 学习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5.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4.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生字词。
《飞夺泸定桥》电影观后感
![《飞夺泸定桥》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9fd4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2.png)
《飞夺泸定桥》电影观后感《〈飞夺泸定桥〉电影观后感》前几天看了《飞夺泸定桥》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里的画面一帧帧地在我脑海中闪过,那激烈的战斗场景、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身影,仿佛把我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泸定桥,一座横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本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可在当时,却成了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这座桥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他们拆除了桥上大部分的木板,只留下几根孤零零的铁索,在湍急的河流上空摇晃着。
红军战士们接到了夺取泸定桥的艰巨任务。
他们日夜兼程,奔袭数百里,赶到泸定桥时,已经疲惫不堪。
可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们没有丝毫的退缩。
我清楚地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细节,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
他紧紧地抓住铁索,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呼啸而过,可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夺下泸定桥!他的手被铁索磨得鲜血淋漓,但他依然死死地抓住,不肯放松半分。
当他终于爬到对岸,成功地消灭了敌人的火力点时,他那满是鲜血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那一刻,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还有一位老班长,他经验丰富,在战斗中一直冲在前面。
他一边射击,一边为年轻的战士们打气:“孩子们,别怕!咱们一定能过去!”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给战士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可就在他快要到达对岸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
他倒下去的那一刻,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和遗憾,只有对胜利的期待和对战友们的信任。
电影中的每一个战士,他们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勇敢。
他们不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也会受伤,也会害怕,但他们心中的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看着他们在铁索上艰难地前行,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那湍急的河流,那摇晃的铁索,那密集的子弹,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威胁。
可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当红军最终成功夺下泸定桥时,我激动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13cd1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6.png)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从学生的“学”着眼,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把课文“嚼”得支离破碎,再“灌”给学生的做法,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从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课程标准》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避免繁琐的分析”。
可以说,长文短教是必然的选择。
为此,我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教材简析:《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__篇幅比较长,但条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题合一,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真实地记录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二、学情分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的诗句,“飞夺泸定桥”就是发生在这漫漫长征途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翻开课文,我们能够从__的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到他们在生与死的关头,那种义无反顾的抉择。
读着,读着,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与感动。
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
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
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经历一次战火的洗礼,从而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幸福的可贵,体味到“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三、设计理念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让学生凭借文本在有限的时空里与红军战士进行心灵的对话。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eb041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4a.png)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飞夺泸定桥》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习了《飞夺泸定桥》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1935年5月期间,红军北上抗日,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他们要度过大渡河,必须夺取泸定桥。
因此,红军不吃不睡,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冒雨率先到达泸定桥。
接着,二连突击队开始攻夺“天险”和“人险”――泸定桥。
经过一场浴血奋战,红军夺下了泸定桥,主力部队终于度过了大渡河。
泸定桥里水面有几十丈高,现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索。
大渡河水流湍急,只要一失足,掉到了河里,生命就结束了。
可见红军夺桥的艰难。
红军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看,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下,红军却奋不顾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勇往直前,他们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长征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在那部数十万红军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英雄史诗里,每一个字都闪烁这震撼灵魂的光辉,每一诗行都有一股力量沉淀在我们的民族血液中。
长征精神也值得我问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向革命先辈一样,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却可以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选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面对集体与个人利益地得失时,选择牺牲自我,把集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坚持不懈《飞夺泸定桥》读后感2看了《飞夺泸定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飞夺泸定桥》讲的是红军战士占领泸定桥那一幕幕紧张激烈的情景:红军为了渡过大渡河,派出一支队伍抢先夺取泸定桥,这支队伍就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
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使敌人中计,然后夺取泸定桥。
泸定桥是铁索桥,桥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两岸是悬崖绝壁,地势非常危险,而且红军要在29日早晨拿下泸定桥,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冲锋号声中,飞也似的向火光冲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人终于被消灭了。
看完后,我那晶莹的泪花在我眼眶里打转,我从来不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有成千上万个红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胸前佩带的红领巾是红军胜利的象征,我们要好好爱护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是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必须要懂得为啥要好好地爱护红领巾。
教科版语文四上《飞夺泸定桥》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飞夺泸定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71d16633687e21af45a95a.png)
冒雨前进
点火赛跑
14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指 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枪 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连,二 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 后面的是第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 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 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 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 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 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 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 其余的都狼狈的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15 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7
18
19
英勇无畏 奋不顾身 的革命精神!
20
没顾吃饭 抢时间 冒雨前进 点火赛跑
(20多小 时,120 公里)
飞夺泸定桥
奋 不 顾 身 英 勇 顽 强
21
攻天险
“飞过来吧!”
飞夺泸定桥
1
飞 夺 泸 定 桥
2
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 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
飞:抢时间 夺:攻天险
4
用直线划出文中描写泸定桥的句子,读 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Hale Waihona Puke 5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 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 可以通过。
6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米高,是由十三 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地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 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 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红褐色的 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 冲到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 震耳欲聋。
《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
![《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3deb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8.png)
《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飞夺泸定桥》是何其励志的投机大作、奇迹争夺战,以难以想象的毅力、智慧和胆识,鲜活地展现了人类的勇气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阅读完这部作品,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首先,这部小说教会我们不要因现实中的困难与束缚而放弃梦想。
小说中,主人公是一群下岗工人。
面对失去工作、没钱生活的困境,他们不仅没有放弃努力,而且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发明了许多新的技术,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最终实现了飞夺桥的目标。
这真正让人惊叹,也鼓舞了我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决心。
我们应该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始终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这部小说也强调了人类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主人公面临巨大的困难,但他们瞄准共同目标,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
正因为有了团结合作,他们才能克服无数的困难,克服了自己身上无数次放弃的念头。
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使我深刻意识到,只有与他人合作,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这部小说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
主人公们面对生活中一切挫折,可是他们没有丧失心中的人生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和团结合作,他们不仅成功地飞夺了桥梁,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个人的荣誉和财富,而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他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总之,阅读《飞夺泸定桥》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困难永远都会存在,但只要我们坚信自己并与他人通力合作,我们就能超越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这部作品也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梦想,帮助他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这样的信念和行动,我们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飞夺泸定桥》这部小说不仅令人感动,而且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人类拥有无穷的潜力和勇气,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总能化挫折为动力,攀登人生的巅峰。
在小说中,主人公们面临着失业的威胁,生活陷入困境。
《飞夺泸定桥》PPT课件
![《飞夺泸定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457c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4.png)
从“为什么飞夺”、“怎样飞”、“怎样夺”和“结果怎样”几个方面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二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在长征中还取得哪几次决定性的胜利呢?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后说给大家听。
红军战士只有抢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赶到泸定桥,才能有望夺取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所以,他们必须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
1、红军战士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
2、当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抢先到达泸定桥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什么呢?
1、桥险——几十丈、十三根、两根、九根
2、水流湍急——心惊胆战、像瀑布一样、倾泻、冲、飞溅、震耳欲聋
- .
如果将课题改为“夺取泸定桥”好吗?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简单说说理由吗?
赶到泸定桥 飞一样地 夺取泸定桥
为什么说红军是以飞一样的速度赶到泸定桥的?
3、敌狂——筑好工事、疯狂喊叫、飞
面对桥险、水急、敌狂,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 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课文《飞夺泸定桥》
![课文《飞夺泸定桥》](https://img.taocdn.com/s3/m/b181584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6.png)
课文《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二十公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七点钟,离泸定桥还有五十五公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f0be2d57c1cfad6185fa702.png)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文本分析本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课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险奇形象地概括出来了。
“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简要的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惟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2)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
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3-5)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飞”进行描写:为什么“飞”?怎样“飞”?第四部分(6-8)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泸定桥。
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
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五部分(9)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
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写6个字。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联系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可歌可泣地英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理解课文中“飞”和“夺”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继续练习自读时提问题,练习点画重点词句,通过反复阅读和交流品评自己点画地重点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意:感受、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知识: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能力: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初步学习总结中心思想。
重点:抓住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让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难点: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言行的语句品味,来领会中心。
突破口:红军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表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
①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17、飞夺泸定桥
╱╲
赶到夺下
交流:2-5 6-8
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