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病变分析
冠脉造影报告解读
冠脉造影报告解读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冠脉造影报告解读,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
冠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通过X射线或血管造影的方式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进而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冠脉造影报告是医生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所做的解读和分析,对于了解患者的心脏病情、指导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将对冠脉造影的基本原理和影像解读进行介绍,使读者对冠脉造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冠脉造影报告的重要性和解读要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冠脉造影报告。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简要强调冠脉造影报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冠脉造影报告的概念、意义以及解读要点,帮助提高对冠脉造影报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信本文对于心脏病学和介入医学领域的医护人员以及对冠脉造影感兴趣的读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长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述,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在本文中,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一般是对冠脉造影报告解读这个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长文的章节安排进行介绍,可以使用具体的章节标题来展示整个文章的组织结构。
目的部分则是说明写作这篇长文的目的和意义,可以是为了增加读者对冠脉造影报告解读的了解和认识。
正文部分是整篇长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冠脉造影的基本原理和冠脉造影的影像解读两个主要内容。
冠脉造影的基本原理部分可以介绍冠脉造影的定义、操作过程、影像采集方式和相关仪器设备等;冠脉造影的影像解读部分可以具体分析和解读冠脉造影影像中的各种信息、指标和异常情况,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判断冠脉病变等疾病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旳概念(一)
透照角度能清楚暴露全部冠状动脉主干、 主要分支、分叉部位
三支冠状动脉无缺如 管径逐渐变细、管壁光滑柔软、无狭窄 血流TIMI Ⅲ 级
正常左冠状动脉
正常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旳概念(二)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粥样硬化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痉挛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钙化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迂曲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次级血管、末端血管
不足狭窄 定义:长度<10毫米旳狭窄 特点:最常见
不足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四)
管状狭窄 定义:长度10—20毫米之间旳狭窄 特点:发生率仅次于不足狭窄
管状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五)
弥漫性狭窄 定义:长度> 20毫米旳狭窄 特点:多合并高龄和糖尿病、常伴明显
钙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
弥漫性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六)
管腔不规则 定义:狭窄程度<25%旳弥漫性狭窄,造
影提醒长段管壁不规则或不光滑 特点:易痉挛、血栓、急性进展
管腔不规则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七)
管腔闭塞 定义: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血流中
断,远端无造影剂充盈 特点:分支难发觉、多于近中段,多于
分叉处
管腔闭塞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冠状动脉血流流速旳分级措施
TIMI 0级:无再灌注或闭塞病变远端无 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经过闭塞部位梗 塞区供血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造影剂充盈远端血管,但进 入和清除速度慢
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造影164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 10例 , 0 心肌病 4例 。其 中典 型心绞痛 2 , 高血 压 8例 伴 病 10 , 1 例 糖尿病 3 , 6例 伴高 胆固醇血 症 4 , 8例 高尿酸 血症 2 2 例, 有长期吸烟史者 18 , 0 例 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者 4 例 , 2 有典
型心电图缺 血改 变者 7 6例。 12 造影方法 . 采用 Jdi Sl ne法 右侧 桡动脉穿刺 , 多 ukn e igr d 在 个投射 角度做选择性左 、 右冠状 动脉造影 。造影剂 选用优维显 30 7 。判断标准 : 以冠状动 脉狭 窄 5 %为临 床有意 义的狭 窄病 0
8 岁 , 均年 龄 5 3 平 7岁。诊断急性 、 陈旧性 心肌梗死 6 , o例 疑诊
狭窄 18 中 , 0例 累及单支 4 8例(4 4 , 4 .%) 双支 l (4 8 , 6例 1 . %)3
支3 8例(5 2 , 3 .%) 左主干 3支 6例 ( .6 。共累计 28支冠 5 5 %) 1 状动脉 , 部位见表 1 。
探讨冠状动脉病 变以及 与临床 多种 因素 的关 系。方 法 对 1 例 患者采 用 S d g 6 4 e ie ln r
冠状动
【 摘要】 目的
法多个投射 角度作选择性左 、 右冠状动脉 造影 ,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 以及 临床 多种 因素 。结果
脉造影阳性 率为 7 .%(1/6 ) 其 中冠状动脉狭 窄 6 .%(0/6 ) 包括 合并 心肌桥病 变 6例 , 20 1814 , 5 9 181 , 4 合并冠 状动脉 瘤样扩 张 4例。 累及单支 4 .%(818 , 支 1. %(618 , 4 4 4/0 ) 双 4 8 1/ )3支 3 .%(818 , 0 5 2 3/0 ) 左主干 +3支
冠心病住院患者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统计与分析
冠心病住院患者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统计与分析目的:探讨近10年间冠心病住院患者冠脉造影及支架治疗情况统计与分析。
方法:抽取沧州市人民医院近10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并接受冠脉造影病例762例分为三组,定义为Ⅰ、Ⅱ、Ⅲ组。
记录各组病例数及一般情况,冠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
结果: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比例及支架植入术比例、支架植入个数3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药物支架植入比例分别为10.3%、50.0%、94.0%,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自2002年~2011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变化不明显,药物支架在PCI治疗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标签:冠心病;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冠心病(CH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诱导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与心肌细胞需求之间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1]。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CHD诊断的“金标准”。
近年来其应用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近10余年随着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冠脉造影更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近10年沧州市人民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并接受冠脉造影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本地区冠心病冠脉病变情况及介入治疗情况。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及分组:抽取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标准的病例762例,按照年份将2002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分为三组。
其中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为Ⅰ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Ⅱ组,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为Ⅲ组。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诊疗指南》[2]。
方法: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记录各组病例数及一般情况,冠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
判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左、右前斜位加头和足位,以多体位摄片判断冠状动脉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及其分支中至少一支血管狭窄≥50%;阴性:以上血管狭窄0.05)。
中青年女性冠脉造影分析
高于冠脉造影 阴性组 。纤 维蛋 白原 、 固醇 、 胆 低密度脂蛋 白 、 甘油三酯两组对 比无统计学差异 。临床症状 比较 :
两
组之 间收缩压 ( m g 、 m H )典型心绞痛症状 ( 、 例) 特
异性 心 电 图 ( )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 院血 糖 比 例 、 入 较有 显著 差异 ; 体重 指数 、 油三 酯 ( G) 高 密度 甘 T ,
2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 博士研究生)
含服 硝 酸甘油 可在 2— i 5mn内缓解 , 除外 其他 引
起胸 痛 的原 因 。
护 因素 , 绝经前女性 C D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 H 近年 临床 观察 显示 , 经前 女性 C D发病 率有 增 绝 H
加 趋 势 。 而 相 当 多 的 临 床 医 生 对 绝 经 前 女 性 C D患 者 没 有 给 予 足 够 的 重 视 , 致 误 诊 、 H 导 误 治 … 。本研 究分 析 了绝 经 前 女 性 C D患 者 临床 H 特 点 、 关 危 险 因 素 、 脉 造 影 结果 , 临 床及 时 相 冠 为
诊 断 和治疗 绝 经前 女性 C D提供 依据 。 H
1 资料 与方 法
13 统计 学处理 .
计 量 资料 以 元±s 表示 , 用 “ 采
检验 ;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2 结 果
2 1冠心病 危 险 因素 对 比 两 组 之 间 年 龄 、 尿 . 糖 病、 高血 压 病 比较 有 显 著差 异 ; 心 病家 族 史 、 冠 肥 4 5岁 来自 . 12 方 法 .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和图像解析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脉造影病变形态
➢向心性狭窄 ➢偏心性狭窄 ➢不足狭窄 狭窄长度不不小于10毫米 ➢管状狭窄 狭窄长度介于10~20毫米间 ➢弥漫性狭窄 狭窄长度不小于20毫米 ➢管腔不规则 狭窄程度不不小于50%旳病变 ➢管腔闭塞 ➢钙化病变 点片状、条索状、管状 ➢扭曲、成角 ➢开口病变 ➢分叉病变
➢经桡动脉
➢CLS ™
➢Kiesz™ Left
➢Voda Left®
➢QCurve™
➢IM C
➢股动脉
➢allRight ™
➢Kimny ™
➢Muta ™ Left
➢Mann™ IM
➢Radia l
➢Muta ™ Right
➢桡动脉
导管外径尺寸大小旳换算表
➢FRENCH
➢1 FR ➢2 FR ➢3 FR ➢4 FR ➢5 FR ➢6 FR ➢7 FR ➢8FR ➢9 FR
➢沿途分支:对角支(一般为13支)、间隔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旳4555%。
左盘旋支 (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
➢从左主干发出后沿左侧房室沟 下行至后十字交叉。
➢沿途分支:钝缘支、窦房结 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旳1525%。左优势型时可达4050%。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冠状动脉造影原则体位(左冠)
➢ 较全方面旳显示左 冠
➢ LCX开口、全程及 OM
➢ LM开口、体部
冠状动脉造影原则体位(左冠)
头位20-30度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高危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的分析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高危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分析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死因。
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都是死于冠心病和卒中,死亡人数将从2008年的1730万激增到2030年的2330万。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是导致患者死亡率急剧上升的罪魁祸首,大多数患者在冠脉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突发心脏性猝死)急性发作之前都没有任何征状或者警示征兆。
目前看来,想有效地减轻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负担以及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只有做好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工作。
但是,如何使用心血管影像学来确定患者是否处于急性冠脉事件的边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当下的诊断策略显然侧重于检测有无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管腔狭窄,而不是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
这种策略适合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却忽略了以急性冠脉事件为始发症状的CAD患者。
尸检报告显示,大多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斑块破裂,导致突发管腔内血栓形成所诱发的。
易于破裂的冠脉病变斑块在形态上与稳定型斑块截然不同(见图1),利用这点,可以在早期采用非有创的影像学检查来鉴别易损斑块。
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检测管腔狭窄,检测冠脉斑块的组成和尺寸更有利于早期诊断急性冠脉事件。
图 1 稳定型斑块和易损斑块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可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无创性评估,而不仅限于检测冠脉管腔。
CCTA可以明确冠脉的分支走向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整体情况,但一般的检测方法只能辨别管腔狭窄与否或者根据钙离子水平判断斑块类型。
有了新的应用设备,影像指导下的预防、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都能得到相应的改善。
根据斑块特性进行分层,可制定相应的个性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解析CCTA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判断管腔狭窄情况。
本文既描述了CCTA如何检测并描述易损斑块的形态和功能特性,也展示了最新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流体力学模拟技术如何评估冠脉斑块与狭窄。
最后,文章还探讨未来的成像技术如何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早期诊断ACS患者方面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
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具有更强和快速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且前者不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
5.2.抗心绞痛药物: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一 般情况下 ,患者应继续口服原有的常规用药 ,不必仅仅 为了介入操作而另加特殊药物。
但是冠脉造影只能提供关于管腔狭窄的信息,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
“心”畅无阻……
.
7、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
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
.
8、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 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 同时进行干预:
1)风湿性心瓣膜病欲行瓣膜置换术前,且年龄>40岁或有胸痛 症状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如何看待 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各类疾病在辅助诊断中经常会用到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见的比如X线、CT、MRI等。
随着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的日益频繁,部分问题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无法做出诊断,造影剂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方法在现有影像学检查基础上得到延伸。
根据目前的研究分析,造影检查较常规检查能够提高病灶检出率,有利于更早、更全面的发现病变。
那么什么是CT冠状动脉造影?哪些人可以实施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对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相关内容予以分析。
1.什么是CT冠状动脉造影?CT检查是目前使用率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CT能够用于颅脑、胸部、腹部等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鉴别。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冠心病成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根据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存在心肌缺血都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依据[1]。
常规CT检查属于一种静态检查方法,能够发现冠脉斑块大小以及有无钙化,但是不能较准确的计算冠脉狭窄程度。
CT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即通过CT检查中为患者注入造影剂,通过造影的增强对比效果,更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一个动态过程,可动态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能够明确心脏血管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以及评价出整个血管的血供情况,全方位获取冠张动脉病变信息,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
1.哪些人可以实施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检查本身存在辐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的CT辐射剂量更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通常有以下情况时可为患者实施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高度怀疑患者为冠心病且可疑者为中青年人群。
中青年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患者在出现胸痛等症状时,需要排除冠心病,在没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2)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存在再梗死风险,需要定期检查,并评估搭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此时可选择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怀疑是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应通过择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检查中所见实施判断[2]。
冠脉三支病变心电图分析
( a (emn r ocui a fu d( . sl T eic ecs f b o n l ae h ol l A l o a cls nw so n B) ut l 1 y o Re s h i ne nl a Qw v ,an r a nd oa T n
S e me t b o ma v ,a d i r u e e h g e a o ei r u , n h c d n eo T s g n ,a n r l wa e n n g o p B w r i h rt n t s g o p A a d t e i ie c f T h h n n
i cd n 、 o h o la C n i e t f n r 1 G.C n l s o s E a epd a n s ai n s t o ma v l f n o a — e a n E o cu in CG c nh l ig o ep t t hn r l e e y e r e wi l ol
人分为仅有狭窄无闭 塞为狭窄组 和有确切血管闭塞为闭塞组进行对 比研究 。结果 经分析发现
两组的心电 冈仔在异常 Q波 、 T段异常 、 波异 常的比率都是血管闭塞组较高 ( s T P<00 ,心 .5)
律失常的发生率则是血管狭窄组较 高 ( P<00 ,两组患者心 电冈无 异常的几率基本一致 结 .5)
论 心 电阁 对 心 肌 酶 正 常 的冠 脉 _支 病 变 患 者 病 变 程 度 的诊 断 有 一 定 帮助 , 还 需 其 他 手 段 辅 = 三 但
助。
【 关键词 】 心 电冈 ; 冠脉 三支病变 ; 诊断
An l s s o h l c r c r i g a f p t o o i a h n e n t r e m a n c r n r fe - a y i f t e e e t0 a d o r mB o a h l g c lc a g s i h e i o o a y a t r i s / i - u n . h e nd h s i lO l U " O e L L fn g d g F ec n ' o p t f T lh U, Hm' o Y 6 0 , C l l / a [Z z u_ 0 0 h 1 /+ ia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幻灯片课件
6.
心力衰竭患者
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绞痛或者局部室壁活动 异常和/或心肌扫描成像发现可逆心肌缺血 心脏移植术前 继发梗死后室壁瘤或其他心肌梗死后机械并发症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
急性肾功能衰竭 继发于糖尿病的慢性肾功能衰 竭 活动性胃肠道出血 有可能和感染相关的不明原因 发热 尚未治愈的感染 活动期中风 严重贫血 严重、尚未控制的高血压 伴随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严重电 解质紊乱
4. 5. 6.
30º RAO, 30º Ca 30º RAO, 30º Ca 30º RAO, 30º Ca
7. 8. 9.
30º RAO, 30º Ca 60º LAO, 30º Cr 30º RAO, 30º Cr; AP, 30º Cr
25
部位
开口部 体部 分叉部
常规体位
LAO 60º -Caudal 30º RAO 30º -Caudal 30º LAO 60º -Caudal 30º
19
20 Braunwald 8th Ed
21
22
CC 0级(Collateral Connections):供体和受体血 管之间侧枝血管细小,不连续
CC 1级:供体和受体血管之间的侧枝血管连续无中断 ,呈线样连接(直径≤0.4mm)
CC 2级:供体和受体血管之间的侧枝血管连续无中断
,形成分支样侧枝血管,其直径>0.4mm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72-7
23
A
CC0 14%
B
CC1 51% C
CC2 35%
D
E
F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72-7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4
影像记录
记录造影过程以及病变形态、位置等详细信息。
5
导管拔出
安全地拔除导管,观察患者状况。
冠脉病变类型的解读
斑块
斑块是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 类型,可以导致血管狭窄和阻 塞。
狭窄
狭窄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形 式,血液供应障碍可能引发心 肌梗死。
动脉瘤
动脉瘤是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扩 张,可能存在破裂的风险。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 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检查方法,通过揭示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 有助于准确诊断、评估并指导治疗。本演示将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步骤、病变类型解读、病变评估指标、风险与并发症,以及它在实际临床应 用中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导管引入
通过血管插管技术把含碘造 影剂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 以便观察。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使冠状 动脉显影,从而获得血管病 变的信息。
影像记录与分析
通过适当的影像记录和系统 分析,可以对病变部位、范 围、程度进行评估。
冠脉造影的步骤及程序
1
麻醉与消毒
确保患者舒适和手术区域清洁。
2
导管插入
通过茎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将其导向心脏。
3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显影病变部位。
冠脉造影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 造影将变得更加安全、准确和便 捷。
患者护理
未来,冠状动脉造影将更加注重 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全方位的护 理。
研究进展
对冠状动脉病变机制和治疗方法 的研究将推动冠状动脉造影的发 展。
冠状动脉造影的风险与并发症
血管损伤
冠脉造影的判读
蜘蛛位:LAO45(60) CAU30
正足:AP
CAU30
右冠常规体位
左前斜:LAO45 正头: AP CRA20 右前斜:RAO30
位
回旋支全貌 前降支近端(前降支开口与回旋支开口的
关系)(前降支开口的定位) 缺点:前降支与对角支、中间支无法辨别
右肩位
前降支中远段(有时可看清对角支) 回旋支远端
正头
前降支中远段
左肩
前降支和对角支的关系
蜘蛛位
左主干末端(三分叉) 判断中间支、对角支
正足
回旋支全貌(和肝位互相补充)
右冠左前斜
右冠 “C”型全貌 缺点: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分不开
右冠正头
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分开
谢 谢!
冠脉造影常规的体位
基本位置及其缩写: 正位:AP 左前斜:LAO 右前斜:RAO 头位:CRA 足位:CAU 影像增强器 相当于你的眼睛
左冠造影常规体位
肝位:RAO30 CAU30(RAO25 CAU25)
右肩:RAO30 CRA30
正头:AP
CRA30
左肩:LAO30(45、60) CRA30
冠脉造影的病变分析
一 狭窄: 肉眼评估,直径狭窄,以相邻狭窄段近
端或远端的正常血管作参照,直径减少多 少就是狭窄多少(直径减少70%就是70%狭 窄)。 肉眼评估,存在差异,大部分医师存在 狭窄严重化状态,应减少趋势,客观评估。 可做可不做,可大可小,临界依据临床证 据。
二 钙化:
沿血管走行的高密度影,其亮度程度和 大小反映了钙化程度。
又叫壁冠状动脉,部分冠状动脉走形于 心肌内。心肌收缩时压迫,舒张时解除。 多见于前降支。
冠脉是舒张期供血,所以绝大部分心肌 桥不引起症状。
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分析
9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8期冠脉临界病变是指在治疗心血管病中,冠脉造影发现的直径狭窄50%~70%的病变[1],是发展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定过程。
在临床中,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早发现和判断血管直径的狭窄程度是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质量的关键所在[2]。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9年07月收集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冠脉C T 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叙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选取2015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CAG 扫描检查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患者中,筛选出其中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占比60.00%(24/40),女性患者占比40.00%(16/40);患者的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61.59±3.60)岁;前降支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各占一半例数,各20例。
本研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书。
纳入标准:CAG直径测量冠脉的血管狭窄程度在50%~70%之间。
排除标准:碘过敏者;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CAG:采用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FD20)进行诊断,注射对比剂50ml碘克沙醇(显苏),在Seldinger 技术下实施桡动脉穿刺,并选用合适的冠脉造影导管,确认导管位置合适后,分别实施左右冠脉造影,在血管左右前斜位投影上取45度角及头脚轴状位投影,观察冠脉分支的病变数量、狭窄程度,并给予准确判断,最后计算出狭窄率。
CTA:采用64排西门子CT扫描仪进行诊断,检查前,指导患者呼吸训练,取仰卧位,连接心电图导联线,控制心率低于每分钟80次。
检查定位上界为气管隆突下1cm,下界为心脏膈面下1.5cm,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优维显,流速控制5.0~5.5ml/s,总剂量控制70~90ml。
在处理原始数据后,给予多平面图像重建,并将获得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重建工作站进行处理。
平板运动试验ST改变与冠脉造影分析
平板运动试验ST改变与冠脉造影分析到目前为止,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估计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常用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临床以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主波向上的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上斜型压低≥0.10 mV)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条件。
但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迅速推广,有报道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有病变,甚至本院发现其冠状动脉的内膜光滑、动脉的柔软度好、TIMI 3级,由此,对平板运动试验后出现ST段不同程度的水平型下移的原因,已不能单纯考虑是冠状动脉病变所致,而是还有其他原因所致,对此,如何鉴别平板运动试验后出现ST段不同程度的水平型下移的临床意义,值得思考。
以下附2例病例。
1 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58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10余天,加重半小时就诊。
拟胸闷查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而收入院。
入院体查:HR 88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 Hg。
白细胞12.7×109/L,肝肾功能正常,血糖6.9 mmol/L,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按照Bruce方案进行,分别于运动前、运动中、运动终止即刻、运动后2、4、6、8 min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为可疑阳性:运动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QRS无异常[1],III、avF ST段水平下移0.03~0.05 mV。
运动后2’~6’,ST III、avF、V6均为水平下移0.05 mV。
冠脉造影结果为冠状动脉未见异常:呈左冠状动脉右优型,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均未见狭窄及闭塞,前向血流TIMI 3级。
出院诊断:①胃窦炎;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病例2:患者女,52岁,因反复胸闷3年,加重1月入院。
入院诊断:胸闷查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平板运动试验按照Bruce方案分别于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终止即刻、2、4、6、8 min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
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三、冠脉造影术简介
(一) 冠脉造影术概念 可提供冠脉病变的部
位、性质、范围、侧支循 环状况等的准确资料,有 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 靠的方法。
图5 心脏平面图
(二)造影术方法 将心导管经皮穿刺插入股动脉或肱动脉,推
送至主动脉根部,使导管顶端进入左、右冠状动 脉开口,注入造影剂而使其显影。
表3 冠状动脉血供区域
冠状动脉梗死部位
1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 前间隔和二尖瓣前乳头肌梗死。
2 右冠状动脉闭塞和右心室梗死,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3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高侧壁,隔面(左冠状
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梗死,可能累及房室结。 4 左主干闭塞,引起左心室广泛梗死。
左回旋支 (LCX) Circumflex branch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右冠状动脉 (RCA) Right coronary artery
主要血供区域 左室前壁、前乳头肌、心 尖、室间隔前2/3
左房、左室侧壁、左室后 壁
右房、右室前壁、侧壁、 后壁、室间隔后1/3,包 括房室结和窦房结
(四)禁忌症
1.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 2.慢性完全阻塞性伴严重钙化的病变。 3.多支广泛性弥漫性病变。 4.病变狭窄程度≤50% 5.血管直径≤2.5mm,有主要分支血管的分叉部, 血管严重迂曲的病变不宜选用。
(五)冠状动脉举例分析
图7 正常冠状动脉
图8 血管壁内膜增生冠状动脉
图9 血管中脂肪斑块冠状动脉 图10 血管狭窄的冠状动脉
部位
缩写
AHA
左主干
LMT
5
近段LA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脉造影病变分析
(一)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的评估可以通过肉眼、量化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超声等方式进行。
冠状动脉狭窄可用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比或者狭窄面积减少百分比来表示。
肉眼评估时多用直径减少百分比表示;直径狭窄50%,相当于面积狭窄75%;
大于50%的直径狭窄和大于75%的面积狭窄通常可以认为在运动中诱发血流下降,大于85%的直径狭窄可以引起静息时血流下降;如果一根血管有数个程度相同的狭窄,其对血流的影响呈累加效应。
如在前降支只有一个50%的狭窄,可能没有很多临床症状,但如果有两个以上的50%的狭窄,则临床意义与90%的狭窄相同。
在一条心血管上有数个不同程度的狭窄,应以最重的狭窄为准。
如果狭窄程度相同,长管状狭窄对血流的影响大于局限性病变。
根据ACC/AHA的建议,冠脉病变分为A、B、C型三种,其中B型又分为B1、B2型(仅符合一项B型病变的为B1型,。
型)B2型病变特征的为B项或以上的2符合.
(二)钙化冠状动脉造影对钙化的识别低于IVUS。
一部分患者在X线下可以观察到沿血管走形的条状影,其亮度和大小反映了钙化的程度;
(三)溃疡
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现溃疡,其造影表现为“龛影”;
(四)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样也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结果,但也见于冠状动脉炎。
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表现为瘤样扩张。
(五)夹层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尤其是球囊预扩自发性夹层较为少见。
.张病变时,经常出现冠脉夹层。
有时在造影时也会发生冠脉夹层。
根据冠脉夹层的形态学不同,可分为:
A型夹层:注射少量造影剂或造影剂清除后造影剂无滞留,
冠脉腔内出现局限性线形透光区;
B型夹层:冠脉管腔内出现与血管平行的条状显影;
C型夹层:血管壁外造影剂滞留;
D型夹层:螺旋形夹层;
在上述类型中,A型和B型夹层预后较好,很少发生血管急性闭塞,C型和D型夹层的预后差,尤其是D型,易出现血管急性闭塞。
(六)血栓
血栓性病变最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其冠脉造影表现为冠脉腔内“毛玻璃样改变”或者出现充盈缺损。
与IVUS相比,冠脉造影对较小血栓的识别敏感性较低;(七)心肌桥
心肌桥血管段由于其上肌束的压迫,在心脏的收缩期血
管受压明显,在舒张期恢复正常或受压程度减轻。
与冠状动脉痉挛不同,在注射硝酸甘油后,心肌桥血管段受压会更加明显。
心肌桥多见于前降支中段,但是在对角支、回旋支和右冠也可以出现心肌桥。
(八)冠状动脉痉挛
在冠脉造影过程中经常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同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胸痛症状,原因多为造影导管或其他器械刺激血管所致。
当怀疑冠脉痉挛时,应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
(100-200ug),1-2min后再在同一投照体位进行冠脉造影;
(九)冠状动脉瘘
大部分冠状动脉瘘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
但有一些患者可能性出现心前区不适、疼痛、感染性心内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动脉瘘破裂。
90%以上的患者存在左到右的分流:41%的冠状动脉瘘引流入右心室,26%引流入右心房,17%引流入肺动脉,3%引流入左心室,1%引流入上腔静脉。
冠脉造影是证实冠状动脉瘘的唯一方法。
(十)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在总人群的发生率为0.6%~1.3%,包括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做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窦;
左冠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大多数在早期即出现心肌缺血
症状,仅有约25%患者可以存活到青少年或成年,常伴有二尖瓣反流、心绞痛或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造影可以发现粗大的右冠状动脉,同时发出侧枝供应左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在冠脉开口异常的患者中所占
比例为1.3%,是最常见的冠脉起源异常类型之一,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心肌缺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男性多于女性。
其走行方式有四种:1. 沿前壁走行。
左冠状动脉在右室流出道之前转向前壁行走;2. 动脉间行走。
左冠状动脉走行于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间,该类型的预后最差,猝死发生率最高(大于50%);3. 沿室间隔走行;4. 沿后壁走行。
左冠
状动脉在主动脉之后沿后下方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