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2011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前言本规程为条文推荐性标准,其中第3.0.6、3.0。
7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是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发〔2017〕2号)文件要求,由北京市混凝土协会会同相关单位对原有北京市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11)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充分讨论了原标准内容的适用性,调研了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现状,探讨了国内外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结合北京市近年来预拌混凝土生产的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规程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原材料管理;5 设备管理;6 试验管理;7 生产管理;8 运输与交付;9 浇筑与养护;10 资料管理。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对术语进行了增减,增加系列配合比等术语;2调整了基本规定要求;3原材料管理中增加了再生骨料的要求,调整矿物掺合料试验项目;4 补充了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增加搅拌机下料口、运输车卸料口的视频监控要求;5 补充了试验管理的相关规定,增加系列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确定方法;6 补充了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增加应用ERP信息化管理和使用自动含水率测定装置的相关要求。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混凝土协会负责本规程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混凝土协会《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标准编制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北路69号金隅科技大厦一区A3门一层,邮编:100041,电话:010-********(传真)、010-********,电子信箱:bj—concrete@)。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混凝土协会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亚东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住总商品混凝土中心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班诺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诚智乾懋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京华兴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北京华城监理有限公司北京金钻石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建江李彦昌董晓明刘洪波司天森张培戴清波杨思忠齐文丽胡耀林安同富聂法智陈喜旺徐宝华蔡亚宁马雪英高金枝谢开嫣李帼英于明楚建平周成斌岳爱敏王海波1 总则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推进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和管理,提高企业环保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本《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包括预拌混凝土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全过程管理。
三、绿色生产原则1、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推广清洁生产理念,实行减量化、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等绿色生产方式;2、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原材料,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环境风险;3、推广高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物资利用效率最大化;4、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四、绿色管理要求1、建立绿色生产管理体系,制定环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控制;2、加强原材料采购的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估机制,定期检测原材料质量标准;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监控,建立各项环保指标的监测、评价和报告体系;4、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快推进绿色能源的应用;5、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环保管理水平;6、配合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
五、绿色认证和评价1、推广绿色认证和评价机制,通过认证和评价,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和市场形象;2、建立绿色认证和评价标准,制定绿色认证和评价流程,开展绿色认证和评价工作;3、加强绿色认证和评价的宣传,推广认证和评价结果,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六、附则1、对于未能满足本规程要求的企业,环保部门将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整改;2、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补充和修改,将另行发布。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doc
江苏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of Ready-mixed Concrete前言本规程是根据《2010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要求,由南京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处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针对我省特别是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现状,编制了本技术规程。
先后完成了编写初稿、公示稿和送审稿,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进行了公示和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审查定稿。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厂区建设与管理;5设备设施;6预拌混凝土;7生产管理;8运输;9施工现场。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南京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提高规程质量,请在使用本规程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依据和建议寄交南京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处(地址:南京市解放路44号南楼3楼,邮编:210016)。
本规程主编单位:南京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处本规程参编单位: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南京混凝土协会郑州新水工机械有限公司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达富田混凝土有限公司南京江桥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弘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石平府、李琍、吕如楠、刘建忠、陈明珠、张厚仁、卢智学、冯文增、王建明、陈志荣、孙传虎、吴翼、唐晓丹、徐宁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厂区建设与管理5 设备设施6 预拌混凝土7 生产管理8 运输9 施工现场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实现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企业(含原材料运输)及施工现场的绿色生产管理,包括厂区建设、设备设施选配以及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全过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
江苏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of Ready-mixed Concrete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厂区建设与管理5 设备设施6 预拌混凝土7 生产管理8 运输9 施工现场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实现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企业(含原材料运输)及施工现场的绿色生产管理,包括厂区建设、设备设施选配以及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全过程。
1.0.3 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除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系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种生产方式。
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实施控制,确保混凝土生产、运输及使用的全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2.0.2 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是指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2.0.3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是指能实现预拌混凝土生产废水回收、沉淀、循环利用等功能的设施设备的总和。
2.0.4 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经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的能力,包括抗渗性、抗碳化性、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碱集料反应等性能。
2.0.5 期间核查在测量设备相邻两次校准或检定期间,采用可信的方法对其使用性能或测量性能进行的一种核查,以验证其性能是否得到有效维持,确认测量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程度。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的基本规定、厂址选择、设备设施要求、厂区要求、生产管理要求、排放监测要求和运输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广西境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和运输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915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9142混凝土搅拌机GB/T14902预拌混凝土GB/T2640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3术语和定义3.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Greenproductionofready-mixedconcrete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及使用的活动中,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以科学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现预拌混凝土生产全过程资源节约及污染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过程。
4总则4.1 规程目标为了实现XX自治区预拌混凝土生产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善环境质量,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制定本规程。
4.2 其他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的绿色生产管理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5基本规定1.1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生产设施进行建设、验收。
1.2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设置能够满足绿色生产管理要求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检测设备,建立完善的绿色生产管理制度。
5. 3绿色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岗位人员应经过培训方可上岗。
5.1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对有组织和无组织粉尘排放、噪声排放进行日常监测,留存监测记录,并应有监测报告。
6厂址选择5.2 新建厂址必须符合所在地区的规划及土地使用性质。
5.3 新建预拌混凝土企业应避开环境敏感区,宜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
6. 3不符合本规程第6.1和6.2条要求的已建预拌混凝土企业不得进行扩建。
7设备设施要求6.1 生产设备6.1.1 选用的生产设备在生产、运输、泵送、试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能耗和排放应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82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82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4.04.16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82号
•【施行日期】2014.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382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T328-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4月16日。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本规程旨在推动预拌混凝土生产的绿色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1. 管理规程概述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是指针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和技术要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这些规范旨在实现预拌混凝土生产的绿色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 原料采购在原料采购方面,应尽可能选择环保、节能、低碳的原料,例如高质量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以及环保型添加剂。
同时,应尽可能避免采购过多的原材料,以避免库存积压和浪费。
3. 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应制定严格的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同时,应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等。
4. 废弃物处理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应制定科学的废弃物处理方案,将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回收,例如将混凝土残渣和废砂浆等进行资源化利用。
同时,应制定环保措施,例如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采用防护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方面,应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同时,应制定应急预案,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事件的发生。
6. 管理制度的建立在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应制定全面的绿色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目标和指标。
同时,应制定考核机制,对各部门的绿色生产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
7. 结论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旨在推动预拌混凝土生产的绿色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前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预拌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材料之一,也要紧跟时代潮流,进行绿色生产和技术管理,以满足人们对环保建筑材料的需求。
本文档从生产和技术两个方面出发,制定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为企业绿色生产和技术管理提供指导。
一、生产管理1. 原材料选择1.1 原材料应选择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材料,如选用基料应符合GB/T 18046-2019《粉煤灰用于混凝土的质量》,观察硅铝比、热值、粘附度等参数。
1.2 使用材料应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 生产过程2.1 采用封闭式生产方式,确保生产过程中没有粉尘、噪音、无害气体泄漏。
2.2 监测生产过程中废物的产生情况,开展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3 企业应采取延长混凝土的逗料时间和加工时间,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 质量控制3.1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须有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3.2 交货前对混凝土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符合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
二、技术管理1. 设备管理1.1 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经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的运行完好。
1.2 故障设备应立即停机检修,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故障的发生。
2. 人员管理2.1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员招聘、培训和管理制度。
2.2 生产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
3. 环保管理3.1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定期监测废气、废水和噪音排放,确保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3.2 合理利用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采取措施减少浪费,减轻环境影响。
三、通过规定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推动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完整)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一、厂区要求1、厂区内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宜分区布置,可采取下列隔离措施降低生产区对生活区和办公区环境的影响:1 可设置围墙和声屏障,或种植乔木和灌木来减弱或阻止粉尘和噪声传播;2 可设置绿化带来规范引导人员和车辆流动。
2、厂区内道路应硬化,功能应满足生产和运输要求。
3、厂区内未硬化的空地应进行绿化或采取其他防止扬尘措施,且应保持卫生清洁。
4、生产区内应设置生产废弃物存放处。
生产废弃物应分类存放、集中处理。
5、厂区内应配备生产废水处置系统。
宜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并有效利用.6 、厂区门前道路和环境应符合环境卫生、绿化和社会秩序的要求。
二、设备实施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宜选用技术先进、低噪声、低能耗、低排放的搅拌、运输和试验设备。
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 / T 10171、《混凝土搅拌机》GB / T 9142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 B / T 26408等的相应规定。
三、生产废水和废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配备完善的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可包括排水沟系统、多级沉淀池系统和管道系统。
排水沟系统应覆盖连通搅拌站(楼)装车层、骨料堆场、砂石分离机和车辆清洗场等区域,并与多级沉淀池连接;管道系统可连通多级沉淀池和搅拌主机。
经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 3的规定,掺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
2 、生产废水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人搅拌主机.废浆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取废浆静置沉淀24h后的澄清水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 3的规定;2 在混凝土用水中可掺入适当比例的废浆,配合比设计时可将废浆中的水计人混凝土用水量,固体颗粒量计入胶凝材料用量,废浆用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3 掺用废浆前,应采用均化装置将废浆中固体颗粒分散均匀;4 每生产班检测废浆中固体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次;5 废浆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人搅拌主机.四、废弃混凝土一般固废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准》。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是指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技术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该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保护要求:规定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选择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节能减排措施:规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布置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3. 原材料管理:规定选择优质环保的原材料,如使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矿石消耗。
4. 废弃物处理:规定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如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等,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5. 水资源管理:规定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防止水污染。
6. 环境监测与评估:规定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7. 培训与技术支持: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环
保意识和技术水平,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可以使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和节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是指针对预制混凝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一、生产过程
1. 原材料采购: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如回收再生骨料、粉煤灰等;
2. 砂、石运输:采用封闭式运输,减少粉尘污染;
3. 配料:采用自动化配料系统,减少人为误差;
4. 搅拌:采用高效节能搅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5. 运输:选择高效低污染的运输方式,如混凝土搅拌车,避免泄漏和污染;
6. 现场施工:控制混凝土浪费,减少污染排放。
二、管理要求
1. 环保意识培养: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培养,减少环境污染;
2. 废弃物管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实行分类处理,推行资源化利用;
3. 能源管理:实行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4. 质量管理: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5.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安全。
通过以上技术规程和管理要求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预拌混凝土
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
•【公布日期】2023.12.26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22号),我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修订了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见附件)。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gaochao1209@。
2.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26日。
附件:预拌混凝土(修订征求意见稿)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23年12月26日。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doc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或掌握如下内容:1.什么是文化;2.文化有哪些特点;3.文化的类型与形态;4.文化与创意策划之间的关系。
导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和留存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万象的总概。
它既包括有形的文字、书法、雕刻、建筑、城市等物质层面的符号性内容,更包括习俗、宗教、艺术、制度等精神层面的观念性内容。
文化具有地理性、主观性、创造性、时空性、框架性等特点。
文化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予以区别。
在不同社会阶段的认知水平下,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形态之中。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承推广需要一定的创意策划予以协助,同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也有助于创意策划的展开。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一、文化的含义关于文化的阐述一直以来存在仁智之见。
古今中外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清晰地界定出文化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有关“文化”的各种定义至少有三百种的表述。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中西古代的“文化”观是截然不同的。
(一)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周易·贲卦·彖传》中有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意是说,天生男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
天文与人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的规律,人文是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
意指治国者必察于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明耕作渔猎之时序;且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以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规范,由此推及,以化成天下。
宋代程颐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
《预拌混凝土企业安全生产规范》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预拌混凝土企业安全生产规范》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预拌混凝土企业安全生产规范》标准编制组2016年10月21日1任务简况1.1任务来源《预拌混凝土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建材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达的2013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工信科厅【2013】163号),该标准的归口单位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项目编号为:2013-1261T-JC.1.2本标准编制单位负责编制单位: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
参加编制单位: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榆构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三亚华盛新混凝土有限公司、常州大正恒固建材有限公司、天津砼鑫混凝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3主要工作过程2014年6月26日,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榆构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三亚华盛新混凝土有限公司、常州大正恒固建材有限公司、深圳为海建材有限公司、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淮安诚信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国昌集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的各位代表听取了标准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的情况汇报,审议了标准编制大纲,并就《预拌混凝土企业安全生产规范》(下简称“规范”)草案进行讨论,分别阐述对规范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确定了规范进度安排及分工。
分工如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全面负责本规范编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负责国内外标准和文献的调研;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等其他所有参加编制单位负责提供预拌混凝土企业安全相关资料,并根据企业特点分部分编写规范内容。
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编制组先后开展实地与资料相结合的深度调研工作,并向国内有代表性的生产企业收集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2011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of Ready-mixed Concrete(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厂区建设5 设备设施6 预拌混凝土7 生产管理8 运输要求9 施工现场要求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实现本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区建设、设施设备选配以及混凝土生产、运输、浇捣成型、养护等全过程的绿色生产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企业(含原材料运输)及施工现场的管理。
1.0.3 混凝土生产、施工除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节能、节水、节材和减排以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混凝土生产全过程控制,使混凝土生产、运输(含原材料)及使用的全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少化的一种综合管理要求。
2.0.1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是指能实现生产废水回收、沉淀、循环利用等功能的设施。
3 基本规定3.0.1 新、改、扩建企业必须在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0.2 混凝土企业在在新、改或扩建应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3.0.3 建成的混凝土企业应通过当地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3.0.4 新建混凝土企业生产厂区应避开环境敏感区,宜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
3.0.5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将混凝土绿色生产的内容纳入内部管理体系文件。
3.0.6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定期组织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相关的业务培训。
3.0.7 预拌混凝土企业每年至少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粉尘、噪声、污水排放进行一次监测,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
4 厂区建设4.0.1 厂区道路及生产作业区的地面应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材料进行硬化。
4.0.2 厂区建设时应做到雨污分流,并配备必要的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4.0.3 保持厂区道路清洁,车辆行驶时应无明显可见扬尘。
4.0.4 厂区内未硬化的空地应进行绿化。
4.0.5 厂界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要求,必要时应安装隔声设施。
4.0.6 厂区门前道路、环境按门前三包要求进行管理。
5 设施设备5.1 一般要求5.1.1 应选用低噪声、低能耗、低排放等技术先进的生产、运输、泵送、试验等仪器设备。
5.1.2 生产、运输设备宜使用清洁能源。
5.1.3 配备相应的清洗设备,保持设备设施清洁、整洁。
5.2 搅拌站5.2.1 搅拌楼(站)生产过程中的上料、配料、搅拌等环节应进行封闭。
5.2.2 搅拌楼(站)一层宜采用混凝土结构,主体二层及以上部分应密闭,其内部应采用防尘的采光设备。
5.2.3 搅拌层、称量层平台均应设有冲洗设施,冲洗废水应与生产废水处理系统联接。
5.2.4 搅拌主机卸料口应采用防止混凝土喷溅的设施,保持地面清洁。
5.3 搅拌主机、筒仓5.3.1 搅拌主机、筒仓应配备收尘设施,收尘设施应保持完好,空气滤芯等易损装置应定期保养或更换。
5.3.2 粉料筒仓吹灰管应采用硬式密闭接口,不得泄露。
5.3.3 粉料筒仓应有料位控制系统。
料位控制系统显示部分装置位置应便于上料人员吹灰控制。
5.4 材料堆放5.4.1 应采用封闭式骨料堆场,不同材料应分仓堆放。
在条件许可时,可优先选用高塔式料仓。
5.4.2 配料仓应进行空气净化处理,配置强制除尘设备。
5.4.3 应配备混凝土回收设备,对废弃的尚未固化的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回收、分离和再利用。
6 预拌混凝土6.1 一般规定6.1.1 应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理念进行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优选和配合比设计。
6.1.2 预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 14902)标准的要求,同时也应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HJ/T 412)标准中技术内容的要求。
6.1.3 硬化后混凝土的内照射指数不大于0.9,外照射指数不大于0.9,水溶性六价铬不大于0.2×10-6,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大于0.08mg/m3,苯释放量不大于0.03mg/m3,氨释放量不大于0.2mg/m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不大于0.4mg/m3。
6.2 原材料6.2.1 水泥入罐温度不应大于80℃。
6.2.2 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5.0%、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对于有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用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0%;对于清水混凝土用细骨料应选择连续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应不小于2.6,含泥量不大于1.5%, 泥块含量不大于1.0%。
6.2.3 粗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2.0%、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对于有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1.0%;清水混凝土用粗骨料应选择连续级配良好,颜色均匀、洁净,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大于0.5%, 针片状颗粒不大于15%。
6.2.4 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不合格时应通过混掺方式实现颗粒的连续堆积和空隙率的降低,含泥量偏高时应对砂、石进行冲洗。
6.2.5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量应不大于0.10%。
6.2.6 生产废水作为拌合用水时,应确保其对混凝土性能无负面影响。
6.3 混凝土配合比6.3.1 宜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作为掺和料或集料最大限度的代替水泥、砂石材料,但固体废弃物相关性能及取代量,以及所配制出的混凝土性能需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及现行规定要求,必要时需通过试验验证,以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
6.3.2 对于楼板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掺入粉煤灰时,应采用Ⅰ级灰,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15%;其它上部结构采用Ⅰ级灰时,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采用Ⅱ级灰时,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0%。
6.3.3 预拌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掺加化学外加剂来减少拌合用水量、降低水泥用量、提高固体废弃物用量。
6.4 耐久性能6.4.1 混凝土耐久性能包括碳化、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抗碱集料反应等。
混凝土耐久性能根据结构设计年限、所处环境条件等进行确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6.4.2 必要时,宜掺入功能性材料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7、生产管理7.1 一般要求7.1.1 企业应对生产任务严格管理。
7.1.2 各部门应按照生产任务要求,熟悉掌握客户所需混凝土性能,优选配合比,合理组织好材料、设备、运输车辆等生产资料。
7.1.3 严格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减少废品的产生。
7.2 生产准备7.2.1 生产前应做好原材料进货记录,并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抽样检验。
7.2.2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储存和使用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设计原材料储存位置和仓位,及时调整原材料的使用日期。
7.2.3 应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生产管理系统,宜利用网络办公。
7.2.4 收尘、降噪等设备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7.2.5 粉料上料宜采用压缩空气输送,上料过程应专人监控。
7.2.6 不宜使用大宗袋装粉料,确需使用的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7.2.7 液体外加剂的储存、输送应采取密闭和防渗漏措施。
7.2.8 生产用各类计量器具应按规定由法定计量部门定期检定(或校准),定期做好保养、维护和自校工作。
7.3 生产组织7.3.1 试验室负责生产配合比数据的下达、调整,搅拌楼(站)操作人员按试验室指令输入相关数据。
7.3.2 搅拌机计量秤误差应保持在允许范围内,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7.3.3 合理调度,科学组织生产、运输、泵送,减少退货。
7.3.4 应按合同约定和标准要求对出厂混凝土进行出厂检验。
7.3.5 及时清理厂区内沉淀池、排水排污管道,清理出的沉淀物应集中处理。
8.0.1 运输车辆应达到当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8.0.2 粉料及液体外加剂应采用全封闭的车辆运输,车身应保持外观清洁,宜用湿式方式进行清洁。
8.0.3 骨料运输车应采取适当方式卸料,卸料后应清理干净方可驶离装卸料区域。
8.0.4 混凝土运输车入料口及卸料斗在入料及卸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
8.0.5 运输车车身应有明显企业标识,并配置有专用设备,确保运输车辆不产生遗洒。
8.0.6 混凝土运输前,应合理策划混凝土运输路线。
8.0.7 应使用循环水清洗车辆、设备,冲洗废水应与生产废水处理系统联接。
9.1 基本要求9.1.1 施工现场宜在开工前配备废水、废料处理设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9.1.2 施工现场的路面应进行硬化。
9.1.3 施工现场的出入口应有设备冲洗设置和场地,对进出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运输、浇捣设备进行冲洗,冲洗污水应经过沉淀、过滤后循环使用或按规定排放,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时集中处理。
9.1.4 应使用低噪声混凝土泵送设备。
9.2 混凝土供应计划9.2.1 混凝土使用单位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向生产企业明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9.2.2 混凝土使用单位在下达混凝土供应计划前,应准确计算混凝土浇捣数量。
9.2.3 合理策划混凝土浇捣顺序和养护方法。
9.3 混凝土施工9.3.1 混凝土浇捣应选择运行正常、无故障的泵送设备。
9.3.2 施工单位应制定混凝土施工、养护、交货验收的专项方案以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意外应急预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9.3.3 浇捣剩料应运输至指定场地处理,严禁随意处理。
9.3.4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应及时报告,并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理。
引用标准名录1、《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03)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HJ/T 412-2007)7、《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用语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