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中国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改革者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当时特殊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观点做出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中国革命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主题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历史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这样的国情下是行不通的,如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借鉴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效仿西方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相结合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这些改革或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在这样的特殊国情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命运的走向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日益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道路,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教训来看,中国走自己的路也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但均遭到挫折,而后失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本国实际,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采用的也是“斯大林”模式,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强调财产的公有化。这些都严重偏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了中国人自己探索的一条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2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至397983亿元,增长达108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事业迅速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今日的巨大成就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迅速崛起的梦想才会在持续的发展中得到实现。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

就个人观点而言,走上此条道路可能还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无可否认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永不泄气的精神,特别是在危难关头,这种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等等,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探索追求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人民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另外中国人还拥有一种骄傲、独立、不愿受制于人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另一层面上促使了中国人走上自己探索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自己的路,而且必须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立稳脚跟,中华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1]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中国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改革者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当时特殊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观点做出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中国革命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主题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历史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这样的国情下是行不通的,如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借鉴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效仿西方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相结合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这些改革或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在这样的特殊国情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命运的走向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日益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道路,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教训来看,中国走自己的路也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但均遭到挫折,而后失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本国实际,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采用的也是“斯大林”模式,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强调财产的公有化。这些都严重偏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了中国人自己探索的一条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2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至397983亿元,增长达108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事业迅速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今日的巨大成就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迅速崛起的梦想才会在持续的发展中得到实现。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 就个人观点而言,走上此条道路可能还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无可否认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永不泄气的精神,特别是在危难关头,这种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等等,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探索追求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人民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另外中国人还拥有一种骄傲、独立、不愿受制于人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另一层面上促使了中国人走上自己探索的路。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一、考点梳理 一.经济建设 1.1950-1952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主人,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2.1952-1957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1953-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6-1966年,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5.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例:【浙江嘉兴卷】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二.民主与法制建设 1.新中国成立之前,建立中国革命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这一科学构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祖国统一大业 1.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 2.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设立了各级少数民族自治机构。 3.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例:【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①三地的现状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四.国防建设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成为保卫祖国领海和领空的钢铁卫士。2.1966年,中国组建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不断发展壮大,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例:【四川乐山卷】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A.组建导弹部队B.进一步提高军队现代化程度C.永葆人民军队本色D.完善设立新兵种五.外交成就 1.20世纪50年代: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间关系基本准则。

为什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知道

试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必须走自己的路 1.中国革命转折时期的历史主题中国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这样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建设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这样认识问题,这是因为: 第一,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在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有明确的结论。马克思早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就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阶段的思想。1875年,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明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2]并根据俄国的历史情况,指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基本阶级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由于这些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这些阶级的利益不一致,他们彼此之间必然要进行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在过渡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通过合作社,把广大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归苏维埃国家所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同时,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且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方向,但是直到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以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并未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而是处在长期准备的阶段上。中国革命是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胜利前进的。这一理论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酝酿,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和确立起来。中国共产党自一大起即把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的长时间内,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问题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思想。毛泽东在开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的革命道

请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请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摘要:纵观中国近代史,在清朝末期中国饱受列强的欺辱,丧权辱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伟大的先驱也尝试过拯救中国,但他们都失败了,反而更“刺激”了敌人,知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为解放全国人民作出的一系列的贡献后,前方的阴霾才慢慢散去。中国经历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解放历程,因此中国的社会发展不能照搬别人,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三反、、工作重心转移、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1.中国革命转折时期的历史主题中国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这样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建设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 首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在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有明确的推论。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且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方向,但是直到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以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并未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而是处在长期准备的阶段上。中国革命是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胜利前进的。这一理论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酝酿,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和确立起来。中国共产党自一大起即把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的长时间内,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问题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思想。毛泽东在开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的斗争中,即提出了必须经过“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的观点[3]。1937年5月,毛泽东在阐述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领导责任时,明确地提出了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他说:“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指出:我们的民主共和国,“按照社会经济条件,它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但是按照具体的政治条件,它应该是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而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它的前途虽仍有走上资本主义方向的可能,但是同时又有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的可能,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力争这后一个前途”[4]。同年12月在瓦窑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革命转变的思想。他认为:中国革命的现实阶段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轻易谈转变。”[5]两年后,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即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这是“历史必由之路”。

毛概论文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摘要:本文首先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等哲学原理;然后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方面一一进行论述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要性,最终得出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一科学论断。 关键词:哲学原理革命建设改革走自己的路 一、哲学思考: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的确极其富有哲理含义。世间事物千姿百态,但想要找到一模一样的事物是不可能的,这中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其实就体现了哲学界一个重要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在中国革命及建设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先进国家学习,如清朝时开展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通过借鉴与参考,我们的确取得了一些进步,使经济得以发展,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所面临的境遇也并非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模仿与照抄,一味跟在别国之后去求生存,谋发展,并不是长久之法,也不是制胜之道。我国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及其悠长与厚重,所遇到的阻碍也颇多,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同我国情况类似的国家不多,但即使相同,我们也不能直接“拿来”,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寻求发展之道,这正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及发展道路极其曲折,历经无数艰辛,例如清朝时先后进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试图学习西方寻找救

新中国的伟大建设

新中国的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l·1949~1956年(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经济就其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①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措施有: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开展土地改革,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打击投机倒把,稳定全国物价,统一财经,实现财政收支、物资供求、现金出纳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精简整编国家机构;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对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②1953~1956年,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虽然屡遭挫折,但从总体上看,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最严重困难,但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1966~1976年(“文革”时期)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和广大干群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 4.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这一时期,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逐步实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提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昭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按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经济政策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适应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分地夸大入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必然使经济建设遭到破坏。 二.建国后的城乡经济结构调整 1.农村经济结构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底 (3)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底到现在 2.城市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①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急于完成工业化。 ②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③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新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就

新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就 ○1人民解放军继续战斗,到1950年下,基本上消灭了在西 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的敌人。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初台湾和一些海岛外, 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3全国建立各级人民政权,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11950年9月,美帝国主义侵入朝鲜,并把战火烧到 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巩○2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固开赴朝鲜,抗击美军侵略者。 新○3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生这一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政安定的社会环境。 权 的○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斗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争○2到1952年底,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都已完 成土改,至此,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 度彻底消灭了。 ○3它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工 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0年10月起,经过一年的斗争,基本肃 清了国内反革命残余势力,我国社会秩序得 到安定。 国民经济的财政经济已全面崩溃,那时工农业生产萎缩,全国交通阻塞,物质奇缺,通货膨胀,人民困苦, 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这样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 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 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2稳定物价; ○3统一财政; ○4进行土地改革; ○5合理调整工商业。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7年 基本方○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针任务○2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方针:逐步过渡 ○3形式:社会主义合作化 ○4结果:到1956年底,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合作社。 ○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 ○2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我国开始进

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与改革的看法

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与改革的看法 一.摘要: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二.关键词: 三.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年)、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年)、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2006年)。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思想启蒙、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1918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2年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1945年中共七大思想形成,是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953—1956年三大改造,把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也讲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发展也作了比较,也例举了很多例子,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经济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差距,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应该不断的学习与创新。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于是中国是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我们也有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继续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面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担负着建设审计署的历史重任,有了大家才会有小家,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学习,牢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作为大学生,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扩大我们的视野,不仅要学好知识文化,而且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于是我们必需要了角色中国的基本国情,每天都会有新的资讯新的动态,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细心留意我们身边的事物,从小事做起。我们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与巨大优势。本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分析并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着重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道路政治文化 正文: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正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是新中国的建立,也就是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始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完全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说,中国走上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始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主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建设的主题,以毛瑟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探索。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及其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从改革开放之始就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发展道路,这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发展道路根本问题,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深

新中国成立 年的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

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使 1 人们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然而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时候,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直至1976年党中央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拯救了社会主义的事业,使中国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戚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了活力和生机,中国迎来了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阔步前进,1979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工作,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等,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也有了重大的突破。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了经济特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中国革命与建设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10月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革命与建设试题 课程代码:101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A.刘少奇 B.朱德 C.邓小平 D.王稼祥 2.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共二大 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4.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不允许 B.封建主义不允许 C.无产阶级不允许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5.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资产阶级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7.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全国最高组织形式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政协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8.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会议是() 1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9.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0.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国家政权的() 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2.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是() A.《不要四面出击》 B.《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13.在我国教育方针问题上,刘少奇提出了()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B.一要普及,二要提高 C.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D.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1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对抗性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 C.敌我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15.解决党内矛盾和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基本方法是() A.从严治党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走群众路线 D.加强党内民主 16.“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2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h1--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 如果说在近代中国109年的历史进程中,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谋求近代化构成其发展的基本脉络,那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

国发展的基本脉络。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探讨,着意于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现代中国推向前进的基本线索。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识。一、从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后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抉择,现代中国的发展正是沿着这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的。近代中国的起始,不是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9年间,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这样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中。在近代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作过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的尝试后,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破土而生但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企盼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却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无数仁人志士以资本主义列强为师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特征和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经过艰辛的探索,形成指导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确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的正确道路。即:“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样,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客观要求上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而在实质上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为目的,因此“这种革命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只有扎根中国的土壤,才有生命力。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终于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中,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年的十四大确立了这一理论的指导地位,鲜明地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

在党章的修改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做出了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决策,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表明了我们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创新。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随后,又多次从不同角度作了充分的论述,全面界定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辩证分析了?三个代表?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说明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充分肯定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和指导地位。特别是2001年的?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最重要、最完整、最全面的论述。2002年的?5〃31?讲话又进一步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4年华诞,这必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这风雨兼程的64年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经济位居第三大经济体,文化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具体来说主要有: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以个人理解谈谈这些成就以及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 新中国成立64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下是我国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