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理解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寓意和内涵;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井底之蛙》的含义;2.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文本;2.寓言故事的课件或者PPT;3.小组合作讨论的工作卡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出寓言故事: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2.展示故事题目《井底之蛙》:让学生猜测故事可能讲述的内容。
步骤二:理解故事(15分钟)1.故事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和故事中的人物。
2.分组朗读故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朗读故事。
3.整体理解故事:提问学生故事中蛙的行为和心态,以及最后的寓意是什么。
步骤三:深入分析(20分钟)1.分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工作卡片。
要求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并记录在工作卡片上。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让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和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扩展阅读:提醒学生寓言故事的作用,并鼓励他们多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找出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2.创作寓言故事:组织学生自行创作寓言故事,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总结:1.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2.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3.鼓励学生多读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六、教学延伸:寓言故事是一种既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文学形式,通过对人物、事件及场景的象征和隐喻,给人以启示和教训。
《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生活在井底的蛙对外界的一无所知和狭隘的认知,以及当它看到一只从外面来的大海龟时,对海龟的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狭隘心态的危害,以及对待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性。
本次教学中,通过阅读分析《井底之蛙》寓言故事,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寓意,还能够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井底之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含义,明确了解不要狭隘地看待问题,要有大局观念。
2.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意见。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课件: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图片、参与式讨论的图片。
2.课件:学生分组活动的组别图片。
3.打印好的学生小组作业评价表。
4.音乐播放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学生们看了这个故事后,对井底之蛙的品格有什么印象?-井底之蛙为什么认为井底是最大的世界?-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展示(15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教师播放一段有关狭隘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这段视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即使我们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应该怎么做?3.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有关视野开拓的图片,例如三个人分别从山顶、楼顶、井底看月亮的图画。
-小组成员要观察图片,然后谈一谈从不同的视角看月亮是什么样子,你们们各自喜欢哪一个视角?为什么?-小组长请汇报小组的观察结果。
4.收集观点(2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四个不同的问题:-问题1:你觉得山上最好的视角是什么?为什么?-问题2:你觉得楼顶上最好的视角是什么?为什么?-问题3:你觉得井底最好的视角是什么?为什么?-问题4:你觉得在平地上最好的视角是什么?为什么?每个小组请讨论并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的观点。
5.分组交流(15分钟)教师将学生按原来的小组重新组合成新的组别,每个新组别有一个来自各组的学生。
-新组别成员请交流各组的观点,是否有相同的观点,是否有不同的观点?-汇报各组合并后的观点。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和意义。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看到其他人的观点后,你是否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下次与别人讨论问题时,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对方的观点?四、课堂作业:每个小组将本堂课的讨论结果整理成一份小组观点的报告,并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学习经验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培养孩子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3、帮助学生借助白话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
教学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借助白话文在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体会什么样快乐是“大快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贴图:青蛙和小鸟)看看是谁?他们啊曾经在一起交谈各自的生活,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你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说出《坐井观天》这个小寓言故事)师:(生没有说出寓意)是啊,这真是一只见识有限、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啊。
今天他又遇到了一只从东海来的鳖,看看这次他们说了些什么?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就叫《井底之蛙》(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快快读读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也可以把它标注出来!(观察孩子读的表情,听声音、音准,断句。
)2.解决字词过度: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出示生字:疲倦邀请两腋迈进鳖绊住渺小商汤跃出虾蟹倚井栏千仞之高八年七旱十年九涝瞠目结舌指名汇报(开火车)师:字词问题解决了,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读课文?(生读)按照我刚才的要求(读通顺)(指名3人读)其他同学别着急,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读文他读的怎么样?(生简单评)师:了不起,那你们读懂了他们的谈话了吗?三、探究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井底之蛙那目光短浅的“快活”1、通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指导)师:青蛙的观点是什么?生:小青蛙认为自己是最快活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找中等学生来读。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绘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谦虚谨慎、勇于探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含义,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蛙、井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井底之蛙吗?它为什么会成为成语呢?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井底之蛙”的理解,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述《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青蛙为什么会成为井底之蛙?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活动设计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2. 绘画:学生以“井底之蛙”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寓言故事的感悟。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编写一个新的寓言故事,以“井底之蛙”为主题,体现成语的含义。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井底之蛙”的含义和寓意,强调谦虚谨慎、勇于探索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小组合作的新寓言故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井底之蛙”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收集其他类似成语、撰写心得体会等,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目光短浅、见识狭隘的坏处。
2、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井底之蛙》这篇寓言故事。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2)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与青蛙和井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青蛙在井里能看到多大的天空?”从而引出课题“井底之蛙”。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
3、精读课文(1)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快乐?(2)引导学生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和它的认知局限。
(3)分角色朗读青蛙和海龟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4、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青蛙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吗?为什么?(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有没有像“井底之蛙”一样的人或事。
5、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假如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有怎样的感受?(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续写这个故事,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6、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故事的寓意:目光短浅、见识狭隘会让人自以为是,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2)鼓励学生要不断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7、布置作业(1)把《井底之蛙》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讨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寓意。
部编版《12.井底之蛙》教学设计二上
教学内容:第12课《坐井观天》课型:精读课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我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我能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方法、策略一、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青蛙)2、自由交流: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只青蛙?我们再来听一支儿歌。
(歌曲欣赏:井底之蛙)3、小结:这么勤劳能干的小青蛙怎么成了井底之蛙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青蛙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小鸟眼中的天是怎样的?3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我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我能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21、学生读目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
2、教师解读目标(板书目标关键词)。
三、预习检测听写、小组展示等,形式要多样化。
四、夯实基础一、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30当堂理解重点生字。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播放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四年级语文教案井底之蛙
四年级语文教案《井底之蛙》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井底之蛙》的内容,感受寓言的趣味性和深刻寓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井底之蛙的寓意理解。
2.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小组讨论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井底之蛙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怎样的青蛙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
(二)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井底之蛙》。
2.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尽量模仿青蛙的语气。
(三)生字词学习1.请同学们看黑板,我给大家展示生字词。
2.我们一起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3.同学们可以尝试用这些生字词造句。
(四)课文理解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井底之蛙为什么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你们的理解。
(五)小组讨论a.井底之蛙的寓意是什么?b.你觉得井底之蛙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二课时(一)复习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井底之蛙》的内容。
2.分享一下你们对井底之蛙寓意的理解。
(二)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画一画井底之蛙的故事场景。
2.小组内讨论,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你们画的场景。
3.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和描述。
1.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井底之蛙寓意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课文《井底之蛙》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篇关于井底之蛙的读后感。
(五)课堂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理解了它的寓意。
2.希望大家能够跳出局限,用心去观察、思考,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好,但在生字词的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井底之蛙》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写作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感受课文的语气和节奏。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井底之蛙的局限性、寓意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井底之蛙的视野狭窄。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此外,组织学生互相评改、交流,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井底之蛙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寓意故事对我们的启示等。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3.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井底之蛙的心情,从而引发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6.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井底之蛙的小和井的广阔,认识到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小世界,而忽视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挑战,拓展视野。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生字词语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认识“井底”、“之蛙”等词语,理解井底之蛙的意思。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2、课文理解: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井底之蛙和大海龟的对话内容,以及井底之蛙在对话中的心理变化。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井底之蛙和大海龟对话时的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思想引导: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小世界,而忽视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要勇于挑战自己,多出去看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4、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是一只井底之蛙”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井底之蛙,通过与大海龟的对话,体验井底之蛙的心理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井底之蛙的视野局限性以及如何拓展自己的视野。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井底之蛙和大海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出新课。
2、学习生字词语: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认识“井底”、“之蛙”等词语,理解井底之蛙的意思。
3、朗读课文: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井底之蛙和大海龟的对话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井底之蛙和大海龟对话时的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思想引导: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小世界,而忽视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要勇于挑战自己,多出去看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5、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我是一只井底之蛙”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井底之蛙,通过与大海龟的对话,体验井底之蛙的心理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井底之蛙的视野局限性以及如何拓展自己的视野。
井底之蛙教育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育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培养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宽容别人的观点,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明白“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寓意和故事背景;2.学生能够理解“井底之蛙”只看到自己的小世界,无法拓展眼界;3.学生能够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井底之蛙”现象,并表达自己对“井底之蛙”的看法;4.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扩大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的背景知识;2.教师准备一些丰富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展示开阔的世界和不同的观点;3.备课材料:白板、笔、教案、复印件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吗?它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井底之蛙”的寓意和故事背景。
Step 2. 故事分享(15分钟)教师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重点突出“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是井口的一点天空,无法拓展眼界。
Step 3. 制造震撼(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世界的图片,包括宇宙、大海、高峰等,并讲述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和美景。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世界的好奇心和渴望。
Step 4.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觉得自己是否存在“井底之蛙”的现象?2.你对“井底之蛙”有什么看法?3.请谈谈你认为如何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Step 5.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Step 6.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重点强调拓展视野和开阔思维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观点,以及如何扩大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井底之蛙”的心得体会,自己是否存在“井底之蛙”的现象,以及如何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井底之蛙》【引言】教学设计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井底之蛙》,培养学生的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同时,通过教学设计的执行,使学生能够对《井底之蛙》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有深刻理解,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活动一】: 导入与背景介绍(预计10分钟)1. 利用课堂演讲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井底之蛙”的寓意。
2.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寓言的定义,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发讨论:什么是寓言?寓言有什么作用?【活动二】: 故事阅读与理解(预计30分钟)1. 学生个别阅读《井底之蛙》故事,并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
2.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
【活动三】: 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预计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再现《井底之蛙》故事情节。
2.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组进行点评,包括角色的演绎和对故事中主题的理解是否准确。
【活动四】: 主题探究与讨论(预计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再次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寓言的作用,即如何将《井底之蛙》中的启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活动五】: 作品创作(预计30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创作相关作品,如寓言故事、漫画、海报等,表达对《井底之蛙》的理解和类比。
2. 学生将创作的作品分享给全班,进行集体评价和展示。
【活动六】: 总结与归纳(预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
2.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小结等方式,将课堂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
【课后拓展】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寓言故事;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思考类似于《井底之蛙》的情境,并及时做笔记,以备在课堂分享和讨论。
【教学设计总结】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活动执行,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井底之蛙》的寓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井底之蛙》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井底之蛙》,引导学生懂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和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井底之蛙》课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教学卡片:生词卡片、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井底之蛙的形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井底之蛙》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3.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 讨论与思考:(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
通过读议结合,深入体会对话,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解题引入1。
板书课文题目,认识“井”,老师简笔画“井”,帮助学生理解。
2。
理解“观”即“看”的意思,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含义。
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看故事。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初步认识生字、新词2。
指名认读生字、新词井一井沿观一坐井观天沿一并沿答一回答渴一口渴喝一喝水话一大话际一无边无际沿一井沿,你知道井沿是哪儿吗?到黑板上指出来。
(井沿就是井边) 际一无边无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通过查字典理解)什么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天空等)3。
再读课文,指名分段读。
教师纠正读音三理解课文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而争论的事)2。
听录音(第2—7自然段),看动画课件,思考: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一共进行三次对话,第2、3自然段是第一次,第4、5自然段是第二次,第6、7自然段是第三次)3。
看插图,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对话?过渡: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它们聊了起来,谁愿意扮演它们,学着它们的样子进行第一次“一百多里”有多远?你能说出来吗?4。
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问题。
(1)青蛙说小鸟“别说大话了”,“大话”指什么?(指小鸟说的“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为什么这样认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因为它住在井里,只看到过井口那么大的天)(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不同意)为什么?怎样理解“无边无际”? 带学生体验: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这时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4)小组分角色再读第二次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觉得自己很渺小”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
4
[教学重、难点]感知青蛙的快乐,有感情地读好青蛙说的话。
课前准备:课件
一、激趣导入:慧眼识成语,介绍《庄子》
1、课件出示图:看图猜成语:叶公好龙、邯郸学步对牛弹琴朝三暮四
你们知道这些成语来自哪里吗?它们都出自于二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在他的著作里,还有: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俎代庖、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言炎炎、朝三暮四、庄周梦蝶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旁门左道、唇亡齿寒、、善始善终、莫逆之交、唯命之从、冥冥之中、勃然作色、虚与委蛇、相濡以沫、叶公好龙、对牛弹琴”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螳臂挡车、小巫见大巫。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这本书去看,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也是选自《庄子》这本书。
板书课题:井底之蛙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找到出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把你想积累的词语画起来,如果是新词想想它的意思
2、学生自读。
3、检查交流:
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2.积累词语
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什么有趣的地主吗?
A、同偏旁的词
B、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你还能说说别的这样的词吗?
3.检查读两段话。
4、读四个生词、并用这四个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井蛙浅井
海鳖大海(提示学生鳖这个字的书写笔顺)
三、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浅井中的生活
1、体会井底之蛙的快活。
过渡语: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的是一只青蛙向东海之鳖炫耀他住在浅井里快乐
无比的生活,那他是怎能样说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出他的生活真快活。
(学生读文,划出关键词。
)
2、学生读书,自由批画,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师提示:你认为哪句话哪个词能体现他的快乐。
A、从“高兴时……尽情地蹦跳”——它一定认为自己的生活最舒适快乐,谁也比不上它!
B、“疲倦了……安然休息”,——感觉到它在井壁窟窿里风吹雨打都不怕,很自在,所以很快活!
C、“独占一口水井……极点”,一口井只住它一个,它觉得太自由,太宽敞了!悠闲地倚在井栏上多舒适呀!
D、极点:到达高兴的顶点了,没有比这更令人快乐的了。
(1)你用什么语气读小青蛙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读?
哦,你知道朗读的语气要和小青蛙的心情联系。
这是一个朗读的小窍门,还需要用什么语气?
(快乐、自大、骄傲满足……)
(2)看,同学们读书的体会多丰富!你是从那些词语看出它满足、骄傲、快活的?
(没有谁)这说明什么?哎呀,简直目空一切呀!
(独占)哪里是井底之蛙!简直是井底大王!
(极点)极点说明什么?
在青蛙眼里快乐的极点是什么?
(3)看,就是这些关键词,把青蛙那得意样儿表现的生动、形象,他们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美吗?老师有个小窍门,读好关键词,小青蛙会更加活灵活现。
4、这里,我们看到一只真会享受生活的青蛙,这口浅井给了他无比的快乐,
当它想到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时,他就要忍不住地向他的朋友夸耀:(师读)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学生接读——
A、从“高兴时……尽情地蹦跳”——它一定认为自己的生活最舒适快乐,谁也比不上它!
想到自己疲倦了想休息并没有人来打扰他的清静,他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要向他的朋友夸耀:(师读)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学生接读——
B、“疲倦了……安然休息”,
它一定认为自己的生活最舒适快乐,谁也比不上它!心中那种满足幸福感觉便油然而生,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要向他的朋友夸耀: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学生接读——“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环顾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他多么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是多么快活,于是他激动的向他的朋友炫耀并发出邀请: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学生接读——我独占一口水井,跨井栏、倚井栏的乐趣,算是到了极点。
你何不下来和我一起分享这快乐呢?
5、是啊,这真是一只快乐的青蛙。
同学们,你们注意观察家没有,你们刚才读的几句话,都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
这种围绕中心句写具体详细的方法就是“先总后分”,同学们可以用这种写法,让自己的习作条理更清楚,内容更具体。
四、了解东海之鳖说的大海的景观
1.师:它一切一切的快乐都是在这口小小的水井之中啊!听了它的话,东海之鳖心动了,它接受了井底之蛙的建议,准备下井去看看,但是这井太小了,他左腿还没有迈进去,右腿已经被绊住了。
他也想起了自己在大海里的快乐。
于是,这只来自东海的老鳖讲起了他的快乐:(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应段落)
(范读)“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此亦东海之大快乐也。
”(奇怪吗?要知道我可是老寿星了,已经几百岁的高龄了,又生活在深海,自然会说古时候的话。
这是古文,也叫文言文。
这段话可真不好读,你会读吗?)
师:轻声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先自读,请第一位学生读-----读得很流利,声音响亮
请第二位学生读-----断句正确,很自信
“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
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
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
2、结束语:东海之鳖介绍的快乐就在其中,鳖的快乐也让蛙瞠目结舌自己很渺小到底是什么快乐呢?下节课由你们的老师和大家共同分享鳖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